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泰勒架在下肢创伤的应用
1
作者 方加虎 薛铠啸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321-327,共7页
泰勒空间支架是一种在临床应用的六轴矫形支架,其在四肢骨折及畸形方面应用愈发广泛。在下肢创伤领域中,泰勒空间支架相比传统内固定装置及普通的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具有独有的优势:对无安全手术窗口的多发伤具有损害控制的优势;对感染伴... 泰勒空间支架是一种在临床应用的六轴矫形支架,其在四肢骨折及畸形方面应用愈发广泛。在下肢创伤领域中,泰勒空间支架相比传统内固定装置及普通的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具有独有的优势:对无安全手术窗口的多发伤具有损害控制的优势;对感染伴严重畸形的骨折患者具有感染控制及畸形矫正的优势;对骨折后骨缺损伴严重软组织缺损患者保护创面的同时具有精准恢复下肢长度及下肢力线位置的优势;对陈旧性骨折伴严重畸性患者具有精准复位并避免急性血管、神经损伤的优点。本文在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文献研究,对泰勒空间支架在下肢创伤中的应用作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创伤 泰勒架 创伤骨科
下载PDF
外固定器轴向载荷分担比测试在Taylor空间支架外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张伟业 万春友 +4 位作者 张涛 王明杰 刘钊 张宁宁 赵远航 《中医正骨》 2019年第10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轴向载荷分担比测试在Taylor空间支架外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60例,按照入组顺序随机分为力学测试组和常规方法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行TSF外固定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轴向载荷分担比测试在Taylor空间支架外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60例,按照入组顺序随机分为力学测试组和常规方法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行TSF外固定手术治疗。力学测试组患者于术后12周X线片显示骨折端有连续性骨痂连接时,开始行外固定器轴向载荷分担比测试,每2周测试1次。当外固定器轴向载荷分担比为5%~10%时,每日在非完全负重下松开TSF的6根连接杆上的各个关节,患者扶拐活动30min给骨折断端加压,然后在完全负重下紧固TSF各关节。当外固定器轴向载荷分担比<5%时,松开TSF各关节,在每日锻炼30min的基础上适度增加锻炼时间,锻炼后不再紧固TSF各关节,即模拟拆架。模拟拆架2周后,外固定器轴向载荷分担比仍<5%、X线片示骨折端无移位,且患者局部无疼痛、热、肿等表现时,拆除TSF。常规方法组患者术后按照常规方法,根据骨折愈合时间、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临床医师经验评价骨折愈合程度,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时拆除TSF。记录2组患者的TSF固定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3个月,中位数8个月。力学测试组患肢轴向载荷分担比降至5%~10%的时间为(19.57±1.95)周、降至5%以下的时间为(23.07±2.26)周,TSF固定时间短于常规方法组[(24.67±1.42)周,(33.47±2.63)周;t=15.851,P=0.000]。2组患者骨折均愈合,力学测试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常规方法组[(20.90±2.48)周,(31.2±2.79)周;t=14.869,P=0.000]。力学测试组术后发生针道感染2例、骨折延迟愈合2例(愈合时间分别为30周、32周),常规方法组术后并发针道感染3例、骨折延迟愈合4例(愈合时间分别为37周、37周、40周、41周),针道感染者均经换药等处理后针道愈合;均未发生外固定架松动、断裂及骨折移位、再骨折等并发症;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2,P=0.317)。结论:采用TSF外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根据外固定器轴向载荷分担比的测试结果逐步拆除外固定架,可缩短TSF固定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 开放性 骨折固定术 生物力学 taylor空间支架 轴向载荷
下载PDF
Taylor空间外固定架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对膝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梦其 王慧 +2 位作者 李杰 招青 张楠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6期639-642,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Taylor空间外固定架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HTO)在膝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唐山市开滦总医院接受治疗的40例膝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各20例。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Taylor空间外固定架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HTO)在膝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唐山市开滦总医院接受治疗的40例膝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Taylor外固定,对照组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2组均行HTO。观察记录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2个月的胫股骨角、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分情况。记录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为(129.33±8.97) mL、(58.27±4.31) min,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62.36±16.34) mL、(73.32±5.4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个月2组患者的胫股骨角较术前显著降低,HSS、KS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胫股骨角(168.3±0.5)°低于对照组[(178.6±1.9)°],HSS、KSS评分分别为(89.33±5.92)、(80.27±5.71)分,均高于对照组[(85.24±5.27)、(76.33±5.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与钢板内固定相比,Taylor外固定架联合HTO更能有效改善膝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膝内翻 taylor外固定架 胫骨高位截骨术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测量联合3D打印技术在Taylor空间支架治疗小腿畸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陈青植 谢亮文 +3 位作者 蔡合国 余跃伟 刘忠国 王少杰 《骨科》 CAS 2019年第5期402-406,共5页
