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dentification of the anomaly component using BEMD combined with PCA from element concentrations in the Tengchong tin belt, SW China 被引量:7
1
作者 Yongqing Chen Lina Zhang Binbin Zhao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1561-1576,共16页
Concentration of elements or element groups in a geological body is the result of multiple stages of rockforming and ore-forming geological processes.An ore-forming element group can be identified by PCA(principal com... Concentration of elements or element groups in a geological body is the result of multiple stages of rockforming and ore-forming geological processes.An ore-forming element group can be identified by 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and be separated into two components using BEMD(bi-dimensional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1)a high background component which represents the ore-forming background developed in rocks through various geological processes favorable for mineralization(i.e.magmatism,sedimentation and/or metamorphism);(2)the anomaly component which reflects the oreforming anomaly that is overprinted on the high background component developed during mineralization.Anomaly components are used to identify ore-finding targets more effectively than ore-forming element groups.Three steps of data analytical procedures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firstly,the application of PCA to establish the ore-forming element group;secondly,using BEMD on the o re-forming element group to identify the anomaly components created by different types of mineralization processes;and finally,identifying ore-finding targets based on the anomaly components.This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Tengchong tin-polymetallic belt to delineate ore-finding targets,where four targets for Sn(W)and three targets for Pb-Zn-Ag-Fe 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are identified and defined as new areas for further prospecting.It is shown that BEMD combined with PCA can be applied not only in extracting the anomaly component for delineating the ore-finding target,but also in extracting the residual component for identifying its high background zone favorable for mineralization from its oreforming element gro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dimensional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BEM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ANOMALY components ORE-FORMING ELEMENT groups Sn(W)and Pb-Zn-Ag-Fe POLYMETALLIC deposits tengchong tin-polymetallic belt
下载PDF
Pattern of Opening Up,Integration and Reshaping Economic Geography——A New Economic Geography Analysis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2
作者 Duan Wei Wu Fuxiang +1 位作者 Yang Weizhen Bai Chongshun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8年第5期39-53,共15页
