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花色类型蜡梅花被片靶向类黄酮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沈植国 程建明 +1 位作者 武方方 丁鑫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89,共8页
[目的]以初花期的红花蜡梅、红心蜡梅、素心蜡梅的中、内花被片为材料,开展靶向类黄酮代谢组检测与分析,为进一步解析不同花色类型蜡梅花被片的呈色物质及类黄酮代谢途径提供参考。[方法]对蜡梅3个品种的中、内花被片进行UPLC-MS/MS检测... [目的]以初花期的红花蜡梅、红心蜡梅、素心蜡梅的中、内花被片为材料,开展靶向类黄酮代谢组检测与分析,为进一步解析不同花色类型蜡梅花被片的呈色物质及类黄酮代谢途径提供参考。[方法]对蜡梅3个品种的中、内花被片进行UPLC-MS/MS检测,并进行代谢物定性定量分析、样本质控分析、PCA分析、HCA分析、OPLS-DA分析及差异代谢物KEGG功能注释与富集分析,探究不同花色类型花被片间类黄酮代谢物差异。[结果]在蜡梅花被片中共检测到82种代谢物,包括查耳酮、二氢黄酮、黄酮、异黄酮、二氢黄酮醇、黄酮醇、花青苷、黄烷醇等化合物;蜡梅红色花被片类黄酮物质除花青苷类外,还包括黄酮醇类化合物,其在红、黄花被片中未显示出规律性变化;花青素代谢通路富集程度在蜡梅红、黄花被片5个比较组中均表现为最大且最显著。[结论]蜡梅花被片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除主要的黄酮醇支路和花青素支路外,还可能包括黄酮支路、异黄酮支路和黄烷醇支路;在蜡梅花被片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花青素支路和黄酮醇支路可能不是对共同底物的竞争关系;矢车菊苷是蜡梅花被片呈红色的特征代谢物,包括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和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梅 花被片 类黄酮 代谢物
下载PDF
红花蜡梅新品种‘鸿运’的选育
2
作者 沈植国 程建明 王安亭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8-160,共3页
‘鸿运’蜡梅系实生选育出的首个红花蜡梅新品种,中被片大多数为紫红色,极个别红黄色,内被片紫红色,花喇叭形,花径中等,香味浓,属晚花品种,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为建立红花蜡梅品种群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蜡梅 中被片 花色
下载PDF
玉兰新品种‘玉玲珑’的选育
3
作者 周虎 曾辉 +1 位作者 臧明杰 刘艳萍 《河南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22-23,共2页
‘玉玲珑’玉兰是实生选育出的优良新品种。落叶小乔木,花蕾顶生,花径小,花香弱,花被片9片,外表面主色白色(RHS 155C),基部有淡紫红色(RHS 65C);3月上中旬开花,9月果熟。适宜于全国各大城市园林栽培。
关键词 玉兰 花径 花被片
下载PDF
中国荞麦属花粉形态及花被片和果实微形态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周忠泽 赵佐成 +2 位作者 汪旭莹 许仁鑫 李玉成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3-78,共16页
研究了中国荞麦属FagopyrumMill.的花粉形态、花被片和果实微形态特征。根据沟膜的有无 ,花粉可以明显地区分为具沟膜者和不具沟膜者 2类。透射电镜下显示 ,荞麦F .esculentumMoench的花粉外壁分化成两个明显的层次 ,即外壁外层和外壁... 研究了中国荞麦属FagopyrumMill.的花粉形态、花被片和果实微形态特征。根据沟膜的有无 ,花粉可以明显地区分为具沟膜者和不具沟膜者 2类。透射电镜下显示 ,荞麦F .esculentumMoench的花粉外壁分化成两个明显的层次 ,即外壁外层和外壁内层。其外壁外层由覆盖层及柱状层组成 ,无基层。对花被片腹面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 ,根据细胞形状和表面纹饰 ,这些种类的花被片可分为 3类。对果实表面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 ,这些种类的果实纹饰也可分为 3类。根据上述结果 ,讨论了荞麦属的种间关系及花粉形态、花被片和果实一些微观性状的演化趋势。荞麦属的花粉形态极为一致 ,其外壁纹饰均为细网状 ,萌发孔为三孔沟 ,这支持将荞麦属从蓼属中分出独立成属的观点。本文还根据花粉形态特征及花被片和果实微形态特征讨论了国产荞麦属的种间关系 ,探讨了一些特征的演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荞麦属 花粉形态 花被片 果实 微形态特征
