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dT介导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检测肝细胞癌凋亡
1
作者 崔金环 刘晓松 +1 位作者 司建华 刁均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9-91,共3页
应用TdT介导dUTP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了30例肝细胞凋亡病变,均见不同范围的阳性:单个癌细胞阳性14例;点状阳性7例;小片状阳性6例;大片状阳性3例。偶见胞浆阳性。该技术快速、简便、灵敏、特异。
关键词 肝细胞癌 tdt介导 dUTP 末端标记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玉米CMS-S小孢子败育过程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被引量:13
2
作者 穆蕊 张祖新 +1 位作者 张方东 郑用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66-670,T0001,共6页
以玉米(Zea maysL.)S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S)的1对近等基因系S-Mo17Rf3Rf3和S-Mo17rf3rf3为材料,采用TdT介导的dUTP DNA末端标记(TUNEL)、细胞色素C免疫原位杂交和DNA寡聚核小体片段电泳等方法,分别在细胞学水平和DNA水平上研究了玉... 以玉米(Zea maysL.)S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S)的1对近等基因系S-Mo17Rf3Rf3和S-Mo17rf3rf3为材料,采用TdT介导的dUTP DNA末端标记(TUNEL)、细胞色素C免疫原位杂交和DNA寡聚核小体片段电泳等方法,分别在细胞学水平和DNA水平上研究了玉米CMS-S小孢子败育的细胞程序性死亡(PCD)过程。结果表明,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后的四分体解离时期,不育花药的绒粘层细胞较可育花药提前裂解;在不育系S-Mo17rf3rf3花药和花粉S-rf3中均明显出现PCD过程的DNA片段化以及线粒体细胞色素C外渗的现象,证明玉米CMS-S的花粉败育与花药绒粘层细胞的提前凋亡和小孢子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Zea mays L.) 细胞质雄性不育 tdt介导的dUTP DNA末端标记 细胞色素C 细胞程序性死亡
下载PDF
采用TUNEL检测人精子凋亡及其初步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雪松 张才田 +1 位作者 胡雪玲 崔毓桂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1-91,共1页
关键词 TUNEL检测 人精子凋亡 TUNEL方法 二氨基联苯胺 染色体结构 原位标记法 tdt介导 吖啶橙染色
下载PDF
脑膜瘤细胞凋亡的意义及其检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旭 滕良珠 +3 位作者 张丙杰 辛涛 马春燕 刘盈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0-203,共4页
目的 探讨脑膜瘤细胞凋亡的意义,分析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流式细胞术(FCM)和透射电镜3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应用TUNEL、FCM检测47例脑膜瘤的凋亡指数(AI),同时用透射电镜观察其中15例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 目的 探讨脑膜瘤细胞凋亡的意义,分析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流式细胞术(FCM)和透射电镜3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应用TUNEL、FCM检测47例脑膜瘤的凋亡指数(AI),同时用透射电镜观察其中15例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经TUNEL和FCM检测,不典型及恶性脑膜瘤的AI高于良性脑膜瘤,复发组AI高于非复发组。经FCM检测的凋亡指数高于TUNEL法检测结果,二者呈正相关。透射电镜也证实了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结论 细胞凋亡是脑膜瘤的一种重要生物学特征,它与肿瘤的不典型或恶性改变以及预后有关,检测AI有助于判断脑膜瘤的复发倾向。TUNEL和FCM用于凋亡的定量检测,FCM的敏感性高于TUNEL,而透射电镜是凋亡定性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细胞凋亡 复发 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 流式细胞术 透射电镜
下载PDF
大鼠肺移植供肺保存过程中细胞死亡类型的动态变化
5
作者 丁建勇 葛棣 +2 位作者 谭黎杰 郑如恒 王群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9-493,共5页
目的通过对供肺保存过程中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动态变化的研究,探讨建立一种可以准确评估供肺保存质量的实验模型。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2只,体重250~300g,预先分为7组,每组6只。整体获取心肺,置于4℃的新鲜制备的... 目的通过对供肺保存过程中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动态变化的研究,探讨建立一种可以准确评估供肺保存质量的实验模型。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2只,体重250~300g,预先分为7组,每组6只。整体获取心肺,置于4℃的新鲜制备的低钾右旋糖酐(LPD)溶液中保存。