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3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血管造影联合表观弥散系数全域直方图评估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价值分析
1
作者 迪丽阿热姆·艾海提 周仁冰 +5 位作者 左尔比亚·买买提 张春霞 马依迪丽·尼加提 戴国朝 努尔阿米娜·肉孜 艾斯卡尔江·霍加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4期40-45,共6页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CTA)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DC)全域直方图评估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化疗前1 d和化疗结束后1 d行CTA、...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CTA)联合表观弥散系数(ADC)全域直方图评估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化疗前1 d和化疗结束后1 d行CTA、ADC全域直方图检查,比较CTA参数血容量(BV)、血流量(BF)、表面通透性(PS)以及平均通过时间(MTT),ADC全域直方图定量参数ADC值水平。结果:40例宫颈癌患者中新辅助化疗有效28例,无效12例。化疗后ADC值水平高于化疗前,BV、BF及PS水平低于化疗前,MTT水平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58、8.283、7.852、7.302、18.480,P<0.05)。与新辅助化疗有效患者相比,新辅助化疗无效患者ADC值水平较低,BV、BF、PS水平较高,MTT水平较低(t=2.988、6.654、3.767、7.851、6.237,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两项联合预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无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CT血管造影、ADC全域直方图单项检测,AUC分别为0.905、0.839、0.729。结论: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后ADC值和MTT水平升高,BV、BF及PS水平降低,且化疗有效患者ADC值、MTT水平高于无效患者,BV、BF及PS水平低于无效患者,CTA联合ADC全域直方图对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无效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CT血管造影(CTA) 表观弥散系数(ADC) 价值分析
下载PDF
颗粒团聚行为对弥散型核燃料芯体失效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董颖璇 吕俊男 李群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8-877,共10页
针对燃料颗粒团聚行为对弥散型核燃料芯体失效的影响,开发了弥散型核燃料元件代表性体元模型的参数化建模及数值计算脚本,综合考虑燃料-基体界面损伤层、燃料颗粒辐照肿胀以及环境压力等关键特征进行了数值建模,系统分析了燃料颗粒团聚... 针对燃料颗粒团聚行为对弥散型核燃料芯体失效的影响,开发了弥散型核燃料元件代表性体元模型的参数化建模及数值计算脚本,综合考虑燃料-基体界面损伤层、燃料颗粒辐照肿胀以及环境压力等关键特征进行了数值建模,系统分析了燃料颗粒团聚体积分数、颗粒团聚位置、运行环境静水压力以及基体材料性质对弥散型核燃料芯体失效的影响规律,发现燃料颗粒团聚区域是弥散型核燃料芯体失效的起点,而运行环境静水压力对芯体应力集中有抑制作用,揭示了燃料颗粒团聚现象对弥散型核燃料元件力学性能的“短板效应”。团聚区域的燃料颗粒通过密集堆叠的方法进行几何建模,局部燃料颗粒团聚体积分数由最小颗粒间距定义。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燃料颗粒团聚体积分数越大,弥散型核燃料芯体越容易失效。而包壳外的环境压力会降低芯体内燃料颗粒团聚区域的应力水平,但随着局部团聚程度的增加,环境压力对芯体中Mises应力的影响逐渐减小。此外,燃料颗粒团聚区域相对弥散型核燃料芯体厚度方向位置改变对芯体的最大Mises应力几乎没有影响;燃料颗粒团聚区域在弥散型核燃料芯体的面内分布位置和环境压力共同决定弥散型核燃料芯体的失效行为。本研究可为弥散型核燃料元件的失效条件预测、可靠性评估和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分析方法和数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型核燃料元件 颗粒团聚 强度分析 短板效应 基体失效
下载PDF
衰老过程中沿血管周围间隙弥散张量成像分析指数的改变
3
作者 黄辰烨 李祥君 谢道俊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501-507,共7页
目的基于沿血管周围间隙弥散张量成像分析(DTI-ALPS),计算DTI-ALPS指数,评估脑类淋巴系统的功能,观察DTI-ALPS指数在衰老过程中的改变,并寻找DTI-ALPS指数与某些可体现思维灵活性的执行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使用FSL工具箱提取内森·... 目的基于沿血管周围间隙弥散张量成像分析(DTI-ALPS),计算DTI-ALPS指数,评估脑类淋巴系统的功能,观察DTI-ALPS指数在衰老过程中的改变,并寻找DTI-ALPS指数与某些可体现思维灵活性的执行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使用FSL工具箱提取内森·克莱恩研究所罗克兰数据集内成年志愿者大脑优势半球侧DTI-ALPS指数,分析DTI-ALPS指数分别与年龄和设计流畅性实际准确度之间的相关性,DTI-ALPS指数在不同年龄段上的差异,以及DTI-ALPS指数在年龄和设计流畅性实际准确度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DTI-ALPS指数与年龄成负相关(r=-0.288,P<0.001),但在60~69岁年龄段分组中存在回升的局部高峰(P<0.01);DTI-ALPS指数与设计流畅性实际准确度成正相关(r=0.258,P=0.001);DTI-ALPS指数在年龄和设计流畅性实际准确度之间的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2.1%。结论衰老过程中DTI-ALPS指数呈总体降低趋势,但是在60~69岁年龄段分组中存在局部回升的高峰,同时,DTI-ALPS指数可能与某些可体现思维灵活性的执行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脑类淋巴系统 沿血管周围间隙弥散张量成像分析
