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arch of total suspended particles in Xi'an and Nanjing
1
作者 DONG Zhen ZHENG You-fe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7年第1期62-68,共7页
The paper calculates and analyzes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otal suspended particles (TSP), including mass concentration,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ptical refraction index imaginary unit and chemical ... The paper calculates and analyzes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otal suspended particles (TSP), including mass concentration,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ptical refraction index imaginary unit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based on observational data of atmosphere aerosol in Xi'an and Nanjing from 1997 to 1999. Enrichment characteristic of TSP elements and sources of pollution are discussed via statistical treatment of enrichment factor of element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result shows that aerosol particles exist remarkable differences in physical and chemical. The highest enrichment in TSP is Pb, Zn, S and As, which comes from different kinds of pol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P enrichment factor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chemical composition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Gross Chemical Composition, Mineral Composition, Vitamin Composition and Amino Acids Composition of Wheat Biscuits and Wheat Germ Fortified Biscuits 被引量:3
2
作者 Hanan M. K. E. Youssef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5年第10期845-853,共9页
Wheat germ is reckoned valuable healthful functional food.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was performed to assess nutritional status of wheat biscuits and wheat germ fortified biscuits. Study included determination of gros... Wheat germ is reckoned valuable healthful functional food.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was performed to assess nutritional status of wheat biscuits and wheat germ fortified biscuits. Study included determination of gross chemical composition, caloric value, minerals (Mn, Ca, Fe, Cu, P, Na and K), vitamins (C, Folic acid, A, and E), and amino acid composition of wheat biscuits and 15%, 20% wheat germ fortified biscuits. Likewise physical and sensory characteristics of studied biscuits were assessed. The data revealed that 20% wheat germ fortified biscuits proved to be nutritious functional healthful food. It improved both physical, sensory characteristics and recorded the highest crude protein (12.20%), crude fiber (2%), and the least fat (9.63%), moisture (3.01%), and caloric value (436.31 Kcal/100g). While it recorded the highest Mn and Cu contents as well as increased vitamins C, Folic acid, A, and E. Besides, 20% wheat germ fortified biscuits increased all the eight essential amino acids contents resulting in an improvement of the nutritive value of wheat biscuits. Therefore it could be recommended for caloric reduced diets for obese and overweight persons. Likewise, it should be increasing interest as an ingredient in the industry as functional and healthy foods formulations as biscuits, bread and cak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AT BISCUITS 15% 20% Fortified WHEAT BISCUITS GROSS chemical composition Minerals VITAMINS Amino ACIDS Caloric Value physical Sensory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Effect of microbial fermentation on the sensory characteristic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Chinese sweet tea(Lithocarpus litseifolius(Hance)Chun) 被引量:2
