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技术马克思主义
1
作者 李三虎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0-41,共12页
从马克思主义视角讨论技术问题,是技术哲学的一个重要学术方向。推动技术马克思主义研究,就是把它建构为一种技术哲学传统或方法。虽然当代西方技术哲学把马克思视为第一代技术哲学家,但实际上各种学派或观点为经典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 从马克思主义视角讨论技术问题,是技术哲学的一个重要学术方向。推动技术马克思主义研究,就是把它建构为一种技术哲学传统或方法。虽然当代西方技术哲学把马克思视为第一代技术哲学家,但实际上各种学派或观点为经典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种万花筒式的思想定位。从历史唯物主义来说,对技术问题的哲学反思不外乎技术作用的确定性和技术的社会关系这两条路线。经典马克思主义在第一条路线上接近于在长期历史中强调技术的优先性,在第二条路线上对技术资本主义给予批判并展望技术积累对共产主义的历史意义。在当代西方技术哲学语境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技术哲学把这两条路线分别展示为分析的技术哲学和批判的技术哲学,倾向于一种内在于资本主义的技术政治哲学话语建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在现实的社会主义中将这两种路线统一起来,进行一种技术社会主义的实践-理论建构:以技术作用的确定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设置现代化议题,以技术的社会关系为实现这种现代化议题提供推动力,以便逐步走向一种自治的技术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哲学 技术马克思主义 技术社会主义
下载PDF
数据能帮助思政课讲好道理吗?——思政课数智化叙事的题域、限度与走向
2
作者 殷全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1,29,共12页
数字技术促进思政课程形式与内涵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内容、方法与评价上的数字化革新。思政课数智化叙事包含跨时空、交互式、交叉式的叙事,以此讲清历史发展、树立制度自信并挖掘道路价值,同时以跨媒介、多媒体的叙事延展党的故事、弘... 数字技术促进思政课程形式与内涵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内容、方法与评价上的数字化革新。思政课数智化叙事包含跨时空、交互式、交叉式的叙事,以此讲清历史发展、树立制度自信并挖掘道路价值,同时以跨媒介、多媒体的叙事延展党的故事、弘扬时代精神;需要以技术伦理丰富课程内容,以应用范围与学生体验保障课堂效果,以教学功能与评价目标考察课堂技术运用的效果。数智化叙事给思政课带来新的要求,需要坚定育人目标、探索中国特色的多元叙事方法与叙事体系,以此丰富数字资源,完善考核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堂 数字技术 数智化叙事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研究进展与进路展望
3
作者 管智超 付敏杰 杨巨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38,共14页
新质生产力提出伊始便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从历史背景、理论渊源、思想意蕴和现实背景等方面回溯新质生产力的生成背景;基于“要素-结构-功能”的系统论视角对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进行解构,廓清新质生产力的追求目标和核心动能... 新质生产力提出伊始便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从历史背景、理论渊源、思想意蕴和现实背景等方面回溯新质生产力的生成背景;基于“要素-结构-功能”的系统论视角对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进行解构,廓清新质生产力的追求目标和核心动能,从“投入-产出”指向凝练新质生产力的“三低”和“三高”特征,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剖析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内容;观照新质生产力的现实困境,确立遵循原则,进而提出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从对理论之问、实践之问、时代之问和世界之问的回答中评析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意义;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新质生产力的研究,即廓清基本概念、搭建理论模型、拓展研究维度、夯实学科基础、延展研究方法等五条研究进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学技术 创新 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论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现实功能及其发展路径
4
作者 王瑜聪 刘华初 《晋阳学刊》 2024年第2期65-70,共6页
新质生产力是通过科技创新率先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形成的,以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为价值指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是符合新发展理念... 新质生产力是通过科技创新率先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形成的,以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为价值指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高质量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创新 新发展理念 马克思主义 科技体制改革
下载PDF
鲍尔斯《赢利》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
5
作者 陈茂林 金安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45,共7页
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理查德·鲍尔斯的小说《赢利》以双线杂糅的叙事方式,反映了宏观上资本的无节制扩张与微观个体生存的冲突,揭露了资本主义科技导致的生态问题,批判了资本主义经济理性导致的技术异化和消费异化。小说主张实现社... 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理查德·鲍尔斯的小说《赢利》以双线杂糅的叙事方式,反映了宏观上资本的无节制扩张与微观个体生存的冲突,揭露了资本主义科技导致的生态问题,批判了资本主义经济理性导致的技术异化和消费异化。小说主张实现社会和生态正义,抵制欲望,回归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探讨了解决生态危机之道。《赢利》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可为当今社会正确运用科技、缓解生态危机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查德·鲍尔斯 《赢利》 生态马克思主义 经济理性 技术异化 消费异化 生态危机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下劳动价值论研究——基于马克思科技观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蔡日华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101-104,共4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带来了巨大改变,数字劳动等新型劳工方式对传统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坚持弘扬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则和观点,以马克思科技观为基础,从劳动主体、劳动...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带来了巨大改变,数字劳动等新型劳工方式对传统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坚持弘扬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则和观点,以马克思科技观为基础,从劳动主体、劳动工具、劳动形态、劳动关系四个层面对人工智能时代人的发展所面临困境进行分析,通过对马克思科技劳动价值论语境的重新构建,寻求劳动者自由而全面解放,建构合理而完善的劳动关系,为劳动者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思想在新时代继续指引社会前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 科技观
下载PDF
“科技向善”的理论困境与解决思路
7
作者 阮凡 徐莅翔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9-13,共5页