Since the 18 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the central government has implemented several regional development plans,includi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ai... Since the 18 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the central government has implemented several regional development plans,includi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aiming to reshape the economic geography of China.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nd outlines the pattern of opening up.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the pattern of opening up on the regional integration of China's economic geography,this paper has developed a new economic geography model comprised of four regions and two countries.From this,it draws some conclusions.First,the change of pattern of opening up will lead to shifting centripetal and centrifugal force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The greater the scale of neighboring markets,the stronger the agglomeration force will be; the more product varieties made in neighboring countries,the more potent its dispersion force.Second,developing an inland international trade corridor will decentralize industry distribution and reduce the impact of external market integration on home countries.Third,the inland international trade corridor could alter the effect of domestic market integration on the economic geography.When domestic integration occurs prior to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further integration of a domestic market leads to greater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along a bell-shaped curve,which describes economic activities from dispersion to agglomeration to decentralization.Therefore,developing an integrated market system of major countries and opening a corridor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is not only the key to reshaping China's economic geography but also the path to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the Heihe-Tengchong 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tern of opening up regional integration reshaping economic geography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eihe-tengchong Line
下载PDF
磷灰石地球化学特征对花岗岩锡成矿能力的指示——以滇西腾冲-梁河锡矿带小龙河锡矿床为例
3
作者 陈晓翠 毛凯楠 +4 位作者 杨巍 杨梧 闫俊 李朋 姜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846-3860,共15页
锡矿床全球空间分布高度不均,成矿与花岗岩密切相关,对花岗岩Sn成矿作用的研究受到学界高度重视。准确示踪岩浆源区和精细刻画岩浆演化过程对理解花岗岩与对Sn成矿之间的关系十分关键。磷灰石作为花岗岩类岩石中常见的副矿物,其化学组... 锡矿床全球空间分布高度不均,成矿与花岗岩密切相关,对花岗岩Sn成矿作用的研究受到学界高度重视。准确示踪岩浆源区和精细刻画岩浆演化过程对理解花岗岩与对Sn成矿之间的关系十分关键。磷灰石作为花岗岩类岩石中常见的副矿物,其化学组成在示踪花岗岩岩浆源区和成岩过程方面有独特优势。本文对滇西腾冲-梁河锡矿带具有代表性的小龙河锡矿床,对矿区内的花岗岩展开磷灰石原位化学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龙河锡矿区的花岗岩为一套高分异花岗岩,显示A型花岗岩特征,主要源于地壳物质熔融,花岗岩形成于相对还原的环境,富F且含有一定量的Cl元素。上述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有利于花岗岩浆演化过程中Sn的富集和迁移,说明磷灰石的成分特征可以很好地指示花岗岩浆的成因、演化及其物理化学条件,能有效评价花岗岩的Sn成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腾冲-梁河锡矿带 花岗岩 Sn成矿能力
下载PDF
基于TRIZ的“瑷珲——腾冲自然文化大通道”建设研究
4
作者 曹福全 刘城 孙磊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10-12,22,共4页
“瑷珲—腾冲线”又称“胡焕庸线”,是描述人口密度在中华版图不同地区分布的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线。郭华东院士在该线基础上提出“美丽中国中脊带”概念,并建议将其作为破解“瑷珲-腾冲线”东、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战略抓手。依据TRI... “瑷珲—腾冲线”又称“胡焕庸线”,是描述人口密度在中华版图不同地区分布的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线。郭华东院士在该线基础上提出“美丽中国中脊带”概念,并建议将其作为破解“瑷珲-腾冲线”东、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战略抓手。依据TRIZ进化法则,“瑷珲—腾冲线”人文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一个遵从系统进化客观规律,不断发现和克服各种矛盾,沿着“点—线—面—量(体)”进化路线“协调—失调—再协调”,向着最终理想解(IFR)前进的过程。依据TRIZ“局部质量”原理和“资源分析”,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发掘利用冰雪资源,着力构建和振兴瑷珲特色冰雪文化,促进创建自然文化大通道,进而,助力“美丽中国中脊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瑷珲—腾冲线 胡焕庸线 美丽中国中脊带 TRIZ 文化大通道
