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ss to Specialized Cardiology Follow-Up in Adults Living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1
作者 Cheryl Dickson Danielle Osborn +3 位作者 David Baker Judith Fethney David S.Celermajer Rachael Cordina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SCIE 2024年第1期49-63,共15页
Background:Much has been written about the loss to follow-up in the transition between pediatric and adult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care centers.Much less is understood about the loss to follow-up(LTF)after a succ... Background:Much has been written about the loss to follow-up in the transition between pediatric and adult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care centers.Much less is understood about the loss to follow-up(LTF)after a successful transition.This is critical too,as patients lost to specialised care are more likely to experience mor-bidity and premature mortality.Aims:To understand the prevalence and reasons for loss to follow-up(LTF)at a large Australian Adult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ACHD)centre.Methods:Patients with moderate or highly complex CHD and gaps in care of>3 years(defined as LTF)were identified from a comprehensive ACHD data-base.Structured telephone interviews examined current care and barriers to clinic attendance.Results:Overall,407(22%)of ACHD patients(n=1842)were LTF.The mean age at LTF was 31(SD 11.5)years and 54%were male;311(76%)were uncontactable.Compared to adults seen regularly,lost patients were younger,with a greater socio-economic disadvantage,and had less complex CHD(p<0.05 for all).We interviewed 59 patients(14%).The top 3 responses for care absences were“feeling well”(61%),losing track of time(36%),and not needing fol-low-up care(25%).Conclusions: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ACHD population becomes lost to specialised cardiac care,even after a successful transition.This Australian study reports younger age,moderate complexity defects,and socio-economic disadvantage as predictive of loss to follow-up.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novel approaches to patient-centered service delivery even beyond the age of transition and resources to maintain patient engagement within the ACHD serv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ss to follow-up follow-up adult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lapse in care gaps in care care gaps care continuity ACHD predictors
下载PDF
Effects of hospital–community integrated transitional care on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被引量:2
2
作者 Min Liu Guo-Hong Li Yan-Hong Liu 《Frontiers of Nursing》 CAS 2019年第2期97-105,共9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hospital–community integrated transitional care” model on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Methods: A total of 117 inpatients with...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hospital–community integrated transitional care” model on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Methods: A total of 117 inpatients with COP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in a tertiary general hospital in Nanjing were enrolled by convenience sampling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in 2016 and then were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n = 60) and control group (n = 57) by random number table.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ccepted both routine care and hospital– community integrated transitional care for 3 months after discharge. Assessment of quality of life by telephone follow-up or interview within a week before discharge and 1, 3, and 6 months after discharge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Short Form-36 (SF-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 Results: For a total score of quality of lif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1, 3, and 6 months after discharge. In addition, for each dimension score of quality of life,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except vitality dimension, 1 month after discharge,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ll dimensions, 3 and 6 months after discharge (P < 0.05) Conclusions: Hospital–community integrated transitional care model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CO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aha system transitional ca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quality of life SF-36 telephone follow-up
下载PDF
出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4
3
作者 谢凤兰 林芳宇 +1 位作者 余娟 成守珍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了解出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2859例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对其进行电话随访,了解他们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2859例出院患者对护理工... 目的了解出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2859例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对其进行电话随访,了解他们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2859例出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度评分为(90.50±10.59)分,达到满意以上水平;其中患者对生活护理、健康教育以及出院宣教的满意度评分较高,分别为(91.27±11.77)、(91.24±11.99)和(91.01±11.31)分。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责任护士以及病区护士长的知晓率分别为73.3%、95.1%以及95.3%。经单因素分析,不同年龄、性别、住院天数、居住地、治疗结果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居住地和住院天数是影响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因素。结论对年龄小、住院时间长的外地患者,要加强护患沟通,切实解决患者的问题,满足患者的需求,从而达到优质护理的目的。随访是医患沟通的延伸,电话随访保证了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能准确反映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便护理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访 患者满意度 优质护理服务 延续性护理
