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粉碎对茯茶理化特性及体外降糖降脂活性的影响
1
作者 杨文娟 王若彤 +6 位作者 李根 程越 李佳蕊 冯龙 王静 曾桥 余郑绿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49,59,共8页
以茯茶为原料,比较经微粉碎处理的不同粒径茯茶粉的物理性质、微观结构、活性成分含量及体外抗氧化、降糖和降脂活性,以确定茯茶粉的最佳粉碎度.结果表明,200目茯茶粉粒径D_(50)为76.45±4.32μm,休止角为50.3°,滑角为47.0... 以茯茶为原料,比较经微粉碎处理的不同粒径茯茶粉的物理性质、微观结构、活性成分含量及体外抗氧化、降糖和降脂活性,以确定茯茶粉的最佳粉碎度.结果表明,200目茯茶粉粒径D_(50)为76.45±4.32μm,休止角为50.3°,滑角为47.0°,持水力为2.477 g/g,持油力为1.934 g/g,多糖含量为11.9%,多酚含量为37.1%,DPPH清除率为80.4%,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72.7%,胆酸盐结合率为71.6%,200目为茯茶最佳粉碎度.研究结果为茯茶粉降糖降脂功能食品的原料处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茶 微粉碎 降糖 降脂
下载PDF
陈年茯砖茶对高脂血症小鼠的调脂作用
2
作者 柯菀萍 刘振云 +7 位作者 李孟华 周汐芮 郭晓莉 张盛 黄建安 刘仲华 肖力争 林勇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3-693,共11页
为探究不同年份茯砖茶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及高脂血症的预防效果,以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以陈化1年和10年的茯砖茶为代表性茶样,设置了正常饮食(ND)组,高脂饮食(HFD)组,以及陈化1年茯砖茶干预(1Y)组和陈化10年茯砖茶干预(10Y)组。... 为探究不同年份茯砖茶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及高脂血症的预防效果,以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以陈化1年和10年的茯砖茶为代表性茶样,设置了正常饮食(ND)组,高脂饮食(HFD)组,以及陈化1年茯砖茶干预(1Y)组和陈化10年茯砖茶干预(10Y)组。生物活性成分分析发现,陈化10年茯砖茶中的茶褐素、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增加,而多酚和儿茶素单体明显下降。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HFD组相比,陈化1年和陈化10年的茯砖茶能够有效降低小鼠肝脏和血清脂质水平、体重增长、器官系数和脂肪组织重量,且陈化10年的茯砖茶具有相对显著的效果。小鼠肝脏和脂肪组织切片显示,补充茯砖茶可以减少肝脏中脂滴的形成和空泡的出现,同时抑制了脂肪细胞的膨大。此外,补充茯砖茶能够改善高脂饮食导致的炎症和肝脏氧化应激,与陈化1年的茯砖茶相比,陈化10年的茯砖茶显著降低了炎症因子IL-6和TNF-α水平以及肝损伤指标AST和ALT活力,同时显著上调了肝脏GSH含量(P<0.05)。这可能是由于陈化10年茯砖茶丰富的茶褐素以及与其他活性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年茯砖茶 高脂血症 脂质代谢 改善作用
下载PDF
茯砖茶感官特征分析及其产地判别模型构建研究
3
作者 邓岳朝 邹卓扬 +5 位作者 李月 陈益能 周跃斌 沈程文 陈历清 方逵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2-631,643,共11页
为客观准确地评价不同产地茯砖茶感官特征品质,结合感官审评、化学组分检测、化学计量学等研究茯砖茶感官品质特征及不同产地茯砖茶判别模型构建。结果表明:湖南、浙江、陕西等19个茯砖茶因原料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感官品质有非常明显的差... 为客观准确地评价不同产地茯砖茶感官特征品质,结合感官审评、化学组分检测、化学计量学等研究茯砖茶感官品质特征及不同产地茯砖茶判别模型构建。结果表明:湖南、浙江、陕西等19个茯砖茶因原料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感官品质有非常明显的差异。其中,茯砖茶滋味得分(taste score, TS)与咖啡碱(caffeine, CAF)、水浸出物(water leachate, WL)、儿茶素(catechin, CAT)和表儿茶素(epicatechin, EC)呈现出显著相关性,其相关系数(P<0.05)分别为0.81、0.62、0.55、0.50。同时,基于化学组分的主成分(PCA)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9.48%,并以前4个主成分的线性回归方程和贡献率构建了茯砖茶感官品质综合评价模型与产地判别模型。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A-DA)显示,19个不同产地的茯砖茶样品被明显地划分为3组,评价模型对不同产地茯砖茶识别度较高。采用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验证,模型对自变量的拟合指数(R~2X)为0.879,对因变量的拟合指数(R~2Y)为0.992,预测指数(Q^(2))为0.53。经OPLS-DA共识别出6种预测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大于1的差异指标,其中茶多酚(tea polyphenols, TPP)、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 SS)、CAF、WL为茯砖茶感官特征标志性差异品质成分。结果表明,应用感官审评、化学组分检测、化学计量学等方法可以实现茯砖茶感官特征及其不同产地茯砖茶的快速、准确判别,同时也为茯砖茶感官特征及其不同产地判别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感官特征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模型构建
