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arsal Tunnel Syndrome—A New Way to Diagnose an Old Problem
1
作者 Conor O’Brien Rob Byrden 《World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17年第1期172-180,共9页
Tarsal Tunnel Syndrome [TTS] is the most common lower limb focal neuropathy but it has a poor pick up rate in most Electrodiagnostic (EXD) Laboratories. There is no gold standard for assessing TTS. The tibial nerve ha... Tarsal Tunnel Syndrome [TTS] is the most common lower limb focal neuropathy but it has a poor pick up rate in most Electrodiagnostic (EXD) Laboratories. There is no gold standard for assessing TTS. The tibial nerve has a complex branching system with 4 main branches and 9 different patterns of division. This study evaluated potential TTS with a similar and extensive assessment of the tibial nerve. The protocol involved 2 tibial motor studies to the Adductor Hallucis Longus (AH) and Adductor Digiti Quinti (ADQ) muscles, assessing amplitudes and distal latencies;medial plantar, lateral plantar and calcaneal sensory studies assessing amplitudes and distal latencies. A needle EMG to the tibial innervated AH and ADQ muscles was also performed. This protocol evaluated 12 different parameters which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diagnostic yield. TTS has a low pick up rate using current standard assessment methods accounting for between 0.5% and 0.6% of positive cases referred to electrodiagnostic laboratories. This study had a pick up rate of 3.3% with 40 positive cases identified out of a population of 1210 patients referred to an electrodiagnostic laboratory in a calendar year. A combination of positive findings was observed. There were on average 4.3 positive parameters. The calcaneal sensory study and the needle EMG to the distal AH and ADQ muscles were the most sensitive tests. These 3 tests are not routinely performed in most labs. Of the 40 cases of TTS over 80% had a history of either prior injury or surgery to affected lower limb.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is 12 parameter assessment will increase diagnostic sensi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sal tunnel Syndrome Electrodiagnostic TIBIAL NERVE Focal NEUROPATHY ADDUCTOR Hallucis Longus ADDUCTOR Digiti Quinti
下载PDF
改良胫后神经松解术治疗跗管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韩聚川 王焱 彭吉剑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76-178,205,共4页
目的评价改良胫后神经松解术治疗跗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4月符合手术适应证的跗管综合征(TTS)患者23例(25足),采用局部麻醉下屈肌韧带切开、胫后神经血管周围松解,在不过度剥离的情况下进行跗管减压手术的方法进行... 目的评价改良胫后神经松解术治疗跗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4月符合手术适应证的跗管综合征(TTS)患者23例(25足),采用局部麻醉下屈肌韧带切开、胫后神经血管周围松解,在不过度剥离的情况下进行跗管减压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1周、2周、术后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记录患者疼痛程度;采用Kelly评定法以麻木症状缓解程度来评价疗效;两点辨别评价触觉功能;监测术前及术后3个月肌电图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术后第1天、术后1周、2周及术后3个月患者疼痛评分(VAS),麻木感(Kelly分级)优良率及两点辨别觉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与术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严格符合手术适应证的跗管综合征,应用改良胫后神经松解术可以迅速且显著地减轻患者的疼痛及麻木症状,有效改善两点辨别觉。合并糖尿病患者通过改良胫后神经松解术也可以明显改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神经 神经松解 跗管综合征
下载PDF
