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ceptual exploration of a gravity-assisted electrorheological fluid-based gripping methodology for assistive technology
1
作者 Ivo Radice Jeroen H.M.Bergmann 《Bio-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CIE CSCD 2019年第3期145-152,共8页
Gripping devices help patients carry out everyday tasks and increase their independence.However,there seems to be a lack of bionic gripping technologies that can fully adapt to any possible shape,as the use of artific... Gripping devices help patients carry out everyday tasks and increase their independence.However,there seems to be a lack of bionic gripping technologies that can fully adapt to any possible shape,as the use of artificial fingers and predetermined grip settings limits the operating space.The development of a more agile device,which is operated by a simple control paradigm,could greatly benefit users.An electrorheological(ER)fluid system should be able to adapt to the shape of an object and then hold that configuration.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if a conceptual prototype of an ER system could hold a geometric shape when it is activated.A test rig was constructed with a moving part(set in different silicone oils)that could be displaced using a tensometer.Silica particles were dispersed in the silicone oils,and a field with a voltage of 4 kV mm?1 was generated to activate the flui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ed system can support an increased force when activated and hold a simple geometric position without any noticeable delay.This outcome provides an initial proof of concept for a possible new(gravity-assisted)gripping approach using smart fluids,which could be developed with materials that are biocompatible and widely avail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rt materials PROSTHETICS EXOSKELETON GRASPING Manipulation Assistive technologies
下载PDF
Comparative study of objective visual quality between FS-LASIK and SMART in myopia 被引量:4
2
作者 Yuan Wu Yue Huang +6 位作者 Shu-Han Wang Gui-Qin Wang Ao-Miao Yu Shao-Zhen Zhao Rui-Hua Wei Rui-Bo Yang Chen Zh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22年第3期502-509,共8页
AIM:To compare the changes in the objective visual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low and moderate myopia postoperatively after 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using the smart pulse technology(SMART)and femtosec... AIM:To compare the changes in the objective visual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low and moderate myopia postoperatively after 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using the smart pulse technology(SMART)and femtosecon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METHODS:Corneal higher-order aberrations(HOAs),horizontal coma,vertical coma and spherical aberration were measured using Pentacam,and cutoff for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 cutoff),objective scatter index(OSI)and Strehl ratio(SR)was measured using an optical quality analysis system(OQAS-II),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at 1,3,and 6 mo,and data were analyzed by repeated measurement two-way analysis of variance.RESULTS:The difference in 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 between SMART and FS-LASIK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only 1 wk postoperatively.Approximately 86.36%and 80.69%of patients with spherical equivalent(SE)in±0.50 D were observed in the SMART and FS-LASIK groups,respectively.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S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509).The HOAs increased postoperatively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surgery in both groups(P<0.05).