下载PDF
东方百合花器官数量变异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孙明伟 邵小斌 +3 位作者 赵统利 朱朋波 汤雪燕 王江英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3-380,共8页
对日光温室内3个东方百合品种的花器官数量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变异类型达58种,但品种间共有的变异类型较少;正常花被片出现的数目为2~8枚,其中‘Sorbonne’品种正常花被片数目种类最多;‘Sorbonne’和‘Fastrada’主要向... 对日光温室内3个东方百合品种的花器官数量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变异类型达58种,但品种间共有的变异类型较少;正常花被片出现的数目为2~8枚,其中‘Sorbonne’品种正常花被片数目种类最多;‘Sorbonne’和‘Fastrada’主要向花药减少的方向变异;从变异小花中可以看到花药瓣化的渐变性;‘Fastrada’主要的变异以花被片增加为主;在所有花被片与雄蕊数目出现的频次中,‘Siberia’出现的类型最多,且有一半以上的花被片与雄蕊数目以增加为主。丰富的变异,虽然影响了花的质量,但为百合育种及花器官研究提供材料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变异 雄蕊瓣化 花被片 雌蕊
下载PDF
对翼蓼(蓼科)属级位置的重新探讨(英文) 被引量:4
6
作者 孙伟 周忠泽 +2 位作者 刘明珍 万和文 董祥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3-79,共7页
通过对翼蓼Pteroxygonum giraldii Damm.&Diels及相关属(蓼属Polygonum、何首乌属Fallopia、虎杖属Reynoutria、荞麦属Fagopyrum和金线草属Antenoron)的形态观察、果实解剖学观察、花被片脉序观察、花粉形态、核型分析,以及ITS序列... 通过对翼蓼Pteroxygonum giraldii Damm.&Diels及相关属(蓼属Polygonum、何首乌属Fallopia、虎杖属Reynoutria、荞麦属Fagopyrum和金线草属Antenoron)的形态观察、果实解剖学观察、花被片脉序观察、花粉形态、核型分析,以及ITS序列的分析确定了翼蓼和荞麦F.esculentum Moench较远的亲缘关系。其中我们发现翼蓼果实基部有三个角状物明显不同于其他属果实的形态特征。翼蓼外果皮明显加厚,并有零星散布的波状内腔,而荞麦的外果皮很薄,细胞不等径,中果皮极厚。以上证据证明了翼蓼与荞麦属亲缘关系较远。在观察荞麦属和翼蓼的花被片脉络时发现了两种不同的脉序类型,符合将荞麦属分为两个组的划分。翼蓼花被片脉序为三出状,支持将翼蓼归为Persicarieae族。对翼蓼及荞麦属植物的花粉进行比较后,发现荞麦属植物的花粉网孔有明显的内凹穿孔而翼蓼却没有,结果表明二者亲缘关系较远。通过对nrDNA ITS区域序列分析得出翼蓼及相关属为一个单系类群,含有两个稳定的分支:第一个分支由蓼属(萹蓄组sect.Avicularia)、何首乌属、虎杖属的植物组成,第二个分支由蓼属(刺蓼组sect.Echinocaulon、蓼组sect.Polygonum、分叉蓼组sect.Aconogonon、拳参组sect.Bistorta、翼蓼和荞麦属植物组成。同时第二个分支又分成了两个亚分支,蓼属(刺蓼组、蓼组、分叉蓼组、拳参组)和翼蓼属Pteroxygonum植物属于第一个亚支而荞麦属植物属于第二个亚支。结果支持翼蓼不属于荞麦属的范畴。实验结果显示翼蓼是个单型属,属于Persicarieae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解剖 花被片形态 花粉形态 ITS 翼蓼属 蓼科
下载PDF
小花草玉梅正常和自然变异植株的AP3-3基因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婷 邢妮 +1 位作者 王超 刘虎岐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1-240,共10页
野生小花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 var.flore-minore)正常植株和花被片自然变异植株的外观形态差异很大,该研究以二者为材料,利用常规PCR和高效热不对称PCR(Hi-Tail PCR)技术从其正常和变异植株的基因组中各分离得到1个B类基因。序列... 野生小花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 var.flore-minore)正常植株和花被片自然变异植株的外观形态差异很大,该研究以二者为材料,利用常规PCR和高效热不对称PCR(Hi-Tail PCR)技术从其正常和变异植株的基因组中各分离得到1个B类基因。序列分析证明,二者隶属于B类MADS-box基因AP3家族的旁系同源基因AP3-3分枝,分别命名为NArAP3-3(正常植株)和VArAP3-3(变异植株)。