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8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被引量:1
1
作者 雷光华 李康华 +2 位作者 胡建中 龚家琳 周江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8期782-783,共2页
目的 :评价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 :对 12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应用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进行复位内固定手术。结果 :12例患者术中均获得良好复位 ,平均随访 19.4个月 (6~ 2 5个月 ) ,骨折全部愈合 ,瘫痪... 目的 :评价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效果。方法 :对 12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应用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进行复位内固定手术。结果 :12例患者术中均获得良好复位 ,平均随访 19.4个月 (6~ 2 5个月 ) ,骨折全部愈合 ,瘫痪得到不同程度恢复 ,疗效满意。结论 :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操作简便、复位理想、固定牢靠 ,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 治疗 胸椎 骨折 脱位 腰椎
下载PDF
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椎体骨折脱位的手术配合
2
作者 孟珂 李玉荣 陈丽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 腰椎滑脱 椎体骨折 椎体脱位 手术配合 大血管损伤 脊髓损伤
下载PDF
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25例
3
作者 管国平 王友华 赵敦炎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331-332,共2页
采用 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加减压或不加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析 2 5例。分别测量术前、术后、近期随访的 X线片及术前、近期复查的 CT。计算出椎体被压缩及椎管狭窄改善的程度。结果手术前后平均比较 :椎体前缘高度由 4 4 .3%恢复到 90 .6 ... 采用 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加减压或不加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析 2 5例。分别测量术前、术后、近期随访的 X线片及术前、近期复查的 CT。计算出椎体被压缩及椎管狭窄改善的程度。结果手术前后平均比较 :椎体前缘高度由 4 4 .3%恢复到 90 .6 % ,后缘高度由 6 3.1%恢复到 94 .7% ,椎管狭窄程度由 36 .6 %恢复到 6 .3% ,Cobb氏角由2 6 .9°降到 6 .6°。脊髓神经功能按 AISA分类 ,完全性脊髓损伤 7例中 2例提高 2~ 3级 ,5例无变化。不完全脊髓损伤11例中有 1~ 2级的进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骨折 腰椎骨折 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
下载PDF
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腰骶椎结核4例报告
4
作者 郭晓光 刘德胜 《成都医药》 2003年第5期287-287,共1页
关键词 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 治疗 腰骶椎结核 后路减压 植骨融合
下载PDF
Tenor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26例
5
作者 贾效敏 闫如中 +1 位作者 姜荣权 马东平 《基层医学论坛》 2008年第S1期28-28,共1页
腰椎滑脱是临床上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手术方法很多,如椎板切除减压术、后路Steffee、Dick、RF-Ⅱ器械复位内固定、横突及峡部间植骨等。近15年来随着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 腰椎滑脱 内固定系统 腰腿痛 椎体间植骨 复位内固定 神经根 脊柱 椎弓根螺钉系统 手术方法 常见病因
下载PDF
经皮微创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近远期效果观察
6
作者 倪建平 周国柱 +3 位作者 顾军 黄亮 包文龙 魏斐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9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经皮微创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2年1月我院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椎弓根内固定治疗,... 目的:观察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经皮微创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2年1月我院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微创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对比2组各项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的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后缘高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伤椎后凸Cobb角均降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后缘高度均升高,观察组变化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ODI、Harris评分、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VAS评分降低,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ODI评分降低,Harris评分升高,观察组变化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经皮微创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能得到有效保障,对于促进患者腰椎指标及功能改善、缓解疼痛程度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均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皮微创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固定 近期疗效 远期疗效 腰椎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长节段与短节段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在退变性脊柱侧弯治疗中的对比分析
7
作者 孙健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长节段与短节段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在退变性脊柱侧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后路椎弓... 目的探讨长节段与短节段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在退变性脊柱侧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对照组行短节段融合,观察组行长节段融合.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影像学参数、疼痛评分、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32.41±28.68)min,长于对照组的(164.85±14.83)min,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中透视次数分别为(554.96±52.41)mL、(156.32±14.82)mL、(6.32±1.15)次,均多于对照组的(449.65±45.84)mL、(123.41±13.35)mL、(4.21±0.83)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侧凸Cobb角、矢状面平衡偏移量、冠状位平衡偏移量分别为(18.15±1.63)°、(17.79±1.45)mm、(13.51±1.23)mm,均低于对照组的(22.34±2.49)°、(23.53±2.57)mm、(16.78±1.45)m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ODI评分分别为(1.42±0.24)分、(12.58±1.2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98±0.27)分、(15.39±1.4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分别为(87.25±5.24)分、(88.26±5.19)分、(88.93±5.25)分、(90.76±4.1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0.62±5.21)分、(81.11±5.09)分、(82.04±5.18)分、(83.63±4.5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节段与短节段融合在退变性脊柱侧弯中各有价值,短节段融合手术创伤更小,长节段能更好恢复脊椎力线及功能,还需根据临床病情特点慎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弯 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 长节段融合 短节段融合