下载PDF
色谱柱极性对茯砖茶挥发性成分分析的影响
4
作者 郑雪雪 黄甜 +4 位作者 金友兰 晏玲玲 刘仲华 黄建安 李勤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5-116,共12页
为全面了解色谱柱极性对茯砖茶挥发性成分分析的影响,比较了3种不同极性的色谱柱(极性色谱柱HP-INNOWAX、中性色谱柱DB-35MS、非极性色谱柱HP-5MS)对茯砖茶挥发性成分分离鉴定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不同极性的色谱柱共鉴定出169种挥... 为全面了解色谱柱极性对茯砖茶挥发性成分分析的影响,比较了3种不同极性的色谱柱(极性色谱柱HP-INNOWAX、中性色谱柱DB-35MS、非极性色谱柱HP-5MS)对茯砖茶挥发性成分分离鉴定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不同极性的色谱柱共鉴定出16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共有挥发性成分29种。HP-INNOWAX、DB-35MS、HP-5MS分别鉴定出77、66、116种,其中特有挥发性成分分别为32、12、64种。从鉴定的化合物的质量分数来看,HP-INNOWAX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质量分数最高,占化合物总质量的43%,DB-35MS其次(31%),HP-5MS最低(26%)。3种不同极性的色谱柱在茯砖茶挥发性成分分析中各有优势,极性色谱柱HPINNOWAX对醇类物质的分离效果较好,中性色谱柱DB-35MS对酮类物质的分离效果较好,非极性色谱柱HP-5MS对碳氢类、酮类和醛类物质的分离效果较好。通过不同极性的色谱柱对茯砖茶的挥发性成分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香气组成,从而揭示茯砖茶独特的风味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色谱柱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冲泡条件对灵芝茯茶茶汤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郑涵予 高颖 +5 位作者 汪芳 陈建新 陈根生 金诗艺 杜琪珍 尹军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2期138-144,共7页
为探究冲泡条件对灵芝茯茶茶汤品质的影响,以灵芝茯茶为原料,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茶水比、冲泡温度、冲泡时间对茶汤风味的影响,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合感官评价及茶汤内8种主要风味成分含量,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灵芝茯茶... 为探究冲泡条件对灵芝茯茶茶汤品质的影响,以灵芝茯茶为原料,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茶水比、冲泡温度、冲泡时间对茶汤风味的影响,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合感官评价及茶汤内8种主要风味成分含量,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灵芝茯茶的最佳冲泡条件。结果表明,茶水比、冲泡温度和冲泡时间均对灵芝茯茶茶汤的风味有明显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1个指标简化为2个主成分,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6.939%,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在茶水比3∶150(g/mL)、冲泡温度100℃、冲泡时间3 min条件下,茶汤的综合得分最高,为灵芝茯茶的最佳冲泡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茯茶 冲泡条件 茶汤风味 主成分分析 茶汤成分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茯茶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6
作者 马智琴 孟阳 +3 位作者 顾博文 蒙永琦 高岳芳 肖斌 《中国茶叶》 2024年第10期49-58,共10页