目的探讨运用计算机辅助测量联合3D打印技术在Taylor空间支架治疗小腿畸形中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第三医院运用Taylor空间支架治疗小腿畸形的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CT薄... 目的探讨运用计算机辅助测量联合3D打印技术在Taylor空间支架治疗小腿畸形中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第三医院运用Taylor空间支架治疗小腿畸形的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CT薄层扫描,3D打印技术制作骨模型和截骨导板。根据Taylor空间支架配套软件所需参数应用Mimics软件进行测量,按照配套软件的规划在3D打印模型验证矫形结果。术后参照Johner-Wruhs评定标准进行患肢功能评价。结果 6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9~25个月,平均15.2个月。其中1例钉道感染,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和骨不连。拆除外固定时间为12~16周,平均13.7周。术后患肢无跛行。末次随访按照Johner-Wruhs评定标准,优5例,良1例。结论计算机辅助测量联合3D打印技术在Taylor空间支架治疗小腿畸形中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具有测量准确,截骨精确,矫形精准,调整方便等优势,是小腿复杂畸形精准化矫形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测量 3D打印 taylor空间支架 小腿畸形
下载PDF
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中段及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5
作者 林振兴 林荣标 卓惠勇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22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Taylor空间支架(Taylor spatial frame,TSF)治疗胫腓骨中段及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9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胫腓骨中段及下段骨折患者,采用回顾分析法,根据不同骨折固定治疗将其分为内固定... 目的:探讨Taylor空间支架(Taylor spatial frame,TSF)治疗胫腓骨中段及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9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胫腓骨中段及下段骨折患者,采用回顾分析法,根据不同骨折固定治疗将其分为内固定组40例及外固定组50例。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内固定组患者进行手法复位及应用点状复位钳间接复位治疗,外固定组患者进行Taylor空间支架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固定物去除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患肢功能情况。结果:外固定组患者手术时间、固定物去除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内固定组(P<0.05);外固定组患者术后出现骨折延迟愈合1例,软组织缺损2例,内固定组患者出现钢板外露1例,钢板断裂1例,软组织缺损1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组患者患肢功能优良率96.00%,内固定组患者患肢功能优良率87.50%,两组患肢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中段及下段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相较于内固定钢板治疗手术时间、固定物去除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更短,缩短骨折治疗康复周期,有利于促进患者患肢功能恢复,安全性好,较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ylor空间支架 胫腓骨 骨折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Strategies and outcomes in severe open tibial shaft fractures at a major trauma center: A large retrospective case-series 被引量:1
6
作者 Kavi H Patel Karl Logan Matija Krkovic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1年第7期495-504,共10页
BACKGROUND Severe open tibia fractures are challenging to treat with a lack of published clear management strategies.Our aim wa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largest singlecenter experience in the literature,with min... BACKGROUND Severe open tibia fractures are challenging to treat with a lack of published clear management strategies.Our aim wa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largest singlecenter experience in the literature,with minimum 1-year follow-up,of adult type 3 open tibial shaft fractures at Cambridge University Hospitals(a United Kingdom major trauma center).We sought to define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and our main outcome measures were infection,union and re-fracture.AIM To retrospectively define patient and injury characteristics,present our surgical methods and analyze our outcomes–namely infection,union and re-fracture rates.METHODS Consecutive series of 74 patients with 75 open tibial fractures treated between 2014 and 2020(26 classified as Gustilo-Anderson 3A,47 were 3B and two were 3C).Nine patients underwent intramedullary nailing(IMN),61 underwent Taylor spatial frame(TSF)fixation and 5 were treated with Masquelet technique(IMN and subsequent bone grafting).RESULTS Mean follow-up was 16 mo(IMN)and 25 mo(TSF).We had an infection rate of 6.7%(5),non-union rate of 4%(3)and re-fracture rate of 2.7%(2).Average time to union was 22 wk for IMN and 38.6 wk for TSF.Thirty-three cases had a bone defect with a mean of 5.4 cm(2-11).Patient age,sex,diabetes,smoking status or injury severity did not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union time with either fixation method.Our limb salvage rate was 98.7%.CONCLUSION Grade 1 to 3A injuries can effectively be treated with reamed or unreamed IMN.Grade 3B/C injuries are best treated by circular external fixators as they provide good,reproducible outcomes and allow large bone defects to be addressed via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IA Open fracture taylor spatial fram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Bone defect
