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nagement of disorder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syndrome using elastic resin occlusal pad: a clinical observation
1
作者 张云 郭传波 朱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24期151-,共1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y of occlusal pad in treating disorder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syndrome.Methods We treated 25 patients with disorder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syndrome using occlusal pad mad...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y of occlusal pad in treating disorder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syndrome.Methods We treated 25 patients with disorder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syndrome using occlusal pad made of elastic resin,and evaluated the effects.Results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6%.Clicking and pain dissappeared in all patients.Conclusion Occlusal pad made of elastic resin could be used for treating disorder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syndrome in clin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astic resin occlusal pad disorder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syndrome
下载PDF
Treatment of Chronic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Pain and 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 by Teledontic and Telegnathic Protocol Utilizing Total Joint Replacement
2
作者 Joseph Yousefian Michael N. Brown +2 位作者 Samuel L. Bobek Norman C. Chiang Ryan Y. Chiang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7年第10期308-319,共12页
Orthopedic clinicians frequently encounter patients with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 pain and associated 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 (SDB) that coexists with the patient’s orthopedic conditions. The systemic effects... Orthopedic clinicians frequently encounter patients with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 pain and associated 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 (SDB) that coexists with the patient’s orthopedic conditions. The systemic effects and associated comorbidities caused by TMJ and associated SDB are commonly not recognized as potential contributors to the patient’s long-term orthopedic outcome.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comprehensive and interdisciplinary medical dental treatment, which was able to successfully address patient’s severe chronic TMJ, head, neck and shoulder pain as well as other health concerns including SDB. Moreover, a new teledontic and telegnathic treatment protocol and principles utilizing total joint replacement for care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TMJ pain and SDB will be introduced describing a completed c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 Upper AIRWAY Resistance syndrom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Pharyngorofacial disorders Teledontics Telegnathic Surgery Total joint Replacement
下载PDF
错[牙合]畸形患者髁突位置及正畸治疗前后髁突位置变化的CBCT评估 被引量:2
3
作者 潘逸华 赵志河 刘钧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2期149-154,共6页
口颌系统的功能健康、稳定是口腔正畸治疗的基本目标之一。健康人群的下颌处于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时髁突位置基本位于关节窝的中央,颞下颌关节功能稳定。错[牙合]畸形患者由于正畸牙齿移动及咬合改变,可能发生颞下... 口颌系统的功能健康、稳定是口腔正畸治疗的基本目标之一。健康人群的下颌处于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时髁突位置基本位于关节窝的中央,颞下颌关节功能稳定。错[牙合]畸形患者由于正畸牙齿移动及咬合改变,可能发生颞下颌关节的相关改建,特别是髁突位置的改变。传统的髁突位置的评估方法是通过架来转移下颌位置,然后在髁突位置测量仪上进行测量,但此方法得到的髁突位置变化缺乏一致性。近年来,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成为正畸治疗检查的首选,CBCT可精准地测量关节间隙,确定髁突位置的改变。本文对髁突位置的CBCT评估及正畸治疗前后的错[牙合]畸形髁突位置变化的研究进行综述。文献复习结果表明,不同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髁突位置存在差异,正畸治疗前后髁突位置也可能发生变化,使用CBCT可以较低的辐射剂量和更高的精确度评价错[牙合]畸形的髁突位置,有助于进一步研究错畸[牙合]形患者髁突位置变化的机制,并为患者治疗提供更准确、个性化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位置 锥形束CT 正畸治疗 错[牙合]畸形 颞下颌关节 安氏分类 垂直骨面型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下载PDF
OSAHS患者与正常人群RDC/TMD轴Ⅰ诊断对比 被引量:1
4
作者 赵睿 温伟生 +5 位作者 张海钟 陶冶 杨舸 周友 王青松 孙琪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8-372,共5页
