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otosynthetic response of Scirpus validus and Typha orientalis to elevated temperatures in Dianchi Lake, Southwestern China 被引量:4
1
作者 XU Jun-ping SUN Mei +5 位作者 WANG Hang ZHANG Yun ZHANG Xiao-tang TIAN Kun National Plateau Wetlands Research Center,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Energ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12期2666-2675,共10页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simulated warming on photosynthetic performance of aquatic plants may provide strong supports for predicting future dynamics of wetland ecosystems in the context of climate change. The pla...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simulated warming on photosynthetic performance of aquatic plants may provide strong supports for predicting future dynamics of wetland ecosystems in the context of climate change. The plateau wetlands located in Yunnan province are highly sensitive to climate warming due to their high altitude and cold temperature. Here, we conducted a temperaturecontrolled experiment using two temperature manipulations(ambient temperature as the control and 2℃ higher than ambient temperature as the warmed treatment) to determine th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wo lakeside dominant species(Scirpus validus Vahl and Typha orientalis C. Presl.) in Dianchi Lak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P_n), stomatal conductance(G_s), intercellular CO_2 concentration(Ci), and transpiration rate of S. validus that grew under warmed treatment were 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under the control. Gs and Ci of T. orientalis showed similar patterns as S. validus did. For the response curves of Pn to photosynthetic active radiation(P_n-PAR) and intercellular CO_2 concentration(P_n-Ci), S. validus had higher P_n values under elevated temperatures than the control, while Pn-PAR and P_n-Ci curves of T. orientalis did not separate clearly under two temperature scenarios. Both S. validus and T. orientalis had higher maximum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light saturation point, dark respiration rate, the maximum rate of RuBP carboxylation(V_(cmax)), maximum electron transport rate driving RuBP regeneration(J_(max)), the ratio of V_(cmax) to J_(max), triosephosphate utilization, and 1, 5-bishosphate carboxylase ribulose content under warmed treatment than those under the control. This study provides a preliminary step for predicting the future primary production and vegetation dynamics of plateau wetlands in Yunnan provi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warming AQUATIC plant Photosynthesis Plateau wetland temperature
下载PDF
2023年4月28—29日冻害对陇东苹果花期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邱宁刚 张天峰 +3 位作者 周忠文 张洪芬 陈帆 宋亚男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0期109-114,共6页
本研究以2023年4月28—29日陇东地区发生的苹果严重冻害事件为案例,旨在通过分析气象数据和苹果发育期资料,探讨不同品种和种植地域的苹果对低温冻害的敏感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选取了庆城、合水、西峰、宁县、正宁、镇原、平凉等地区... 本研究以2023年4月28—29日陇东地区发生的苹果严重冻害事件为案例,旨在通过分析气象数据和苹果发育期资料,探讨不同品种和种植地域的苹果对低温冻害的敏感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选取了庆城、合水、西峰、宁县、正宁、镇原、平凉等地区的国家级气象站1971—2023年的气温观测资料及1994—2023年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的苹果发育期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不同品种、不同种植地域最低温度、低温持续时间与苹果花蕊受冻级别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冻害对陇东苹果早熟品种嘎啦系、蜜脆、粉红女士,晚熟品种瑞阳、瑞雪、瑞香红等影响较小;对中熟品种富士系影响较大;苹果种植地域山地、平原较川地、塬畔严重;陇东苹果由于气候变暖原因花期提前,当温度降低到-2℃以下时,冻害程度会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加重。在苹果花期,低温是影响冻害的主导因素,而最低温度和低温持续时间则是决定冻害程度的关键指标。如果温度持续低于苹果花期的耐受极限,那么冻害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将随着低温的持续时间延长而增加,并通过实际灾情验证。本研究的结论对于优化苹果种植策略、改良品种选择、提高果业产值及振兴乡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苹果 气候变暖 冻害指标 冻害程度 防冻措施 苹果冻害 气象因素 品种差异 种植地域 低温影响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陆生植物的影响 被引量:33
3
作者 曾小平 赵平 孙谷畴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445-2450,共6页
