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nagement of Maillard reaction-derived reactive carbonyl species and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by tea and tea polyphenols 被引量:4
1
作者 Yue Luo Jianan Zhang +1 位作者 Chi-Tang Ho Shiming Li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2022年第3期557-567,共11页
Tea as the most consumed beverage in the world has received enormous attention for its promoting health benefits.The deleterious effect ofα-dicarbonyls and AGEs formed in Maillard reaction is also a longterm challeng... Tea as the most consumed beverage in the world has received enormous attention for its promoting health benefits.The deleterious effect ofα-dicarbonyls and AGEs formed in Maillard reaction is also a longterm challenge.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topics was the main aim of this review,to address and update the antiglycation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tea and tea polyphenols.By analyzing recent publications,we have covered across chemistry models,cell lines and animal studies.Tea polyphenols,particularly catechins,showed outstanding antiglycation effect by trappingα-dicarbonyl compounds and impeding AGEs formation.Reduction of carbonyl stress brought alleviation to aging,diabetes,and collagen related diseases or complications through regulation of RAGE expression and subsequent MAPK and TGF-βpathway.Therefore,tea polyphenols can serve as promising natural candidates in the treatment and/or prevention of nephropathy,retinopathy,hepatopathy,hyperglycemia and obesity among others,by their potent antiglycation effect.Further studies need to address on aspects like exact mechanisms,solution of detection obstacles,balance of practical usage and harmful effects such as potential flavor damage and toxicity in food,to gain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antiglycation activities of tea polyphenols and its actual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 tea polyphenols Reactive carbonyl species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 Maillard reaction
下载PDF
Effects of Tannic Acid on Active Aluminum Species Distribution in Various Tea Soils
2
作者 You-Jian Su Wan-You Liao +3 位作者 Ye-Jun Wang Yong-Li Zhang Yi Luo Shan-Guo Hu 《茶叶》 2013年第4期299-307,共9页
Effects of tannic acid on active aluminum species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pH tea soils in Yunnan and Jiangxi tea gardens were studied by field observation and laboratory analysis.There were 4 species of active alumi... Effects of tannic acid on active aluminum species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pH tea soils in Yunnan and Jiangxi tea gardens were studied by field observation and laboratory analysis.There were 4 species of active aluminum in the tea soil,i.e.,exchangeable aluminum Al3 +,unimer hydroxyl aluminum Al(OH)2 +Al(OH)+2,acid-soluble aluminum Al(OH)03and humic-acid aluminum Al-HA.