3
作者 Weimin Huang Changyi Zhang +10 位作者 Zepeng Gu Cheng Li Zhengfeng Fang Zhen Zeng Zhiqing Zhang Bin Hu Hong Chen Wenjuan Wu Tiqiang Wang Xiguo Lan Yuntao Liu 《Food Bioscience》 SCIE 2022年第2期572-584,共13页
Sweet tea,which has hundreds of years of use among in Chinese folk,is a traditional herbal tea with pleasant sweetness,bitterness and astringency.In the current study,we used traditional microbial fermentation to impr... Sweet tea,which has hundreds of years of use among in Chinese folk,is a traditional herbal tea with pleasant sweetness,bitterness and astringency.In the current study,we used traditional microbial fermentation to improve sensory characteristics of sweet tea,especially for the reduction of bitterness and astringency.The dynamic changes of non-volatile,volatile compounds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microbial fermentation.The contents of polyphenols,flavonoids,soluble sugar,soluble protein,catechins and dihydrochalcon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le the tea pigments,free amino acids and gallic acid content inversely increased during microbial fermentation.A total of 61 volatil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nd quantified in sweet tea,of which 20 key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s odor active compounds(OAV),including 3 aldehydes,1 ketone,4 alcohols,9 esters,4 alkenes and 3 other compounds.In addition,eight fungi and four bacteria were considered as core microorganisms,such as Aspergillus,Alternaria,Cladosporium,Epicoccum,Itersonilia,Penicillium,Periconia,Wallemia,Aureimonas,Enterobacter,Klebsiella and Stenotrophomonas,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non-volatile compounds and flavor compounds.These results provided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processing of fermented sweet t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eet tea Microbial fermentation Sensory characteristics chemical composition Microbial community
原文传递
Research on Nourishing Compositions of Fagopyrum tataricum 被引量:2
4
作者 宋毓雪 黄凯丰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9期115-117,共3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identify the nourishing compositions of Fagopyrum tataricum and screen high-quality buckwheat materials.[Method]A total of 10 species of buckwheat including T32,T31,T30,T14,T28,T23,T24,Jiuji...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identify the nourishing compositions of Fagopyrum tataricum and screen high-quality buckwheat materials.[Method]A total of 10 species of buckwheat including T32,T31,T30,T14,T28,T23,T24,Jiujiang Buckwheat,Weiku 2 and WK-1 were employ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and the contents of the nutritional components(including total sugar,reducing sugar,starch,amylose,amylopectin and protein),flavonoids content,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such as expansive force,water holding capacity)of them were respectively measured.