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ression level of TRF1 protein and telomerase activity in human acute leukemia 被引量:4
1
作者 施继敏 黄河 +1 位作者 陈巧芳 林茂芳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54-158,共5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TRF1 (telomeric repeat binding factor 1) protein in human acute leukemia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ression level of TRF1 protein and telomerase. Methods: A quantitative We...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TRF1 (telomeric repeat binding factor 1) protein in human acute leukemia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ression level of TRF1 protein and telomerase. Methods: A quantitative Western-Blot technique was developed using anti-TRF133-277 monoclonal antibody and GST-TRF1 purity protein as a standard to further determine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TRF1 protein in total proteins extracted from clinical specimens. Results: Bone marrow tissues of 20 acute leukemia patients were studied, 11 healthy donors’ bone marrows were taken as a control.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TRF1 protei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1) in normal bone marrow ((2.217±0.462) μg/μl) than that of acute leukemia patients ((0.754±0.343) μg/μl). But there was no remarkable difference between ALL and ANLL patients ((0.618±0.285) μg/μl vs (0.845±0.359) μg/μl, P>0.05). After chemotherapy, TRF1 expression level of patients with complete remission elevated ((0.772±0.307) μg/μl vs (1.683±0.344) μg/μl, P<0.01), but lower than that of normal ((2.217±0.462) μg/μl, P<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after chemotherapy ((0.726±0.411) μg/μl vs (0.895±0.339) μg/μl, P>0.05). TRF1 expression level of patients with complete remissio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out complete remission ((1.683±0.344) μg/μl vs (0.895±0.339) μg/μl, P<0.01). All samples were determined for telomerase activity. It was confirmed that the activity of telomerase in normal bone marrow was lower than that of acute leukemia patients ((0.125±0.078) μg/μl vs (0.765±0.284) μg/μl, P<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expression level of TRF1 protein between ALL and ANLL patients ((0.897±0.290) μg/μl vs (0.677±0.268) μg/μl, P>0.05). After chemotherapy, telomerase activity of patients with complete remission decreased ((0.393±0.125) μg/μl), but was still higher than that of normal ((0.125±0.078) μg/μl, P<0.01).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TRF1 protein has corre-lativity to the activity of telomerase (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TRF1蛋白 端粒末端转移酶 表达
下载PDF
莱姆病螺旋体端粒解离酶的表达纯化及其晶体衍射分析
2
作者 胡元森 王远 +3 位作者 吕扬勇 黄亮 张帅兵 李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目的】对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端粒解离酶(telomere resolvase,ResT)进行原核可溶性表达纯化,并筛选高衍射度的ResT-DNA复合物晶体,为探究ResT-DNA复合物的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合成pET28 b-ResT表达质粒,构建... 【目的】对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端粒解离酶(telomere resolvase,ResT)进行原核可溶性表达纯化,并筛选高衍射度的ResT-DNA复合物晶体,为探究ResT-DNA复合物的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合成pET28 b-ResT表达质粒,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SUMO-ResT,分析ResT可溶性蛋白在BL21(DE3)、BL21(DE3)pLysS、BL21 Gold(DE3)pLysS、BL21 Codon Plus(DE3)、Rosetta(DE3)和Rosetta(DE3)pLysS中的表达量,获得最优的ResT原核表达菌株。基于AlphaFold预测的ResT蛋白模型,利用定点突变及ResT可溶性蛋白表达分析,获得高效可溶性表达ResT突变体。