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2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nor内固定系统对胸腰椎骨折治疗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永明 郑祖根 +3 位作者 董启榕 沈忆新 周晓中 相卫琛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95-596,共2页
目的 探讨Tenor内固定器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疗效及Tenor操作技术特点。方法用Tenor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 5 8例 ,同时进行后路减压 ,植骨融合 ,随访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手术基本完全纠正伤椎的压缩及移位 ,用Tenor复位固定后 ,椎体... 目的 探讨Tenor内固定器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疗效及Tenor操作技术特点。方法用Tenor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 5 8例 ,同时进行后路减压 ,植骨融合 ,随访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手术基本完全纠正伤椎的压缩及移位 ,用Tenor复位固定后 ,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恢复正常 ,随访未发生断钉、棒、椎体高度丢失等并发症。结论 Tenor内固定系统手术操作简便 ,便于复位 ,固定确定 ,生物相容性好 ,是一种较好的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nor内固定系统 胸腰椎骨折 并发症 椎体
下载PDF
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骨折脱位 被引量:1
2
作者 金广建 滕红林 陈雷 《临床骨科杂志》 2005年第5期460-461,共2页
关键词 胸腰椎 脊柱骨折 tenor内固定系统
下载PDF
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附16例报告) 被引量:3
3
作者 练克俭 郭林新 +3 位作者 洪加源 翟文亮 丁真奇 林坤山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0年第6期416-418,共3页
目的 探讨和评价Tenor脊柱后路固定系统在脊柱外科的应用价值和作用。方法 应用Tenor脊柱后路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16例 ,分别进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 ,比较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并随访骨折愈合、矫正角度丢失及局部症状。结果 全部... 目的 探讨和评价Tenor脊柱后路固定系统在脊柱外科的应用价值和作用。方法 应用Tenor脊柱后路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16例 ,分别进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 ,比较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并随访骨折愈合、矫正角度丢失及局部症状。结果 全部 16例获得随访 ,时间 5~ 2 2个月 ,骨折均愈合 ,局部无疼痛 ,无一例发生钉棒折断、螺钉松动 ,固定角度无丢失。结论 Tenor脊柱后路固定系统手术操作简单 ,固定可靠 ,生物相容性好 ,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适用于脊柱胸腰椎骨折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tenor内固定系统 治疗 病例报告
下载PDF
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4
作者 马东印 范江涛 +3 位作者 周自广 范久庆 王兴隆 刘爱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疗效。方法对采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且获得平均15个月随访的45例患者手术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术后3 d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术后9个月发生内固定迟发性感染;钉棒无折断,... 目的探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疗效。方法对采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且获得平均15个月随访的45例患者手术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术后3 d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术后9个月发生内固定迟发性感染;钉棒无折断,术后即刻椎体高度恢复率为96%,术后随访椎体高度恢复率为90%;植骨均获得融合;Frankel分级术后较术前神经功能改善率达95.6%。结论Tenor内固定系统操作简便、复位效果优良,是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安全有效的内固定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腰段 内固定 tenor
下载PDF
TENOR内固定系统在跳跃性腰椎骨折脊柱重建中的作用
5
作者 罗汉文 关宏刚 +1 位作者 刘汝落 梁亮科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6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TENOR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跳跃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切开环形减压TENOR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术治疗腰椎跳跃式爆裂性骨折36例。结果:术后所有病例随访1年~6年,平均16个月。损伤椎复位后椎体高度无... 目的:探讨TENOR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跳跃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切开环形减压TENOR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术治疗腰椎跳跃式爆裂性骨折36例。结果:术后所有病例随访1年~6年,平均16个月。损伤椎复位后椎体高度无丢失,无后凸畸形,Frankel分级获得1~3级以上的改善。结论:腰椎跳跃式爆裂性骨折严重影响腰惟的稳定性,需及时手术治疗,经后路切开环形减压TENOR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术可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改善神经功能。TENOR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是治疗腰椎跳跃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固定牢靠,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跳跃性骨折 爆裂骨折 tenor内固定
下载PDF
Tenor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段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6
作者 马东印 范江涛 +3 位作者 周自广 范久庆 王兴隆 刘爱华 《中外医疗》 2009年第29期4-5,7,共3页
目的探讨Tenor内固定系统对于胸腰段骨折的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胸腰段骨折且获得平均15个月随访的45例患者的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2例,女13例,年龄20~53岁,平均年龄35岁。病史3... 目的探讨Tenor内固定系统对于胸腰段骨折的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胸腰段骨折且获得平均15个月随访的45例患者的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2例,女13例,年龄20~53岁,平均年龄35岁。病史3h~5d,平均3.1d。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横突间植骨。结果无死亡病例。1例术后3d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给予留置下腔静脉滤网,防止血栓脱落;1例术后9个月发生内固定迟发性感染,给予彻底清创、内固定取出后痊愈。钉棒无折断,术后即刻椎体高度恢复率为96%,术后随访椎体高度恢复率为90%,植骨均获得融合。Frankel分级术后较术前神经功能改善率达95.6%。结论Tenor内固定系操作简便,复位效果优良,是胸腰段骨折手术治疗安全有效的内固定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内固定 tenor
