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颞下颌关节间隙测量 被引量:3
1
作者 赵睿 温伟生 +3 位作者 杨舸 陶冶 张安东 贾芮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7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 :通过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的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行磁共振扫描分析,探讨OSAHS患者与正常人群颞下颌关节形态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月... 目的 :通过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的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行磁共振扫描分析,探讨OSAHS患者与正常人群颞下颌关节形态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18例OSAHS患者和18例健康成人,分别记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按照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指数(apnea and hypopnea index,AHI),将OSAHS患者分为轻、中、重3个亚组(n=6)。对所有纳入人群行TMJ的MRI扫描并测量关节间隙,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关节上间隙及髁突有无移位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OSAHS患者TMJ左侧前间隙[(2.61±0.19)mm∶(2.47±0.18)mm,P<0.05]、右侧前间隙[(2.63±0.18)mm∶(2.48±0.17)mm,P<0.05]大于正常人群。OSAHS患者TMJ左侧后间隙[(2.43±0.20)mm∶(2.51±0.19)mm,P<0.05]、右侧后间隙[(2.44±0.20)mm∶(2.60±0.13)mm,P<0.05]小于正常人群。轻度OSAHS组TMJ左侧前间隙[(2.53±0.26)mm∶(2.73±0.07)mm,P<0.05]、右侧前间隙[(2.54±0.11)mm∶(2.74±0.14)mm,P<0.05]均小于重度组;轻度OSAHS组TMJ左侧后间隙[(2.56±0.29)mm∶(2.29±0.09)mm,P<0.05]、右侧后间隙[(2.55±0.23)mm∶(2.31±0.09)mm,P<0.05]均大于重度组。结论 :OSAHS患者的髁突相比正常人群处于关节窝偏后位置。髁突位于关节窝偏后位置的趋势与OSAHS的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颞下颌关节 关节间隙
下载PDF
两类骨性Ⅱ类患者颞下颌关节间隙比较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韩红娟 任小华 +2 位作者 吴浩 蒋芳 牟雁东 《西部医学》 2018年第2期268-270,275,共4页
目的比较骨性Ⅱ类高角和均角患者的髁突位置的异同,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张震康法测量骨性Ⅱ类高角组(HG组33例)与均角组(AG组27例)的颞下颌关节间隙的相关指标:关节上间隙、关节前间隙、关节后间隙、髁突相对位置,及由X线头影... 目的比较骨性Ⅱ类高角和均角患者的髁突位置的异同,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张震康法测量骨性Ⅱ类高角组(HG组33例)与均角组(AG组27例)的颞下颌关节间隙的相关指标:关节上间隙、关节前间隙、关节后间隙、髁突相对位置,及由X线头影测量下颌骨形态相关指标:PP-MP、SN-MP、OP-SN、SNA、ANB、Ar-Go-Me、SNB的角度和L6c-MP、U6c-PP、Co-Go、Go-Gn的线距,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髁突位置、关节间隙及下颌骨形态等。结果髁突与关节窝位置关系的指标中,两组患者髁突关节窝相对位置均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G组关节前后间隙比AG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骨形态的指标中,HG组下颌骨体长、上颌升支长度均比AG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G组上后牙槽高度及平面角∠OP-SN明显大于于AG组(P<0.001),牙合平面顺时针旋转。结论骨性Ⅱ类高角与均角患者髁突相对位置无差别,由于前者下颌发育明显不及后者,故前者代偿治疗中以控制和压低上后牙,减少牙合平面顺时针旋转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错 髁突位置 颞下颌关节间隙
下载PDF
健康成年人颞下颌关节间隙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测量分析 被引量:58
3
作者 王瑞永 马绪臣 +1 位作者 张万林 柳登高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3-506,共4页