踝管内胫后神经松解有关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清汉 陈德松 +1 位作者 方有生 张树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0-211,共2页
目的 :为踝管内胫后神经松解治疗踝管综合征、跟痛症等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1 5例成人尸体标本 ,对胫后神经在踝管内的分支部位及其走行进行了解剖观察研究 ,测量了胫后神经的滑动距离。结果 :胫后神经多在内踝水平下 3cm内分出足... 目的 :为踝管内胫后神经松解治疗踝管综合征、跟痛症等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1 5例成人尸体标本 ,对胫后神经在踝管内的分支部位及其走行进行了解剖观察研究 ,测量了胫后神经的滑动距离。结果 :胫后神经多在内踝水平下 3cm内分出足底内、外侧神经支配足底部皮肤感觉及内在肌 ,少部分在内踝上分支。从胫神经主干内踝上 1cm内发出 1~ 2支神经 (跟内侧支 )在皮下或深筋膜下行走达足跟脂肪垫内及跟骨内 ,沿途呈树枝状分支。被动活动关节时 ,踝管内胫神经可滑动 8.2mm( 5.0~ 1 2 .5mm)。结论 :踝管内胫神经松解应充分松解胫神经的主干及主要分支 ,足跟分支卡压可能与足跟痛有关。故对顽固性足跟痛患者可考虑封闭、松解或切断有关神经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管 胫后神经 应用解剖 踝管综合征 足跟痛
下载PDF
踝管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8
4
作者 宫旭 路来金 +1 位作者 丰波 张晓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18-419,共2页
目的 探讨踝管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及术后疗效。 方法 对 1 998年~ 1 999年收治的 1 0例踝管综合征就其术前诊断及术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 6例术前行肌电图检查 ,术后经 1~ 2年随访 ,应用 Pferiffer法进行评价。 结果 术后 1... 目的 探讨踝管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及术后疗效。 方法 对 1 998年~ 1 999年收治的 1 0例踝管综合征就其术前诊断及术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 6例术前行肌电图检查 ,术后经 1~ 2年随访 ,应用 Pferiffer法进行评价。 结果 术后 1年随访 ,患足 Pfeiffer法评价 5例为优 ,4例良 ,1例差。 结论 根据症状、体征 ,并结合肌电图技术 ,可早期明确临床诊断。由于神经的损伤程度与病程的长短、卡压的程度有关 ,应早期手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管综合征 诊断 治疗 足部疼痛
下载PDF
跖管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13
5
作者 郭义柱 张伯勋 纪中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29-830,共2页
目的 探讨跖管综合征的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断 ,并报道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 18例 (2 1足 )跖管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 ,术前Takakura指数为 3~ 7分 ,平均 6 4分 ;术中发现腱鞘囊肿 15例 (17足 ) ,胫后静脉淤血、静脉曲张 2例 (3... 目的 探讨跖管综合征的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断 ,并报道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 18例 (2 1足 )跖管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 ,术前Takakura指数为 3~ 7分 ,平均 6 4分 ;术中发现腱鞘囊肿 15例 (17足 ) ,胫后静脉淤血、静脉曲张 2例 (3足 ) ,脂肪瘤 1例 (1足)。结果 术后随访 0 5~ 17年 ,平均 7 3年 ,症状均消失 ,无复发。Takakura指数为 9~ 10分 ,平均 9 7分。结论 跖管综合征临床上较为少见 ,原因复杂 ,临床表现多样 ,易误诊、漏诊 ;对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管综合征 腱鞘囊肿 脂肪瘤 静脉曲张
下载PDF
踝足部胫神经及其分支卡压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9
6
作者 于光 刘志刚 林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08-910,共3页
目的:探讨胫神经在踝足部卡压的因素及部位。方法:通过对20侧成人下肢标本的解剖,观测胫神经在踝足部的分支及其足底内外侧管,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①展肌腱性部分位于肌腹下面,展肌腱性部分长(8.62±0.79)cm,宽(3.01±0.30)cm... 目的:探讨胫神经在踝足部卡压的因素及部位。方法:通过对20侧成人下肢标本的解剖,观测胫神经在踝足部的分支及其足底内外侧管,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①展肌腱性部分位于肌腹下面,展肌腱性部分长(8.62±0.79)cm,宽(3.01±0.30)cm,厚(0.24±0.02)cm,腱性部分构成了足底内外侧管表面;足底内外侧神经走行于足底内外侧管,足底内侧管长(4.58±0.41)cm,横径(1.11±0.10)cm;足底外侧管长(2.58±0.23)cm,横径(0.96±0.08)cm;②在足跟内侧跟内侧神经行走于一独立管道,即跟管,跟管长(3.03±0.21)cm,横径(1.07±0.09)cm。结论:在足底内、外侧管,跟管处胫神经分支可被卡压;对踝管综合征的患者进行神经松解时,除了切开屈肌支持带松解胫神经,还要打开足底内外侧管及跟管对胫神经分支进行松解,特别是对伴有单一分支卡压症状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管 胫神经 解剖 神经卡压综合征
下载PDF
距骨骨折术后异位骨化致踝管综合征1例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刚祥 竺湘江 +2 位作者 周海东 赵勇 谢建新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7期573-574,共2页
