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eismic apparent stresses in Yunnan area 被引量:1
1
作者 秦嘉政 钱晓东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EI CSCD 2006年第3期233-242,共10页
The method of radiation energy (ER) of the earthquake wave measured by the peak velocity (r·v) of the ground motion is applied to a detailed study o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seismic appar... The method of radiation energy (ER) of the earthquake wave measured by the peak velocity (r·v) of the ground motion is applied to a detailed study o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seismic apparent stresses (σa) for the moderate and small earthquakes and two aftershock sequences in Yunnan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s an obvious non-homogeneity for the seismic apparent stresses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concentrated regions of the high apparent stresses are related to the active places of the moderate and small earthquakes. Before the Dayao M=6.2 earthquake, there was a period in which the apparent stresses were high and the value was 5 times of the average value, 0.25 MPa. The relatively high values of apparent stresses distribute around the epicentral area of the major shock and nearby. It indicates that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ent stresses can be taken as a new kind of criterion for the earthquake-risk forecast. Usually the ratio of the apparent stresses of the aftershock sequence σaA to the ones σaM of main shock is less than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quake energy apparent stress seismic moment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YUNNAN
下载PDF
唐山地区地震视应力时空变化特征
2
作者 周依 马旭东 王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59-1063,共5页
利用唐山地区2009年以来的地震波形资料,基于Brune圆盘模型反演得到105个M_(L)≥3.0地震的震源参数。根据震源参数定标关系可知,各参数与震级均呈现较好的正相关性;视应力值在0.29×10^(5)~18.97×10^(5)Pa之间,平均值为3.08... 利用唐山地区2009年以来的地震波形资料,基于Brune圆盘模型反演得到105个M_(L)≥3.0地震的震源参数。根据震源参数定标关系可知,各参数与震级均呈现较好的正相关性;视应力值在0.29×10^(5)~18.97×10^(5)Pa之间,平均值为3.08×10^(5)Pa。视应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唐山地区中强地震的发生,视应力出现显著的震前上升-震后下降的变化特征,反映了区域应力场的演化过程。丰南M_(S)4.5和唐山M_(S)5.1地震不仅发生于高视应力集中区边缘,而且处于归准化视应力高低值分界附近,推测高视应力和低视应力的过渡区可能是中强地震孕育的场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地区 视应力 时空变化特征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不同区域玉米生育期高温胁迫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5
3
作者 商蒙非 石晓宇 +2 位作者 赵炯超 李硕 褚庆全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7-176,共10页
