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剂萃取PAN光度法测定茶叶水中铁形态
1
作者 刘淑娟 龚霞 +1 位作者 罗明标 张爱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30-633,640,共5页
建立了溶剂萃取PAN光度法测定茶叶中铁形态的新方法。显色剂PAN与铁(Ⅱ)在pH1的介质中络合显色,Fe(Ⅲ)在此酸度下不显色,以甲基异丁酮为萃取剂,将Fe^2+-PAN萃取到有机相,实现铁(Ⅱ)和Fe(Ⅲ)的分离。文中详细研究了铁(Ⅱ... 建立了溶剂萃取PAN光度法测定茶叶中铁形态的新方法。显色剂PAN与铁(Ⅱ)在pH1的介质中络合显色,Fe(Ⅲ)在此酸度下不显色,以甲基异丁酮为萃取剂,将Fe^2+-PAN萃取到有机相,实现铁(Ⅱ)和Fe(Ⅲ)的分离。文中详细研究了铁(Ⅱ)的显色和萃取条件:在pH1.0显色10min后,用5mL的甲基异丁酮振荡萃取15min,分液后测定机相的吸光度。体系中加入还原剂,测定总铁的量。铁在0~20μg/5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摩尔吸光系数为1.51×10μL·mol^-1·cm^-1。该法用于测定茶叶水中的形态铁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 甲基异丁酮 萃取 茶叶
下载PDF
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滋味化学成分及感官品质差异分析
2
作者 黄海 张晓洲 +3 位作者 胡正军 陈泳铭 王迅 周雪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9期252-258,共7页
目的探究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滋味化学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差异。方法本研究选用福鼎大白茶4月中下旬的1芽2叶至1芽3叶鲜叶为原料,分别按照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加工工艺加工,并利用化学检测方法对所制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 目的探究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滋味化学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差异。方法本研究选用福鼎大白茶4月中下旬的1芽2叶至1芽3叶鲜叶为原料,分别按照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加工工艺加工,并利用化学检测方法对所制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组分、氨基酸组分进行测定分析,利用感官审评法对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的感官品质进行分析,比较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滋味化学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差异。结果炒青绿茶的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显著高于烘青绿茶(P<0.05),分别比烘青绿茶高6.40%和7.53%,咖啡碱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的儿茶素总量分别为170.38 mg/g和147.83 mg/g,炒青绿茶比烘青绿茶显著高15.25%(P<0.05);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的简单儿茶素含量分别为54.84 mg/g和60.28 mg/g,烘青绿茶比炒青绿茶显著高9.92%(P<0.05);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的酯型儿茶素含量分别为115.54 mg/g和87.55 mg/g,炒青绿茶比烘青绿茶显著高31.97%(P<0.05)。炒青绿茶呈鲜、甜味的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组分总量的比值为83.34%,低于烘青绿茶的83.85%,呈苦味的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组分总量的比值为14.49%,高于烘青绿茶的13.12%。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的感官审评总分分别为85.70分和86.70分,烘青绿茶显著高于炒青绿茶(P<0.05)。结论烘青绿茶的儿茶素组分含量和氨基酸组分含量相较于炒青绿茶更加协调,进一步影响了烘青绿茶的感官品质优于炒青绿茶,为贵州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的品质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炒青绿茶 烘青绿茶 滋味化学 品质
下载PDF
扁形绿茶降苦涩关键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3
作者 黄藩 张翔 +3 位作者 王迎春 罗凡 胥亚琼 王高熙 《农学学报》 2023年第12期53-59,共7页