下载PDF
滇西三江构造带西部腾冲地块内印支期岩浆热事件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化启 许志琴 +2 位作者 蔡志慧 唐哲民 杨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165-2172,共8页
西南"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构造带中的澜沧江-昌宁-孟连带及其以东的区域被认为是典型的古特提斯构造域,而构造带西部的腾冲地块则更多的被认为处于雅鲁藏布-密支那/怒江新特提斯的影响之下,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时段内一直... 西南"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构造带中的澜沧江-昌宁-孟连带及其以东的区域被认为是典型的古特提斯构造域,而构造带西部的腾冲地块则更多的被认为处于雅鲁藏布-密支那/怒江新特提斯的影响之下,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时段内一直被认为属于稳定的台地型陆表海环境。然而,本文的研究确证腾冲地块内存在印支期(219-206Ma)的中酸性岩浆岩,表明腾冲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时期并不是简单的被动大陆边缘,其内部存在丰富的海西-印支期的岩浆活动的记录。这些岩浆事件与属于同一大地构造单元的拉萨地体腹地和藏东波密地区的同时代岩浆热事件可以对比,说明拉萨地体内新发现的以松多榴辉岩带为代表的印支期造山带的影响范围已向南延伸并直达滇西的腾冲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冲地块 晚古生代-早中生代 印支期造山带 构造环境
下载PDF
滇缅腾冲-毛淡棉构造岩浆岩带钨锡成矿系统与典型矿床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宏 林方成 +2 位作者 施美凤 石洪召 王疆丽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9-98,共10页
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及部分项目研究成果,在分析研究腾冲-毛淡棉构造带的成矿地质背景、构造岩浆演化和主要钨锡矿床成因类型的基础上,探讨了构造岩浆演化与钨锡成矿系统的形成关系和花岗岩成矿作用。选取构造岩... 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及部分项目研究成果,在分析研究腾冲-毛淡棉构造带的成矿地质背景、构造岩浆演化和主要钨锡矿床成因类型的基础上,探讨了构造岩浆演化与钨锡成矿系统的形成关系和花岗岩成矿作用。选取构造岩浆带内来利山和赫敏之两个典型岩浆热液型锡钨矿床,进行矿床特征、矿床成因、成矿成岩时代及构造背景的对比研究发现,腾冲-毛淡棉构造岩浆岩带可能具有统一的构造-岩浆-成矿演化系统,为一个燕山-喜山期形成的构造-岩浆-成矿带。这一认识对于指导该地区锡钨矿成矿预测和地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钨矿床 成矿系统 构造岩浆岩带 腾冲-毛淡棉 缅甸
下载PDF
滇西腾冲地区勐连花岗岩体南段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0
7
作者 罗改 贾小川 +4 位作者 杨学俊 熊昌利 白宪洲 黄柏鑫 谭晓莲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7-296,共10页
高黎贡构造带属于冈底斯地块东缘,滇西高黎贡花岗岩是冈底斯构造活动重要的岩浆记录。对高黎贡构造带的勐连花岗岩体南段的蒲川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的研究表明,蒲川花岗岩主要属于钙碱性-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并表现出较强的过铝质特点... 高黎贡构造带属于冈底斯地块东缘,滇西高黎贡花岗岩是冈底斯构造活动重要的岩浆记录。对高黎贡构造带的勐连花岗岩体南段的蒲川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的研究表明,蒲川花岗岩主要属于钙碱性-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并表现出较强的过铝质特点;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曲线均表现为向右陡倾的LREE富集模式,具较弱的Eu负异常;花岗岩具后碰撞的特征,形成于主碰撞之后地壳向后碰撞-陆内转换的构造环境。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蒲川花岗岩形成于早白垩世(128.9Ma±2.4Ma),年龄、地球化学特征与高黎贡构造带北部和中部一致,其形成可能是滇西怒江带碰撞作用的岩浆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腾冲地区 勐连花岗岩 LA-ICP-MS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高黎贡构造带 怒江带
下载PDF
滇西盈江地区上新世双峰式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姚雪 张虎 +3 位作者 吴中海 陈光艳 田素梅 黄亮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46-1356,共11页