经Ni-NTA亲和层析、HiTrap Heparin HP亲和层析及分子筛层析对ResT突变体ResT(W94H)进行蛋白纯化。利用EMAS检测ResT(W94H)与DNA的结合能力。使用蛋白晶体接种(seeding)和交叉接种(cross-seeding)方法,利用多种商业化结晶试剂盒筛选并优化ResT-DNA复合物的结晶条件,对复合物晶体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BL21 Gold(DE3)pLysS菌株是ResT最佳的高效可溶性表达菌株,W94H突变体比野生型具有更强的可溶性表达。获得了高纯度(95%)且高质量浓度(15 mg/mL)的ResT(W94H),其能够与底物DNA形成稳定的ResT-DNA复合物。在18℃下,ResT-DNA最佳结晶条件是:PEG3350150 g/L、二甲苯二酸钠0.1 mol/L(pH 6.6)、NaCl 0.15 mol/L,ResT-DNA晶体分辨率最高为3.52,晶体空间群为P4。【结论】得到了高纯度ResT(W94H)蛋白,获得了ResT-DNA复合物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姆病螺旋体 端粒解离酶 原核表达和纯化 蛋白结晶 X-射线衍射
下载PDF
植物端粒DNA结合蛋白及端粒酶活性调控研究
3
作者 孙守江 马馼 +4 位作者 毛培胜 豆丽茹 贾志程 孙铭 王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8-206,共9页
植物衰老和种子劣变机理的研究一直是农业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植物衰老会对农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牧草提前衰老也会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限制草产业的发展。由于种子劣变,全球每年约有25%的种子失去活力,导致巨额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 植物衰老和种子劣变机理的研究一直是农业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植物衰老会对农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牧草提前衰老也会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限制草产业的发展。由于种子劣变,全球每年约有25%的种子失去活力,导致巨额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农业的健康发展。深入揭示植物衰老特性和调控机制,不仅对于阐明植物生态适应性及种群稳定性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延缓衰老技术和调控措施的选择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在模式植物拟南芥研究中发现,染色体端粒与植物衰老以及种子活力密切相关。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重复DNA序列,由端粒DNA和结合蛋白组成。端粒结合蛋白是一组与端粒DNA结合的蛋白质,主要是帮助稳定端粒结构并保护端粒免受DNA修复系统的干扰,其次还参与了基因表达、DNA复制和染色体结构调节等许多生物学过程。端粒酶由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和端粒酶RNA(TER)两个亚单位组成,端粒酶逆转录酶亚基参与线粒体功能以及相关基因表达调控,通过对端粒酶新功能的探索,有助于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从而延缓植物的衰老进程,为提高作物产量提供一条新的途径。近年来在植物中研究发现,端粒的动态变化与植物衰老存在相关性,植物端粒内稳态的维持机制仍存在许多问题,端粒长度以及端粒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与植物衰老以及种子老化的关系尚不清楚。基于此,本研究综述了端粒和端粒结合蛋白在植物生物学中的作用,重点论述了端粒和端粒结合蛋白调控端粒长度以及端粒酶活性的模式,为后续解析植物衰老以及种子劣变机理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端粒酶 端粒结合蛋白 植物衰老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模型大鼠端粒长度与端粒结合蛋白基因表达变化
4
作者 唐政 史新宇 +4 位作者 孔庆梅 李清振 韦亮亮 付浩 黄生炫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2期1785-1789,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IA)大鼠外周血端粒长度及其结合蛋白基因表达变化,初步探讨IA的潜在机制。方法将24只SD雌性大鼠随机等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IA模型组(以下简称模型组)。模型组结扎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双侧肾动脉后支、切除双侧卵巢,...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IA)大鼠外周血端粒长度及其结合蛋白基因表达变化,初步探讨IA的潜在机制。方法将24只SD雌性大鼠随机等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IA模型组(以下简称模型组)。模型组结扎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双侧肾动脉后支、切除双侧卵巢,并于造模后1周喂同时含8%氯化钠和3%L-甲硫氨酸的饲料。对照组则仅暴露左侧颈总动脉和双肾20 min后缝合皮肤,喂常规饲料。两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前和造模后6个月时进行眶下静脉丛取血并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检测相对端粒长度。造模后6个月时处死前测量血压及检测血清中雌二醇、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提取外周血总RNA并检测6种端粒结合蛋白[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TRF1)、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TRF2)、端粒保护蛋白1(POT1)、肾上腺皮质增生蛋白同源异构体(TPP1)、TRF1相互作用核蛋白2(TIN2)、阻滞活化蛋白1(RAP1)]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处死后通过血管铸型观察IA形成情况。