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stitutionalization" as Weapons of the Weak: ASEAN Countries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Disputes 被引量:1
1
作者 Truong-Minh Vu Nghiem Anh Thao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2014年第6期370-379,共10页
"Institutionalization" can be understood as a process of norm and law setting to regulate and control individual attitudes. An institutionalized area could be more stable and ordered, the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 "Institutionalization" can be understood as a process of norm and law setting to regulate and control individual attitudes. An institutionalized area could be more stable and ordered, the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factors can be identified by the predicted signals. Institutions can help to provide a key form of such frameworks, through which all states, but especially the stronger states, can use rules and other normative expectations of conduct in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 Weaker states, in return, gain limits on the action of the leading states and access to the political process, in which they can press their interest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isput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particularly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to prove the argument. It is argued that ASEAN, in the situation of power asymmetry between dominant (power-holders) and dominated groups, has used "institution"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as a countermeasure to constrain the powerful China in the two ways: (1) trying to lock-in China in a rule-based order, in order to restrict its power, and (2) by institutionalizing the way in which the disput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hould be resolved, ASEAN countries want to create a frameworks for setting rules of games, which are shaped by principles and norms instead of balance-of-pow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TITUTIONALIZATION territorial disput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SEAN-China relations.
下载PDF
乡村空心化的社会网络演变特征及规划响应——以四川省A村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石亚灵 张悦 周政旭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4,共13页
近40年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大量乡村地区的空间生产逻辑因人口流动发生变化,乡村的社会关系被赋予了新的形式与内涵,也蕴含了由于社会关系变迁而导致国土空间规划衔接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本文以四川省典型空心村为例,展开社会关系网络变... 近40年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大量乡村地区的空间生产逻辑因人口流动发生变化,乡村的社会关系被赋予了新的形式与内涵,也蕴含了由于社会关系变迁而导致国土空间规划衔接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本文以四川省典型空心村为例,展开社会关系网络变迁机制及乡村规划探讨。过程如下:收集村落40年间的人口、社会关系、就业等基础数据,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的血缘、地缘关系网络结构模型,通过网络密度、k-核、中心度的指标计算,对比分析空心化前、后的社会网络结构整体紧密度、局部稳定性、个体集中趋势特征变化。结果显示:血缘关系整体紧密度先升高后降低、局部稳定性增强后减弱、个体集中趋势持续减弱;地缘关系整体紧密度持续降低、地缘关系局部稳定性及个体集中趋势呈现波动。进一步研究发现:(1)人口流动、聚居方式、就业分异是社会关系网络变迁的显性影响因素;(2)社会交往体系分化、家庭结构核心化、个体需求多元化是社会关系网络变迁的背后机制;(3)乡村的社会关系网络变迁与村落空间、邻里空间、家庭空间的变化紧密关联,并影响着乡村规划与治理。因此,依据“人口—社会关系—社会运行—乡村规划”的逻辑关联,尝试提出“土地流转、关系构建、空间重塑”的乡村规划治理策略,为我国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社会关系网络 国土空间规划 空心化
下载PDF
长三角合作共建园区转型路径与机制——基于“同质多形”视角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凌凡 罗小龙 +2 位作者 唐蜜 丁子尧 顾宗倪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9-390,共12页
