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入路内固定在老年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中的应用及对骨折复位、疼痛介质的影响
1
作者 张云峰 时晓雨 +1 位作者 王广吉 王欣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27-230,共4页
目的对比不同入路内固定在老年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中的应用及对患者骨折复位、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9月确诊的老年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跗骨窦组、传统组,各40例。其中传统组行L形切... 目的对比不同入路内固定在老年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中的应用及对患者骨折复位、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9月确诊的老年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跗骨窦组、传统组,各40例。其中传统组行L形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跗骨窦组行跗骨窦“八”字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状况、跟骨恢复效果以及围术期疼痛介质[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骨折复位状况(跟骨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结果跗骨窦组住院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少于传统组(P<0.05);术后6个月,跗骨窦组、传统组跟骨恢复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跟骨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均高于术前(P<0.05);跗骨窦组术后24 h、72 h血清SP、PGE2、5-HT水平均低于传统组(P<0.05);跗骨窦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跗骨窦“八”字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可促进跟骨功能恢复,缓解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形切口入路 跗骨窦“八”字切口入路 钢板内固定 跟骨骨折
下载PDF
空心钉联合跗骨窦入路钢板固定在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2
作者 刘波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1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空心钉联合跗骨窦入路钢板固定在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医院收治的10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空心钉联合跗骨窦入路钢板固定在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医院收治的10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外侧L形入路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空心钉联合跗骨窦入路钢板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影像学指标、足踝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影像学指标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钉联合跗骨窦入路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更佳,可减轻手术创伤,加快足踝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空心钉 跗骨窦入路 钢板固定 足踝功能
下载PDF
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方法的进展与选择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国志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4期299-301,共3页
跟骨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后足损伤,多为高处坠落所致,占全身骨折的1%~2%^([1]),占足踝部骨折的60%,分为关节内骨折和关节外骨折,其中75%为关节内骨折^([2])。目前研究表明,移位的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是适当的,虽然文献中关于跟骨骨折的... 跟骨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后足损伤,多为高处坠落所致,占全身骨折的1%~2%^([1]),占足踝部骨折的60%,分为关节内骨折和关节外骨折,其中75%为关节内骨折^([2])。目前研究表明,移位的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是适当的,虽然文献中关于跟骨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存在许多争议,但毫无疑问的是,成功的关节复位和重建正常的跟骨结构对良好的临床疗效至关重要^([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扩大外侧入路 跗骨窦入路 经皮固定 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空心钉联合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型入路钢板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4
作者 董政麟 马捷 +3 位作者 顾剑华 王祥 金晨 陶海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11-516,共6页
目的探讨空心钉联合跗骨窦入路钢板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21年2月我院分别采用空心钉联合跗骨窦入路钢板固定法或外侧L型入路钢板固定法治疗49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其中空心钉联合跗骨窦... 目的探讨空心钉联合跗骨窦入路钢板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21年2月我院分别采用空心钉联合跗骨窦入路钢板固定法或外侧L型入路钢板固定法治疗49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其中空心钉联合跗骨窦入路钢板固定24例(跗骨窦入路组),外侧L型入路钢板固定25例(外侧L型入路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开始负重行走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Bohler角和Gissane角矫正情况。结果所有跟骨均恢复解剖形态。跗骨窦入路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并发症,外侧L型入路组5例皮肤愈合不良,跗骨窦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外侧L型入路组(Fisher精确检验,P=0.028)。跗骨窦入路组手术时间(t=-4.775,P=0.000),出血量(t=3.370,P=0.000),开始负重行走的时间(t=-2.277,P=0.027),疼痛VAS评分(t=-2.128,P=0.039),AOFAS评分(t=8.578,P=0.000)均显著优于外侧L型入路组。跗骨窦入路组与外侧L型入路组术后6个月Bohler角(t=1.360,P=0.180)和Gissane角(t=0.441,P=0.661)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空心钉联合跗骨窦入路钢板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复位效果好,创伤小,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 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 跗骨窦入路 外侧L型入路
下载PDF
传统手法结合距下关节镜复位与经跗骨窦入路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泳聪 谢庆祥 +2 位作者 曾广龙 梁馨元 苏博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2218-2225,共8页
