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政课叙事的数智赋能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3
1
作者 白林驰 殷全玉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112,共10页
在社会加速数智化转型的背景下,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需要对这一趋势进行积极回应,从而实现由课程内容的简单“叙述”走向结合技术的多样“数叙”。通过数智技术的运用,思政课的课堂环节推进以及课程目标实现能够得到... 在社会加速数智化转型的背景下,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需要对这一趋势进行积极回应,从而实现由课程内容的简单“叙述”走向结合技术的多样“数叙”。通过数智技术的运用,思政课的课堂环节推进以及课程目标实现能够得到多维赋能。就前者而言,课堂教学将更加丰富生动、师生互动将实现精准双向、课后评估更加全面客观;就后者而言,党史史实能够被跨时空地生动传授,制度自信能够沉浸式地交互养成,道路价值能够跨领域地被多元、有效感知,时代发展也能在融媒体的形式下被实时、多样叙述。面对数智赋能的趋势,思政课叙事中也应当坚守特定的原则,具体而言包括对技术伦理准则、教学活动目标、学生主体地位、课程育人功能以及科学考核体系的坚守。因此,就思政课叙事的变革优化路径而言,需要以中国特色思想支撑技术伦理准则,以整合多重媒介实现教学活动目标,以数智叙事方法强化学生主体地位,以生活化的手段确保课程育人功能,以智能评价机制充实科学考核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堂 数字技术 数智化叙事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数控技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美红 宋科 +1 位作者 康宇驰 丁燕芳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6期172-176,共5页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数控技术是机械类本科生的专业课程之一,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包含广泛的课程思政元素,充分发掘和合理利用这些元...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数控技术是机械类本科生的专业课程之一,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包含广泛的课程思政元素,充分发掘和合理利用这些元素是开展数控技术课程思政的核心要素。该文对数控技术课程的特点进行分析,基于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从哲学元素、家国情怀元素、工匠精神元素和工程伦理教育入手,对如何在数控技术授课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进行探讨,为传统理工科课程思政的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技术 课程思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家国情怀 工匠精神
下载PDF
论技术马克思主义
3
作者 李三虎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0-41,共12页
从马克思主义视角讨论技术问题,是技术哲学的一个重要学术方向。推动技术马克思主义研究,就是把它建构为一种技术哲学传统或方法。虽然当代西方技术哲学把马克思视为第一代技术哲学家,但实际上各种学派或观点为经典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 从马克思主义视角讨论技术问题,是技术哲学的一个重要学术方向。推动技术马克思主义研究,就是把它建构为一种技术哲学传统或方法。虽然当代西方技术哲学把马克思视为第一代技术哲学家,但实际上各种学派或观点为经典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种万花筒式的思想定位。从历史唯物主义来说,对技术问题的哲学反思不外乎技术作用的确定性和技术的社会关系这两条路线。经典马克思主义在第一条路线上接近于在长期历史中强调技术的优先性,在第二条路线上对技术资本主义给予批判并展望技术积累对共产主义的历史意义。在当代西方技术哲学语境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技术哲学把这两条路线分别展示为分析的技术哲学和批判的技术哲学,倾向于一种内在于资本主义的技术政治哲学话语建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在现实的社会主义中将这两种路线统一起来,进行一种技术社会主义的实践-理论建构:以技术作用的确定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设置现代化议题,以技术的社会关系为实现这种现代化议题提供推动力,以便逐步走向一种自治的技术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哲学 技术马克思主义 技术社会主义
下载PDF
数据能帮助思政课讲好道理吗?——思政课数智化叙事的题域、限度与走向
4
作者 殷全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1,29,共12页
数字技术促进思政课程形式与内涵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内容、方法与评价上的数字化革新。思政课数智化叙事包含跨时空、交互式、交叉式的叙事,以此讲清历史发展、树立制度自信并挖掘道路价值,同时以跨媒介、多媒体的叙事延展党的故事、弘... 数字技术促进思政课程形式与内涵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内容、方法与评价上的数字化革新。思政课数智化叙事包含跨时空、交互式、交叉式的叙事,以此讲清历史发展、树立制度自信并挖掘道路价值,同时以跨媒介、多媒体的叙事延展党的故事、弘扬时代精神;需要以技术伦理丰富课程内容,以应用范围与学生体验保障课堂效果,以教学功能与评价目标考察课堂技术运用的效果。数智化叙事给思政课带来新的要求,需要坚定育人目标、探索中国特色的多元叙事方法与叙事体系,以此丰富数字资源,完善考核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堂 数字技术 数智化叙事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革命背景下人类普遍交往的深度发展研究
5
作者 张建云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9-62,共14页
交往是生产的前提,也是人的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条件。交往的实现根本上是由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决定的。当今时代,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各种信息技术相融合形成的数字技术体系引领新质生产力革命,促进交往实现网络化、数字... 交往是生产的前提,也是人的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条件。交往的实现根本上是由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决定的。当今时代,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各种信息技术相融合形成的数字技术体系引领新质生产力革命,促进交往实现网络化、数字化。数字交往是基于区块链架构的智能网络而实现的超越时空与信任的深度交往,是人们随时随地随身的自由交往,是个人作为个人主体的自主交往。新质生产力推动劳动社会化深度发展,由此推动普遍交往向纵深无限延伸,表现在:一方面,推动人们分工合作日益紧密、实时协同,促进社会上各行业、各企业等在数据融合基础上实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从而使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到如同“一个社会劳动力”;另一方面,不断消解生产与消费之间中介环节,促进生产与消费日益融合,从而使普遍交往不断摆脱偶然性、外在性和表面性,实现基于实践整体性的深度融合、有机统一。数字化普遍交往的深度发展极大提高效率,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极大提高人的能力,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及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现实形成,从而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建设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技术 交往 普遍交往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俞吾金教授的法兰克福学派研究析评