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OA,corneal horizontal coma,spherical aberration,ΔHOA,Δhorizontal coma,andΔspherical aberration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group(P>0.05).Corneal vertical coma andΔcorneal vertical coma in the FS-LASIK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SMART group(P<0.05).The OSI of both groups at 1 mo after surgery was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surgery(P<0.05).At 3 and 6 mo postoperatively,the OSI in the FS-LASIK group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MART group(P=0.040 and 0.047,respectively).At 6 mo after surgery,the MTF cutoff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26).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R between the FS-LASIK and SMART groups was observed at 1,3,and 6 mo postoperatively(P>0.05).CONCLUSION:The HOAs increase and visual quality is delayed in both groups postoperatively,and the long-term objective visual quality after SMART is slightly better than that after FS-LASI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OPIA FS-LASIK higher-order aberrations visual quality smart pulse technology
下载PDF
SPT辅助的TPRK术后角膜上皮厚度和光密度的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
3
作者 牛世阳 杨华 +5 位作者 李彦 代志强 李新民 周予兰 张欧阳 王保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308-1313,共6页
目的:观察智能脉冲技术(SPT)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术后角膜上皮厚度(CET)和光密度(CD)变化,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3-02/08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SPT-TPRK手术治疗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 目的:观察智能脉冲技术(SPT)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术后角膜上皮厚度(CET)和光密度(CD)变化,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3-02/08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SPT-TPRK手术治疗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60例120眼,评估术前、术后1 wk,1、3 mo CET与CD的变化。结果:纳入患者失访14例28眼,术后出现haze 3例6眼,均剔除本研究,最终纳入患者43例86眼。术后1 wk,CET高于术前(P<0.05),角膜中央0-2 mm区域CET明显增厚(P<0.05);术后1 mo,角膜中央0-2 mm区域CET明显变薄(P<0.05);术后3 mo,角膜中央0-2 mm区域CET基本达术前水平。术后CD值升高,术后3 mo,0-2 mm区域CET与0-2 mm区域全层CD值呈正相关(r=0.256,P<0.05),2-5 mm区域CET与2-6 mm区域前层CD值呈正相关(r=0.319,P<0.05)。结论:角膜中央2 mm以内区域角膜上皮重塑需要3 mo时间;CET较薄的区域,术后角膜上皮重塑更快,术后早期增厚更多;术后早期CD值较术前均增加,且部分区域CET与CD值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 智能脉冲技术(SPT) 角膜上皮厚度 角膜上皮愈合 角膜光密度 屈光不正
下载PDF
辅助技术在智能可穿戴设备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殷晓玉 蒋诗萌 王军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7-133,共7页
为探究基于辅助技术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发展现状,介绍了辅助技术的内涵,总结了现代辅助技术的应用人群和应用形式;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面向功能障碍人群研发的智能可穿戴辅助设备及其在运动功能代偿、辅助康复训... 为探究基于辅助技术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发展现状,介绍了辅助技术的内涵,总结了现代辅助技术的应用人群和应用形式;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面向功能障碍人群研发的智能可穿戴辅助设备及其在运动功能代偿、辅助康复训练、健康防护3个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分析出当前智能可穿戴设备主要存在设备监测精度低、穿戴舒适性差以及弃用率高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最后指出柔性化、高精度化、功能一体化是智能可穿戴辅助设备与系统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技术 辅助器具 智能可穿戴 康复训练 功能障碍人群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计算机网络教育中的应用
5
作者 李妍 《移动信息》 2024年第5期128-130,共3页
文中概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及高校计算机网络教育的现状,详细分析了个性化教学资源推荐、自动化评估与反馈、虚拟助教、智能课堂教学等具体应用场景,并通过案例验证了其实效性。文中还剖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计算机网络教育中面临的挑战... 文中概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及高校计算机网络教育的现状,详细分析了个性化教学资源推荐、自动化评估与反馈、虚拟助教、智能课堂教学等具体应用场景,并通过案例验证了其实效性。文中还剖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计算机网络教育中面临的挑战,如技术更新、教师培训、学生接受度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同时展望了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计算机网络教育中的未来应用前景,为高校计算机网络教育的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持,为实践操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高校计算机网络教育 个性化教学 自动化评估 虚拟助教 智能课堂
