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mptomatic Tarlov Cysts and Occupational Outcome: A Case Report
1
作者 Belhadj Chabbah Narjes Aloui Asma +11 位作者 Athimni Zeineb Nakhli Rania Bouhoula Maroua Chelly Farah Chouchane Asma Kacem Imène Maoua Maher Brahem Aicha Kalboussi Houda Elmaalel Olfa Chatti Souhail Mrizek Najib 《Occupational Diseases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2023年第2期115-121,共7页
Tarlov cysts are often asymptomatic and incidentally discovered. However, in few cases, these cysts can be symptomatic and may manifest as chronic low back pain. We report a case of a Tarlov cyst incidentally diagnose... Tarlov cysts are often asymptomatic and incidentally discovered. However, in few cases, these cysts can be symptomatic and may manifest as chronic low back pain. We report a case of a Tarlov cyst incidentally diagnosed by MRI in a wiring factory worker complaining of chronic low back pain exacerbated with the carrying of heavy loads and the hyper solicitation of the lumbar spine during his professional activity.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symptomatic Tarlov cysts can influence the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and have enormous repercussions on their work ability, which in some cases can lead to job loss. Thus, the socio-professional aspects of symptomatic Tarlov cysts should not be underestimated and maintaining these patients in employment should be considered from the outset as an objective in its own right in the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lov cysts NEUROSURGERY Occupational Outcomes
下载PDF
Symptomatic Tarlov cyst and electroacupuncture: more studies required 被引量:2
2
作者 Kwan Leung Chi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58-60,共3页
Tarlov cysts, which develop between the endoneurium and perineurium, are perineural cysts that are defined as cerebrospinal fluid (CSF)-filled saccular lesions commonly located in the extradural space of the sacral ... Tarlov cysts, which develop between the endoneurium and perineurium, are perineural cysts that are defined as cerebrospinal fluid (CSF)-filled saccular lesions commonly located in the extradural space of the sacral spinal canall. They are rare, showing up in 1.5% to 4.6% of patients receiv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for their lumbosacral symptoms, and only 1% or less of Tarlov cysts are considered to be symptomat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therapy back pain tarlov cysts case reports
原文传递
神经根袖加固重建术治疗症状性骶管Tarlov囊肿7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吴超 刘彬 +14 位作者 谢京城 王振宇 马长城 杨军 孙建军 陈晓东 于涛 林国中 司雨 韩芸峰 陈素华 尹晓亮 马千权 郑穆天 曾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3-138,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根袖加固重建术治疗症状性骶管Tarlov囊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因症状性骶管Tarlov囊肿,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行神经袖加固重建术的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手术均在神经... 目的:探讨神经根袖加固重建术治疗症状性骶管Tarlov囊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因症状性骶管Tarlov囊肿,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行神经袖加固重建术的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手术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术中行囊肿探查、囊壁部分切除、漏口缩窄、神经根袖重建及人工硬膜加固。统计手术并发症、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手术前后疼痛变化,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JOA)下腰痛评分评估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及手术改善效果。结果:71例患者共101个Tarlov囊肿,其中起源于左侧S1、S2、S3神经根者分别有19个(18.8%)、26个(25.7%)和3个(3.0%),右侧S1、S2、S3神经根者分别有14个(13.9%)、33个(32.7%)和6个(5.9%),均行神经根袖加固重建术。术后深部感染、皮下积液及切口脂肪液化各1例,泌尿系感染4例;随访12~43个月(中位数26个月),新发尿潴留2例,分别于术后1个月、2个月拔除尿管;新发大便无力1例,3个月后好转;新发会阴部感觉异常5例,4例好转。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VAS显著降低[6(4~9)分vs.1(0~5)分,Z=-7.272,P<0.001],JOA评分显著升高[20(16~25)分vs.27(18~29)分,Z=-7.265,P<0.001]。治愈18例(25.4%),显效41例(57.7%),有效8例(11.3%),无效4例(5.6%),总有效率94.4%(67/71)。2个(1.98%)囊肿复发。结论:对于症状性骶管Tarlov囊肿患者行神经根袖重建及人工硬膜加固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及神经功能,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lov囊肿 骶管 整形外科手术 神经根袖加固重建术