6
作者 王凤才 刘珂然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24年第1期41-55,共15页
俞吾金教授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而且是一位著名哲学家。在马克思哲学、德国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中国哲学等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理论关照现实的过程中,俞吾金教授总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深入思考一个重大问题:... 俞吾金教授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而且是一位著名哲学家。在马克思哲学、德国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中国哲学等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理论关照现实的过程中,俞吾金教授总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深入思考一个重大问题:在多元的理论环境和快速发展的现实世界中,中国学者应当如何思考自己的问题、发展自己的理论、走好自己的道路?从这一关切出发,俞吾金教授的法兰克福学派研究主要关注三个重要问题:(1)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理论,尤其是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问题;(2)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理论,尤其是现代性理论对当代中国的现代化的启示问题;(3)法兰克福学派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尤其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局限性问题。俞吾金教授关于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不仅为批判理论研究提供了优秀的学术成果,而且对中国学术研究、中国式现代化都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吾金 法兰克福学派 科学技术 意识形态 现代性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研究进展与进路展望 被引量:24
7
作者 管智超 付敏杰 杨巨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38,共14页
新质生产力提出伊始便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从历史背景、理论渊源、思想意蕴和现实背景等方面回溯新质生产力的生成背景;基于“要素-结构-功能”的系统论视角对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进行解构,廓清新质生产力的追求目标和核心动能... 新质生产力提出伊始便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从历史背景、理论渊源、思想意蕴和现实背景等方面回溯新质生产力的生成背景;基于“要素-结构-功能”的系统论视角对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进行解构,廓清新质生产力的追求目标和核心动能,从“投入-产出”指向凝练新质生产力的“三低”和“三高”特征,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剖析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内容;观照新质生产力的现实困境,确立遵循原则,进而提出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从对理论之问、实践之问、时代之问和世界之问的回答中评析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意义;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新质生产力的研究,即廓清基本概念、搭建理论模型、拓展研究维度、夯实学科基础、延展研究方法等五条研究进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学技术 创新 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论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现实功能及其发展路径 被引量:8
8
作者 王瑜聪 刘华初 《晋阳学刊》 2024年第2期65-70,共6页
新质生产力是通过科技创新率先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形成的,以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为价值指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是符合新发展理念... 新质生产力是通过科技创新率先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形成的,以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为价值指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高质量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创新 新发展理念 马克思主义 科技体制改革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科技与生产力关系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9
作者 田方林 魏榛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15,共11页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逐步揭示出科技对于生产力具有要素构成、增强赋能和推动发展等重要作用,社会制度条件对于科技与生产力之间的关联具有双重影响。马克思主义科技与生产力关系理论为无产阶级...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逐步揭示出科技对于生产力具有要素构成、增强赋能和推动发展等重要作用,社会制度条件对于科技与生产力之间的关联具有双重影响。马克思主义科技与生产力关系理论为无产阶级正确认识和把握科技与生产力之间关系开辟了道路。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主导生产过程,显著增强生产力量,深度推动生产转型,引领生产发展方向,是一种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高能生产力、绿色生产力、未来生产力。当前,我们党提出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与生产力关系理论的新跃升,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征程中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科技 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逻辑基点、内涵辨析与学理探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旭 于蒙蒙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8-49,共12页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包括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与新型劳动对象三大关键要素。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有着其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其既建基于科技革命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与新中国发展史上的重要地...