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墓葬出土的镇墓神像——以命名、分类及其体系问题为中心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成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5-44,共10页
镇墓神像的随葬始于春秋战国,历经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各代的不断发展和演变,形成富有时代和地域特色的各式镇墓神像。目前所见研究多就某座墓葬(墓葬群)或某个时代、地区的资料进行分类、分期,这些断片的作业很难把握其发展演... 镇墓神像的随葬始于春秋战国,历经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各代的不断发展和演变,形成富有时代和地域特色的各式镇墓神像。目前所见研究多就某座墓葬(墓葬群)或某个时代、地区的资料进行分类、分期,这些断片的作业很难把握其发展演变的全貌。本文在对全国各地出土的历代镇墓神像资料全面把握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一套新的命名与分类方案,进而从宏观角度对其形成、发展与变迁加以概括,最后就其体系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墓神像 命名 分类 变迁 体系
下载PDF
唐昭陵与长安城空间关系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权东计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1期63-67,共5页
在分析唐长安城空间格局和唐昭陵遗址与陪葬墓空间分布的基础上,就陵园遗址与宫城、陪葬墓与宫城和皇城、陵园总体格局与唐长安城总体布局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提出唐昭陵是模仿唐长安城营建的,在模仿中亦昭显了地形条件和帝陵... 在分析唐长安城空间格局和唐昭陵遗址与陪葬墓空间分布的基础上,就陵园遗址与宫城、陪葬墓与宫城和皇城、陵园总体格局与唐长安城总体布局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提出唐昭陵是模仿唐长安城营建的,在模仿中亦昭显了地形条件和帝陵的属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昭陵 唐长安城 遗址 陪葬墓 空间格局
下载PDF
打虎亭汉墓墓主为张伯雅夫妇说质疑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新宇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59-61,共3页
打虎亭汉墓墓主人张伯雅夫妇说与史籍资料、地理方位、形制规模相悖 ,应予以否定。民间打虎亭汉墓为“常十冢”的传说 ,既吻合东汉帝后墓葬形制 ,又有嘉庆 17年残碑等旁证资料 ,其真实性应予重视。 196 0年墓道中出土的残片文物为 1753... 打虎亭汉墓墓主人张伯雅夫妇说与史籍资料、地理方位、形制规模相悖 ,应予以否定。民间打虎亭汉墓为“常十冢”的传说 ,既吻合东汉帝后墓葬形制 ,又有嘉庆 17年残碑等旁证资料 ,其真实性应予重视。 196 0年墓道中出土的残片文物为 1753年官伐墓时的弃物或伐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研究 古墓 打虎亭 汉墓 常土冢 张伯雅
下载PDF
历代咏唐陵诗的文学与思想流变
4
作者 杨昇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93-97,共5页
唐代帝陵多因山为陵,高耸险峻,雄伟壮丽,为中国古代重要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文人士大夫对于关中唐陵的吟咏,从唐代以来从未断绝,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彰显出不同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唐代很多著名诗人都曾对唐代帝陵进行吟咏,这些诗歌不仅艺术... 唐代帝陵多因山为陵,高耸险峻,雄伟壮丽,为中国古代重要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文人士大夫对于关中唐陵的吟咏,从唐代以来从未断绝,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彰显出不同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唐代很多著名诗人都曾对唐代帝陵进行吟咏,这些诗歌不仅艺术水平高超,还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唐以后历代文人对唐陵的诗咏呈现出多元化的风貌,咏史、怀古甚至山水行旅的意味愈加浓厚,也有部分纪实性较强的诗歌,体现了唐陵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保护状况和基本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陵 诗歌 流变