结果造模后6个月时,模型组大鼠收缩压和血清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雌二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大鼠初始(0个月时)外周血端粒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6个月时,模型组大鼠端粒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6个月时,模型组大鼠外周血的TRF2和TPP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TRF1、POT1、TIN2和RAP1基因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A模型大鼠造模后6个月时,外周血端粒长度明显缩短,端粒结合蛋白TRF2和TPP1基因表达水平上调,这可能与IA的病因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颅内动脉瘤 端粒结合蛋白 大鼠 雌二醇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tRF-1:30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夏雨薇 乔云阳 +4 位作者 刘雪薇 施会敏 曲高婷 张爱青 甘卫华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561-566,共6页
目的探讨tRF-1:30(tRF-1:30-Gln-CTG-4)对高糖(HG)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s)中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将小鼠RTECs分为Control组、HG组、HG+tRF-1:30 mimic组、HG+tRF-1:30 NC组、HG+si-IKZF2组(IKAROS家族锌指2,tRF-1:3... 目的探讨tRF-1:30(tRF-1:30-Gln-CTG-4)对高糖(HG)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s)中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将小鼠RTECs分为Control组、HG组、HG+tRF-1:30 mimic组、HG+tRF-1:30 NC组、HG+si-IKZF2组(IKAROS家族锌指2,tRF-1:30抑制剂)、HG+si-NC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RF-1:3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IKZF2 mRNA的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炎性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检测IKZF2蛋白表达水平,双萤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tRF-1:30和IKZF2的关系。结果在HG诱导的RTECs中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tRF-1:30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过表达tRF-1:30显著降低HG诱导的RTECs中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IKZF2在HG诱导的RTECs中显著高表达,进一步敲低IKZF2可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而过表达tRF-1:30后IKZF2的表达水平下调。双萤光素酶报告实验进一步验证tRF-1:30与IKZF2可能存在靶向关系。结论过表达tRF-1:30可能通过负向调控IKZF2的表达进而抑制HG诱导的RTECs炎性因子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1 tRF-1:30-Gln-CTG-4 肾小管上皮细胞 炎性因子 IKAROS家族锌指2
下载PDF
活性氧及染色体端粒调控种子老化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孙守江 毛培胜 +5 位作者 豆丽茹 贾志程 孙铭 马馼 欧成明 王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2-213,共12页
种子使植物能够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种子活力是农业中的一个重要性状,直接影响田间出苗率和作物产量。然而,由于种子老化,种子活力在贮藏过程中下降。为了有效地保护基因资源,减少由于种子老化给农... 种子使植物能够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种子活力是农业中的一个重要性状,直接影响田间出苗率和作物产量。然而,由于种子老化,种子活力在贮藏过程中下降。为了有效地保护基因资源,减少由于种子老化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有必要探究种子老化的机制,以便了解种子老化的起因以及老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在种子贮藏过程中,高温高湿是加速种子老化的两个主要因素。活性氧(ROS)引起的氧化损伤是主要原因。ROS可导致蛋白质损伤、脂质过氧化、染色体端粒结构异常和DNA损伤引起的各种细胞成分损伤。此外,ROS还诱导细胞程序性死亡,导致种子老化。种子在吸胀初期会对一些损伤进行修复,但是,如果对关键结构造成巨大损伤,就会导致修复失败,种子永久失去活力,无法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正常发芽。种子老化的确切机制尚未得到全面研究。基于此,本研究主要综述了种子老化过程中ROS的产生以及清除途径、ROS对生物大分子的影响、染色体端粒系统对种子老化的响应以及种子耐老化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展望。这对了解种子老化的原因以及种子老化机制的解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老化 活性氧 氧化胁迫 染色体端粒 蛋白质羰基化 细胞程序性死亡
下载PDF
CHD4调控端粒功能促进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的机制研究
7
作者 王倩倩 李婷芳 王峰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09-915,共7页