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挑战人类主体地位、威胁社会秩序,国际社会高度重视技术伦理的规范作用,企图通过“科技向善”的伦理和技术手段来应对这种挑战和威胁。“科技向善”作为“人文+技术”思维方式的产物,主要受法兰克福学派技术批判思想... 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挑战人类主体地位、威胁社会秩序,国际社会高度重视技术伦理的规范作用,企图通过“科技向善”的伦理和技术手段来应对这种挑战和威胁。“科技向善”作为“人文+技术”思维方式的产物,主要受法兰克福学派技术批判思想的影响,因而在理论和现实上容易陷入同样的空想。为确保人工智能伦理的实践价值,应该在“科技向善”中引用马克思的技术批判方法,即“价值引领+技术占有+驾驭资本”的整体性批判和建构,使“科技向善”真正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科技向善 马克思主义 技术批判方法
下载PDF
新媒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取向 被引量:26
8
作者 王学俭 刘强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6-149,共4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选择与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接受、发展、创新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吸收新营养、新见解和扬弃旧事物、旧思想的辩证否定过程,也是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过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选择与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接受、发展、创新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吸收新营养、新见解和扬弃旧事物、旧思想的辩证否定过程,也是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过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信息空间的拓展,新媒体的能量日益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已经并将更为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意识形态、政治格局、经济模式乃至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渠道。新媒体技术下传播功能的彰显、传播机制的优化以及传播模式的创新,赋予了新媒体实践下马克思主义传播新的取向选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借助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先进成果,通过现代新媒体技术下传播的模式的建构,将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传播和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技术 马克思主义 传播
下载PDF
生态视域的科学技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科技观述评 被引量:8
9
作者 马兰 吴宁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68-75,共8页
科技作为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并不是一种独立力量,科技自身的发展应有生态维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探讨生态危机的成因,以及化解科技发展与生态社会的关系。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有着明显的生态价值取向,揭示了... 科技作为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并不是一种独立力量,科技自身的发展应有生态维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探讨生态危机的成因,以及化解科技发展与生态社会的关系。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有着明显的生态价值取向,揭示了科技发展的生态维度,拓展了科技观的生态视域。其理论有其合理和明显进步之处,也有一定的缺陷,对解决中国科技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建设生态文明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马克思主义 科学技术
下载PDF
存在“马克思主义的技术决定论”吗? 被引量:20
10
作者 牟焕森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32-37,共6页
本文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技术观是社会制约的技术决定论 ,从马克思主义技术决定论出发对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新的诠释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技术决定论与经济决定论的内在统一性。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技术观 技术决定论 技术哲学
下载PDF
李约瑟与马克思主义 被引量:6
11
作者 袁泽民 王凤祥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64,共6页
在李约瑟的学术生涯中,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它促使李约瑟改变科学研究的路线,引发李约瑟对"李约瑟难题"的思考,激起李约瑟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热情。把马克思主义与李约瑟联系在一起,势必对&qu... 在李约瑟的学术生涯中,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它促使李约瑟改变科学研究的路线,引发李约瑟对"李约瑟难题"的思考,激起李约瑟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热情。把马克思主义与李约瑟联系在一起,势必对"李约瑟难题"的质疑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约瑟 马克思主义 《中国科学技术史》
下载PDF
评“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批判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学明 罗富尊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5-81,共7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科学技术的两个富有创意的基本判断,一是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二是认为科学技术履行意识形态的社会职能。在此基础上,“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霍克海默、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都对科学技术本身...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科学技术的两个富有创意的基本判断,一是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二是认为科学技术履行意识形态的社会职能。在此基础上,“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霍克海默、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都对科学技术本身及其社会功能的根源,对科技理性、技术专家治国论以及科学主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批判。这些批判尽管充满着穿凿附会之处,具有某种程度的片面性,但无疑也是一种具有极强的时效性的深刻的片面,因为它给20世纪和后20世纪的人类提出了这样一种警告:科学无视价值存在以及与此相关的科学的“异化”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科学技术 社会功能 批判
下载PDF
人类输血技术发展的历史回顾及思考 被引量:7
13
作者 武其文 胡丽华 《医学与哲学(B)》 2008年第7期77-80,共4页
本文介绍了输血技术研究的历史过程和最新发展。通过对输血技术发展历史的分析,总结了前段的研究成果和思维方式。并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加以分析,验证了马克思认识论的科学性,为促进输血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和依据。
关键词 输血技术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发展史
下载PDF