下载PDF
智能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AI新热潮之下的冷思考与新出发”研讨会青年学者论坛综述
6
作者 蔡慧英 韩冰 孙佳悦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4年第7期105-113,共9页
人工智能作为新兴科技的标志性内容,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社会建设新机遇的同时,也成为了促进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目前,以元宇宙、ChatGPT等为代表的技术正在全球掀起新一轮的智能科技浪潮,也将对教育场景产生... 人工智能作为新兴科技的标志性内容,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社会建设新机遇的同时,也成为了促进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目前,以元宇宙、ChatGPT等为代表的技术正在全球掀起新一轮的智能科技浪潮,也将对教育场景产生新一轮的冲击。基于此,以“人工智能促进未来教育发展:AI新热潮之下的冷思考与新出发”为主题的研讨会意图回应和探究热潮之下的技术走向,并探讨新的技术发展对未来教育的持续及颠覆性影响。围绕“智能技术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这一研究主题,来自四所不同高校的青年研究者在此次研讨会中分别基于不同的研究场景,从技术设计和实证研究等层面呈现了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的潜在探索维度和未来发展方向。希望通过介绍四个学术报告,带领大家认识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的潜在研究与实践样态,也希望引发大家对智能技术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这一研究主题进行持续且更加深入的思考,为我国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的事业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课堂视频的智能分析技术 网络研修 智慧课堂 深度认知工具 智能助理
下载PDF
SPT辅助的1050Hz切削频率TransPRK与SMILE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袁正 周春阳 +1 位作者 周跃华 李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0-394,共5页
目的:比较智能脉冲技术(SPT)辅助的1 050Hz切削频率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矫正近视和散光的视觉质量。方法:纳入2020-07/2021-01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接受角膜屈光手... 目的:比较智能脉冲技术(SPT)辅助的1 050Hz切削频率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矫正近视和散光的视觉质量。方法:纳入2020-07/2021-01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138例248眼患者,按术式分为TransPRK组(64例123眼)和SMILE组(74例125眼)。术后随访6mo,记录LogMAR视力,使用Sirius眼前节综合分析仪测量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点6mm瞳孔直径下斯特列尔比值(SR)和高阶像差。结果:与SMILE组相比,术后1wk,1mo,TransPRK组UCVA更差(均P<0.05);术后6mo,TransPRK组UCVA更优(P<0.05)。术后1wk,1mo,TransPRK组SR值比SMILE组低(均P<0.05);术后3、6mo,两组间SR值无显著差异(P=0.968、0.433)。术后1wk,两组间彗差无显著差异(P=0.554);术后1、3、6mo,TransPRK组彗差比SMILE组更低(均P<0.05)。术后1wk,1、3mo,TransPRK组三叶草像差比SMILE组更高(均P<0.05);术后6mo,两组间三叶草像差无显著差异(P=0.167)。术后6mo,TransPRK组和SMILE组UCVA分别为-0.13±0.05、-0.11±0.08,均优于各组术前的BCVA(-0.07±0.05、-0.07±0.05)(均P<0.05);且各组SR值较术前更高(均P<0.05)。结论:SPT辅助的1 050Hz切削频率TransPRK与SMILE矫正近视和散光术后均可获得较好的视力,SMILE术后1wk,1mo的视觉质量更好,但SPT辅助的1 050Hz切削频率TransPRK术后6mo的视力优于SMILE,且角膜彗差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视觉质量 智能脉冲技术(SPT)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
下载PDF
近视眼SMILE与SPT-TransPRK术后早期视觉质量比较
8
作者 宁吉良 张立军 +4 位作者 孙思宇 闫春晓 陈若语 邢泽群 于涛瑞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68-775,共8页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与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SPT-TransPRK)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的差异和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2—5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角...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与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SPT-TransPRK)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的差异和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2—5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角膜屈光手术者92例92眼,均为右眼入组,其中SMILE组40例40眼,SPT-TransPRK组52例52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检查受检者视力,计算有效性,有效性=术后裸眼视力(UCVA)/术前最佳矫正视力;采用AR-1自动电脑验光仪测量屈光度;采用Sirius角膜地形图测量角膜高阶像差(HOA),包括总HOA、球差和彗差;采用OQASⅡ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测量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斯特列尔比(SR),模拟对比度视力VA100、VA20和VA9(白天、黄昏、夜晚)。结果术后3个月,SMILE组与SPT-TransPRK组UCVA、有效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880,P=0.380;t=0.920,P=0.058),SPT-TransPRK组术后表现为低度远视。