目的:分析我国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与正常人群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的流行病学差异。方法:将2015-11~2016-11至解放军总医院就诊OSAHS... 目的:分析我国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与正常人群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的流行病学差异。方法:将2015-11~2016-11至解放军总医院就诊OSAHS患者及正常人群按1∶1行个体配对,分别记为OSAHS组(n=64)和对照组(n=64)。应用陈伟生等建立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研究诊断标准(RDC/TMD)轴Ⅰ中文版,对2组人群进行临床检查以及调查问卷填写,根据结果进行诊断分类,包括第一组诊断:肌病类;第二组诊断:关节盘移位类:第三组诊断:关节痛、关节炎、关节病类。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结果:(1)138例受试者完成调查,有效量表128例,其中男98例,女30例,男女比例3.3∶1,年龄、性别构成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人群TMD患病率及各亚型诊断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OSAHS组在TMD多亚型诊断总例数为22/64,对照组为12/64(P<0.05)。结论:OSAHS患者的TMD亚型诊断较正常人群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研究诊断标准
下载PDF
下颌偏斜患者关节结构改变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润东 章燕珍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4年第6期462-467,共6页
下颌偏斜是一种临床较常见的颜面部不对称畸形,表现为下颌颏部偏离面中线2 mm或4 mm以上。偏颌不仅影响面部美观,在功能方面,一些偏颌患者常伴发有关节弹响、耳前区疼痛和下颌运动异常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典型表现。这可能与下颌偏斜... 下颌偏斜是一种临床较常见的颜面部不对称畸形,表现为下颌颏部偏离面中线2 mm或4 mm以上。偏颌不仅影响面部美观,在功能方面,一些偏颌患者常伴发有关节弹响、耳前区疼痛和下颌运动异常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典型表现。这可能与下颌偏斜患者颞颌关节内部结构发生形态改建,相关结构的紊乱使其较正常人群更易发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有关。另一方面,青少年生长发育期间发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可能会影响髁突及下颌骨的发育,导致偏颌畸形的发生。目前国内外对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本文对下颌偏斜患者颞下颌关节中髁突及关节盘的形态与位置等进行分析,探讨下颌偏斜患者颞颌关节形态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上下颌偏斜患者早期预防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偏斜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关节形态 颞下颌关节
下载PDF
灸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取穴规律
6
作者 王家碧 吴步 +2 位作者 罗森 黄亮亮 吴健文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2期92-98,共7页
目的探讨灸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取穴规律。方法搜集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Vip data)自建库时至2023年4月1日有关灸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文献,建立数... 目的探讨灸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取穴规律。方法搜集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Vip data)自建库时至2023年4月1日有关灸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灸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以温和灸和间接灸较为常用,治疗方法是温针灸为主,其次是单纯灸法。频次较高的穴位有下关穴、阿是穴、颊车和听宫;腧穴频数分布最多的经络是足阳明胃经;高频穴位多分布在面部。关联性最强的穴组为下关-颊车;聚类分析可将腧穴分为两大类。结论灸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以温和灸、间接灸为主,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温针灸,同时灸法取穴重视循经选穴及局部取穴,其结果可以为灸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艾灸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数据挖掘
下载PDF
磁共振引导的咀嚼肌疼痛放松训练疗效评估
7
作者 杨海霞 徐丽丽 +1 位作者 王博成 陈敏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0-544,共5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Dixon技术评估非结构错乱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TMD)的咀嚼肌疼痛患者的肌肉改变,并评价MRI引导的物理手法治疗咀嚼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Dixon技术评估非结构错乱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TMD)的咀嚼肌疼痛患者的肌肉改变,并评价MRI引导的物理手法治疗咀嚼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纳入自2021年6月—2022年9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首次诊断为TMD肌筋膜疼痛(不伴有盘移位)的患者共29例。收集到增强MRI的Dixon序列并进行手法治疗的患者9例。治疗前,利用DICOM Viewer工作站获得9例患者的Dixon图像咀嚼肌疼痛区域值(Z1)、同侧非疼痛区域值(Z2)和对侧对应咀嚼肌区域值(Z3)。依据工作站获得的咀嚼肌异常区域,针对性地进行手法放松治疗。治疗后1~4周进行随访,对比治疗前后主动最大张口度(maximum mouth opening,MMO)和疼痛视觉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指标,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Dixon序列Z2均值为66.23±32.90,Z3均值为66.27±33.87;而咀嚼肌疼痛区域Z1为131.94±83.99,明显高于Z2和Z3。手法治疗在改善MMO、VAS等方面有明显效果,有效率达88.89%。结论·Dixon序列的影像表现与临床主诉的疼痛点具有很大的相关性,MRI引导的手法放松治疗对改善非结构错乱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张口度和疼痛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咀嚼肌 疼痛 磁共振 手法治疗
下载PDF
有限元分析在正颌手术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的应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雷济菘 高翔 王涛 《中国医疗美容》 2023年第9期80-83,共4页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因牙颌面畸形导致的功能、外貌不佳而选择接受正颌外科手术。正颌外科手术的日益增多,研究其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变得愈发重要。正颌外科手术可能会通过改变了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直接影响颞下颌...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因牙颌面畸形导致的功能、外貌不佳而选择接受正颌外科手术。正颌外科手术的日益增多,研究其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变得愈发重要。正颌外科手术可能会通过改变了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直接影响颞下颌关节,从而改善或加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症状。因此,正颌外科手术与颞下颌关节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一组以颞下颌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出现疼痛、弹响和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目前,由于研究方法的限制,许多学者借助有限元分析来研究正颌外科手术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这种分析有助于医生在手术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预测手术效果,并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本文旨在综述三维有限元法在研究正颌外科手术对颞下颌关节影响方面的应用,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外科 有限元分析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生物力学分析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相关角度测量的磁共振影像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胡卫东 申云霞 +3 位作者 杨立明 王秀荣 梁冰 王桂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4期503-506,共4页
