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抚州采茶戏音乐形态描写的分析研究
1
作者 吕彬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15-421,共7页
抚州采茶戏是抚州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戏曲之一。借鉴描写音乐形态学及当代音乐人类学的核心理念,从声音本身、发声的行为与方法、音声中语词描写及相关乐谱等角度,对抚州采茶戏的音乐本体形态进行描写、分析,揭示抚州采茶戏音乐旋律形态... 抚州采茶戏是抚州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戏曲之一。借鉴描写音乐形态学及当代音乐人类学的核心理念,从声音本身、发声的行为与方法、音声中语词描写及相关乐谱等角度,对抚州采茶戏的音乐本体形态进行描写、分析,揭示抚州采茶戏音乐旋律形态的规律特征,以推动抚州采茶戏更好地传承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州采茶戏 描写音乐形态 音乐本体
下载PDF
抚州傩戏演制与文化内涵 被引量:7
2
作者 章军华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06-108,共3页
抚州傩戏演制展示出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一是驱傩的原始形态;二是融合明清社戏娱神乐人形态;三是寓传统的科举进仕文化主题,即人文教育思想于热闹的气氛之中。三个层面呈现为本质、形式、特色等三位一体的关系,较为全面地保存了中华傩文... 抚州傩戏演制展示出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一是驱傩的原始形态;二是融合明清社戏娱神乐人形态;三是寓传统的科举进仕文化主题,即人文教育思想于热闹的气氛之中。三个层面呈现为本质、形式、特色等三位一体的关系,较为全面地保存了中华傩文化从原始巫舞至明清社戏的演变痕迹,且渗入地方人文精神等,因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州傩戏 演制 文化内涵 人文精神
下载PDF
抚州采茶戏在新时期的发展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坛 廖夏林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4-8,共5页
通过对抚州采茶戏这一地方剧种的发展剖析,努力探究放下历史包袱,与时代相接轨对于传统戏曲改革的现实意义;进而折射出观念更新的艰难与必要性。换位的思考、审美的与时俱进,这些既是改革进程中应有之艺术举措,更是在当代社会流行文化... 通过对抚州采茶戏这一地方剧种的发展剖析,努力探究放下历史包袱,与时代相接轨对于传统戏曲改革的现实意义;进而折射出观念更新的艰难与必要性。换位的思考、审美的与时俱进,这些既是改革进程中应有之艺术举措,更是在当代社会流行文化潮流中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州采茶戏 发展 表演 审美
下载PDF
浅论乡音版《临川四梦》对抚州地方戏曲的创新与发展——以第二折《牡丹亭》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廖夏林 周露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201-204,共4页
在隆重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之际,汤显祖的家乡抚州市创排了抚州乡音版《临川四梦》,本剧运用古典的盱河高腔,水墨风格的大写意手法及充满梦幻色彩的舞美布景,并融合了多剧种艺术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声腔语汇与艺术风格,在戏剧理念... 在隆重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之际,汤显祖的家乡抚州市创排了抚州乡音版《临川四梦》,本剧运用古典的盱河高腔,水墨风格的大写意手法及充满梦幻色彩的舞美布景,并融合了多剧种艺术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声腔语汇与艺术风格,在戏剧理念、演唱风格、舞台美术上有重大的突破。以乡音版《临川四梦》中的第二折《牡丹亭》为例,从剧本的编导、戏曲音乐的创作、唱腔表演、舞美设计等方面,探讨乡音版《临川四梦》创作中的传承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川四梦》 盱河高腔 抚州采茶戏 传承与创新
下载PDF
闽剧与闽都民情习俗 被引量:3
5
作者 邹自振 《闽江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6-12,48,共8页
福州方言为载体的闽剧,表现了福州人的思想、生活与性格,也表现了特有的闽都民情风俗与时代精神。闽剧中的平讲戏最能体现闽都地方特色,是闽剧中最贴近百姓的戏。《贻顺哥烛蒂》是福州方言剧的代表作,《荔枝换绛桃》则是发生在"三... 福州方言为载体的闽剧,表现了福州人的思想、生活与性格,也表现了特有的闽都民情风俗与时代精神。闽剧中的平讲戏最能体现闽都地方特色,是闽剧中最贴近百姓的戏。《贻顺哥烛蒂》是福州方言剧的代表作,《荔枝换绛桃》则是发生在"三坊七巷"附近的一个美丽的爱情传说。他如《甘国宝》、《陈靖姑》等剧也是闽剧中表现闽都名人与民俗的杰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剧剧目 闽都 民情风俗 名人故事
下载PDF
抚州采茶戏的历史回顾、发展前景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建荣 高赟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4,共4页