目的:获得50名健康成年人100侧颞下颌关节(temporo mandibular joint,TMJ)关节间隙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值,并对髁突位置进行分析。方法:对经过严格筛选、符合试验设计的50名健康成年人100... 目的:获得50名健康成年人100侧颞下颌关节(temporo mandibular joint,TMJ)关节间隙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值,并对髁突位置进行分析。方法:对经过严格筛选、符合试验设计的50名健康成年人100侧颞下颌关节行CBCT扫描,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使用5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对CBCT图像矢状位关节中间层面关节间隙进行定量测量研究,并对这些测量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获得了5种不同测量方法CBCT图像关节间隙测量值。3种线距定量测量方法均表明关节前间隙和后间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9,P值均大于0.05);双侧关节前、上、后间隙测量结果对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0,P值均大于0.05);5种测量方法双侧关节间隙ln(P/A)值间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t≤0.74,P值均>0.05)。结论:在CBCT图像上,5种测量方法均显示髁突基本位于关节窝的中央位置,左右基本对称,但有一定的变异范围。CBCT检查可以准确地反映颞下颌关节关节间隙情况,在与颞下颌关节间隙改变相关的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锥形束CT 关节间隙
下载PDF
单纯BSSRO联合术后正畸治疗下颌前突的颞下颌关节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杨莉亚 滕利 +5 位作者 孙晓梅 徐家杰 卢建建 张超 解芳 许美邦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5年第3期158-162,共5页
目的通过影像学测量,探讨单纯双侧下颌升支矢装劈开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BSSRO)联合术后正畸,治疗下颌前突(Mandibularprognathism,MP)患者的TMJ变化情况。方法 2012年至2014年,24例(男性8例,女性16例)MP伴/不... 目的通过影像学测量,探讨单纯双侧下颌升支矢装劈开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BSSRO)联合术后正畸,治疗下颌前突(Mandibularprognathism,MP)患者的TMJ变化情况。方法 2012年至2014年,24例(男性8例,女性16例)MP伴/不伴面部不对称患者入组,面部对称及不对称的患者各12例,均行BSSRO联合术后快速正畸。测量术前及术后1年TMJ间隙及髁突和升支的角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偏颌侧面部对称组与面部不对称组相比,各参数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非偏颌侧面部对称组冠状位升支角明显大于面部不对称组(P=0.016 1)。术后偏颌侧面部对称组水平位髁突角明显小于面部不对称组(P=0.017 9),非偏颌侧两组各参数无显著性差异。面部对称组中,偏颌侧术前术后各参数无显著性差异,非偏颌侧冠状位髁突角(P=0.035 5)及前间隙(P=0.041 2)术后明显大于术前。面部不对称组中,偏颌侧术前术后各参数无显著性差异,非偏颌侧冠状位升支角(P=0.017 5)及矢状位升支角(P=0.039 8)术后明显大于术前;上间隙术后明显小于术前(P=0.031 9)。结论单纯BSSRO联合术后快速正畸,面部对称组的非偏颌侧术后冠状位髁突角及前间隙出现了扩张,面部不对称组的非偏颌侧术后冠状位升支角及矢状位升支角增加,上间隙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突 矢装劈开截骨术 颞下颌关节间隙 不对称
下载PDF
MRI动态扫描技术在颞下颌关节紊乱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官晓晖 韦惠平 +1 位作者 李传 黄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5期757-760,共4页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应用MRI动态扫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6例(62只关节)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临床资料,行MRI常规扫描及动态扫描。对比常规扫描与动态扫描诊断符合率。结果常规扫描与动态扫描诊断符合率依次是100.00%...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应用MRI动态扫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6例(62只关节)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临床资料,行MRI常规扫描及动态扫描。对比常规扫描与动态扫描诊断符合率。结果常规扫描与动态扫描诊断符合率依次是100.00%、95.65%(P>0.05)。关节盘位置正常16例(34.78%)、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15例(32.61%)、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10例(21.74%)、关节盘内移位3例(6.52%)、关节盘外移位2例(4.35%)。MRI动态图像能够清晰观察到关节盘位置、厚度、形态改变以及关节积液情况。结论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开展MRI动态扫描技术能够准确提示疾病发展期间关节厚度、形态和位置改变情况,还可同时发现关节盘及髁突相对运动异常,关节盘在开闭口过程中变形情况,更好地观察关节活动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紊乱 颞下颌 磁共振成像 关节间隙 关节盘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间隙改变与关节盘移位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俊超 刘一鹏 +3 位作者 焦连龙 闫波 曹选平 耿玉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52-1554,共3页
