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valence of Non-Responders to Both Oral Bisphosphonate Monotherapy and Intravenous Ibandronate in Patients with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1
作者 Naohisa Miyakoshi Yuji Kasukawa +2 位作者 Michio Hongo Akira Horikawa Yoichi Shimada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0年第3期43-53,共11页
Objectives: Although bisphosphonates (BPs) are effective for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some individuals do not adequately respond to these drug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stimate the preva... Objectives: Although bisphosphonates (BPs) are effective for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some individuals do not adequately respond to these drug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stimate the prevalence of true BP non-responders who showed insufficient response after both oral BPs and intravenous ibandronate. Methods: Among 146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who received oral BP monotherapy for more than 12 months, insufficient responders to oral BP monotherapy were switched to intravenous ibandronate injection and followed for more than 12 months. Serum N-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 (NTX) and 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 (BAP)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Patients who also showed insufficient response to intravenous ibandronate were defined as true BP non-responders. Insufficient response to BP therapy was evaluated based on the serum NTX reduction cut-off for minimum significant change. Results: Sixty-one patients (41.8%) were diagnosed as oral BP non-responders. Fourteen patients who switched to intravenous ibandronate and had complete data available were used for final analysis. After switching to intravenous ibandronate, both NTX and BA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estimated that as few as 9% - 15% (i.e., 21.4% - 35.7% of 41.8%) or as many as 24% - 27% (i.e., 57.1% - 64.3% of 41.8%) of patents might be true BP non-respon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e resorption Biphosphonates Ibandronic acid osteoporosis PREVALENCE
下载PDF
血清Apelin-13、脂肪酸结合蛋白4水平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徐曼灵 朱静波 +5 位作者 俞恺雯 陈玲 樊华英 范庆涛 王秋萍 鲁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73-78,83,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Apelin-13、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水平与不同骨量绝经后女性代谢参数和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5例绝经后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骨密度(BMD)检测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49例、骨量减少(ON)组51例和骨质疏松(OP)组45例... 目的探讨血清Apelin-13、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水平与不同骨量绝经后女性代谢参数和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5例绝经后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骨密度(BMD)检测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49例、骨量减少(ON)组51例和骨质疏松(OP)组45例,测定并比较3组血清Apelin-13、FABP4水平和骨代谢指标、生化指标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Apelin-13、FABP4等指标与BMD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OP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pelin-13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预测价值。结果OP组血清Apelin-13水平低于ON组、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清FABP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碱性磷酸酶(AL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CTXⅠ)、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高于ON组、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女性腰椎BMD与血清Apelin-13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FABP4水平无相关性(P>0.05);腰椎BMD与血清PTH、ALP、PⅠNP、CTXⅠ、BALP和年龄呈负相关(P<0.05),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T值、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pelin-13、PTH、ALP、PⅠNP、CTXⅠ、BALP水平均为绝经后女性发生OP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Apelin-13预测PMOP的最佳临界值为18.51 pg/mL,曲线下面积为0.716,敏感度为70.0%,特异度为64.4%。结论Apelin-13在PMOP患者血清中呈低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腰椎BMD密切相关,或可作为PMOP的早期筛查指标和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APELIN-13 脂肪酸结合蛋白4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 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The evaluation of Tracp5b as a marker for monitoring treatment results of bone metastasi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被引量:2
