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rol of facies and fluid potential 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prediction of favorable Silurian targets in the Tazhong Uplift,Tarim Basin,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Yu Yixing Chen Dongxia Pang Hong Shi Xiuping Pang Xiongqi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期24-33,共10页
Exploration practices show that the Siluria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Tazhong Uplift is extremely complicated.Our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is controlled by favorable facies and low f... Exploration practices show that the Siluria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Tazhong Uplift is extremely complicated.Our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is controlled by favorable facies and low fluid potential.At the macro level,hydrocarbon distribution in this uplift is controlled by structural zones and sedimentary systems.At the micro level,oil occurrences are dominated by lithofacies and petrophysical facies.The control of facies is embodied in high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controlling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Besides,the macro oil and gas distribution in the uplift is also influenced by the relatively low fluid potential at local highs,where most successful wells are located.These wells are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djacent fractures.Therefore,the Siluria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echanism in the Tazhong Uplift can be described as follows.Induced by structures,the deep and overpressured fluids migrated through faults into the sand bodies with relatively low potential and high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The released overpressure expelled the oil and gas into the normal-pressured zones,and the hydrocarbon was preserved by the overlying caprock of poorly compacted Carboniferous and Permian mudstones.Such a mechanism reflects favorable facies and low potential controlling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reservoirs and commercial wells in the uplift,a relationship between oil-bearing property in traps and the facies-potential index was established,and a prediction of two favorable targets was m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zhong Uplift silurian control of facies fluid potential oil and gas prediction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Paleozoic clastic reservoirs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Tazhong area of the Tarim Basin, west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Wang Zhaoming Liu Luofu +3 位作者 Yang Haijun Wang Weili ZhangBaoshou Han Jianfa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92-200,共9页