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包括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与新型劳动对象三大关键要素。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有着其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其既建基于科技革命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与新中国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又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下破除经济发展瓶颈的现实需求,既利当下又惠长远。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基础,当前学界围绕新质生产力展开的学理探究主要在于: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系统阐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规律与质量互变规律;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生产力的解说为突破口系统阐发生产力与科学技术之间的辩证关系;科学论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型生产关系 科技创新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元宇宙技术条件下人的解放问题研究
11
作者 付成宇 陈欣 《广州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10,26,107,共12页
马克思主义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对促进人的解放的作用。元宇宙通过整合多种技术产生了虚实结合的数字化应用,开辟了人类感知与实践的新维度和新空间。元宇宙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必须从马克思主... 马克思主义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对促进人的解放的作用。元宇宙通过整合多种技术产生了虚实结合的数字化应用,开辟了人类感知与实践的新维度和新空间。元宇宙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必须从马克思主义视域考察元宇宙崛起的时代背景下人类生存境遇出现的新变化,从劳动解放、自然解放两个维度探讨元宇宙技术对人的解放进程的现实影响,探索以推动人的解放为宗旨的元宇宙发展策略。剖析元宇宙技术发展对人的解放的现实作用既有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理论在当代的阐释力,也有利于充分认识元宇宙的发展潜力与局限性,更好地推动元宇宙技术沿着人的解放的正确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人的解放 马克思主义 数字技术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人的发展与科技之间的辩证关系
12
作者 李相平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46-49,共4页
在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人的发展与科技进步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一个值得长期重点关注的问题,从本质上而言,科技的诞生有赖于人的发展,从这一角度来看,人的发展与科技之间就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但任何事物皆具有两面性,任何相互依存的关... 在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人的发展与科技进步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一个值得长期重点关注的问题,从本质上而言,科技的诞生有赖于人的发展,从这一角度来看,人的发展与科技之间就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但任何事物皆具有两面性,任何相互依存的关系都是对立统一的,人的发展与科技进步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科技的异化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人的发展,甚至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多的隐患。以马克思主义为视角,分析人的发展与科技进步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矛盾的辩证关系,探讨如何消除科技异化,实现人的发展与科技进步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的发展 科技进步 辩证关系
下载PDF
鲍尔斯《赢利》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
13
作者 陈茂林 金安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45,共7页
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理查德·鲍尔斯的小说《赢利》以双线杂糅的叙事方式,反映了宏观上资本的无节制扩张与微观个体生存的冲突,揭露了资本主义科技导致的生态问题,批判了资本主义经济理性导致的技术异化和消费异化。小说主张实现社... 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理查德·鲍尔斯的小说《赢利》以双线杂糅的叙事方式,反映了宏观上资本的无节制扩张与微观个体生存的冲突,揭露了资本主义科技导致的生态问题,批判了资本主义经济理性导致的技术异化和消费异化。小说主张实现社会和生态正义,抵制欲望,回归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探讨了解决生态危机之道。《赢利》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可为当今社会正确运用科技、缓解生态危机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查德·鲍尔斯 《赢利》 生态马克思主义 经济理性 技术异化 消费异化 生态危机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下劳动价值论研究——基于马克思科技观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日华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101-104,共4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带来了巨大改变,数字劳动等新型劳工方式对传统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坚持弘扬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则和观点,以马克思科技观为基础,从劳动主体、劳动...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带来了巨大改变,数字劳动等新型劳工方式对传统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坚持弘扬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则和观点,以马克思科技观为基础,从劳动主体、劳动工具、劳动形态、劳动关系四个层面对人工智能时代人的发展所面临困境进行分析,通过对马克思科技劳动价值论语境的重新构建,寻求劳动者自由而全面解放,建构合理而完善的劳动关系,为劳动者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思想在新时代继续指引社会前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 科技观
下载PDF
“科技向善”的理论困境与解决思路
15
作者 阮凡 徐莅翔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9-13,共5页