下载PDF
TENOR内固定系统结合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不稳(附10例报告)
7
作者 郭志荣 卢尔海 《右江医学》 2002年第3期213-214,共2页
目的 :探讨和评价TENOR内固定系统结合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不稳 10例 ,分别进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 ,比较腰椎不稳局部症状缓解情况 ,随访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10例均获随访 ,腰椎... 目的 :探讨和评价TENOR内固定系统结合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不稳 10例 ,分别进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 ,比较腰椎不稳局部症状缓解情况 ,随访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10例均获随访 ,腰椎不稳症状均消失 ,植骨均见融合 ,无一例发生钉、棒变形断裂及松动。结论 :TENOR内固定系统手术操作简单 ,固定可靠 ,生物相容性好 ,结合植骨融合可重建腰椎的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nor内固定系统 腰椎不稳 植骨融合 治疗
下载PDF
Tenor内固定系统在重度腰椎骨折脱位治疗中的应用
8
作者 关宏刚 罗汉文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5年第3期217-219,共3页
目的探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重度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在1998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28例重茺腰椎骨折脱位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后路切开复位,椎体次全切除术,脊髓减压术,Tenor内固定加植自体髂骨融合术。... 目的探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重度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在1998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28例重茺腰椎骨折脱位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后路切开复位,椎体次全切除术,脊髓减压术,Tenor内固定加植自体髂骨融合术。结果术后无伤口感染,肺部感染和死亡病例。除术后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及1例泌尿系感染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上述2例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而治愈。并无钉棒松动,断裂及骨折移位。术后随访14~24个月,在28例患者中有22例的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改善。结论Tenor内固定系统操作简便,可实施三维矫正固定并可定量调节复位,是一种治疗重度腰椎骨折脱位固定牢靠,疗效满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腰椎骨折脱位 tenor内固定
下载PDF
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峡部裂伴腰椎滑脱22例
9
作者 杨育生 张其恭 +1 位作者 施红光 祝勇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3期196-197,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峡部裂伴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腰椎峡部裂伴滑脱患者行后路切开Tenor内固定+减压+后外侧植骨治疗,观察植骨融合率及临床效果。结果:22例随访5~24个月,平均15个月,均于术后4~6个月获... 目的:探讨应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峡部裂伴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腰椎峡部裂伴滑脱患者行后路切开Tenor内固定+减压+后外侧植骨治疗,观察植骨融合率及临床效果。结果:22例随访5~24个月,平均15个月,均于术后4~6个月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及假关节形成。临床疗效评价采用Henderson标准,优良率达90.9%。结论:Tenor系统后路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能增加腰椎峡部裂伴滑脱术后腰椎的稳定性及植骨融合率,有效矫正滑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nor内固定 腰椎峡部裂 腰椎滑脱 系统治疗 后外侧植骨融合 tenor系统 植骨融合率 内固定物松动 临床疗效评价 假关节形成 后路内固定 植骨治疗 后路切开 临床效果 骨性融合 未发现 优良率 稳定性 术后
下载PDF
不同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力学稳定性
10
作者 陈曦 汤涛 +2 位作者 陈铜兵 李青 张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83-1788,共6页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骨折类型和固定方式多样,各固定系统间的力学稳定性相差较大。使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各固定系统开展生物力学研究具有科学的临床意义。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对比分析多种内固定应用于股骨A031-A2.1型转子间骨折的力...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骨折类型和固定方式多样,各固定系统间的力学稳定性相差较大。使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各固定系统开展生物力学研究具有科学的临床意义。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对比分析多种内固定应用于股骨A031-A2.1型转子间骨折的力学稳定性。方法:在已验证有效性的股骨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对模型进行必要的切割,造模成股骨A031-A2.1型转子间骨折,模拟临床手术方法置入不同的内固定系统,分别建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经皮加压钢板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模型。约束4组模型股骨远端下所有节点,在股骨头上施加700,1400和2100N的压缩载荷,通过计算分析,观察各组模型的等效应力分布和压缩刚度,比较各组模型之间的力学稳定性。结果与结论:①通过计算分析,对比各组模型的变形量计算压缩刚度后,在各级载荷作用下,各组模型上压缩刚度呈现的趋势:生理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经皮加压钢板组>动力髋螺钉组;完整的生理组模型的压缩刚度明显高于所有的手术组模型;②观察应力指标,因存在应力遮挡效应,致使各固定组的应力峰值均高于生理组,最大峰值均集中分布于各内固定上;其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组应力峰值最小,动力髋螺钉固定组应力最高,应力分布趋势呈现:生理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组<经皮加压钢板固定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组<动力髋螺钉固定组;③分布于骨质模型的应力,因内固定置入位置不同呈现不同的分布结果;④提示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各种内固定均能起到有效的固定,结合有限元分析结果得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是较好的一种内固定选择,呈现变形量小、应力峰值低,应力分布均匀的特性;经皮加压钢板组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的力学效果优良,固定效果接近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动力髋螺钉固定效果欠佳,同比于其他内固定,其力学稳定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系统 力学稳定性 有限元分析 等效应力 压缩刚度
下载PDF
Tenor内固定系统撑开间接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2