下载PDF
儿童骶管神经束膜囊肿的诊治探讨
4
作者 赵崇舜 向永军 +6 位作者 王杭州 李璐 苑斌 韩勇 王勇强 杨天权 陈民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03-307,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症状性骶管神经束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22年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通过显微镜下神经束膜重建的手术方式治疗的13例儿童症状性骶管神经束膜囊肿的临床表现、手术经过及手术后随访情... 目的探讨儿童症状性骶管神经束膜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22年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通过显微镜下神经束膜重建的手术方式治疗的13例儿童症状性骶管神经束膜囊肿的临床表现、手术经过及手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儿童骶管神经束膜囊肿中以尿道和肠道括约肌障碍为主要就诊症状。13例患儿均行囊肿大部切除及神经根束膜重建显微手术治疗。术后未发生伤口感染,无新发并发症。术后随访8个月~9年,平均(4.2±2.8)年。12例患儿症状改善或消失(12/13),1例患儿症状未改善(1/13)。术后6个月复查腰骶椎核磁共振成像(MRI)显示12例囊肿无复发,1例合并马凡氏综合征的患儿囊肿复发并有残腔积液。结论儿童骶管神经束膜囊肿以尿道和肠道括约肌障碍为主要表现,对儿童不明原因的排尿排便异常需考虑骶管囊肿可能;显微镜下神经根束膜重建是治疗儿童症状性骶管神经束膜囊肿的有效而安全的方法。症状性骶管神经束膜囊肿合并马凡氏综合征的患儿手术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骶管 tarlov囊肿 显微手术
下载PDF
显微手术治疗骶管Tarlov囊肿 被引量:11
5
作者 尚爱加 张远征 +3 位作者 乔广宇 佟怀宇 潘隆盛 王鹏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骶管Tarlov 囊肿(骶管囊肿)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有症状的骶管囊肿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结果术后早期25例中21例症状缓解。24例随访3~48个月(平均18月),囊肿未见复发。19例患者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5例仍存在... 目的探讨骶管Tarlov 囊肿(骶管囊肿)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有症状的骶管囊肿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结果术后早期25例中21例症状缓解。24例随访3~48个月(平均18月),囊肿未见复发。19例患者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5例仍存在疼痛及麻木不适感,不影响生活及工作。结论对有明确症状的骶管囊肿患者应采取显微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根据骶管囊肿的不同类型,采取囊肿交通孔结扎囊壁切除,或囊肿大部切除神经袖套塑形的方法,并采取带蒂脂肪填塞囊肿切除后遗留的残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lov 囊肿 骶管神经根囊肿:显微手术 治疗
下载PDF
症状性Tarlov囊肿相关疼痛特征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史良 阎涛 +1 位作者 苏亦兵 张岩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7期513-516,520,共5页
目的:Tarlov囊肿是常见腰腿痛的原因之一,总结Tarlov囊肿疼痛的特征,有利于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与重视,实现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我院自2005年9月~2014年6月收治的63例Tarlov囊肿患者的病因、首发症状、入院时临床表现及伴随症状... 目的:Tarlov囊肿是常见腰腿痛的原因之一,总结Tarlov囊肿疼痛的特征,有利于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与重视,实现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我院自2005年9月~2014年6月收治的63例Tarlov囊肿患者的病因、首发症状、入院时临床表现及伴随症状,分析了疼痛的部位、类型、性质、程度等特征及其变化。结果:首次发作时,85.7%为单侧、局部疼痛,以间断性酸胀痛感为主,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平均2.8分,66.7%为轻度疼痛,随着病程延长,较前明显加重,入院时53.9%为双侧疼痛,43%累及下肢,以持续性钝性疼痛,阵发性锐痛为主,VAS平均4.6分,61.9%为中重度疼痛。结论:Tarlov囊肿是诱发腰骶部疼痛的重要病因之一,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应给予重视,根据其疼痛特征,及早诊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lov囊肿 骶管 疼痛 VAS评分
下载PDF
胎儿骶管Tarlov囊肿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1例
7
作者 翟晶 李曼 +1 位作者 尤淑艳 孙梦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68-1268,共1页