盈江地区上新世火山岩是腾冲火山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以往研究极少涉及。通过对该火山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和KAr年代学研究,同时与腾冲火山岩东侧的龙江河谷地区的上新世火山岩对比,认为盈江和腾冲地区上新世火山岩是大陆构造背景下... 盈江地区上新世火山岩是腾冲火山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以往研究极少涉及。通过对该火山岩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和KAr年代学研究,同时与腾冲火山岩东侧的龙江河谷地区的上新世火山岩对比,认为盈江和腾冲地区上新世火山岩是大陆构造背景下造山带造山后伸展作用下形成的火山岩,具有高Al2O(315.54%~17.44%)、高K2O(0.94%~3.50%)的岩石化学特点,为高钾钙碱性系列火山岩,形成于拉张环境,为双峰式火山岩(玄武岩DI=33~50,英安岩DI=62~76)。造山带裂谷火山岩常具弧火山岩的岩石化学特点,但其形成于造山带造山后的拉张环境,与板块俯冲作用没有直接关系。造山带裂谷火山岩发育在早期造山带,是造山带发展过程中一定阶段的岩浆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新世 火山岩 高钾钙碱性 双峰式 造山带裂谷 腾冲地块 盈江
下载PDF
腾冲地体坡仑山岩体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组成 被引量:4
9
作者 巫嘉德 王岩 +4 位作者 谢清陆 齐玥 李俊辉 贺剑峰 陈福坤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08-518,共11页
滇西特提斯构造域广泛发育中一新生代岩浆作用,是长期复杂的造山作用的结果.出露于腾冲地块的坡仑山花岗岩体锆石U-Pb 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坡仑山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斑状花岗闪长岩,以全碱含量高为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大... 滇西特提斯构造域广泛发育中一新生代岩浆作用,是长期复杂的造山作用的结果.出露于腾冲地块的坡仑山花岗岩体锆石U-Pb 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坡仑山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斑状花岗闪长岩,以全碱含量高为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 和P).锆石U-Pb 定年结果指示岩体的侵位时代为66~63 Ma,是新特提斯洋汇聚过程的产物.部分锆石颗粒或晶区具有高的U 和Th 含量特征,其U-Pb 年龄集中在35~30 Ma,明显年轻于岩体侵位时代,而与高黎贡山变质带变质-变形时代吻合,可能反映高U-Th 锆石同位素体系遭受热事件重置.全岩Sr-Nd 同位素组成显示富集特征,初始87Sr/86Sr 比值介于0.7158 和0.7164 之间,初始εNd值为-14.5 至-15.3,对应Nd 模式年龄值为2.04-2.10 Ga,推测岩浆源区可能以古元古代地壳物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带 腾冲 花岗岩 SR-ND-PB同位素 锆石年龄
下载PDF
滇西高黎贡造山带始新世岩浆活动及其对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的响应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诗启 戚学祥 +2 位作者 韦诚 张超 吉风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842-3860,共19页
高黎贡构造带构成腾冲地块的东部边界,其内出露的新生代花岗岩与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的碰撞有关。本文通过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示踪对腾冲地块东缘――高黎贡构造带内3个始新世花岗岩体进行了研究... 高黎贡构造带构成腾冲地块的东部边界,其内出露的新生代花岗岩与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的碰撞有关。本文通过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示踪对腾冲地块东缘――高黎贡构造带内3个始新世花岗岩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形成时代为43~47Ma。岩石具有高钾钙碱性、高硅、富钾、低钙、低磷,A/CNK值介于1.05~1.14之间,LREE富集以及Eu、Sr、Ba、Nb、P和Ti强烈负异常等特征。锆石Lu-Hf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九斤粮岩体和大中山岩体的锆石ε_(Hf)(t)值特征相近,分布于-8.4^-0.8之间,对应的t_(DMC)值为1317~1730Ma;董家园岩体的锆石ε_(Hf)(t)值则分布于球粒陨石线两侧(-7.0^+5.7),对应的t_(DMC)值为907~1531Ma。这些特征说明九斤粮岩体和大中山花岗岩岩浆来源于中-新元古代变沉积岩部分熔融的产物,董家园花岗岩岩浆来源于中-新元古代变基性岩和变沉积岩的部分熔融。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该期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的构造环境,是腾冲地块内晚白垩世和古新世岩浆活动的延续,是对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冲地块 高黎贡构造带 始新世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Lu—Hf同位素
下载PDF
滇西腾冲-梁河锡矿带典型锡矿床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晓翠 赵成海 +1 位作者 张敏 杨梧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05-711,共7页
滇西腾冲-梁河锡矿带是三江特提斯成矿域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区,目前已发现具有代表性的大型锡矿床2个:古近纪的梁河来利山锡矿床和晚白垩纪的腾冲小龙河锡矿床。对这2个矿床主成矿阶段形成的黄铁矿样品进行了硫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来利... 滇西腾冲-梁河锡矿带是三江特提斯成矿域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区,目前已发现具有代表性的大型锡矿床2个:古近纪的梁河来利山锡矿床和晚白垩纪的腾冲小龙河锡矿床。对这2个矿床主成矿阶段形成的黄铁矿样品进行了硫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来利山锡矿床黄铁矿的δ^(34)SCDT值为+4.9‰^+6.7‰,平均值+5.5‰(n=10);小龙河锡矿床δ^(34)SCDT值为+5.0‰^+8.1‰,平均值+6.3‰(n=32)。两个锡矿床的δ^(34)SCDT值与矿区花岗岩的δ^(34)SCDT值(0^+5.7‰)范围基本一致,暗示这2个矿床的成矿流体中的硫均主要来自花岗岩浆。结合已有研究资料,认为腾冲-梁河锡矿带这两个典型锡矿床与矿区花岗岩具有同时性,其成矿流体均主要源自各矿区花岗岩浆的分异演化,花岗岩浆还为锡矿化提供了部分Sn成矿物质,小龙河和来利山锡矿床的锡成矿作用与花岗岩浆活动具有密切的联系,属于花岗岩岩浆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同位素 腾冲-梁河锡矿带 成矿流体 花岗岩