下载PDF
六轴外固定器在下肢畸形治疗中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兴东 张永红 王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68-473,共6页
背景:由于下肢开放骨折所导致的骨髓炎、骨缺损及下肢畸形患者数量显著增加,使得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的应用逐步增多。尽管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治疗这类疾病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诸多缺陷。目的:文章就六轴外固定器在下肢畸形治疗... 背景:由于下肢开放骨折所导致的骨髓炎、骨缺损及下肢畸形患者数量显著增加,使得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的应用逐步增多。尽管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治疗这类疾病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诸多缺陷。目的:文章就六轴外固定器在下肢畸形治疗中的发展与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方法:第一作者通过检索2001年2月至2021年2月为止PubMed、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英文检索词:"hexapod external frame,taylor spatial frame,ortho-SUV,truelok-Hex",中文检索词:"六轴外固定、泰勒外固定支架、奥尔托夫架、taylor外固定支架"。最终纳入50篇文献,并以此对六轴外固定器在下肢畸形治疗中的发展与应用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应用环形外固定架治疗不宜使用内固定的下肢开放骨折和肢体畸形等疾病取得较好的效果,并可通过张力-应力法则牵拉骨及软组织再生,使许多传统骨科技术无法治疗的疾病得到治愈。(2)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存在治疗周期长、操作复杂及对医师经验要求高等缺陷。(3)六轴外固定器主要特点为通过六根可调节连接杆,形成虚拟铰链,以实现多维度畸形同时矫正,且在治疗过程中无需更换铰链;在计算机软件的辅助下,矫正精度显著提高,畸形残留率大幅降低;(4)六轴外固定器已广泛应用于下肢骨不连、骨缺损、马蹄足及关节畸形等疾病的治疗,且同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相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5)六轴外固定器存在稳定性较差、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学习曲线复杂及价格高昂等缺陷,使其无法进一步推广使用。(6)今后需进一步改进处方软件,降低人为因素影响,逐步实现六轴外固定器的智能化与信息化,同时还需实现自主研发,降低使用成本,使其可以广泛地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畸形 六轴外固定器 环形外固定架 泰勒式架 奥尔托夫架 骨折固定 畸形矫正 ILIZAROV技术
下载PDF
泰勒空间外架技术结合足部“U”形截骨治疗创伤后马蹄内翻足畸形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敬 王强 +4 位作者 朱伟 何保华 赵鹏 商玉臣 杜辉 《骨科》 CAS 2021年第3期200-205,共6页
目的探讨泰勒空间外架(Taylor spatial frame,TSF)技术结合足部“U”形截骨治疗创伤后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应急总医院收治的42例创伤后马蹄内翻足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24.... 目的探讨泰勒空间外架(Taylor spatial frame,TSF)技术结合足部“U”形截骨治疗创伤后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应急总医院收治的42例创伤后马蹄内翻足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24.3岁。马蹄足畸形平均跖屈70°。术前测量畸形参数。术中依据Ilizarov穿针原则安装TSF,足部“U”形截骨同期行微创软组织松解术。术后根据处方调整TSF,行康复训练。截骨处愈合后去除外固定架,佩戴支具。定期门诊复查,记录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5.6 min(60~11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5.5 mL(10~20 mL)。42例病人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12~24个月)。术后平均40.7 d(26~80 d)踝关节恢复背伸5°~10°;佩戴外支架行走时间平均为12.7周(10~16周)。5例病人6处针道轻度感染。1例发生近端半针断裂。所有病人无血管、神经损伤。3例患足复发跖屈畸形,约10°。随访结束时所有病人均可达到不扶拐步行状态。末次复诊时AOFAS评分,优18例,良18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5.7%;AOFAS评分为(89.4±8.0)分,较术前(52.7±1.0)分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85,P=0.010)。VAS评分为(2.8±1.3)分,较术前的(6.7±1.4)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464,P=0.025)。结论TSF结合足部“U”形截骨是治疗创伤后马蹄内翻足畸形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内翻足 泰勒空间外架 外固定架 “U”形截骨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Assessment and Planning for Severe Lower Limb Deformities: A Case Report of Bilateral Fibular Hemimelia 被引量:2
9
作者 Yoshiteru Kawasaki Mitsuhiko Takahashi Natsuo Yasui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3年第3期167-171,共5页