对100例单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双侧颞下颌关节进行锥形束CT(CBCT)扫描,测量关节的前、后和上间隙,并计算ln(P/A)值。可复性关节盘移位组的关节后间隙和上间隙都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关节前间隙与对照组差异... 对100例单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双侧颞下颌关节进行锥形束CT(CBCT)扫描,测量关节的前、后和上间隙,并计算ln(P/A)值。可复性关节盘移位组的关节后间隙和上间隙都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关节前间隙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ln(P/A)值均小于对照组ln(P/A)值(P<0.05);不可复关节盘移位组的关节前、后和上间隙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ln(P/A)值与对照组ln(P/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的颞下颌关节CBCT扫描显示关节间隙改变,尚不能作为关节盘移位的确切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锥形束CT 关节间隙
下载PDF
健康成人颞下颌关节间隙许勒位片和锥形束CT测量比较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瑞永 马绪臣 +1 位作者 张万林 柳登高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比较颞下颌关节矢状位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外1/3层面图像与许勒位片关节间隙及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探讨许勒位片是否可以准确地反映颞下颌关节外1/3层面关节间隙及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方法对经严格... 目的比较颞下颌关节矢状位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外1/3层面图像与许勒位片关节间隙及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探讨许勒位片是否可以准确地反映颞下颌关节外1/3层面关节间隙及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方法对经严格筛选、符合试验设计的30名健康成人的60侧颞下颌关节同时进行CBCT和许勒位片检查,使用AutoCAD计算机软件,采用两种线距定量测量方法对60侧颞下颌关节矢状位CBCT外1/3层面图像和许勒位片影像进行关节间隙测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测量方法均表明颞下颌关节许勒位片和矢状位CBCT关节外1/3层面图像左侧和右侧关节前、上、后间隙分别对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大于0.05);且许勒位片与CBCT关节外1/3层面图像loge(P/A)值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大于0.05)。结论许勒位片可以较准确地反映颞下颌关节外1/3层面关节间隙及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目前许勒位片检查仍可做为颞下颌关节间隙和髁突位置判断的一种有参考价值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锥形束CT 关节间隙 髁突位置 许勒位片
下载PDF
女性安氏Ⅱ类错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髁突位置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沈群 刘从华 +2 位作者 肖珲 姚君 刘俊峰 《广东牙病防治》 2015年第8期430-432,共3页