为优化单芽扁形绿茶的杀青、足火(干燥)工艺并降低其苦涩度,以感官审评的滋味得分、茶汤苦涩味和干茶色泽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以感官审评的滋味得分、酚氨比、可溶性糖含量、儿茶素总量以及儿茶素苦涩味指数为评价指... 为优化单芽扁形绿茶的杀青、足火(干燥)工艺并降低其苦涩度,以感官审评的滋味得分、茶汤苦涩味和干茶色泽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以感官审评的滋味得分、酚氨比、可溶性糖含量、儿茶素总量以及儿茶素苦涩味指数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单芽扁形绿茶的杀青最佳工艺参数为:杀青前茶坯含水量74%、杀青温度320℃、杀青时间8 min;足火前茶坯含水量15%、足火温度80℃、足火时间40 min。相比采用传统工艺加工的单芽扁形绿茶,利用优化工艺加工的单芽扁形绿茶感官审评滋味评分提高了4分,酚氨比降低了0.222,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1.376%,儿茶素总量增加了5.7%,苦涩味指数降低了1.12。该结果为扁形绿茶标准化生产工艺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形绿茶 苦涩味 杀青 足火 正交试验
下载PDF
不同提香工艺对葛根茶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刚 杨丽琼 +4 位作者 王蕾 赖雄伟 廖子海 何国斌 卢晓黎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2年第3期47-49,共3页
以葛根皮为原料,采用微波和锅炒两种提香工艺制备葛根茶,从感官质量、有机物质含量和体外抗氧化能力等3个方面探讨了不同提香工艺对葛根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提香茶的感官品质、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总黄酮含量以及... 以葛根皮为原料,采用微波和锅炒两种提香工艺制备葛根茶,从感官质量、有机物质含量和体外抗氧化能力等3个方面探讨了不同提香工艺对葛根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提香茶的感官品质、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总黄酮含量以及体外清除.OH和DPPH.的能力均显著高于锅炒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茶 微波提香 锅炒提香 工艺优化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法对杜仲雄花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董娟娥 付卓锐 +2 位作者 马希汉 莫开林 夏广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1-137,共7页
以感官评价和功能性成分含量检测相结合,研究了微波工艺与传统炒制、热风干燥方法对杜仲雄花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干燥方法效率高,可最大程度地保持杜仲雄花中的功能性成分,干燥的杜仲雄花茶的感官品质佳,可作为生产杜仲雄花茶... 以感官评价和功能性成分含量检测相结合,研究了微波工艺与传统炒制、热风干燥方法对杜仲雄花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干燥方法效率高,可最大程度地保持杜仲雄花中的功能性成分,干燥的杜仲雄花茶的感官品质佳,可作为生产杜仲雄花茶的首选方法;热风干燥方法也可保持杜仲雄花中的功能性成分,干燥的杜仲雄花茶感官品质较佳,但效率较低,可作为生产杜仲雄花茶的可选方法;传统制茶工艺中的炒制干燥方法对杜仲雄花茶中的功能性成分破坏较大、感官品质差、操作不易控制,不适宜于杜仲雄花茶的干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雄花茶 干燥 微波 炒制 热风
下载PDF
国家级茶树良种的烘青及炒青绿茶适制性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袁争 王烨军 项利民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0期182-188,共7页
为筛选适宜制作烘、炒青绿茶的茶树品种,试验分析了‘翠峰’、‘迎霜’、‘舒茶早’、‘凫早二号’和‘祁门槠叶种’等5个国家级良种烘、炒青绿茶的适制性。结果显示:(1)呈味物质含量在5个品种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祁门槠叶种’... 为筛选适宜制作烘、炒青绿茶的茶树品种,试验分析了‘翠峰’、‘迎霜’、‘舒茶早’、‘凫早二号’和‘祁门槠叶种’等5个国家级良种烘、炒青绿茶的适制性。结果显示:(1)呈味物质含量在5个品种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祁门槠叶种’和‘凫早二号’的咖啡碱含量较高,但‘凫早二号’烘青绿茶滋味醇厚,且香气突出;‘迎霜’品种有着较高的酚氨比和酚碱比,其加工为炒青绿茶后,滋味醇厚较爽,且香气较好;‘舒茶早’品种的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较低,虽然其烘青滋味较好,但香气不佳;5个茶树品种中,烘、炒青绿茶适制性最好的是‘翠峰’品种;(2)本试验分析得出了呈味物质与审评得分的相关性,为今后茶树品种的适制性研究提供一定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良种 烘青绿茶 炒青绿茶 适制性 曲线拟合
下载PDF
“绿茶婊”背后的泛污名化现象及其社会心理透视 被引量:14
7
作者 苗大雷 王舒厅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33-39,共7页