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作物生长季高温热害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对于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作物栽培管理技术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研究利用我国558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数据和物候期数据,分析了1961—2020年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高温度日(heat ... 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作物生长季高温热害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对于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作物栽培管理技术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研究利用我国558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数据和物候期数据,分析了1961—2020年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高温度日(heat degree days,HDD)及其气候倾向率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20年,我国玉米全生育期及各生育阶段的HDD整体呈升高趋势,不同农作区玉米全生育期HDD增加1.19~9.27℃d(10a)^(-1),四川盆地农作区、华南农林渔区和西北农牧区增幅较高,分别显著增加8.79、9.27和5.81℃d(10a)^(-1)。不同生育阶段HDD变化趋势呈现明显区域差异,北方农作区玉米HDD在生育前期增幅较大,而南方农作区玉米HDD在生育后期增幅较大。播种-抽穗期,北方农作区中西北农牧区和北部中低高原农牧区HDD分别显著增加2.67℃d(10a)^(-1)和2.00℃d(10a)^(-1),黄淮海平原农作区增加1.41℃d(10a)^(-1),都高于其他农作区。抽穗至乳熟期,南方农作区的HDD增幅较大,华南农林渔区和四川盆地农作区HDD分别显著增加3.68℃d(10a)^(-1)和2.11℃d(10a)^(-1)。乳熟至成熟期,南方农作区HDD增幅为0.88~5.31℃d(10a)^(-1),大幅超过北方农作区的-0.01~0.59℃d(10a)^(-1)。因此,为应对不断增加的玉米高温胁迫风险,北方玉米产区应重点关注播种-乳熟期高温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南方玉米产区应重点关注抽穗后高温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生育期 高温胁迫 时空变化 农作区
下载PDF
山东地区地震视应力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艳娥 陈丽娟 +2 位作者 王生文 郭祥云 陈学忠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0-90,共11页
本文使用山东地区中小地震的地震数字波形资料,基于Brune圆盘模型得到了2001年1月至2011年7月206个ML≥2.0地震的辐射能量、地震矩、视应力等震源动力学参数。震源参数标度关系分析结果显示,视应力呈现随地震矩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在视... 本文使用山东地区中小地震的地震数字波形资料,基于Brune圆盘模型得到了2001年1月至2011年7月206个ML≥2.0地震的辐射能量、地震矩、视应力等震源动力学参数。震源参数标度关系分析结果显示,视应力呈现随地震矩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在视应力较低的2008年9月至2011年3月ML≤2.8震级段,视应力和地震矩之间没有趋势性关系。视应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山东地区2004年至2007年应力水平明显升高,视应力高值主要集中于安丘—昌邑、莒县—郯城、聊城—兰考断裂、胶东半岛等地区,2009年后处于应力较低水平,但2011年3月开始有升高现象,值得继续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动力学参数 视应力 时空变化 山东地区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前四川地区地震视应力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44
5
作者 李艳娥 陈学忠 王恒信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3-122,共10页
本文根据Brune模式,在近震源条件下,利用中国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观测的波形资料,测定了2000年5月至2008年4月四川地区439次ML≥3.0地震的视应力值,给出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四川地区视应力空间分布图象,分析了四川地区、龙门山... 本文根据Brune模式,在近震源条件下,利用中国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观测的波形资料,测定了2000年5月至2008年4月四川地区439次ML≥3.0地震的视应力值,给出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四川地区视应力空间分布图象,分析了四川地区、龙门山断裂带以及龙门山断裂带上小震频次高值区视应力随时间变化过程。结果表明:①汶川地震前,视应力较高的地震主要集中在四川南部的川、滇交界地区;②2001—2006年,四川地区视应力随时间的变化表现为突升突降型变化形态,且视应力高值点有逐渐增大的现象,从2007年初至2008年初视应力在较低水平呈缓慢下降,临近汶川地震前有小幅升高变化;③龙门山断裂带上视应力在2004年中至2005年初曾出现过较为明显的、短暂的上升—下降变化过程。而Δσapp值的变化则相对复杂,出现过二次上升—下降变化过程;④龙门山断裂带上小震频次高值区视应力在2003—2005年间,曾出现过二次较为明显的上升—下降变化过程,临震前,视应力出现突然上升。而Δσapp值随时间的变化则主要表现为2003—2004年的上升和其后的下降过程。临近地震发生前,Δσapp值也有一定幅度的上升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应力 时空变化 汶川8.0地震 四川地区