目的探讨染色质域解旋酶DNA结合蛋白4(CHD4)通过调控端粒功能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慢病毒感染构建CHD4稳定敲低的宫颈癌HeLa细胞系,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HD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将宫颈癌H... 目的探讨染色质域解旋酶DNA结合蛋白4(CHD4)通过调控端粒功能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慢病毒感染构建CHD4稳定敲低的宫颈癌HeLa细胞系,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HD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将宫颈癌HeLa细胞分为对照组、shCDH4-1组、shCHD4-2组,CCK-8实验检测CHD4对HeLa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集落数量;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裸鼠荷瘤实验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免疫荧光-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HD4与HeLa细胞中端粒的共定位及各组细胞中端粒的损伤情况,端粒损伤以损伤因子γH2AX与端粒的共定位表示;中期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端粒功能的变化,端粒信号缺失(SFE)或多端粒信号(MTS)的染色体比例升高代表端粒功能障碍。结果慢病毒感染成功构建CHD4稳定下调的HeLa细胞系(P<0.05)。与对照组相比,shCDH4-1组和shCHD4-2组的细胞增殖能力、集落形成能力、迁移能力、体内肿瘤生长能力均明显下降(P<0.05)。免疫荧光-荧光原位杂交实验表明,CHD4定位于HeLa细胞的端粒上。与对照组相比,CHD4的缺失不足以引起端粒的DNA损伤(P>0.05),但会导致HeLa细胞SFE的染色体比例明显增多(P<0.05)。结论CHD4可通过调控HeLa细胞的端粒功能,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A细胞 端粒 宫颈肿瘤 细胞增殖 染色质域解旋酶DNA结合蛋白4
下载PDF
Role of mitophagy in the hallmarks of aging
8
作者 Jie Wen Tingyu Pan +4 位作者 Hongyan Li Haixia Fan Jinhua Liu Zhiyou Cai Bin Zhao 《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14,共14页
Aging, subjected to scientific scrutiny, is extensively defined as a time-dependent decline in functions that involves the majority of organisms. The time-dependent accretion of cellular lesions is generally a univers... Aging, subjected to scientific scrutiny, is extensively defined as a time-dependent decline in functions that involves the majority of organisms. The time-dependent accretion of cellular lesions is generally a universal trigger of aging, while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is a sign of aging. Dysfunctional mitochondria are identified and removed by mitophagy, a selective form of macroautophagy. Increased mitochondrial damage resulting from reduced biogenesis and clearance may promote the aging process. The primary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llustrate in detail the effects of mitophagy on aging and emphasize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mitophagy and other signs of aging, including dietary restriction, telomere shortening, epigenetic alterations, and protein imbalance.The evidence regarding the effects of these elements on aging is still limited. And alth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mitophagy and aging has been long-awaited, to analyze details of such a relationship remains the main challenge in aging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TOPHAGY AGING dietary restriction telomere shortening epigenetic alterations protein imbalance
下载PDF
果蝇限制端粒转座子的分子机制
9
作者 王承贤 容益康 崔敏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1-228,共8页
端粒是保护线性染色体末端的核酸-蛋白复合物。与常见的真核生物短重复序列组成的端粒不同,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端粒DNA由反转座子组成,其转座行为被果蝇宿主严格限制在端粒,既实现延长端粒的功能,也减少转座子跳跃对基... 端粒是保护线性染色体末端的核酸-蛋白复合物。与常见的真核生物短重复序列组成的端粒不同,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端粒DNA由反转座子组成,其转座行为被果蝇宿主严格限制在端粒,既实现延长端粒的功能,也减少转座子跳跃对基因组的损伤。但果蝇宿主是如何完成如此精确调控的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已知的全基因组范围抑制转座子表达包括H3K9me3参与的异染色质形成途径和piRNA路径,而近期研究发现果蝇端粒保护蛋白参与端粒反转座子的特异调控。本文主要综述了端粒保护蛋白在调控端粒转座子中的具体功能。对果蝇端粒转座子调控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宿主与转座子协同进化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保护蛋白 反转座子 转座子转录调控 PIRNA 端粒酶
下载PDF
Transfer of disulfide bond formation modules via yeast artificial chromosomes promotes the expression of heterologous proteins inKluyveromyces marxianus
10
作者 Pingping Wu Wenjuan Mo +6 位作者 Tian Tian Kunfeng Song Yilin Lyu Haiyan Ren Jungang Zhou Yao Yu Hong Lu 《mLife》 CSCD 2024年第1期129-142,共14页