在当下中国尤其青年当中流行着诸如"绿茶婊"一类的词语,成为对一些青年女性的代称。对"绿茶婊"产生与流行过程以及背后社会心理的分析表明,这类称呼存在泛污名化现象,表现出一般污名、交错污名、内隐污名、自我污... 在当下中国尤其青年当中流行着诸如"绿茶婊"一类的词语,成为对一些青年女性的代称。对"绿茶婊"产生与流行过程以及背后社会心理的分析表明,这类称呼存在泛污名化现象,表现出一般污名、交错污名、内隐污名、自我污名与公众污名分离的特征。这种现象的产生源自于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信任危机,陌生人社会来临是信任危机的根源,规则失守使不信任得以扩散,大众传媒的推动进一步强化了不信任。污名的消解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重建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婊 污名 泛污名化 信任危机
下载PDF
干茶密度水测法研究初报 被引量:2
8
作者 汤一 倪德江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5期483-486,共4页
按茶叶品质的一般规律,茶叶嫩度愈好,则其密度愈大,等级愈高,反之亦然,所以密度可以作为茶叶理化审评的一项重要指标,笔者提出一种测定干茶密度的新方法,简便易行,重演性较好;经初步试验表明,炒青茶各等级之间的密度具有明显... 按茶叶品质的一般规律,茶叶嫩度愈好,则其密度愈大,等级愈高,反之亦然,所以密度可以作为茶叶理化审评的一项重要指标,笔者提出一种测定干茶密度的新方法,简便易行,重演性较好;经初步试验表明,炒青茶各等级之间的密度具有明显差异,这就为建立密度与等级之间的数学模型,实现炒青茶等级之电脑评定打下基础.此外,还对于物质的密度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级差不显著,乙醇和纯水的测定结果也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密度 等级 干物质 水测法
下载PDF
贮藏条件对炒青绿茶主要品质成分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淑娟 李赛君 +2 位作者 郑红发 黄怀生 常硕其 《茶叶通讯》 2009年第4期22-25,共4页
以福鼎大白茶、槠叶齐和白毫早三个品种早春一芽一叶鲜叶所制炒青绿茶为材料,研究炒青绿茶在不同温度、含水量及光照等贮藏环境下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叶贮藏过程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温度越高,... 以福鼎大白茶、槠叶齐和白毫早三个品种早春一芽一叶鲜叶所制炒青绿茶为材料,研究炒青绿茶在不同温度、含水量及光照等贮藏环境下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叶贮藏过程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温度越高,下降得越快;经太阳光照射和暴露在空气中的茶叶更容易陈化劣变,使茶叶失去其品质特征。且供试的三个品种绿茶各品质成分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炒青绿茶 贮藏条件 品质成分 变化
下载PDF
茶铛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丹英 《茶叶》 2012年第1期63-65,68,共4页
在我国几千年的茶文化历史长河之下,沉淀着许许多多茶文化精品,期待着被重新发现和认识。本文通过整合历代茶诗及茶文化文献,与历年考古出土的茶器资料作对比研究,梳理出几乎被历史尘埃湮没的重要茶器——茶铛,还原其历史地位。
关键词 茶铛 鐎斗 煎茶 煮茶 文人 折脚
下载PDF
胡枝子茶杀青工艺研究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钰莹 杨志青 +3 位作者 蒋奇伸 刘娜 杨健 赵祥 《草学》 2021年第4期38-44,共7页
为还原历史上的“随军茶”,本研究采用蒸汽杀青和锅炒杀青两种方式以及将两种方式进行组合的杀青方法,并通过控制功率和时间对胡枝子茶进行加工,对其加工后的产品进行感官评价,从而挑选出最优的杀青方式以优化胡枝子茶的加工工艺。结果... 为还原历史上的“随军茶”,本研究采用蒸汽杀青和锅炒杀青两种方式以及将两种方式进行组合的杀青方法,并通过控制功率和时间对胡枝子茶进行加工,对其加工后的产品进行感官评价,从而挑选出最优的杀青方式以优化胡枝子茶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当采用单一杀青方式时,锅炒杀青较蒸汽杀青好,且最佳的杀青条件为杀青功率800W,杀青时间2min,胡枝子茶气味清香,口味清淡嫩香。当进行复合杀青时,炒青(800W)1min后进行蒸汽杀青(1600W)2min为最优复合杀青方式,汤色清亮明绿,气味清香,滋味嫩香,口感极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枝子茶 杀青工艺 蒸汽杀青 锅炒杀青 感官评定
下载PDF
利用色盆法对贵州生态茶园传粉昆虫的比较研究
12
作者 胡阳 耿坤 +4 位作者 刘霞 张玉 胡吉峰 吴琼 谈孝凤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25,共8页