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SMILE组总HOA分别为(0.47±0.18)、(0.70±0.22)和(0.74±0.19)μm,SPT-TransPRK组分别为(0.40±0.14)、(0.98±0.35)和(0.94±0.22)μm;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SMILE组球差分别为(-0.20±0.09)、(-0.44±0.14)和(-0.44±0.15)μm,SPT-TransPRK组分别为(-0.20±0.10)、(-0.71±0.23)和(-0.75±0.20)μm。2个组术眼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总HOA和球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HOA:F_(分组)=13.851,P=0.001;F_(时间)=29.960,P<0.001.球差:F_(分组)=31.037,P<0.001;F_(时间)=48.005,P<0.001),其中2个组术后角膜总HOA、球差均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SMILE组术眼总HOA和球差均小于SPT-TransPR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彗差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MILE组术后1个月OSI高于术前,MTF cut-off、SR和VA9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OSI高于术前,SR和VA9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T-TransPRK组术后1个月OSI高于术前,MTF cut-off、SR、VA100、VA20和VA9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OSI、MTF cut-off、SR、VA100、VA20和VA9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间术眼彗差、OSI、MTF cut-off、SR、VA100、VA20和VA9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MILE和SPT-TransPRK均是矫正近视的有效方法,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相似,但相较SPT-TransPRK,SMILE引起更小的角膜总HOA与球差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角膜激光手术 角膜波前像差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视觉质量
下载PDF
智能教学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64
9
作者 刘清堂 毛刚 +1 位作者 杨琳 程云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5,共8页
应用技术帮助教师实现高效教学,促进学习者的发展是教育技术研究者追寻的目标。该文以教学技术的"智能发展"为主线,归纳了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代表性教学技术和应用,分析了机器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智能导师系统的基本设计... 应用技术帮助教师实现高效教学,促进学习者的发展是教育技术研究者追寻的目标。该文以教学技术的"智能发展"为主线,归纳了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代表性教学技术和应用,分析了机器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智能导师系统的基本设计理念、关键技术以及代表性系统;以智慧教育环境构建为核心,详细分析了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智能感知、学习分析、情感计算等智能技术的功能与特点。作者对智能教学技术发展进行展望,提出以学习分析为核心的智能技术整合、融合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的自适应学习、智能教学环境下的数字教师是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教学技术 程序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育 智能导师系统 智慧教育
下载PDF
有效切削光学区的差异对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高阶像差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冯雨 赵庆新 贾新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247-2251,共5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在角膜地形图引导的结合智能脉冲技术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中,选取不同的激光切削光学区对高阶像差的影响效果。方法共127例(共203眼)接受个性化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根据等效球镜度数,低度... 目的观察并探讨在角膜地形图引导的结合智能脉冲技术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中,选取不同的激光切削光学区对高阶像差的影响效果。方法共127例(共203眼)接受个性化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根据等效球镜度数,低度近视为A组,设定手术中有效切削光学区6.3 mm为A6.3组、6.7 mm为A6.7组、7.0 mm为A7.0组。中度近视B组,根据光学区分为B6.3组、B6.7组、B7.0组。高度近视C组,根据光学区分为C6.3组、C6.5组、C6.8组。比较各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的裸眼视力、角膜前表面的高阶像差。结果(1)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的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者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高阶像差均较术前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低度近视组和中度近视组中总高阶像差增加值相互比较,6.3组分别与6.7组和7.0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7组与7.0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高度近视组中高阶像差增加值相互比较,6.3组分别与6.5组和6.8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组与6.8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智能脉冲技术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避免选择过小或者过大的有效切削光区,既节省角膜组织,又可以显著改善术后高阶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 准分子激光 有效光区 高阶像差 智能脉冲技术