下载PDF
九寨沟MS7.0地震地电阻率变化时空演化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同利 崔博闻 +3 位作者 叶青 李菊珍 王丽红 童琼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345-2356,共12页
本文应用归一化变化速率(NVRM)方法,研究了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周边800km范围内25个地电阻率台站2012-2018年的连续观测数据,分析了震中区周围的地电阻率时、空演化过程.结果显示:(1)25个台站中共有14个台站在震前出现了地电阻率变化... 本文应用归一化变化速率(NVRM)方法,研究了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周边800km范围内25个地电阻率台站2012-2018年的连续观测数据,分析了震中区周围的地电阻率时、空演化过程.结果显示:(1)25个台站中共有14个台站在震前出现了地电阻率变化,结合本次地震震源机制等分析其时空变化,认为邻近地震破裂带的临夏、通渭、武都和宝鸡台地电阻率在震前出现了下降-折返回升型的变化,符合前人已总结的强地震前地电阻率的变化过程.(2)地震发生前震中区周围大区域内出现了地电阻率负异常变化,且以震中区为中心呈条带分布,异常区的长轴方向与地震断裂带走向或地震烈度分布的长轴方向几乎垂直,与地震主压应力轴方向吻合.本文认为九寨沟MS7.0强震发生之前,震中区周围出现的区域性地电阻率异常空间丛集现象是很好的中期和短临前兆;地电阻率震前异常动态演化、各向异性等特征对认识本次强震发震断层活动以及震源区应力场分布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地震 地电阻率 时空分布 异常变化 震源机制
下载PDF
2012年河北唐山M_S4.8地震前首都圈东部视应力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8
7
作者 岳晓媛 武安绪 +2 位作者 冯刚 武敏捷 李红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1-100,共10页
本文采用近震源Brune模式,采用国家数字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提供的地震波形资料,测定了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期间首都圈东部85次ML≥2.0地震的视应力,分析了2012年4月28日河北唐山MS4.8地震前动力学参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讨论了震源参... 本文采用近震源Brune模式,采用国家数字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提供的地震波形资料,测定了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期间首都圈东部85次ML≥2.0地震的视应力,分析了2012年4月28日河北唐山MS4.8地震前动力学参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讨论了震源参数的标度关系。结果如下:1视应力时序变化显示,唐山MS4.8地震前首都圈东部视应力出现了明显的升高变化过程;2视应力空间分布显示,唐山MS4.8地震前,首都圈东部视应力在震源区出现了相对高值集中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应力时空变化 唐山Ms4.8地震 首都圈东部
下载PDF
三峡库区巴东地震前后视应力变化特征 被引量:7
8
作者 戴苗 吴桂桔 +4 位作者 刘坚 申重阳 孙少安 申学林 魏贵春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7-852,共16页
三峡库区地震成因复杂,为了研究该区域地震的成因及发震规律,文中利用湖北省区域台网、三峡台网提供的数字波形资料,计算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三峡库区394个M_L≥2.0地震的震源参数,获得了三峡库区视应力的时空分布图像,分析了... 三峡库区地震成因复杂,为了研究该区域地震的成因及发震规律,文中利用湖北省区域台网、三峡台网提供的数字波形资料,计算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三峡库区394个M_L≥2.0地震的震源参数,获得了三峡库区视应力的时空分布图像,分析了三峡库区研究时间段显著地震事件前后的视应力时空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巴东M_L5.5、秭归M_L4.7以及M_L5.1地震发生前后,不同震级分段计算结果显示,震前震中区附近新华-水田坝断裂和高桥断裂同时出现高值,高值区域分布呈现协同化程度高,而震后零散的现象,表明该区域在震前积累了较高的应力。2)研究区域视应力在地震前后经历了一个明显的"上升-下降"过程,在应力上升初期发生了巴东M_L5.5、秭归M_L4.7以及M_L5.1三次显著地震。3)研究区域视应力深度剖面显示,不同深度视应力与震级大小呈现正相关性,震后研究区内小震属于低应变释放背景下的低应力释放,未新增明显视应力异常集中区域,震后巴东高桥断裂、周家山-牛口断裂以及秭归仙女山断裂短期内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应力 时空特征 三峡库区 巴东地震
下载PDF
云南地区地震视应力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46
9
作者 秦嘉政 钱晓东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1-229,共9页