下载PDF
云南腾冲-潞西金成矿带地质特征与成矿预测 被引量:4
12
作者 普传杰 秦德先 《矿产与地质》 2003年第4期523-525,共3页
腾冲-潞西金成矿带是云南省重要金成矿带之一。通过分析其地质特征,解剖矿带内典型金矿床,讨论矿带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进而提出了矿带内两个重要矿化集中区(段)。
关键词 金矿床 成矿预测 地质特征 金成矿带 云南腾冲-潞西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腾冲与密支那跨境旅游合作区构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太芹 《保山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55-59,共5页
构建腾冲--密支那跨境旅游合作区对发展双边旅游、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及维护边境维稳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支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构建跨境旅游合作区,"一带一路"倡议给腾密跨境旅游合作区构建带来了政策、交通... 构建腾冲--密支那跨境旅游合作区对发展双边旅游、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及维护边境维稳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支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构建跨境旅游合作区,"一带一路"倡议给腾密跨境旅游合作区构建带来了政策、交通、文化等方面的有利契机,但也存在通关便利不够,基础设施滞后等的困境;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强腾密跨境旅游区构建是腾密双边探寻改革发展与和谐稳定的最佳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跨境旅游合作区 腾冲 密支那 构建
下载PDF
开放格局、区域一体化与重塑经济地理——基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新经济地理学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段巍 吴福象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3-115,共13页
本文基于"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勾勒的开放格局,构建两国四地区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分析开放格局变迁与区域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地理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开放格局的变迁会引致国际市场对产业的"向心力"与&q... 本文基于"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勾勒的开放格局,构建两国四地区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分析开放格局变迁与区域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地理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开放格局的变迁会引致国际市场对产业的"向心力"与"离心力"发生改变,临近一个区域的国际市场规模越大,集聚力就越大;临近的外国竞争产品越多,分散力就越大;构建内陆的国际贸易通道,会使得本国产业布局趋于分散化,降低外部市场一体化对本国造成的冲击;内陆国际贸易通道改变了本国市场一体化对经济地理重塑的影响,当国内一体化优先于国际一体化时,本国市场进一步一体化会导致产业布局沿"从分散到集聚再到分散"的"钟状曲线"路径演化。因此,以统一的大国市场体系为基础,打造欧亚大陆上的陆路开放通道,是重塑中国经济地理以及破解"胡焕庸线"难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格局 区域一体化 重塑经济地理 “一带一路” “胡焕庸线”
原文传递
高温富硫化物热泉中硫代砷化物存在形态的地球化学模拟:以云南腾冲热海水热区为例 被引量:19
15
作者 庄亚芹 郭清海 +2 位作者 刘明亮 李洁祥 周超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99-1510,共12页
天然水环境中地质成因砷的存在是世界范围内对人类威胁极大的环境问题之一.在高温富硫化物地热水中,硫代砷化物是砷的主要存在形态之一.在国内尚无硫代砷化物定量检测方法的背景下,以云南腾冲地热带的热海水热区为典型研究区,基于不同... 天然水环境中地质成因砷的存在是世界范围内对人类威胁极大的环境问题之一.在高温富硫化物地热水中,硫代砷化物是砷的主要存在形态之一.在国内尚无硫代砷化物定量检测方法的背景下,以云南腾冲地热带的热海水热区为典型研究区,基于不同类型硫代砷化物的最新化学热力学数据wateq4f.dat,利用水文地球化学模拟软件PHREEQC开展了不同类型热泉中砷的存在形态的地球化学模拟.结果表明,热海热泉中砷的主要形态是硫代砷酸盐,砷酸盐和亚砷酸盐次之,硫代亚砷酸盐则含量极低;在各类硫代砷酸盐中,按平均百分含量降序依次为:一硫代砷酸盐→三硫代砷酸盐→四硫代砷酸盐→二硫代砷酸盐.pH、Eh和总硫化物含量是热泉中砷的形态分布的控制性因素.在酸性条件下,砷以硫代砷酸盐和亚砷酸盐为主要存在形式;而在中性/偏碱性条件下,砷的形态则以硫代砷酸盐为主,砷酸盐次之.偏还原环境和高硫化物含量是硫代砷化物、特别是三硫代砷酸盐和四硫代砷酸盐稳定存在的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泉 硫代砷化物 热海水热区 腾冲地热带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