下载PDF
膀胱肿瘤腹壁造口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护理 被引量:4
4
作者 程雪梅 付丹丹 向泗雍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年第4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微信联合电话随访在膀胱肿瘤术后腹壁造口患者院外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0例膀胱肿瘤腹壁造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建立微信群开展延续护理。比较2组干预3个月后自... 目的探讨微信联合电话随访在膀胱肿瘤术后腹壁造口患者院外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0例膀胱肿瘤腹壁造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建立微信群开展延续护理。比较2组干预3个月后自护能力和社会心理适应能力。结果研究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中自我意愿评分(6.23±0.93)分、健康知识水平评分(12.37±0.86)分、自我护理技能评分(17.67±0.58)分,对照组ESCA各维度评分分别为(4.38±0.71)分、(5.86±0.43)分、(8.42±0.17)分,研究组ESCA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正性情绪和社会生活适应评分升高(P<0.05),负性情绪评分降低(P<0.05),且研究组社会心理适应水平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联合电话随访在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对促进患者尽早回归社会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腹壁造口 微信 延续护理 电话随访
下载PDF
造口患者的院外延续护理 被引量:74
5
作者 王晓凤 魏苏艳 侯铭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0期87-89,共3页
目的探索新疆地区造口患者院外延续护理的运作模式,提升出院造口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从造口相关科室选择3名护理骨干,对154例出院造口患者采取电话随访、基于网络平台的健康教育、开设造口护理专科门诊的方式开展院外延续护理。结果出... 目的探索新疆地区造口患者院外延续护理的运作模式,提升出院造口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从造口相关科室选择3名护理骨干,对154例出院造口患者采取电话随访、基于网络平台的健康教育、开设造口护理专科门诊的方式开展院外延续护理。结果出院1年后,患者造口相关知识、态度及其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出院前;常见造口并发症低于出院前。96.11%患者对院外延续护理服务满意。结论院外延续护理可提高新疆地区造口患者的认知水平和生存质量,降低造口远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口 新疆地区 院外延续护理 生活质量 并发症 满意度 电话随访 网络健康教育 造口护理专科门诊
下载PDF
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非药物措施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杨慧 吴迪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6年第3期29-33,37,共6页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非药物措施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68例冠心病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常规给予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非药物措施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68例冠心病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常规给予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干预组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包括戒烟限酒、合理饮食、体育锻炼及情绪控制等,干预时间12周,对照组不实施。结果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非药物措施自我管理能力、合理饮食、戒烟限酒、体育锻炼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绪控制得分虽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有利于二级预防非药物措施的实施,能够帮助患者提高二级预防非药物措施的自我管理能力,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情绪控制干预有待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二级预防 非药物措施 延续性护理 自我管理
下载PDF
基于出院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先娟 郭晓娟 +2 位作者 黄天然 李艳锦 葛团 《黑龙江医学》 2019年第7期826-828,共3页
目的探讨出院电话随访式延续护理在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出院脑卒中患者,根据出院日期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出院和复诊时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出院电话随访式延续护理在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出院脑卒中患者,根据出院日期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出院和复诊时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定期电话随访;采用脑卒中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时自我管理能力。结果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5.65,P<0.05);组内各时间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733.86,P<0.01),干预和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89.59,P<0.01),随着出院时间延长,观察组评分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06和0.161,P>0.05),出院后2个月、3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76和28.54,P<0.01)。结论电话随访简便易行,可强化出院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意识,改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话随访 延续性护理 脑卒中 自我管理
下载PDF
微信+电话随访在晚期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周敏 温贤秀 +4 位作者 张静 刘芳英 王兰英 何亚楠 陶雪梅 《循证护理》 2018年第10期879-882,共4页
[目的]探讨微信+电话随访在晚期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92例晚期CRPC病人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泌尿外科常规出院指导和电话随访,试验组在常规出院指导基础上进行微信+电话随访,... [目的]探讨微信+电话随访在晚期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92例晚期CRPC病人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泌尿外科常规出院指导和电话随访,试验组在常规出院指导基础上进行微信+电话随访,比较两组病人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心理状态、自我护理能力及性关注程度。[结果]试验组病人出院后3个月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出院后3个月,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概念及健康知识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出院指导基础上实施微信+电话随访的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能减轻病人焦虑和抑郁心理,提高病人院外自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 电话 延续性护理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焦虑 抑郁 自我护理 性关注程度