茯茶属黑茶类,为后发酵茶,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保健功效在茶叶消费市场备受欢迎,发展潜能较大,并逐步成为茶学研究重点之一。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近30年茯茶和茯砖茶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源,利用Excel对相关... 茯茶属黑茶类,为后发酵茶,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保健功效在茶叶消费市场备受欢迎,发展潜能较大,并逐步成为茶学研究重点之一。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近30年茯茶和茯砖茶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源,利用Excel对相关文献的发表年份、文献来源、机构作者、关键词和摘要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外文文献的关键词、作者和机构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茯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近年来茯茶文献研究方向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茯茶的相关研究领域经历了缓慢起步阶段、逐渐发展阶段和全面发展提升阶段3个时期。随着政策扶持和研究引领,茯茶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正在逐渐提升。研究结果对确定目前茯茶研究热点、探究茯茶产业化发展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ESPACE 茯茶 研究热点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茯砖茶调控脂噬干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作用机制
7
作者 葛俊 刘富林 +4 位作者 喻长红 夏旭婷 李霞 施敏 李琳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9期37-45,66,共10页
该文探讨茯砖茶调控脂噬干预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将36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以及茯砖茶低、中、高剂量组。除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其余5组适应性喂养1周后给予高脂高糖饮... 该文探讨茯砖茶调控脂噬干预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将36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以及茯砖茶低、中、高剂量组。除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其余5组适应性喂养1周后给予高脂高糖饮食喂养10周。阿托伐他汀组小鼠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kg·d),茯砖茶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茯砖茶0.75、1.5、3.0 g(/kg·d),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d)。实验结束后取材,进行肝脏指数、血清肝功能、血脂、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油红O染色、透射电镜、免疫荧光双标、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学肝脏中出现了大量的脂肪空泡和严重的脂肪沉积,提示建模成功;茯砖茶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中脂肪空泡、脂肪沉积有不同程度减少,电镜下自噬溶酶体内被包裹物增加,肝脏病理损伤改善;肝脏指数、腹部脏器周围脂肪质量、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胆固醇(cholesterol,CHO)、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核糖核酸结合蛋白62(sequestosome⁃1,p62)、磷酸化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rylated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PI3K)、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磷酸化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orylated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mTOR)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lysosome⁃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2,LAMP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I(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1 light chain 3⁃Ⅱ/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1 light chain 3⁃I,LC3Ⅱ/LC3Ⅰ)的比值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beta,LC3B)与脂滴蛋白2(perilipin⁃2,PLIN2)共定位程度有不同程度增加(P<0.05或P<0.01),茯砖茶高剂量组效果优于茯砖茶低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存在浓度依赖。茯砖茶可以上调脂噬水平,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肝脏脂肪变性,可能与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茯砖茶 脂噬 脂滴 PI3K/AKT/mTOR通路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分析枸杞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