3
作者 Xiaoyun Huang Yan Si Jia Zhao Qiang Ding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08年第5期295-298,共4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ensitivity of serum 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5b) activity in monitoring bisphosphonate treatment results of bone metastasis in breast cancer(BC) patients. Methods: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ensitivity of serum 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5b) activity in monitoring bisphosphonate treatment results of bone metastasis in breast cancer(BC) patients. Methods:The serum activities of Tracp5b, CEA, CA153 were measured in 58 BC patients, including 26 without bone metastasis, 32 with bone metastasis. The serum activities of TracpSb, CEA, CA153 were also measured in 19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is after 3 months of bisphosphonate treatment. Eighteen healthy women with age from 34 to 70 served as control. Results:Serum TracpSb was significantly elevated in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is compared with that in all any other groups(P〈 0.05). The sensitivity of TracpSb was 78.13% and the specificity was 86.36%. The sensitivity of CA153 was 37.50% and the specificity was 77.27%. The sensitivity of CEA was 21.88% and the specificity was 84.09%. The serum activity of TracpSb decreased significantly(P 〈 0.05) after 3 months of bisphosphonate treatment, while the levels of CA153 and CEA were unchanged. Conclusion:Serum Tracp5b activity is a useful diagnostic marker for bone metastasis in BC patients and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treatment results of bisphosphon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neoplasm bone metastasis 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 BISPHOSPHONATE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arbohydrate antigen 153
下载PDF
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修订版) 被引量:54
4
作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骨代谢专家组 张萌萌 +1 位作者 马倩倩 毛未贤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9-476,共8页
骨代谢生化指标的临床应用,为骨质疏松的诊断、鉴别诊断、预测骨折风险及抗骨质疏松治疗疗效评价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并在骨质疏松流行病学研究、发病机制、骨质疏松药物开发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特异性强、... 骨代谢生化指标的临床应用,为骨质疏松的诊断、鉴别诊断、预测骨折风险及抗骨质疏松治疗疗效评价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并在骨质疏松流行病学研究、发病机制、骨质疏松药物开发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其应用日趋广泛。该文检索了大量中外文献,编审了《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修订版),对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分类、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方法学以及生物学意义、骨代谢指标的检测变异等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谢生化指标 钙磷代谢调节指标 甲状旁腺素 降钙素 维生素D_(3) 25-羟基维生素D_(3) 1 25-双羟基维生素D_(3) 骨形成标志物 碱性磷酸酶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I型前胶原C-端前肽 I型前胶原N-端前肽 骨保护素 骨吸收标志物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 I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 尿吡啶啉 尿脱氧吡啶啉 激素 细胞因子 生长激素 雌激素 睾酮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转化生长因子β 肿瘤坏死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实验分析变异
下载PDF
尿酸对骨代谢作用机制中西医探究
5