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功能的重要环境因子,是调节许多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直接或间接地对陆生植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从不同方面分析了植物对温度升高及其它生态环境因子变化交互... 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功能的重要环境因子,是调节许多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直接或间接地对陆生植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从不同方面分析了植物对温度升高及其它生态环境因子变化交互作用下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包括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植物的气体交换、水分关系、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未来开展陆生植物对气候变暖响应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气候变暖 陆生植物 适应性
下载PDF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采用“两晚”技术的产量效应模拟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娜 王靖 +2 位作者 冯利平 潘学标 余卫东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1-618,共8页
"两晚"技术即冬小麦播期适当推迟,夏玉米适当晚收,是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生产体系适应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本文应用APSIM模型模拟了充分灌溉和雨养条件下"两晚"技术对河北、山东和河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产... "两晚"技术即冬小麦播期适当推迟,夏玉米适当晚收,是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生产体系适应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本文应用APSIM模型模拟了充分灌溉和雨养条件下"两晚"技术对河北、山东和河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方式相比,气候变暖后(2000-2009年)如果采用"两晚"技术,雨养条件和充分灌溉条件下都会使小麦轻微减产,而玉米较大幅度增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的产量增加,但各地增加的幅度会有不同。具体表现为:雨养条件下,河北、山东和河南小麦平均减产率分别为7.8%,5.1%和2.5%,玉米平均增产率分别为19.8%,14.5%和13.4%,三地小麦-玉米体系平均增产率分别为10.7%,3.2%和4.8%;充分灌溉条件下,河北、山东和河南小麦平均减产率分别为1.8%,0.5%和0.9%,玉米平均增产率分别为14.2%,8.0%和8.5%,三地小麦-玉米体系平均增产率分别为4.5%,3.4%和2.8%。说明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方式中采用"两晚"技术能够适应当前气候变暖特点,实现总产量增加,其中河北省北部地区为增产高值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冬前积温 适宜播期 适应 APSIM模型
下载PDF
河北省木本植物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被引量:27
5
作者 高祺 缪启龙 岳艳霞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1年第1期17-22,共6页
以1981-2006年河北省10个国家农业气象观测站的木本植物物候观测资料和47个气象站的地面观测资料为基础,运用线性倾向估计、Pearson相关系数、EOF和REOF等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河北省木本植物物候期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 以1981-2006年河北省10个国家农业气象观测站的木本植物物候观测资料和47个气象站的地面观测资料为基础,运用线性倾向估计、Pearson相关系数、EOF和REOF等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河北省木本植物物候期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河北省木本植物展叶始期总体呈提前趋势,其中东部沿海平原提前趋势最大,中南部平原次之,西北部山区最小;叶初变色期主要表现出推迟趋势,生长季长度以延长趋势为主;春季气温对展叶始期的影响最显著,河北省春季气温每上升1℃,木本植物展叶始期提前4.6d;各站点生长季倾向率与年均温倾向率呈显著正相关,即年均温升幅大的站点,生长季延长的幅度也较大。研究结果对丰富河北省物候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植物 物候 展叶始期 春季气温 气候变暖
下载PDF
气候暖干化对西北四省(区)农业种植结构的影响及调整方案 被引量:8
6
作者 邓振镛 张强 +5 位作者 赵红岩 王润元 史志娟 方建刚 李林 李艳春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98-503,共6页
利用陕、甘、宁、青四省(区)141个气象站1961-2008年的气象要素值计算和分析得出,暖干化是西北四省(区)现代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年平均气温表现为一致的增温趋势,每10年增温0.27℃,1996年是突变年。年降水量自1961年以来呈持续下降趋势... 利用陕、甘、宁、青四省(区)141个气象站1961-2008年的气象要素值计算和分析得出,暖干化是西北四省(区)现代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年平均气温表现为一致的增温趋势,每10年增温0.27℃,1996年是突变年。年降水量自1961年以来呈持续下降趋势,1986年是转折年,1987-2008年年平均降水量比1961-1986年平均减少20~40mm。以黄河为界,黄河以东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每10年减少10~40mm;黄河以西呈增多趋势,每10年增加10mm左右,减少的幅度明显高于增加的幅度。进入21世纪,气候暖干化的势头有所减缓。在分析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特点和气候暖干化及其对农作物影响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规划理论,采用气候生态相似原理,提出了陕、甘、宁、青四省(区)13个不同地域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案。为了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进程,使农业结构调整方案收到明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暖干化 农业种植结构 气温变化 降水变化
下载PDF
Warming changes plant competitive hierarchy in a temperate steppe in northern China 被引量:33
7
作者 Shuli Niu Shiqiang Wan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2008年第2期103-110,共8页