保存不同的时间(0、2、4、6、12、18、24h)后,通过主肺动脉向肺内灌注20mL的500mmol/L锥虫蓝、20mL生理盐水和10mL4%的多聚甲醛后固定,蜡块包埋后按4μm层厚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锥虫蓝染色情况;另一方面作TUNEL染色和Hoechst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严格按照盲法原则由两位研究者对死亡细胞进行分类计数。结果随着供肺低温保存时间的延长,细胞死亡数量上逐渐增加,而且细胞的死亡类型上发生动态变化。在低温保存的条件下,4h组才开始有少量的坏死细胞出现,随着保存时间的逐渐延长,细胞坏死也逐渐增加,在供肺保存18h以上组,坏死细胞显著增加;而细胞的凋亡开始于供肺保存2h组,在供肺保存12h组达到高峰,约占所有细胞的9%,在供肺保存18h组基本消失。结论通过对不同保存时间的供肺进行锥虫蓝、TUNEL、Hoechst三染色的方法,能很好的显示供肺保存后的细胞凋亡和坏死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供肺保存 凋亡 坏死 锥虫蓝 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
下载PDF
p14ARF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6
作者 刘辉 罗丽明 +3 位作者 倪国文 李华 郭建国 周中银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597-1599,共3页
目的:探讨p14ARF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原位观察60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p14ARF基因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凋亡. 结果:癌组织p14ARF基因的... 目的:探讨p14ARF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原位观察60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p14ARF基因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凋亡. 结果:癌组织p14ARF基因的阳性表达相对含量(PU)(9.57±1.03)明显低于癌旁(28.17±5.26,t=2.51,P=0.02<0.05)和正常组织(43.76±7.14,t=3.61,P=0.006<0.01);癌旁凋亡指数(AI)(8.51±2.63%)高于癌组织凋亡指数(AI)(5.65±1.76%, t=2.18.P=0.04<0.05);p14ARF基因蛋白的阳性表达按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组比较各组间无明显区别; 按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比较,低分化组、有淋巴结转移组和Dukes C+D期组的p14ARF基因蛋白表达分别低于高分化组(7.93±1.89 vs 12.76±2.28, t=2.36,P=0.03<0.05)、无淋巴结转移组(7.21±1.95 vs 13.12±2.33.t=2.34,P=0.03<0.05)和Dukes A+B期组(7.87±1.18 vs 12.03±2.15,t=2.36,P=0.03<0.05). 结论:p14ARF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从而抑制大肠癌的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大肠癌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p14ARF基因的表达下调与大肠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4ARF基因 表达及 DUKES分期 恶性生物学行为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蛋白表达 P14ARF 细胞凋亡 正常组织 阳性表达 凋亡指数 表达下调 大肠癌患者 tdt介导 生物学意义 淋巴结转移 大肠癌组织 原位观察 标记技术 dUTP 癌旁组织
下载PDF
谷氨酸在大鼠冲击伤复合缺氧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贺温玲 刘少章 +3 位作者 周继红 韦微 刘大维 史新波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7-371,共5页
目的研究谷氨酸在大鼠冲击伤复合缺氧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56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G,6只)、单纯冲击伤组(BG,24只)、冲击伤复合缺氧组(HG,24只)。致伤组动物用BST-Ⅰ型生物激波管致冲击伤。H... 目的研究谷氨酸在大鼠冲击伤复合缺氧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56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G,6只)、单纯冲击伤组(BG,24只)、冲击伤复合缺氧组(HG,24只)。致伤组动物用BST-Ⅰ型生物激波管致冲击伤。HG组致伤后置于体积分数为12.5%低氧舱内6h。于伤后1,3,5,7d处死大鼠取视网膜采用氮基酸分析仪测定其谷氨酸浓度,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spase-3P20表达,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染色观察凋亡情况。结果伤前视网膜谷氨酸浓度为(0.245±0.008)μg/mg,伤后1d谷氨酸浓度即明显升高(P<0.01),以后逐渐回落,但仍明显高于正常(P<0.01)。正常视网膜内未见Caspase-3P20表达和TUNEL染色阳性细胞,伤后3d开始出现,5d明显增多(P<0.01),7d仍维持于高水平,且阳性细胞主要为RGCs,内核层偶见。所检测三个指标变化呈显著性相关。结论冲击伤复合缺氧明显加重了视网膜的损伤,谷氨酸兴奋毒性介导的RGCs凋亡可能是冲击伤复合缺氧后视网膜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 冲击伤 谷氨酸 缺氧 复合 Wistar大鼠 TUNEL染色 氨基酸分析仪 免疫组化方法 阳性细胞 正常对照组 生物激波管 tdt介导 视网膜损伤 GCs凋亡 酸浓度 体积分数 染色观察 标记技术 dUTP 视网膜内 RGC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