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annic acid at levels 0 ~0.4 mmol/kg and 0 ~ 2.0 mmol/kg,with the rising of soil pH value,the content of exchangeable aluminum decreased significantly,hydroxyl aluminum,acid-soluble aluminum and humic-acid aluminum were increased gently.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tannic acid increased to above 2.0 mmol/kg,the inhibition of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tannic acid on content of active aluminum was strengthened with the rising of soil pH value and variation law of 20 ~ 40 cm soil layer was similar to 0 ~ 20cm soil layer.Generally speaking,the content of active aluminum in upper layer of soil were more than subsoil and total content of active aluminum in Yunnan tea soils were higher than Jiangxi tea soils.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oil pH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hydroxyl aluminum,humic-acid aluminum,pHBC(r = 0.796,0.960,0.852;p < 0.01,0.01,0.01) in 0 ~ 20cm soil layer.pHBC were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ed with exchangeable aluminum(r =- 904,p < 0.01),hydroxyl aluminum(r =- 645,p < 0.05),and with humic-acid aluminum have a positive correlation,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0.795(P < 0.05).Meanwhile,the tannic acid addition concentration were 0 ~ 0.4 mmol/kg soils pH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while samples attains a peak pH value afterwards decrease continuousl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H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tannic acids accords with the equation:Y pH=- 0.04C DN+3.82(R2= 0.95,P < 0.01).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tannic acid up to about 8.0 ~ 12.0 mmol/kg,soil pH keep unchanged.Therefore,we can clearly draw that effects of tannic acid on active aluminum content of the inflection point is not the same in different region of tea garden soil.Low concentration tannic acid can improve the soil content of various forms of aluminum,but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tannic acid,the various forms of aluminum content are inhibited.With the soil pH increased,high concentrations tannic acid on the inhibition of the release of active aluminum increased.pH and tannic acid on the total amount of active aluminum garden soil was mutual weakening effect relationsh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形态分布 土壤活性 茶园土壤 单宁酸 土壤PH值 浓度增加 实验室分析 交换性铝
下载PDF
Benefits of Daily Intake Tea on Human Health
3
作者 Qing Meng Guo-Liang Jie +1 位作者 Guang-Wei Wang You-Ying Tu 《茶叶》 2013年第4期435-441,共7页