11
作者 程雷 聂林 +1 位作者 汤继文 侯勇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7期692-693,共2页
目的探讨和评价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2年10月,对10例胸腰段骨折的患者应用后路Tenor内固定系统撑开固定间接减压植骨融合,比较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随访。结果10例患者均获8~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 目的探讨和评价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2年10月,对10例胸腰段骨折的患者应用后路Tenor内固定系统撑开固定间接减压植骨融合,比较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随访。结果10例患者均获8~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术后均获得良好复位,椎体高度恢复,椎管面积基本正常,骨折愈合,瘫痪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疗效满意。结论后路Tenor内固定系统撑开间接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固定牢固、生物相容性好、对椎管内干扰小、神经功能恢复好的特点,并可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骨折 腰椎骨折 tenor内固定系统 间接减压
原文传递
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不稳定骨折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小鹏 金晨 +2 位作者 许志兴 刘勇章 吴揭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89-391,共3页
目的应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不稳定骨折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不稳定骨折26例,同时行横突间、关节突植骨融合。椎体的复位控制在伤椎原有高度的90%左右。结果随访时间平均12.5个月。26例... 目的应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不稳定骨折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TENOR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不稳定骨折26例,同时行横突间、关节突植骨融合。椎体的复位控制在伤椎原有高度的90%左右。结果随访时间平均12.5个月。26例均固定坚固,无1例断钉、断棒及螺钉松动。26例植骨均融合,22例伤椎椎体高度恢复,4例残留20%~30%的压缩未恢复。神经功能恢复按ASIA分级,3例A级未恢复,其余均有1级以上恢复。结论TENOR脊柱系统操作简便,可实施三维矫正固定并可定量调节复位,固定坚固。椎体的复位控制在伤椎原有高度的90%左右,可减小伤椎椎体内的空隙,可能有利于椎体骨折愈合,增加前柱、中柱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nor内固定系统 胸腰段脊柱不稳定骨折 骨折固定 神经功能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被引量:1
13
作者 雷光华 李康华 +2 位作者 胡建中 龚家琳 周江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8期782-783,共2页
目的 :评价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 :对 12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应用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进行复位内固定手术。结果 :12例患者术中均获得良好复位 ,平均随访 19.4个月 (6~ 2 5个月 ) ,骨折全部愈合 ,瘫痪... 目的 :评价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 :对 12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应用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进行复位内固定手术。结果 :12例患者术中均获得良好复位 ,平均随访 19.4个月 (6~ 2 5个月 ) ,骨折全部愈合 ,瘫痪得到不同程度恢复 ,疗效满意。结论 :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操作简便、复位理想、固定牢靠 ,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 治疗 胸椎 骨折 脱位 腰椎
下载PDF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与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隋聪 张盛庭 +1 位作者 郭澳 刘德宝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400-404,共5页
目的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与空心加压螺钉(CCS)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7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FNS组(采用FNS内固定治疗,39例)和CCS组(采用CCS内固定治疗,32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 目的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与空心加压螺钉(CCS)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7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FNS组(采用FNS内固定治疗,39例)和CCS组(采用CCS内固定治疗,32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0个月。术中透视次数、下地部分负重时间FNS组少(短)于CCS组(P<0.01),住院费用FNS组高于CCS组(P<0.01),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FNS组短于CCS组(P<0.05),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FNS组优于CCS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FNS组低于CCS组(P<0.05)。结论相较于CCS内固定,FNS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术中透视次数少、患者部分负重时间早、骨折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但治疗费用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 空心加压螺钉 骨折固定
下载PDF
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椎体骨折脱位的手术配合
15
作者 孟珂 李玉荣 陈丽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 腰椎滑脱 椎体骨折 椎体脱位 手术配合 大血管损伤 脊髓损伤
下载PDF
不同内固定系统在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中的应用对比
16
作者 陆向荣 陆大明 +2 位作者 蒋梁华 陆振良 徐雪平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9期764-767,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OBS)与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PHILOS)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HSN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HSN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30例采用OBS治疗的患者纳入OB... 