下载PDF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智科 陈思扬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139-142,共4页
目的:观察具有智能脉冲技术(SPT)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PRK)治疗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0年3月~9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行TransPRK近视矫正手术的患者41例(81眼)。收集术前、术后1周、1... 目的:观察具有智能脉冲技术(SPT)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PRK)治疗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0年3月~9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行TransPRK近视矫正手术的患者41例(81眼)。收集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裸眼视力(UCVA)、矫正视力(CDVA)、屈光状态,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及患者术后不适症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终点时UCVA有74眼(91.4%)达到术前CDVA。有效性指数为1.104±0.139。术后观察终点CDVA(LogMAR表示,-0.048±0.051)与术前CDVA(-0.002±0.01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全性指数为1.119±0.122。术后等效球镜(SE)在±0.50D和±1.00D内的眼数分别为58只(71.6%)、72只(88.9%)。9只眼(11.1%)术后1~3个月内出现角膜上皮下混浊,无影响观察终点CDVA的并发症。结论:具有SPT技术的TransPRK手术矫正近视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智能脉冲技术 近视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视角智慧党建系统的研究与探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涛 华佳 《办公自动化》 2021年第16期18-19,34,共3页
社会治理格局和国家正受大数据深刻影响、如党员与组织信息处理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等,各级党组织充分认识到大数据对党建工作的促进作用,大数据有效挖掘运用在创新党建的优势条件,"智慧党建"的模型构建,并做好相关保障... 社会治理格局和国家正受大数据深刻影响、如党员与组织信息处理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等,各级党组织充分认识到大数据对党建工作的促进作用,大数据有效挖掘运用在创新党建的优势条件,"智慧党建"的模型构建,并做好相关保障工作。对全局从而有更快速地把握与把控,笔者们通过研究,利用大数据技术,设计并实现智慧党建系统,党建工作利用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技术实现对党建工作的决策支持和辅助,使基层党建的信息化、智慧化得以推进,同时使基层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水平提升,将党建数据转化为图表展示大屏,直观地反映党建信息及管理相关情况,提供决策分析支持。本系统具有较好的人机通用性和交互性,可为类似的智慧信息系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技术 智慧党建 决策支持辅助
下载PDF
两种角膜屈光手术后早期客观视觉质量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徐婷 王静 陶黎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22-725,共4页
目的:分析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SMART)手术前后客观视觉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8-10/2018-12在我院眼科行FS-LASIK术和SMART术的患者... 目的:分析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SMART)手术前后客观视觉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8-10/2018-12在我院眼科行FS-LASIK术和SMART术的患者各50例100眼,手术前后使用OQAS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测量两组患者的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和斯特列尔比(SR)等客观视觉质量指标。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3mo两组患者OSI均升高,MTF cut off和SR均降低(P<0.05)。术前、术后1mo,两组患者客观视觉质量指标均无差异(P>0.05),但术后3mo FS-LASIK组患者OSI高于SMART组(0.88±0.28 vs 0.70±0.27,P<0.001),SR低于SMART组(0.21±0.05 vs 0.24±0.05,P=0.002)。结论:FS-LASIK与SMART术后均会造成眼内散射指数的升高及客观视觉质量的降低,但SMART术后视觉质量总体较FS-LASIK术后恢复更好,长期视觉质量更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
下载PDF
物理场辅助渗透脱水技术及其在果蔬干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大恒 赵宜范 +2 位作者 张丽红 孟庆瑶 李晓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435-440,共6页
渗透脱水是一种促进果蔬干燥、保持果蔬感官和功能特性、延长果蔬货架期的非热加工技术。渗透脱水技术的主要缺点是传质效率低,物理场辅助渗透脱水技术可有效地提升渗透脱水效率。物理场辅助渗透脱水技术包括:超声波辅助技术、真空辅助... 渗透脱水是一种促进果蔬干燥、保持果蔬感官和功能特性、延长果蔬货架期的非热加工技术。渗透脱水技术的主要缺点是传质效率低,物理场辅助渗透脱水技术可有效地提升渗透脱水效率。物理场辅助渗透脱水技术包括:超声波辅助技术、真空辅助技术、高静水压和高压脉冲电场辅助技术,是近年来果蔬干燥研究的热点。通过研究归纳国内外相关文献,分别从果蔬渗透脱水的机理及其传质效率影响因素、物理场辅助渗透脱水技术及动力学模型、物理场辅助渗透脱水在果蔬干燥的应用3个方面综述了物理场辅助渗透脱水技术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总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脱水 超声波辅助技术 真空 高压脉冲电场 高静水压
下载PDF
非热技术用于中药热不稳定成分提取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游越 杨菁菁 +2 位作者 姜壮壮 赵阳 陶丽 《中医药学报》 CAS 2021年第12期117-121,共5页