下载PDF
自体髂骨移植用于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术治疗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
8
作者 李晓江 董珊珊 +1 位作者 刘大龙 张鹏程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13期42-45,共4页
研究将针对脊柱侧凸的患者实施自体髂骨移植用于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术治疗,对比治疗预后。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确诊为脊柱侧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来源,在其中随机抽取100例,随机法设计方式分组。对照组(5... 研究将针对脊柱侧凸的患者实施自体髂骨移植用于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术治疗,对比治疗预后。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确诊为脊柱侧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来源,在其中随机抽取100例,随机法设计方式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术,观察组(50例)则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移植术,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从围术期上看,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引流管置管时间等方面,其对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在对比患肢的体温、白细胞计数以及血沉恢复时间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 05);此外,在术后腰椎前凸角度、胸腰段后凸角以及Cobb角对比上,与手术前相比均差异显著(P<0. 05);在术后1年的对比中,观察组患者的腰椎前凸角度高于对照组,在Cobb角上则低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与此同时,在术后JOA评分以及ODI评分中,观察组的评估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通过随访调研了解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为4%,低于对照组的16%,对比差异显著( P<0. 05 )。结论: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移植术对于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较为良好,且可以纠正脊柱侧弯问题,缓解患者的病痛,提升治疗有效性,具有可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髂骨移植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 矫形内固定 脊柱侧凸
下载PDF
Tenor系统脊柱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5例疗效观察
9
作者 郝永强 李宏伟 +2 位作者 刘洪涛 刘晓阳 刘胜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46-,共1页
  2002年1月~2005年7月,我们采用Tenor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脊柱内固定 胸腰椎 tenor
下载PDF
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效果及对JOA、ODI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申雨坤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5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长节段组(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和短节段... 目的探讨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长节段组(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和短节段组(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各34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长节段组的手术时间长于短节段组,术中出血量多于短节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Cobb角均减小,腰椎前凸角度均增大,且长节段组优于短节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均升高,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降低,且长节段组优于短节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各有优劣势,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能够提高脊柱功能,改善Cobb角和腰椎前凸角度,而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这就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酌情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节段 短节段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 退变性脊柱侧弯
下载PDF
探讨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作用分析
11
作者 郑海威 吴同锢 +1 位作者 张巧华 黄挺武 《中外医疗》 2023年第9期93-97,共5页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患者经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纳入研究,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 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患者经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进行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纳入研究,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对比两组复位效果、手术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椎间隙高度,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s角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55.48±12.32)min、切口长度(4.55±1.16)cm、术中出血量(87.36±12.53)mL、术后引流量(15.16±2.21)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4.34±1.19)d、住院时间(9.23±1.34)d均优于对照组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螺钉松动、螺钉断裂、切口感染、畸形愈合、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经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后骨折复位效果较好,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较少,可有效促进伤椎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 复位效果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对胸腰段骨折的近远期疗效及血清SOD、MDA的影响分析
12