患者,男,41岁,车祸致左踝关节肿痛2h入院,行左距骨内踝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图1a-1f),手术顺利,术后预防感染消肿补液治疗,术后2周创口拆线,愈合良好。术后摄片提示:左距骨左内踝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内固定物位置正确(图1e-1... 患者,男,41岁,车祸致左踝关节肿痛2h入院,行左距骨内踝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图1a-1f),手术顺利,术后预防感染消肿补液治疗,术后2周创口拆线,愈合良好。术后摄片提示:左距骨左内踝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内固定物位置正确(图1e-1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 骨折 骨化 异位性 跗管综合征
下载PDF
大骨节病致踝管综合征的诊治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宣昭鹏 刘志刚 马春野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3-595,共3页
目的探讨大骨节病致踝管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近5年来收治的25例大骨节病致踝管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25例均行踝管切开减压、滑膜及纤维束带切除、骨刺凿除,2例合并第三跖头痛者同时行离断第三跖头... 目的探讨大骨节病致踝管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近5年来收治的25例大骨节病致踝管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25例均行踝管切开减压、滑膜及纤维束带切除、骨刺凿除,2例合并第三跖头痛者同时行离断第三跖头旁相应压痛部位的趾骨间横韧带、切除跖骨头及受累神经.结果术后随访19例,随访1~3年.其中17例足部疼痛及麻木感消失,16例自主神经功能恢复正常,14例痛温觉恢复正常,10例两点分辨觉恢复正常,2例合并第三跖头痛者跖头痛消失;足底肌肉萎缩无一例恢复;2例完全无效.结论大骨节病所致踝管综合征,胫神经及其分支松解手术是该病最佳治疗方法,若手术时机得当,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踝管综合征 分支松解手术 胫神经
下载PDF
趾长屈肌低位肌腹致踝管综合征1例 被引量:4
9
作者 周风金 胡万华 周建兴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7期395-395,共1页
关键词 趾长屈肌低位肌腹 踝管综合征 并发症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神经肌电图对踝管综合征的诊断作用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桑秋凌 许则民 +1 位作者 尹维田 崔树森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7年第11期1534-1535,共2页
目的探讨肌电图和神经电图对踝管综合征的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2006年2月期间,7例踝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电生理资料。结果所检全部患侧胫神经支配足底肌中均可见失神经电位和异常募集反应,6/7条胫神经传导指标(运... 目的探讨肌电图和神经电图对踝管综合征的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2006年2月期间,7例踝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电生理资料。结果所检全部患侧胫神经支配足底肌中均可见失神经电位和异常募集反应,6/7条胫神经传导指标(运动传导速度、潜伏期和运动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异常。结论神经肌电图能对踝管综合征进行比较准确地术前诊断,为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管综合征 肌电描记术 诊断
下载PDF
踝管动脉穿支小腿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发惠 谢昀 +2 位作者 张朝春 林松庆 郑和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1-583,共3页
目的总结踝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的软组织缺损效果。方法在踝管动脉穿支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间临床采用踝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的软组织缺损36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4例,砸伤12例。损伤部位:足背14例,足内侧22例... 目的总结踝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的软组织缺损效果。方法在踝管动脉穿支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间临床采用踝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的软组织缺损36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4例,砸伤12例。损伤部位:足背14例,足内侧22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5 cm×3 cm^16.5 cm×10.0 cm。皮瓣切取面积最小为6.0 cm×4.0 cm,最大为本组皮瓣切取范围为7 cm×5 cm^18 cm×12 cm,远端蒂旋转点位于平内踝。结果临床修复36例,创面Ⅰ期愈合33例,Ⅱ期愈合3例。所有病例经5~15个月随访,皮瓣色泽正常,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供区创面植皮愈合良好,对功能无不良影响。结论踝管动脉穿支皮瓣,可以修复足部远侧创面,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穿支 隐神经 大隐静脉 踝管 远端蒂
下载PDF
经踝管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燕峰 罗轶 宋飒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844-847,共4页
