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遮阴模式对茶园生境及夏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廖青 梁潘霞 +3 位作者 邢颖 姚卓帆 刘永贤 江泽普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01-2008,共8页
【目的】探讨夏季不同遮阴模式对茶园生境及夏茶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宜的茶树遮阴模式,为广西优质夏茶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年夏季,以金萱茶为试验品种,设置黑色遮阳网2种遮光度(60%和75%)、2种覆盖高度(离地1.3 m和1.8 m处)... 【目的】探讨夏季不同遮阴模式对茶园生境及夏茶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宜的茶树遮阴模式,为广西优质夏茶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年夏季,以金萱茶为试验品种,设置黑色遮阳网2种遮光度(60%和75%)、2种覆盖高度(离地1.3 m和1.8 m处)条件下的4个遮阴处理,即60%遮光度+1.3 m覆盖高度(T1处理)、60%遮光度+1.8 m覆盖高度(T2处理)、75%遮光度+1.3 m覆盖高度(T3处理)和75%遮光度+1.8 m覆盖高度(T4处理),以露天茶园为对照(CK),开展茶园不同遮阴模式栽培试验,分析各处理茶园的光照强度、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温度等生境指标及夏茶叶绿素、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C、水浸出物和咖啡碱等品质指标。【结果】不同遮阴模式均能有效减少夏季茶园的光照强度,降低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增加茶园空气相对湿度,改善茶园生境,提高夏茶品质。其中,T3和T4处理改善茶园生境的效果优于T1和T2处理。遮阴25 d后,夏茶的叶绿素总量表现为T3处理>T4处理>T2处理>T1处理,分别较CK显著增加79.66%、56.13%、28.24%和17.31%(P<0.05,下同);茶多酚含量表现为T4处理<T3处理<T2处理<T1处理,分别较CK显著降低14.82%、9.68%、1.27%和0.82%;游离氨基酸含量表现为T4处理>T3处理>T2处理>T1处理,分别较CK显著增加14.67%、10.67%、5.78%和4.00%;氨基酸组分中的必需氨基酸占比表现为T4处理>T2处理>T1处理>T3处理,分别较CK增加2.85%、2.75%、1.77%和1.59%;酚氨比表现为T4处理<T3处理<T2处理<T1处理,分别较CK显著降低25.63%、18.43%、6.87%和4.52%;维生素C含量表现为T2处理>T4处理>T1处理>T3处理,分别较CK显著增加13.74%、12.73%、10.01%和8.31%;水浸出物含量表现为T4处理>T2处理>T3处理>T1处理,相较于CK,T4和T2处理分别显著增加65.53%和16.00%,T3处理减少3.92%但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而T1处理显著减少5.28%;各遮阴处理夏茶的咖啡碱含量与CK无显著差异。【结论】夏季采用75%遮光度+1.8 m覆盖高度的遮阳网遮阴更有利于改善茶园生境,显著提高夏茶综合品质,推荐该遮阴模式作为广西优质夏茶生产的配套技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茶 遮阴模式 茶园生境 综合品质 广西
下载PDF
苏南丘陵茶园春季杂草群落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海艳 朱叶芹 +6 位作者 孙国俊 季敏 李粉华 韩敏 袁方 季忠 段康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30-436,共7页
茶园杂草是影响茶产量和品质的有害生物因素,调查研究其发生规律,可以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为揭示不同生境茶园春季杂草的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及其危害性,于2011和2012年的4月,调查了江苏金坛不同自然环境、不同管理措施... 茶园杂草是影响茶产量和品质的有害生物因素,调查研究其发生规律,可以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为揭示不同生境茶园春季杂草的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及其危害性,于2011和2012年的4月,调查了江苏金坛不同自然环境、不同管理措施、不同区域、不同种植时间茶园的春季杂草种类、数量、高度,进而基于数据的聚类分析以及生境特点,调查茶园被聚分成5个不同生境类群,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生境类群内杂草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活型及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由于生境类型和管理水平导致的资源差异的影响,不同杂草群落的杂草科、属、种组成差异显著,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分化,一年生与多年生杂草比例不同。类群I为繁缕(Stellaria media)+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猪殃殃(Galium aparine var.tenerum)+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杂草群落、类群II为猪殃殃+簇生卷耳(Cerastium caespitosum)+波斯婆婆纳(Veronica persica)杂草群落,这2种类群的杂草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参数值与均匀度大,主要种较多,群落的结构复杂且稳定,对环境的变化或来自物种群落内部种群波动的缓冲作用强;类群III为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小飞蓬+繁缕+簇生卷耳杂草群落、类群IV为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一年蓬(Erigeron annus)+鼠麹草(Gnaphalium affine)+小飞蓬杂草群落,它们的生物多样性各项参数值基本与其它类群相反,群落中优势种突出,极容易造成严重危害。类群V一年蓬+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小飞蓬+菵草+泥胡菜(Hemistepta lyrata)杂草群落,群落结构不稳定,危害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春季杂草 不同生境类群 物种组成 相似性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茶园生境智慧管控技术助推广东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义勇 黎健龙 +3 位作者 周波 唐颢 刘嘉裕 唐劲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2期193-202,共10页