作者 高晓明 林晓敏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8期47-49,73,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对胸腰段骨折的近远期疗效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2月-2021年2月诊治的胸腰段骨折患者78例,根... 目的:探讨与分析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对胸腰段骨折的近远期疗效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2月-2021年2月诊治的胸腰段骨折患者78例,根据入院顺序单双号把患者分为观察组(微创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判定2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检测患者的血清SOD、MDA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94.9%、97.4%,与对照组的76.9%、82.1%相比,有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气胸、褥疮、脑脊液漏、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1%,与对照组的23.1%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2组术后3个月的骨折部位后凸角与术前1天对比,有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骨折部位后凸角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3个月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高于术前1天(P<0.05),血清丙二醛含量低于术前1天(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与对照组对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段骨折患者的应用,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可提高患者的近期与远期植骨融合率,能降低患者的骨折部位后凸角,有利于患者的氧化应激状况恢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 胸腰段骨折 氧化应激 后凸角 并发症
下载PDF
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评价
13
作者 张永庆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3年第15期64-66,共3页
评价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以医院收治8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4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观察组... 评价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以医院收治8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4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伤椎Cobb’s角改善效果更优(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且术后恢复快、疼痛度较轻,能尽量保留患者胸腰段活动度,维持胸腰椎稳定,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皮微创 脊柱椎弓根 钉棒系统 内固定 并发症、活动度
下载PDF
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宏伟 马远征 +1 位作者 鲍达 刘海容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1645-1646,共2页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对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并发感染的16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等进行回...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对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并发感染的16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41例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98%,手术时间60min以内、60~120min、大于120min术后感染发生率依次为0.00%,3.04%,5.90%;术中失血量<400ml,400~800ml,>800ml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12%,3.15%,11.16%;术后使用抗生素,术中术后使用抗生素,术前术中术后均使用抗生素,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10%,4.32%,10.25%。15例取出内固定者及1例未取出者,切口均甲级愈合。16例患者二次手术后随访11~23个月,均无复发征象。[结论]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感染与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有关,手术失血量越多,手术时间越长,术后越易发生感染,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可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确诊后病灶清除,内固定物取出,灌洗引流,静脉应用有效抗生素,可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内固定 感染 内固定术后感染 椎弓根螺钉系统 脊柱后路 临床分析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 内固定物取出 感染发生率
下载PDF
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24例 被引量:18
15
作者 肖隆艺 关宏刚 +3 位作者 曹正霖 沈源彬 王刚 唐佐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00-1501,共2页
目的:探讨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分析采用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VAS评分,以及术前、术后1周、术后半年骨折椎体前缘压... 目的:探讨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分析采用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VAS评分,以及术前、术后1周、术后半年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程度和后凸Cobb角。结果:24例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83.4±1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12±57)mL,均未放置切口引流管,无神经损伤病例,无切口感染病例。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程度和后凸Cobb角矫正,术前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程度为(55.3±6.8)%,后凸Cobb角为(24.3±4.3)°,术后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程度为(8.3±5.8)%,后凸Cobb角为(7.3±3.3)°,两者与术前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半年X线随访内固定稳定,椎体高度维持良好,无内固定断裂、松动发生。术后半年随访骨折节段腰背痛VAS评分0~3分,平均0.8分。结论: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微创、安全的治疗手段。该技术的关键是"盲打"状态下椎弓根螺钉的正确置入。目前该系统尚未能推广使用与价格昂贵不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Sextant系统 微创 脊柱内固定 胸腰椎
下载PDF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伦保国 梁学 +2 位作者 陈长青 魏爱英 贾玉俊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23-25,F0003,共4页
目的评价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eneral spine system,GSS)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对42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采用GSS内固定选择性结合椎板减压、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术后伤椎形态及楔变角明显改善。经过平均15个... 目的评价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eneral spine system,GSS)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对42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采用GSS内固定选择性结合椎板减压、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术后伤椎形态及楔变角明显改善。经过平均15个月的随访,骨折愈合良好,无断钉等并发症,不完全性脊髓损伤、马尾神经及神经根损伤者感觉、运动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采用GSS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充分纠正脊柱畸形,固定牢靠,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
下载PDF