热不稳定性成分是中药及天然产物活性物质的重要基础,屠呦呦在经历多次试验失败后最终采用低温冷浸的方法成功获得抗疟神药青蒿素。传统热提取方法有着容易导致化学成分热降解、有机溶剂消耗大、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等缺点。因此,开发非热... 热不稳定性成分是中药及天然产物活性物质的重要基础,屠呦呦在经历多次试验失败后最终采用低温冷浸的方法成功获得抗疟神药青蒿素。传统热提取方法有着容易导致化学成分热降解、有机溶剂消耗大、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等缺点。因此,开发非热提取技术对推动中药物质基础研究与绿色制造尤为重要,包括超临界流体提取、机械化学辅助提取、超声辅助提取、高压脉冲电场提取、高静压提取、真空提取以及不同技术相耦合的非热提取技术。使用新技术可以提高传质速率,降低细胞通透性,加快次生代谢物的扩散,降低能耗、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提取率,并且对热敏感结构得以保存。除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被简述外,本文逐一对上述其余非热提取技术的技术原理、技术特点术以及在中药或天然产物热不稳定活性成分提取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中药提取与制药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热提取技术 热不稳定化合物 机械化学辅助提取 超声辅助提取 高压脉冲电场提取 超高压提取 真空提取
下载PDF
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的TransPRK矫正高度近视的效果和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杜晓豪 张佳 +4 位作者 苏蒙 曹文佳 曾双 王勤美 陈世豪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53-1058,共6页
目的评估智能脉冲技术(SPT)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矫正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屈光手术中心行SPT辅助的TransPRK的高度近视(等效... 目的评估智能脉冲技术(SPT)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矫正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屈光手术中心行SPT辅助的TransPRK的高度近视(等效球镜度数≥-6.00 D)患者60例107眼;采用小数法记录裸眼视力(UCVA)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转换为LogMAR视力;采用主觉验光仪检查患者屈光度;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术眼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及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情况;评估手术安全性指数和有效性指数;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随访12个月,对各项检测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术后平均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3.77±1.02)d。手术前后UCVA和BCVA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80.812、267.313,均P<0.001),其中术后7 d、6个月和12个月BCVA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时安全性指数达1.10±0.12,有效性指数达1.05±0.17。术前预期矫正等效球镜度为(-8.02±1.36)D,术后12个月实际矫正等效球镜度为(-8.04±1.51)D,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3)。术后12个月等效球镜度在±0.50 D预测范围内的术眼占总眼数的比例达79%(85/107),在±1.0 D预测范围内的术眼占总眼数的比例达92%(98/107)。术后7 d和术后1个月眼压轻度升高者分别为3眼和7眼,给予降眼压滴眼液点眼后均恢复正常。术后haze 1级以上者1眼,发生率<1%,在用药后逐渐消失。结论SPT辅助的TransPRK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是矫正高度近视较为理想的表层手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治疗 准分子激光/治疗用途 治疗效果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智能脉冲技术 高度近视
下载PDF
智能脉冲技术辅助TPRK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宁宁 卢成戎 樊郑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79-1081,共3页
目的:观察智能脉冲技术(SPT)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非随机性研究。选取2017-08/2018-05在我院接受SPT辅助的TPRK手术的近视患者260例508眼,术后随访3mo,检测患者的裸眼视力(UCVA)和等效球镜度... 目的:观察智能脉冲技术(SPT)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非随机性研究。选取2017-08/2018-05在我院接受SPT辅助的TPRK手术的近视患者260例508眼,术后随访3mo,检测患者的裸眼视力(UCVA)和等效球镜度,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评估患者的疼痛度及满意度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后5d内在配戴角膜绷带镜的状态下可以进行日常生活及一般工作,术后1、3moUCVA(-0.080±0.0798、-0.108±0.089)均达到甚至优于术前BCVA(-0.050±0.0561)。术后5d,所有患者的角膜上皮均完全修复,术后1、3mo随访,仅3例4眼患者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到不影响视力的haze(0~1级)。本组患者208例术后当天感觉疼痛,均于1d后缓解,3d后完全消失。术后3mo进行满意度调查显示93.0%患者非常满意。结论:SPT辅助的TPRK术治疗近视临床效果较好,术后视力恢复快,角膜上皮重塑时间短,能很好地缓解表层手术后疼痛,患者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屈光手术 飞秒激光智能脉冲技术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下载PDF
Hastelloyc-275上激光沉积YBCO超导线材
18
作者 黄新堂 王又青 +1 位作者 陈清明 王秋良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41-44,共4页
室温下应用Ar+ 离子源辅助准分子脉冲激光沉积 (0 0 2) 取向的 YSZ过渡层薄膜于NiCr 合金基底上;基底加温至750 ℃,用准分子脉冲激光沉积YBCO 高温超导薄膜于YSZ/NiCr 上,并切割成线材.实验结果表明... 室温下应用Ar+ 离子源辅助准分子脉冲激光沉积 (0 0 2) 取向的 YSZ过渡层薄膜于NiCr 合金基底上;基底加温至750 ℃,用准分子脉冲激光沉积YBCO 高温超导薄膜于YSZ/NiCr 上,并切割成线材.实验结果表明:YBCO 超导线材不但为c-轴取向的,同时为在a-b 平面内织构的,其临界温度Tc≥90 K(R= 0),临界电流密度Jc≥1×106 A/cm 2(77 K,0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电流密度 YBCO线材 激光沉积法 超导体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智慧养老服务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晓舒 刘李甜 《科技资讯》 2021年第34期177-179,共3页