下载PDF
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真 董艳丽 +3 位作者 高倩萍 张倩倩 姜海鸥 柳杨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第14期136-137,共2页
目的:观察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实施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后,其自我护理行为及生活质量受到的影响效果。方法:在我院2019.11~2020.10期间收治的所有CHF患者中,选取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 目的:观察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实施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后,其自我护理行为及生活质量受到的影响效果。方法:在我院2019.11~2020.10期间收治的所有CHF患者中,选取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自我护理行为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CHF患者展开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除了能够改善其自我护理行为以外,还可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CHF) 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 自我护理
下载PDF
跟进式电话随访在出院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沙明选 龚磊 任法新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7年第6期1205-1210,共6页
目的:探讨跟进式电话随访在出院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收治的MI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只进行出... 目的:探讨跟进式电话随访在出院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收治的MI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只进行出院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为期6个月的跟进式电话随访。结果:干预前,两组健康调查简表(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自护能力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depression anxiety scale,SDS)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焦虑、抑郁状况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跟进式电话随访有助于提高MI出院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护能力,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进式电话随访 心肌梗死 生活质量 自护能力
下载PDF
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陈卓芳 林雪英 梁菊艳 《临床护理杂志》 2018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科住院治疗且病情稳定的94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科住院治疗且病情稳定的94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常规护理和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相关指标。结果干预组实施3个月和6个月后自我护理行为各条目评分和总分及生活质量各条目评分和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HF患者采用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自我护理行为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从而进一步为CHF患者的院外护理提供参考,以期节约医疗成本、优化医疗资源、减轻CHF患者家庭及社会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话随访 延续性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电话回访在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玉琴 何小丽 《临床医药实践》 2018年第9期709-712,共4页
目的:评价电话回访在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延续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择临床痊愈或好转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按出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单数为观察组,双数为对照组,每组40例。出院后两组均给予抗精神药物维持治疗,对照组... 目的:评价电话回访在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延续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择临床痊愈或好转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按出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单数为观察组,双数为对照组,每组40例。出院后两组均给予抗精神药物维持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护理,出院后于1周内进行电话回访1次;观察组实施分阶段、规范科学的电话访问,实施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比较出院1年两组简明精神疾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服药依从性及复发情况。结果:出院1年观察组BPRS评分、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科学、规范的电话回访在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延续护理中有显著作用,提高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社会功能,减少了疾病的复发,体现了优质护理在院外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延续护理 电话回访 依从性
下载PDF
微信随访与电话随访在基层医院早产儿出院后延续护理及早期干预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13
作者 文娟玲 叶妙珍 +3 位作者 黄彩霞 杨柳 熊美英 黄丽洁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22期129-131,共3页
目的:分析对比采用微信随访与电话随访在基层医院早产儿出院后延续护理及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2017年3月-2019年2月,选取100例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早产儿院内护理方法及对家属的健康教育方... 目的:分析对比采用微信随访与电话随访在基层医院早产儿出院后延续护理及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2017年3月-2019年2月,选取100例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早产儿院内护理方法及对家属的健康教育方法相同,出院时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出院后采用电话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采用微信随访,观察两组早产儿出院后的延续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家长早期护理干预知识及追赶期生长指标掌握率、早产儿头围、身长、体质量、运动、情感及智力发育等各方面指标及家长对我科新生儿护理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效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信随访在基层医院早产儿出院后延续护理及早期干预中的综合效果优于采用电话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随访 电话随访 早产儿 延续护理 早期干预
下载PDF
延续性自我护理教育结合电话随访应用于烧伤患者出院后护理中的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溪 张晓燕 徐芳芳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1655-1658,共4页