To correct a lower limb deformity, orthopedic surgeons must have an exact understanding of the deformity. In general, preoperative planning is carried out using anterior-posterior (AP) and lateral radiographs. However... To correct a lower limb deformity, orthopedic surgeons must have an exact understanding of the deformity. In general, preoperative planning is carried out using anterior-posterior (AP) and lateral radiographs. However, for severe cases with a combination of angular and rotational deformities of the lower limb, obtaining true AP and lateral radiographs is difficult and accurate calculation of the rotational deformity from radiographs is impossible. In this report, we propose to focus on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using three-dimensional (3D) reconstruction images of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s for severe lower limb deformity in a patient with bilateral fibular hemimelia type II according to the Achterman- Kalamchi classification. She underwent bifocal deformity corrections of the bilateral tibiae using Taylor spatial fram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Ilizarov external fixator. Complete bony union was achieved, without angular deformity or limb length discrepa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FORMITY Correction PREOPERATIVE PLANNING 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FIBULAR Hemimelia taylor spatial frame
下载PDF
Taylor空间支架外固定治疗胫骨干开放骨折术后早期与晚期部分负重的对比研究
10
作者 赵启军 张涛 +6 位作者 孙逊 刘钊 张宁宁 梅晓龙 贾鹏 姚辉 徐卫国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531-536,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Taylor空间支架(TSF)外固定治疗胫骨干开放骨折患者术后早期部分负重与晚期部分负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天津医院矫形一病区接受TSF治疗胫骨干开放骨折患者63例,依据术后开始部分负重时间的... 目的对比分析Taylor空间支架(TSF)外固定治疗胫骨干开放骨折患者术后早期部分负重与晚期部分负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天津医院矫形一病区接受TSF治疗胫骨干开放骨折患者63例,依据术后开始部分负重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期负重组(术后6周)和晚期负重组(术后10周)。终末随访时采用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疗效评定标准患肢功能。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TSF外架带架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最终均骨折愈合,终末随访时早期负重组患肢功能优良率高于晚期负重组(83.33%比69.7%,Z=-2.072,P=0.038)。早期负重组TSF外架带架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较晚期负重组短(均P<0.05)。结论与晚期部分负重相比,TSF外固定治疗胫骨干开放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规律、持续、适度的部分负重能够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患者带架时间,有利于患肢机能快速恢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开放骨折 骨折外固定 taylor空间支架 早期部分负重 晚期部分负重
原文传递
Taylor空间支架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亚洲 徐佳 康庆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773-1777,共5页
Taylor空间支架(Taylor spatial frame,TSF)是在Ilizarov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特定的计算机程序,输入各项参数后执行程序,根据计算机生成的电子处方来调节相应的支撑杆,进行畸形矫正的外固定系统。该文就TSF在创伤骨折及创伤后遗症治疗、... Taylor空间支架(Taylor spatial frame,TSF)是在Ilizarov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特定的计算机程序,输入各项参数后执行程序,根据计算机生成的电子处方来调节相应的支撑杆,进行畸形矫正的外固定系统。该文就TSF在创伤骨折及创伤后遗症治疗、四肢畸形矫正、足踝畸形矫正等方面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ylor空间支架 畸形矫正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计算机辅助Taylor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鹏 豆均平 +2 位作者 李红旗 张璐璐 郭前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Taylor支架(Taylor spatial frame, TSF)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3月采用外固定架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176例,依据医患沟通结果,92例采用Taylor支架,84例采用单边外固定架。比...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Taylor支架(Taylor spatial frame, TSF)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3月采用外固定架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176例,依据医患沟通结果,92例采用Taylor支架,84例采用单边外固定架。比较两组带架时间、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 TSF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行走时间、去除外固定架时间均明显优于单边架组(P<0.05),TSF架组带架期间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单侧架组(P<0.05)。所有患者去除外固定架后随访12个月以上,TSF架组在术后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末次随访时膝ROM、踝ROM和Johner-Wruhs评级均显著优于单边架组(P<0.05)。影像方面,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正位位移、侧位位移、正位成角、侧位成角均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TSF架组正位位移、侧位位移、正位成角、侧位成角均显著小于单边架组(P<0.05)。[结论]采用计算机辅助TSF架具有手术效率高、精确度好的优势,有利于降低手术创伤,改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外固定 taylor支架 计算机辅助