传粉昆虫的极速衰退问题日益引起关注,为了解贵州生态茶园生境中活动的传粉昆虫基本情况,采用白、黄、蓝3种颜色色盆于2019年5-10月对贵州都匀毛尖(龙里茶园)和湄潭翠芽(湄潭茶园)2种茶叶核心产区的生态茶园开展了传粉昆虫调查.结果表明... 传粉昆虫的极速衰退问题日益引起关注,为了解贵州生态茶园生境中活动的传粉昆虫基本情况,采用白、黄、蓝3种颜色色盆于2019年5-10月对贵州都匀毛尖(龙里茶园)和湄潭翠芽(湄潭茶园)2种茶叶核心产区的生态茶园开展了传粉昆虫调查.结果表明:在龙里茶园发现58科、119种传粉昆虫,湄潭茶园发现41科、76种传粉昆虫.在龙里茶园中,白盆诱集到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黄盆和蓝盆的,诱集个体数量以蓝盆的较高但与白盆和黄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湄潭茶园中,白盆和黄盆诱集到的物种丰富度高于蓝盆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白盆和黄盆诱集的个体数量显著高于蓝盆的.在2个茶园中诱集到的传粉昆虫均以膜翅目为主,但是在龙里茶园诱集到了较多的鞘翅目昆虫种类,而在湄潭茶园诱集到了数量很多的姬小蜂和广腹细蜂.总体而言,在贵州山地生态茶园中活动着种类和数量均较多的传粉昆虫,说明了贵州生态茶园较好的生态环境,同时也说明了生态茶园与其周边环境的传粉昆虫存在着良好的互动关系,显示了生态茶园也是传粉昆虫重要的栖息环境.这些结果也为今后贵州建设生态茶园提供了有益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盆法 茶园 传粉昆虫 多样性 贵州
下载PDF
微乳液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的微量锰
13
作者 李伟 杨润清 《化工时刊》 CAS 2006年第6期37-39,共3页
研究了以微乳液为介质时,锰与1-(2-吡啶偶氮)-2-萘酚(PAN)的显色反应,选择了560nm为测量波长,470nm为参比波长,锰量在0.1-0.8μg/mL。在该范围内测定凤凰茶叶中的含锰量,结果满意。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微乳液 1-(2-吡啶偶氮)-2-萘酚(pan) 茶叶
下载PDF
苦荬菜制茶杀青工艺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文娟 格根图 贾玉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765-3766,3775,共3页
[目的]确定制备苦荬菜保健茶的最佳杀青工艺。[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炒青和蒸青两种杀青方式下蒙早苦荬菜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相对活性,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果表明,苦荬菜茶适宜采用绿茶加工工艺制取;炮制苦... [目的]确定制备苦荬菜保健茶的最佳杀青工艺。[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炒青和蒸青两种杀青方式下蒙早苦荬菜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相对活性,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果表明,苦荬菜茶适宜采用绿茶加工工艺制取;炮制苦荬菜茶,炒青方法好于蒸青方法;在不影响苦荬菜茶外形和成茶汤色等感官指标的前提下,苦荬菜在180℃条件下炒青2 min,其多酚氧化酶相对活性最低,对茶多酚的降解程度最低。[结论]该研究为苦荬菜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荬菜 制茶 炒青 蒸青 多酚氧化酶
下载PDF
绿色法制备纳米银/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及其抗菌性能 被引量:8
15
作者 汪林飞 邹美玲 +2 位作者 朱罕 徐从升 杜明亮 《现代纺织技术》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以水为溶剂,茶多酚(TP)还原AgNO3制备了银纳米颗粒。利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透射电镜(TEM)研究了TP的还原性以及纳米Ag颗粒的形貌。为了制备粒径更小、分散性更好的银纳米颗粒,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AN... 以水为溶剂,茶多酚(TP)还原AgNO3制备了银纳米颗粒。利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透射电镜(TEM)研究了TP的还原性以及纳米Ag颗粒的形貌。为了制备粒径更小、分散性更好的银纳米颗粒,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AN纳米纤维负载的银纳米颗粒,并通过琼脂平皿扩散法研究了银纳米颗粒/PAN纳米纤维的抗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水相合成的银纳米颗粒相比,负载于PAN纳米纤维上的银纳米颗粒粒径更小、分散性更好,且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颗粒 茶多酚(TP) 静电纺丝 pan纳米纤维 抗菌性
下载PDF
不同杀青温度对绿茶香型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7
16
作者 汪蓓 舒娜 +4 位作者 陆安霞 廖雪利 闫敬娜 谢关华 童华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7-203,共7页