The recent research achievements about the mechanisms of beneficial health effects of tea polyphenols and the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n anti-cancer,anti-cardiovascular diseases,and anti-obesity through tea cons... The recent research achievements about the mechanisms of beneficial health effects of tea polyphenols and the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n anti-cancer,anti-cardiovascular diseases,and anti-obesity through tea consumption were reviewed.It is proved that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s the main reason to induce cell mutation,DNA damage,obesity,high blood pressure and many kinds of cancers.Tea catechins and theaflavins have excellent bioactivity on scavenging ROS due to their characteristic structure feature of phenolic hydroxyl group,which means drinking tea could prevent diseases.Epidemidogical investigations also showed that tea consumption could reduce the risk of lung cancer,gastric cancer,bladder cancer,and so on.However,the frequency of tea drinking or tea consumption amount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prevention efficiency.The epidemiologic investigations also find that drink green tea,especial black tea is useful to modify the cardiovascular diseases.In vivo and vitro tests showed that tea supplement could moderate the metabolism of blood lipid and prevent obesity.These indicated that tea and tea extracts might reduce the risk of many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人类健康 摄入量 心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调查 DNA损伤 抗肥胖 保健功效
下载PDF
天然林改造为单一茶园前后不同生境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物种多样性的差异
4
作者 王艳 石维卫 +1 位作者 龙春丽 江龙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9-160,共12页
在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和湄潭县,选择地理位置相邻的3种生境类型样地——天然林、由天然林改造而来的人工林、不同种植年限茶园(茶园依据种植年限(t)不同划分为5组:t<10 a、10 a≤t<20 a、20 a≤t<30 a、30 a≤t<40 a、t≥40... 在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和湄潭县,选择地理位置相邻的3种生境类型样地——天然林、由天然林改造而来的人工林、不同种植年限茶园(茶园依据种植年限(t)不同划分为5组:t<10 a、10 a≤t<20 a、20 a≤t<30 a、30 a≤t<40 a、t≥40 a);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设计3种生境的土壤样品采集,共选取37个采样点(茶园17个、天然林10个、人工林10个),统一采集深为5~40 cm的根际土壤,每个样点采集3~5份混合土壤作为重复,共采集128份土壤样品;参照相关标准和规范测定土壤理化性质(pH、有机质质量分数、全氮质量分数、全磷质量分数、全钾质量分数、解氮质量分数、有效磷质量分数、速效钾质量分数、土壤粒径、质地类型),采用湿筛倾注-蔗糖离心法进行土壤丛枝菌根(AM)真菌孢子分离和形态鉴定,采用孢子密度、物种丰富度、分离频度、相对多度、重要值、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 Index)、辛普森多样性指数(Simpson Index)、皮卢均匀度指数(Pielou’s Evenness Index)评估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采用聚类分析法、冗余分析(RDA)法、方差分析法,分析3种生境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物种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生境中共检出7科11属48种丛枝菌根真菌。孢子密度、物种丰富度、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在天然林土壤中最高、茶园土壤中次之、人工林土壤中最低。种植年限小于20 a的茶园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物种组成与人工林相似,主要受土壤因子的影响;而种植年限大于20 a的茶园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物种组成丰富,接近天然林,受土壤因子和宿主植物的双重影响。说明人为因素引起的生境变化会影响丛枝菌根真菌物种组成,扰动后的丛枝菌根真菌生态平衡重建需要一定年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 人工林 茶园 土壤 丛枝菌根真菌 真菌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盈江大理茶种与凤庆大叶种芽茶香气差异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国萍 李家锋 朱海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1-291,共11页
