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中4油田石炭系各油组油气性质差异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8
1
作者 姜振学 杨俊 +2 位作者 庞雄奇 杨海军 李卓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9-166,共8页
塔中4油田石炭系3个油组表现为上、下油,中间气的特征。塔中4石炭系油气藏以两期成藏为主,早期以油充注为主,晚期以天然气充注为主。通过分析不同时期泥岩抗张强度、流体剩余压力和断面正压力大小及其相互关系,结合油气充注时间认为:晚... 塔中4油田石炭系3个油组表现为上、下油,中间气的特征。塔中4石炭系油气藏以两期成藏为主,早期以油充注为主,晚期以天然气充注为主。通过分析不同时期泥岩抗张强度、流体剩余压力和断面正压力大小及其相互关系,结合油气充注时间认为:晚海西期沟通石炭系3个油组的断裂具有开启性,油气主要充注在CⅢ和CⅠ油组;喜马拉雅期CⅢ油组剩余压力大于断面正压力,使得后期充注的天然气主要充注到CⅡ油组,同时由于CⅡ油组上部泥岩厚度较大,调整到CⅡ油组的天然气不能突破断裂向上调整到CⅠ油组。在塔中4石炭系成藏过程分析的基础上,预测塔中中央断垒带西段是寻找CⅠ和CⅡ调整型油藏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输导体系 断层封闭性 成因机制 塔中4油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中4油田石炭系含砾砂岩亚段沉积储层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丽娟 韩杰 +1 位作者 孙玉善 程明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50-56,共7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4油田石炭系东河砂岩段可分为下部均质砂岩亚段和上部含砾砂岩亚段2部分,上部的含砾砂岩亚段作为重要的含油气层段,从上至下又可细分为5个砂层组和4个泥质岩类夹层。该亚段总体为一套沉积稳定、分布范围较广的滨岸沉积,... 塔里木盆地塔中4油田石炭系东河砂岩段可分为下部均质砂岩亚段和上部含砾砂岩亚段2部分,上部的含砾砂岩亚段作为重要的含油气层段,从上至下又可细分为5个砂层组和4个泥质岩类夹层。该亚段总体为一套沉积稳定、分布范围较广的滨岸沉积,砂体平行于岸线走向呈北西-南东向带状分布,砂层组的砂体以前滨砂质滩及上临滨为主,夹层主要为稳定的下临滨及过渡带泥质沉积,其作为隔夹层为1-3砂层组层状边水油气藏的形成起到了良好的隔板作用。该亚段储层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次为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以剩余原生粒间孔为主,次为粒间溶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4油田 石炭系 东河砂岩段 含砾砂岩亚段 滨岸沉积
下载PDF
塔中4油田巴楚组油藏自流注水技术可行性 被引量:9
3
作者 唐永亮 王倩 +3 位作者 李二鹏 高登宽 廖斐然 苏洲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4-77,共4页
塔中4油田石炭系巴楚组含砾砂岩段层状边水油藏埋深约3 700 m,边水能量弱,地层压力保持程度低;其下伏的东河砂岩段油藏发育大型水体,压力保持水平较高,2套层系间的层间压差为15~25 MPa.通过分析井区因层间压差导致层间倒灌形成自流注水... 塔中4油田石炭系巴楚组含砾砂岩段层状边水油藏埋深约3 700 m,边水能量弱,地层压力保持程度低;其下伏的东河砂岩段油藏发育大型水体,压力保持水平较高,2套层系间的层间压差为15~25 MPa.通过分析井区因层间压差导致层间倒灌形成自流注水的矿场实例,结合塔中4油田的油藏地质和开发特征,建立了数值模型,并模拟了层间倒灌、分别采用直井和水平井作为自流注水井等不同井型和井网条件下自流注水技术的开发指标。研究表明,在巴楚组含砾砂岩段层状边水油藏进行自流注水是可行的,并优选出下步矿场试验井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中4油田 石炭系油藏 自流注水技术 层间倒灌 大型水体 数值模拟 先导试验筛选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4油田油气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克奇 苏振阁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10,共5页
塔中地区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富集区,正确认识塔中4油田的油气成藏条件和成藏模式对于分析塔中地区乃至整个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的油气藏形成与改造均具有一定的意义。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手段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塔中4油... 塔中地区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富集区,正确认识塔中4油田的油气成藏条件和成藏模式对于分析塔中地区乃至整个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的油气藏形成与改造均具有一定的意义。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手段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塔中4油田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塔中4油田的油气来自于满加尔坳陷下古生界烃源岩和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石炭系自上而下有含灰泥岩段与CI储集段、中泥岩段与CⅡ储集段、下泥岩段与CⅢ储集段3套储盖组合。塔中4油田最初形成于晚海西期,燕山期又经历了一次重要的成藏过程,喜山期还有一次改造再分配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4油田 油气成藏条件 塔里木盆地 成藏模式 计算机模拟技术 塔中地区 油气富集区 油气藏形成 中上奥陶统 烃源岩 综合利用 地球物理 油气生成 化学手段 聚集规律 下古生界 下奥陶统 自上而下 储盖组合 成藏过程 寒武系