Aims Quantifying changes in plant growth and interspecific interactions,both of which can alter dominance of plant species,will facilitate explanation and projection of the shifts in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community ... Aims Quantifying changes in plant growth and interspecific interactions,both of which can alter dominance of plant species,will facilitate explanation and projection of the shifts in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errestrial biomes expected under global warming.We used an experimental warming treatment to examine the potential influence of global warming on plant growth and interspecific interactions in a temperate steppe in northern China.Materials and methods Six dominant plant species were grown in monoculture and all 15 two-species mixtures for one growing season under ambient and elevated temperatures in the field.Temperature was manipulated with infrared radiators.Important findings Total biomass of all the six plant species was increased by 34–63%in monocultures and 20–76%in mixtures.The magnitude of the warming effect on biomass was modified by plant interactions.Experimental warming changed the hierarchies of both competitive response and competitive effect.The competitive ability(in terms of response and effect)of one C4 grass(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was suppressed,while the competitive abilities of one C3 forb(Artemisia capillaris)and one C3 grass(Stipa krylovii)were enhanced by experimental warming.The demonstrated alterations in growth and plant interactions may lead to changes in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biodiversity in the temperate steppe in a warmer world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ASS climate warming competitive hierarchy plant growth temperature
原文传递
田间增温1.5℃对高纬度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邓艾兴 刘猷红 +5 位作者 孟英 陈长青 董文军 李歌星 张俊 张卫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60,共10页
【背景】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东北稻区不仅是我国高纬度优质粳稻的重要产区,约占我国粳稻总产50%以上;也是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区域,近半个世纪来该区年平均气温上升了1.1℃。【目的】研究气候变暖情境下东北稻区水稻产量和品... 【背景】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东北稻区不仅是我国高纬度优质粳稻的重要产区,约占我国粳稻总产50%以上;也是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区域,近半个世纪来该区年平均气温上升了1.1℃。【目的】研究气候变暖情境下东北稻区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变化,为保障我国优质粳稻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结合田间开放式远红外增温装置,设置全生育期增温1.5℃和不增温处理,分析田间开放式增温1.5℃对高纬度粳稻生育期、产量及产量构成、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蒸煮品质的影响。【结果】与不增温相比,2017年和2018年增温处理的水稻全生育期天数分别减少了6—7 d和4—5 d,主要表现在抽穗前天数缩短;增温处理下龙稻5号和龙稻18两年平均产量分别提高了5.8%和14.4%,其主要得益于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增加;增温显著降低了籽粒中直链淀粉含量,但对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大;增温有增加水稻淀粉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最终黏度,降低淀粉消减值的趋势,但对回生值无显著影响。【结论】基于高纬度稻区较低的背景温度,增温1.5℃对水稻产量和稻米蒸煮品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未来增温幅度升高将会加大该稻区稻米品质变化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气候变暖 田间开放式增温 优质 产量 高纬度粳稻区
下载PDF
气候变化适应性措施的综合效应——以吉林省玉米生产为例 被引量:8
9
作者 杜开阳 施生锦 郑大玮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9年第S1期6-9,共4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气候变暖对东北地区农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气候变暖使作物生长季热量资源增加、有利于粮食增产。另一方面,人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对策不但充分利用了热量资源,还使有效积温增加、作物增产。本文以吉林玉米生... 20世纪80年代以来,气候变暖对东北地区农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气候变暖使作物生长季热量资源增加、有利于粮食增产。另一方面,人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对策不但充分利用了热量资源,还使有效积温增加、作物增产。本文以吉林玉米生产为例,首先分析了1976-2005年近30a气候变暖条件下吉林省作物生育期热量的增加趋势,然后从地膜栽培、机械播种、合理施肥三项适应性对策进行分析,将各种措施的增温或缩短生育期效应换算为积温。结果表明人为适应性措施在粮食增产方面的贡献较大。本文以应对气候变化适应性对策等人为措施增热效应为研究对象,可以更客观更科学地评价气候变化与科学技术进步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发掘农业生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积温 适应对策 综合效应
下载PDF
浅谈气候变暖后农作物的适应性栽培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诚鑫 栗锡令 +2 位作者 柳琼 柴军 王高芳 《山西气象》 2007年第2期24-25,48,共3页
随着气候变暖,生态系统发生了变化,为此农作物的品种以及栽培方式也必须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条件。以山西太原盆地南部的介休市为例分析了主栽作物冬小麦和玉米的适应性栽培应采取的对策,以达农作物高产、稳产、防灾、减灾,确保农业增效,... 随着气候变暖,生态系统发生了变化,为此农作物的品种以及栽培方式也必须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条件。以山西太原盆地南部的介休市为例分析了主栽作物冬小麦和玉米的适应性栽培应采取的对策,以达农作物高产、稳产、防灾、减灾,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适应性栽培 防灾减灾