目的:将延续性自我护理教育结合电话随访应用于烧伤患者,探讨此方法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患者来自于2019年7月—2022年6月期间我院的治疗病例,纳入了64例烧伤患者,基于不同的护理方式加以分组,每组人数均等。对照组出院后给予电话... 目的:将延续性自我护理教育结合电话随访应用于烧伤患者,探讨此方法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患者来自于2019年7月—2022年6月期间我院的治疗病例,纳入了64例烧伤患者,基于不同的护理方式加以分组,每组人数均等。对照组出院后给予电话随访,联合组出院后给予延续性自我护理教育,对比两种方法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VSS评分结果表明,联合组要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HAMA、HAMD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评分更低(P<0.05);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得以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各项评分更高(P<0.05);护理后,患者应激障碍、信心水平各项评分均得以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各项评分更高(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8%,低于对照组的6.25%。结论:结论对于烧伤患者出院后的护理,采用延续性自我护理教育结合电话随访的效果明显,有利改善预后,体现出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自我护理教育 电话随访 烧伤患者 院外护理
下载PDF
电话随访在延续性护理实施中对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云开 梁月俏 +1 位作者 胡桂贞 茹银转 《中外医疗》 2022年第5期127-130,135,共5页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实施延续护理对提高护理满意度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在东莞市石碣医院接受诊疗的110例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常规出院宣教和电话随访延续护理的方法分别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实施延续护理对提高护理满意度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在东莞市石碣医院接受诊疗的110例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常规出院宣教和电话随访延续护理的方法分别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随访,观察组采用电话随访实施延续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进行相应干预后1个月,记录两组干预后心理弹性评估、生活质量评估、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满意度。结果随访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CD-RISC评分和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8、0.619,P>0.05)。经随访后,两组患者CD-RISC评分和SF-36评分均较随访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观察组患者随访后的CD-RISC评分和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85、15.222,P<0.001)。随访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0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4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70,P<0.001)。观察组对护理表示满意及以上的满意率为70.91%,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60,P<0.001)。结论电话随访实施延续护理有利于促进产妇在产褥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产后并发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话随访 延续护理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再住院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6
作者 李朝明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年第6期7-7,11,共2页
目的冠心病患者通过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后,对获得的再住院率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在 2017 年 1 月到 2018 年 1 月 , 这-期间内收治的患者随机抽取出 88 例患者 , 把他们当成本次研究的研究目标 , 根据患者的... 目的冠心病患者通过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后,对获得的再住院率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在 2017 年 1 月到 2018 年 1 月 , 这-期间内收治的患者随机抽取出 88 例患者 , 把他们当成本次研究的研究目标 , 根据患者的例数将小组进行划分 , 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观察组患者以常规治疗为基础,通过电话随访,对照组患者不进行电话随访,对两组患者发生心脏疾病从而再次住院的概率以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再次住院概率远高于观察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随访六个月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P〈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通过电话随访延续性护理,能够明显将再住院率进行降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以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话随访 延续性护理 冠心病 再住院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对人工智能电话随访的意愿及需求的质性研究
17
作者 黄晴茵 吴燕 +3 位作者 刘佳 李翠怡 龙文丽 贺嘉嘉 《护理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对人工智能电话随访的意愿及需求,为构建更符合实际需求的人工智能电话随访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自拟提纲对2023年12月至2024年5月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1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对人工智能电话随访的意愿及需求,为构建更符合实际需求的人工智能电话随访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自拟提纲对2023年12月至2024年5月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1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一对一深入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提炼出4个主题:希望接受人工智能电话随访服务;希望人工智能电话随访明确表明医院身份;希望人工智能电话随访提供个性化的随访指导(老年患者个性化随访需求、个性化饮食指导的需求、定制化血糖管理指导、心理支持需求);希望人工智能电话随访和人工随访相结合(融合人工智能与人工随访的需求、对人工随访的期待、多模态信息提供的需求)。结论糖尿病患者希望接受人工智能电话随访。建议医院构建人工智能电话随访系统,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专业和个性化的电话随访服务,并结合人工随访与多模态方法提高随访的可靠性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人工智能 电话随访 意愿 需求 人工随访 延续护理 质性研究
下载PDF
电话随访式延续护理用于PCI术后患者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谭荣欢 张静 +2 位作者 李洁晶 陈燕娜 梁莺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48-349,共2页
目的探讨PCI术后患者开展电话随访式延续护理方案,对其用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07-2020.12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PCI手术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开展电话随访式... 目的探讨PCI术后患者开展电话随访式延续护理方案,对其用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07-2020.12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PCI手术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开展电话随访式延续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PCI术后自护能力评分差异,以及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差异。结果研究发现,试验组患者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且用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PCI手术患者开展电话随访式延续护理方案,可提高其术后自护能力和护理满意度,增强患者用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手术后医护 电话随访 病人医护连续性 依从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