下载PDF
塔中4油田水平井打开油层钻井液评价
5
作者 江如意 石玉鹏 王浦潭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8-62,共5页
本文利用塔中4油田天然岩心进行了油基钻井液、阳离子水基钻井液、聚合物钻井液、正电胶钻井液等多种钻井液的大量流动实验,并对各种钻井液及其滤液对地层的损害程度和造成的原因进行了对比分析,优选出适合塔中4油田水平井的钻井液... 本文利用塔中4油田天然岩心进行了油基钻井液、阳离子水基钻井液、聚合物钻井液、正电胶钻井液等多种钻井液的大量流动实验,并对各种钻井液及其滤液对地层的损害程度和造成的原因进行了对比分析,优选出适合塔中4油田水平井的钻井液体系──油基钻井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油基 水基 滤液 地层损害 油田
下载PDF
塔中4油田石炭系储层不同赋存态烃类分子和碳同位素对比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劲骥 潘长春 +2 位作者 姜兰兰 吕修祥 李建交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9-490,共12页
塔中421井和塔中402井石炭系油层2个原油样和8个油砂样连续抽提组分甾烷、萜烷分布特征和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不同的来源。塔中421井上石炭统3个油砂样自由态组分、束缚态组分和油气包裹体具有伽马蜡烷和C28甾... 塔中421井和塔中402井石炭系油层2个原油样和8个油砂样连续抽提组分甾烷、萜烷分布特征和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不同的来源。塔中421井上石炭统3个油砂样自由态组分、束缚态组分和油气包裹体具有伽马蜡烷和C28甾烷相对含量高、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重的特征,划分为Ⅰ类原油,对比认为主要来源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塔中421井和塔中402井上石炭统的2个油样具有伽马蜡烷和C28甾烷相对含量低、并且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轻的特征,划分为Ⅱ类原油,其来源尚不明确。塔中402井石炭系上、中和下统的5个油砂样各类组分具有介于Ⅰ、Ⅱ类原油之间的特征,为Ⅰ和Ⅱ类原油的混合物。5个油砂样从自由态组分、束缚态组分至油气包裹体Ⅰ类原油含量依次增高,Ⅱ类原油含量依次降低。2口井8个油砂样从自由态组分、束缚态组分至油气包裹体C23三环萜烷/(C23三环萜烷+C30藿烷)和C21/(C21+ΣC29)甾烷比值都依次降低,反映了油气充注过程中,原油成熟度不断升高。塔中4井区储层油砂不同吸附态烃类分子与碳同位素的研究结果反映塔中4油田具有多种油气来源,经历长期油气充注过程,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在地史上对该区具有成烃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砂连续抽提 油气包裹体 单体烃碳同位素 塔中4油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中4油田接地电阻测量分析
7
作者 胡德胜 刘铁军 +1 位作者 余绍权 任多壮 《油气田地面工程》 1999年第1期41-44,共4页
塔中4油田地表土壤电阻率由地表向下随着沙土含水量和密实度的增加,呈明显减小趋势。在土壤电阻率不均匀的厚层流动沙丘中测量深井埋设金属接地体接地电阻值,采用将测试极打入足够的深度或在其周围洒水并利用辅助接地极的方法会造成... 塔中4油田地表土壤电阻率由地表向下随着沙土含水量和密实度的增加,呈明显减小趋势。在土壤电阻率不均匀的厚层流动沙丘中测量深井埋设金属接地体接地电阻值,采用将测试极打入足够的深度或在其周围洒水并利用辅助接地极的方法会造成较大投资。通过大量现场实测数据的分析,发现采用电流表校验法和在密实度较好的地带(井场或公路两侧)埋设测试极来进行测量,可用较短的测试极完成测量。解决了测试极的合理埋深、埋设位置及测量结果是否为接地电阻真值等一系列技术问题,达到了经济合理的测量目的。该方法现已在沙漠油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土壤 电阻率 测量 腐蚀 接地电阻
下载PDF
密闭取心技术在塔中4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陈立 李宁 +4 位作者 王琦 陈晓彬 邹强 冯明 朱明玉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9-21,共3页
介绍MQX194-115密闭取心工具及工艺技术在塔中4-7-19井的现场应用情况。该井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塔中4号构造,主要开采层位于石炭系CⅢ组。塔中4油田经过长期的注水开采,含水量大,达到40ml/kg以上,岩心表面的极性增强,从而降低了... 介绍MQX194-115密闭取心工具及工艺技术在塔中4-7-19井的现场应用情况。该井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塔中4号构造,主要开采层位于石炭系CⅢ组。塔中4油田经过长期的注水开采,含水量大,达到40ml/kg以上,岩心表面的极性增强,从而降低了密闭液对岩心表面的亲和力,影响密闭效果。井底压差过大,CⅢ组地层压力系数为1.05,钻井液密度为1.25g/cm3,井底压差为19kg/cm2。密闭取心一般要求压差控制在低于14kg/cm2。井底压差使钻井液对地层产生先期渗透性污染,特别是渗透率好的砂岩层,从而影响岩心的密闭率。该井在石炭系砂岩中密闭取心88.8m,收获率98.4%,密闭率88%,创造了塔中4油田高含水地层密闭取心好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4油田 密闭取心 影响因素 现场应用 效果
下载PDF
深水平井钻井技术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周跃云 魏文忠 +1 位作者 孙海芳 都振川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3,7,共4页