In order to predict favorable exploration areas of the Paleozoic, Carboniferous and Silurian clastic reservoirs in the Tazhong area of the Tarim Basin, west China, we studie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Paleozoic cla... In order to predict favorable exploration areas of the Paleozoic, Carboniferous and Silurian clastic reservoirs in the Tazhong area of the Tarim Basin, west China, we studie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Paleozoic clastic reservoirs in the Tazhong area based on a lot of data. Several issues about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related to the reservoirs were also discussed. The results were concluded that: the high-value areas of th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clastic reservoirs were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 of the Tazhong area; the content of cement (carbonate cement in particular) was the main factor controlling th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clastic reservoirs; the hydrocarbon distributions of Carboniferous and Silurian clastic reservoir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the favorabl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reas of the two sets of strata were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 of this area, especially in the updip pinch-out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stic reservoir CARBONIFEROUS silurian PALEOZOIC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azhong area Tarim Basin
下载PDF
流体包裹体精细分析在塔中志留系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鲁雪松 宋岩 +3 位作者 柳少波 蒲泊伶 张鼐 张宝收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50,76,共7页
利用均一温度、荧光光谱、红外光谱、三维荧光光谱(TSF)、色谱-质谱(GC-MS)等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对塔中志留系油气藏的复杂油气成藏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塔中志留系储层中发育3期不同类型的烃类包裹体;确定塔中志留系油气藏的3期成... 利用均一温度、荧光光谱、红外光谱、三维荧光光谱(TSF)、色谱-质谱(GC-MS)等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对塔中志留系油气藏的复杂油气成藏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塔中志留系储层中发育3期不同类型的烃类包裹体;确定塔中志留系油气藏的3期成藏过程,即在泥盆纪沉积末期中下寒武统来源的原油第I期成藏,泥盆纪末构造抬升剥蚀遭受破坏形成残余沥青;二叠纪沉积末期中上奥陶统来源的原油第Ⅱ期成藏;喜山期中下寒武统来源的深部调整油气第Ⅲ期成藏;现今油气主要为第Ⅱ期和第Ⅲ期成藏的油气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 志留系 流体包裹体 荧光光谱 红外光谱 成藏期次