Kluyveromyces marxianus is a food-safe yeast with great potential for producing heterologous proteins.Improving the yield in K.marxianus remains a challenge and incorporating large-scale functional modules poses a tec... Kluyveromyces marxianus is a food-safe yeast with great potential for producing heterologous proteins.Improving the yield in K.marxianus remains a challenge and incorporating large-scale functional modules poses a technical obstacle in engineering.To address these issues,linear and circular yeast artificial chromosomes of K.marxianus(KmYACs)were constructed and loaded with disulfide bond formation modules from Pichia pastoris or K.marxianus.These modules contained up to seven genes with a maximum size of 15 kb.KmYACs carried telomeres either from K.marxianus or Tetrahymena.KmYACs were transferred successfully into K.marxianus and stably propagated without affecting the normal growth of the host,regardless of the type of telomeres and configurations of KmYACs.KmYACs increased the overall expression levels of disulfide bond formation genes and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yield of various heterologous proteins.In high-density fermentation,the use of KmYACs resulted in a glucoamylase yield of 16.8 g/l,the highest reported level to date in K.marxianus.Transcriptomic and metabolomic analysis of cells containing KmYACs suggested increased 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 biosynthesis,enhanced flux entering the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and a preferred demand for lysine and arginine as features of cells overexpressing heterologous proteins.Consistently,supplementing lysine or arginine further improved the yield.Therefore,KmYAC provides a powerful platform for manipulating large modules with enormous potential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and fundamental research.Transferring the disulfide bond formation module via YACs proves to be an efficient strategy for improving the yield of heterologous proteins,and this strategy may be applied to optimize other microbial cell facto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ulfide bond formation expression of heterologous proteins Kluyveromyces marxianus telomere yeast artificial chromosome
原文传递
TZAP蛋白在乳腺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1
作者 秦亚萍 杨明清 +3 位作者 杨帆 刘祎 张小玲 肖胜军 《华夏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19-24,共6页
目的:观察端粒锌指相关蛋白(TZAP)在乳腺导管癌及癌旁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4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5例导管原位癌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TZAP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与癌旁正... 目的:观察端粒锌指相关蛋白(TZAP)在乳腺导管癌及癌旁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4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5例导管原位癌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TZAP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100%强阳性相比(180/180),TZAP蛋白在乳腺导管内癌中虽然都有着色(总阳性率100%,35/35),但总体表达下调(其中强阳性率5.71%,2/35;中等阳性率68.57%,24/35;弱阳性率25.71%,9/35);在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下调更明显(阳性率为45.52%,66/145;阴性率为54.48%,79/145)。TZAP阴性的病例具有组织学分级较高、肿瘤体积较大、有淋巴结转移、HER2基因有扩增、Ki67增殖指数较高、TNM分期较高的特点,表明TZAP表达下调与乳腺导管癌的发生和进展有关。结论:TZAP在乳腺导管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可能在其发生和恶性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浸润性导管癌 端粒锌指相关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一个可能的与人端粒结合因子相互作用蛋白Tara的分离和克隆 被引量:5
12
作者 蓝建平 罗依 +7 位作者 朱园园 孙洁 来晓瑜 李静远 余建 施继敏 林茂芳 黄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86-490,共5页