NArAP3-3基因全长3 795bp,VArAP3-3基因全长3 898bp,二者均含有1个666bp的开放阅读框(ORF),可编码221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植物MADS-box基因结构,其编码肽链包含了MADS区、K区、Ⅰ区和C区。对比NArAP3-3和VArAP3-3基因的全长序列,发现VArAP3-3基因比NArAP3-3多了1段49bp的插入,且在ORF序列与NArAP3-3基因相比有4个碱基突变。对二者的全长序列、所编码的221个氨基酸及插入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二者在基因启动子、蛋白质基本性质、结构功能域、二级三级预测结构等方面均有差异,推测这些差异可能是花被片变异产生的原因之一。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其变异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草玉梅 花被片变异 Hi-Tail PCR MADS-BOX基因 NArAP3-3和VArAP3-3基因
下载PDF
诱导风信子再生花芽不断分化花被片的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陆文樑 白书农 张宪省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9期921-926,共6页
通过外源激素及外植体年龄的控制,诱导风信子( Hyacinthus orientalis L.) 再生花芽不断分化花被片已经获得成功。在250 d 的继代培养中平均每个花芽可分化70 多片花被片,最多的可分化140 多片。对... 通过外源激素及外植体年龄的控制,诱导风信子( Hyacinthus orientalis L.) 再生花芽不断分化花被片已经获得成功。在250 d 的继代培养中平均每个花芽可分化70 多片花被片,最多的可分化140 多片。对这种花芽不断分化花被片的形态发生过程以及生长发育特点的观察表明,花芽的第1 轮器官与风信子野生型花基本相同,是花被,它由花被筒及其上部的裂片———花被片组成。第2 轮和第3 轮器官在野生型中应该是雄蕊和雌蕊,但再生花芽仍然分化花被片。这种花芽的生长与发育的速度在开始的几个月中较快, 以后随培养天数增加而不断减慢。继代培养150 d 以后,花芽生长与器官分化肉眼已很难鉴别。在再生花芽的发育中除分化花被片外还在花芽内部不确定的位置上分化出一些新的小花芽,这些内部的小花芽也不断地分化花被片。组织学观察表明,再生花芽由花被外植体内侧的表皮及皮下几层中的一些细胞共同起源。内部的小花芽由刚分化的花被片基部的薄壁细胞转化为分生组织而起源。对风信子再生花芽不断分化花被片的表现型与拟南芥中AG 基因突变后agamous 花的表现型的异同作了比较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信子 离体培养 花芽直接再生 花被片持续分化
下载PDF
盆栽亚洲百合花器官数量变异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孙明伟 赵统利 +4 位作者 邵小斌 朱朋波 汤雪燕 王江英 慧林冲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54-58,共5页
以连云港地区13个品种的亚洲盆栽百合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百合单朵小花中花被片、雄蕊等数量的变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有6个品种的花器官有变异,只有tiny bee、victory joy品种变异较丰富。不同类型的花被片数量变异中,花被片数... 以连云港地区13个品种的亚洲盆栽百合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百合单朵小花中花被片、雄蕊等数量的变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有6个品种的花器官有变异,只有tiny bee、victory joy品种变异较丰富。不同类型的花被片数量变异中,花被片数量以增加为主;而在不同类型的雄蕊数量变异中,雄蕊数量以减少或保持不变;而在花被片与雄蕊总量的变异中,有近一半的变异属于减少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器官变异 雄蕊 雌蕊 亚洲百合
下载PDF
四种荞麦生殖器官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淑久 张惠珍 袁庆军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2年第6期32-36,共5页