[Result]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ntents of soluble protein,total sugar,reduced sugar,amylase and expansive force among the cultivars,but the differences in contents of total starch,amylopectin,flavonoids content and water holding capacity were not significant.[Conclusion]The starch content in seeds of buckwheat was relatively high,and amylopectin was the main compo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KWHEAT Nourishing compositions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主成分分析法在山东上部烟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杨 孔德才 +3 位作者 董小卫 孙延国 曲远凯 闫慧峰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8期53-57,共5页
本研究旨在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山东地区上部烟叶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以便为该地区烤烟质量的准确评估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以山东10个主要植烟县2020年和2021年间105份B2F等级烟叶样品为材料,通过应用标准化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这些烟叶样... 本研究旨在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山东地区上部烟叶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以便为该地区烤烟质量的准确评估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以山东10个主要植烟县2020年和2021年间105份B2F等级烟叶样品为材料,通过应用标准化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这些烟叶样品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指标进行归类处理,并对各植烟县样品的上部烟叶质量进行分类。研究发现,单叶重与叶长和叶宽、叶片密度与叶片厚度、总糖与还原糖、烟碱与氮间极显著正相关,且主成分特征向量一致,可分别归为一类指标。根据物理特性评价结果,可将山东产区上部烟分为三类,根据化学成分评价结果,可将山东产区上部烟分为两类。综合考虑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评价结果,山东产区上部烟叶可分为四类。其中沂源、五莲、临朐为一类,兰陵、沂水、莒县、莱芜为一类,淄川、黄岛为一类,诸城则单独构成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植烟区 烟叶质量评价 上部烟 主成分分析 物理特性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庐山云雾茶机械化加工技术及品质分析
6
作者 王伟伟 黄纪刚 +4 位作者 杨丽娟 陈艳 江新凤 刘爽 江和源 《中国茶叶》 2024年第5期62-66,共5页
庐山云雾茶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茶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研究采摘了不同等级的鲜叶原料,按照摊青、杀青、回潮、揉捻、初烘、做形、干燥的工艺加工成庐山云雾茶,总结了庐山云雾茶加工工艺参数、加工设备和不同等级茶叶的品质特点... 庐山云雾茶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茶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研究采摘了不同等级的鲜叶原料,按照摊青、杀青、回潮、揉捻、初烘、做形、干燥的工艺加工成庐山云雾茶,总结了庐山云雾茶加工工艺参数、加工设备和不同等级茶叶的品质特点,并分析了庐山云雾茶化学成分含量,为庐山云雾茶的标准化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云雾茶 机械化 加工技术 品质特征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山东省不同类型烟叶质量特征差异及原因分析
7
作者 王永 孙延国 +3 位作者 王德权 戴华伟 王世建 吴会才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0期141-150,共10页
为明确山东省不同类型烟叶质量特征差异及原因,本研究连续3年采集山东烟区烟叶样品,分析不同类型烟叶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质量,通过相关分析,解析影响评吸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中、上部叶物理特性方面,香吃味型最好,香味... 为明确山东省不同类型烟叶质量特征差异及原因,本研究连续3年采集山东烟区烟叶样品,分析不同类型烟叶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质量,通过相关分析,解析影响评吸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中、上部叶物理特性方面,香吃味型最好,香味型居其次,吃味型最低,表现在部分吃味型中、上部叶发育过旺,叶片大小、单叶重、叶面密度超出适宜范围。化学成分方面,香味型中部叶化学成分协调性最好,香吃味型中部叶居于其次,吃味型中部叶最低,主要是部分吃味型烟叶淀粉、氯离子含量高且钾氯比低;3种类型上部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基本一致。感官评吸质量方面,中部叶质量得分为香味型最高,香吃味型其次,吃味型最低,差异主要体现在香气质、余味、杂气、刺激性等指标;3种类型上部烟叶评吸质量差异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叶宽对中部叶评吸质量产生显著负效应,叶长、叶片厚度对上部叶评吸质量产生显著负效应;钾和钾氯比对中部叶评吸质量产生显著正效应,而还原糖、硫、氯离子、纤维素、半纤维素产生显著负效应;还原糖、总糖对上部叶评吸质量产生显著正效应,而烟碱、纤维素产生负效应。吃味型中部叶评吸质量较低,与其叶片发育过旺及硫、氯含量较高有关;3种类型上部叶评吸质量无显著差异,但其原因各有不同,香味型、香吃味型上部叶虽然钾含量高、氯离子含量低,但总糖含量低、烟碱含量高,糖碱比协调性变差,而吃味型上部叶钾含量低、氯离子含量高,总糖含量高、烟碱含量低,糖碱比协调。因此,需针对不同类型烟叶的问题,采取相应农艺措施,提高烟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烟叶类型 物理特性 化学成分 感官质量 特征差异 山东省