目的探讨女性安氏Ⅱ类错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的髁突位置。方法收集26例女性安氏Ⅱ类错伴有临床症状的TMD患者,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emography,CBCT)对患者的双侧颞下颌关节进行扫... 目的探讨女性安氏Ⅱ类错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的髁突位置。方法收集26例女性安氏Ⅱ类错伴有临床症状的TMD患者,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emography,CBCT)对患者的双侧颞下颌关节进行扫描,测量颞下颌关节前、上、后、外、内间隙,分析髁突位置。结果26例女性安氏Ⅱ类错伴TMD患者颞下颌关节各间隙间左右侧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颞下颌关节间隙合并统计,前、上、后、外、内间隙分别为(2.343±0.827)mm,(2.138±0.807)mm,(1.959±0.757)mm,(1.764±0.609)mm,(2.103±0.663)mm;通过计算ln(P/A)值和线性比率(linear ratio,LR)得出髁突后移位分别占50%、48%。结论女性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髁突在关节窝内处于后位可能是导致TMD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错[牙合]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锥形束CT 颞下颌关节间隙 髁突位置
下载PDF
关节上腔对比关节下腔注射透明质酸治疗颞下颌关节病效果的Meta分析
9
作者 方建红 徐俊峰 +1 位作者 李森强 朱国光 《口腔医学》 CAS 2014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关节上腔对比关节下腔注射透明质酸治疗颞下颌关节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1995年至2013年5月30日,查找有关关节上腔和关节下腔注射透明质酸治疗颞下颌... 目的系统评价关节上腔对比关节下腔注射透明质酸治疗颞下颌关节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1995年至2013年5月30日,查找有关关节上腔和关节下腔注射透明质酸治疗颞下颌关节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RCT,共51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关节上腔注射相比,关节下腔注射透明质酸更能降低患者的关节疼痛。结论与关节上腔注射相比,关节下腔注射透明质酸的效果更好,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腔 透明质酸 颞下颌关节病 META分析
下载PDF
经髁突及盘前附着进路摘除颞下间隙巨大黏液瘤1例报告
10
作者 叶周熹 杨驰 +1 位作者 陈敏洁 邱亚汀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94-96,共3页
关节旁黏液瘤是一种来源于腱鞘、韧带等关节旁组织的良性软组织肿瘤,目前未见发生于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旁的报道。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TMJ旁黏液瘤,其体积巨大并累及髁突前内侧的颞下间隙。采用经髁突及盘前附着进... 关节旁黏液瘤是一种来源于腱鞘、韧带等关节旁组织的良性软组织肿瘤,目前未见发生于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旁的报道。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TMJ旁黏液瘤,其体积巨大并累及髁突前内侧的颞下间隙。采用经髁突及盘前附着进路摘除肿瘤。术后随访2.5 a,患者无不适主诉,无颌面部畸形和开口受限,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未复发。经髁突及盘前附着进路不仅保存了正常TMJ的结构和功能,还利于完整摘除肿瘤,防止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旁黏液瘤 颞下颌关节 颞下间隙 经髁突进路 关节盘前附着
下载PDF
经髁突和盘后附着进路切除5例颞下间隙肿物
11
作者 叶周熹 杨驰 陈敏洁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361-365,共5页
目的 :提出一种经髁突及盘后附着进路,归纳该术式的适应证、手术要点和评价临床效果。方法 :2006—2014年对5例位于颞下颌关节(TMJ)旁肿物采用上述进路。5例肿物符合以下条件—累及髁突后内侧颞下间隙较大的包膜完整的非恶性肿物,计算... 目的 :提出一种经髁突及盘后附着进路,归纳该术式的适应证、手术要点和评价临床效果。方法 :2006—2014年对5例位于颞下颌关节(TMJ)旁肿物采用上述进路。5例肿物符合以下条件—累及髁突后内侧颞下间隙较大的包膜完整的非恶性肿物,计算机模拟手术示单纯髁突离断旋转或后移无法充分暴露肿物。结果:5例肿物均得以彻底切除,未损伤重要神经,未输血。5例病例平均随访30个月,未见复发迹象。术后无继发牙颌面畸形,神经功能正常。随访时开口度平均为34 mm,均较术前有所增加(术前开口度平均为27 mm),CT示髁突固定良好,无吸收。结论:经髁突和盘后附着进路适于切除累及髁突后内侧较大的非恶性肿物,计算机设计和模拟手术有助于选择进路和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旁肿物 颞下间隙 经髁突进路 关节盘后附着
下载PDF
牙齿重度磨耗垂直距离增高值与颞下颌关节间隙的相关性探索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翊翛 张人杰 +3 位作者 温颖 谭京 顾斌 郑东翔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5-280,共6页