目的通过对颞下颌关节相关角度测量来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与正常者间有无差异,从而评价其磁共振影像价值。方法设立病例组(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及对照组(正常者),选取16例单侧闭口斜矢状位MR扫描图像进行相关角度测量,其中病例组:男5... 目的通过对颞下颌关节相关角度测量来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与正常者间有无差异,从而评价其磁共振影像价值。方法设立病例组(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及对照组(正常者),选取16例单侧闭口斜矢状位MR扫描图像进行相关角度测量,其中病例组:男5例,女11例,年龄分别为:病例组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26.94±5.25)岁,正常组年龄19~38岁,平均年龄(28.13±6.17)岁,测量角度包括前角(Anterior angle,Aa),中间角(Intermediate angle,Ma),后角(Posterior angle,Pa)及阿尔法角(α),径线包括髁线,颈线,下颌骨髁突线等。结果正常组及病例组Aa角,Ma角,Pa角及α角分为(95.038±3.379)°(88.6~99.4)°,(101.031±3.607)°(97.5~108.3)°;(56.381±4.366)°(49.6~62.4)°,(62.838±3.469)°(58.4~66.4)°;(3.781±2.389)°(1.8~8.8)°,(10.363±3.215)°(5.6~16.6)°;(165.331±4.746)°(156.2~168.2)°,(165.013±4.708)°(158.4~172.2)°;其中α角P值>0.05,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Aa角,Ma角,Pa角间P值<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颞下颌关节多角度测量有助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影像学诊断,同时为该病临床诊断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盘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单侧有症状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双侧关节间隙锥形束CT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岩峰 郭晓倩 +8 位作者 苏宏 吕源 张建强 王宁 孙鹏 曹静 王照五 胡敏 刘洪臣 《口腔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有症状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在CBCT成像上可能存在差异的参考层面,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和对比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一侧TMJ有症状的TMD患者87例,通过CBCT三维成像和重建,观察同一患者两侧TMJ重建后横... 目的探讨单侧有症状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在CBCT成像上可能存在差异的参考层面,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和对比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一侧TMJ有症状的TMD患者87例,通过CBCT三维成像和重建,观察同一患者两侧TMJ重建后横断面的水平角;平行于髁突长轴的斜位关节间隙、髁突长轴径值、髁突垂直角;垂直于髁突长轴的斜位与矢状位的关节结节斜度和关节间隙,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每位患者上述各测量指标做两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两侧TMJ在平行位120°、矢状位60°和90°、垂直位60°和120°时的关节间隙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矢状位90°关节间隙的差异更显著(P<0.01),其余值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单侧有症状的TMD患者,矢状位或垂直位是较易观察到左右两侧有差异的位置,在垂直位和矢状位均观察到前间隙的增大,在这个层面重建对诊断和对比研究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颞下颌关节 锥形束CT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单侧弹响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双侧关节锥形束CT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岩峰 吕源 +5 位作者 郭晓倩 王照五 张建强 王宁 董欣明 胡敏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5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仅有单侧弹响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成像上存在差异的参考层面,为TMD诊断和对... 目的:探讨仅有单侧弹响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成像上存在差异的参考层面,为TMD诊断和对比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一侧TMJ仅有弹响的TMD患者10例,通过CBCT三维成像和重建,观察同一患者两侧TMJ重建后横断面的水平角;平行于髁突长轴的斜位关节间隙、髁突长轴径值、髁突垂直角;垂直于髁突长轴的斜位与矢状位的关节结节斜度、关节窝深度和关节间隙,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每位患者上述各测量指标做两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上述横断面的水平角;平行于髁突长轴的斜位关节间隙、髁突长轴径值、髁突垂直角;垂直于髁突长轴的斜位与矢状位的关节结节斜度、关节窝深度和关节间隙等观察指标在同一患者中,左右两侧测量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单侧TMJ仅有弹响的TMD患者,锥形束CT不具有对比研究意义上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颞下颌关节 锥形束CT 对比研究
下载PDF
电针加温和灸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被引量:11
12
作者 尹莹 裴文娅 +1 位作者 王钏 张虹 《中国康复》 2012年第5期333-334,共2页
目的:观察电针加温和灸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的临床疗效。方法:TMJDS患者62例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电针加温和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VAS疼痛评分进行... 目的:观察电针加温和灸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的临床疗效。方法:TMJDS患者62例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电针加温和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VAS疼痛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2组患者CMI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62%、76.67%,P<0.05)。结论:电针加温和灸治疗TMJDS疗效较好,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JDS 电针 温和灸