原文传递
Taylor空间支架结合计算机辅助闭合复位在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葛启航 万春友 +7 位作者 邵醒 张涛 贾鹏 梅晓龙 王明杰 赵远航 潘庆松 马继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Taylor空间支架(Taylor spatial frame,TSF)治疗胫腓骨骨折中,术后应用计算机辅助闭合复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9月采用TSF治疗的30例胫腓骨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复位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Taylor空间支架(Taylor spatial frame,TSF)治疗胫腓骨骨折中,术后应用计算机辅助闭合复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9月采用TSF治疗的30例胫腓骨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复位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15例,TSF外固定术中采用切开复位)和试验组(15例,TSF外固定术后1~3 d采用计算机辅助闭合复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致伤原因、骨折AO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拆除外固定架时间;拆除外固定架后3个月,参照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治疗最终效果评价标准评定患肢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6个月,平均14个月。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拆除外固定架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发生外固定架针道浅表感染2例(两组各1例),切口感染1例(对照组),骨折延迟愈合1例(对照组),创伤性关节炎2例(两组各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0,P=0.543)。两组患者软组织缺损创面均Ⅰ期愈合。拆除外固定架3个月后,参照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治疗最终效果评价标准评定患肢功能,试验组优3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0.0%;对照组优3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73.3%;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17,P=0.821)。结论与术中切开复位相比,TSF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采用计算机辅助闭合复位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长时间手术所致风险,减少骨折端血运破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及戴架时长,减轻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taylor空间支架 计算机辅助闭合复位
原文传递
转换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单臂外固定术后对位不良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洪亮 万春友 +5 位作者 张涛 梅晓龙 姚辉 赵远航 曹海鲲 雍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316-1320,共5页
[目的]介绍应用Taylor空间支架(TSF)调整胫腓骨骨折单臂外固定架术后对位不良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科收治的胫腓骨骨折单臂外固定架术后对位不良患者11例。转换TSF前所有患者复查X线片,发现不同程度的移... [目的]介绍应用Taylor空间支架(TSF)调整胫腓骨骨折单臂外固定架术后对位不良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科收治的胫腓骨骨折单臂外固定架术后对位不良患者11例。转换TSF前所有患者复查X线片,发现不同程度的移位、成角、旋转畸形,其中2例为向前成角,5例为向后成角,内翻畸形2例,外翻畸形1例,内旋畸形1例。转换后拍摄小腿正侧位X线片,获取安装和畸形参数。将数据输入计算机配套软件获取调整数据。调整后再次摄片,如合并软组织损伤则转换后二期处理。[结果]经TSF调整所有病例均获得解剖复位。11例患者均获得12~16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无骨外露及软组织问题,固定针无松动,针道无感染。术后参照Johner-Wruhs评分表评价:优9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0.91%。[结论]采取转换TSF治疗胫腓骨骨折单臂外固定架术后对位不良是一种微创、经济、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单臂外固定架 对位不良 taylor空间支架
原文传递
两种测量方法对Taylor外固定支架骨折复位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兴鹏 汪松 +5 位作者 马信龙 孙振辉 马剑雄 张硼羽 刘彦士 张弢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6-351,共6页
[目的]比较标准测量法和椭圆拟合测量法对Taylor外固定支架骨折复位精度的影响,以对胫腓骨骨折移位畸形进行精确矫正。[方法]将28根胫骨模型随机制造断裂以模仿胫骨骨折,利用基于Stewart平台的外固定支架(新中Taylor外固定器)对骨折模... [目的]比较标准测量法和椭圆拟合测量法对Taylor外固定支架骨折复位精度的影响,以对胫腓骨骨折移位畸形进行精确矫正。[方法]将28根胫骨模型随机制造断裂以模仿胫骨骨折,利用基于Stewart平台的外固定支架(新中Taylor外固定器)对骨折模型进行固定,用同一固定相机拍摄全长标准正侧位照片以模拟X线片并导入软件(Trauma CAD,Coreldraw和word结合游标卡尺),分别采取标准测量法(标准法组)和椭圆拟合测量法(椭圆拟合法组)对模型的骨折移位参数进行测量并依次输入配套软件,根据电脑软件出具的电子处方,调节Taylor外固定支架上6根带刻度的螺杆进行复位,最后再次拍摄胫骨全长标准正侧位照片评估残留畸形程度。[结果]利用Trauma CAD,Corel Draw和Word三种软件对骨折模型进行标准测量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骨折模型对位对线良好,均达到功能复位标准。两组残留畸形相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标准法组正侧位片位移、角度改善度分别为:89.97%、84.44%;91.18%、86.84%。椭圆拟合法组正侧位片中位移、角度改善度分别为:95.77%、88.66%;94.05%、90.04%。椭圆拟合法组复位效果优于标准法组。[结论]椭圆拟合测量法能精确定义Taylor外固定支架系统所需各项参数,对骨折畸形进行精确矫正,有利于骨折愈合及患肢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骨外固定器 taylor外固定支架 椭圆拟合测量
原文传递