下载PDF
采收成熟度对雪茄茄衣烟叶晾制质量的影响
8
作者 杨景全 张杨 +8 位作者 王以慧 李晓 侯冰清 曾文龙 毛顺鑫 孙鹏 李荣芳 宁扬 方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28-31,共4页
为探讨雪茄茄衣烟叶适宜采收成熟度,研究了不同采收成熟度对茄衣中部烟叶主要农艺性状及晾制后物理指标、化学成分及外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成熟度的提高,鲜烟叶SPAD值和含水率降低,色度值升高;晾制后烟叶叶片厚度、叶面密... 为探讨雪茄茄衣烟叶适宜采收成熟度,研究了不同采收成熟度对茄衣中部烟叶主要农艺性状及晾制后物理指标、化学成分及外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成熟度的提高,鲜烟叶SPAD值和含水率降低,色度值升高;晾制后烟叶叶片厚度、叶面密度和拉力值先升高后降低;两糖比先增加后降低,氮碱比和钾氯比降低;成熟度和油分得分升高,支脉粗细和支脉平伏度得分降低。综合考虑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和外观质量,茄衣中部烟叶适宜采收成熟度的外观特征为叶色绿黄(绿中微带黄),主脉1/3变白,支脉1/4变白,茸毛少部分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衣烟叶 采收成熟度 物理特性 化学成分 外观质量
下载PDF
“西施石笕茶”产品与生产技术标准解读
9
作者 金英 黄铁军 +5 位作者 何乐芝 马亚平 姚一建 龚淑英 王佳薇 范方媛 《中国茶叶加工》 2024年第2期79-83,共5页
团体标准《西施石笕茶》(T/ZTXH-002)和《西施石笕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T/ZTXH-001)于2023年进行了修订。文章系统解读这两项团体标准的主要内容,对西施石笕茶的特征要素、分级标准、品质要求、理化指标,以及形成典型特征品质的工艺流... 团体标准《西施石笕茶》(T/ZTXH-002)和《西施石笕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T/ZTXH-001)于2023年进行了修订。文章系统解读这两项团体标准的主要内容,对西施石笕茶的特征要素、分级标准、品质要求、理化指标,以及形成典型特征品质的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进行了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施石笕茶 品质特征 理化指标 加工工艺
下载PDF
不同加工成熟度对烤烟物理特性及化学特性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匡鹏飞 张洪霏 +3 位作者 潘洪 柳强 刘舜旗 艾复清 《特产研究》 2024年第1期72-76,80,共6页
本研究为探明烤后烟叶质量性状的相关性,明确烟叶物理性状与内在质量的关系。在贵州省黔东南州设置云烟87中部叶不同成熟度处理,对烤后烟叶物理特性与主要化学成分及采收成熟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物理特性指标与化学成分指标... 本研究为探明烤后烟叶质量性状的相关性,明确烟叶物理性状与内在质量的关系。在贵州省黔东南州设置云烟87中部叶不同成熟度处理,对烤后烟叶物理特性与主要化学成分及采收成熟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物理特性指标与化学成分指标(除氮碱比以外)及成熟度均达到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绝对值达0.713~0.975;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柔软度值、拉力值、填充值和厚度值的重要指标分别是还原糖、淀粉、总氮、还原糖、蛋白质及成熟度,所建立逐步回归方程拟合度较高,均超过95%。烤后烟叶物理性状受采收成熟度及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影响,但对不同物理特性指标而言,影响的重要程度又各有不同,利用其重要指标所建立逐步回归方程可为烤后烟叶物理特性的预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成熟度 物理特性 化学成分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柑普茶加工工艺及其功能特性研究进展
11
作者 彭兴兴 吴颖茹 +3 位作者 彭飞飞 刘小玉 陈晓丽 张景秀 《中国茶叶》 2024年第3期21-25,共5页
柑普茶是一种由柑皮和普洱茶组成的特色再加工茶。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柑普茶的研究进展,包括加工工艺、内含成分、功能特性和质量控制等。通过对这些研究的梳理和评价,旨在为柑普茶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柑普茶 加工工艺 化学成分 功能特性 质量控制
下载PDF
月见草根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其化学成分分析
12
作者 杨思佳 都子溪 +3 位作者 周岚 江吉萍 黄月 李昌盛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3期80-83,共4页
对月见草根多糖的提取纯化及理化性质进行分析,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提取效果。根据化学成分测定的结果,月见草根粗多糖含有49.7%的总糖、19.2%的蛋白和10.4%的硫酸盐及少量的糖醛酸。根据GC-MS对单糖组分的分析,月见草根... 对月见草根多糖的提取纯化及理化性质进行分析,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提取效果。根据化学成分测定的结果,月见草根粗多糖含有49.7%的总糖、19.2%的蛋白和10.4%的硫酸盐及少量的糖醛酸。根据GC-MS对单糖组分的分析,月见草根粗多糖主要由葡萄糖(91.0%)及少量的阿拉伯糖(4.7%)和半乳糖(2.8%)组成。此外,在化学成分分析和应用探讨方面,全面地评估了月见草根多糖在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见草根多糖 提取纯化 理化性质 单糖组成
下载PDF
茶多糖的组分及理化性质 被引量:113
13
作者 汪东风 谢晓凤 +4 位作者 王世林 郑俊 严俊 严鸿德 王泽农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8,共8页