利用地面运动峰值速度(r·v)测定地震波辐射能ER的方法,详细研究了云南地区中小地震和两次余震序列的地震视应力σa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视应力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非均匀性,高视应力集中区与中小地震活动频繁地区相关.在大姚6.... 利用地面运动峰值速度(r·v)测定地震波辐射能ER的方法,详细研究了云南地区中小地震和两次余震序列的地震视应力σa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视应力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非均匀性,高视应力集中区与中小地震活动频繁地区相关.在大姚6.2级主震前,视应力出现了高值变化时段,是平均值0.25MPa的5倍,且主震及周围地区具有相对较高的视应力值.因此,视应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作为地震危险性预测的一种新的判据,余震序列视应力σaA与主震视应力σaM之比一般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能量 视应力 地震矩 时空分布 云南地区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南段及邻区中小地震视应力的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发 戈宁 +2 位作者 王行舟 凌学书 张炳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61,共9页
利用安徽地区测震台网记录的波形资料,采用波形分析和反演的方法计算了郯庐断裂带南段及邻区中小地震的视应力,分析研究视应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讨论其与地震矩等震源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利用提取的地震震源谱数据计算得到郯庐... 利用安徽地区测震台网记录的波形资料,采用波形分析和反演的方法计算了郯庐断裂带南段及邻区中小地震的视应力,分析研究视应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讨论其与地震矩等震源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利用提取的地震震源谱数据计算得到郯庐断裂带南段及邻区中小地震的视应力值为0.05~0.9MPa,平均为0.20MPa,以此可作为该区域的背景应力水平;②时间变化显示视应力在黄海ML5.1、江西九江ML6.0及河南太康ML5.0地震前呈现持续高值异常状态,震后趋于正常水平,而江西九江6.0级地震后视应力再次出现高值异常,随后发生了安徽定远ML4.7地震,一定程度上说明郯庐断裂南段及邻区中小地震的高视应力水平与华东地区中强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③空间分布显示高视应力集中区与地震高辐射能区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主要位于嘉山—滁州段的皖、苏交界区附近和庐江县附近,该区域相继发生过定远4.7级和安庆4.8级地震,并推断认为庐江县附近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危险性可能更大,值得高度关注;④视应力随着地震矩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不明显,拐角频率与地震矩大体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应力 地震矩 拐角频率 时空特征 郯庐断裂带
下载PDF
青海北部中小地震视应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文邦 李启雷 +1 位作者 张朋涛 屠泓为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6-243,共8页
使用青海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中小地震波形资料,基于Brune模型计算得到2010年1月至2020年5月青海北部地区M_(L)≥3.0的视应力等震源动力学参数。研究视应力时空变化特征,结合青海北部发生的5级地震探讨视应力异常与中强地震的关系并进... 使用青海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中小地震波形资料,基于Brune模型计算得到2010年1月至2020年5月青海北部地区M_(L)≥3.0的视应力等震源动力学参数。研究视应力时空变化特征,结合青海北部发生的5级地震探讨视应力异常与中强地震的关系并进行预测效能检验,结果显示:大部分5级地震前出现过视应力高值异常,分析认为青海北部显著的高视应力异常对中强地震有一定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地区 震源参数 视应力 时空变化
下载PDF
澜沧——耿马地震孕育过程中应力场时空变化与预测检验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绍晋 阚荣举 +1 位作者 宋文 黄毓珍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11-112,共2页
本文利用地震波资料,对1988年11月6日澜沧—耿马大震孕育过程中,震区及周围地区应力场(方向和强度)时空调整变动进行了分析研究。资料表明,在大震孕育发展的不同阶段,震区及周围应力场调整变动有着不同的表现特征。本文还对依据应力场... 本文利用地震波资料,对1988年11月6日澜沧—耿马大震孕育过程中,震区及周围地区应力场(方向和强度)时空调整变动进行了分析研究。资料表明,在大震孕育发展的不同阶段,震区及周围应力场调整变动有着不同的表现特征。本文还对依据应力场时空调整变动在大震前作出的中期预测与震后检验进行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孕育过程 应力场 时空变化
下载PDF
2020-01-19伽师6.4级地震前后视应力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寅 刘建明 高荣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63-1066,共4页