8
作者 曾桥 温谨瑞 +6 位作者 唐文洁 孙敏 李玉婷 毛浓武 施春阳 冯小龙 余郑绿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68,78,共11页
为了解枸杞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分析加工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的动态变化,通过构建枸杞叶茯砖茶不同加工阶段样本GC-IMS指纹图谱,比... 为了解枸杞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分析加工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的动态变化,通过构建枸杞叶茯砖茶不同加工阶段样本GC-IMS指纹图谱,比较不同阶段样本挥发性成分差异,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枸杞叶茯砖茶不同加工阶段样本中共检测出95种挥发性成分,其中62种可明确定性,包括22种醛类、15种酮类、9种酯类、7种醇类、2种酸类、2种萜类、2种醚类和3种其他类.GC-IMS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原料(S0)、渥堆(S1)、汽蒸(S2)三个阶段样本和发花阶段样本(S3、S4)挥发性成分存在显著差异,经过发花处理,枸杞叶茯砖茶中部分呈苦杏仁味、青草气、刺激性酸味以及具有香辣、胡椒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醛、酮和酸等含量下降明显,而部分呈坚果味、果香、焦糖香的酯、醇、酮等含量逐步增加,从而有效改善了枸杞叶茯砖茶风味品质.PCA分析结果显示,S0、S1、S2三个加工阶段样本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小,S3和S4样本间以及二者与S0、S1和S2组间差异均较大,提示发花对于改善枸杞叶茯砖茶风味品质起主要作用.甲酸丁酯、异戊酸乙酯在S3样本,榛子酮、己酸丁酯、3-甲基-1-戊醇等在S4样本中相对含量明显较上述各成分在其他阶段高,这些成分可以作为识别枸杞叶茯砖茶不同发花阶段的潜在标记物.本研究为枸杞叶茯砖茶风味改善和品质调控提供了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叶 茯砖茶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成分 感官评审 指纹图谱
下载PDF
不同产地茯砖茶的品质、抗氧化性比较及“金花”菌形态特征分析
9
作者 马荣蓉 冉莉莎 +4 位作者 屈丽池 谢念祠 丁梦梅 朱洺志 王坤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2-279,共8页
本研究以湖南省、湖北省、陕西省、浙江省和贵州省5个不同产地茯砖茶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化学成分、品质特征、抗氧化活性及“金花”菌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5个不同产地茯砖茶之间化学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 本研究以湖南省、湖北省、陕西省、浙江省和贵州省5个不同产地茯砖茶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化学成分、品质特征、抗氧化活性及“金花”菌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5个不同产地茯砖茶之间化学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贵州茯砖茶游离氨基酸、总儿茶素含量最高(9.03、63.12 mg/g)。浙江茯砖茶茶多酚和黄酮含量最高(132.93、8.63 mg/g)。滋味属性显示湖南茯砖苦味最强,陕西茯砖茶涩味最强,浙江茯砖茶苦味回味和咸味最强,贵州茯砖茶鲜味和丰富度最强。不同茯砖茶的抗氧化活性有差异,其中湖北和浙江茯砖茶抗氧化活性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茯砖茶的主要化学成分与滋味属性显著正相关(P<0.05),茶多酚对茯砖茶的抗氧化活性有贡献。5株“金花”菌在相同培养基上形态差异相对较小,湖南菌株生长速度快于其它菌株。本研究对解析不同产地茯砖茶的化学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不同产地 品质特征 抗氧化活性 金花菌形态
下载PDF
蛹虫草茯茶的加工工艺及其代谢产物特征分析
10
作者 夏飞 曹时玲 +2 位作者 邬培鸿 高悦华 成欣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0,58,共7页