目的 :分离和鉴定端粒结合因子 (TRF1)免疫共沉淀蛋白复合物并克隆其基因。方法 :以 TRF1抗体应用免疫共沉淀方法 ,从细胞蛋白抽提物中分离 TRF1蛋白复合物 ,并作蛋白质肽指纹谱鉴定 ;应用温度梯度 PCR,从人 c DNA文库中扩增目的基因 ,... 目的 :分离和鉴定端粒结合因子 (TRF1)免疫共沉淀蛋白复合物并克隆其基因。方法 :以 TRF1抗体应用免疫共沉淀方法 ,从细胞蛋白抽提物中分离 TRF1蛋白复合物 ,并作蛋白质肽指纹谱鉴定 ;应用温度梯度 PCR,从人 c DNA文库中扩增目的基因 ,并构建 p EGFP- C2真核表达载体 ;核苷酸测序和 Western blot验证目的基因序列和表达载体。结果 :从 TRF1免疫沉淀复合物中分离出了 Tara蛋白 ;人 c DNA文库中 PCR扩增所得产物为 1.7kb,与 Tara基因 CDS序列同源性为 99.9% ;GFP/ Tara融合蛋白约 10 0 k D,Tara在间期 He La细胞中弥散表达于胞浆 ,而有丝分裂细胞则定位于整个细胞。结论 :Tara是一个可能的 TRF1相互作用蛋白 ,其作用机制需进一步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蛋白质类/分析 端粒结合因子 基因 Tara 免疫共沉淀 质谱
下载PDF
人成釉细胞瘤中蛋白激酶C-α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钟鸣 张陆荘 +3 位作者 张波 候琳 张允凯 王洁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96-699,共4页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α(PKCα)在人成釉细胞瘤(AB)中的表达及与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关系,探讨其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了AB中hTERT mRNA及PKCα蛋白的表达。同时选取牙源性角化囊肿(OKC)16例,正常...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α(PKCα)在人成釉细胞瘤(AB)中的表达及与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关系,探讨其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了AB中hTERT mRNA及PKCα蛋白的表达。同时选取牙源性角化囊肿(OKC)16例,正常口腔黏膜7例做对比研究。结果:hTERT mRNA在AB中阳性率为94.4%(51/54),OKC中为87.5%(14/16)及1/7正常口腔黏膜有hTERT mRNA表达,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伴随AB的复发与恶变hTERT的表达逐渐增高。PKCα在AB中阳性表达为85.1%(46/54),OKC中为56.2%(9/16),4/7正常口腔黏膜有PKCα阳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伴随AB的复发与恶变PKCα阳性表达也随之增高(P<0.05)。hTERT阳性表达与PKCα阳性表达之间经Kendall相关分析rk=1.000,P=0.005呈高度正相关。结论:hTERT与AB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生物学行为相关,端粒酶活性的释放激活与PKCα的高表达可能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釉细胞瘤 端粒 末端转移酶 蛋白激酶C-Α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颅内动脉瘤大鼠端粒长度、端粒酶反转录酶及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婷 闫海洋 +4 位作者 陈孝储 孙圣凯 付浩 陈旭义 王志宏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1195-1197,1202,共4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颅内动脉瘤(IA)大鼠端粒长度、端粒酶反转录酶(TERT)和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TRF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12只。对模型组及辛伐他丁组的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并结扎左侧...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颅内动脉瘤(IA)大鼠端粒长度、端粒酶反转录酶(TERT)和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2(TRF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12只。对模型组及辛伐他丁组的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并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及双侧肾动脉后支以构建IA模型,对照组仅暴露相应组织及血管后缝合。建模后模型组和辛伐他汀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及辛伐他汀灌胃。于建模后4个月,测定各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端粒相对长度、TERT和TRF2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建模后4个月,模型组和辛伐他汀组各有8只大鼠形成IA,对照组无大鼠形成IA;对照组、辛伐他汀组和模型组大鼠的端粒相对长度依次缩短(P<0.05),而对照组、模型组和辛伐他汀组TRF2 mRNA相对表达量依次升高(P<0.05);模型组和辛伐他汀组的TERT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A大鼠可能由于端粒酶活性降低而发生端粒长度缩短,辛伐他汀可通过促进TRF2的表达而发挥保护端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辛伐他汀 端粒 端粒酶反转录酶 端粒结合蛋白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 大鼠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端粒酶逆转录酶及TRF1的表达和相互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程旭 陈子兴 +3 位作者 王玮 傅建新 岑建农 姚利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8-49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c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 及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human telomeric-repeat binding factor,TRF1)的表达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端粒酶PCR-EL...