柯坪块体中强地震频发,为获得更多的震情判定依据,利用新疆区域地震台网提供的数字地震学波形资料,计算柯坪块体2010~2020年M_(L)≥3.0地震的视应力值,讨论震源参数的标度关系,并分析柯坪块体5.0级及以上地震和伽师6.4级地震前后视应力... 柯坪块体中强地震频发,为获得更多的震情判定依据,利用新疆区域地震台网提供的数字地震学波形资料,计算柯坪块体2010~2020年M_(L)≥3.0地震的视应力值,讨论震源参数的标度关系,并分析柯坪块体5.0级及以上地震和伽师6.4级地震前后视应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视应力和震级呈正相关关系;柯坪块体5.0级及以上地震前,视应力值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值异常;伽师6.4级地震发生在视应力高值过程中,且震前5个月在震中区出现视应力高值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师6.4级地震 视应力 柯坪块体 高值异常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川东南地区地震视应力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宫悦 龙锋 +2 位作者 乔慧珍 赵敏 王宇玺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5年第2期6-12,共7页
利用四川数字地震台网记录资料,计算2008年汶川地震后,川东南地区ML 3.0以上地震的震源动力学参数特征,分别得到视应力、应力降与震级之间、震级和地震矩之间,以及地震矩和视应力之间的定标关系。通过扣除震级影响,计算归准化视应力值... 利用四川数字地震台网记录资料,计算2008年汶川地震后,川东南地区ML 3.0以上地震的震源动力学参数特征,分别得到视应力、应力降与震级之间、震级和地震矩之间,以及地震矩和视应力之间的定标关系。通过扣除震级影响,计算归准化视应力值的时空变化特征。得到结果如下:1从时间分布图来看,研究区4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段刚好对应视应力涨落较明显时段,而该时段当地工业采矿注水活动强烈,故该区域视应力水平或许反映了工业活动对区域应力场的影响;2从空间分布图来看,自贡隆昌一带震级偏大,视应力反而偏小的现象可能与该区域应力释放不充分、构造应力水平偏低有关,未来要关注该区域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应力 应力降 震级 地震矩 时空分布
下载PDF
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小地震视应力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丽晓 张磊 +1 位作者 闫俊岗 申炫烨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9年第4期28-36,共9页
选取晋冀蒙交界地区固定和临时测震台网记录的2014—2016年地震波形资料,采用近震Brune模型,结合遗传算法,反演计算298次ML≥2.0中小地震视应力值,分析震源参数之间的标度关系,并按照震中分区,分析不同地区视应力时序变化特征及不同震... 选取晋冀蒙交界地区固定和临时测震台网记录的2014—2016年地震波形资料,采用近震Brune模型,结合遗传算法,反演计算298次ML≥2.0中小地震视应力值,分析震源参数之间的标度关系,并按照震中分区,分析不同地区视应力时序变化特征及不同震级区间视应力空间分布特征,发现该区多处存在视应力高值现象,地震多发生于视应力高值异常及附近地区,与断裂带有一定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冀蒙交界地区 震源动力学参数 视应力 时空变化特征
下载PDF
采用视应力方法跟踪分析和林格尔小震丛集
16
作者 梁沙沙 韩晓明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年第1期26-30,共5页
针对2015年10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出现的小震丛集,以和林格尔地区2010年3月至2015年12月M_L 2.0以上地震为研究对象,利用该时段数字地震波形反演震源参数,采用Brune模式,呈现该地区视应力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和林格尔视... 针对2015年10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出现的小震丛集,以和林格尔地区2010年3月至2015年12月M_L 2.0以上地震为研究对象,利用该时段数字地震波形反演震源参数,采用Brune模式,呈现该地区视应力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和林格尔视应力值相对较低;(2)和林格尔小震频发区视应力时序变化无明显映震规律;(3)和林格尔小震丛集视应力与震级出现不同步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震丛集 Brune模式 视应力 时空变化特征 不同步变化
下载PDF
霍山窗中小地震视应力的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翟娟 李发 倪红玉 《华南地震》 2017年第4期16-19,共4页
利用安徽台网记录的2000—2016年数字化地震波形资料,对"霍山窗"地区视应力水平进行估计,反演分析得出视应力平均为0.010 8 MPa,以此作为该区域的背景应力水平;同时,通过对华东地区2000年以来符合震级和距离条件的地震进行时... 利用安徽台网记录的2000—2016年数字化地震波形资料,对"霍山窗"地区视应力水平进行估计,反演分析得出视应力平均为0.010 8 MPa,以此作为该区域的背景应力水平;同时,通过对华东地区2000年以来符合震级和距离条件的地震进行时空特征分析,发现:(1)在"霍山窗"出现4组视应力高值异常之后的2年内,华东地区有3次发生了对应地震,以此推断"霍山窗"中小地震视应力水平与华东地区中强震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2)"霍山窗"视应力空间分布显示高值区主要位于磨子潭-晓天断裂,靠近磨子潭-晓天断裂与落儿岭-土地岭断裂交汇区域,值得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应力 霍山窗 华东地区 时空特征