目的对比分析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OBS)与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PHILOS)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HSN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HSN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30例采用OBS治疗的患者纳入OBS组,50例采用PHILOS治疗的患者纳入PHILOS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情况、血清骨代谢指标[骨钙素(OCN)、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骨痂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量表(CMS)评分、Neer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OBS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PHILOS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PHILOS组(P<0.05);OBS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血清OCN、PINP、ALP水平高于PHILOS组(P<0.05);OBS组患者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骨痂评分高于PHILOS组(P<0.05);OBS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CMS、Neer评分高于PHILOS组(P<0.05);2组患者术后切口恢复良好,均为Ⅰ级愈合,无伤口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与PHILOS比较,应用OBS治疗老年HSNF患者的近期临床效果更佳,且能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科颈骨折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 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 肩关节功能 安全性
下载PDF
股骨逆行髓内钉与微创内固定系统锁定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17
作者 李晗 徐执扬 +3 位作者 吴冯胜 吴飞华 苏新杰 梁喜斌 《当代医学》 2024年第3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逆行髓内钉与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锁定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21年7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收治的49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内固定方法分为逆行髓内钉组... 目的探讨股骨逆行髓内钉与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锁定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21年7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收治的49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内固定方法分为逆行髓内钉组(n=24)和LISS锁定钢板组(n=25)。逆行髓内钉组术中使用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LISS锁定钢板组术中使用LISS锁定钢板。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1年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逆行髓内钉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LISS锁定钢板组,术中出血量少于LISS锁定钢板组,术中透视次数多于LISS锁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逆行髓内钉及LISS锁定钢板治疗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疗效相当,但两种内固定方法各有利弊,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骨折 逆行髓内钉 微创内固定系统锁定钢板 骨质疏松
下载PDF
Tenor系统脊柱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5例疗效观察
18
作者 郝永强 李宏伟 +2 位作者 刘洪涛 刘晓阳 刘胜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46-,共1页
  2002年1月~2005年7月,我们采用Tenor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脊柱内固定 胸腰椎 tenor
下载PDF
多智能体系统固定时间一致性的多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协同控制
19
作者 侯利民 兰骁儒 +1 位作者 赵世杰 李政龙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6345-6356,共12页
为了提高多电机转速协同控制精度,该文提出一种多智能体系统固定时间一致性的多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协同控制新思想。首先,将多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视为一个多智能体系统,设计了基于无向通信拓扑图的固定时间一致性协议;同时,设计了固定... 为了提高多电机转速协同控制精度,该文提出一种多智能体系统固定时间一致性的多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协同控制新思想。首先,将多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视为一个多智能体系统,设计了基于无向通信拓扑图的固定时间一致性协议;同时,设计了固定时间滑模观测器估计扰动并在一致性协议中引入前馈补偿,从而得到期望的q轴电流。然后,在矢量控制调速系统的框架下设计了固定时间互补滑模电流控制器,用于跟踪q轴参考电流。利用李雅普诺夫函数分别证明了控制器和观测器可以在与系统初始状态无关的情况下实现固定时间内收敛。最后,在三台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实验平台上与传统偏差耦合控制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验证,证明了所提控制算法的可行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永磁同步电机 多智能体系统 固定时间滑模观测器 固定时间互补滑模控制
下载PDF
经皮微创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近远期效果观察
20
作者 倪建平 周国柱 +3 位作者 顾军 黄亮 包文龙 魏斐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9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经皮微创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2年1月我院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椎弓根内固定治疗,... 目的:观察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经皮微创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2年1月我院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微创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对比2组各项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的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后缘高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伤椎后凸Cobb角均降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后缘高度均升高,观察组变化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ODI、Harris评分、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VAS评分降低,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ODI评分降低,Harris评分升高,观察组变化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经皮微创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能得到有效保障,对于促进患者腰椎指标及功能改善、缓解疼痛程度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均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皮微创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固定 近期疗效 远期疗效 腰椎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