下载PDF
不同针灸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朱俊平 赵韵韵 +2 位作者 杨晓虹 杨怡 张伟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第5期307-309,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针灸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配合温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两组均在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愈... 目的观察不同针灸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配合温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两组均在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94.0%,对照组分别为38.0%和8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时间比对照组快(P<0.01);治疗组半年随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注射配合温针较电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具有见效快,疗效好,复发率低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水针 温针疗法 电针 颞下颌关节综合征
下载PDF
稳定性咬合板在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佘小伟 卢爽 邓末宏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1106-1108,共3页
目的观察稳定性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治疗前确诊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患者32例,制作并为其佩戴稳定性咬合板,定期复查并调改咬合板,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指数、关节弹响、张口度的改善以及自我满意度进... 目的观察稳定性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治疗前确诊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患者32例,制作并为其佩戴稳定性咬合板,定期复查并调改咬合板,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指数、关节弹响、张口度的改善以及自我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32例患者治疗前后,其疼痛指数分别为(7.8±0.2)分、(3.5±0.1)分;关节弹响分别为(70.2±1.1)%、(60.5±1.0)%;张口度分别为(28.1±1.3)mm、(33.1±1.2)mm,治疗前后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主观评价:疼痛改善32例患者均评价有效,关节弹响和张口度的改善各有1例患者评价无效。结论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稳定性咬合板可以达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障碍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颞下颌关节盘移位 稳定性咬合板
下载PDF
局部针刺运动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的功能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伟 胡金鲁 +1 位作者 谢辉 常小荣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12期2104-2106,2110,共4页
目的观察局部针刺运动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功能影响,探讨其有效性与可行性。方法40例来自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局部针刺运动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治疗均为每次30 min,每日1... 目的观察局部针刺运动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功能影响,探讨其有效性与可行性。方法40例来自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局部针刺运动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治疗均为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3周。分别在治疗前后统计数据,比较两组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Friction功能DI指数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及Friction功能、DI指数均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Fric⁃tion功能中的弹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及Friction功能中的运动、压痛及DI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均有效,两种治疗方法对关节弹响改善程度相当,但局部针刺运动的总体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局部针刺运动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联合电针、中频电治疗及护理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袁红梅 何增义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87,共2页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联合电针及中频电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56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使用中频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半导体激光和电针治疗,两...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联合电针及中频电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56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使用中频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半导体激光和电针治疗,两组采用相同护理措施,10d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3例,好转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1.4%;观察组治愈19例,显效5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9%;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联合电针、中频电治疗及护理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消炎,止痛,改善颞颌关节和恢复咀嚼肌功能的作用,且优于单纯中频电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半导体激光 电针 中频治疗 护理
下载PDF