下载PDF
塔中北斜坡志留系岩性油藏形成条件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23
4
作者 杨海军 邬光辉 +2 位作者 孙丽霞 黄广建 胡太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6-288,共3页
对塔中志留系的整体评价与综合研究表明,长期稳定的斜坡背景有利于岩性地层圈闭的形成,潮坪相沉积的砂泥岩薄互层是形成岩性圈闭的地质基础,多期油气充注与调整造成了普遍含油的格局,塔中志留系具有形成大面积、低丰度岩性油藏的地质条... 对塔中志留系的整体评价与综合研究表明,长期稳定的斜坡背景有利于岩性地层圈闭的形成,潮坪相沉积的砂泥岩薄互层是形成岩性圈闭的地质基础,多期油气充注与调整造成了普遍含油的格局,塔中志留系具有形成大面积、低丰度岩性油藏的地质条件。塔中志留系的勘探要突破局部构造控油的思路,把岩性油藏作为志留系的主要勘探对象;岩性上倾尖灭区是有利的成藏领域;东部志留系岩性相变带、地层超覆带是石油勘探的主战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中隆起 志留系 岩性油藏 地质条件
下载PDF
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砂体类型及储集性 被引量:15
5
作者 朱如凯 郭宏莉 +4 位作者 何东博 高志勇 罗平 王雪松 张兴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19,24,共5页
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沥青砂岩段是以海滩—浅海陆棚为主的沉积体系,具有海侵背景下受风暴控制的海滩—浅海陆棚沉积模式,上沥青砂岩段以潮坪沉积为主,并有部分海滩沉积,横向相变明显,垂向交互叠置。塔中地区柯坪塔格组砂体类型... 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沥青砂岩段是以海滩—浅海陆棚为主的沉积体系,具有海侵背景下受风暴控制的海滩—浅海陆棚沉积模式,上沥青砂岩段以潮坪沉积为主,并有部分海滩沉积,横向相变明显,垂向交互叠置。塔中地区柯坪塔格组砂体类型主要为前滨—临滨砂体、浅海浅滩砂体、低潮坪砂体、潮汐水道砂体等。浅海浅滩和前滨—临滨砂体物性好于潮坪砂体。沉积作用以及沥青充填程度对成岩的综合影响是控制后期优质储集层成因的主要因素。沥青充填空间主要为原生孔隙,存在一定程度的沥青二次生烃,产生的较大量有机酸可以溶解砂岩的一些物质,现今原油产层的孔隙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混合类型,次生孔隙内很少见残留沥青。塔中地区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取得了一定进展,柯坪塔格组下沥青砂岩段滨滩—浅海陆棚砂体是岩性地层圈闭勘探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地区 志留系 砂体 储集性 岩性-地层油气藏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志留系油气聚集控制因素 被引量:23
6
作者 胡剑风 吕修祥 +1 位作者 赵风云 陈元壮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34-739,共6页
塔中隆起志留系中沥青及可动油气显示十分丰富。油气聚集的基本特征是多油气源、多成藏期、多油气藏类型、多油气产状。纵向上志留系油气分布受盖层控制,沥青和稠油分布在塔塔埃尔塔格组下段红色泥岩段以下,而现今可动油则集中分布在柯... 塔中隆起志留系中沥青及可动油气显示十分丰富。油气聚集的基本特征是多油气源、多成藏期、多油气藏类型、多油气产状。纵向上志留系油气分布受盖层控制,沥青和稠油分布在塔塔埃尔塔格组下段红色泥岩段以下,而现今可动油则集中分布在柯坪塔格组上二亚段灰色泥岩之下。平面上,志留系油气聚集受构造背景控制,继承性发育的古隆起决定各个时期油气运移指向,塔中地区油气基本上是自北西向南东方向运移。潮坪相沉积决定了薄砂层单个砂体规模不大,一系列砂体靠断层沟通。塔中地区志留系形成了油气丰度不高、在空间上叠置连片、大面积分布、受多种圈闭类型控制的油气聚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隆起 志留系 油气聚集特征 控制因素
下载PDF
塔中隆起北坡顺托果勒区块志留系储层油气充注历史——以顺9井流体包裹体分析为例 被引量:24
7
作者 熊万林 陈红汉 +4 位作者 云露 李慧莉 丰勇 吴悠 苏奥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9-246,共8页
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储层油气成藏具有独特性。运用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技术和方法,特别是单个油包裹体显微荧光分析技术,对顺托果勒低凸起顺9井柯坪塔格组油气成藏期次进行了划分,并确定其油气成藏时期。结果表明,位于... 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储层油气成藏具有独特性。运用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技术和方法,特别是单个油包裹体显微荧光分析技术,对顺托果勒低凸起顺9井柯坪塔格组油气成藏期次进行了划分,并确定其油气成藏时期。结果表明,位于斜坡带的顺托果勒低凸起顺9井区柯坪塔格组第1期成藏时间为417.5~409.5Ma;第2期成藏发生在335.0~231.5Ma,属于海西晚期,是该井区最主要的成藏期,油源可能来自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灶和中上奥陶统烃源灶;第3期发生在20.1~19.7Ma,属于喜马拉雅中晚期,油源可能来自于中上奥陶统烃源灶;天然气成藏时间为23.5~15.3Ma,气源可能来自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隆起北坡 志留系 顺托果勒低凸 油气成藏期次 流体包裹体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志留系油气成藏及分布特点 被引量:39