【目的】探讨中医传统手法结合距下关节镜复位与经跗骨窦入路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跗骨窦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给予中医... 【目的】探讨中医传统手法结合距下关节镜复位与经跗骨窦入路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跗骨窦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给予中医传统手法结合距下关节镜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以及手术前后足部功能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Böhler角、Gissane角的变化情况。【结果】(1)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手术时间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术后3、6、9个月,2组患者的AOFAS踝-后足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且研究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12个月的AOFAS踝-后足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术后3、6、12个月,2组患者的Böhler角、Gissane角均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且均逐步恢复至正常范围内;组间比较,研究组术后3、6、12个月对Böhler角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2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的Gissane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3/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0%(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中医传统手法结合距下关节镜螺钉内固定及跗骨窦切口进行治疗,均有良好的效果,但相对于后者,前者更微创,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更轻,医疗体验更优。中医传统手法结合距下关节镜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符合当前微创的潮流,也是将中医传统手法与现代微创技术相结合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下关节镜 中医传统手法 螺钉内固定 跗骨窦入路 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
下载PDF
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6
6
作者 申君熙 于诗洋 潘德悦 《创伤外科杂志》 2023年第10期793-798,共6页
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足部损伤之一,多数由高处坠落或交通事故导致,通常为粉碎性骨折,预后差。由于跟骨骨折较复杂、致残率高、并发症多,其治疗方式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近年来扩展外侧入路、跗骨窦入路等入路及经... 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足部损伤之一,多数由高处坠落或交通事故导致,通常为粉碎性骨折,预后差。由于跟骨骨折较复杂、致残率高、并发症多,其治疗方式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近年来扩展外侧入路、跗骨窦入路等入路及经皮复位内固定、关节镜辅助复位固定等微创手术逐渐流行,大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致残率。本文就近年国内外针对跟骨粉碎性骨折手术入路及内固定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跟骨骨折的治疗提供方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扩大外侧入路 副骨窦入路 经皮复位内固定 微创治疗
下载PDF
基于“郑氏正骨理念”结合改良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分析
7
作者 刘然 彭亮 +3 位作者 巫宗德 刘亮 魏国华 张强 《四川中医》 2023年第4期136-140,共5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分析改良跗骨窦切口结合“郑氏正骨理念”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跟骨骨折临床价值。方法:2018年7月-2021年1月期间在四川省骨科医院足踝科跟骨骨折患者采用跗骨窦入路手术82例,其中改良组患者采用改良跗骨窦切口入路结合“... 目的:回顾性研究分析改良跗骨窦切口结合“郑氏正骨理念”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跟骨骨折临床价值。方法:2018年7月-2021年1月期间在四川省骨科医院足踝科跟骨骨折患者采用跗骨窦入路手术82例,其中改良组患者采用改良跗骨窦切口入路结合“郑氏正骨理念”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共52例;传统组选择传统跗骨窦切口入路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共30例。统计两组患者术前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术后骨折复位情况,以及手术切口感染、不愈合、内固定松动、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短、手术切口小、有效骨痂生长期较短、住院天数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X线及CT检查显示骨折对位良好,内固定无松动,骨折无再移位发生。手术前,两组VAS评分及AOFAS评分无显著差异;手术后,观察组VAS评分及AOFAS评分均有更显著改善。两组患者Bohler角及Gissane角手术后均有显著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郑氏正骨理念”结合改良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骨折是安全有效的,解剖复位率高,内固定松动、再移位及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等手术并发症低、社会经济利益高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改良跗骨窦入路 郑氏伤科 复位内固定 手术入路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8
作者 刘旭辉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14期16-18,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北京市密云区医院骨科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Ⅰ组(40例,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手... 目的:对比分析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北京市密云区医院骨科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Ⅰ组(40例,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手术)及Ⅱ组(40例,外侧“L”形入路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跟骨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Ⅰ组患者手术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Ⅱ组,术中出血量少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两组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足部Maryland评分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Ⅰ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骨折较外侧“L”形入路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少,临床疗效更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入路 临床疗效对比 并发症发生率 手术入路 内固定手术 Bohler角 入路治疗
