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浅棕茸毛色基因Td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1
作者 桑雨 闫帆 +5 位作者 高维崧 黄蓉 曾冰清 张馨元 陈虹地 李景文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6期1-9,共9页
大豆的茸毛色由T和Td两个基因控制。在显性T位点下,Td和td分别形成棕色和浅棕色茸毛表型。影响茸毛色形成的黄酮化合物由黄酮合成酶基因FNS Ⅱ-1和FNS Ⅱ-2催化合成。本研究旨在定位并克隆Td基因。遗传连锁分析结果表明Td基因由单个基... 大豆的茸毛色由T和Td两个基因控制。在显性T位点下,Td和td分别形成棕色和浅棕色茸毛表型。影响茸毛色形成的黄酮化合物由黄酮合成酶基因FNS Ⅱ-1和FNS Ⅱ-2催化合成。本研究旨在定位并克隆Td基因。遗传连锁分析结果表明Td基因由单个基因控制,定位于3号染色体上。基因组的序列比对及测序分析结果表明,td位点在R2R3-MYB转录因子(Glyma.03G258700)编码区均存在突变,导致翻译提前终止。与野生型Harosoy-T相比,基因Glyma.03G258700,FNS Ⅱ-1和FNS Ⅱ-2在Clark-td茸毛中的表达水平极低。基因FNS Ⅱ-1和FNS Ⅱ-2启动子区均包含与MYB蛋白结合的顺式调控元件。这些结果表明,野生型Glyma.03G258700可能与FNS Ⅱ基因的启动子结合,正调控其表达,提高黄酮含量,形成棕色茸毛。相反,突变型的Glyma.03G258700不能与FNS Ⅱ基因的启动子结合,黄酮含量降低,形成浅棕茸毛。因此,推测Td位点的基因为Glyma.03G258700,编码一个R2R3型MYB转录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MYB转录因子 黄酮合酶Ⅱ 茸毛颜色 td基因
下载PDF
伴门静脉癌栓的肝癌手术预后相关基因的筛选
2
作者 邹如海 韩峰 +4 位作者 李安华 洪健 石明 Kam M. Hui 元云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2-347,共6页
【目的】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伴肉眼门静脉癌栓(PVTT)肝细胞癌患者的基因谱,并进一步分析筛选出的基因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40例伴有PVTT的肝癌根据术后中位生存期分为2组:长生存期组与短生存期组,采用全基因芯片技术和交叉检验重复... 【目的】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伴肉眼门静脉癌栓(PVTT)肝细胞癌患者的基因谱,并进一步分析筛选出的基因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40例伴有PVTT的肝癌根据术后中位生存期分为2组:长生存期组与短生存期组,采用全基因芯片技术和交叉检验重复抽样方法筛选出具有表达差异的基因谱,并进一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验证筛选出的基因的临床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的10个表达差异显著的基因,包括AKR1C1、TARDBP、EIF4E、MFN1、SNRNP25、LOC55908、ARPP19、RORC、PEX11B和EGFR2,对伴有PVTT的肝癌术后长生存期患者的预测准确性达95%,特异性100%,假阳性率0。其中肝癌相关基因TD26(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ssociated-gene TD26)在长生存期组中表达明显上调(P<0.001),免疫组化染色验证TD26蛋白在长生存期组病例中表达显著高于短生存期组(P=0.016)。【结论】本研究筛选出的10个基因有可能作为伴有PVTT的肝细胞癌患者手术预后的预测指标;TD26在伴PVTT的肝癌术后长期生存患者中表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基因表达谱 肝癌相关基因td26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