合作共建园区的转型发展作为重要区域治理现象在学术界备受关注。本文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和文本分析法,援引“同质多形”理论视角并构建研究框架,尝试从尺度、网络、领域等多个维度揭示长三角合作共建园区转型的内在动力及其新发展趋势... 合作共建园区的转型发展作为重要区域治理现象在学术界备受关注。本文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和文本分析法,援引“同质多形”理论视角并构建研究框架,尝试从尺度、网络、领域等多个维度揭示长三角合作共建园区转型的内在动力及其新发展趋势。研究发现:①长三角合作共建园区多维特征处于动态演化中,资本需求与行政治理困境共同构成最为关键的演化动力。园区经历了以企业转移为目标的早期形成阶段、2010年后的波折发展阶段以及2016年后以多元伙伴议程为导向的创新转型阶段,园区的转型发展由不同时期经济发展需求与行政治理困境共同推动。②长三角合作共建园区治理方式从政府间协同转向多元主体网络行动,使园区的尺度、网络、领域特征从早期迁出地主导的单中心治理方式向多元化发展。③长三角合作共建园区的建设从突出专业化经济优势转向囊括创新、生产、居住等要素的综合性整体系统转变,是当前区域治理日趋复杂的缩影,国家到地方、政府到市场的不同行动主体都参与其中。总之,本文揭示了合作共建园区治理的新趋势,并强调同质多形框架在认识与推动当前合作共建园区新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共建园区 “同质多形”理论 尺度 网络 领域 长三角
下载PDF
台湾问题的国际法解读(上)——台湾问题实质上是中国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
4
作者 周健 《边界与海洋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3-21,共19页
中国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中国在甲午战争后失去台湾地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恢复对中国台湾的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制度,但是没有改变台湾地区作为中国领土组成部分的法律地位。本文基于国际法对... 中国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中国在甲午战争后失去台湾地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恢复对中国台湾的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制度,但是没有改变台湾地区作为中国领土组成部分的法律地位。本文基于国际法对台湾问题进行分析,涉及台湾问题的方方面面及其法律上的影响。本文涵盖中国恢复对台湾地区的主权、作为内战结果的海峡两岸政治对立、中国以主权者的名义捍卫对中国台湾的主权、中国在联合国和相关国际组织中的代表权问题,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建交实践及一中原则的法律含义、中国对台湾地区参与国际活动“空间”的管理等重大问题,并尝试适用国际法做出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领土 台湾问题 中国代表权 一中原则 中美关系
下载PDF
山地灾害与环境治理的人文途径 被引量:8
5
作者 方一平 李立华 傅绶宁 《山地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51-155,共5页
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角度 ,探讨山地灾害与环境治理的人文途径。认为除土木工程、生物工程手段外 ,山地灾害与环境治理关键在于通过科技和经济手段 ,减轻人类活动对有限资源 ,特别是土地资源的依赖 ,通过社会保障手段刺激社会信息的有效... 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角度 ,探讨山地灾害与环境治理的人文途径。认为除土木工程、生物工程手段外 ,山地灾害与环境治理关键在于通过科技和经济手段 ,减轻人类活动对有限资源 ,特别是土地资源的依赖 ,通过社会保障手段刺激社会信息的有效增殖来实现山地灾害与环境退化的防范与治理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灾害 治理途径 环境治理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刚性管控与柔性治理——基于领地空间与关系空间双重视角的再审视 被引量:22
6
作者 刘合林 聂晶鑫 +1 位作者 罗梅 唐永伟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18,共9页
研究目的:从领地空间与关系空间双重视角审视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实施中的新问题,提出若干柔性治理的技术路径,为国土空间治理能力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归纳法、演绎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 研究目的:从领地空间与关系空间双重视角审视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实施中的新问题,提出若干柔性治理的技术路径,为国土空间治理能力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归纳法、演绎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刚性管控特征主要体现在制度刚性、空间刚性、地类刚性与指标刚性等方面;(2)刚性管控制度下国土空间规划实践存在着底层反馈机制难以保障、面向地域特色的指引性偏弱、面向发展的弹性不足、面向管理的实用性不足等问题;(3)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重新审视“国土空间”的内涵,空间具有领地空间与关系空间的双重内涵,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需要重视关系空间,并探讨柔性空间与模糊边界等柔性治理方式;(4)柔性治理的可能实现路径包括建立多层级、跨地域的府际合作以提升规划传导效能;探索设立有限度、严审批的“三线”转化机制,凸显地域功能特色发展;塑造可变边界、可动指标的空间管控制度,增强对发展需求的响应能力;推行动态、柔性的跨界规划,提升规划对区域发展的引导与管控。研究结论: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引入柔性治理思维,可以积极应对柔性空间的运作。统筹柔性治理与刚性管控手段,契合国土空间治理能力提升的战略目标,也为相关指南的修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刚性管制 柔性治理 关系空间 治理能力
下载PDF
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争端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胡宗山 巫爽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0-146,共7页