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挑战人类主体地位、威胁社会秩序,国际社会高度重视技术伦理的规范作用,企图通过“科技向善”的伦理和技术手段来应对这种挑战和威胁。“科技向善”作为“人文+技术”思维方式的产物,主要受法兰克福学派技术批判思想... 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挑战人类主体地位、威胁社会秩序,国际社会高度重视技术伦理的规范作用,企图通过“科技向善”的伦理和技术手段来应对这种挑战和威胁。“科技向善”作为“人文+技术”思维方式的产物,主要受法兰克福学派技术批判思想的影响,因而在理论和现实上容易陷入同样的空想。为确保人工智能伦理的实践价值,应该在“科技向善”中引用马克思的技术批判方法,即“价值引领+技术占有+驾驭资本”的整体性批判和建构,使“科技向善”真正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科技向善 马克思主义 技术批判方法
下载PDF
新媒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取向 被引量:26
16
作者 王学俭 刘强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6-149,共4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选择与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接受、发展、创新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吸收新营养、新见解和扬弃旧事物、旧思想的辩证否定过程,也是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过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选择与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接受、发展、创新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吸收新营养、新见解和扬弃旧事物、旧思想的辩证否定过程,也是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过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信息空间的拓展,新媒体的能量日益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已经并将更为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意识形态、政治格局、经济模式乃至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渠道。新媒体技术下传播功能的彰显、传播机制的优化以及传播模式的创新,赋予了新媒体实践下马克思主义传播新的取向选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借助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先进成果,通过现代新媒体技术下传播的模式的建构,将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传播和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技术 马克思主义 传播
下载PDF
生态视域的科学技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科技观述评 被引量:8
17
作者 马兰 吴宁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68-75,共8页
科技作为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并不是一种独立力量,科技自身的发展应有生态维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探讨生态危机的成因,以及化解科技发展与生态社会的关系。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有着明显的生态价值取向,揭示了... 科技作为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并不是一种独立力量,科技自身的发展应有生态维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探讨生态危机的成因,以及化解科技发展与生态社会的关系。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有着明显的生态价值取向,揭示了科技发展的生态维度,拓展了科技观的生态视域。其理论有其合理和明显进步之处,也有一定的缺陷,对解决中国科技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建设生态文明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马克思主义 科学技术
下载PDF
存在“马克思主义的技术决定论”吗? 被引量:20
18
作者 牟焕森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32-37,共6页
本文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技术观是社会制约的技术决定论 ,从马克思主义技术决定论出发对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新的诠释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技术决定论与经济决定论的内在统一性。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技术观 技术决定论 技术哲学
下载PDF
李约瑟与马克思主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袁泽民 王凤祥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9-64,共6页
在李约瑟的学术生涯中,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它促使李约瑟改变科学研究的路线,引发李约瑟对"李约瑟难题"的思考,激起李约瑟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热情。把马克思主义与李约瑟联系在一起,势必对&qu... 在李约瑟的学术生涯中,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它促使李约瑟改变科学研究的路线,引发李约瑟对"李约瑟难题"的思考,激起李约瑟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热情。把马克思主义与李约瑟联系在一起,势必对"李约瑟难题"的质疑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约瑟 马克思主义 《中国科学技术史》
下载PDF
评“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批判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学明 罗富尊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5-81,共7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科学技术的两个富有创意的基本判断,一是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二是认为科学技术履行意识形态的社会职能。在此基础上,“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霍克海默、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都对科学技术本身...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科学技术的两个富有创意的基本判断,一是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二是认为科学技术履行意识形态的社会职能。在此基础上,“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霍克海默、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都对科学技术本身及其社会功能的根源,对科技理性、技术专家治国论以及科学主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批判。这些批判尽管充满着穿凿附会之处,具有某种程度的片面性,但无疑也是一种具有极强的时效性的深刻的片面,因为它给20世纪和后20世纪的人类提出了这样一种警告:科学无视价值存在以及与此相关的科学的“异化”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科学技术 社会功能 批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