下载PDF
基于Taylor弥散理论的纳米粒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仲秋 吴增强 夏兴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980-1987,共8页
在微流控芯片中将Taylor弥散分析(TDA)与激光诱导荧光检测(LIF)结合,测定了荧光素钠标记狗血清蛋白(FITC-DSA)的水合半径为(6.12±1.21)nm,扩散系数为(4.11±0.78)×10^(-11)m^2/s;然后,初步研究了FITC-DSA与不同粒径金纳... 在微流控芯片中将Taylor弥散分析(TDA)与激光诱导荧光检测(LIF)结合,测定了荧光素钠标记狗血清蛋白(FITC-DSA)的水合半径为(6.12±1.21)nm,扩散系数为(4.11±0.78)×10^(-11)m^2/s;然后,初步研究了FITC-DSA与不同粒径金纳米粒子(Au NPs)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Au NPs与蛋白质的作用不同;50 nm的Au NPs与FITC-DSA作用会导致其荧光信号增强。本研究为高通量测定纳米粒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本方法具有简单快速、耗样量极少等优点,有助于深入了解纳米材料的毒性,推动安全纳米药物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纳米粒子 非共价相互作用 微流控 激光诱导荧光检测 taylor弥散分析 扩散系数 水合半径
下载PDF
多系统萎缩弥散张量成像的基于体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侯波 有慧 +3 位作者 王含 赵彦萍 崔丽英 冯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63-367,371,共6页
目的利用基于体素的分析方法对震颤麻痹型多系统萎缩(MSA-P)患者的弥散张量成像(DTI)数据进行研究,探索其脑内微结构改变。资料与方法入组24例MSA-P患者(病例组)及2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行全脑结构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比较两组... 目的利用基于体素的分析方法对震颤麻痹型多系统萎缩(MSA-P)患者的弥散张量成像(DTI)数据进行研究,探索其脑内微结构改变。资料与方法入组24例MSA-P患者(病例组)及2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行全脑结构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比较两组各向异性分数(FA)图和平均扩散率(MD)图,得出反映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的统计参数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FA值减低累及双侧脑干、小脑半球、岛叶、顶叶、额叶、颞叶及枕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其中白质受累较灰质显著;MD值在双侧脑干、小脑半球、基底节、岛叶、额叶、颞叶及枕叶处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DTI技术可以敏感地通过显示MSA-P患者脑内微结构的改变反映其受累情况,基于体素的分析方法有助于客观展示全脑受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系统萎缩 磁共振成像 弥散 弥散张量成像 基于体素分析
下载PDF
3T磁共振弥散成像及波谱分析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5
6
作者 苗华栋 张长萃 +1 位作者 张莹 陈丽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6-349,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和波谱分析(MRS)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及两者的互补作用。方法: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60例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患者,行MR常规扫描、DWI和MRS扫描,分男IJ测量前列腺癌区及正常周围带...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和波谱分析(MRS)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及两者的互补作用。方法: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60例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患者,行MR常规扫描、DWI和MRS扫描,分男IJ测量前列腺癌区及正常周围带、移行带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胆碱+肌酸)/枸橼酸[(Cho+Cr)/Cit]值,并分析比较不同组织及病灶间差异。结果:前列腺癌灶的ADC值明显低于正常周围带及移行带(P〈0.05),其95%可信区间为(0.720.80)×10^-3mm^2/s;前列腺癌CC/Ci值高于正常周围带、移行带(P〈0.05),其95%可信区间为0.97-2.13。结论:DWI和MRS两种方法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两种方法各有优势,互为补充,联合应用可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成像 波谱分析 前列腺癌