下载PDF
经跗骨窦入路复位微创钢板固定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血清SOD、MDA、TNF-α的影响
9
作者 孙永强 王小鹤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1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究经跗骨窦入路复位微创钢板固定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00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究经跗骨窦入路复位微创钢板固定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00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L型切口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行经跗骨窦入路复位微创钢板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血清指标、足踝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65.53±5.20)min、(12.38±1.16)d、(11.65±1.23)周,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分别为(25.95±2.18)mL、(49.78±5.95)mL,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SOD水平为(53.46±5.21)kU/L,高于对照组,MDA、TNF-α水平分别为(4.31±0.85)μmol/L、(23.61±3.39)ng/L,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中疼痛、功能、力线评分分别为(30.12±2.53)分、(31.49±3.52)分、(7.29±0.91)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复位微创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可减轻患者应激、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改善足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入路 钢板固定 术后恢复 血清指标 足踝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与外侧入路治疗成人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邓纯博 刘学勇 +2 位作者 阿良 李洪秋 赵忠海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18-823,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跗骨窦入路和外侧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截止日期为2015年12月,收集跗骨窦入路... 目的系统评价跗骨窦入路和外侧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截止日期为2015年12月,收集跗骨窦入路和外侧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对照试验,提取有效数据,应用Rev 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共873足,其中跗骨窦入路397足,外侧入路476足。meta分析结果显示,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外侧入路(OR=0.19,95%CI:0.10~0.34,P<0.001),SF-36评分优于外侧入路(MD=1.01,95%CI:0.70~1.33,P<0.01),手术时间低于外侧入路(SMD=-1.66,95%CI:-1.97^-1.35,P<0.001)。2种入路在术后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以及Maryland评分、AOFAS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现有研究结果显示跗骨窦入路术后切口并发症较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方法。但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跗骨窦入路 外侧入路 META分析
下载PDF
改良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11
作者 任科伟 韦山 +2 位作者 姜雪峰 黄国伟 沈建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68-1771,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跟骨钢板结合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4年10月应用改良跟骨钢板结合跗骨窦入路治疗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35例,对临床资料及相关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伤口愈合情况... 目的·观察改良跟骨钢板结合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4年10月应用改良跟骨钢板结合跗骨窦入路治疗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35例,对临床资料及相关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伤口愈合情况,手术前后及骨折愈合后的跟骨B?hler角度,AOFAS踝-后足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0.1个月(6~32个月)。1例患者术后出现表浅的皮缘干性坏死;所有患者术后B?hler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手术后至骨折愈合,未发现明显复位丢失及外侧撞击症病例;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为87.5%。结论·利用改良跟骨钢板结合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创伤小,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入路 钢板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被引量:39
12
作者 沈杰 姜雪峰 +1 位作者 黄国伟 徐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40-544,共5页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入路联合微创钢板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6月~2018年1月,对123例(137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行跗骨窦入路微创钢板内固定,其中Ⅱ型95足,Ⅲ型42足。观察术后跟骨骨折复位、腓肠神经损伤...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入路联合微创钢板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6月~2018年1月,对123例(137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行跗骨窦入路微创钢板内固定,其中Ⅱ型95足,Ⅲ型42足。观察术后跟骨骨折复位、腓肠神经损伤和伤口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指数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跟骨均恢复解剖形态。1例深部感染,10例腓肠神经损伤。术后随访12~96(39.8±11.3)月。22例(25足)获得5年以上随访,AOFAS评分(83.5±12.1)分;46例(50足)获得3~5年随访,AOFAS评分(86.4±9.1)分;55例(62足)获得1~3年随访,AOFAS评分(87.9±7.3)分。共62例(67足)术后12~51(20.7±8.5)月行内固定取出,1例腓肠神经损伤,无伤口感染。结论经跗骨窦入路联合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手术入路 微创钢板
下载PDF
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联合经皮置钉技术微创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 被引量:21
