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析磁共振弥散联合波谱分析技术应用于脑肿瘤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的40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脑肿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给予常规磁共振检查与磁共振弥散联合波谱分析检查,分析对比两种检...目的探析磁共振弥散联合波谱分析技术应用于脑肿瘤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的40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脑肿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给予常规磁共振检查与磁共振弥散联合波谱分析检查,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表观弥散系数以及波谱图,并分别计算出肿瘤增强区和对侧正常区的NAA/Cho、NAA/Cr和Cho/Cr比值等。结果脑转移瘤的平均ADC值为(12.08±2.92)×10^(-4)mm^2/s,脑膜瘤的平均ADC值为(13.17±2.98)×10^(-4)m m ~2/s,星形细胞瘤的平均A D C值为(13.76±2.99)×10^(-4)mm^2/s。三种脑肿瘤的ADC值均高于正常对侧脑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三种肿瘤任意选取两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种肿瘤的NAA均较正常组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移瘤与脑膜瘤的NAA/Cho、NAA/Cr值明显低于星形细胞瘤(均P<0.05),三种肿瘤的Cr明显低于正常脑组织(均P<0.05)。星形细胞瘤有4例Lac峰,1例Lip峰;脑膜瘤有3例Lac峰,1例Lip峰,1例Ala峰;转移瘤有2例Lac峰,5例Lip峰。结论磁共振弥散及波谱两种技术均有其优势,若联合应用能更加敏感的发现疾病以及精准的辨别疾病,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析磁共振弥散联合波谱分析技术应用于脑肿瘤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的40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脑肿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给予常规磁共振检查与磁共振弥散联合波谱分析检查,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表观弥散系数以及波谱图,并分别计算出肿瘤增强区和对侧正常区的NAA/Cho、NAA/Cr和Cho/Cr比值等。结果脑转移瘤的平均ADC值为(12.08±2.92)×10^(-4)mm^2/s,脑膜瘤的平均ADC值为(13.17±2.98)×10^(-4)m m ~2/s,星形细胞瘤的平均A D C值为(13.76±2.99)×10^(-4)mm^2/s。三种脑肿瘤的ADC值均高于正常对侧脑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三种肿瘤任意选取两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种肿瘤的NAA均较正常组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移瘤与脑膜瘤的NAA/Cho、NAA/Cr值明显低于星形细胞瘤(均P<0.05),三种肿瘤的Cr明显低于正常脑组织(均P<0.05)。星形细胞瘤有4例Lac峰,1例Lip峰;脑膜瘤有3例Lac峰,1例Lip峰,1例Ala峰;转移瘤有2例Lac峰,5例Lip峰。结论磁共振弥散及波谱两种技术均有其优势,若联合应用能更加敏感的发现疾病以及精准的辨别疾病,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文摘目的:评价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Sonoclot)对重症中暑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重症中暑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依据国际血栓与止血委员会(international socienty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ISTH)评分分为显性DIC组22例,非显性DIC组21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常规凝血指标、血常规、D-二聚体、Sonoclot仪器指标检测。利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Sonoclot指标(ACT、CR、PF)与患者是否发生DIC进行分析。ROC曲线分析评价Sonoclot仪器指标的DIC诊断价值。结果:两组之间在年龄、性别、中心体温、住院时间之间无差异,ICU住院时间、DIC症状、预后、ISTH评分、APACHEⅡ评分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noclot仪器各量化指标ACT、CR与DIC的发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ACT、ACT联合CR在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4和0.8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T诊断DIC特异性为69.2%,敏感性为90.3%,当ACT联合CR后,敏感性上升至80.2%,特异性为93.5%。结论:Sonoclot分析仪能够对重症中暑DIC作出快速诊断,成为临床诊断DIC的有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