为探究云南盈江大理茶种与凤庆大叶种芽茶香气的组成和差异,本研究通过感官审评、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的方法,对盈江大理茶... 为探究云南盈江大理茶种与凤庆大叶种芽茶香气的组成和差异,本研究通过感官审评、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的方法,对盈江大理茶种芽茶(通常称为芽孢茶,记为芽孢红茶YBH,芽孢白茶YBB)及凤庆大叶种芽茶(记为凤庆红茶FQH,凤庆白茶FQB)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HS-SPME-GC-MS检测结果表明:4个茶样共检测出16类共616种挥发性代谢物;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模型(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表明:两个品种的红茶对比中,YBH检测到8种特有差异代谢物,FQH检测到7种;两个品种的白茶的对比中,YBB检测到3种特有差异代谢物,FQB中检测到4种;主要特征差异挥发性代谢物的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评估表明:(Z)-癸-2-烯醛和香叶醇是区分盈江大理茶种芽孢茶和凤庆大叶种的潜在特征香气,(Z)-癸-2-烯醛(OAV>100)是盈江大理茶种芽孢茶的重要香气成分,推测大马士酮(OAV>1)是YBH产生浓郁花果香的关键物质,己酸和乙酸芳樟酯可能是YBB呈自然清花香的主要物质;β-紫罗兰酮(OAV>10)是凤庆大叶种的重要香气成分,推测苯乙醛(OAV>1)是FQH呈花香的主要物质,(Z)-癸-2-烯醛和己酸是FQB呈花香和毫香的主要物质。综上所述,盈江大理茶种芽孢茶的香气成分较对照品种丰富且YBH香气更馥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茶种 芽茶 凤庆大叶种 香气分析 气味活度值
下载PDF
基于电子舌和电子鼻结合CNN-Transformer模型的绿茶种类识别
6
作者 刘川正 马景余 +2 位作者 白雪瑞 曾琬晴 王志强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42,52,共10页
[目的]实现绿茶种类的快速识别。[方法]提出一种基于电子舌和电子鼻结合CNN-Transformer组合模型实现绿茶种类辨识的快速检测方法。分别使用电子舌、电子鼻对5种不同种类绿茶采集味觉、嗅觉的指纹信息,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time fo... [目的]实现绿茶种类的快速识别。[方法]提出一种基于电子舌和电子鼻结合CNN-Transformer组合模型实现绿茶种类辨识的快速检测方法。分别使用电子舌、电子鼻对5种不同种类绿茶采集味觉、嗅觉的指纹信息,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将一维电子舌和电子鼻信号转换为二维时频图,充分揭示信号能量在时频域的分布特性;提出一种CNN-Transformer组合模型实现电子舌和电子鼻的信息融合和模式识别。该模型引入选择性核卷积和归一化注意力设计卷积模块来替换传统的CNN卷积层,以实现对信号时频图的局部特征动态提取;采用Transformer编码器中的多头自注意力机制提取电子舌和电子鼻特征的全局时序信息,并实现其特征的加权融合;最后,通过全连接层进行分类识别。[结果]基于电子舌和电子鼻的信息融合方法能够有效提取绿茶样本的味觉和嗅觉信号深层特征,并为模型提供更丰富的融合特征表征,以实现对不同绿茶种类的高准确识别,其测试集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 1-Score分别达到99.00%,99.05%,99.00%,99.00%。[结论]试验方法具有成本低、快速、高效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种类识别 电子鼻 电子舌 Transformer 信息融合
下载PDF
基于指纹图谱和化学计量学的茶叶种类鉴别和质量评价
7
作者 张媛婷 罗静 +4 位作者 闫鹏 张志国 闫立地 刘畅 秦姝冕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3,146,共9页
为建立茶叶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以及茶叶种类鉴别和质量评价化学计量学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16批茶叶中没食子酸、可可碱、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咖啡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为建立茶叶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以及茶叶种类鉴别和质量评价化学计量学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16批茶叶中没食子酸、可可碱、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咖啡因、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9种成分含量,应用相似度、聚类、主成分和判别分析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茶叶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20个色谱峰,指认9个成分。不同种类茶叶中9个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化学计量学分析显示,可将16批茶叶样品分为3类。综上,该方法为茶叶种类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种类鉴别 质量评价