8
作者 吕修祥 白忠凯 赵风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6-166,共11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志留系油气成藏具有两源三期的成藏特点,"两源"是指油气来源于寒武系、中、上奥陶统两套烃源岩;"三期"是指从沥青到可动油的形成经历了加里东晚期、海西晚期、燕山—喜山期三个成藏期,沥青的形...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志留系油气成藏具有两源三期的成藏特点,"两源"是指油气来源于寒武系、中、上奥陶统两套烃源岩;"三期"是指从沥青到可动油的形成经历了加里东晚期、海西晚期、燕山—喜山期三个成藏期,沥青的形成是早期油气运移聚集过程中遭破坏的结果,目前所发现的可动油是以中、上奥陶统油气源为主的晚期成藏的结果。发育三种油气藏类型,即背斜构造、地层岩性以及火山岩遮挡型。塔中隆起志留系油气聚集受三大因素控制,一是隆起构造背景,围绕古隆起构成多种圈闭类型组合的复合油气聚集区;二是有效盖层,志留系中的油气显示十分活跃,包括沥青、稠油和正常油,沥青和稠油分布在红色泥岩段以下,而可动油集中分布在灰色泥岩段之下;三是优质储层,砂岩储层分布广泛,储层储集空间有次生-原生孔隙型、原生-次生孔隙型、微孔隙型三种类型,孔隙度3.3 %~17.4 %,渗透率(0.1 ~667.97)×10-3μ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隆起 志留系 油气成藏
下载PDF
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沉积特征与油气分布 被引量:18
9
作者 赵文光 周波 +1 位作者 蔡忠贤 彭仕宓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1-234,共4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为潮控滨岸带沉积环境,主要发育潮坪沉积。在低缓地形背景下发育的柯坪塔格组潮坪沉积环境可分为潮间带和潮下带,发育泥坪、混合坪、砂坪和潮道相沉积。应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把塔中志留...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为潮控滨岸带沉积环境,主要发育潮坪沉积。在低缓地形背景下发育的柯坪塔格组潮坪沉积环境可分为潮间带和潮下带,发育泥坪、混合坪、砂坪和潮道相沉积。应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把塔中志留系柯坪塔格组分为2个长期旋回(LSC1和LSC2)、5个中期旋回和11个短期旋回层序。在LSC1旋回主要发育潮道沉积,LSC2旋回的沉积相以砂坪为主。对塔中11井、塔中117井的分析发现,潮道和砂坪相带发育了该区的主要储层。泥坪主要集中在LSC1旋回的顶部,形成油藏的良好盖层;LSC2旋回上覆的大套红色泥岩形成了气藏的良好盖层。由于上覆盖层的有效遮挡,在柯坪塔格组的潮道和砂坪中油气聚集成藏,其中在LSC1旋回中形成油藏,在LSC2旋回中形成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地区 志留系 柯坪塔格组 潮坪沉积 高分辨层序地层学 油气藏分布
下载PDF
塔中西北部上泥盆统东河砂岩与志留系砂岩中重砂矿物特征与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10
作者 钱一雄 何治亮 +2 位作者 蔡习尧 陈跃 张军涛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7-154,共8页
沉积物中重矿物分布受物源区、构造抬升与剥蚀作用、古地貌以及沉积古气候、古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沉积重砂矿物的研究可应用于物源区、沉积环境的分析,阐明构造旋回与沉积作用的响应关系。本文通过对塔中地区中1井等6口探井上泥盆... 沉积物中重矿物分布受物源区、构造抬升与剥蚀作用、古地貌以及沉积古气候、古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沉积重砂矿物的研究可应用于物源区、沉积环境的分析,阐明构造旋回与沉积作用的响应关系。本文通过对塔中地区中1井等6口探井上泥盆统东河砂岩和志留系柯坪塔格组砂岩中重砂矿物分析,提出了塔中东河砂岩重砂矿物主要来自稳定的基底再沉积及花岗岩来源,但受近源的基性火山岩及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影响较大;志留系下砂岩重砂矿物主要来自下覆碳酸盐岩、花岗岩和搬运再沉积物,总体形成于稳定的、多物源的构造-沉积环境,物源方向可能是东南至西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砂矿物 物源 东河砂岩 志留系 塔中地区