近代以来,领土争端一直是导致国家间关系紧张,乃至发生冲突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作为世界上邻国最多,且近代遭受过多次侵略的国家,领土争端问题愈显突出。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了绝大部分陆地领土争端问题。近年来海域领... 近代以来,领土争端一直是导致国家间关系紧张,乃至发生冲突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作为世界上邻国最多,且近代遭受过多次侵略的国家,领土争端问题愈显突出。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了绝大部分陆地领土争端问题。近年来海域领土争端频出,给中国政府提出了新考验,也使中国外交步入新常态。要彻底解决领土争端问题,中国政府必须清醒洞察实力政治与国际规范的优缺利弊所在,综合运用多种模式,以坚毅勇绝的态度长期坚持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土争端 中国外交 双边关系
下载PDF
论民族关系的实质与当代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 被引量:7
8
作者 马曼丽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4-437,460,共5页
通过对民族关系问题本质的认识,从现代国家的领土管理和公民权利保护这两大基本职能出发,能够探讨当代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及其在国内外不同类型的表现,进而提出处理当代这类民族关系核心问题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民族关系 领土 公民权益 国家精神疆域 流动机制
下载PDF
县域经济产业协同成熟度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彭志忠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9-105,共7页
县域产业部门的产值结构、资产结构和就业结构是县域产业结构表现的不同侧面。资产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形态决定产值结构,产值结构是资产和就业结构的映射。因此,县域经济产业协同成熟度也是产值结构、资产结构和就业结构等因素之间的协同... 县域产业部门的产值结构、资产结构和就业结构是县域产业结构表现的不同侧面。资产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形态决定产值结构,产值结构是资产和就业结构的映射。因此,县域经济产业协同成熟度也是产值结构、资产结构和就业结构等因素之间的协同度。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研究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资产结构的协同问题,构造分析县域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资产结构关联度的方法,为县域就业结构与资产结构调整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供分析工具,并搜集山东省邹平县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产业结构 协同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西北地区丝绸之路与中外关系研究四十年 被引量:3
10
作者 祁晓庆 杨富学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78-87,共10页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国内在西北丝绸之路与中外关系研究领域的成果可谓异常丰硕。由于中国西北地区涵盖了丝绸之路中国段的所有地域,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多样的文化遗迹和遗产,使得今人拥有极大的研究资源。研究内容涉...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国内在西北丝绸之路与中外关系研究领域的成果可谓异常丰硕。由于中国西北地区涵盖了丝绸之路中国段的所有地域,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多样的文化遗迹和遗产,使得今人拥有极大的研究资源。研究内容涉及汉唐时期中原政权对西域的经略、佛教传入中国并在西北地区的发展、粟特入华、波斯“三夷教”以及中亚、印度、伊朗、地中海文化的交流等。相关材料包括敦煌写本、敦煌汉简、吐鲁番文书、佉卢文写本、黑水城文书、敦煌吐鲁番龟兹石窟等。由于无法面面俱到,只择其要者从五个大的方面进行论述:中国古代中原与西域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交流、新疆石窟艺术与中外文化关系研究、敦煌石窟艺术与中外文化关系研究、入华粟特人及其在丝绸之路上的活动、“三夷教”入华与西北丝绸之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西北地区 中外关系研究
下载PDF
帝国权力更替的开端——20世纪30年代美英太平洋岛屿主权与跨太平洋航空之争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愿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6-46,共11页
从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开始,围绕中太平洋的二十多个岛礁,美、英两国曾发生过较为激烈的领土主权争端。美国从这场较量中脱颖而出。它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国际形势,牢固地把握了主动权,在坚决维护自身在夏威夷的垄断地位的基础上,又借机... 从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开始,围绕中太平洋的二十多个岛礁,美、英两国曾发生过较为激烈的领土主权争端。美国从这场较量中脱颖而出。它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国际形势,牢固地把握了主动权,在坚决维护自身在夏威夷的垄断地位的基础上,又借机进入原为英国势力范围的大洋洲腹地,掌握了跨太平洋空中航线,加强了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联系,牢固确立了自己在太平洋事务中的主导地位。而深处内外困境的英国则节节败退,不断失去自己在太平洋的关键据点,甚至无法保护原本属于自己的海外属地。这场美英之争本质上是新技术条件下美、英对太平洋地区秩序的重构。它既反映了太平洋霸权的转移,其结果也加速了霸权转移的过程,宣告了美国主导下的"太平洋世纪"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英关系 太平洋 岛屿主权 航空
下载PDF
论我国宪法涉海条款的规范构造 被引量:3
12
作者 熊勇先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3-91,共9页