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探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秦书生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1-255,共5页
胡锦涛的科学技术思想是在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立足于我国科技与社会发展的现实,在科学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胡锦涛的科学技术思想是在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立足于我国科技与社会发展的现实,在科学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以及培养造就科技领军人才、加强科技文化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环境和谐发展、选择重点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等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锦涛 科技思想 科学技术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人工智能医学伦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荣 徐飞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13期14-19,共6页
提出智能医学在辅助诊断、精准医疗和疾病风险评估与预测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引发了数据安全、隐私泄露、主体争论等伦理风险和社会问题。分析智能医学的潜在伦理问题以及伦理冲突案例,探讨科技实践下的智能医学伦理规范,提... 提出智能医学在辅助诊断、精准医疗和疾病风险评估与预测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引发了数据安全、隐私泄露、主体争论等伦理风险和社会问题。分析智能医学的潜在伦理问题以及伦理冲突案例,探讨科技实践下的智能医学伦理规范,提出了智能医学技术发展和设计中的应遵循的以人为本原则、人机和谐原则、公开透明原则、强化伦理责任原则以及有效监管原则,更好地促进智能医学领域的健康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科技革命 道德价值 伦理原则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瑛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779-783,共5页
马克思主义是在近代科技提供的科学知识、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上创立的。近代科技推动了产业革命和社会变革,使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理论学说的过程中,自觉地把科技纳入到分析框架,从中吸收有益成分。我们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在领导我国社... 马克思主义是在近代科技提供的科学知识、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上创立的。近代科技推动了产业革命和社会变革,使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理论学说的过程中,自觉地把科技纳入到分析框架,从中吸收有益成分。我们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科技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科技品质 价值 中国
下载PDF
“新生态范式”对我国生态文明的借鉴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金荣 沈辰 《学术前沿》 CSSCI 2017年第21期84-87,共4页
环境社会学的"新生态范式"强调,尽管人类的发明创造和技术发展有可能在一段时期内突破自然承载力的限制,但生态法则对于人类却不可能改变。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科技观是狭隘的,应对资本主义"剥削的""... 环境社会学的"新生态范式"强调,尽管人类的发明创造和技术发展有可能在一段时期内突破自然承载力的限制,但生态法则对于人类却不可能改变。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科技观是狭隘的,应对资本主义"剥削的""反生态"的科技观进行深刻反思和批判。对当代中国而言,资本主义科技观的影响客观存在,要想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需要我们扭转现有错误的科技观,改变科学技术的使用方式,促使科学技术分散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社会学 生态马克思主义 科技观 生态环境保护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自主创新思想的历史演进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坤 秦书生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4-198,共5页
马克思主义自主创新思想经历了萌芽、雏形、完善和成熟四个历史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赞扬科学新发现并看到了使用新机器的作用,具有自主创新思想的萌芽;毛泽东强调"自力更生"和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 马克思主义自主创新思想经历了萌芽、雏形、完善和成熟四个历史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赞扬科学新发现并看到了使用新机器的作用,具有自主创新思想的萌芽;毛泽东强调"自力更生"和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呈现出自主创新思想的雏形;江泽民支持原始创新和号召创立国家创新体系的科技创新思想进一步促进了自主创新思想的完善;胡锦涛全面系统地诠释了自主创新内涵,并把自主创新提升为战略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自主创新思想不断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创新 自主创新 科学技术
下载PDF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世书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8-90,110,共4页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把技术理性批判同资本主义制度批判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刻地揭示出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是造成环境问题与生态危机的关键性因素。他们认为,定位科学技术的生态学效应应着重分析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社会和政...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把技术理性批判同资本主义制度批判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刻地揭示出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是造成环境问题与生态危机的关键性因素。他们认为,定位科学技术的生态学效应应着重分析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功能及其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科学技术 环境问题 生态学效应
下载PDF
“自然辩证法概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的定位——兼论它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桂花 肖爱民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86-89,共4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不是一门普通的知识课,而是一门理工农医类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学位课。它是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后续课程,又是博士研究生"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基...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不是一门普通的知识课,而是一门理工农医类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学位课。它是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后续课程,又是博士研究生"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基础课程。它在高等学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