下载PDF
滇西北纳帕海湖滨带优势植物茭草茎解剖结构对模拟增温的响应
11
作者 陈弘毅 孙梅 +4 位作者 刘振亚 班启堂 韦家共 卢汉云 杨航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86-1998,共13页
高原湿地湖滨带植物对气候变暖表现出强烈的功能响应,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现象之一。植物解剖性状直接关系到植物的生态功能,为探讨气候变暖对湿地植物茎解剖结构的影响,该研究利用开顶式生长室分析了模拟增温对滇西北纳帕海湿地湖滨... 高原湿地湖滨带植物对气候变暖表现出强烈的功能响应,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现象之一。植物解剖性状直接关系到植物的生态功能,为探讨气候变暖对湿地植物茎解剖结构的影响,该研究利用开顶式生长室分析了模拟增温对滇西北纳帕海湿地湖滨带挺水植物茭草茎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茭草地上茎在增温4℃的范围内,主要通过增加表皮结构厚度以增加表皮失水来响应增温;地下茎在增温2℃的轻度增温条件下与地上茎的响应策略相同,而在增温4℃时主要通过减小维管结构大小以降低气穴化风险来响应增温。(2)年最高温度和夜间积温是影响茭草茎解剖结构性状的关键因子,但该两个温度因子仅对地下茎筛管大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R^(2)=0.838,P<0.01)。(3)内表皮细胞厚度是地上茎响应增温的最主要性状,并与温度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地下茎导管和筛管大小是地下茎响应温度升高的主要性状,二者与温度变量呈负相关关系。综上表明,茭草地上茎和地下茎对增温响应策略存在差异,为揭示高原湿地植物应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规律以及生态适应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基于当前气候变暖的背景,建议未来采用更科学的实验方法对更多高原湿地植物的生态响应过程及规律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高原湿地 植物功能性状 挺水植物 温度升高
下载PDF
基于AHP法的深圳地区花境植物适应性研究——以深圳洪湖公园花境植物为例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威 徐艳 王辉 《广东园林》 2018年第4期45-50,共6页
采用现场观测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深圳洪湖公园主入口林缘花境中的57种植物对深圳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适应性,从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养护管理等方面对其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37种具有地域特色、适应深圳高温、高湿气候... 采用现场观测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深圳洪湖公园主入口林缘花境中的57种植物对深圳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适应性,从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养护管理等方面对其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37种具有地域特色、适应深圳高温、高湿气候特点的花境植物,为花境在深圳的推广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境植物 适应性 高温高湿气候 深圳
下载PDF
播期和气象条件对浚单玉米系列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任丽伟 申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0期22-24,27,共4页
[目的]研究浚单玉米系列品种在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的气候适应性。[方法]通过选取浚单系列4个品种,分不同播期播种,探讨播期和气象条件对该系列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各品种的生育期随播种推迟而缩短,每推迟10 d播种,生育期... [目的]研究浚单玉米系列品种在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的气候适应性。[方法]通过选取浚单系列4个品种,分不同播期播种,探讨播期和气象条件对该系列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各品种的生育期随播种推迟而缩短,每推迟10 d播种,生育期平均缩短6.5 d,这可能与温度升高有关。由于播期推迟,穗长、穗粗、茎粗和产量下降。浚单509和浚单29较其他2个品种产量明显偏高;积温和日照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在吐丝后尤其明显。[结论]黄淮海地区应在麦收后提早播种玉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浚单 产量 玉米
下载PDF
河北省草本植物物候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被引量:15
14
作者 高祺 陈静 +1 位作者 阎访 赵卫亮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00-605,共6页
以1981—2006年河北省8个国家农业气象观测站的草本植物物候观测资料和47个气象站的地面观测资料为基础,运用EOF和REOF等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河北省草本植物物候期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河北省草本植物展叶始期总体... 以1981—2006年河北省8个国家农业气象观测站的草本植物物候观测资料和47个气象站的地面观测资料为基础,运用EOF和REOF等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河北省草本植物物候期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河北省草本植物展叶始期总体呈提前趋势,其中东部沿海平原提前趋势最大,中南部平原次之,西北部山区最小;黄枯始期主要表现出推迟趋势,生长季长度以延长趋势为主;春季气温对展叶始期的影响显著,河北省春季气温上升1℃,草本植物展叶始期提前4.1d;各站点生长季倾向率与年均温倾向率呈正相关,即年均温升幅大的站点,生长季延长的幅度也较大;草本植物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与木本植物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对丰富河北省物候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本植物 物候 展叶始期 春季气温 气候变暖
原文传递
气候变暖对渭干河三角洲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宏 樊自立 《干旱区研究》 CSCD 1997年第3期65-68,共4页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将使全球气候变暖。本文估算了上述情景下渭干河三角洲≥0℃和≥10℃两种活动积温的变化规律。随着气温的升高,两种活动积温及持续日数也将有所增加。同时还讨论了农业种植制度随积温的变化而作相应调整的可...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将使全球气候变暖。本文估算了上述情景下渭干河三角洲≥0℃和≥10℃两种活动积温的变化规律。随着气温的升高,两种活动积温及持续日数也将有所增加。同时还讨论了农业种植制度随积温的变化而作相应调整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活动积温 农业种植制度 渭干河三角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