目的探索牙齿重度磨耗咬合重建患者升高咬合前的颞下颌关节间隙与垂直距离增高值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42名牙齿重度磨耗咬合重建患者升高咬合前的颞下颌关节间隙和髁突... 目的探索牙齿重度磨耗咬合重建患者升高咬合前的颞下颌关节间隙与垂直距离增高值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42名牙齿重度磨耗咬合重建患者升高咬合前的颞下颌关节间隙和髁突位置进行测量。受试者戴用3副垂直距离增高值分别为2、4和6 mm的过渡性义齿后,自主选择出感觉相对最舒适的1副。比较3个垂直距离增高值组间的关节间隙等指标,试分析不同垂直距离增高值与修复前颞下颌关节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选择2 mm、4 mm过渡性义齿患者的上间隙平均值分别为(3.58±0.98)mm、(3.07±0.60)mm,4 mm过渡性义齿患者的上间隙小于2 mm过渡性义齿患者(P<0.05)。垂直距离增高值与颞下颌关节间隙值、髁突位置、性别、年龄之间均无显著线性相关(P>0.05)。结论研究结果呈现出颞下颌关节上间隙越小,患者选择垂直距离增高值越大的趋势,但受多因素影响,尚未发现牙齿重度磨耗患者颞下颌关节间隙和髁突位置是影响垂直距离高度增高值的显著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间隙 髁突位置 垂直距离增高值 咬合重建
下载PDF
不同咬合支持患者髁突位置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尹逸 王培 +3 位作者 王东苗 孙超 周广超 汤春波 《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894-897,共4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探讨不同咬合支持患者的颞下颌关节髁突位置的差异。方法选择2013—2016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84例成年患者,利用NNT软件行双侧颞下颌关节间隙和位置分析。不同咬合支持与髁突位置间的相关性采用卡方检验... 目的通过锥形束CT探讨不同咬合支持患者的颞下颌关节髁突位置的差异。方法选择2013—2016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84例成年患者,利用NNT软件行双侧颞下颌关节间隙和位置分析。不同咬合支持与髁突位置间的相关性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结果患者关节前、后、上间隙大小分别为(2.23±0.79)mm、(1.98±1.18)mm、(3.53±0.99)mm。A类咬合支持22例,B类31例,C类31例。C类咬合支持的患者,其关节后间隙和上间隙明显减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髁突前位39侧,中位48侧,后位81侧。不同咬合支持的患者,其髁突的位置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缺牙后,咬合支持的改变,可能导致髁突位置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 锥形束CT 关节间隙
下载PDF
单侧颞下颌关节滑膜炎关节间隙变化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吕曜光 邵博 +2 位作者 贾梦莹 辜文妍 龚忠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颞下颌关节滑膜炎患者双侧关节间隙的闭口位关节曲面断层片特征。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颞下颌关节专病门诊诊断为单侧颞下颌关节滑膜炎患者27例,使用数字化曲面断层X片机记录患者在牙尖交错位时双侧颞下颌关... 目的:探讨单侧颞下颌关节滑膜炎患者双侧关节间隙的闭口位关节曲面断层片特征。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颞下颌关节专病门诊诊断为单侧颞下颌关节滑膜炎患者27例,使用数字化曲面断层X片机记录患者在牙尖交错位时双侧颞下颌关节矢状位曲面断层片,使用软件CliniView9.2重建,并测量颞下颌关节髁突的前、上、后间隙距离,健侧与患侧相互比较。结果:患侧的前、上、后髁突间隙较患侧分别增宽约32.46%、64.62%、55.05%。不对称指数结果显示,上间隙对造成髁突间隙不对称影响较大,单侧颞下颌关节滑膜炎患者的患侧髁突前、上、后间隙均明显大于健侧(P<0.05)。结论:单侧颞下颌关节滑膜炎患者的患侧髁突间隙均比健侧增宽,且上间隙对双侧关节间隙的对称程度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炎 颞下颌关节 髁突间隙 关节闭口位曲面断层片
下载PDF
锥形束CT测量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颞下颌关节间隙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热比古丽.阿卜来提 迪丽努尔.阿吉 +3 位作者 龚忠诚 哈力丹.伊明 张欣 侯文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20期32-36,共5页
目的:比较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的调查结果、颞下颌关节紊乱(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和非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的关节间隙进行测量,并对研究结果与临床诊断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使用... 目的:比较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的调查结果、颞下颌关节紊乱(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和非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的关节间隙进行测量,并对研究结果与临床诊断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使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CBCT)附带测量软件测量髁突在矢状位、轴位和冠状位的相对位置,并进行双侧髁突位置对称性的比较。