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端粒长度、端粒酶活性、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c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 及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human telomeric-repeat binding factor,TRF1)的表达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端粒酶PCR-ELISA半定量法对30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及11例对照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进行了检测,采用RT-PCR 法对其进行hTERT及TRF1基因mRNA的表达检测,并同时采用Sourhern bloting法对患者及对照进行了端粒长度的检测。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端粒酶活性、hTERT表达水平分别为0.69±0.33、0.47±0.3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平均TRF1表达水平为0.45±0.2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平均端粒长度为(6.1±1.9)kb·对照组(9.5±1.4)kb,两组区别具有显著意义(P<0.01)。端粒酶活性与hTERT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端粒较短的患者的平均端粒酶活性0.77±0.29,而端粒较长的患者的平均端粒酶活性为0.46±0.34、两组区别具有显著意义(P <0.05)。hTERT及TRF1的表达水平在这两组分别为0.54±0.38、0.50±0.24和0.28±0.28、0.32±0.23,相对于端粒较长的患者。端粒较短的患者的hTERT及TRF1表达水平有升高趋势(P=0.06、P=0.08)。结论急性初治白血病患者端粒酶活性、hTERT的表达升高,hTERT的表达的上调可能是激活端粒酶的重要调节因素。急性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化可能与其端粒缩短有关。端粒酶依赖的端粒机制的激活,在白血病的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TRF1的表达适当下调可能对白血病细胞端粒长度的维持起重要作用。端粒较短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在激活了端粒酶的活性之后,可能需要相对较多的TRF1等端粒长度的负调控因素来维持端粒长度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端粒 端粒酶 端粒重复结合蛋白1
下载PDF
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33-277)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及高效表达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河 陈巧芳 林茂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5期193-195,202,共4页
目的 :建立能高效表达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 1第 33- 2 77位 (TRF1 33- 2 77)氨基酸的菌株并制备多抗。方法 :设计一对引物 ,分别带有 Kpn 和 Eco RI位点 ,从已经克隆了 TRF1 c DNA全长的重组质粒 p CR -TOPO-TRF1扩增 TRF1 33- 2 77... 目的 :建立能高效表达人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 1第 33- 2 77位 (TRF1 33- 2 77)氨基酸的菌株并制备多抗。方法 :设计一对引物 ,分别带有 Kpn 和 Eco RI位点 ,从已经克隆了 TRF1 c DNA全长的重组质粒 p CR -TOPO-TRF1扩增 TRF1 33- 2 77c DNA片段 ,克隆入 PGEM-T质粒 ,测序和酶切图谱鉴定 ,Eco RI酶切后亚克隆入 p GEX-3X的 Eco RI位点之间 ,筛选正向插入重组子。转化大肠杆菌 DH5 a,筛选高表达菌株。结果 :得到高效表达融合蛋白的菌株 DH5 a-TRF1 33- 2 77。其融合蛋白经western blot证实具 TRF1抗原性。结论 :所建立的菌株为 h TRF1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制备提供蛋白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 基因 细菌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下载PDF
hTERT和β-catenin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丁昂 童赛雄 +2 位作者 冯平 巴布拉 秦新裕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检测hTERT和-βcatenin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病人生存期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正常及炎性胆囊、胆囊癌非相关息肉、胆囊癌相关息肉和胆囊癌各20、19、16、82例。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hTERT、-βcatenin蛋... 目的检测hTERT和-βcatenin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病人生存期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正常及炎性胆囊、胆囊癌非相关息肉、胆囊癌相关息肉和胆囊癌各20、19、16、82例。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hTERT、-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①hTERT在正常及炎性胆囊、胆囊癌非相关息肉、胆囊癌相关息肉和胆囊癌中阳性率分别为0、5.3%、37.5%、84.1%,后两组hTERT表达率显著高于前两组(P<0.05),胆囊癌组hTERT表达率亦显著高于第3组(P<0.001)。-βcatenin在正常及炎性胆囊、胆囊癌非相关息肉、胆囊癌相关息肉和胆囊癌中异位表达率分别为5.0%、10.5%、50.0%、51.2%。后两组-βcatenin表达率显著高于前两组(P<0.05)。②hTERT在T1+T2、T3+T4和淋巴结阳性、阴性组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2.7%、92.8%(P<0.05)和93.6%、71.4%(P<0.05),差异有显著性。