13
作者 赵训明 廖全明 +3 位作者 王克军 裴洪 陈顺广 刘盖为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2期39-41,46,共4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联合经皮置钉技术微创治疗Sanders II、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采用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联合经皮置钉技术微创治疗并获得随访的23例病例资料。其中,Sanders II型15...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联合经皮置钉技术微创治疗Sanders II、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采用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联合经皮置钉技术微创治疗并获得随访的23例病例资料。其中,Sanders II型15例,SandersⅢ型8例;男15例,女8例;年龄22~61岁,平均年龄44.2岁。记录术后软组织情况,测量跟骨术前、术后及随访X线片的B?hler角、Gissane角、骨折复位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对测量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于末次随访时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经过10~13个月(平均11.8个月)随访。术后所有跟骨均达到解剖复位或近乎解剖复位,且均无切口边缘皮肤坏死、血肿形成。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4个月。术后B?hler、Gissane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根据Maryland评分,优13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为91.3%。2例有腓肠神经损伤表现。结论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联合经皮置钉术具有创伤小、切口并发症少、复位固定可靠的优点,可用于治疗Sanders II、Ⅲ型跟骨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切口 经皮置钉技术 微创治疗
下载PDF
经跗骨窦间隙入路结合万向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时亮 段亮 +1 位作者 董向辉 刘宗智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80-83,共4页
目的研究经跗骨窦间隙入路结合万向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跟骨骨折92例,按不同术式分为切开组及微创组各46例。切开组采用外侧扩大型切口结合万向锁定钢板固定... 目的研究经跗骨窦间隙入路结合万向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跟骨骨折92例,按不同术式分为切开组及微创组各46例。切开组采用外侧扩大型切口结合万向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微创组采用经跗骨窦间隙入路结合万向锁定钢板固定术,2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统计2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手术前后Bohler角、Langre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跟骨宽度变化情况,采用Maryland足踝功能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估足踝功能。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切开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切开组(P<0.01)。2组术后6个月Bohler角和Gissane角均大于术前,跟骨高度高于术前,跟骨宽度小于术前,Maryland和AOFA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切开组(P<0.05)。结论经跗骨窦间隙入路结合万向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疗效较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 经跗骨窦间隙入路 万向锁定钢板 Bohler角 Gissane角 足踝功能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跗骨窦切口钢板螺钉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 被引量:16
15
作者 陈志军 朱东波 +2 位作者 王树金 张旭 郑鸿鸣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2期220-220,共1页
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科采用跗骨窦切口钢板螺钉治疗1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18-67岁。左足4例,右足6例。SandersⅡ型6例,Ⅲ型4例。受伤至手术时... 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科采用跗骨窦切口钢板螺钉治疗1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18-67岁。左足4例,右足6例。SandersⅡ型6例,Ⅲ型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7 d。1.2治疗方法腰麻下手术。患者健侧卧位。切口起自外踝下2 cm向第4跖骨基底部方向延伸3-4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切口 跟骨骨折 内固定器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朝晖 罗永 +3 位作者 刘建伟 秦振书 唐艳平 吴石华 《创伤外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分析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经跗骨窦入路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跗骨窦入路切开复位联合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11例(12足),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16~61岁,平均42.3岁。骨折根据Sand... 目的分析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经跗骨窦入路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跗骨窦入路切开复位联合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11例(12足),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16~61岁,平均42.3岁。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7足,Ⅲ型4足,IV型1足。比较手术前后跟骨B9hler角、Gissane角,并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伤后3~6d手术,平均4.5d,均获得随访,时间5~16个月,平均11.4个月。术后无内固定失败、感染坏死等软组织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2.6周。B9hler角由术前平均7.2°提高至术后平均32.3°;Gissane角由术前平均104.3°提高至术后平均131.6°。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优11足,可1足。结论跗骨窦入路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理想方法,微创,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 入路 内固定
下载PDF
跗骨窦延长切口与L形切口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0
17