结果:关节上间隙(冠状位)的均值为(2.337±0.691)mm;前间隙均值为(1.712±0.691),后间隙均值为(2.727±0.868),内侧间隙均值为(3.878±1.164),外间隙均值为(1.499±0.805);其中关节上间隙、前间隙、外侧间隙、后间隙,内侧间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CBCT)断层扫描结果与TMD的临床诊断有显著关联。结论:健康成年人髁突位于关节窝中位,双侧髁状突位置基本对称;而且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髁突一般位于后下位,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CBCT)影像测量是评价髁突位置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比较常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 颞下颌关节间隙
下载PDF
青少年关节镜下盘复位术后颞下颌关节间隙及髁突位置的改变 被引量:7
16
作者 詹伊宁 胡颖恺 +1 位作者 马志贵 杨驰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通过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磁共振(MRI)图像测量关节间隙,比较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青少年患者关节镜盘复位术前与术后关节间隙和髁突位置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因关节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 目的:通过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磁共振(MRI)图像测量关节间隙,比较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青少年患者关节镜盘复位术前与术后关节间隙和髁突位置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因关节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ADD)行关节镜盘复位术的青少年患者88例(137侧关节),在术前和随访MRI图像上对关节前、上、后间隙分别进行测量,采用SPSS 17.0软件包中的t检验、χ~2检验及Empowerstats软件中的广义相加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手术时的平均年龄为(16.40±2.14)岁,术后平均随访(7.96±4.15)个月。术后1周,关节前间隙均值为(2.62±0.86)mm,上间隙为(4.42±1.01)mm,后间隙为(4.75±1.25)mm;关节上间隙及后间隙较术前显著增加,与随访时间呈负相关;前间隙显著减小,与随访时间呈正相关(P<0.05);术后髁突主导位置由中位(49.6%)变为前位(77.4%),并随着随访时间延长而逐渐后移。结论:关节镜术后1周,关节上间隙及后间隙显著增加;随着随访时间延长逐渐减小,术后1年仍显著大于术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关节间隙 髁突位置 关节镜盘复位术 磁共振
下载PDF
压膜保持器对主观症状及颞下颌关节间隙影响初探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广学 刘盼盼 +1 位作者 刘静 郭泾 《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537-540,共4页
目的研究压膜保持器对患者主观症状及颞下颌关节间隙的影响。方法 13例青年女性志愿者(平均年龄(26.8±2.4)岁)戴用压膜保持器6个月,在戴用前(T0期)、第3个月(T1期)、第6个月(T2期)分别填写主观症状问卷及拍摄颞颌关节区小视野锥形... 目的研究压膜保持器对患者主观症状及颞下颌关节间隙的影响。方法 13例青年女性志愿者(平均年龄(26.8±2.4)岁)戴用压膜保持器6个月,在戴用前(T0期)、第3个月(T1期)、第6个月(T2期)分别填写主观症状问卷及拍摄颞颌关节区小视野锥形束CT(LCBCT),比较分析主观症状及关节间隙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C指标(面部肌肉疲劳)得分T2较T1期显著性减小,不利变化组总角显著增加(P<0.05);关节间隙T0与T1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戴用压膜保持器是不断适应的过程,临床上应定期复诊,密切观察;短期戴用压膜保持器对下颌骨位置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膜保持器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颞下颌关节间隙 LCBCT
下载PDF
锥形束CT在颞下颌关节结构定量研究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姚君 刘从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52-56,共5页