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宁宁 万春友 +4 位作者 张涛 马继海 刘钊 王明杰 葛启航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12-1017,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4例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骨折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内固定组(26例)和外固定组(4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致... 目的探讨应用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4例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骨折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内固定组(26例)和外固定组(4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固定物去除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治疗最终效果评价标准评定患肢功能;采用罗从风等的标准评定术后下肢力线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2个月,中位时间14个月。患者骨折均获愈合,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固定物去除时间均显著高于外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内固定组发生钢板外露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钢板断裂1例;外固定组发生骨折延迟愈合2例、软组织缺损4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5,P=0.904)。术后10个月参照Johner-Wruhs标准评定患肢功能,内固定组优19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2.3%;外固定组优42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5.7%;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2,P=0.531)。术后4个月采用罗从风等的标准评定术后下肢力线恢复情况,内固定组优2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3%;外固定组优4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5.8%;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0,P=0.471)。结论采用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相较于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可减少骨折治疗周期,有利于患者骨折愈合及肢体功能恢复,相对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taylor空间支架 闭合复位 力线矫正
原文传递
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于Taylor外固定支架行长骨骨折复位的效果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兴鹏 刘彦士 +4 位作者 马信龙 孙振辉 汪松 李红 张弢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86-792,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重建技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法应用于Taylor外固定支架行胫腓骨骨折复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天津医院创伤骨科采用Taylor外固定支架治疗的69例胫腓骨骨折病例资料,比较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法(实...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重建技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法应用于Taylor外固定支架行胫腓骨骨折复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天津医院创伤骨科采用Taylor外固定支架治疗的69例胫腓骨骨折病例资料,比较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法(实验组)和采用配套软件标准测量法(对照组)行骨折复位的患者术后的残余畸形量的差异。所有患者在术后拍摄患肢的正、侧位胫腓骨全长x线片,实验组的患者行双侧胫腓骨CT断层扫描。将DICOM格式文件导入Mimics17.1软件中进行骨段及外固定环的三维模型重建,将此模型与标准环模型及患肢与健侧镜像进行视觉匹配,对骨块断端进行复位轨迹规划,获得复位后的外固定环位置。输出STL文件导入SolidWorks软件进行测量,得出6根杆的长度,通过调节6根螺杆进行复位。对照组使用CoreldrawX7软件测量患者x线片中的相关参数并输入Taylor外固定支架系统配套软件,根据软件出具的处方调节6根带刻度的螺杆进行复位。复位后所有患者拍摄患侧胫、腓骨全长标准正侧位x线片,与复位前的x线片对比,评估残余畸形量的改善程度。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R)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69例患者均获得较好的骨折复位,达到功能复位标准。实验组患者正、侧位片中的位移、角度残余畸形量(改善度)分别为0.50(2.30)nlm(90.0%)、0.00(0.85)ITlm(100%);0.00°(1.50°)(100%)、0.00°(0.00°)(100%)。对照组患者正、侧位片中的位移和角度残余畸形量(改善度)分别为1.40(3.28)mm(68.5%)、2.15(4.27)mm(46.3%)和1.15°(1.85°)(72.9%)、0.80°(2.10°)(66.7%)。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残余畸形量相比,远折段前后移长度(Z=-3.865,P=0.000)、远折段内外翻角度(z=-2.012,P=0.044)及远折段后屈或反张角度(z=-3.433,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折段内移外移长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50,P=0.099),但改善度优于对照组。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法和配套软件标准测量法均能达到满意的复位效果,但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法能对骨折畸形进行精确矫正,有利于骨折愈合及患肢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计算机辅助设计 taylor外固定支架 三维重建
原文传递
Taylor空间外固定架与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8
作者 马赫 姚辉 +1 位作者 张涛 万春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7-451,共5页