下载PDF
宋儒黄裳遗迹考述
5
作者 蔡东洲 邓寄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63-68,共6页
宋儒黄裳未达“天命”之年,未登宰辅之位,却在宋南光、宁之世名震天下,其《天文图》《地理图》被当代科学史论者视为中国古代天文学、地理学成就的代表。宋明以来地方官员在其家乡剑州和初仕地通江为之修缮坟墓、兴建祠堂、创立书院,以... 宋儒黄裳未达“天命”之年,未登宰辅之位,却在宋南光、宁之世名震天下,其《天文图》《地理图》被当代科学史论者视为中国古代天文学、地理学成就的代表。宋明以来地方官员在其家乡剑州和初仕地通江为之修缮坟墓、兴建祠堂、创立书院,以示尊崇和导向,给当时的地方文化建设打上了深深的黄裳印记,而今这些纪念性文化遗迹虽然保存不多,但却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裳 祠墓 相墨堂 兼山书院
下载PDF
汉晋变迁考古学研究的地域意义——以安徽马鞍山地区吴晋墓葬为材料
6
作者 吴桂兵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0-66,共7页
分区是考古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在历史考古学研究中,因文献记载的详细、考古材料的连续、集中,使具体地点的考古学分区研究有了进一步细化的可能。安徽马鞍山地区吴晋墓葬在孙吴和东晋两个时期有着显著的区域特征,这与该地特殊的区位有着... 分区是考古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在历史考古学研究中,因文献记载的详细、考古材料的连续、集中,使具体地点的考古学分区研究有了进一步细化的可能。安徽马鞍山地区吴晋墓葬在孙吴和东晋两个时期有着显著的区域特征,这与该地特殊的区位有着很大的关联,而这些规律的总结正体现出汉晋变迁考古学研究的地域意义,从而对历史考古学研究的方法进行有意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晋变迁 考古学分区 区位论 马鞍山吴晋墓葬
下载PDF
读汉代医简札记
7
作者 刘玉环 《昆明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28-130,共3页
1975年出版的《武威汉代医简》和2004年出版的《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第一卷:田野考古发掘报告)》引起学术界极大关注,这两批简牍对于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正确的字词考释有助于更好地发挥这两批简牍的医学价值。目前,关于这两批... 1975年出版的《武威汉代医简》和2004年出版的《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第一卷:田野考古发掘报告)》引起学术界极大关注,这两批简牍对于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正确的字词考释有助于更好地发挥这两批简牍的医学价值。目前,关于这两批简牍医书的字词仍有一些误释,比如三号汉墓竹简"医书"乙卷第35号简:"静身■之",其中的未释字当为"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汉代医简 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 札记
下载PDF
关于崖葬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余丰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7-59,共3页
本文探讨了崖葬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如崖葬与古越濮族的关系 ;崖葬与水泽的关系 ;崖葬主要分布地域地理环境的特征。同时 ,文章还关注到濮系族的后裔苗、瑶等族至今仍保存的崖葬之俗及其古今变迁特征 ,将研究目光推及现代。
关键词 崖葬 地理环境 历史变迁 古代 水译 民俗 越濮族 分布布域 苗族 瑶族
下载PDF
以王阳明墓为例谈古代墓葬建筑的变迁
9
作者 汪永祥 张炎兴 叶良 《山西建筑》 2019年第1期14-16,共3页