四种荞麦的花被片脉迹数目是不同的。齿翅野荞麦只有一条大的主脉迹,侧脉是二歧状;苦荞花被片通常具有3条脉迹;甜养与金荞麦有3~5条脉迹,侧迹连成网结状。四种荞麦均具有8个花内蜜腺。苦荞的密腺最小,显黄绿色。其余三种荞麦的蜜腺呈黄... 四种荞麦的花被片脉迹数目是不同的。齿翅野荞麦只有一条大的主脉迹,侧脉是二歧状;苦荞花被片通常具有3条脉迹;甜养与金荞麦有3~5条脉迹,侧迹连成网结状。四种荞麦均具有8个花内蜜腺。苦荞的密腺最小,显黄绿色。其余三种荞麦的蜜腺呈黄色,以甜荞的蜜腺最大。苦荞与齿翅野生荞麦的花,雄蕊与雌蕊近等长,而甜荞与金荞麦的花是花柱异长的两型花,一类植株上的花全是长雄蕊短花柱,另一类植株上的花全是短雄蕊长花柱的花。荞麦的瘦果呈三棱形、具翅或无翅。齿翅野荞麦的果壁比其他三种荞麦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属 生殖器官 形态学
下载PDF
云南卷叶小檗(小檗科)花与果实特征的变异式样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新华 张立存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20-726,共7页
在云南省腾冲县通过野外居群取样,结合模式标本检查及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小檗科卷叶小檗花和果实特征的变异式样。结果显示:(1)2013年5月,在12株卷叶小檗上取样的53朵花中,各花花被片数目为13~18个,平均为15.25±0.96... 在云南省腾冲县通过野外居群取样,结合模式标本检查及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小檗科卷叶小檗花和果实特征的变异式样。结果显示:(1)2013年5月,在12株卷叶小檗上取样的53朵花中,各花花被片数目为13~18个,平均为15.25±0.96个,其中,来自11株植物的34朵花都具有15个花被片,占个体总数的91.67%,占花总数的64.15%;此外,各花内部与雄蕊对生的6个花被片先端缺裂。(2)2013年12月,在12株卷叶小檗上分别取样的20个成熟果实中,单个果实内种子数目为1~4个,平均为1.79±0.48个,其中74.17%的果实都含有2粒种子;2013年5月,自6株卷叶小檗上采集的2012年宿存的150个果实中,单个果实内种子数目为1~3个,平均为2.11±0.43个,其中80.67%的果实都含有2粒种子;而已有文献皆记载卷叶小檗子房具胚珠2个。(3)在卷叶小檗个体内花和果实特征的变异系数中,花被片数目(O.05±0.03)〈果实长度(0.07±0.02)〈果实宽度(0.11±0.02)〈果柄长度(O.16±0.05)〈果实内种子数目(O.25±0.08)〈花被片长度(O.36±0.04)〈花被片宽度(0.38±0.04)。(4)对《中国植物志》小檗属中卷叶小檗花和果实等重要分类学性状特征进行了订正,同时为该种一直空缺的绘图补充了图片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叶小檗 花被片 果实 种子数目 变异
下载PDF
利用EST-SSR检测阔短和狭长被片型美洲莲的遗传变异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凤栾 秦密 +2 位作者 刘青青 张大生 田代科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6-314,共9页
为检测阔短被形(花被片形状)M512和狭长被形DP23两株美洲莲的基因组是否存在差异,在比较形态特征的基础上,对两个被形差异植株筛选多态性EST-SSR标记,并分析其生物学信息。在M512和DP23之间,20个形态指标中差异最为直观和显著的为被形(... 为检测阔短被形(花被片形状)M512和狭长被形DP23两株美洲莲的基因组是否存在差异,在比较形态特征的基础上,对两个被形差异植株筛选多态性EST-SSR标记,并分析其生物学信息。在M512和DP23之间,20个形态指标中差异最为直观和显著的为被形(花被片形态及宽长比)、花径、花柄高度及粗度等花器官相关性状;217个EST-SSR标记中26对引物的PCR产物表现出条带多态性,其所对应核苷酸序列(基因)涉及器官发育、激素代谢、信号转导等多个方面。这表明阔短被形和狭长被形美洲莲在基因组水平存在差异,可进一步展开全基因组重测序等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花 被形 SSR 花被片 分子标记
下载PDF
四川栽培蜡梅品种的调查与整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兴荣 袁蒲英 何相达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27-131,共5页
通过对四川栽培蜡梅品种的调查与系统整理,结果表明:四川栽培蜡梅品种共88个,其中素心品种群有品种28个,乔种品种群有品种33个,红心品种群有品种27个;黄色系品种占88.64%,杂色系品种仅占11.36%;四川蜡梅品种主要以中、大花类为主,大花占... 通过对四川栽培蜡梅品种的调查与系统整理,结果表明:四川栽培蜡梅品种共88个,其中素心品种群有品种28个,乔种品种群有品种33个,红心品种群有品种27个;黄色系品种占88.64%,杂色系品种仅占11.36%;四川蜡梅品种主要以中、大花类为主,大花占23.86%,中花占67.05%,小花仅占9.09%;11月底以前和1月15日以后始花的品种极少,分别占总数的4.55%和3.41%,而12月初至1月15日之间始花的品种占91.04%。另外整理筛选出蜡梅优良品种5个和特异性新材料3个,优良品种的综合性状均优于目前主栽品种‘素心’,推广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梅 品种 花被片数 花径 花期