下载PDF
茶多酚通过介导细胞自噬提高人胃癌细胞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
8
作者 董钦鹏 孙晓东 +3 位作者 刘君瑞 王鑫澳 刘家铭 李恒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82-1189,共8页
目的:体外实验探讨茶多酚(TP)联合奥沙利铂(L-OHP)对人胃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人胃癌HGC-27和N87细胞及人胃黏膜GES-1细胞,采用CCK-8实验测定TP和L-OHP分别处理的HGC-27和N87细胞活力,并计算L-OHP的IC_(50),测定L-... 目的:体外实验探讨茶多酚(TP)联合奥沙利铂(L-OHP)对人胃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人胃癌HGC-27和N87细胞及人胃黏膜GES-1细胞,采用CCK-8实验测定TP和L-OHP分别处理的HGC-27和N87细胞活力,并计算L-OHP的IC_(50),测定L-OHP联合TP处理的GES-1细胞活力。将HGC-27和N87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TP(5μmol/L)组、L-OHP(HGC-27细胞5.2μmol/L,N87细胞7.7μmol/L)组和TP(5μmol/L)+LOHP(HGC-27细胞5.2μmol/L,N87细胞7.7μmol/L)组,每组3个复孔。CCK-8实验测定不同处理组的细胞活力;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腺病毒感染检测细胞自噬;活性氧(ROS)检测试剂盒检测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蛋白水平。结果:与L-OHP单独处理相比,TP联合L-OHP处理后HGC-27和N87细胞的活力下降显著,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受到显著抑制,自噬小体和ROS水平显著升高,LC3-II/LC3-I比值显著升高,Nrf2、HO-1和SOD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TP通过抑制Nrf2通路、再生细胞内ROS促进细胞自噬,从而提高胃癌细胞对L-OHP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茶多酚 奥沙利铂 自噬 活性氧
下载PDF
早期藏文茶经《甘露之海》新探
9
作者 多杰 《攀登(藏文版)》 2024年第3期71-78,共8页
《甘露之海》是目前所见藏茶文献中最早的藏文茶经之一。目前发现有七种不同的版本,其中达仓·班觉桑布撰修于公元1434年的版本,是最为详尽的一版。该文献详细记载了茶叶由汉地引人藏地的历史,介绍了生长在藏地的16种茶树的异名、... 《甘露之海》是目前所见藏茶文献中最早的藏文茶经之一。目前发现有七种不同的版本,其中达仓·班觉桑布撰修于公元1434年的版本,是最为详尽的一版。该文献详细记载了茶叶由汉地引人藏地的历史,介绍了生长在藏地的16种茶树的异名、生长环境、茶树性状、茶叶特征、茶汤颜色、吃茶口感、烹饮方式、功效,以及茶叶人碗后所呈现的各种影像来问卜吉凶的饮茶习俗等,反映了藏地茶叶及茶叶文化兴起的历史,也是研究汉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另一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仓·班觉桑布 《甘露之海》 藏茶文南大 汉地人藏的茶历史
下载PDF
六堡茶群体种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研究
10
作者 张丽华 黄自德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6期77-81,共5页
六堡茶群体种是广西梧州市广泛栽培的地方品种,发展六堡茶产业已成为梧州市最具特色的支柱产业之一。该文在查阅相关资料、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论述广西梧州六堡茶群体种的生物学特征特性、遗传多样性及影响六堡茶独特品质的环境条件。同... 六堡茶群体种是广西梧州市广泛栽培的地方品种,发展六堡茶产业已成为梧州市最具特色的支柱产业之一。该文在查阅相关资料、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论述广西梧州六堡茶群体种的生物学特征特性、遗传多样性及影响六堡茶独特品质的环境条件。同时指出人类活动是对六堡茶群体种资源的主要威胁,并提出保护和利用这一宝贵遗传资源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群体种 保护 开发 对策建议
下载PDF
茶园小绿叶蝉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雨果 李虎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54-59,共6页