目的比较Taylor空间外固定架(Taylor spatial frame,TSF)与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8年7月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选择标准的74例胫腓骨开放骨折患者根据隔日入组原则,分为TSF组(43例,采用TSF固... 目的比较Taylor空间外固定架(Taylor spatial frame,TSF)与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8年7月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选择标准的74例胫腓骨开放骨折患者根据隔日入组原则,分为TSF组(43例,采用TSF固定)和单臂组(31例,采用单臂外固定架固定)。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致伤原因、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外固定架拆除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治疗最终效果评价标准评定患肢功能;采用罗从风等的标准评定术后下肢力线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2个月,中位时间12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无延迟愈合、不愈合及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TSF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外固定架拆除时间均显著少于单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拆除外固定架后3个月参照Johner-Wruhs标准评定患肢功能,TSF组优41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7.67%;单臂组优30例、可1例,优良率96.77%;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6)。术后4个月采用罗从风等标准评定术后下肢力线恢复情况,TSF组优41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7.67%;单臂组优29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6.77%;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6)。结论对于胫腓骨开放骨折,在取得骨折愈合的前提下,TSF在缩短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患者带架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单臂外固定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ylor空间外固定架 单臂外固定架 胫腓骨开放骨折 外固定
原文传递
非超踝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骨Pilon骨折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继海 万春友 +3 位作者 张涛 方敏 海碧霞 葛启航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2022-2026,共5页
[目的]探讨非超踝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2017.2手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患者共3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联合固定组与内固定组。联合固定组采用闭合复位Taylor空间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 [目的]探讨非超踝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2017.2手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患者共3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联合固定组与内固定组。联合固定组采用闭合复位Taylor空间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进行治疗,内固定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骨折愈合拆除外固定支架随访2个月后使用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AOFAS ankle hindfoot scale)评估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愈合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固定组优于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内固定组高于联合固定组。全部患者均得到完整随访,骨折愈合拆除外固定支架随访2个月后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 ankle hindfoot scale)评估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其中联合固定组优良率86.67%,内固定组优良率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非超踝Taylor空间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骨折愈合时间。是一种易于掌握的、具有较低并发症和临床疗效满意的技术,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PILON骨折 taylor空间支架 有限内固定
原文传递
计算机辅助Taylor空间支架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 被引量:10
20
作者 曹海鲲 万春友 +5 位作者 姚辉 王明杰 雍炜 刘怡 马继海 葛启航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1-335,共5页
[目的]探讨运用计算机辅助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7年3月收治的41例单侧小腿开放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21例采用计算机辅助Taylor外固定架治疗,20例采用单边外固定架... [目的]探讨运用计算机辅助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7年3月收治的41例单侧小腿开放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21例采用计算机辅助Taylor外固定架治疗,20例采用单边外固定架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外架拆除及骨折愈合时间,以及Johner-Wruhs评价标准评定的患肢功能。[结果] Taylor架组手术时间和早期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单边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ylor架组术后1例针道感染,2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单边架组术后存在2例针道异物反应及5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对症治疗后均好转。两组患者均获随访5~20个月,平均(13.19±3.03)月。Taylor架组带架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单边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Johner-Wruhs评价标准,Taylor架组临床效果优良率为85.71%;单边架组为70.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骨折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避免二次损伤软组织,同时能有效缩短患者带架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ylor空间支架 胫腓骨开放骨折 计算机辅助调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