抚州采茶戏有着3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开始在省内外扬名,“文革”期间陷入停滞,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复苏并再度繁荣,之后的发展虽呈现低谷,但仍在省内外有一定声誉和影响。抚州采茶戏的发展前景就在于它有蓬勃生命... 抚州采茶戏有着3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开始在省内外扬名,“文革”期间陷入停滞,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复苏并再度繁荣,之后的发展虽呈现低谷,但仍在省内外有一定声誉和影响。抚州采茶戏的发展前景就在于它有蓬勃生命力,其主要表现是:具有坚实广泛的地方群众基础,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声誉和影响。抚州采茶戏在今后发展中存在并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是:恢复部分专业剧团,加强现有专业剧团的队伍建设;舆论宣传与激励措施相结合,扩大抚州采茶戏的普及面;走市场化运作之路,让抚州采茶戏尽快走向全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州采茶戏 地方戏 历史回顾 发展前景
下载PDF
福州对京剧传播的贡献
7
作者 潘苇杭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0期79-81,共3页
福州扩大了南派京剧的传播,加深了京剧在东南地区的影响力,并推动了京剧的对台、对外传播,对京剧艺术的推广,做出了很大贡献。
关键词 福州 京剧 传播 贡献
下载PDF
试论福州对京剧创作的贡献
8
作者 潘苇杭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61-63,共3页
福州对京剧创作,做出了多元化的贡献,具体表现在剧目创作、舞美创作、舞台创作、创作队伍以及创作理念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 福州 京剧 创作 贡献
下载PDF
福州闽剧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舒丰 《设计艺术研究》 2018年第3期113-118,共6页
基于福州闽剧传承面临危机和相关文创产品缺乏的现状,通过分析福州闽剧的人物造型特征、表演动作和剧情故事与现代文创产品契合的可行性,归纳出动静皆宜、虚实结合、文化拟人的设计创新方向。在此基础上,利用文创产品发掘福州闽剧文化... 基于福州闽剧传承面临危机和相关文创产品缺乏的现状,通过分析福州闽剧的人物造型特征、表演动作和剧情故事与现代文创产品契合的可行性,归纳出动静皆宜、虚实结合、文化拟人的设计创新方向。在此基础上,利用文创产品发掘福州闽剧文化的新内涵和新表现,针对闽剧的发展现状,致力提升闽剧和福州文创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闽剧 文化创意 产品设计
下载PDF
抚州“中国戏都”品牌构建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争辉 《长春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93-96,共4页
近年来,抚州因汤显祖和《牡丹亭》而名扬海内外,也正因如此,抚州也加快了以汤显祖戏曲资源为基础的“中国戏都”品牌建设步伐。但在实际建设中也存在“中国戏都”品牌争夺激烈、建设资金缺乏、戏曲品牌张力不够、戏曲品牌传播精度不足... 近年来,抚州因汤显祖和《牡丹亭》而名扬海内外,也正因如此,抚州也加快了以汤显祖戏曲资源为基础的“中国戏都”品牌建设步伐。但在实际建设中也存在“中国戏都”品牌争夺激烈、建设资金缺乏、戏曲品牌张力不够、戏曲品牌传播精度不足等问题。因此,增强抚州“中国戏都”品牌的显著性、强化品牌社会效应、构建品牌捆绑系统、培养品牌忠诚、提升品牌社会经济效益,将成为抚州构建“中国戏都”品牌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州 中国戏都 品牌构建
下载PDF
花开有声:抚州民间采茶戏班特质形态——以临川平乐剧团为个案
11
作者 熊庆芳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205-208,共4页
文章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对抚州地区的一个采茶戏班——临川平乐剧团的组建与构成、演出活动与程序规范、舞台设计与动态模式等方面进行调查,进而探讨了抚州采茶戏的特质形态。文章分别从戏班的结构;表演形态;舞美设计及剧目结构四个方... 文章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对抚州地区的一个采茶戏班——临川平乐剧团的组建与构成、演出活动与程序规范、舞台设计与动态模式等方面进行调查,进而探讨了抚州采茶戏的特质形态。文章分别从戏班的结构;表演形态;舞美设计及剧目结构四个方面探讨了抚州采茶戏班的特点。以审美的视阈对民间戏班的生存与发展状况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州采茶戏班 个案调查 特质形态 审美视阈
下载PDF
大型艺术场馆椭圆双曲顶面反声板施工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斌 《福建建设科技》 2019年第1期59-61,共3页
以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歌剧院工程为背景,针对大型艺术场馆内顶面反声板的定位及施工技术展开探讨,采用BIM模型进行定位的关键施工技术,并给出相应的技术措施,总结了一套采用BIM模型解决大型艺术场馆顶面反声板现场施工快速精准定位问... 以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歌剧院工程为背景,针对大型艺术场馆内顶面反声板的定位及施工技术展开探讨,采用BIM模型进行定位的关键施工技术,并给出相应的技术措施,总结了一套采用BIM模型解决大型艺术场馆顶面反声板现场施工快速精准定位问题的工艺流程,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歌剧院 BIM 反声板 施工技术
下载PDF
Yihuang Opera
13
作者 DENG YONG 《Women of China》 1997年第11期43-43,共1页
Yihuang Opera is a local opera of Jiangxi Province that developed during the years of Wanli, Ming Dynasty (1573-1620).
关键词 opera JIANGXI DYNASTY HORSE fuzhou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