下载PDF
海侵背景下风暴控制的滨岸—陆棚砂体研究——以塔中志留系下沥青砂岩段为例 被引量:15
11
作者 高志勇 朱如凯 +1 位作者 郭宏莉 何东博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8-475,共8页
塔中志留系下沥青砂岩段发育海侵背景下受风暴控制的滨岸—陆棚沉积体系,沉积砂体的类型有滨岸砂、浅海砂坝和陆棚砂。风暴作用改造并控制着陆棚砂、浅海砂坝等砂体,使其发育规模增大。海侵时期形成的上述三种砂体的储集性优于海退时期... 塔中志留系下沥青砂岩段发育海侵背景下受风暴控制的滨岸—陆棚沉积体系,沉积砂体的类型有滨岸砂、浅海砂坝和陆棚砂。风暴作用改造并控制着陆棚砂、浅海砂坝等砂体,使其发育规模增大。海侵时期形成的上述三种砂体的储集性优于海退时期形成的潮道砂体。滨岸砂、浅海砂坝和陆棚砂体区域上尖灭与陆棚泥岩组合,可形成较好的岩性地层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志留系 海侵 风暴控制 滨岸砂、浅海砂坝 陆棚砂
下载PDF
塔中隆起志留系混源多期油气聚集特征与勘探对策 被引量:7
12
作者 吕修祥 赵风云 +1 位作者 杨海军 解启来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1-5,共5页
为了指导塔中隆起的勘探实践,研究了该区志留系混源多期油气聚集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塔中隆起志留系中沥青及可动油气显示大面积分布.自晚加里东以来,曾经有寒武系和中上奥陶统两套烃源岩三次向志留系砂岩充注.大面积分布的沥青... 为了指导塔中隆起的勘探实践,研究了该区志留系混源多期油气聚集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塔中隆起志留系中沥青及可动油气显示大面积分布.自晚加里东以来,曾经有寒武系和中上奥陶统两套烃源岩三次向志留系砂岩充注.大面积分布的沥青都是寒武系的烃源岩第一期充注后遭到破坏的产物,现今的可动油以中上奥陶统烃源岩晚期充注油气为主,有部分寒武系源岩的贡献.油气聚集在区域盖层之下的多种类型圈闭中.针对潮坪相沉积的薄砂层、大面积叠置分布、输导体系沟通砂体含油气的特点,认为提高勘探成效的基本对策是开展沉积相的精细研究,围绕断层和火山通道,依靠直井寻找油砂层,依靠水平井滚动勘探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隆起 志留系 油气源 勘探对策
下载PDF
塔中地区志留系砂岩中孔隙游离烃和包裹体烃对比研究及油源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朱东亚 金之钧 +2 位作者 胡文瑄 张学丰 姚素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5-34,共10页
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6个志留系沥青砂岩样品中的孔隙游离烃和包裹体烃,做了分离并分别进行了色-质分析。色-质分析表明孔隙游离烃和包裹体烃具有显著不同的特征:前者表现为前峰型轻质烃特点,主峰碳较小(为nC16或nC20),无奇碳优势,多伴... 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6个志留系沥青砂岩样品中的孔隙游离烃和包裹体烃,做了分离并分别进行了色-质分析。色-质分析表明孔隙游离烃和包裹体烃具有显著不同的特征:前者表现为前峰型轻质烃特点,主峰碳较小(为nC16或nC20),无奇碳优势,多伴有生物降解现象;而后者多表现出双峰分布特征,主峰碳数较大(为nC25或nC29),有一定奇碳优势。在生物标志物上,孔隙游离烃三环萜烷和孕甾烷含量都较高,C27,C28和C29甾烷呈不对称“V”字型分布;而包裹体烃的三环萜烷和孕甾烷含量都较低,C27,C28和C29甾烷呈斜线上升型分布。油源对比表明,沥青砂岩包裹体中捕获的烃与中-下寒武统烃源岩有关,而孔隙游离烃则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游离烃 包裹体烃 色-质分析 油源分析 志留系 塔中地区
下载PDF
塔中志留系下沥青砂岩段砂体成因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高志勇 朱如凯 +1 位作者 郭宏莉 何东博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77-485,共9页
塔中志留系下沥青砂岩段沉积砂体的类型有滨岸砂体、近滨沙脊砂体和远滨砂体三种类型,正常条件下沉积的滨岸砂体具低角度交错层理和少量波痕,呈现出由粉砂岩—细砂岩—中细砂岩的反韵律变化特征。风暴作用下,滨岸砂体沉积呈正韵律,多由... 塔中志留系下沥青砂岩段沉积砂体的类型有滨岸砂体、近滨沙脊砂体和远滨砂体三种类型,正常条件下沉积的滨岸砂体具低角度交错层理和少量波痕,呈现出由粉砂岩—细砂岩—中细砂岩的反韵律变化特征。风暴作用下,滨岸砂体沉积呈正韵律,多由泥砾向上变化为粉、细砂,生物建造较少,具多方向的低角度板状交错层理、丘状层理。正常条件下沉积的远滨砂体、近滨沙脊砂体岩性较均一,见交错层理,粒级变化不甚明显,多为粉、细砂岩,以反韵律为主。风暴作用下,砂体底部多具撕裂状泥砾,向上呈正韵律粒序演化,并具侵蚀面、槽状交错层理与丘状层理等特征。风暴作用下的滨岸沉积单砂体相对较厚,一般厚6~13m,宽约数十米,近滨沙脊砂体和远滨砂体的单层砂体相对较薄,厚约3~8m,砂体规模较正常条件下沉积的砂体规模增大。此3类砂体在空间展布上极具规律性,垂向上由下而上为滨岸砂体—近滨沙脊砂体—远滨砂体的交替演化序列;平面上由海洋向陆地方向砂体类型依次为远滨砂体—近滨沙脊砂体—滨岸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 志留系 风暴沉积 滨岸砂体 近滨沙脊砂体 远滨砂体