下载PDF
Taylor级数展开法定位及其性能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莉 邓平 刘林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4-688,共5页
讨论适合于TDOA定位的信道模型,分析1种典型TDOA定位算法———Taylor级数展开法,并针对其收敛问题提出改进方法。结合不同信道环境和蜂窝基站位置分布,对Taylor级数展开法的性能进行仿真,并就各种环境参数对算法性能的影响,与其它算法... 讨论适合于TDOA定位的信道模型,分析1种典型TDOA定位算法———Taylor级数展开法,并针对其收敛问题提出改进方法。结合不同信道环境和蜂窝基站位置分布,对Taylor级数展开法的性能进行仿真,并就各种环境参数对算法性能的影响,与其它算法进行分析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ylor级数展开法 性能分析 到达时间差 蜂窝网络 TDOA定位算法 移动通信系统 W-CDM网络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6
8
作者 郭君 梁蕾 +3 位作者 刘焱 郭娇燕 仲挥 王新楠 《医学研究杂志》 2015年第1期119-122,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20例乳腺结节患者共计131个乳腺结节进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并采用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对结节的11个弹性特征量进行定量评价分析,将超...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20例乳腺结节患者共计131个乳腺结节进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并采用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对结节的11个弹性特征量进行定量评价分析,将超声诊断结果与穿刺或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应变均值(MEAN)、标准差(SD)、蓝色区域面积(AREA%)、复杂度(COMP)、峰度(KURT)、偏度(SKEW)、对比度(CONT)、均等性(ENT)、杂乱度(IDM)、一致性(ASM)、相关性(CORR)这11个特征量中,除复杂度(COMP)及相关性(CORR)外,其余9个特征量在乳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又以蓝色区域面积比值(AREA%)及应变均值(MEAN)的相关性最高,分别为0.765、-0.765,ROC曲线以蓝色区域面积比值(AREA%)的约登指数(敏感度+特异性)最高,乳腺癌诊断截断值为64.78%,敏感度为94.1%,特异性为81.4%。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为临床提供了一种较为准确的评价手段,具备较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 乳腺 组织弥散定量分析
下载PDF
全肿瘤弥散峰度成像直方图分析预测脑膜瘤分级及细胞增殖活性 被引量:7
9
作者 陈晓丹 郑德春 +6 位作者 陈兴发 林孔起 何庄贞 苏丽清 陈韵彬 林霖 薛蕴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39-1144,共6页
目的观察全肿瘤弥散峰度成像(DKI)直方图分析评估脑膜瘤分级及细胞增殖活性的价值。方法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174例术前均接受MR DKI检查的脑膜瘤患者分为低级别脑膜瘤(LGM,Ⅰ级)组和高级别脑膜瘤(HGM,Ⅱ/Ⅲ级)组,比较组间平均峰度(MK)、... 目的观察全肿瘤弥散峰度成像(DKI)直方图分析评估脑膜瘤分级及细胞增殖活性的价值。方法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174例术前均接受MR DKI检查的脑膜瘤患者分为低级别脑膜瘤(LGM,Ⅰ级)组和高级别脑膜瘤(HGM,Ⅱ/Ⅲ级)组,比较组间平均峰度(MK)、轴向峰度(AK)、径向峰度(RK)、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率(MD)的直方图参数,评估各参数对脑膜瘤分级的诊断效能及其与Ki-67标记指数(LI)间的相关性。结果HGM组MK[第10、50、90百分位数(p10、p50、p90)及均值、最大值、方差]、AK(p10、p50、p90、均值、最大值)、RK(p50、p90、均值、最大值、方差)、MD(方差)及FA(最大值)均高于LGM组(P均<0.05),MD(p10、最小值)低于LGM组(P均<0.05)。上述各参数均可用于鉴别HGM与LGM,尤以MKp90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87),准确度为83.33%。Ki-67LI与上述各直方图参数均相关(P均<0.05),与MKp90的相关系数最大(r_(s)=0.64)。结论全肿瘤DKI直方图分析可用于评估脑膜瘤分级及细胞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弥散磁共振成像 直方图分析 肿瘤分级 细胞增殖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和波谱分析联合应用诊断脑肿瘤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连锋 张媛 +2 位作者 欧阳翠微 张涛 马海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9期22-24,40,共4页