为明确蛹虫草茯茶的加工工艺关键步骤及其代谢产物特征,研究分析了汽蒸时间及原料配比对蛹虫草茯茶品质的影响,进而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蛹虫草茯茶的代谢产物进行了全面解析.结果表明:8%蛹虫草与黑毛茶复配,汽蒸10 min制备的蛹虫... 为明确蛹虫草茯茶的加工工艺关键步骤及其代谢产物特征,研究分析了汽蒸时间及原料配比对蛹虫草茯茶品质的影响,进而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蛹虫草茯茶的代谢产物进行了全面解析.结果表明:8%蛹虫草与黑毛茶复配,汽蒸10 min制备的蛹虫草茯茶茶多酚含量为47.84±2.33 mg/g,显著低于传统茯茶;蛋白质含量达到233.89±4.30 mg/g,显著高于传统茯茶.代谢组分析结果显示,与茯茶相比,蛹虫草茯茶有119种代谢物显著发生变化(VIP>2.0,p<0.05),其中72种代谢产物相对含量显著增加,47种代谢产物相对含量显著下降.其中,氨基酸类代谢物占比最多,且上调数量明显高于下调数量.代谢通路分析证实,蛹虫草茯茶与茯茶的差异代谢物主要是通过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烟酸和烟酰胺的代谢及精氨酸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产生.本研究初步探索了蛹虫草茯茶的加工工艺关键步骤,并揭示了蛹虫草茯茶的代谢产物特征.为促进茯茶产品多元化以及深入开发蛹虫草茯茶功能奠定物质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茶 蛹虫草 加工工艺 代谢产物
下载PDF
茯茶品质与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
11
作者 郑欣欣 袁亚娟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28期155-157,共3页
根据茯茶生产加工过程,本文分析了茯茶原料及处理、压制工艺和“发花”过程中影响茯茶品质的因素,以及茯茶常见的氟含量超标和检出霉菌问题。基于此,综合提出提升茯茶品质和安全性的生产加工控制措施。
关键词 茯茶 冠突散囊菌 品质 安全性
下载PDF
陕西茯茶抗氧化成分的提取及其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
12
作者 周彩华 梁艳 +3 位作者 王冉 王晨祥 曹博文 孙越赟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7期23-32,共10页
以陕西茯砖黑毛茶为原料,基于溶剂萃取法的单因素实验对有效成分进行提取,通过正交实验测定陕西茯茶提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来反映其有效成分的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乙醇-水溶液萃取法获得的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 以陕西茯砖黑毛茶为原料,基于溶剂萃取法的单因素实验对有效成分进行提取,通过正交实验测定陕西茯茶提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来反映其有效成分的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乙醇-水溶液萃取法获得的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成分,抗氧化成分提取的最佳条件为:40%的乙醇溶液,提取温度45℃、提取时间45 min、料液比为1∶60。研究发现该有效成分对DPPH的清除率高达85%,高于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约67%)。对茯茶素分子的化学物理属性与抗氧化的关联性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的研究,揭示出含有酚羟基的茯茶素分子的抗氧化性与分子中氢键给体的数量存在线性关系。总之,本文对陕西茯茶中多酚的提取工艺以及抗氧化性能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的研究可以为陕西茯茶抗氧化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萃取 抗氧化性 茯砖茶 定量构效关系
下载PDF
LC-MS分析普洱茶和茯砖茶与红茶成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朱旗 M.N.Clifford +1 位作者 毛清黎 邓放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1-194,共4页
采用LC-MS分析方法,对普洱茶和茯砖茶进行分析与已鉴定的红茶成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同属黑茶类的普洱茶和茯砖茶具类似的UV图谱,表明二者具有相似的物质成分;普洱茶和茯砖茶不同于红茶,不具有红茶图谱的特征,在380 nm处没有茶红素和茶... 采用LC-MS分析方法,对普洱茶和茯砖茶进行分析与已鉴定的红茶成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同属黑茶类的普洱茶和茯砖茶具类似的UV图谱,表明二者具有相似的物质成分;普洱茶和茯砖茶不同于红茶,不具有红茶图谱的特征,在380 nm处没有茶红素和茶黄素吸收峰的特征,也说明采用红茶的分析方法,不适合分析黑茶;虽然在UV图谱中看不到一些成分的吸收峰,但仍有微量存在,能用MS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茯砖茶 LC-MS 成分
下载PDF
茯茶“散茶发花”加工过程中茶多酚和碳水化合物及冠突散囊菌数量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黄浩 黄建安 +1 位作者 李适 刘仲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5期227-232,共6页