下载PDF
山东半岛东部近海海水溶解氧时空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鹏霞 刘子洲 +5 位作者 翟方国 顾艳镇 何健龙 靳洋 何鑫 陈爱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6-80,共15页
山东半岛沿岸海域陆海相互作用强烈,有着复杂水动力环境的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渔业资源区和水产养殖区,针对其DO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5—2017年期间的监测数据,研究了山东半岛东部近海海水溶解氧的时... 山东半岛沿岸海域陆海相互作用强烈,有着复杂水动力环境的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渔业资源区和水产养殖区,针对其DO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5—2017年期间的监测数据,研究了山东半岛东部近海海水溶解氧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实测的温度、盐度、pH数据探究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表、底层溶解氧的空间分布形态基本一致,水平上呈现出北高南低、外海高近岸低、湾内低于湾外的块状分布特点,垂向上表层高于底层。在监测期间内,溶解氧的季节变化规律为春季最高,夏季最低,具体表现为3月>5月>10月>8月,乳山湾等海湾处的季节波动较大;表底层溶解氧的年际变化略有不同,但均趋于稳定,靖海湾和五垒岛湾近海溶解氧的年际变化显著。表观耗氧量在整个研究阶段的均值为–0.33 mg/L,呈现出基本平衡状态,但乳山湾沿岸海域受到陆源输入有机物的显著影响,贫氧状况频发。监测期间,溶解氧与海水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两者相关系数高达–0.95,其中成山头至石岛海域的溶解氧浓度高值区与当地的低温海水相对应;盐度对溶解氧的影响则相对较弱;有机污染物的聚集常造成乳山湾近岸海域的pH异常,其大量耗氧是导致当地为溶解氧浓度低值区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半岛 溶解氧 时空分布 表观耗氧量
下载PDF
赣南及邻区视应力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汤兰荣 曾新福 +3 位作者 郭雨帆 余思 唐婷婷 王甘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75-679,共5页
利用赣南及邻区2009年以来的地震波形资料,计算249次M_(L)1.8~4.0地震的视应力,同时利用研究区1978年以来的地震目录计算b值。结果表明,视应力值在0.002~2.070 MPa之间,平均值为0.152 MPa;M_(L)2.0~2.9地震视应力的时间变化显示,2009年... 利用赣南及邻区2009年以来的地震波形资料,计算249次M_(L)1.8~4.0地震的视应力,同时利用研究区1978年以来的地震目录计算b值。结果表明,视应力值在0.002~2.070 MPa之间,平均值为0.152 MPa;M_(L)2.0~2.9地震视应力的时间变化显示,2009年以来5次M_(L)≥3.5地震(去余震)中有3次震前出现高值异常,空间分布显示M_(L)≥3.0地震均发生在视应力高值区及高低值分界线附近;视应力与震级呈正相关关系;研究区1978年以来的最小完整性震级为M_(L)2.0,b值为0.78,2009年以来M_(L)≥3.0地震多发生在低b值区或其边缘附近;低b值区与视应力高值区分布较为接近,反映出较高的地震活动水平及地壳应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及邻区 视应力 B值 时空变化
下载PDF
采动力学特征下含瓦斯煤渗流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范鹏宏 聂百胜 《煤矿安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共4页
为研究采动应力对煤体渗透率的影响,采用渗流实验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2个矿的2组煤样在2种采动应力下的渗流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揭示了渗透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种采动应力下渗透率整体变化规律相似,但各阶段渗透特性不同;在准静水压力... 为研究采动应力对煤体渗透率的影响,采用渗流实验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2个矿的2组煤样在2种采动应力下的渗流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揭示了渗透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种采动应力下渗透率整体变化规律相似,但各阶段渗透特性不同;在准静水压力阶段,渗透率都随应力增加而下降,保护层采动应力下的渗透率总体大于放顶煤;在第二加卸载阶段,放顶煤采动应力下渗透率呈现缓慢上升,水平应力卸载对渗透性系数影响起主要作用,而保护层采动应力下是阶段末期才开始上升;2种采动应力下渗透率呈现低速增长、增长和高速增长阶段,特别在工作面应力峰值点后,进行抽采效果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应力 含瓦斯煤 渗流实验 渗透率 瓦斯抽采 时空规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