目的探析磁共振弥散联合波谱分析技术应用于脑肿瘤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的40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脑肿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给予常规磁共振检查与磁共振弥散联合波谱分析检查,分析对比两种检... 目的探析磁共振弥散联合波谱分析技术应用于脑肿瘤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的40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脑肿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给予常规磁共振检查与磁共振弥散联合波谱分析检查,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表观弥散系数以及波谱图,并分别计算出肿瘤增强区和对侧正常区的NAA/Cho、NAA/Cr和Cho/Cr比值等。结果脑转移瘤的平均ADC值为(12.08±2.92)×10^(-4)mm^2/s,脑膜瘤的平均ADC值为(13.17±2.98)×10^(-4)m m ~2/s,星形细胞瘤的平均A D C值为(13.76±2.99)×10^(-4)mm^2/s。三种脑肿瘤的ADC值均高于正常对侧脑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三种肿瘤任意选取两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种肿瘤的NAA均较正常组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移瘤与脑膜瘤的NAA/Cho、NAA/Cr值明显低于星形细胞瘤(均P<0.05),三种肿瘤的Cr明显低于正常脑组织(均P<0.05)。星形细胞瘤有4例Lac峰,1例Lip峰;脑膜瘤有3例Lac峰,1例Lip峰,1例Ala峰;转移瘤有2例Lac峰,5例Lip峰。结论磁共振弥散及波谱两种技术均有其优势,若联合应用能更加敏感的发现疾病以及精准的辨别疾病,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 波谱分析 脑肿瘤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脑肿瘤应用磁共振弥散联合波谱分析技术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7
11
作者 吴宏 赖清泉 +2 位作者 李伟程 黄文瀚 刘文熙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波谱分析技术(MRS)应用于临床诊断脑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确诊为脑肿瘤的78例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扫描检查,并予弥散加权成像及波谱分析。比...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波谱分析技术(MRS)应用于临床诊断脑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确诊为脑肿瘤的78例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扫描检查,并予弥散加权成像及波谱分析。比较不同脑肿瘤及其对侧正常区域脑组织的ADC值,记录不同肿瘤代谢物变化情况。结果脑膜瘤平均ADC值明显高于对侧正常区域脑组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P<0.05);脑转移瘤平均ADC值高于对侧正常区域脑组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4,P<0.05);星形细胞瘤平均ADC值为高于对侧正常区域脑组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9,P<0.05)。脑膜瘤、脑转移瘤和星形细胞瘤之间ADC值方差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I-II级星形细胞瘤与III^IV级星形细胞瘤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8,P<0.05),与对照侧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转移瘤、脑膜瘤及星形细胞瘤NAA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脑组织NA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星形细胞瘤NAA/Cho和NAA/Cr值明显高于脑转移瘤、脑膜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脑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ADC值本身并不能很好鉴别实性肿瘤,联合应用波谱分析技术,并结合常规磁共振检查可对常见脑肿瘤进行定性分析和恶性程度分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波谱分析技术 诊断
下载PDF
30例白血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晓霞 王智明 +3 位作者 罗贤生 孟娟 徐丹丹 李兴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9-600,共2页
目的探讨白血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48例初治的白血病合并DIC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30例白血病合并DIC患者在选用适当的化疗方案进行化疗的同时,应用小剂量肝素抗凝治疗,同时输注血小板和补充... 目的探讨白血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48例初治的白血病合并DIC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30例白血病合并DIC患者在选用适当的化疗方案进行化疗的同时,应用小剂量肝素抗凝治疗,同时输注血小板和补充凝血因子。结果30例患者中治愈17例,显效5例,总有效率为73.3%,死亡8例,其中5例死于脑出血。结论DIC是白血病常见及严重并发症,动态观察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值是诊断和治疗白血病合并DIC重要观察指标。治疗期间并发脑出血是主要死亡原因。采用恰当方案积极治疗原发病白血病、正确使用肝素和补充凝血因子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新型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13