hTERT表达水平与胆囊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有无转移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0.4、-0.5(P<0.01)。-βcatenin在T1+T2、T3+T4和淋巴结阳性、阴性组中异位表达率分别为33.3%、63.3%(P<0.01)和57.4%、42.9%(P<0.05),差异有显著性。③胆囊癌hTERT阴性、阳性表达累积生存率分别为22.8%、5.9%(P<0.05)。胆囊癌异位-βcatenin阴性、阳性表达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7.1%、5.7%(P<0.05)。④胆囊癌hTERT蛋白与-βcatenin异位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11,P<0.05)。结论hTERT和-βcatenin蛋白异位表达与胆囊的恶性病变密切相关。hTERT表达与胆囊癌相关息肉及其恶性转化有关。hTERT和-βcatenin蛋白与肿瘤不良预后有关。-βcatenin异位表达增加与胆囊癌hTERT表达增强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端粒 末端转移酶 蛋白质 HTERT Β-CATENIN
下载PDF
P53与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1的体外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玲 张波 +1 位作者 邹万忠 郑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0-513,共4页
目的 :通过分析端粒主要结合蛋白中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 1(Telomericrepeatbindingprotein 1,TRBP1)与P5 3的体外结合 ,探讨P5 3通过端粒途径调节细胞增殖、衰老和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谷胱甘肽S转移酶 (glu tathioneS transferase... 目的 :通过分析端粒主要结合蛋白中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质 1(Telomericrepeatbindingprotein 1,TRBP1)与P5 3的体外结合 ,探讨P5 3通过端粒途径调节细胞增殖、衰老和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谷胱甘肽S转移酶 (glu tathioneS transferase ,GST)和人P5 3 GST融合蛋白经大肠杆菌表达、谷胱甘肽 SepharoseTM4B纯化后 ,和人乳腺癌细胞MCF 7细胞蛋白进行体外结合反应 (pulldown) ,Westernblot检测反应物中P5 3和TRBP1的结合。融合蛋白中人P5 3包括野生型 (1~ 393)、C端缺失体P5 3N5 (2~ 2 93)、N端缺失体P5 32C(95~ 393)、175单个氨基酸突变体P5 3R175H(R→H)。结果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考马斯亮蓝R2 5 0染色显示 ,纯化的GST和 4种P5 3 GST蛋白纯度在 90 %以上 ,且分子量与预计的完全一致。TRBP1的Westernblot显示 ,野生型P5 3和P5 3 R175H均能沉淀MCF 7中的TRBP1,且结合力相似 ,而单独的GST则无沉淀TRBP1的作用。与野生型P5 3和P5 3R175H相比 ,P5 32C与TRBP1的结合力明显增加 ,P5 3N5与TRBP1的结合力明显减弱。结论 :P5 3和TRBP1可以直接体外结合 ,P5 3的C端 (2 93~ 393)是与TRBP1结合的结构域。P5 3和TRBP1结构域依赖性的结合可能与端粒动态变化所诱导的细胞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 端粒 白质 野生型P53 结合蛋白 GST MCF-7细胞 重复序列 结构域 缺失体
下载PDF
雄激素缺乏及外源性睾酮对雄性小鼠心脏衰老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莉 吴赛珠 +2 位作者 阮云军 洪雷 赖文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17-1120,共4页
目的探讨雄激素缺乏是否与心脏衰老有关,以及不同剂量丙酸睾酮对心脏衰老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去势+安慰剂组(去势组,8只)、去势+生理剂量睾酮组(生理剂量组,8只)、去势+大剂量睾酮组(大剂量组,8只)... 目的探讨雄激素缺乏是否与心脏衰老有关,以及不同剂量丙酸睾酮对心脏衰老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去势+安慰剂组(去势组,8只)、去势+生理剂量睾酮组(生理剂量组,8只)、去势+大剂量睾酮组(大剂量组,8只)。治疗3个月后测定各组血清睾酮浓度,分离心肌组织荧光实时定量PCR测定端粒长度以及Western b10t测定去磷酸化Rb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去势组小鼠睾酮明显降低(P<0.01),端粒长度明显缩短(P=0.029),去磷酸化Rb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治疗3个月后,与去势组比较,生理剂量组小鼠端粒长度明显延长(P<0.01);去磷酸化Rb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大剂量组小鼠端粒长度进一步缩短(P<0.05);去磷酸化Rb蛋白表达进一步增加(P<0.01)。结论雄激素缺乏小鼠心肌组织发生衰老,给予生理剂量睾酮可延缓心脏衰老,大剂量睾酮对心脏衰老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类 睾酮 丙酸 衰老 心肌 DNA结合蛋白质类 端粒
下载PDF
端粒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新荣 林爱星 陈永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8,共4页
端粒酶是由RNA模板和蛋白质催化亚基组成的核糖蛋白颗粒。它解决染色体的未端复制问题 ,归属于逆转录酶家族又和逆转录酶有一定的差别。端粒酶的缺失能在细胞和机体水平引起各种疾病的发生 ,且端粒的过度表达和细胞的永生化和癌变直接相... 端粒酶是由RNA模板和蛋白质催化亚基组成的核糖蛋白颗粒。它解决染色体的未端复制问题 ,归属于逆转录酶家族又和逆转录酶有一定的差别。端粒酶的缺失能在细胞和机体水平引起各种疾病的发生 ,且端粒的过度表达和细胞的永生化和癌变直接相关 ,其中端粒蛋白在此过程中可能起调控作用。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决定了它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梅 端粒蛋白 永生化 肿瘤生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