粗老茶中含有较高能治疗糖尿病的茶多糖成分。用紫外、红外和气相色谱等方法对茶多糖分析结果表明,它是由糖类、蛋白质、果胶和灰分等物质组成;其多糖部分为阿拉伯糖、木糖、岩藻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等,各单糖的组成比例为5.52:... 粗老茶中含有较高能治疗糖尿病的茶多糖成分。用紫外、红外和气相色谱等方法对茶多糖分析结果表明,它是由糖类、蛋白质、果胶和灰分等物质组成;其多糖部分为阿拉伯糖、木糖、岩藻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等,各单糖的组成比例为5.52:2.21:6.08:44.20:41.99。多糖的分子量约107000。茶多糖的热稳定性较差,高温或过酸和偏碱均会使其中的多糖部分降解。它在沸水中溶解性能较好,但不溶于高浓度的有机溶剂。文中还对粗老茶中的降血糖成分、茶多糖组分和分子量上的差异原因,以及茶多糖中灰分含量高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糖 组分 理化性质 茶叶
下载PDF
绿茶、乌龙茶、红茶的茶多糖组成、抗氧化及降血糖作用研究 被引量:95
14
作者 倪德江 陈玉琼 +2 位作者 谢笔钧 宋春和 袁芳亭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比较绿茶、乌龙茶、红茶的茶多糖(TPS)含量、组成、体外清除自由基以及降血糖效果。方法:选择湖北福鼎大白茶、福建水仙以及云南大叶种鲜叶,都制成绿茶、乌龙茶和红茶,提取TPS,并测定其得率,分析TPS中的中性糖、糖醛酸、蛋白质含量... 目的:比较绿茶、乌龙茶、红茶的茶多糖(TPS)含量、组成、体外清除自由基以及降血糖效果。方法:选择湖北福鼎大白茶、福建水仙以及云南大叶种鲜叶,都制成绿茶、乌龙茶和红茶,提取TPS,并测定其得率,分析TPS中的中性糖、糖醛酸、蛋白质含量,观察体外清除-2O和·OH的作用以及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结果:1. TPS得率、中性糖、糖醛酸、蛋白质含量高低依次为绿茶>乌龙茶>红茶,体外清除 -2O 和·OH 的能力大小依次为乌龙茶>绿茶>红茶。2. 在所设定的低、中、高剂量(100 mg·kg-1·d-1、300 mg·kg-1·d-1、600 mg·kg-1·d-1)下,各种茶叶TPS对DM小鼠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降血糖效果,其中在低、中等剂量下,乌龙茶、红茶TPS的降低血糖作用明显优于绿茶TPS,但在高剂量下差异不明显。3. 不同产地、品种和茶类的TPS得率、中性糖、糖醛酸、蛋白质含量高低、体外清除-2O和·OH 能力,对DM小鼠降血糖效果均不相同,其中以湖北产茶叶TPS降血糖效果最好,其次是福建茶叶,再次是云南茶叶。结论:不同产地、品种、加工工艺对茶叶的茶多糖含量、组成、体外清除自由基以及降血糖效果都有显著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乌龙茶 红茶 茶多糖 降血糖作用 抗氧化作用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下茶树光合特性、茶芽性状及茶叶化学成分的比较 被引量:25
15
作者 肖正东 程鹏 +4 位作者 马永春 王道金 佘诚棋 蔡新玲 季琳琳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19,共5页
以板栗-银杏-茶(CGT)、板栗-茶(CT)、纯茶(T)种植模式下的茶树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茶树光合特性、茶芽性状及茶叶化学成分,分析了影响茶芽性状和化学成分的主要光合因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内茶树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型。与T... 以板栗-银杏-茶(CGT)、板栗-茶(CT)、纯茶(T)种植模式下的茶树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茶树光合特性、茶芽性状及茶叶化学成分,分析了影响茶芽性状和化学成分的主要光合因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内茶树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型。与T模式相比,GCT、CT模式内茶树净光合速率、茶芽长、茶芽密度、百芽质量及产量均有所下降,但茶叶水浸出物、咖啡因、氨基酸含量增加,仅茶多酚含量降低,可见茶园间种银杏或板栗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光合因子中对茶芽性状及茶叶化学成分影响最大的是蒸腾速率,其次是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最小的是气孔导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种植 光合特性 茶芽性状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乌龙茶加工过程多糖的变化、组分分离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倪德江 陈玉琼 +3 位作者 余志 张芸 谢笔钧 周继荣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2-288,共7页
在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多糖含量以及组成多糖的中性糖、蛋白质含量呈递减趋势,从鲜叶至第2次摇青结束,下降幅度小,但第3次摇青后大幅度下降,而糖醛酸的变化较小;加工过程多糖清除·OH和自由基的趋势基本一致,呈现抛物线变化,活性最高... 在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多糖含量以及组成多糖的中性糖、蛋白质含量呈递减趋势,从鲜叶至第2次摇青结束,下降幅度小,但第3次摇青后大幅度下降,而糖醛酸的变化较小;加工过程多糖清除·OH和自由基的趋势基本一致,呈现抛物线变化,活性最高峰出现在第2次摇青结束,多酚类保留量为85%左右可以作为制定乌龙茶加工过程高活性茶多糖的形成指标。采用纤维素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乌龙茶多糖,各级分中性糖、蛋白质、糖醛酸含量以及清除OH、的作用有较大差异。获得的乌龙茶多糖主要组分OTPS2-1是富含糖醛酸和少量蛋白质的三元糖复合物,相对重均分子质量为8.877×104,糖基由半乳糖、葡萄糖、阿拉伯糖、岩藻糖和鼠李糖组成,其摩尔比为7.58:2.14:7.05:1.76:1.02。O2.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多糖 分离纯化 理化性质 活性
下载PDF
茶多糖的分级纯化及组成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江和源 陈小强 +3 位作者 寇小红 王川丕 崔宏春 江用文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8-252,共5页
