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速食麦胚粉的加工工艺及配方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良玉 贾鹏禹 +1 位作者 曹荣安 于伟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29,共4页
以麦胚为原料,对速食麦胚粉的加工工艺和配方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的麦胚预处理参数:浸泡温度60℃、浸泡时间70min、蒸煮时间50min、微波时间12min。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组合实验确定了速食麦胚粉的最佳配方为脱脂奶粉... 以麦胚为原料,对速食麦胚粉的加工工艺和配方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的麦胚预处理参数:浸泡温度60℃、浸泡时间70min、蒸煮时间50min、微波时间12min。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组合实验确定了速食麦胚粉的最佳配方为脱脂奶粉添加量为8%、蔗糖添加量为4%、增香粉添加量为0.04%、增稠剂添加量为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胚 速食麦胚粉 加工工艺 复水性 配方
下载PDF
补气活血方联合静脉补液对妊娠晚期羊水偏少的疗效观察和胎膜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胡攀伟 闫晓彤 朱婷 《中医药学报》 CAS 2021年第11期82-86,共5页
目的:分析补气活血方联合静脉补液对治疗妊娠晚期羊水偏少的临床疗效和胎膜水通道蛋白(AQ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住院妊娠晚期羊水偏少的孕妇7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35例和... 目的:分析补气活血方联合静脉补液对治疗妊娠晚期羊水偏少的临床疗效和胎膜水通道蛋白(AQ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住院妊娠晚期羊水偏少的孕妇7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补液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中药补气活血方,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羊水指数(AFI)、脐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流速(S/D)、妊娠结局。对妊娠胎膜组织中AQP3与AQP8蛋白进行蛋白印迹测定,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蛋白表达差异。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2.86%(29/3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4.29%(19/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AFI更高(P<0.01),S/D值明显下降(P<0.01);患者妊娠时,治疗组不良妊娠结局率为8.57%(3/35),明显低于对照组25.71%(9/35)的不良妊娠结局率为(P<0.05)。相较对照组,治疗组的AQP8蛋白表达更高(P<0.05),而AQP3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补气活血方联合静脉补液疗法能够有效治疗妊娠晚期羊水偏少,降低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这可能与其能够促进AQP8蛋白表达机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水偏少 补气活血方 静脉补液疗法 羊水指数 水通道蛋白
下载PDF
高原地区严重烧伤休克期补液公式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汪家莹 张西联 +3 位作者 孙胜 史连胜 王秀亮 李浩 《青海医药杂志》 2010年第9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成人严重烧伤休克期复苏补液量的参考公式,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将笔者单位自2004年—2010年收治的45例严重烧伤成人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为按第三军医大学公式补液组(三医大公式组)及高原补液组(高原组)。两组患者入院...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成人严重烧伤休克期复苏补液量的参考公式,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将笔者单位自2004年—2010年收治的45例严重烧伤成人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为按第三军医大学公式补液组(三医大公式组)及高原补液组(高原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以常规抗休克补液,按三医大公式组即按照第三军医大学公式补液,高原组即在按三医大公式组的基础上等比例增加晶胶体补液量,并根据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做调整。两组均于补液前、补液后2h、6h及12h、伤后24h及48h 6个时相点,监测患者的尿量、心率、血压指标,并采集股静脉血检测主要脏器功能及损伤指标。结果:高原组较按三医大公式组复苏补液量多,差异非常显著(P<0.01),两组尿量、心率、脉压差及主要脏器功能及损伤指标也有显著差异(P<0.05),高原组主要脏器损伤轻。结论:根据本临床研究结果,提出高原地区成人严重烧伤休克期复苏补液的参考公式如下:①第一个24h预计补液量(mL)=TBSA(%)×体重(kg)×2.9mL+水分2 500mL,晶体与胶体之比为2.2:1;②第二个24h预计补液量(mL)=TBSA(%)×体重(kg)×1.6mL+水分2 500mL,晶体与胶体之比为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烧伤 高原地区 休克期 补液公式