作者 吕顺一 徐进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84-88,共5页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发病率高,具有隐匿性和渐进性的代谢性疾病,且与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联,严重地威胁着我国国民的健康。近年来研究发现尿酸对骨代谢调控具有双向性,分别是促进骨形成和骨吸收的作用,大部分研究支持其调控方...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发病率高,具有隐匿性和渐进性的代谢性疾病,且与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联,严重地威胁着我国国民的健康。近年来研究发现尿酸对骨代谢调控具有双向性,分别是促进骨形成和骨吸收的作用,大部分研究支持其调控方向取决于尿酸水平的高低,尿酸处于正常范围内偏高水平时更益于骨骼健康,超出正常范围时则易造成骨丢失,但目前还未明确具体的有益于骨形成的尿酸范围。该文概述了尿酸代谢和骨代谢的具体过程,以及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从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两方面分别探讨了尿酸对骨代谢双向调控的具体作用机制,以期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为调控尿酸水平及防治骨质疏松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思路,认为在临床治疗中一味地降低尿酸并不是明智之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骨代谢 骨质疏松 骨吸收 骨形成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及骨密度的影响
6
作者 尹雪丰 唐炳魁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5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采用六味地黄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衡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手术联合西...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采用六味地黄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衡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手术联合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六味地黄丸治疗。比较两组的骨密度、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骨密度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清BALP、TRACP-5b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BALP、TRACP-5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效果明显,患者骨密度明显升高,其机体血清指标下降,患者功能障碍改善明显,临床上可借鉴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骨质疏松症 椎体骨折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骨密度
下载PDF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测定及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荣墨克 孙志 +4 位作者 杨文思 迟迪 刘也 梁淑媛 毛瑞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38-339,共2页
目的 建立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测定方法及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以 1 -萘酚磷酸为基质 ,测定肝素抗凝血抗酒石酸 ,氟化物抑制酸性磷酸酶 ,并以双能 X线骨密度仪测定其腰椎 2~ 4的骨密度。结果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 目的 建立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测定方法及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以 1 -萘酚磷酸为基质 ,测定肝素抗凝血抗酒石酸 ,氟化物抑制酸性磷酸酶 ,并以双能 X线骨密度仪测定其腰椎 2~ 4的骨密度。结果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测定方法在本地区老年妇女的参考值为 2 .9~ 5.3U/ L,该方法的平均批内和批间变异分别为 2 .7%和 5.0 %。骨质疏松症该酶活性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0 .0 0 1 ) ,并与骨密度测定呈显著的相关性 (r=0 .82 )。结论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测定方法简便、快速 ,是早期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筛选、诊断及观察疗效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骨质疏松症 骨吸收 诊断 治疗 骨密度
下载PDF
中医健脾单元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疗效及BGP、TRACP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汪四海 刘健 +6 位作者 杨佳 张金山 万磊 纵瑞凯 刘磊 程园园 冯云霞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第5期399-403,427,共6页
目的探讨中医健脾单元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疗效及对血清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CP)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 目的探讨中医健脾单元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疗效及对血清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CP)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成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采用中医健脾单元疗法,即新风胶囊+中医辨证论治+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嘧啶(SASP)+中医辨证论治+中药熏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症状体征、急性时相反应物指标及对血清BGP、TRACP等指标变化。结果①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结果示两组总有效率与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总积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疼痛严重性评估(V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躯体功能指数BASFI)、整体指数(BAS-G)、中医证候积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α酸性糖蛋白(α-AG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沉(ES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总积分、SAS、SDS、VAS、BASDAI、BASFI、BAS-G、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BGP及TRAC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健脾单元疗法能够提高AS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焦虑抑郁情绪及实验室指标,疗效优于对照组,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BGP、下调TRACP,改善骨代谢水平,降低组织炎症反应,从而改善全身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健脾单元疗法 强直性脊柱炎 疗效 血清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 BGP)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TRACP)