作者 万鹏 童华生 +3 位作者 张兴钦 段鹏凯 唐柚青 苏磊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89-793,I0001,共6页
目的:评价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 Sonoclot )对重症患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DIC潜在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或实验室检查疑诊DIC患者,依据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 ISTH)评分分为显性DIC组237... 目的:评价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 Sonoclot )对重症患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DIC潜在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或实验室检查疑诊DIC患者,依据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 ISTH)评分分为显性DIC组237例,非显性DIC组261例。观察年龄、性别、APACHE Ⅱ评分,并根据不同时间段进行常规凝血指标、血常规、D-二聚体、Sonoclot仪器指标检测。 ROC曲线分析评价Sonoclot 仪器指标的DIC诊断价值。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STH评分、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Sonoclot仪器各量化指标中,在早期(入院6 h内)激活凝血时间( ACT )、ACT联合凝血速率( CR)在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1和0.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T诊断DIC特异度为96.2%,敏感度为76.7%,当ACT联合CR后敏感度上升至93.3%,特异度为86.8%。6~12 h指标检测中,ACT联合CR特异度最高达87.5%。而在后期(12 h后) Sonoclot 分析仪指标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则远小于传统的凝血指标。结论 Sonoclot 分析仪对DIC患者发生的凝血功能障碍作出早期的判断,为临床早期诊断DIC的有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早期诊断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冯莉莉 麻增林 +3 位作者 田晞 张骞 刘凯 孔晓华 《医学综述》 2014年第17期3209-3212,共4页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方法,比较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与T2WI序列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CNKI与万方数据库1999~2013年发表的中文文献,按照诊断试验的纳入标准筛选关于MRI DWI和T2WI对急性期脑梗死诊断...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方法,比较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与T2WI序列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CNKI与万方数据库1999~2013年发表的中文文献,按照诊断试验的纳入标准筛选关于MRI DWI和T2WI对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价值的诊断试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采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在诊断急性期脑梗死方面,MRI DWI与T2WI的灵敏度分别为0.94[95%CI 0.79~0.97]、0.33[95%CI 0.23~0.44];特异度分别为1.00[95%CI 0.94~1.00]、0.73[95%CI 0.5~0.85];AUC分别为97.48%、74.88%。结论 在诊断急性期脑梗死方面,MRI DWI序列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急性期脑梗死 磁共振 META分析 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应用磁共振波谱分析和弥散张量成像鉴别颅内良、恶性肿瘤 被引量:5
15
作者 方靖琴 张伟国 +2 位作者 陈金华 张乐天 汪黎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061-2064,共4页
目的研究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lH-MRS)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颅内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颅内肿瘤33例,其中包括脑膜瘤10例,听神经瘤4例,血管母细... 目的研究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lH-MRS)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颅内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颅内肿瘤33例,其中包括脑膜瘤10例,听神经瘤4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混合性胶质神经元肿瘤1例,胶质瘤11例,转移瘤5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根据病理结果,将颅内肿瘤分为良性组(19例)和恶性组(14例)进行观察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MRI和DTI扫描,22例行lH-MRS分析。