孕妇39岁,孕38周,外院超声提示"胎儿脊髓圆锥低位";孕2产1,无家族遗传病史及致畸因素接触史。产科查体未见异常。超声:胎儿脊柱连续,脊髓圆锥位于L4水平,硬脊膜下端止于S2水平,骶管末端见14 mm×5 mm无回声包块(图1A),骶... 孕妇39岁,孕38周,外院超声提示"胎儿脊髓圆锥低位";孕2产1,无家族遗传病史及致畸因素接触史。产科查体未见异常。超声:胎儿脊柱连续,脊髓圆锥位于L4水平,硬脊膜下端止于S2水平,骶管末端见14 mm×5 mm无回声包块(图1A),骶尾部椎弓合拢;提示胎儿骶管囊肿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出生后1个月高频超声见骶管内16mm×5mm无回声包块,脊髓圆锥位于L4水平(图1B);2个月后包块增大至24mm×8mm(图1C);同期MRI见L5~S1硬脊膜囊内终丝脂肪沉积伴周围脂肪组织稍增多,S2~S3水平骶管稍扩张、骨质结构欠完整,提示脊髓圆锥低位、骶管Tarlov囊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lov囊肿 神经管缺陷 超声检查
下载PDF
显微镜下神经袖套成形术治疗Tarlov囊肿
8
作者 高千舒 牟磊 +2 位作者 刘俊 秦军 雷军荣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12期980-982,1027,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神经袖套成形术治疗Tarlov囊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采用显微镜下行神经袖套成形术治疗的21例Tarlov囊肿的临床资料。21例术后随访6~37个月,中位数16个月。结果21例均手术成功,其中20例术后症状...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神经袖套成形术治疗Tarlov囊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2月采用显微镜下行神经袖套成形术治疗的21例Tarlov囊肿的临床资料。21例术后随访6~37个月,中位数16个月。结果21例均手术成功,其中20例术后症状改善,1例无改善。3例术后出现下肢、会阴区麻木,无肢体运动障碍,无性功能减退,无脑脊液漏,无切口愈合不良。术后1周内复查骶尾部CT及MRI平扫+增强扫描,20例囊肿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术后1、3、12个月(或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腰痛量表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治愈8例(38.1%),显效7例(33.3%),有效5例(23.8%),无效1例(4.8%);总体有效率为95.2%(20/21)。术后半年复查腰骶部MRI未见囊肿复发。结论显微镜下神经袖套成形术治疗Tarlov囊肿,是安全有效的;而术中交通孔的处理、神经根的松解和神经根包裹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lov囊肿 骶管囊肿 袖套成形术 显微手术
下载PDF
3.0T-MRI 3D-SPACE序列显示神经根与骶管囊肿的关系 被引量:7
9
作者 魏海港 李传亭 +1 位作者 张和平 靳海英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1期117-119,共3页
目的观察3T磁共振3D-SPACE(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optimized contrasts by using differentflip angle evolutions,SPACE)序列在显示神经根与骶管囊肿关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神经根囊肿患者行3T磁共振常规扫描及3D-... 目的观察3T磁共振3D-SPACE(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optimized contrasts by using differentflip angle evolutions,SPACE)序列在显示神经根与骶管囊肿关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神经根囊肿患者行3T磁共振常规扫描及3D-SPACE序列扫描,并在工作站对原始图像沿神经根走形进行冠状位、横轴位重建,分析常规序列及3D-SPACE序列重建图像MRI征象。结果 19例患者3D-SPECE序列冠状位重建图像均清晰的显示出神经根与骶管囊肿的关系,其中神经根中央型9例,神经根周围型7例,灯笼状3例。结论磁共振3D-SPACE序列具有扫描层面薄和多方位重建优势,能够清晰的显示囊肿的解剖部位以及囊肿与神经根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囊肿 磁共振成像 三维快速自旋回波成像序列
下载PDF
骶管囊肿的手术治疗分析
10
作者 唐文华 陈世平 黄晓明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骶管囊肿的手术治疗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自2011年4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9例骶管囊肿病例,对其手术治疗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月~5年,全部病例恢复良好,无一复发。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方式部分或全部切除骶管囊肿简便... 目的:探讨骶管囊肿的手术治疗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自2011年4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9例骶管囊肿病例,对其手术治疗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月~5年,全部病例恢复良好,无一复发。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方式部分或全部切除骶管囊肿简便实用,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囊肿 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分析
下载PDF
显微填塞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的长期疗效 被引量:8
11
作者 文泽贤 储卫华 +7 位作者 叶信珍 薛兴森 袁继超 刘伟 陈亚星 陈飞 冯华 林江凯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172-175,共4页
目的评估纤维蛋白胶辅以自体脂肪、明胶海绵填塞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症状性骶管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显微手术填塞治疗。采用数字模拟评分方法 (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估病人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 目的评估纤维蛋白胶辅以自体脂肪、明胶海绵填塞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症状性骶管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显微手术填塞治疗。采用数字模拟评分方法 (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估病人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同时观察神经功能障碍改善情况,并分析其疗效。结果术后症状均消失或明显改善,无加重或继发神经功能障碍。术前、术后2周、1年、3~6年中位NRS分别为6(5,7)、1(0,2)、1(0,2)、1(0,3)分;术后NRS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术后3~6年NRS较术后2周、术后1年加重(均P<0.05)。术后2周、1年、3~6年有效率分别为97.2%、90.3%、76.6%。术后2周、1年的有效率高于术后3~6年(均P<0.05)。结论显微填塞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病人,能明显改善其疼痛及神经功能障碍且有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lov囊肿 骶管 显微外科手术 填塞 疼痛