为探明"散茶发花"技术在不同嫩度茶叶原料上的发花情况及发花对各茶叶原料带来的影响,采用2008年一品茯砖茶原料(A)、2008年金湘益茯砖茶原料(B)、边销茶原料(C)以及2008年金湘益茯砖茶原料"快速醇化"后的成品(D)作... 为探明"散茶发花"技术在不同嫩度茶叶原料上的发花情况及发花对各茶叶原料带来的影响,采用2008年一品茯砖茶原料(A)、2008年金湘益茯砖茶原料(B)、边销茶原料(C)以及2008年金湘益茯砖茶原料"快速醇化"后的成品(D)作为"散茶发花"加工原料,考察发花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及"发花"特征性微生物——冠突散囊菌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茶叶中的茶多酚、儿茶素、黄酮类、可溶性糖、粗纤维等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多糖的含量有小幅度的增加;在5天的发花期间,冠突散囊菌繁殖增长较快,第3天进入对数生长期,随后增长速率逐渐放缓直至发花结束。4种茯茶成品较其对应原料品质均有改善,加工过程中冠突散囊菌参与生化成分复杂的变化为品质的改善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茶 茯茶 散茶发花 生化成分 冠突散囊菌
下载PDF
茯茶中“金花”孢子粉提取物对体外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内甘油三酯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9
15
作者 袁勇 黄建安 +3 位作者 徐小江 李适 龚雨顺 刘仲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9-135,共7页
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研究茯茶中"金花"孢子粉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甘油三酯代谢的影响,筛选出具有降脂功效的活性组分,为茯茶的深度开发及"金花"孢子粉降脂成分的分离纯化提供一定的指导。以正常人... 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研究茯茶中"金花"孢子粉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甘油三酯代谢的影响,筛选出具有降脂功效的活性组分,为茯茶的深度开发及"金花"孢子粉降脂成分的分离纯化提供一定的指导。以正常人肝细胞LO2为实验对象,采用脂肪乳剂加入细胞培养液培养肝细胞,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以MTT法筛选出提取物最佳作用浓度;通过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来评价药物的降脂效果。结果表明,用含1.0 mL/L 20%脂肪乳剂的培养液培养LO2肝细胞48 h,肝细胞内甘油三酯与对照组比较呈现极显著升高(P<0.01)且肝细胞ALT、AST泄漏量比对照组极显著加大(P<0.01),因此本方法能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金花"孢子粉提取物作用脂肪肝细胞最佳质量浓度分别为150μg/mL和5μg/mL,当醇提物和萃取的水层部分分别作用脂肪肝细胞24、48 h时都能使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降低且与阳性药物辛伐他汀和血脂康效果相当,因此本实验筛选出"金花"孢子粉醇提物和萃取的水层具有较好的降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茶 金花孢子粉 非酒精性脂肪肝 甘油三酯
下载PDF
不同产地黑毛茶加工的茯砖茶香气成分和品质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赵仁亮 吴丹 +1 位作者 姜依何 朱旗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1-555,共5页
以同一级别、同期制作的陕西、湖南和浙江黑毛茶为原料,依据湖南茯砖茶加工工艺制作成茯砖茶样,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结合气-质联用(GC-MS)分析其香气成分,并对3个茯砖茶样进行了感官审评比较。结果表明:分别从陕西、湖南和浙江黑毛茶... 以同一级别、同期制作的陕西、湖南和浙江黑毛茶为原料,依据湖南茯砖茶加工工艺制作成茯砖茶样,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结合气-质联用(GC-MS)分析其香气成分,并对3个茯砖茶样进行了感官审评比较。结果表明:分别从陕西、湖南和浙江黑毛茶压制的茯砖茶中分别检测出47、56、51种香气成分,均以醇类、醛类和酮类物质为主;陕西黑毛茶加工的茯砖茶中具高火香的2-戊基-呋喃、四甲基吡嗪等杂环类化合物含量最高(0.71%);湖南黑毛茶加工的茯砖茶中对茯砖茶"菌花香"有重要贡献的不饱和萜烯醇、烯醛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分别为30.69%、13.98%;浙江黑毛茶加工的茯砖茶中具花香、果香的萜烯酮及芳环酮类含量最高(23.45%)。感官审评结果表明:3种茶样的香气均纯正,陕西黑毛茶加工的茯砖茶中略带高火香,湖南黑毛茶加工的茯砖茶"菌花香"显,浙江黑毛茶加工的茯砖茶略带青气;滋味均表现为基本纯正;汤色均呈橙黄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毛茶 茯砖茶 香气成分 发花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
下载PDF
冠突散囊菌在不同茶类及几种植物材料上“发花”的研究 被引量:31
17
作者 蔡正安 刘素纯 +3 位作者 刘杏益 黄建安 周琳 朱旗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3-268,共6页