下载PDF
单性木兰(木兰科)花的形态发生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祁 段林东 袁琼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8-652,共5页
报道了单性木兰(Kmeria septentrionalis Dandy)花的形态发生过程。发现过去一直被认为是雌花条状披针形的"内轮花被片",实际为退化雄蕊,它形态发生的时间与位置均与雄花的雄蕊相同,在成熟结构中仍可见药室残迹,说明单性木兰... 报道了单性木兰(Kmeria septentrionalis Dandy)花的形态发生过程。发现过去一直被认为是雌花条状披针形的"内轮花被片",实际为退化雄蕊,它形态发生的时间与位置均与雄花的雄蕊相同,在成熟结构中仍可见药室残迹,说明单性木兰的雌性花是由两性花退化而来。通过与K.duperreana(Pierre)Dandy和Magnolia thailandica Noot.& Chalermglin雌花的比较,发现它们雌花的形态相同,从而得知人们长期以来对此3种植物雌花的认识有误,原一直认为的"内轮花被片"实为退化雄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性木兰 木兰科 内轮花被片 退化雄蕊 花的形态发生
下载PDF
Study on the Physiological,Cellular,and Morphological Aspects of the Postharvest Development of Cut Lily Flowers 被引量:3
15
作者 Yushan Zhang Dexin Zhong +1 位作者 Zhanfei Liu Jiawei Gao 《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 SCIE CSCD 2021年第2期149-158,共10页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ut lily for regulating flowering and preservation.In this study,the developmental process of lily cut flower was explored from cellular,morpho...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ut lily for regulating flowering and preservation.In this study,the developmental process of lily cut flower was explored from cellular,morphological,and physiological aspects.Froma morphological aspect,the tepal edge grows faster than the midrib.The midrib groove of the flowering stage is wider than that of bud stage.The fast-growing edge of the petals results in the midrib bending outward.Moreover,the rapid growth of the stamens and stigmas also contributes to bud cracking.From the cellular aspect,in the bud stage there were more wrinkles in the outer epidermal cell wall of the tepal than those in the inner epidermal cell wall,indicating that asymmetric structural differences exist from the beginning of lily development.From a physiological aspect,from the bud cracking stage to the senescence stage,a variety of substances in the tepal cells gradually decreased,including total nitrogen,total phosphorus,total potassium,total calcium,starch,soluble sugar,and soluble protein,but not malondialdehyde.