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鸠摩罗什所译般若系经典看大乘佛教“真理”的中国化
1
作者 赵文 《宗教与历史》 2019年第2期10-26,252-253,共19页
在梵本《大品般若经》中,"法性"(dharmatā)常与"真如"(tathatā)、"法界"(dharmadhātu)、"实际"(bhūtakoti)等概念并列使用,代表大乘的核心概念"空性"(sūnyatā)。这些概念在《... 在梵本《大品般若经》中,"法性"(dharmatā)常与"真如"(tathatā)、"法界"(dharmadhātu)、"实际"(bhūtakoti)等概念并列使用,代表大乘的核心概念"空性"(sūnyatā)。这些概念在《小品般若经》中虽在不同语境中独立出现,却最终共同构成了大乘佛教的"真理"。可是,在鸠摩罗什所译《大智度论》及罗什本人的论述里,这些概念被视作"实相"的"异名"。这是与鸠摩罗什意图建构的实相论相关的,并且深刻影响了后世汉传佛教本体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般若经》 鸠摩罗什 法性 真如 实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