颞下颌关节(TMJ)位置深,结构复杂,锥形束CT(CBCT)可为研究其形态和功能提供丰富的信息。在三维图像和二维断层片上,患者头位的变动可能导致解剖标志点不在同一个切面上,但观察者仍可通过读片确定其标志点。CBCT可以从冠状位、矢状位和... 颞下颌关节(TMJ)位置深,结构复杂,锥形束CT(CBCT)可为研究其形态和功能提供丰富的信息。在三维图像和二维断层片上,患者头位的变动可能导致解剖标志点不在同一个切面上,但观察者仍可通过读片确定其标志点。CBCT可以从冠状位、矢状位和横断位来显示颞下颌关节结构,获得不同方位的关节间隙;可以对TMJ髁突的水平角、高度、半径、体积和表面积等进行测量,从而了解髁突的形态;可以最小的失真度提供颞下颌关节髁突骨组织的三维图像,有利于临床对TMJ髁突骨改变的分析;可以有效地测量关节窝顶的骨厚度以及TMJ结节的高度、关节结节斜度等。总之,CBCT可以明显提高临床对颞下颌关节疾病的诊断能力,切实地指导临床对其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颞下颌关节 关节间隙 髁突 关节窝 关节结节
下载PDF
RW垫对改变正畸患者关节间隙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其庆 车宗刚 +2 位作者 宋永海 徐晨 文玉珍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18年第3期144-149,共6页
目的研究使用罗斯·威廉姆斯(Roth Williams,RW)垫对合并有关节症状的正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其对患者关节症状的疗效及其稳定性能,明确其对正畸诊断的作用,为正畸医师的整体治疗理念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5年... 目的研究使用罗斯·威廉姆斯(Roth Williams,RW)垫对合并有关节症状的正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其对患者关节症状的疗效及其稳定性能,明确其对正畸诊断的作用,为正畸医师的整体治疗理念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5年5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正畸科就诊并接受RW垫治疗的90例合并有关节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持续时间为6~1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应用CBCT测量,对比分析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间隙的改变情况,评估其治疗效果及稳定性,分析髁突或者下颌位置的改变对于关节症状以及正畸诊断的影响。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关节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其中治愈66例,占73.33%;好转24例,占26.67%。。与治疗前相比,患者左右两侧的颞下颌关节前间隙、上间隙均变窄,左右关节后间隙、内侧间隙均增宽,且左侧前间隙与外侧间隙在治疗前后的改变以及右侧后间隙测量值的改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中双侧颞下颌关节髁突后移位所占比例最高,为53.33%,其位置分布存在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髁突中位率增加,为50.00%,后移位比例(36.67%)低于治疗前。结论采用RW垫可以有效减小关节有害负荷,促进组织的修复与适应性的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W(牙合)垫 关节症状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关节间隙
下载PDF
牙列重度磨耗患者咬合重建前、后颞下颌关节的线性测量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霜 钟群 +2 位作者 翁蓓军 叶页 钱玉梅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5-278,共4页
目的:对牙列重度磨耗患者垂直距离进行恢复后,研究颞下颌关节间隙与垂直距离增高之间的相关性,探讨恢复髁突位置对咬合重建的影响。方法:纳入30例牙列重度磨耗行咬合重建的患者,在恢复垂直高度前后,对其双侧的颞下颌关节进行锥形束CT(co... 目的:对牙列重度磨耗患者垂直距离进行恢复后,研究颞下颌关节间隙与垂直距离增高之间的相关性,探讨恢复髁突位置对咬合重建的影响。方法:纳入30例牙列重度磨耗行咬合重建的患者,在恢复垂直高度前后,对其双侧的颞下颌关节进行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扫描,测量颞下颌关节前、上、后间隙大小,分析髁突位置;比较垂直距离恢复前、后的关节间隙等指标,分析患者恢复垂直距离前、后髁突位置的变化。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颞下颌关节前、上、后间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牙列重度磨耗患者颞下颌关节各间隙两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将两侧颞下颌关节间隙合并统计。治疗前关节前、上、后间隙分别为(2.01±0.52)mm、(3.15±0.94)mm、(2.70±0.98)mm;治疗后关节前、上、后间隙分别为(2.03±0.35)mm、(3.46±0.74)mm、(2.79±0.58)mm。通过计算In(P/A)值和线性比率(linear ratio,LR)得出重度磨耗患者治疗前52%髁突前移位;咬合重建治疗后,治疗前髁突前移位的患者复位率达86.7%。结论:重度磨耗患者除了恢复其垂直距离外,还应诱导髁突回到正常位置,避免产生关节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间隙 髁突位置 垂直距离增高 咬合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