下载PDF
补肾中药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吴贺勇 李娟 唐井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8-250,i001,共4页
目的:探讨补肾中药对破骨细胞(osteoclast,OC)骨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新生(出生24h内)SD乳鼠四肢骨髓分离培养OC,实验组加入不同(高、中、低)剂量的补肾中药血清,对照组采用无中药血清,采用酶动力学法测定培养上清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 目的:探讨补肾中药对破骨细胞(osteoclast,OC)骨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新生(出生24h内)SD乳鼠四肢骨髓分离培养OC,实验组加入不同(高、中、低)剂量的补肾中药血清,对照组采用无中药血清,采用酶动力学法测定培养上清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CP)的活性;利用甲苯胺蓝对骨吸收陷窝染色并在图像分析仪下测定骨吸收陷窝的面积和数目。结果:补肾中药高、中剂量组均降低TRACP活性,减少骨片上骨吸收陷窝的面积及数目,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高、中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以中剂量组作用为明显。结论:补肾中药可降低破骨细胞培养上清中的TR ACP活性,减少骨吸收陷窝面积及数目,达到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吸收功能 破骨细胞 中药对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骨吸收陷窝面积 TRACP 中药血清 培养上清 补肾中药 酶动力学法 图像分析仪 中剂量 分离培养 SD乳鼠 acid 甲苯胺蓝 对照组 显著性 24h 实验组 活性 测定
下载PDF
转移生长因子β_1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鲁道海 陈建庭 +3 位作者 金大地 郑晓明 郭振河 陈映红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9期898-900,共3页
目的 :探讨转移生长因子 β1(TGF β1)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 :酶动力学法测定培养基中酸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内氢离子随TGF β1浓度的变化情况 ;LeicaQuanti... 目的 :探讨转移生长因子 β1(TGF β1)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 :酶动力学法测定培养基中酸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内氢离子随TGF β1浓度的变化情况 ;LeicaQuantimet 5 0 0图像分析系统对骨吸收陷窝进行图像分析 ;扫描电镜观察骨吸收陷窝变化。结果 :随着TGF β1浓度的升高 ,处理组与对照组ACP和TRAP的活性分别从 (1.71± 0 .3 3U) /L和 (1.41± 0 .2 9)U /L降低到 (1.3 2± 0 .2 1)U/L和 (1.0 1± 0 .11)U /L(均为P <0 .0 1) ,骨吸收陷窝的数目与面积从 (16.67± 1.3 5 )个 /片和 (5 82 .2 4± 178.68) μm2 减少到 (13 .2 9± 1.47)个 /片与 (4 4 2 .3 8± 14 8.2 7) μm2 ,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破骨细胞相对荧光值无显著性差异 ,表明TGF β1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分泌H+ 无明显影响。结论 :TGF β1虽然不能抑制氢离子释放 ,但能通过改变酸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生长因子Β1 破骨细胞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酸性磷酸酶 骨吸收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破骨细胞分化情况及其与骨破坏的关系 被引量:18
11
作者 蔡辉 徐子涵 +3 位作者 商玮 郭郡浩 赵智明 沈俊逸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4-607,共4页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破骨细胞(OC)的分化情况,并分析其与RA骨破坏的关系。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12例RA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破骨细胞(OC)的分化情况,并分析其与RA骨破坏的关系。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12例RA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诱导培养为OC,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并计数阳性细胞数,分别通过甲苯胺蓝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骨吸收陷窝;对RA组患者进行Sharp评分及骨密度(BMD)检测,将RA组外周血生成的OC数量与Sharp评分、BMD(T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RA组和对照组生成的OC形态相似; RA组TRAP阳性细胞数(个/10个视野)为127. 67±6. 96,较对照组79. 40±3. 86显著升高(P<0. 05); RA组OC骨吸收功能较对照组明显增强; RA组OC数量与Sharp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 810,P=0. 001),与BMD(T值)呈显著负相关(r=-0. 685,P=0. 014)。结论:RA患者PBMC向OC分化的能力明显增强,RA患者OC的分化能力与RA骨破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破骨细胞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骨吸收陷窝 双能X线吸收法 骨密度
下载PDF
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测定在老年人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肖恩 司良毅 孟萍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59-160,163,共3页