下载PDF
骶管重建在症状性骶管囊肿后路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朋坤 何少宇 +4 位作者 刘孙江 段奎甲 赵毅 杨智勇 宋晓斌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2期85-86,共2页
目的 探讨骶管重建在症状性骶管囊肿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2015年采用骶骨开窗后路手术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21例,其中12例术中行骶管重建(A组),9例未行骶管重建(B组)。结果 A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0)明显低于B组(33.3%... 目的 探讨骶管重建在症状性骶管囊肿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2015年采用骶骨开窗后路手术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21例,其中12例术中行骶管重建(A组),9例未行骶管重建(B组)。结果 A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0)明显低于B组(33.3%,3/9;P〈0.05)。术后随访6个月,术后A组11例症状明显缓解,1例稍缓解;B组8例明显缓解,1例稍缓解;均未发生囊肿复发。结论 症状性骶管囊肿后路手术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术中进行骶管重建可减少术后脑脊液漏发生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囊肿 后路手术 骶管重建 椎板切除术 疗效
下载PDF
漏口内口封堵并带蒂肌瓣填塞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含硕 沈霖 +2 位作者 陈正 杨敏 郑学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5期274-276,共3页
目的探讨漏口内口封堵并带蒂肌瓣填塞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26例症状性骶管囊肿的临床资料。手术在电生理监测下进行,显微镜下切开硬脊膜囊底部,寻找囊肿漏口于硬膜囊内的起始处,即漏口内... 目的探讨漏口内口封堵并带蒂肌瓣填塞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26例症状性骶管囊肿的临床资料。手术在电生理监测下进行,显微镜下切开硬脊膜囊底部,寻找囊肿漏口于硬膜囊内的起始处,即漏口内口,自体小块肌肉封堵内口,囊肿残腔行带蒂肌瓣填塞。结果26例术后随访22~27个月,平均24.5个月。21例症状改善明显或完全消失,5例自觉症状减轻。术后无脑脊液漏。术后3个月至半年内复查MRI,未见囊肿复发。结论内口封堵并带蒂肌瓣填塞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简单安全,远期疗效好,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囊肿 tarlov囊肿 显微手术 疗效
下载PDF
S1水平症状性骶管囊肿的手术策略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含硕 沈霖 +2 位作者 陈正 杨敏 郑学胜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497-499,共3页
目的探讨S1水平症状性骶管囊肿的显微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S1水平症状性骶管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32例均行手术治疗,自体小块肌肉封堵漏口内口,带蒂肌瓣填塞囊腔,囊肿壁折叠缝合。结果32例均成功施行手术,术后出现暂时性低颅压1... 目的探讨S1水平症状性骶管囊肿的显微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S1水平症状性骶管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32例均行手术治疗,自体小块肌肉封堵漏口内口,带蒂肌瓣填塞囊腔,囊肿壁折叠缝合。结果32例均成功施行手术,术后出现暂时性低颅压11例,2~6 d恢复,无脑脊液漏和切口愈合不良等严重并发症。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2.7±1.3)明显优于术前(6.8±1.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排尿障碍,改善2例,无变化2例;7例排便无力、便秘,改善1例,无变化6例。术后3~6个月复查腰骶部MRI,无囊肿复发。术后随访8~20个月,平均12.3个月,疼痛完全消失4例,明显缓解17例,轻度缓解8例,无变化3例。结论S1水平症状性骶管囊肿行“改良漏口内口封堵并带蒂肌瓣填塞术”治疗,简单有效,复发率低,同时创伤小,可有效保护腰椎、骶骨结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囊肿 带蒂肌瓣 漏口内口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Tarlov囊肿的MRM表现与术中形态学对比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成环 曹开明 +2 位作者 张蕾 常时新 任明思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81-883,共3页
目的通过对Tarlov囊肿的磁共振脊髓造影(MRM)表现与术中形态学比较,探讨MRM对Tarlov囊肿的分型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术前MRM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具有相关临床症状的Tarlov囊肿的MRM表现,比较Tarlov囊肿的MRM与手术... 目的通过对Tarlov囊肿的磁共振脊髓造影(MRM)表现与术中形态学比较,探讨MRM对Tarlov囊肿的分型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术前MRM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具有相关临床症状的Tarlov囊肿的MRM表现,比较Tarlov囊肿的MRM与手术分型。结果 21例患者共发现45个囊肿,其中硬膜囊周围型7例,神经根中央型4例,神经根周围型6例,灯笼状4例;MRM对Tarlov囊肿的分型诊断与手术结果有很好地一致性。结论 MRM可以很好地显示Tarlov囊肿,并能准确对其进行分型诊断,有利于术前的疗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lov囊肿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脊髓造影术