下载PDF
小儿大面积烧伤后急救复苏十倍法补液公式的创建与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申传安 刘馨竹 +4 位作者 谢晓烨 张博涵 李大伟 刘兆兴 袁华庚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9-64,共6页
目的探讨研究小儿大面积烧伤后急救复苏十倍法补液公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国内72家三级甲等医院烧伤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433例大面积烧伤患儿(男250例、女183例,年龄3个月... 目的探讨研究小儿大面积烧伤后急救复苏十倍法补液公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国内72家三级甲等医院烧伤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433例大面积烧伤患儿(男250例、女183例,年龄3个月龄~14岁)的烧伤总面积[30%~100%体表总面积(TBSA)]和体重(6~50 kg)。将6~50 kg中的每一体重(编程步长为0.5 kg)与烧伤总面积为30%~100%TBSA中的每一面积(编程步长为1%TBSA)配对后的6319对模拟数据,代入3个公认小儿补液公式——国内常用的小儿烧伤补液公式(以下简称国内补液公式)、加尔维斯顿公式和辛辛那提公式与2个小儿急救补液公式——世界卫生组织烧伤技术工作小组(TWGB)提出的大面积烧伤患者急救简化复苏方案(以下简称TWGB公式)和该文作者提出的小儿十倍法补液公式:补液速度(mL/h)=体重(kg)×10(mL·kg^(-1)·h^(-1)),计算伤后8 h内补液速度(以下简称补液速度)。以3个公认小儿补液公式的计算结果±20%的范围为合理补液速度,计算并比较采用2个小儿急救补液公式计算的补液速度的准确率。利用体重分别为6、50 kg时采用小儿十倍法补液公式计算结果为合理补液速度时对应的最大烧伤面积(55%、85%TBSA),将烧伤总面积30%~100%TBSA分为3个段,比较各分段中采用2个小儿急救补液公式计算的补液速度的准确率。当2个小儿急救补液公式计算的补液速度均不合理时,比较2种补液速度的差异。统计433例患儿前述3个烧伤总面积分段分布情况,计算并比较2个小儿急救补液公式计算的补液速度的准确率。对数据行McNemar检验。结果将6319对模拟数据代入显示,小儿十倍法补液公式计算的补液速度准确率为73.92%(4671/6319),显著高于TWGB公式的4.02%(254/6319),χ^(2)=6490.88,P<0.05。当烧伤总面积为30%~55%TBSA、56%~85%TBSA时,采用小儿十倍法补液公式计算的补液速度的准确率分别为100%(2314/2314)、88.28%(2357/2670),均显著高于TWGB公式的10.98%(254/2314)、0(0/2670),χ^(2)值分别为3712.49、4227.97,P<0.05;当烧伤总面积在86%~100%TBSA时,小儿十倍法补液公式和TWGB公式计算的补液速度的准确率均为0(0/1335)。当2个小儿急救补液公式计算的补液速度均不合理时,采用小儿十倍法补液公式计算的补液速度均大于TWGB公式。433例患儿中,烧伤总面积在30%~55%、56%~85%、86%~100%TBSA者所占比例分别为93.07%(403/433)、5.77%(25/433)、1.15%(5/433),采用小儿十倍法补液公式计算的补液速度准确率为97.69%(423/433),明显高于TWGB公式的0(0/433),χ^(2)=826.90,P<0.05。结论应用小儿十倍法补液公式估算小儿大面积烧伤后补液速度相对准确、简便,优于TWGB公式,适合非烧伤专业的一线医护人员院前抢救大面积烧伤患儿时应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烧伤 休克 急救 十倍法补液公式
原文传递
成人大面积烧伤后急救复苏十倍法补液公式的创建与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申传安 刘馨竹 +2 位作者 李大伟 刘兆兴 张博涵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6-241,共6页
目的探讨成人大面积烧伤后急救复苏十倍法补液公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70例大面积烧伤成年患者[男135例、女35例,年龄(42±14)岁]的烧伤... 目的探讨成人大面积烧伤后急救复苏十倍法补液公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70例大面积烧伤成年患者[男135例、女35例,年龄(42±14)岁]的烧伤总面积[30%~100%体表总面积(TBSA)]和体重(45~135 kg)资料。将45~135 kg中的每一体重(编程步长为1 kg)与烧伤总面积为30%~100%TBSA中的每一面积(编程步长为1%TBSA)配对后的6461对模拟数据,代入4个公认补液公式——Parkland公式、Brooke公式、解放军第三〇四医院公式和第三军医大学公式与2个急救补液公式——世界卫生组织烧伤技术工作小组(TWGB)提出的大面积烧伤患者急救简化复苏方案(以下简称TWGB公式)和该文作者提出的十倍法补液公式,计算伤后8 h内补液速度(以下简称补液速度),结果以烧伤总面积编程步长为10%TBSA进行展示。以4个公认补液公式的计算结果为合理补液速度,计算并比较采用2个急救补液公式计算的补液速度的准确率。