目的研究检测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serumtar 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5b,sTRACP5b)在骨代谢紊乱疾病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英国IDS公司的Bone TRACP5b试剂盒,检测79例骨质疏松患者、84例糖尿病患者、76例慢性阻塞性肺... 目的研究检测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serumtar 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5b,sTRACP5b)在骨代谢紊乱疾病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英国IDS公司的Bone TRACP5b试剂盒,检测79例骨质疏松患者、84例糖尿病患者、7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24例肺癌及17例前列腺癌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组sTRACP5b水平。结果(1)血清sTRACP5b水平在骨质疏松组、糖尿病组、肺癌骨转移、前列腺癌骨转移组中明显升高,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血清TRACP5b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也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单纯肺癌、前列腺癌未合并有骨转移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TRACP5b可以作为较好的骨吸收指标,早期发现上述5种疾病引起的骨吸收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骨质疏松 2型糖尿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 肿瘤骨转移 骨吸收
下载PDF
1,25(OH)_2维生素D_3诱导大鼠骨髓单核细胞形成破骨细胞 被引量:11
13
作者 葛冬霞 李良 +1 位作者 吴江 陈槐卿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目的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诱导成年大鼠骨髓来源的单核细胞形成多核破骨细胞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单核细胞诱导组和全骨髓诱导组,每组各10只大鼠。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中的单核细胞,α-MEM培养液中加入10-8mol/L的1,2... 目的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诱导成年大鼠骨髓来源的单核细胞形成多核破骨细胞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单核细胞诱导组和全骨髓诱导组,每组各10只大鼠。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中的单核细胞,α-MEM培养液中加入10-8mol/L的1,25(OH)2D3诱导单核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利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诱导不同时相TRAP阳性(TRAP+)多核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特异性酶表达、以及骨吸收陷窝。进而计数诱导的破骨细胞数量,鉴定其功能活性,并与全骨髓诱导方法比较。结果骨髓单核细胞诱导组在培养第7d出现TRAP+多核细胞,第14dTRAP+多核细胞数量达峰值,第21d TRAP+多核细胞数量开始减少。从培养第14d到第23d,单核细胞诱导组TRAP+多核细胞数量多于全骨髓诱导组(P<0.05);培养第10d到第23d单核细胞诱导组骨吸收陷窝数量多于全骨髓诱导组(P<0.05)。单核细胞诱导组破骨细胞数量高峰期可持续7d,全骨髓诱导法仅持续3d。结论1,25(OH)2D3能够诱导成年大鼠骨髓来源的单核细胞形成破骨细胞;所诱导的破骨细胞的数量和峰值持续时间、以及骨吸收活性均高于全骨髓诱导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5二羟维生素D3 单核细胞 破骨细胞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骨吸收陷窝
下载PDF
去势兔骨质疏松动物血清TRAP及BALP水平的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蔡桂英 侯静 +1 位作者 杨霞 魏玲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8-41,共4页
破骨细胞生成的抗滴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acidphosphatase,TRAP)及成骨细胞生成的骨碱性磷酸酶(bonealkalinephosphatase,BALP)均可分泌入血。... 破骨细胞生成的抗滴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acidphosphatase,TRAP)及成骨细胞生成的骨碱性磷酸酶(bonealkalinephosphatase,BALP)均可分泌入血。因此,血中TRAP及BALP水平可分别反映破骨细胞及成骨细胞的功能。本文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观察了经双侧卵巢切除法诱导五月龄新西兰纯种大白兔形成骨质疏松动物的血清TRAP(采用对硝基酚磷酸盐法)及BALP(热失活法)水平,结果显示:术后兔血清TRAP及BALP活性均较术前升高,TRAP的变化先于BALP。术后1月TRAP活性升至最高,然后逐渐降低,至术后2.2月左右基本降至术前水平;BALP活性在术后2.2月左右升至最高,并在此水平上保持约半个月,其后很快下降,于术后3.7月左右基本降至手术前水平。对照兔血清TRAP及BALP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果说明:手术去势后首先刺激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然后刺激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作用。这可能是女性绝经后头几年内骨质快速丢失的一个原因。有关骨质疏松动物模型血中TRAP及BAI.P变化规律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文研究结果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P TRAP 血清 骨质疏松 术后 破骨细胞 成骨细胞 观察 左右 刺激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相关骨代谢指标的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杨立顺 袁海生 +2 位作者 沈兴娅 康建华 王艾云 《检验医学》 CAS 2013年第8期685-689,共5页