lH-MRS感兴趣区包括肿瘤组织和瘤周组织,分别观察各个区域的胆碱(choline,Cho)、N-乙酰天冬氨酸(N-acetyla spartate,NAA)、肌酸(creatine,Cr)、脂质(lipid,Lip)和乳酸(lactate,Lac)峰,并比较Cho/NAA、Cho/Cr、NAA/Cr值和Lip、Lac峰值。测量肿瘤实质区、坏死囊变区、周边水肿区、水肿周边正常白质区和对侧白质区感兴趣区的平均弥散系数(meandiffusivity,MD)、各向异性(fractionalanisotropy,FA)值。结果良、恶性肿瘤在1H-MRS代谢图上都表现为Cho峰升高、NAA峰降低,良性肿瘤实质区Cho/NAA和Cho/Cr值均显著低于恶性肿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虽然良性肿瘤NAA/Cr值高于恶性肿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例良性肿瘤中8例检测到Lac峰,2例检测到低Lip峰。9例恶性肿瘤中7例检测到Lac峰,5例检测到Lip峰;良性肿瘤实质部分和瘤周正常白质区FA值明显高于恶性肿瘤,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肿瘤间坏死囊变部分和瘤周水肿区FA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良性肿瘤水肿周边正常白质区FA值明显高于对侧相应部位脑白质,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肿瘤水肿周边白质FA值虽低于对侧脑白质,但差异不显著(P>0.05);MD值在良性肿瘤实质部分显著高于恶性肿瘤(P<0.05),但在坏死囊变区、水肿区和周边正常白质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实质部分MD值和FA值均与Cho/Cr呈线性负相关。结论1H-MRS能无创地分析颅内肿瘤代谢信息,Cho/NAA和Cho/Cr有助于肿瘤良、恶性的鉴别;Cho/Cr与MD、FA值呈负性相关,Cho/NAA与Cho/Cr值和FA、MD值可以有效的鉴别颅内良、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磁共振波谱分析 弥散张量成像 代谢产物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圆杆中弹性应力波的傅立叶弥散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从约 夏源明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7,共7页
基于Pochhammer和Chree关于无限长圆杆中纵向谐波的三维弹性解析解,得到了关于圆杆中应力波弥散效应的快速傅立叶波谱分析方法和程序(FFTDSP),并利用二维轴对称动力学有限元分析程序(ADINA),论证了弥... 基于Pochhammer和Chree关于无限长圆杆中纵向谐波的三维弹性解析解,得到了关于圆杆中应力波弥散效应的快速傅立叶波谱分析方法和程序(FFTDSP),并利用二维轴对称动力学有限元分析程序(ADINA),论证了弥散分析方法和程序的有效性。利用这一弥散分析方法和程序(FFTDSP),研究了圆杆的物理和几何参数的变化对弹性波在圆杆中传播的弥散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杆 弹性应力波 傅立叶变换 弥散分析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预测宫颈功能不全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礼贤 杨漪 +3 位作者 王翠菊 闫晓静 温小多 刘荷一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42-1245,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预测宫颈功能不全(CIC)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CIC的18例患者(CIC组)和正常女性20名(对照组),于非孕期行经阴道超声检查,测量宫颈长度和厚度,采用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获得11... 目的评价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预测宫颈功能不全(CIC)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CIC的18例患者(CIC组)和正常女性20名(对照组),于非孕期行经阴道超声检查,测量宫颈长度和厚度,采用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获得11个宫颈弹性特征量值,包括应变均值、标准偏差、蓝色区域所占百分比(%AREA)、复杂度、偏度、峰度、对比度、均等性、杂乱度、一致性及相关性,比较2组间的差异,绘制ROC曲线获得对CIC有诊断价值的指标。结果 2组间弹性特征量应变均值、标准偏差、%AREA、复杂度、偏度、对比度、均等性、一致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宫颈长度、厚度和峰度、杂乱度、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ERA、复杂度和均等性对CIC具有诊断价值(AUC=0.83、0.82、0.71),其临界值分别为%AERA=34.85、复杂度=20.84、均等性=3.20,其中%AREA敏感度最高(94.74%),复杂度特异度最高(73.08%)。结论超声弹性成像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预测CIC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成像技术 组织弥散定量分析技术 宫颈功能不全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大直径SHPB弥散效应的二维数值分析 被引量:38
18
作者 刘孝敏 胡时胜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71-376,共6页