椎弓根固定系统对脊柱稳定性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庆升 华凯 +2 位作者 廖承杰 吴峰 张世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4期1433-1434,共2页
目的 :探讨椎弓根固定系统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对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 80例及腰椎滑脱 1 2例分别采用Dick钉、AF钉、Steffee钢板、C D棒系统、TSRH系统固定。术后定期随访观察 ,并通过X线平片测量椎体高度及复位情况。结果 :脊柱... 目的 :探讨椎弓根固定系统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对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 80例及腰椎滑脱 1 2例分别采用Dick钉、AF钉、Steffee钢板、C D棒系统、TSRH系统固定。术后定期随访观察 ,并通过X线平片测量椎体高度及复位情况。结果 :脊柱骨折组椎体或椎间隙高度完全恢复 64例 ,占 80 % ,未完全恢复 1 6例 ,占 2 0 %。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 85 %。腰椎滑脱组复位率 95 % ,融合率为80 .5 % ,优良率 90 %。结论 :选择椎弓根固定系统治疗外伤性脊柱不稳定性骨折及腰椎滑脱疗效确切 ,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 椎弓根固定系统 脊柱稳定性 疗效评价
下载PDF
脊柱侧弯内固定系统置入及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诗军 李钰婷 李淳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3-588,共6页
背景:脊柱侧弯是一种复杂的三维平面的畸形,包括冠状上的侧方弯曲,矢状面上生理前、后凸的减少或增大,轴向面上脊柱的旋转畸形,充分减压,最大限度重建脊柱在冠状面和失状面的平衡,长节段固定、短节段融合的方法是退变性脊柱侧弯较理想... 背景:脊柱侧弯是一种复杂的三维平面的畸形,包括冠状上的侧方弯曲,矢状面上生理前、后凸的减少或增大,轴向面上脊柱的旋转畸形,充分减压,最大限度重建脊柱在冠状面和失状面的平衡,长节段固定、短节段融合的方法是退变性脊柱侧弯较理想的矫形方法。目的:分析脊柱侧弯内固定系统的特点。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1999至2015年Pub 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脊柱侧弯内固定系统的文章,英文检索词"scoliosis,internal fixation,three-dimensional correction";中文检索词"脊柱侧弯,内固定,三维重建"。共检索到163篇相关文献,3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结果与结论:随着内固定材料的发展,根据脊柱三维矫形概念设计的脊柱内固定系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目标是尽可能在三维上全面恢复脊柱的平衡,目前应用很广泛的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包括TSRH脊柱内固定系统、ISOLA脊柱内固定系统、Moss Miami脊柱内固定系统、CD Horizon脊柱内固定系统和中华长城脊柱内固定系统,脊柱内固定系统具有三维矫形能力,能很好地矫正脊柱冠状和矢状面的畸形,生物力学合理,固定可靠。骨移植材料是防止内固定物断裂、螺钉拔出等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因素,人工骨与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作植骨材料相比,可以缩短矫形时间及减少因植骨而并发传染病的风险,是未来植骨材料的趋势。同时三维重建已应用于临床实践,可为脊柱侧弯矫形治疗制定方案,为保证内固定物的安全性提供影像学参考,对提高脊柱内固定系统的综合疗效起到巨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内固定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脊柱侧弯 三维矫形内固定 脊柱内固定系统 三维重建
下载PDF
脊柱内固定系统生物力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禾 邢更彦 +6 位作者 杨传铎 张新宇 姜川 吴奋起 白晓东 高春华 叶启彬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23-927,共5页
目的评价自行研制的脊柱撑开复位内固定系统(distraction reduction fixation system,DRFS)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其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12个市售新鲜猪T11~S2脊柱标本,行前屈20°、后伸10°、左右侧屈30°、左... 目的评价自行研制的脊柱撑开复位内固定系统(distraction reduction fixation system,DRFS)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其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12个市售新鲜猪T11~S2脊柱标本,行前屈20°、后伸10°、左右侧屈30°、左右旋转20°完整标本刚度测试后,行L3椎体楔形截骨,后方小关节切除,制备椎体骨折脱位标本,并进行DRFS内固定,同法测试脱位后及内固定后各项运动刚度。1998年4月-2002年10月,对31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DRFS内固定治疗。男19例,女12例;年龄17~46岁,平均32.1岁。损伤节段:T112例,T1211例,L114例,L24例。骨折类型按Denis分型,单纯压缩骨折2例,爆裂骨折16例,骨折脱位13例。结果骨折脱位标本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及右旋的刚度较完整标本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FS内固定后标本各项运动的刚度均高于骨折脱位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后标本后伸刚度高于完整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运动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0个月,平均10.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5~11个月,平均8个月。伤椎前、后缘高度分别由46.2%±7.5%和76.4%±2.4%恢复至89.8%±4.6%和94.1%±1.5%,伤椎中点高度由术前60.8%±6.4%恢复至90.7%±2.9%,Cobb角由术前(26.3±5.9)°降至(5.2±1.8)°,以上各项指标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滑脱椎体均复位。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术前5例A级,恢复至B级2例,3例无变化;6例B级恢复至C级4例,D级2例;13例C级恢复至D级6例,E级7例;7例D级均恢复至E级。结论自行研制的DRFS能提供足够的稳定性,符合脊柱生理活动要求。DRFS具有良好的撑开、复位功能,内固定牢固,操作简便,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良好内固定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撑开复位内固定系统 生物力学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前路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合并后凸畸形 被引量:19
20
作者 陈兴 马远征 +2 位作者 刘秀珍 薛海滨 孙继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445-447,共3页
目的 :总结应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合并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1997年 3月~ 2 0 0 0年 10月行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的脊柱结核合并后凸畸形患者 44例 ,对于胸椎或胸腰椎结核 ... 目的 :总结应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合并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1997年 3月~ 2 0 0 0年 10月行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的脊柱结核合并后凸畸形患者 44例 ,对于胸椎或胸腰椎结核 ,采用单切口双入路 ,以使病灶和内固定器隔开。观察内容包括植骨融合率、后凸畸形矫正状况及截瘫恢复情况。随访时间 1.5~ 4.5年 ,平均 3 .0年。结果 :术后 1年患者均显示骨性融合 ;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 2 6 .7°。1.5~ 4.5年后随访 ,后凸角度平均丢失 3 .0° ;2 8例合并截瘫患者中 ,症状改善 2 5例 ,改善率 89.3 %。结论 :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前路植骨融合能矫正后凸畸形 ,阻止后凸畸形进一步发展 ,加强脊柱的稳定性 ,促进截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后凸畸形 合并症 前路植骨融合术 椎弓根系统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