背景:后pilon骨折发生率低,手术入路仍有争议。经踝管入路手术治疗后pilon骨折的报道较少。目的:探讨经踝管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采用经踝管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20例后... 背景:后pilon骨折发生率低,手术入路仍有争议。经踝管入路手术治疗后pilon骨折的报道较少。目的:探讨经踝管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采用经踝管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20例后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6例,年龄25~78岁,平均(51.8±6.5)岁;术后定期随访切口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20例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8.6±2.4)个月。术后X线检查显示:解剖复位(胫骨远端关节面无台阶,踝穴正常)14例,复位良(胫骨远端关节面移位<1 mm,踝穴增宽<1 mm)6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4~21周,平均(16.7±2.4)周,无骨不连及骨折畸形愈合。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为80~100分,平均(89.9±2.4)分,其中优15例,良5例,优良率100%。结论:经踝管入路手术治疗后pilon骨折路径短,创伤小,可完整暴露后踝骨折块,为骨折复位和固定提供保证,临床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可以作为治疗后pilon骨折的常规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Pilion骨折 内固定 踝管
下载PDF
踝管综合征132例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洋 尤建宇 +3 位作者 岳震 杨祥雷 郭洪敏 曾文超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263-265,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132例踝管综合征患者的治疗经过,总结踝管综合征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010年4月-2019年8月收治的132例踝管综合征患者,术前通过查体、彩超、肌电图、MRI等明确诊断,术中采用四通道松解法松解胫后神经及其分支,术后定期随访... 目的回顾性分析132例踝管综合征患者的治疗经过,总结踝管综合征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010年4月-2019年8月收治的132例踝管综合征患者,术前通过查体、彩超、肌电图、MRI等明确诊断,术中采用四通道松解法松解胫后神经及其分支,术后定期随访,采用Takura提出的术后评价标准评价术后效果。结果依据Takura提出的术后评价标准,优98例,良26例,可8例,差0例,优良率为93.9%。结论术前结合症状、查体、肌电图及彩超等辅助检查,明确诊断,术中采用四通道松解法,精细操作,术后踝管综合征治疗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管综合征 手术治疗 效果分析
下载PDF
正常跗管结构的高频超声解剖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华兴 陈光兴 +2 位作者 何芸 郭燕丽 邓雪艳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分析正常跗管结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对40例健康志愿者(男20例,女20例)行高频超声(12 MHz)检查,从短轴切面与长轴切面动态观察跗管内肌腱、神经与血管声像图表现,测量跗管与胫神经短轴切面面积,并比较男女间差异。结果高频超... 目的分析正常跗管结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对40例健康志愿者(男20例,女20例)行高频超声(12 MHz)检查,从短轴切面与长轴切面动态观察跗管内肌腱、神经与血管声像图表现,测量跗管与胫神经短轴切面面积,并比较男女间差异。结果高频超声声像图能清晰显示跗管解剖结构。肌腱、神经和血管在声像图中表现为不同特点,易于鉴别。跗管短轴切面面积:男性(7.61±1.00)cm2,女性(6.61±1.07)cm2(P<0.01)。跗管内胫神经短轴切面面积:男性(9.59±0.75)mm2,女性(8.91±0.74)mm2(P<0.01)。结论高频超声声像图能清晰显示并准确测量跗管结构,准确掌握跗管结构正常声像图解剖特点,有助于提高跗管病变的超声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管 高频超声 解剖
下载PDF
改良微创胫后神经减压术治疗跗管综合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祎 杜世伟 +1 位作者 李冬梅 毛更生 《武警医学》 CAS 2012年第11期973-975,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微创胫后神经减压手术(显微镜结合关节镜技术)治疗跗管综合征。方法采用独创的单切口微创胫后神经减压手术对跗管综合征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中采用与屈肌支持带和拇展肌之间的平行于屈肌支持带的直切口,在显微镜和关节镜下... 目的探讨改良微创胫后神经减压手术(显微镜结合关节镜技术)治疗跗管综合征。方法采用独创的单切口微创胫后神经减压手术对跗管综合征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中采用与屈肌支持带和拇展肌之间的平行于屈肌支持带的直切口,在显微镜和关节镜下同时对胫后神经主干及其分支进行满意松解,同时显著减轻了手术损伤。结果患者足底疼痛麻木症状均明显缓解120侧,缓解14侧患肢,麻木缓解28侧,缓解程度达85%以上,胫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上升。结论微创胫后神经减压手术为跗管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管综合征 神经减压术
下载PDF
前跗管的解剖和前跗管综合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宗昭 周健生 +1 位作者 赵莉 余燕娅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1991年第4期247-250,共4页