原文传递
脂肪块封堵囊颈术治疗骶管Tarlov囊肿 被引量:4
16
作者 修波 李萃萃 +2 位作者 林和璞 吕雪峰 萧凯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19-1122,共4页
目的介绍采用脂肪块封堵囊颈治疗骶管Tarlov囊肿的手术技术,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2月在陆军总医院(42例)、清华大学玉泉医院(14例)及河北省丰宁县医院(3例)神经外科采用脂肪块封堵囊颈术治疗的症... 目的介绍采用脂肪块封堵囊颈治疗骶管Tarlov囊肿的手术技术,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2月在陆军总医院(42例)、清华大学玉泉医院(14例)及河北省丰宁县医院(3例)神经外科采用脂肪块封堵囊颈术治疗的症状性骶管Tarlov囊肿患者,共59例。手术要点是切开囊壁,寻找穿行于囊肿的神经根及囊颈的囊肿端开口;切开囊颈,用脂肪块填塞囊颈予以缝合重塑囊颈和神经根袖套,使得囊颈无脑脊液渗漏、神经根不再受压。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59例患者,术后6个月VAS评分为(2.7±0.6)分,18个月为(2.3±0.5)分,与术前的(7.5±1.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患者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MRI随访10~18个月,平均为(15.0±3.7)个月。末次随访显示,54例囊肿消失;5例巨大囊肿者的原囊腔下部有少许补空性积液,随访期积液无增加,症状无复发。结论脂肪块封堵囊颈术治疗症状性骶管Tarlov囊肿技术简单易行、安全,远期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dov囊肿 显微外科手术 骶椎 脂肪
原文传递
显微镜下神经根袖套成形术治疗Tarlov囊肿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兆聪 魏梁锋 +2 位作者 薛亮 陈业煌 刘海云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08-1013,共6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神经根袖套成形术治疗Tarlov囊肿的疗效。方法对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OO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1例症状性Tarlov囊肿患者,行显微镜下神经根袖套成形术治疗(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并于术前及术后...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神经根袖套成形术治疗Tarlov囊肿的疗效。方法对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OO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1例症状性Tarlov囊肿患者,行显微镜下神经根袖套成形术治疗(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并于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或12个月)时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手术疗效。结果41例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或12个月)的VAS评分及腰椎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呈逐渐下降趋势,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1例患者的中位腰椎ODI改善率为72.7%(58.9%,79.7%),其中ODI改善率>75%(优秀)19例、51%~75%(良好)14例、26%~50%(尚可)3例、≤25%(较差)5例,总优良率为80.5%(33/41)。术后发生脑脊液漏2例,但无感染;术后第3天1例因交通孔缝扎线松脱引起囊肿复发,经再次手术后无复发。结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镜下神经根袖套成形术能安全、有效地解除Tarlov囊肿对神经根的压迫,症状缓解率高,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lov囊肿 神经根袖套成形术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的疗效分析
18
作者 张腾飞 陈荣彬 +1 位作者 陈文 戴大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9-254,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症状性骶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手术行骶管囊肿漏口自体肌筋膜组织...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症状性骶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手术行骶管囊肿漏口自体肌筋膜组织封堵及脂肪组织囊腔填塞;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的疼痛程度;通过腰骶部MRI检查评估骶管囊肿的变化程度;通过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皮肤感觉、下肢肌力、排便、排尿、性功能等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情况。结果32例患者的神经内镜手术均成功,无一例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前存在骶尾部和(或)下肢疼痛的31例患者中,27例(87.1%)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5.59±1.48)分、(2.50±1.05)分、(1.94±0.8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06.33,P<0.001)。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内MRI复查显示囊腔内的脑脊液信号转变为脂肪信号;其中10例患者术后3个月MRI复查可见囊腔内脂肪组织部分被吸收。术后3个月随访显示,患者的皮肤感觉异常、排便功能障碍、排尿功能障碍及性功能障碍的改善比例分别为4/7、3/5、2/3、1/1;术前下肢肌力为Ⅳ级的7例患者中,术后2例肌力恢复至Ⅴ级。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手术创伤小、有效率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囊肿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内填塞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