下载PDF
塔中地区上泥盆统东河砂岩和志留系砂岩的锆石特征、SHRIMP 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15
作者 钱一雄 何治亮 +2 位作者 蔡习尧 陈跃 张军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003-3014,共12页
对塔中地区中1井等6口探井的东河砂岩和志留系砂岩中的25件重砂矿物中的锆石进行了一般特征分析,并选择了9件样品中的1666个单颗粒锆石进行了内部特征和72次微区U-Pb同位素测龄研究。研究表明:塔中东河砂岩中的锆石一般具有较高的磨圆... 对塔中地区中1井等6口探井的东河砂岩和志留系砂岩中的25件重砂矿物中的锆石进行了一般特征分析,并选择了9件样品中的1666个单颗粒锆石进行了内部特征和72次微区U-Pb同位素测龄研究。研究表明:塔中东河砂岩中的锆石一般具有较高的磨圆度、相对高比例的岩浆岩来源和稳定的再循环沉积来源特征,反映了较高成熟度和较稳定构造-沉积环境;志留系下砂岩中的锆石来源差异较大,除了再循环沉积岩和岩浆岩来源外,还有变质岩锆石,但它又不具有典型变质锆石的Th/U含量的特征,有二种可能性:一是岩浆型锆石形成后经历了重结晶作用;二是原岩锆石受岩浆或岩浆期后热液影响。锆石的地质年代主要分为:(1)太古宙-古元古代(1.8Ga、2.2Ga和2.6Ga);(2)中新元古代(0.84Ga)和(3)早古生代(477~439.8Ma、431.6~421.1Ma)。上述锆石原岩形成时代及其环境可能是一系列的大陆构造动力学事件的时代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U-PB年龄 东河砂岩 志留系 塔中地区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志留系油气成藏模式初探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风云 吕修祥 +2 位作者 杨海军 李宇平 邬光辉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54-57,共4页
为了指导在塔中地区发现大规模的志留系黑油 ,通过分析塔中低凸起的演化过程、油气显示分布特征、沥青砂的成因、油气的运聚规律 ,结合宏观的地质背景 ,对塔中地区志留系的成藏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研究认为 ,本区志留系主要存在斜坡背... 为了指导在塔中地区发现大规模的志留系黑油 ,通过分析塔中低凸起的演化过程、油气显示分布特征、沥青砂的成因、油气的运聚规律 ,结合宏观的地质背景 ,对塔中地区志留系的成藏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研究认为 ,本区志留系主要存在斜坡背景上的构造型、构造背景岩性型、地层超覆型、沥青封堵地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志留系 油气成藏模式 挤压应力 沥青砂 油气运移
下载PDF
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上^3亚段储层特征及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萍 刘洛夫 +3 位作者 李燕 姜振学 陈治军 庞雄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4-180,共7页
在详尽的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上3亚段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上3亚段储层孔隙类型以残余原生粒间孔为主,岩性主要为粉砂、细粒岩屑砂岩。上3亚段储层物性受碳酸盐的胶结作用影响较大,储层... 在详尽的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上3亚段储层物性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上3亚段储层孔隙类型以残余原生粒间孔为主,岩性主要为粉砂、细粒岩屑砂岩。上3亚段储层物性受碳酸盐的胶结作用影响较大,储层碳酸盐含量与孔、渗之间亦呈明显的负相关性。上3亚段储层孔隙度大于9%,渗透率大于2×10-3~3×10-3μm2(一般认为孔隙度≥9%,渗透率≥2×10-3~3×10-3μm2可作为储层),并且孔隙度和渗透率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随着孔隙度的增加,渗透率也明显增加。进而根据储层物性的平面展布情况,总结出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上3亚段碎屑岩储层的高值区位于塔中的东南部,并且该层段碎屑岩储层的油气分布与储层物性关系密切,上3亚段可流动油气藏的分布范围与储层的孔、渗高值区的范围相一致。最后,根据储层特征与油气分布的关系,预测了该区志留系上3亚段有利区域分布在塔中54井区附近、塔中30井区附近以及塔中17和塔中37井区附近。此预测为研究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油气藏 油气分布 志留系 塔中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中志留系沥青砂岩的地质特征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8