古代墓葬作为一种特殊的古代建筑其变迁是重要的建筑信息。通过对王阳明墓"始建""扩建""重修""赐‘名世真才’额""补立墓碑""民国立碑"等几个重要历史节点变迁的梳理与考... 古代墓葬作为一种特殊的古代建筑其变迁是重要的建筑信息。通过对王阳明墓"始建""扩建""重修""赐‘名世真才’额""补立墓碑""民国立碑"等几个重要历史节点变迁的梳理与考证,勾勒了王阳明墓变迁与保护的曲折过程,并详细对王阳明墓这种特殊的古代建筑变迁进行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葬变迁 历史变迁 文化价值
下载PDF
南京麒麟铺南朝陵墓神道石刻墓主新考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志高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39-42,共4页
南京麒麟铺一对南朝陵墓神道石兽过去一般认为是宋武帝初宁陵神道前列置。但据文献记载,初宁陵应该在蒋陵东南蒋庙附近,陵前仅设简易的竹木制的“标”,推测位于今马群一带。长宁陵与初宁陵同属钟山陵区,但比后者远,神道石刻又经南齐搬移... 南京麒麟铺一对南朝陵墓神道石兽过去一般认为是宋武帝初宁陵神道前列置。但据文献记载,初宁陵应该在蒋陵东南蒋庙附近,陵前仅设简易的竹木制的“标”,推测位于今马群一带。长宁陵与初宁陵同属钟山陵区,但比后者远,神道石刻又经南齐搬移,与麒麟铺石刻的位置及特征完全吻合。因此,麒麟铺南朝陵墓石刻更有可能属于宋文帝长宁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麒麟铺 南朝陵墓石刻 宋武帝初宁陵 宋文帝长宁陵
下载PDF
风水政治:中国农村墓葬空间秩序中的社会、市场与国家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川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74-84,共11页
“风水”是一套赋予空间内各要素以价值序列和因果映射序列的规则体系。依照“风水”规则进行识别,那些被认为处于价值序列的高位、在因果映射序列中占据优位并牵动和维系场景中人良好境遇的要素,可称为“风水资源”。而围绕这些“风水... “风水”是一套赋予空间内各要素以价值序列和因果映射序列的规则体系。依照“风水”规则进行识别,那些被认为处于价值序列的高位、在因果映射序列中占据优位并牵动和维系场景中人良好境遇的要素,可称为“风水资源”。而围绕这些“风水资源”所展开的权力配置和权利博弈,则是“风水政治”。墓葬空间秩序在村庄所呈现的样态,是风水政治的结果。“村庄中的散落样态”“村内集体陵园中的集合样态”和“公墓中的集合样态”这三种墓葬空间秩序,对应“风水的私人交涉”“风水的伦理统筹”以及“风水的国家和市场配置”这三类风水政治运作机制。对比发现,在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持续推进的当下,村内集体陵园和政府运营的公墓是墓葬空间秩序演进的方向,村级自治组织和政府是最适当的风水政治引导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水政治 墓葬空间秩序 殡葬改革 移风易俗
下载PDF
汉成帝与昌陵
12
作者 刘军平 《西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31-33,共3页
汉成帝之所以修昌陵 ,主要是因为延陵“其制约小” ;汉成帝之所以罢昌陵 ,主要是因为地下水外渗且无法克服。
关键词 汉成帝 昌陵 工程量 地下水外渗
下载PDF
荆州胡家草场木牍载痫病方药物与疗法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开惠 《中医药文化》 2022年第1期85-90,共6页
对胡家草场医方木牍所载痫病方进行深入解读,其所载或为一首主治痫病的儿科医方。所用治疗方法共有两种,先用灸法,再用口服药物的方法治疗。灸治施行部位为"尾上",早期传世医籍记载为长强穴,从穴位位置来看,与医简所言"... 对胡家草场医方木牍所载痫病方进行深入解读,其所载或为一首主治痫病的儿科医方。所用治疗方法共有两种,先用灸法,再用口服药物的方法治疗。灸治施行部位为"尾上",早期传世医籍记载为长强穴,从穴位位置来看,与医简所言"尾上"相合;所用药物有三种,美枣饥(肌)、乳汁和牡鸟矢,其中主要起到治疗作用的应为牡鸟矢,即雄雀屎;美枣饥(肌),枣肌即枣脂,或为枣肉研磨而成,或为枣肉蒸制而成,有赋形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家草场汉简 痫病 尾上 枣肌
下载PDF
四川雅安高颐墓、阙文化遗产价值认知演变及再认识
14
作者 黄健 王方捷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3年第2期48-61,共14页
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分析了历代对高颐墓、阙的整体价值认知重点,并从研究史及保护史2个层面着重解析人们对高颐阙的文物价值认知变化,提出了对高颐墓、阙新的价值认知观点,并以此为例,指点出当下中国文化遗产价值判定时的一些缺陷和问... 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分析了历代对高颐墓、阙的整体价值认知重点,并从研究史及保护史2个层面着重解析人们对高颐阙的文物价值认知变化,提出了对高颐墓、阙新的价值认知观点,并以此为例,指点出当下中国文化遗产价值判定时的一些缺陷和问题,进而提出了新时期对遗产价值判定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颐墓 高颐阙 价值认知 演变