该研究采用定量描述分析(quantitative descriptive analysis,QDA)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对不同温度杀青制得的样品进行香气感官品质评价,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该研究采用定量描述分析(quantitative descriptive analysis,QDA)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对不同温度杀青制得的样品进行香气感官品质评价,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样品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检测,并计算化合物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以比较不同杀青温度对绿茶香型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各香气属性相关,阈值较低的化合物是绿茶香型差异的关键如芳樟醇、香叶醇、β-环柠檬醛等;270、320、370℃杀青温度制得样品分别呈现明显的青气,甜香,清香和花香。不同杀青温度可通过影响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和相对含量以实现不同香型绿茶的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加工 挥发性化合物 杀青温度 主成分分析 气味活性值
下载PDF
文冠果绿茶制作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玮琳 吴桂君 +1 位作者 马一凡 杨慧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5期162-165,191,共5页
[目的]提高文冠果叶的经济价值,优化文冠果绿茶制作工艺。[方法]以文冠果叶为原料开发绿茶,采用手工锅式杀青和蒸汽杀青2种不同杀青方式,筛选不同的杀青温度和杀青时间,以优化文冠果绿茶的加工工艺;通过对茶样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 [目的]提高文冠果叶的经济价值,优化文冠果绿茶制作工艺。[方法]以文冠果叶为原料开发绿茶,采用手工锅式杀青和蒸汽杀青2种不同杀青方式,筛选不同的杀青温度和杀青时间,以优化文冠果绿茶的加工工艺;通过对茶样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5方面进行感官审评,筛选出每种不同杀青工艺中的最优组。[结果]手工锅式杀青的炒青温度为180℃,炒青时间为2 min的茶样品质最佳;蒸汽杀青的蒸青温度为118℃,蒸青时间4 min的茶样品质最佳;炒青绿茶和蒸青绿茶相较于鲜叶,水浸出物含量分别增加了53.8%、59.2%,茶多酚含量分别降低了26.7%、33.3%,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降低了32.7%、33.2%,黄酮含量增幅不明显。[结论]文冠果叶可以加工成绿茶,并具有较高的茶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绿茶 炒青 蒸青
下载PDF
泛文化现象在中国茶文化界的表现与思考 被引量:10
18
作者 蒋敏 章传政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5-151,共7页
泛文化现象在中国茶文化界的突出表现为在茶文化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领域存在的对有关茶文化概念的混淆模糊、区分不清、认识不足,从而导致茶文化相关概念的严重“泛化”。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边缘性、开放性、综合性特征和各种商业行为... 泛文化现象在中国茶文化界的突出表现为在茶文化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领域存在的对有关茶文化概念的混淆模糊、区分不清、认识不足,从而导致茶文化相关概念的严重“泛化”。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边缘性、开放性、综合性特征和各种商业行为对茶文化的过度消费和过度开发,以及茶文化理论研究的不足,严重滞后于茶文化实践的发展等是引起茶文化概念“泛化”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当前,学界需进一步对茶文化、茶艺、茶道等概念及其内涵加以区分、界定,以期达成共识,从而促进茶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文化现象 茶文化 茶艺 茶道
下载PDF
在硫酸铵存在下Cu(Ⅱ)-1-(2-吡啶偶氮)-2-萘酚-吐温80萃取体系的研究和应用
19
作者 侯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8-50,共3页
研究了硫酸铵-1-(2-吡啶偶氮)-2-萘酚-吐温80体系萃取Cu(Ⅱ)的行为及最佳分相条件。结果表明,在pH6.8~8.5的NaOH-KH2PO4缓冲溶液中,在硫酸铵存在下,Cu(Ⅱ)-1-(2-吡啶偶氮)-2-萘酚的配合物可被吐温80固相完全富集而与Fe^3... 研究了硫酸铵-1-(2-吡啶偶氮)-2-萘酚-吐温80体系萃取Cu(Ⅱ)的行为及最佳分相条件。结果表明,在pH6.8~8.5的NaOH-KH2PO4缓冲溶液中,在硫酸铵存在下,Cu(Ⅱ)-1-(2-吡啶偶氮)-2-萘酚的配合物可被吐温80固相完全富集而与Fe^3+、Al^3+、Co^2+、Ni^2+、Zn^2+等定量分离。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6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7.35×10^4L·mol^-1·cm^-1,铜含量在0~14μg/10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方法已用于粮食、茶叶等生物样品中痕量铜的测定,测定结粟的RSD(n=7)小于4.1%.回收率在98.6%~103.9%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度法 液-固萃取 Cu(Ⅱ) 吐温80 1-(2-吡啶偶氮)-2-萘酚(pan) 茶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