作者 樊宗庆 聂宇 +3 位作者 符东林 李立 李一凡 张峰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5期627-630,共4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延长切口与L形切口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延长切口,21例)和常规组(采用L形切口,20例)。比较两组手... 目的探讨跗骨窦延长切口与L形切口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延长切口,21例)和常规组(采用L形切口,2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B9hler角、术后皮肤坏死发生率。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41例患者均随访12个月。与常规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小、术后皮肤坏死发生率低(P <0. 05)。末次随访时,两组B9hler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 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6、12个月,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均随时间延长不断提高,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间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跗骨窦延长切口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固定确切,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切口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及对距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28
18
作者 戴鹏 孙劲 +3 位作者 黄晖 付纳新 刘鹏宇 叶俊刚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4年第4期285-288,共4页
背景:跟骨是骨折常见部位,解剖学结构复杂,复位难度较大。手术是关节内骨折治疗的主要策略,既可恢复骨折部位形态,又可达到关节面重建的效果。目前选择何种入路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在Sa... 背景:跟骨是骨折常见部位,解剖学结构复杂,复位难度较大。手术是关节内骨折治疗的主要策略,既可恢复骨折部位形态,又可达到关节面重建的效果。目前选择何种入路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在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治疗中的效果及其对距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1年2月至2013年9月接受跗骨窦间隙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26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治疗情况(观察组),收集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及VAS评分),测量术前、术后3个月的跟骨长、宽、高度及B?hler和Gissane角,采用Maryland评分及AOFAS评分评价术后6个月的恢复情况,Morrey法评价术后6个月的距下关节活动度并记录末次随访的并发症情况。选取同期的28例接受"L"形外侧扩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及术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跟骨长、宽、高度及B?hler和Gissane角均优于术前,但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Maryland评分和AOF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距下关节的重度受限率及评分均较低,而轻度受限率较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跗骨窦间隙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较好,促进术后恢复并减少对距下关节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间隙入路 “L”形外侧扩大入路 内固定 跟骨关节内骨折 距下关节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结合空心螺钉固定植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被引量:17
19
作者 余斌 刘德印 +1 位作者 杜晓龙 童兴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6期746-749,共4页
目的评估跗骨窦入路结合空心螺钉固定植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闭合性骨折采用跗骨窦入路结合空心螺钉固定植骨治疗。测量手术前后B9hler角及Gissane角,按照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进行... 目的评估跗骨窦入路结合空心螺钉固定植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闭合性骨折采用跗骨窦入路结合空心螺钉固定植骨治疗。测量手术前后B9hler角及Gissane角,按照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29例获得随访,时间12~14个月;4例失访。随访患者均骨性愈合,时间为2~4个月。B9hler角及Gissane角:术后及术后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个月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AOFAS踝-后足评分为64~96分,其中优19例,良7例,一般2例,差1例,优良率为89.66%(26/29)。结论跗骨窦入路结合空心螺钉固定植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可靠,且具有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时间短、软组织损伤小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跗骨窦入路 空心螺钉固定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20
作者 牟遐平 戢勇 +1 位作者 孔建中 郭晓山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4期493-496,共4页
目的比较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和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76足)按治疗方法分为A组(经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40例42足)和B组(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治疗,32例34足)。对比分析两组... 目的比较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和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76足)按治疗方法分为A组(经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40例42足)和B组(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治疗,32例34足)。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疼痛VAS评分、治疗前后B9hler角及Gissane角变化、术后并发症、疗效优良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40个月。与A组比较,B组术中失血量少、切口长度短、住院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B9hler角、Gissane角两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皮瓣坏死、B9hler角丢失及内置物外露。并发症:A组7例,B组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定疗效:A组优32足,良6足,可4足,优良率90.48%;B组优26足,良5足,可3足,优良率91.18%;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与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均满意,但后者具有出血少、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外侧入路 跗骨窦入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