下载PDF
四川崖墓的衰落及相关问题探析
15
作者 郭的非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06-111,共6页
四川崖墓从两汉之际开始出现,盛于东汉一朝,至汉末三国时期迅速衰落。汉末三国时期崖墓既是当时政治变动、文化交流、墓制革新的历史再现,也成为了巴蜀文化和汉文化冲突融合进程中的重要坐标。
关键词 晚期崖墓 衰落 文化变迁
下载PDF
论顾炎武谒孝陵诗
16
作者 常晓敏 《吕梁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1-15,共5页
明末清初的爱国遗民诗人顾炎武十年间曾七谒明孝陵,几乎每次都有诗作。他在谒孝陵诗中幽隐地描绘了与挚友积极参与抗清斗争曲折艰难的过程,展示了诗人由武装抗清到文化抗清转变的心志历程,他的诗风亦表现为昂扬激越、彷徨寂寥和沉郁苍凉。
关键词 顾炎武 谒孝陵诗 诗风转变 心路历程
下载PDF
论殷墟时期墓道变革
17
作者 赵俊杰 胡洪琼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119,共10页
殷墟时期的墓道设置经历了两次变革。第一次变革发生在殷墟一、二期之间:殷墟一期,王陵开始使用墓道,但墓室和墓道规模较小,未出现四条墓道;殷墟二期,王陵规模显著扩大,且开始使用四条墓道,同时墓道扩展至后冈贵族大墓。第二次变革发生... 殷墟时期的墓道设置经历了两次变革。第一次变革发生在殷墟一、二期之间:殷墟一期,王陵开始使用墓道,但墓室和墓道规模较小,未出现四条墓道;殷墟二期,王陵规模显著扩大,且开始使用四条墓道,同时墓道扩展至后冈贵族大墓。第二次变革发生在第二、三期之间:继殷墟二期墓道的扩展,至殷墟三期及之后,墓道被推广到殷墟遗址其他区域和殷墟之外贵族墓,四条墓道也被少数贵族墓使用,但规模较小。大墓带墓道这种葬制被西周继承,周公庙发现的四条墓道大墓规模较小,墓主人并非周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 墓道 变革
原文传递
试论汉代回廊墓的形制与功能演变
18
作者 左紫薇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110,F0002,共12页
关于汉代回廊墓的相关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前人不仅在全面讨论汉代高等级墓葬的内外藏制度、黄肠题凑葬制及其发展演变问题的过程中,涉及了回廊墓的形制和功能变化问题,同时,也有学者专门针对回廊墓的起源与发展、用途与... 关于汉代回廊墓的相关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前人不仅在全面讨论汉代高等级墓葬的内外藏制度、黄肠题凑葬制及其发展演变问题的过程中,涉及了回廊墓的形制和功能变化问题,同时,也有学者专门针对回廊墓的起源与发展、用途与等级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廊墓 汉代 形制分析 功能变化
原文传递
张政烺先生的大师风范及其对马王堆帛书研究的贡献
19
作者 刘彬徽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24年第1期490-492,共3页
张政烺先生为著名国学大师,他的道德文章为后人提供诸多教益,他对马王堆帛书研究亦有卓越贡献。本文通过回忆作者与张政烺先生的交往历程,以及张先生对作者的学术指导等,借以表达对张先生的崇敬与追思之情。
关键词 张政烺 马王堆汉墓 帛书 《周易》
原文传递
试论太清宫长子口墓与商周“长”族 被引量:9
20
作者 林欢 《华夏考古》 CSSCI 2003年第2期64-67,104,共5页
本文根据历史文献记载,结合古文字材料,对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的年代及商周“长”族地望进行了探讨,认为古“长子”在今山西长子县西郊,各地与“长”有关的族氏与地名中,出于三晋的可能源于“长子”故地及留在原地的一部分遗民,出于其它... 本文根据历史文献记载,结合古文字材料,对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的年代及商周“长”族地望进行了探讨,认为古“长子”在今山西长子县西郊,各地与“长”有关的族氏与地名中,出于三晋的可能源于“长子”故地及留在原地的一部分遗民,出于其它各地的可能属于长氏分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鹿邑县 太清宫 长子口墓 商朝 周朝 “长”族 “长子” “狄” “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