从粗老绿茶中提取茶叶粗多糖,经DEAE-纤维素DE-52和SephacrylS-300柱层析纯化,获得三个纯化的茶多糖组分:TPS2-H2O、TPS2-0.25和TPS2-0.40;此三个组分的中性糖含量分别是:41.23%、29.33%和21.39%,糖醛酸含量分别是:19.5%、22.5%和56.4%... 从粗老绿茶中提取茶叶粗多糖,经DEAE-纤维素DE-52和SephacrylS-300柱层析纯化,获得三个纯化的茶多糖组分:TPS2-H2O、TPS2-0.25和TPS2-0.40;此三个组分的中性糖含量分别是:41.23%、29.33%和21.39%,糖醛酸含量分别是:19.5%、22.5%和56.4%,蛋白质含量分别是:未检出、0.8%和未检出;GC-MS分析了三个分级组分均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等六种单糖构成的杂多糖,其摩尔比分别是TPS2-H2O(21.3:13.8:1.8:23.3:6.9:32.9),TPS2-0.25(60.7:13.4:1.6:2.0:1.2:21.1),TPS2-0.40(60.2:10.8:4.4:3.2:5.7:15.7);HPGPC-ELSD法分析了各组分的分布及所占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糖 纯化 茶多糖组分 理化性质
下载PDF
香蕉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沈建林 余龙江 +2 位作者 金文闻 沈红元 朱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3-75,共3页
本文建立了香蕉多糖的提取纯化方法,并对提取的香蕉多糖进行了理化性质分析。香蕉多糖经40%乙醇分级得到的组分Len5,用Seohadex G-150凝胶柱层析得到单一峰,Len5 的酸性水解液经纸层析和薄层层析分析,其单糖组成为葡萄糖和木糖,用Sephad... 本文建立了香蕉多糖的提取纯化方法,并对提取的香蕉多糖进行了理化性质分析。香蕉多糖经40%乙醇分级得到的组分Len5,用Seohadex G-150凝胶柱层析得到单一峰,Len5 的酸性水解液经纸层析和薄层层析分析,其单糖组成为葡萄糖和木糖,用Sephadex G-150 凝胶柱层析法测得其分子量为43000道尔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多糖 分离纯化 提取 理化性质
下载PDF
自然环境不同年限复合绝缘子硅橡胶材料老化特性表征方法研究 被引量:36
19
作者 张志劲 张翼 +2 位作者 蒋兴良 梁田 胡建林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68-1376,共9页
该文以湖南雪峰山地区高海拔覆冰环境下相同厂家不同年限复合绝缘子为研究对象,对其老化特性展开分析。通过HC喷水分级法、静态接触角法、扫描电镜综合评价复合绝缘子物理特性;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法、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宽频介电谱... 该文以湖南雪峰山地区高海拔覆冰环境下相同厂家不同年限复合绝缘子为研究对象,对其老化特性展开分析。通过HC喷水分级法、静态接触角法、扫描电镜综合评价复合绝缘子物理特性;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法、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宽频介电谱测试仪对复合绝缘子化学特性进行评价;通过干闪络试验对复合绝缘子的电气特性进行评价。并基于概率统计学中相关性与假设检验知识,通过计算得出与老化年限显著相关的表征老化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老化年限的增加,复合绝缘子整体性能开始逐渐下降,当其表面出现粗糙的突起时,整体性能下降加快;初始静态接触角、O元素相对含量及复介电常数实部与老化年限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以作为表征参数为工程实际中确定复合绝缘子老化年限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绝缘子 老化 物理特性 化学特性 电气特性 相关性
下载PDF
鬼臼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2
20
作者 帅学宏 胡庭俊 +1 位作者 陈炅然 高丽萍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00-1004,共5页
分离提取鬼臼多糖(PEP),进行理化性质检测、纸层析和红外光谱分析;体外培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测定了不同浓度PEP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观察了PEP(200 mg/kg体重)对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溶菌酶含量的影响;选择地塞米松诱导的免疫功... 分离提取鬼臼多糖(PEP),进行理化性质检测、纸层析和红外光谱分析;体外培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测定了不同浓度PEP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观察了PEP(200 mg/kg体重)对小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溶菌酶含量的影响;选择地塞米松诱导的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腹腔注射PEP(200 mg/kg体重)后测定T-SOD、MDA、T-AOC活力、O2.-活力和H2O2水平,观察了PEP对活性氧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PEP提取获得率为6.38%,不含淀粉、氨基酸和蛋白质,由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和阿拉伯糖组成,红外光谱扫描呈现多糖类物质的特征吸收峰。药理试验表明,PEP对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有促进作用(P<0.05);PEP可显著提高脾脏指数(P<0.05),可极显著对抗由地塞米松所致的T-SOD活力下降(P<0.01),能极显著降低血浆中MDA含量(P<0.01),极显著提高血浆中T-AOC能力(P<0.01),极显著提高脾脏抗超氧阴离子活力(P<0.01),降低H2O2含量(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臼多糖 理化性质 免疫 淋巴细胞 活性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