目的观察调控破骨细胞活性的主要因子和骨吸收及骨形成标志物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体内水平的变化,为临床早期防治骨质疏松提供依据。方法测定38例PMOP患者、50例骨量减低患者及94名绝经后骨量正常者(正常对照组)血清骨保护素(O... 目的观察调控破骨细胞活性的主要因子和骨吸收及骨形成标志物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体内水平的变化,为临床早期防治骨质疏松提供依据。方法测定38例PMOP患者、50例骨量减低患者及94名绝经后骨量正常者(正常对照组)血清骨保护素(OPG)、核因子-kβ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雌二醇(E2)、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剔除年龄、E2因素后对部分指标进行偏相关分析;对所有指标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诊断准确度。结果 PMOP组、骨量减低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E2、Hcy、OPG、RANKL、TRACP-5b、BA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01);PMOP组BAP水平明显高于骨量减低组及正常对照组(P<0.001),E2水平则明显低于骨量减低组(P<0.001)及正常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与骨量减低组之间E2、BA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控制年龄因素后,E2与TRACP-5b、BAP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98(P=0.007)、-0.157(P=0.035)];控制年龄、E2因素后,Hcy与RANKL、TRACP-5b、BAP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8(P<0.001)、0.193(P=0.009)、0.224(P=0.002)],与OPG呈负相关(r值=-0.330,P<0.001)。OPG与TRACP-5b呈负相关(r=-0.458,P=0.008),RANKL与BAP呈正相关(r=0.228,P=0.044)。E2、Hcy、OPG、RANKL、TRACP-5b、BAP诊断骨质疏松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9、0.686、0.803、0.776、0.731和0.719。骨质疏松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独立于年龄,E2、OPG、TRACP-5b、Hcy对骨质疏松有显著影响,优势比(OR)分别为0.901、0.046、4.165、9.112。结论 TRACP-5b、Hcy和BAP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准确度较好,可以作为临床早期防治PMOP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保护素 核因子-κβ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雌二醇 同型半胱氨酸 骨代谢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依降钙素干预膝骨关节炎模型大鼠软骨下骨的变化 被引量:10
16
作者 伍琦 廖瑛 +7 位作者 孙光华 周桂娟 廖源 刘静 钟培瑞 成果 邓程远 王甜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09-715,共7页
背景:骨关节炎存在软骨下骨吸收和骨形成失去平衡,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膝骨关节炎大鼠关节软骨改变前软骨下骨就已经发生改变。目的:通过观察膝骨关节炎大鼠膝关节软骨下骨的变化,探讨依降钙素对软骨下骨p38 MAPK表达及软骨下骨吸收的影... 背景:骨关节炎存在软骨下骨吸收和骨形成失去平衡,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膝骨关节炎大鼠关节软骨改变前软骨下骨就已经发生改变。目的:通过观察膝骨关节炎大鼠膝关节软骨下骨的变化,探讨依降钙素对软骨下骨p38 MAPK表达及软骨下骨吸收的影响。方法:雌性3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6)不切除卵巢,切除同卵巢等体积大小的脂肪组织,切开双侧膝关节,但不损伤交叉韧带;模型组(n=6)切除双侧卵巢后,再切断双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建立卵巢切除+前交叉韧带切断模型,不进行药物干预;依降钙素组(n=6)建立卵巢切除+前交叉韧带切断模型后,依降钙素5 IU/kg,每周2次肌肉注射。12周后分析软骨下骨的骨密度、软骨下骨p38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血清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Ⅱ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实验方案经南华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1)依降钙素组软骨下骨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骨小梁分离度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2)模型组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或<0.05)、骨小梁分离度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3)依降钙素组血清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Ⅱ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4)软骨下骨p38蛋白表达水平依降钙素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5)结果说明,依降钙素可能通过下调p38MAPK表达,抑制骨关节炎促炎因子分泌及软骨下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依降钙素 软骨下骨 骨吸收 p38 MAPK 骨组织定量 促炎症因子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 Ⅱ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
下载PDF
体外应用不同方法培养破骨细胞的实验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董伟 冯晓洁 +2 位作者 戚孟春 梁永强 彭宏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5-479,共5页
目的:研究体外应用不同培养方法对所生成的破骨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采用3种方法培养破骨细胞:A组小鼠骨髓细胞中加入10 ng/m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培养24 h,未贴壁细胞30 ng/ml M-CSF预诱导3 d后,50ng/ml M-CSF+100 ... 目的:研究体外应用不同培养方法对所生成的破骨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采用3种方法培养破骨细胞:A组小鼠骨髓细胞中加入10 ng/m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培养24 h,未贴壁细胞30 ng/ml M-CSF预诱导3 d后,50ng/ml M-CSF+100 ng/m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继续诱导;B组小鼠骨髓细胞与小鼠颅骨成骨细胞以10∶1的比例混合培养,加入1×10-6mol/L前列腺素E2(PGE2)和1×10-8mol/L维生素D3(VitD3);C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中加入100 ng/ml RANKL诱导培养。检测每组细胞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情况及牙本质磨片吸收陷窝情况,Real-time PCR检测各组破骨细胞NFATc1、c-Fos表达情况。结果:各组细胞均有TRAP阳性多核破骨细胞生成,并在牙本质磨片上形成吸收陷窝。B组所形成的破骨细胞数量最多,C组次之,A组最少;B组骨吸收陷窝数目最多,陷窝总面积最大,A组其次,C组最差;B组NFATc1、c-Fos表达高于C组及A组,A组表达最差。结论:3种培养破骨细胞的方法相比较,B组在破骨细胞分化和吸收功能方面优于A、C组。A、C组相比较,A组培养的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更强,C组所培养的破骨细胞分化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骨吸收陷窝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活化T细胞核因子1蛋白