本文报道10例前跗管综合征患者,并对25只新鲜成人足的前跗管应用显微解剖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发病原因为足背严重挫伤、束紧鞋带、前跗管内骨赘及腱鞘囊肿、空凹足等。腓深神经在前跗管内受压为发病的主要因素。除临床特征外,肌电图检查... 本文报道10例前跗管综合征患者,并对25只新鲜成人足的前跗管应用显微解剖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发病原因为足背严重挫伤、束紧鞋带、前跗管内骨赘及腱鞘囊肿、空凹足等。腓深神经在前跗管内受压为发病的主要因素。除临床特征外,肌电图检查在鉴别诊断中很有帮助。我们对8例9只足进行了减压手术,经1.5~4年随访,证明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管综合征 腓深神经 肌电图
下载PDF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占位性踝管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桂石 孙军军 +5 位作者 李黎明 徐林 林国栋 杨光诗 张咸中 王军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0年第4期253-255,共3页
目的 探讨占位性踝管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及显微外科手术疗效.方法 对2007年10月-2010年1月收治的9例踝管综合征患者就其术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经2个月~2年随访,应用Pferiffer法进行评价.结果 患足Pferiffer法评价优8例,良1例.结论... 目的 探讨占位性踝管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及显微外科手术疗效.方法 对2007年10月-2010年1月收治的9例踝管综合征患者就其术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经2个月~2年随访,应用Pferiffer法进行评价.结果 患足Pferiffer法评价优8例,良1例.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占位性病变引起的踝管综合征效果优良率高,副损伤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技术 腱鞘囊肿 踝管综合征
下载PDF
跗管综合征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尹望平 陈琳 +1 位作者 陈德松 丁忠良 《实用骨科杂志》 1997年第4期217-219,共3页
目的:为跗管综合征的诊治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61例成人下肢标本的跗管进行观测。结果:(1)跗管可分为前室、后浅室和后深室,胫神经、胫动静脉位于浅后室内;(2)跗管内容物有3%的变异率;(3)足内外侧神经分叉部59%位于踝跟轴线上方,2... 目的:为跗管综合征的诊治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61例成人下肢标本的跗管进行观测。结果:(1)跗管可分为前室、后浅室和后深室,胫神经、胫动静脉位于浅后室内;(2)跗管内容物有3%的变异率;(3)足内外侧神经分叉部59%位于踝跟轴线上方,26%位于下方,9%平轴线;(4)跟神经2支及2支以上者占51.3%。57.8%的跟神经来源于足外侧神经,35.4%来自胫神经,6.8%来自足内侧神经。结论:任何导致后浅室内高压的因素均可引起跗管综合征,手术以松解后浅室为主,各神经支的解剖变异在诊治时应加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管综合征 跟神经 足内侧神经
下载PDF
踝管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5
19
作者 肖楚丽 邓云 《解剖学研究》 CAS 2014年第6期410-411,共2页
目的为阐明踝管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法,提供解剖学基础资料。方法局部解剖成人踝部及足底16侧,观测有关踝管的构成;屈肌支持带(分裂韧带)的长度、宽度、厚度及其发出的纤维隔。结果踝管由屈肌支持带、内踝、距骨、跟骨、... 目的为阐明踝管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法,提供解剖学基础资料。方法局部解剖成人踝部及足底16侧,观测有关踝管的构成;屈肌支持带(分裂韧带)的长度、宽度、厚度及其发出的纤维隔。结果踝管由屈肌支持带、内踝、距骨、跟骨、三角韧带和跟腱围成;屈肌支持带由足部深筋膜在内踝后下方增厚形成,从内踝向后下附着于从跟骨结节内侧突到跟骨后面上缘之间的跟骨内面,其长为(47.21±0.26)mm、中间部宽为(31.41±0.32)mm、厚度为(1.08±0.17)mm;屈肌支持带从踝管发出2片纤维隔,分别形成胫骨后肌腱和趾长屈肌腱的腱纤维鞘。结论有关踝管的构成与一般教课书上所描述的少有差异;屈肌支持带的厚度与踝管内压有一定关系;任何引起增加踝管内压力的因素都可直接或间接地引起踝管综合症的发生,治疗踝管综合症的最佳方法是手术切断屈肌支持带,显微外科手术松懈胫神经的神经束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管 应用解剖 踝管综合症
下载PDF
改良韧带松解法治疗踝管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与疗效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昊聪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韧带松解法治疗踝管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与疗效。方法通过注射器针头或是圆针点状针刺对3具新鲜尸体的6个踝关节的分裂韧带(屈肌支持带)进行松解延长,观察韧带最大延长限度,并扩大踝管。待技术成熟后,将该技术用于临床30例... 目的探讨改良韧带松解法治疗踝管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与疗效。方法通过注射器针头或是圆针点状针刺对3具新鲜尸体的6个踝关节的分裂韧带(屈肌支持带)进行松解延长,观察韧带最大延长限度,并扩大踝管。待技术成熟后,将该技术用于临床30例患者的手术治疗。结果 Pfeiffer法评价显示,优20例,良8例,差2例。结论采用点状针刺对分裂韧带(屈肌支持带)行松解延长是可行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管综合征 解剖 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