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存量大、增长速度快、地区发展不均匀,如何应对由此带来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发展的关键之一。智慧养老是一种利用5G信息技术、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养老模式,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存量大、增长速度快、地区发展不均匀,如何应对由此带来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发展的关键之一。智慧养老是一种利用5G信息技术、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养老模式,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统一的标准,科技技术还未成熟。但智慧养老将是我国养老服务的核心政策。该文针对智慧养老的现状,提出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养老 科技助力 居家养老 老龄化
下载PDF
SmartSurf^(ACE)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with mitomycin C enhancement after 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
20
作者 Amr A.Gab‑Alla 《Eye and Vision》 SCIE CSCD 2021年第1期276-285,共10页
Background:To evaluate predictability,stability,efficacy,and safety of 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PRK)using smart pulse technology(SPT)(SmartSurface procedure)of Schwind Amaris with mitomycin C for c... Background:To evaluate predictability,stability,efficacy,and safety of 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PRK)using smart pulse technology(SPT)(SmartSurface procedure)of Schwind Amaris with mitomycin C for correction of post 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myopic residual refractive errors.Method:This study is a prospective,non-comparative case series conducted at a private eye centre in Ismailia,Egypt,on eyes with post-SMILE myopic residual refractive errors because of undercorrection or suction loss(suction loss occurred after the posterior lenticular cut and the creation of side-cuts;redocking was attempted,and the treatment was completed in the same session with the same parameters)with myopia or myopic astigmatism.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post-SMILE for six months before the SmartSurface procedure,and then they were followed up for one year after that.TPRK were performed using Amaris excimer laser at 500 kHz.The main outcomes included refractive predictability,stability,efficacy,safety and any reported complications.Results:This study included 68 eyes of 40 patients out of 1920 total eyes(3.5%)with post-SMILE technique myopic residual refractive errors.The average duration between the SMILE surgery and TPRK was 6.7±0.4 months(range 6 to 8 months).The mean refractive spherical equivalent(SE)was within±0.50 D of plano correction in 100%of the eyes at 12 months post-TPRK.Astigmatism of<0.50 D was achieved in 100%of the eyes.The mean of the residual SE error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from preoperative−1.42±0.52 D to 0.23±0.10 D(P<0.0001).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DVA)(measured by Snellen’s chart and averaged in logMAR units)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o 0.1±0.07(P<0.0001).UDVA was 0.2 logMAR or better in 100%of the eyes,0.1 logMAR or better in 91.2%of the eyes,and 0.0 logMAR in 20.6%of the eyes.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CDVA)remained unchanged in 79.4%of eyes.14.7%of eyes gained one line of CDVA(Snellen).5.9%of eyes gained two lines of CDVA(Snellen).Conclusion: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using smart pulse technology with mitomycin C enhancement after SMILE is a safe,predictable,stable,and effective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epithelial PRK Mitomycin C Refractive enhancement 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 smart pulse technology smartSurface procedur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