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symmetric growth caused by this structural difference is responsible for flowering.The wrinkles in the cell wall can be regarded as indicators of senescent cells and are caused by the degradation of the cell wall and the loss of intracellular turgor pressure.The differences in the epidermal cells between the inner and outer tepal indicated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tepal cells.The bud and flowering stages are maintained by the tepals acting as a sink.After flowering,the tepals gradually change from a sink to a source organ.Senescence of the cut lily flowers was caused by the decomposition of intracellular compounds in the tepals and the remobilization of nutrients from the tepals to the developing org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t lily epidermal cell MIDRIB tepal WRINKLE
下载PDF
二色仙人掌,中国仙人掌科一新归化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新华 周闻 +2 位作者 郭嘉诚 贾霜 黄思雨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2-196,共5页
2019年4-6月,在江苏省西南部句容市郭庄镇虬山,首次发现二色仙人掌(Opuntia cespitosa Rafinesque)归化种群。该种群主要生长在海拔46~90 m的废弃采石场上,分布范围东西长510 m,南北宽260 m,面积约13.26 hm2。二色仙人掌开花结实的成年... 2019年4-6月,在江苏省西南部句容市郭庄镇虬山,首次发现二色仙人掌(Opuntia cespitosa Rafinesque)归化种群。该种群主要生长在海拔46~90 m的废弃采石场上,分布范围东西长510 m,南北宽260 m,面积约13.26 hm2。二色仙人掌开花结实的成年植株共计910棵,其中最大灌木平卧茎长轴上叶状茎10个,树龄可达10 a,大概在2010年就生长于虬山。在句容虬山采石场关闭时,采石场工作人员可能将盆栽的二色仙人掌就地丢弃,从而导致该归化种群的发展。比较了二色仙人掌与中国仙人掌属已知其余4种归化植物的形态特征,并编制了分种检索表。此外,讨论了二色仙人掌的传播机制及其入侵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人掌属 外来种 花被片 二色仙人掌
下载PDF
关于一些植物学术语的中译等问题(二)
17
作者 王文采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89-192,共4页
(1)在各种花对称的分类中,Ehrendorfer的分类包括了被子植物花对称方面从原始到进化的各种类型,最为全面广德国学者Strasburer在1911年编著的第11版植物学教科书中将具2对称面的荷包牡丹属的花称为b... (1)在各种花对称的分类中,Ehrendorfer的分类包括了被子植物花对称方面从原始到进化的各种类型,最为全面广德国学者Strasburer在1911年编著的第11版植物学教科书中将具2对称面的荷包牡丹属的花称为bilateral或disymmetrisch.这个类型代表了被子植物花的一种较进化的构造,应该予以肯定。由于被指定为描述具2对称面的花的术语bilateral与被指定为描述具丑对称面的花的术语bilaterallysymmetrical颇为相似,而易引起混淆.为避兔发生混淆.建议不再应用这二术语.在描述具2对称面的花时,选用disymmetrical,中文译为双面对称的,在描述具1对称面的花时,选用zygomorphic(左右对称的)或monosymmetrical,后者的中文可译为单面对称的。(2)赞同将术语tepal译为花被片,而不赞同译为“被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术语 花对称 双面对称 左右对称 花被片
下载PDF
中国蓼科植物花被片和果实形态结构及其系统学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靖茹 刘玫 +3 位作者 茹剑 曹董玲 程薪宇 张欣欣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6-129,共14页