利用烧伤总面积分别为30%、100%TBSA时采用十倍法补液公式计算结果为合理补液速度时对应的最大体重,将45~135 kg分为3个段,比较各个体重分段中采用2个急救补液公式计算的补液速度的准确率。当2个急救补液公式计算的补液速度均不合理时,比较两者补液速度的差异。统计前述170例患者中前述3个体重分段分布;利用前述170例患者的烧伤总面积和体重数据,同前计算并比较采用2个急救补液公式计算的补液速度的准确率。对数据进行McNemar检验。结果烧伤总面积分别为30%、40%、50%、60%、70%、80%、90%、100%TBSA时,体重为45~135 kg的情况下,采用2个急救补液公式计算的补液速度均没有超过4个公认补液公式的计算结果中的最大值;TWGB公式计算的补液速度不随烧伤总面积的变化而改变,十倍法补液公式计算的补液速度不随体重的变化而改变。6461对模拟数据代入显示,根据十倍法补液公式计算的补液速度的准确率为43.09%(2784/6461),明显高于TWGB公式的2.07%(134/6461),χ^(2)=2404.80,P<0.01。当体重为45~62、63~93 kg时,根据十倍法补液公式计算的补液速度的准确率分别为100%(1278/1278)、68.42%(1506/2201),均明显高于TWGB公式的0(0/1278)、0.05%(1/2201),χ^(2)=1276.00、1501.01,P<0.01;当体重为94~135 kg时,根据十倍法补液公式计算的补液速度的准确率为0(0/2982),明显低于TWGB公式的4.46%(133/2982),χ^(2)=131.01,P<0.01。当2个急救补液公式计算的补液速度均不合理时,采用十倍法补液公式计算的大部分补液速度大于TWGB公式的计算结果,占79.3%(2808/3543)。170例患者中,体重为45~62、63~93、94~135 kg者所占比例分别为25.29%(43/170)、65.88%(112/170)、8.82%(15/170)。170例患者中,采用十倍法补液公式计算的补液速度的准确率为69.41%(118/170),明显高于TWGB公式的3.53%(6/170),χ^(2)=99.36,P<0.01。结论应用十倍法补液公式计算成人大面积烧伤后急救复苏补液速度相对4个公认补液公式简便,优于TWGB公式,适合非烧伤专业的一线医护人员院前抢救大面积烧伤成年患者时应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休克 急救 十倍法补液公式 复苏
原文传递
粉体粒度分布对婴儿配方奶粉冲调性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黄焘 储小军 +3 位作者 李归浦 卢凯 尤玉如 何光华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2-128,共7页
以国内外不同品牌婴儿配方奶粉为对象,研究粉体粒度分布对婴儿配方奶粉冲调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婴儿配方奶粉粉体粒度分布与冲调性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其中细粉颗粒(0~30,0~50,0~100μm)体积占比与冲调性呈现显著的一次项线性负相关... 以国内外不同品牌婴儿配方奶粉为对象,研究粉体粒度分布对婴儿配方奶粉冲调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婴儿配方奶粉粉体粒度分布与冲调性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其中细粉颗粒(0~30,0~50,0~100μm)体积占比与冲调性呈现显著的一次项线性负相关(P〈0.05),而粗粉颗粒(200~500μm)体积占比与冲调性呈现显著的一次项线性正相关(P〈0.05)。婴儿配方奶粉达到理想冲调性(40℃水温下润湿时间〈8 s,40℃水温下150 r/min机械搅拌10 s的分散度〉85%)的粉体粒度分布为:0~30μm颗粒体积占比〈1%,0~50μm颗粒体积占比〈3%,0~100μm颗粒体积占比〈12%,200~500μm颗粒体积占比〉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配方奶粉 粉体粒度分布 冲调性 润湿性 分散性
原文传递
复原乳中三种常见致病菌的生长动力学模型构建 被引量:8
7
作者 邱红玲 唐晓阳 +2 位作者 王李伟 储瑞蔼 彭少杰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288-293,共6页
目的建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阪崎肠杆菌和蜡样芽胞杆菌在复原乳中的生长动力学模型。方法将3种致病菌分别接种于复原乳中,分别在低温(4℃、8℃)、适温(25℃、37℃和42℃)条件下储藏不同时间,参考国标GB 4789.2—2010对菌落总数... 目的建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阪崎肠杆菌和蜡样芽胞杆菌在复原乳中的生长动力学模型。方法将3种致病菌分别接种于复原乳中,分别在低温(4℃、8℃)、适温(25℃、37℃和42℃)条件下储藏不同时间,参考国标GB 4789.2—2010对菌落总数进行计数,采用修正的Gompertz模型和平方根模型模拟3种致病菌在低温和适温条件下的一级和二级生长动力学模型,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修正的Gompertz模型能较好地拟合3种致病菌的生长曲线,拟合的R2范围在0.97~1.00。平方根模型能较好地拟合温度与3种致病菌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的线性关系,其R2范围为0.93~0.99之间,经验证3种细菌的生长动力学模型的Bf和Af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复原乳中3种致病菌一级和二级生长动力学模型,该模型为开展复原乳中3种致病菌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原乳 李斯特菌 阪崎肠杆菌 蜡样芽胞杆菌 Gompertz模型 平方根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