采用轴对称动态有限元 HONDO程序对大直径 SHPB装置中压杆横向泊松效应引起的应力波弥散进行二维数值分析 ,并从以下三个方面讨论波形弥散的影响 :(1 ) SHPB装置中压杆直径和杆长对弥散结果 (主要是升时 )的影响 ;(2 )压杆中的波形弥散... 采用轴对称动态有限元 HONDO程序对大直径 SHPB装置中压杆横向泊松效应引起的应力波弥散进行二维数值分析 ,并从以下三个方面讨论波形弥散的影响 :(1 ) SHPB装置中压杆直径和杆长对弥散结果 (主要是升时 )的影响 ;(2 )压杆中的波形弥散对试件应力 -应变曲线的影响 ;(3)弥散对试件应变率的影响 .分析表明 ,大直径SHPB弥散效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很大 ,必须考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Hopkinson压杆 弥散效应 二维数值分析 应力波
下载PDF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实验室诊断评价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乔凤伶 江咏梅 +1 位作者 石华 杨惠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27-329,共3页
目的评价临床实验室常用凝血指标用于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诊断的性能,为产科DIC诊断提供合理的实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纳入病例的凝血指标变化情况,包括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 目的评价临床实验室常用凝血指标用于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诊断的性能,为产科DIC诊断提供合理的实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纳入病例的凝血指标变化情况,包括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含量、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D二聚体(D-dimer,D-D)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fibrinogen degradationproducts,FDP)含量、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活性等指标,评价这些临床常用凝血指标对产科DIC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寻找各凝血指标用于产科DIC诊断的最佳诊断界值。结果在纳入的230例患者中,根据本院DIC诊断标准,经临床表现、体征和实验室资料综合分析,64例最终被诊断并发DI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诊断界值分别为:AT-Ⅲ活性≤75%,FDP≥8.9μg/ml,FIB≤3.35g/L,D-D>350μg/L,PLT≤124×109/L,PT>10.8s,与本院现用的诊断界值均存在明显差异,P值均<0.001。将各凝血指标两两分析结果显示:AT-Ⅲ活性与其它凝血指标比较,P值均<0.05;所有凝血指标与PT比较,P值均<0.001。结论 AT-Ⅲ对产科DIC的判断性能最佳,PT测定诊断性能最差。本院现用DIC诊断标准并不完全适合于产科DIC的诊断;本研究初步寻找出各凝血指标适合于产科这一特殊人群的DIC诊断界值,但还需要进一步作前瞻性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孕产期 评价分析
下载PDF
Sonoclot分析仪在重症中暑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20
作者 万鹏 童华生 +3 位作者 张兴钦 段鹏凯 唐柚青 苏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562-2565,共4页
目的:评价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Sonoclot)对重症中暑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重症中暑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依据国际血栓与止血委员会(international soci... 目的:评价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Sonoclot)对重症中暑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重症中暑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依据国际血栓与止血委员会(international socienty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ISTH)评分分为显性DIC组22例,非显性DIC组21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常规凝血指标、血常规、D-二聚体、Sonoclot仪器指标检测。利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Sonoclot指标(ACT、CR、PF)与患者是否发生DIC进行分析。ROC曲线分析评价Sonoclot仪器指标的DIC诊断价值。结果:两组之间在年龄、性别、中心体温、住院时间之间无差异,ICU住院时间、DIC症状、预后、ISTH评分、APACHEⅡ评分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noclot仪器各量化指标ACT、CR与DIC的发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ACT、ACT联合CR在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4和0.8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T诊断DIC特异性为69.2%,敏感性为90.3%,当ACT联合CR后,敏感性上升至80.2%,特异性为93.5%。结论:Sonoclot分析仪能够对重症中暑DIC作出快速诊断,成为临床诊断DIC的有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中暑 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