茶园生境智慧管控技术是生态茶园建设技术的集成与提升。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以完善和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促进系统平衡稳定为目的,对茶树生长环境进行智能、系统的管控,从而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在推动生态茶园建设的过程中,通过... 茶园生境智慧管控技术是生态茶园建设技术的集成与提升。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以完善和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促进系统平衡稳定为目的,对茶树生长环境进行智能、系统的管控,从而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在推动生态茶园建设的过程中,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建立了一套适合广东生态茶园发展的茶园生境智慧管控技术,该技术主要包含茶园土壤生态调控技术、茶园生态位配置与管控技术、茶园病虫害监测预警与生态防控技术、茶园生境环境信息自动化感知技术、茶园水分智慧管控技术以及茶园生境智慧管控专家服务系统等。根据广东省各茶区的主栽品种、气候环境、土壤和植被的差异特征,合理使用茶园生境智慧管控相关技术,以最大限度发挥地方茶树品种的特色。茶园生境智慧管控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茶园种植结构,强化了生物多样性增益控害的服务功能,促进了广东省生态茶园建设,推动了广东省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生境 精准管控 智慧茶园 监测预警
下载PDF
不同管理方式的茶园生境中茶尺蠖及其天敌密度的差异 被引量:22
4
作者 韩宝瑜 周鹏 +2 位作者 崔林 周孝贵 夏艳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21,共7页
为评价有机茶和无公害茶的茶园管理及多种茶园生境对茶尺蠖及其主要天敌密度的影响,利用栽培和生境调控技术抑制茶尺蠖、扶植天敌,于2002年7月至2003年7月选皖南有机、无公害和普通茶园各1个,7~10天1次,分别查10样方的茶尺蠖、2种绒茧... 为评价有机茶和无公害茶的茶园管理及多种茶园生境对茶尺蠖及其主要天敌密度的影响,利用栽培和生境调控技术抑制茶尺蠖、扶植天敌,于2002年7月至2003年7月选皖南有机、无公害和普通茶园各1个,7~10天1次,分别查10样方的茶尺蠖、2种绒茧蜂和6种蜘蛛密度,每样方为1m^2茶丛,依次查得茶尺蠖总数为227、8733和4769头,绒茧蜂总数为67、465和281头,蜘蛛总数为1669、1150和1077头。2004年10月至2006年9月选绍兴有机、有机转换、无公害和普通茶园各1个,每月查10样方,平均每月茶尺蠖分别为0.9、1.4、1.4和1.9头,绒茧蜂为10.1、12.3、11.5和10.4头,蜘蛛为9.3、9.5、9.4和9.9头。2005~2006年5天1次查得西湖龙井茶叶原产地10个茶园生境之间,茶尺蠖、绒茧蜂或蜘蛛密度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绍兴4个、龙井原产地10个茶园中绒茧蜂皆紧密跟随茶尺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管理方式 生境调控 茶尺蠖 绒茧蜂 蜘蛛
原文传递
苏南丘陵茶园秋季杂草群落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海艳 季敏 +5 位作者 孙国俊 李粉华 韩敏 袁方 许映莲 万玉成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706-2713,共8页
为揭示不同生境茶园秋季杂草的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及其危害性,于2011和2012年的10月,调查了江苏金坛不同自然环境、不同管理措施、不同种植时间茶园的秋季杂草种类、数量、高度,进而基于聚类分析以及生境特点,将茶园分成5个不同生境类... 为揭示不同生境茶园秋季杂草的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及其危害性,于2011和2012年的10月,调查了江苏金坛不同自然环境、不同管理措施、不同种植时间茶园的秋季杂草种类、数量、高度,进而基于聚类分析以及生境特点,将茶园分成5个不同生境类群,分析了不同生境类群杂草群落的结构特征及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由于生境类型和管理水平导致的资源差异的影响,不同杂草群落的杂草科、属、种组成差异显著,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分化,1年生与多年生杂草比例不同。类群Ⅲ为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小旱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var.austro-japonensis)+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杂草群落,类群Ⅳ为马唐+爵床(Rostellularia procumbens)+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牛筋草+一年蓬(Erigeron annus)+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杂草群落,这2种类群的杂草群落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与均匀度大,主要种较多,群落的结构复杂且稳定,对环境的变化或来自物种群落内部种群波动的缓冲作用强;类群Ⅱ为虮子草(Leptochloa panicea)+小飞蓬+地锦(Euphorbia humifusa)+一年蓬杂草群落,类群Ⅴ为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小飞蓬+井栏边草(Pieris multifida)+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爵床杂草群落,这两种类群的杂草群落稳定性次之,杂草危害的严重性较低;类群Ⅰ为马唐+一年蓬+小旱稗+牛筋草+酢浆草+铁苋菜杂草群落,群落生物多样性各项参数值基本与其他类群相反,群落中优势种突出,极容易发生严重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秋季杂草 生境类群 物种组成 优势度 相似性 生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