茶园小绿叶蝉是一类为害茶树的重要害虫,在世界各产茶区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为了解为害国内外茶区的主要小绿叶蝉种类以及我国在茶园小绿叶蝉防治方面实施的一些有效举措,方便茶园管理者采取针对性的控害方法,实现茶... 茶园小绿叶蝉是一类为害茶树的重要害虫,在世界各产茶区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为了解为害国内外茶区的主要小绿叶蝉种类以及我国在茶园小绿叶蝉防治方面实施的一些有效举措,方便茶园管理者采取针对性的控害方法,实现茶园的无公害防治。本文基于已有研究基础,概述了茶园小绿叶蝉优势种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近年来我国在茶园控害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茶园小绿叶蝉优势种的确定、外部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种群发生动态以及农业、物理、化学、生物和生态等不同防控技术,并对今后重点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本文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茶园小绿叶蝉防控技术的理性认识,可为茶叶产业提供科学的防治手段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小绿叶蝉 生物学特性 防控技术 展望
下载PDF
丹霞系列白毛茶新品种(系)加工白茶的感官品质比较 被引量:16
12
作者 卓敏 乔小燕 +5 位作者 操君喜 吴华玲 韩雪文 陈栋 李助明 谢汉茂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98-100,共3页
对粤北仁化白毛茶群体中选育出的丹霞1号、2号(CK)、3号、5号、6号、8号、9号10号和13号等9个无性系新品种(系)的芽叶性状及其1芽1叶原料加工白茶的感官品质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参试新品种(系)芽叶性状上存在较大差... 对粤北仁化白毛茶群体中选育出的丹霞1号、2号(CK)、3号、5号、6号、8号、9号10号和13号等9个无性系新品种(系)的芽叶性状及其1芽1叶原料加工白茶的感官品质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参试新品种(系)芽叶性状上存在较大差异,总体可划分为芽头特大、肥大(壮)、细长,叶形长椭圆、椭圆和圆形,叶色深绿、绿、浅绿或黄绿,叶质柔软、硬、硬厚,叶身内折、平、稍背卷等3大类;(2)制茶感官审评显示,6个新品种(系)加工的白茶品质特征各异,但都是适制"甜醇鲜爽、花香毫香凸显"型高级白茶,其中:丹霞1号制作白茶呈现出"蜜韵花香型"感官特征,丹霞3号表现为独特、愉快的"脂粉香带药香",丹霞5号具有愉快的"松木甜香",丹霞8号为浓郁、愉快的"芳草气带草果药香",丹霞6号、9号芽头肥大、茸毛亮白,兰香甜韵浓郁持久;丹霞10号呈现细腻、愉快的"柠檬香(柚叶)香气",丹霞13号综合品质稍差,表现为"清甜微花香"特点;除丹霞13号综合得分稍低于丹霞2号对照外,其他各个新品种(系)加工白茶的感官品质均达到或超过对照种,综合品质次序表现为:丹霞1号≥丹霞9号≥丹霞8号﹥丹霞5号≥丹霞10号≥丹霞6号﹥丹霞3号≥丹霞2号﹥丹霞13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 茶树品种 白茶 品质特征
下载PDF
湖南省茶树害虫名录 被引量:14
13
作者 谭济才 张觉晚 +2 位作者 肖能文 袁通政 邓欣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6-307,共12页
对湖南省茶树害虫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并查阅了大量文献,已查明湖南省发生并确实为害茶树的害虫、害螨种类为302种,分属2纲12目72科.从分类系统看,以鳞翅目害虫(101种)、同翅目(81种)、鞘翅目(39种)为多,各占33.44%,26.82%和12.91%.... 对湖南省茶树害虫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并查阅了大量文献,已查明湖南省发生并确实为害茶树的害虫、害螨种类为302种,分属2纲12目72科.从分类系统看,以鳞翅目害虫(101种)、同翅目(81种)、鞘翅目(39种)为多,各占33.44%,26.82%和12.91%.从取食方式和取食部位来看,以为害茶树嫩梢和叶片的食叶性害虫和吸汁性害虫为主,共达240种,占全部种类的79.47%.并记述了每种害虫的分布和为害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害虫 调查 名录 湖南
下载PDF
普洱茶不同贮藏时期微生物种群的鉴定 被引量:31
14
作者 方祥 陈栋 +4 位作者 李晶晶 赵超艺 李斌 黄国资 陈忠正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8年第2期105-108,160,共5页
本研究在8个不同贮藏时期的普洱茶中鉴定出黑曲霉、产黄青霉、根霉、木霉、灰绿曲霉、酵母、芽孢杆菌、无芽孢杆菌、球菌、乳酸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类群。
关键词 普洱茶 贮藏时期 微生物种群
下载PDF
中国茶园蜘蛛种类研究 被引量:39
15
作者 陈银方 宋昌琪 +3 位作者 刘林敏 叶火香 吴林土 徐火忠 《茶叶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9-66,共8页
笔者于 1983- 1999年调查发现我国茶园蜘蛛共 2 7科 2 90种。本文报道了它们的学名。
关键词 茶园 蜘蛛 种类 研究
下载PDF
不同茶树品种加工千岛玉叶龙井茶品质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敖存 毛宇骁 +2 位作者 余继忠 郑旭霞 黄海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5期12640-12642,12651,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茶树品种加工千岛玉叶龙井茶的品质。[方法]对中茶102、浙农117、鸠16、龙井43、乌牛早、春雨一号、龙井长叶、安吉白茶和鸠坑群体种9个品种(品系)加工的千岛玉叶龙井茶的感官品质、理化成分、香气成分等进行比较分析...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茶树品种加工千岛玉叶龙井茶的品质。[方法]对中茶102、浙农117、鸠16、龙井43、乌牛早、春雨一号、龙井长叶、安吉白茶和鸠坑群体种9个品种(品系)加工的千岛玉叶龙井茶的感官品质、理化成分、香气成分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表明,各无性系良种均能较好地满足千岛玉叶龙井茶的品质要求,其中鸠16、中茶102和龙井长叶品种制得的茶样色泽嫩绿油润,香气高,滋味的醇爽度好,具有明显的品质优势,审评总分较高。[结论]研究可为指导茶农合理选择适制品种,优化品种结构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千岛玉叶 品质 适制性