下载PDF
小鼠破骨细胞骨髓诱导模型的建立及功能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鲁秀敏 苏楠 +2 位作者 李福兵 赵玲 陈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21-524,共4页
目的获得大量高质量小鼠破骨细胞,为体外研究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提供丰富的细胞来源。方法采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和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 目的获得大量高质量小鼠破骨细胞,为体外研究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提供丰富的细胞来源。方法采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和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诱导小鼠骨髓单核细胞分化为破骨细胞,并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和骨吸收实验来鉴定破骨细胞及其噬骨能力。结果诱导3d后可见TRAP(+)多核细胞出现,诱导5d后骨片上可见蓝紫色的吸收陷窝。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TRAP(+)多核细胞数目和吸收陷窝呈现时间依赖性增长趋势(P<0·05)。结论M-CSF和RANKL诱导小鼠骨髓单核细胞可产生大量的具有活跃噬骨能力的破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 TRAP染色 骨吸收
下载PDF
精骨补肾颗粒对地塞米松诱导骨质疏松症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邢亚群 王迪生 +4 位作者 王群 魏令 耿春辉 祝子明 徐玉禄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21-1225,共5页
目的观察精骨补肾颗粒(黄精、骨碎补、桑葚等)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lucocorticoid induced osteoporosis,GIOP)大鼠的骨密度(BMD)、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碱性磷酸酶(ALP)、肌钙蛋白(Tn)、血清降钙素(CT)、雌二醇(E2)的影响... 目的观察精骨补肾颗粒(黄精、骨碎补、桑葚等)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lucocorticoid induced osteoporosis,GIOP)大鼠的骨密度(BMD)、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碱性磷酸酶(ALP)、肌钙蛋白(Tn)、血清降钙素(CT)、雌二醇(E2)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仙灵骨葆胶囊),精骨补肾颗粒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每周2次肌肉注射地塞米松2.5 mg/kg,同时每日灌胃给药连续9周。实验结束后眼球取血,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Tn、TRAP、ALP、CT、E2指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大鼠离体股骨上1/3 BMD进行检测。结果 GIOP大鼠对照组的TRAP、ALP明显升高,BMD、Tn、CT、E2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精骨补肾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GIOP大鼠TRAP、ALP含有量,显著升高BMD、Tn、CT、E2值,且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精骨补肾颗粒对骨质疏松症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骨补肾颗粒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lucocorticoid induced osteoporosis GIOP) 骨密度(BMD)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 碱性磷酸酶(ALP) 肌钙蛋白(Tn) 降钙素(CT) 雌二醇(E2)
下载PDF
重组人生长激素、雌激素联合应用对去势大鼠剩余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成芳 李晓红 +2 位作者 郭三萍 肖卓 胡亚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5-558,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雌激素(estrone,E2)及两者联合应用对抗酒石酸酸性酶(TRAP)的活性及剩余牙槽骨骨形态计量学指标的影响,以明确两药单用及联合应用延缓骨质疏松(OP)所致的剩余牙槽骨吸收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去除SD大鼠双...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雌激素(estrone,E2)及两者联合应用对抗酒石酸酸性酶(TRAP)的活性及剩余牙槽骨骨形态计量学指标的影响,以明确两药单用及联合应用延缓骨质疏松(OP)所致的剩余牙槽骨吸收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去除SD大鼠双侧卵巢,拔除单侧上颌磨牙,建立去势大鼠剩余牙槽骨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分别给予r-HGH、E2单用及联合治疗。药物治疗4周及8周后,检测各组血清TRAP含量及形态计量学指标的改变。结果①E2治疗组(ERT)、联合治疗组(Er-HGHT)TRAP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RT、Er-HGHT两组TRAP含量基本相同,但都与r-HGH治疗组(r-HGHT)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去势可使大鼠剩余牙槽骨的骨小梁面积比减少,宽度减小,髓腔扩大,加速剩余牙槽骨的吸收。r-HGH、E2单用及两者联合应用4周及8周后可提高去势大鼠剩余牙槽骨的骨小梁宽度、骨小梁面积视野百分比,降低骨小梁间隙宽度。结论r-HGH、E2单用及两者联合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延缓骨质疏松大鼠剩余牙槽骨的快速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 雌激素(E2) 剩余牙槽骨 抗酒石酸酸性酶 形态计量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