首次采用了外部特征的观察,果皮细胞分离及GMA半薄切片法,深入研究了中国蓼科9属、64种、2变种的花被片及果实的形态结构。结果显示花被片边缘全缘,微波状或锯齿状。三出脉,网状脉或羽状脉。脉序的特征在属内是稳定的。果实多为三棱,双... 首次采用了外部特征的观察,果皮细胞分离及GMA半薄切片法,深入研究了中国蓼科9属、64种、2变种的花被片及果实的形态结构。结果显示花被片边缘全缘,微波状或锯齿状。三出脉,网状脉或羽状脉。脉序的特征在属内是稳定的。果实多为三棱,双凸镜和近球形。外果皮几乎全为石细胞,石细胞多为镶嵌或栅栏状排列,具7种类型:1)近椭圆形,细胞壁波状;2)长柱状,细胞壁波状弯曲;3)近长方形,细胞壁具突起;4)长圆柱形,细胞壁具突起;5)近长方形,细胞壁平直;6)近椭圆形,细胞壁具突起;7)长条形,细胞壁波状。蓼亚科具类型1~5,酸模亚科具类型6和7。外果皮和中果皮细胞有单宁。本研究为中国蓼科的分类提供花被片及果实结构的依据,为分子系统学揭示的蓼科不是一个自然的类群提供了形态学支持,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蓼科的系统学奠定了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蓼科 花被片 果实 果皮 形态学 系统学
下载PDF
云南近光滑小檗(小檗科)主要分类学性状特征的变异式样 被引量:3
19
作者 范俊 李新华 +1 位作者 张立存 施小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60-1165,共6页
通过野外居群取样,结合实验室观察、标本检查及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云南省腾冲县近光滑小檗主要分类学性状特征的变异式样。结果显示:(1)近光滑小檗叶片长度为1.95~12.91(5.54±2.15)cm,宽度为0.45~1.94(0.97±0.32)cm;... 通过野外居群取样,结合实验室观察、标本检查及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云南省腾冲县近光滑小檗主要分类学性状特征的变异式样。结果显示:(1)近光滑小檗叶片长度为1.95~12.91(5.54±2.15)cm,宽度为0.45~1.94(0.97±0.32)cm;单个簇生花序中花数目为2~14(5.1±2.2)个,花黄色,花被片数目为13~20(15.36±1.34)个;具蜜腺花被片为狭倒卵形至宽倒卵形,先端常缺裂,偶全缘,长3.18~5.94(4.82±0.52)mm,宽1.45~4.41(2.65±0.54)mm。(2)子房内胚珠数目及果实内种子数目都是1个;浆果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紫黑色,长3.37~8.36(6.91±0.82)mm,宽2.85~5.13(4.02±0.46)mm;果柄长0.47~2.20(1.10±0.32)cm。(3)在变异系数方面,簇生花序中花数目(0.37)〉叶长(0.21)〉叶宽(0.18)〉果柄长度(0.17)〉具蜜腺花被片宽度(0.14)〉具蜜腺花被片长度(0.08)=花被片数目(0.08)〉果长(0.07)=果宽(0.07)。(4)对《中国植物志》中近光滑小檗空缺的绘图补充了叶、花和果实等图片资料;并讨论了生境条件对近光滑小檗居群间变异的影响,及其与同域种卷叶小檗的种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光滑小檗 花被片 果实 变异系数
下载PDF
独叶草的不育雄蕊、花被片和可育雄蕊对传粉昆虫和传粉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贺海霞 张小玲 任毅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1-377,共7页
为确定独叶草(Kingdonia uniflora)不育雄蕊、花被片和可育雄蕊对传粉昆虫和传粉的影响,分别进行去除不育雄蕊(A组),去除花被片(B组),去除可育雄蕊(C组)和对照组(D组)处理。结果表明:昆虫访花频率分别为A组0.4次/h、B组0次/h、C组0.9次/... 为确定独叶草(Kingdonia uniflora)不育雄蕊、花被片和可育雄蕊对传粉昆虫和传粉的影响,分别进行去除不育雄蕊(A组),去除花被片(B组),去除可育雄蕊(C组)和对照组(D组)处理。结果表明:昆虫访花频率分别为A组0.4次/h、B组0次/h、C组0.9次/h、D组2.2次/h;被授粉花朵百分比分别为A组29.09%、B组40.38%、C组70.91%、D组91.67%;被授粉心皮百分比分别为A组17.77%、B组20.94%、C组为40.58%、D组为75.27%。与对照组相比,处理后被授粉花朵百分比、被授粉心皮百分比下降幅度均为A组>B组>C组。结合昆虫访花频率与不育雄蕊蜜汁的分泌量呈正比,可确定不育雄蕊产生的蜜汁是吸引昆虫访花的最主要因素。花被片为昆虫取食提供停歇的平台,可育雄蕊与花被片产生的色差及可育雄蕊提供的花粉,是吸引昆虫的辅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叶草 花被片 不育雄蕊 可育雄蕊 传粉 昆虫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