下载PDF
中国云南古茶树群落的分布和多样性 被引量:39
17
作者 许玫 王平盛 +3 位作者 唐一春 宋维希 矣兵 陈玫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123-126,共4页
在云南不同地区,目前仍分布着大片较完整的古茶树群落。本文分析了云南主要茶区古茶树群落的分布、种类和古茶树群落保存的多样性,旨在促进云南茶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关键词 古茶树群落 分布 种类 多样性
下载PDF
江苏茶园杂草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粉华 孙国俊 +7 位作者 季敏 储寅芳 吴永方 张海艳 韩敏 袁方 邱淑芬 王虎琴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69-71,74,共4页
据2009~2012年的调查结果,江苏茶园杂草有51科163属206种,菊科、禾本科、豆科杂草为江苏茶园优势杂草种群,占杂草总种类的35.92%;双子叶杂草为江苏茶园优势杂草类群,占杂草总种数的76.21%;由于人为干扰频繁和自然选择,茶园中一年生和... 据2009~2012年的调查结果,江苏茶园杂草有51科163属206种,菊科、禾本科、豆科杂草为江苏茶园优势杂草种群,占杂草总种类的35.92%;双子叶杂草为江苏茶园优势杂草类群,占杂草总种数的76.21%;由于人为干扰频繁和自然选择,茶园中一年生和二年生杂草占杂草总种数的60.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杂草 物种多样性 生活型 优势种
下载PDF
皖南茶园土壤活性铝形态分布与土壤pH和植茶年限的关系 被引量:34
19
作者 苏有健 廖万有 +4 位作者 王烨军 张永利 吴新荣 胡善国 孙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21-728,共8页
通过采集皖南3个典型茶园土壤和实验室分析,研究了在不同植茶年限下茶园土壤pH和活性铝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茶园土壤中活性铝的形态主要有交换态铝Al3+、单聚体羟基铝A(lOH)2+A(lOH)+2、胶体态铝A(lOH)03和腐植酸铝Al-HA,总体上随... 通过采集皖南3个典型茶园土壤和实验室分析,研究了在不同植茶年限下茶园土壤pH和活性铝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茶园土壤中活性铝的形态主要有交换态铝Al3+、单聚体羟基铝A(lOH)2+A(lOH)+2、胶体态铝A(lOH)03和腐植酸铝Al-HA,总体上随着植茶年限的增加Al-HA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而Al3+呈稳步上升趋势,单聚体羟基铝A(lOH)2+A(lOH)+2呈缓慢下降。0~20cm层土壤pH值与Al3+、植茶年限呈极显著负相关(-0.819、-0.952,P<0.01),与A(lOH)2+A(lOH)+2呈显著正相关(0.658,P<0.05),与Al-HA呈极显著正相关(0.929,P<0.01),20~40cm层土壤pH与各形态活性铝及植茶年限间的相关性不显著。pAl-pH的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在0.281~0.659之间,都明显偏离了三水铝石模型,而方程的决定系数都在0.90以上,表明茶园土壤中Al3+活度对土壤pH的影响还是很显著的。与自然土相比,植茶促进交换态铝在茶园土壤中的累积,土壤种茶后趋于酸化,种茶时间越长酸化越严重,而茶园土壤pH与土壤活性铝总量是呈负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活性铝 形态分布 PH 植茶年限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测定花茶中砷形态 被引量:21
20
作者 倪张林 汤富彬 +2 位作者 屈明华 莫润宏 沈丹玉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6-510,共5页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联用技术,建立了花茶中6种砷形态:亚砷酸根、砷酸根、一甲基砷酸、二甲基砷酸、砷胆碱、砷甜菜碱的分析方法。样品在真空条件下采用水-磷酸进行提取,用Hamilton PRP-X100阴离子交换...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联用技术,建立了花茶中6种砷形态:亚砷酸根、砷酸根、一甲基砷酸、二甲基砷酸、砷胆碱、砷甜菜碱的分析方法。样品在真空条件下采用水-磷酸进行提取,用Hamilton PRP-X100阴离子交换柱,以碳酸铵溶液和硝酸铵+磷酸氢二铵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学验证表明:在0.5~50μg/L范围内各砷形态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都大于0.999,定量限为0.5μg/L,加标回收率在89.9%~104.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4%~4.2%之间。方法适用于各类花茶中的6种砷形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花茶 砷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