试验采用几种不同茶类和植物材料为研究对象,在模拟茯砖茶工艺条件下进行"发花"试验。结果表明,在没有冠突散囊菌接种的情况下几种试验茶类和植物材料均可获得良好的"发花"效果。通过对"发花"菌采用稀释... 试验采用几种不同茶类和植物材料为研究对象,在模拟茯砖茶工艺条件下进行"发花"试验。结果表明,在没有冠突散囊菌接种的情况下几种试验茶类和植物材料均可获得良好的"发花"效果。通过对"发花"菌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得到的菌株进行菌落特征分析和个体形态观察,可初步判断为冠突散囊菌。并对冠突散囊菌的营养需求、孢子传播途径以及开发多功能复合保健茶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发花 茯砖茶
下载PDF
湖南茯砖茶品质特征及其香气组分研究 被引量:38
18
作者 沈程文 邓岳朝 +4 位作者 周跃斌 齐冬晴 贺群 田双红 林娟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8-48,共11页
以湖南省15个有代表性的茯砖茶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结合GC-MS分析其香气成分;并通过感官审评和化学成分分析,研究了湖南茯砖茶的品质特征和香气组分上的差异。感官审评结果表明,茯砖茶香气以菌香为主要特点,部分茯... 以湖南省15个有代表性的茯砖茶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结合GC-MS分析其香气成分;并通过感官审评和化学成分分析,研究了湖南茯砖茶的品质特征和香气组分上的差异。感官审评结果表明,茯砖茶香气以菌香为主要特点,部分茯砖茶稍带沤味、烟气、欠纯正。GC-MS分析结果表明,香气物质含量最多的为醇类(15个样品平均相对含量为23.01%),其次为酸类(18.85%)、酮类(11.10%)、醛类(9.20%)、酯类(4.28%)、碳氢化合物(3.78%)、其他类(2.67%)、杂氧化合物(1.06%),酚类物质(0.07%)的含量最低。茯砖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15个样品的平均相对含量,茶多酚为10.88%、氨基酸0.66%、咖啡碱3.83%、可溶性糖7.27%、水浸出物31.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香气成分 感官品质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不同茶类发花茯茶中“金花”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黄曲霉毒素分析 被引量:28
19
作者 黄浩 郑红发 +6 位作者 赵熙 银霞 黄怀生 粟本文 钟兴刚 黄建安 刘仲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9-55,共7页
以乌龙茶(大红袍)、红茶、绿茶、黑茶(天尖原料、金湘益茯砖茶原料)5种茶样为原料,运用"散茶发花"技术制得不同茶类散装茯茶,基于各成品茶中"金花"菌间存在一定的形态差异,运用微生物手段对各茯茶制品中"金花&... 以乌龙茶(大红袍)、红茶、绿茶、黑茶(天尖原料、金湘益茯砖茶原料)5种茶样为原料,运用"散茶发花"技术制得不同茶类散装茯茶,基于各成品茶中"金花"菌间存在一定的形态差异,运用微生物手段对各茯茶制品中"金花"菌进行差异分析,同时从形态与DNA序列分析角度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鉴定,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对其是否具备产黄曲霉毒素的能力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茶类发花茯茶成品中的"金花"菌实属同一种真菌,无异于原接种供试"金花"菌,该菌被鉴定为真菌门(Eumycota;Mycobionta)、子囊菌纲(Ascomycetes)、真子囊菌亚纲(Euascomycetes)、曲霉目(Eurotiales)、曲霉科(Eurotiaceae)、散子囊菌属(Eurotium)、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无性型为针刺曲霉(Aspergillus spiculosus Blaser);此外,质谱数据显示未检测出黄曲霉毒素B_1、黄曲霉毒素B_2、黄曲霉毒素G_1和黄曲霉毒素G_2,表明该分离"金花"菌不具备产黄曲霉毒素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茶 散茶发花 “金花”菌 鉴定 冠突散囊菌 黄曲霉毒素
下载PDF
茯茶“散茶发花”加工前后差异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9
20
作者 黄浩 赵熙 +6 位作者 黄怀生 银霞 粟本文 钟兴刚 黄建安 郑红发 刘仲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7,共11页
以乌龙茶(大红袍)、红茶、绿茶、黑茶(天尖茶原料、金湘益茯砖茶原料)为加工原料,运用"散茶发花"技术,加工制得不同茶类散装茯茶制品。本研究以不同性质茶叶的"发花"(真菌固体发酵)前后茶样作为研究对象,将"发... 以乌龙茶(大红袍)、红茶、绿茶、黑茶(天尖茶原料、金湘益茯砖茶原料)为加工原料,运用"散茶发花"技术,加工制得不同茶类散装茯茶制品。本研究以不同性质茶叶的"发花"(真菌固体发酵)前后茶样作为研究对象,将"发花"前后的茶样经HPLC图谱叠加比对分析,寻找"发花"前后主要新增差异化学成分,同时运用制备色谱制备目标差异化学成分,并经HR-MS和NMR技术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在本研究的分离条件下,不同性质的5种茶叶原料经相同"发花"处理后,各组形成的差异化学成分基本表现一致,其中选取分离、鉴定的两种新增差异化学成分均为黄酮醇化合物,分别是槲皮素和山奈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茶 散茶发花 新增差异化学成分 黄酮类化合物 槲皮素 山奈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