作者 郭建军 陈践发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155,共5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广泛分布着志留系沥青砂岩,主要分布在古隆起和早古生代生油盆地的上倾方向,表明本区规模巨大的志留系沥青砂岩可能为古油藏露头带。沥青砂岩的分布主要受油源区、古隆起、沉积体系以及储集层物性的综合控制,沥青的...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广泛分布着志留系沥青砂岩,主要分布在古隆起和早古生代生油盆地的上倾方向,表明本区规模巨大的志留系沥青砂岩可能为古油藏露头带。沥青砂岩的分布主要受油源区、古隆起、沉积体系以及储集层物性的综合控制,沥青的微观特征也反映了志留系油气多期注入和破坏的历史。油质沥青与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呈彼此消长关系,沥青含量高的部位可动油相对较少。由于存在不同期次的沥青,沥青反射率的数据比较离散。总体而言,沥青反射率均较低,为0.15%~0.50%.通过烃源岩及构造演化史研究认为,塔中志留系沥青砂岩的油源主要为中-下寒武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中隆起 志留系 沥青砂岩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测井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贵文 张新培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45,共6页
根据常规组合测井、地层倾角测井及成像测井资料的测井相序列特征以及利用神经网络岩相处理结果,对塔中地区志留系沉积相类型及有利沉积相带的空间展布和古水流方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该区潮坪沉积划分为潮下带砂坪、潮间带砂泥坪... 根据常规组合测井、地层倾角测井及成像测井资料的测井相序列特征以及利用神经网络岩相处理结果,对塔中地区志留系沉积相类型及有利沉积相带的空间展布和古水流方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该区潮坪沉积划分为潮下带砂坪、潮间带砂泥坪和潮道、潮上带泥坪4个微相,与其他取心井段(或未取心井段)岩屑录井的对比符合率较高;该区志留系塔塔埃尔塔格组(下砂岩段)主要物源来自西北方向,次要物源来自东北方向。利用常规测井解释的岩性剖面、岩心刻度测井处理解释的沉积学倾角结果(沉积构造和古水流)和神经网络岩相处理解释成果,建立了塔中地区志留系关键井的测井沉积亚、微相解释模型。该模型为工区关键井垂向旋回叠置关系和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特征研究提供了连续的、较准确的岩相剖面,对于海陆过渡相的层序划分对比和在塔里木盆地寻找隐蔽油气藏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中地区 志留系 测井沉积相 解释模型
下载PDF
塔中地区北坡志留系晚期油气充注证据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悠 陈红汉 +3 位作者 赵玉涛 唐大卿 云露 漆立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2-301,共10页
塔中北斜坡志留系近几年在油气勘探上取得重大突破,但由于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油气成藏过程复杂。通过对塔中北斜坡志留系23块样品的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以及断裂活动特征研究,识别出研究区存在3期油充注和1期天然气充注,以海西晚期(318~... 塔中北斜坡志留系近几年在油气勘探上取得重大突破,但由于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油气成藏过程复杂。通过对塔中北斜坡志留系23块样品的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以及断裂活动特征研究,识别出研究区存在3期油充注和1期天然气充注,以海西晚期(318~245 Ma)寒武系—下奥陶统油充注和燕山期—喜马拉雅中晚期(124~25 Ma)寒武系—下奥陶统以及中-上奥陶统油气充注为主。研究区志留系在北东向张扭性走滑断裂的控制下,海西晚期虽然油充注活跃但油藏基本遭受破坏形成残留沥青,而燕山期—喜马拉雅中晚期的油气再充注决定了现今油气藏面貌。因此,塔中北斜坡应以寻找燕山期—喜马拉雅中晚期油气藏为主要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走滑断裂 油气充注 志留系 塔中隆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