垫及关节灌洗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解建立 汲平 王梁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7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对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分析和总结,进一步探索合理的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方法。方法:将48例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关节病患者分成3组,即垫治疗组、关节灌洗组、关节灌洗术联合垫治疗组。将3种... 目的:对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分析和总结,进一步探索合理的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方法。方法:将48例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关节病患者分成3组,即垫治疗组、关节灌洗组、关节灌洗术联合垫治疗组。将3种治疗方法对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治疗前后的疼痛指数、最大开口度进行统计分析,比较3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疼痛指数:3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指数的改变值,垫治疗组<关节灌洗组<关节灌洗术联合垫治疗组(P<0.05),关节灌洗组与关节灌洗术联合垫治疗组治疗前后开口度的改善度,差异无显著性,但均优于垫治疗组(P<0.05)。结论:对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治疗,关节灌洗术联合垫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垫治疗或关节灌洗术,同时,关节灌洗术的临床疗效显效方面优于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关节上腔灌洗术 [牙合]垫 联合治疗
下载PDF
关节穿刺术应用于老年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鹏 张晓娟 +3 位作者 魏博 史悦怡 郭亚霖 刘冰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3期162-166,共5页
目的:关节穿刺术是通过加压冲洗颞下颌关节上腔,打破关节盘表面与关节窝之间的黏连,消除炎性物质,关节腔灌洗完后补充透明质酸钠可进一步改善临床结果。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临床检查和测量,评估关节穿刺后注入透明质酸钠对老年人颞下颌... 目的:关节穿刺术是通过加压冲洗颞下颌关节上腔,打破关节盘表面与关节窝之间的黏连,消除炎性物质,关节腔灌洗完后补充透明质酸钠可进一步改善临床结果。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临床检查和测量,评估关节穿刺后注入透明质酸钠对老年人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张口受限及局部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科和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口腔科确诊为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各20例。采用双针法进行关节上腔穿刺、灌洗,称为对照组。关节穿刺灌洗后注入透明质酸钠,称为试验组。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6月的无痛最大开口度和颞颌关节疼痛指数的变化,采用SPSS25.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内比较显示两组治疗后1周开口度和颞颌关节疼痛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治疗后6月与治疗后1周比较疗效更好(P<0.01);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前,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开口度和颞颌关节疼痛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月,试验组较对照组疗效更好(P<0.05)。结论:关节穿刺术治疗老年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效果良好,操作简单、起效快、治疗周期短、花费时间少,关节上腔穿刺灌洗完后注入透明质酸钠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颞下颌关节 关节穿刺术 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透明质酸钠
下载PDF
稳定型(牙合)垫与再定位(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许炜 陶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51-53,共3页
目的比较稳定型(牙合)垫与再定位(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5例采用(牙合)垫治疗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分为稳定型(牙合)垫组35例与再定位(牙合)垫组30例。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 目的比较稳定型(牙合)垫与再定位(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5例采用(牙合)垫治疗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分为稳定型(牙合)垫组35例与再定位(牙合)垫组30例。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关节弹响发生率、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 <0. 05);治疗后,2组的关节弹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稳定型(牙合)垫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再定位(牙合)垫组(P <0. 05)。结论稳定型(牙合)垫与再定位(牙合)垫均能有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再定位(牙合)垫常用于对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进行治疗。在对关节疼痛进行治疗时,稳定型(牙合)垫的疗效更加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牙合]垫 再定位[牙合]垫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疗效
下载PDF
MRI在颞颌关节盘前移与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相互关系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冷桂香 李志 谭永明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537-539,共3页
目的:探讨MRI张闭口位动态成像在颞颌关节盘前移与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20例单侧TMJID患者(20个颞颌关节)(病例组)与10例健康对照组双侧颞颌关节(20个颞颌关节),使用SIMENS 3.0 T MR扫描仪头颅线圈进行... 目的:探讨MRI张闭口位动态成像在颞颌关节盘前移与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20例单侧TMJID患者(20个颞颌关节)(病例组)与10例健康对照组双侧颞颌关节(20个颞颌关节),使用SIMENS 3.0 T MR扫描仪头颅线圈进行颞下颌关节进行斜矢状闭口位、开口位自旋回波T1WI、T2WI扫描,测量闭口位关节盘前移角度,两者间对比并与开口大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例组闭口位关节盘前移角度与最大开口大小存在正相关(r=0.680,P<0.05)。对照组闭口位关节盘角度与最大开口大小无明显相关性(r=0.306,P>0.05)。对照组中5例表现为轻度盘前移位。两组间闭口位关节盘前移角度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通过MR动态成像可清晰显示颞颌关节盘前移并可测定关节盘前移的角度,关节盘移位与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临床诊治TMJDS提供指导性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关节盘前移 张闭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