通过对西部油田10余口深水平井钻井工程技术攻关和现场应用试验,形成了包括优化工程设计、井眼轨迹控制、安全钻井和钻井液体系的一整套深水平井钻井工艺技术,并创造了多项水平井钻井的全国纪录。多数试验井经试油获1000t/d... 通过对西部油田10余口深水平井钻井工程技术攻关和现场应用试验,形成了包括优化工程设计、井眼轨迹控制、安全钻井和钻井液体系的一整套深水平井钻井工艺技术,并创造了多项水平井钻井的全国纪录。多数试验井经试油获1000t/d以上的高产,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 深井 水平井 钻井参数 钻具组合 钻井
下载PDF
巨厚层均质砂岩储集层渗流屏障特征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袁 周飞 +2 位作者 王伟伟 孙海航 焦翠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97,共7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塔中4油田CⅢ油藏储集层,以岩心、测井等资料为基础,对研究区泥质、钙质和钙泥质3类渗流屏障特征进行了表征,通过对不同类型渗流屏障的岩心观察、岩性物性分析、测井响应特征分析和形成机理研究,建立了储集层内部不同类... 针对塔里木盆地塔中4油田CⅢ油藏储集层,以岩心、测井等资料为基础,对研究区泥质、钙质和钙泥质3类渗流屏障特征进行了表征,通过对不同类型渗流屏障的岩心观察、岩性物性分析、测井响应特征分析和形成机理研究,建立了储集层内部不同类型渗流屏障的划分标准。以平行渗流屏障模式为地质模式基础,结合生产动态资料,根据不同渗流屏障对储集层流体渗流的影响,将研究区井间渗流屏障分为完全遮挡型、部分遮挡型和完全不遮挡型3种,并明确了渗流屏障在垂向上和平面上的分布规律。垂向上,不同层段的渗流屏障对流体渗流影响不同,上交互亚段和下交互亚段上部渗流屏障对流体渗流影响最大,而平面上研究区西北部渗流屏障最为发育。充分认识储集层渗流屏障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对流体渗流的影响,对油田剩余油的挖潜和采收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中4油田 均质砂岩 储集层 渗流屏障 分布规律 油水运动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九年油气勘探历程与回顾(续) 被引量:4
11
作者 梁狄刚 《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 1999年第3期57-62,共6页
塔中4油田是塔里木沙漠腹地探明的第一个高产油田。它的发现充分说明了:塔中地区勘探方向的“两个转移”是正确的,地质综合研究发挥了超前、导向和准确预测的作用。塔中4油田东河砂岩古油藏下部的水淹,则是地质家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这... 塔中4油田是塔里木沙漠腹地探明的第一个高产油田。它的发现充分说明了:塔中地区勘探方向的“两个转移”是正确的,地质综合研究发挥了超前、导向和准确预测的作用。塔中4油田东河砂岩古油藏下部的水淹,则是地质家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这说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落后于实际,又逐步接近于实际;同时反映出塔里木油气勘探的复杂性和所具有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地质预测 综合研究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影响塔里木盆地几个油田产能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德高 吴以臣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6-59,共4页
以平面径向流产量公式为理论依据,以塔里木盆地轮南油田、塔中4油田、解放渠东油田实际生产资料为基础,研究了产能与影响产能的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给出了定量计算式。
关键词 塔里盆地 油田 生产能力 采油指数
下载PDF
层序地层特征与油气成藏关系——以塔中4油田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寅 徐怀民 +2 位作者 牛玉杰 赵红 佘姣凤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29,共5页
将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油气成藏理论相结合,从层序特征、沉积体系和油气成藏条件等方面探讨了塔中4油田CI油组层序地层特征与油气成藏模式。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及岩心资料,开展塔中4油田CI油组层序地层学研究,将其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5个... 将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油气成藏理论相结合,从层序特征、沉积体系和油气成藏条件等方面探讨了塔中4油田CI油组层序地层特征与油气成藏模式。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及岩心资料,开展塔中4油田CI油组层序地层学研究,将其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5个准层序组、9个准层序。在层序地层格架内进行沉积特征研究,确立研究区发育潮坪和三角洲两类沉积体系。在层序及沉积特征研究基础上,对油气成藏的要素进行分析,确立沿断输导它源成藏模式。CI油组本身烃源岩不发育,油气主要来源于下覆奥陶和寒武统烃源岩。储集层主要分布在SQ1及SQ2的海侵体系域。油气从烃源岩中沿着大断裂向上运移到CI油组成藏,发育有岩性、断层-岩性及微背斜3种类型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4油田 CI油组 层序地层 油气成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