宪法涉海条款是调整涉海宪法关系的具体宪法条文,域外宪法涉海条款的主要表述模式是国家权力模式,其又有领土主权模式、资源主权模式和管辖权模式之别,受制于立宪时间、地理位置以及海域状况等因素,世界各国宪法采取的表述模式与方式存... 宪法涉海条款是调整涉海宪法关系的具体宪法条文,域外宪法涉海条款的主要表述模式是国家权力模式,其又有领土主权模式、资源主权模式和管辖权模式之别,受制于立宪时间、地理位置以及海域状况等因素,世界各国宪法采取的表述模式与方式存在差异。在宪法解释路径难以满足海洋维权的背景下,我国可以通过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实现涉海条款的入宪。受宪法规范与宪法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应采取领土主权和资源主权相结合的表述模式,并合理确定其表述位置、内容与方式,从而形成我国的宪法涉海条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涉海条款 涉海法律体系 领土主权 资源主权
下载PDF
钓鱼岛问题的历史与现状 被引量:7
13
作者 闫素娥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41-145,共5页
钓鱼岛问题,是历史遗留在中日之间的领土主权归属问题。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日本对钓鱼岛的实际占领,以及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所持的强硬立场,使钓鱼岛问题日益复杂化,已成为中日关系中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它不仅关系到中日关... 钓鱼岛问题,是历史遗留在中日之间的领土主权归属问题。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日本对钓鱼岛的实际占领,以及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所持的强硬立场,使钓鱼岛问题日益复杂化,已成为中日关系中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它不仅关系到中日关系的发展,而且涉及亚太地区战略格局发展的大局。中日必须从21世纪两国关系发展大局出发,妥善处理分歧,和平解决争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钓鱼岛 主权归属 中日关系
下载PDF
东亚民族主义勃兴与中国周边关系的转型 被引量:5
14
作者 归泳涛 《国际安全研究》 2013年第2期74-87,157,共14页
近来,源于领土争端的民族主义浪潮在中国、日本、韩国以及越南、菲律宾等东亚国家兴起。各国之间激烈竞争,不仅是为了在领土、资源或历史等问题上获得利益和公正更重要的是为了追求国家尊严和国际地位。中国崛起引起的地区权力结构的变... 近来,源于领土争端的民族主义浪潮在中国、日本、韩国以及越南、菲律宾等东亚国家兴起。各国之间激烈竞争,不仅是为了在领土、资源或历史等问题上获得利益和公正更重要的是为了追求国家尊严和国际地位。中国崛起引起的地区权力结构的变化以及各国政府与民众互动关系的变化,是激发这一波东亚民族主义的国际和国内原因。从国际上看,美国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争端中渔利,但美国并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一些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疑惧确实在加深,同时对美国也心存疑虑。从各国国内看,日本和菲律宾的民族主义更多的是源于政治精英的煽动,越南和中国的民族主义更多的是源于民众的自发情绪,韩国的民族主义则同时受到大众和精英的推动。在东亚地区,民众的力量总体上呈现上升态势,因而各国面临的主要挑战将是大众民族主义对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冲击。中国要妥善应对周边关系中的民族主义因素,对内应该培养开明的国家利益观和冷静、理性的外交观,对外应该提倡建立互利、互敬的地区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周边关系 领土争端 中国外交
下载PDF
韩日独岛(竹岛)之争与美国的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刚华 《学术探索》 CSSCI 2008年第4期41-46,共6页
韩国和日本关于独岛(竹岛)领土主权的纷争由来已久,但从二战以后这种纷争逐渐升级。这种纷争表面看似只是韩日间历史民族问题的一种延续,但事实上在这表象的背后无不与美国战后国家利益的需要而对远东政策的调整有关。因为冷战的需要美... 韩国和日本关于独岛(竹岛)领土主权的纷争由来已久,但从二战以后这种纷争逐渐升级。这种纷争表面看似只是韩日间历史民族问题的一种延续,但事实上在这表象的背后无不与美国战后国家利益的需要而对远东政策的调整有关。因为冷战的需要美国主动改善与日本的关系,然而在独岛拥有权问题上则采取了一种暧昧的处理方式,这是导致韩日间领土纷争几十年来持续不断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日关系 独岛 美国 国家利益 远东政策 领土纷争
下载PDF
中国最先发现、命名、占有钓鱼岛之再考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江永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4年第4期1-14,共14页
中国古代文献与琉球权威史书均证明,钓鱼岛及其相关海上航线是中国最先发现、命名、占有并利用的。中国隋朝的相关记载有待进一步考证。明朝初年,中国与琉球国建立册封与朝贡关系后,钓鱼岛就由中方巡航、利用和有效占有。《顺风相送》... 中国古代文献与琉球权威史书均证明,钓鱼岛及其相关海上航线是中国最先发现、命名、占有并利用的。中国隋朝的相关记载有待进一步考证。明朝初年,中国与琉球国建立册封与朝贡关系后,钓鱼岛就由中方巡航、利用和有效占有。《顺风相送》一书的记载很可能与郑和奉命赴东洋、下西洋的两洋航海有关,其最终成书时间并不影响中国最早发现、命名钓鱼岛的确凿事实。琉球国大学者程顺则于1798年撰著的《指南广义》也清楚、详细地就此作出记载。即便按照日本有关国际法先占原则的解释,最早有效占有钓鱼岛的也是中国,钓鱼岛从来不是所谓的"无主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钓鱼岛 顺风相送 广义指南 领土主权 中日关系
下载PDF
外交话语分析框架构建——以涉领土争议话语研究为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尤泽顺 《山东外语教学》 2019年第5期22-34,共13页
本文以涉领土争议话语研究为例,展示如何构建一个外交话语多维分析框架,指出框架应该遵循话语分析为相关外交问题解决提供参考的原则,从理论层面到具体分析操作层面尽量实现外交研究与话语分析的“无缝对接”。在具体框架构建时,要充分... 本文以涉领土争议话语研究为例,展示如何构建一个外交话语多维分析框架,指出框架应该遵循话语分析为相关外交问题解决提供参考的原则,从理论层面到具体分析操作层面尽量实现外交研究与话语分析的“无缝对接”。在具体框架构建时,要充分了解外交话语的一般化特征和外交特性,尽量在全局上做到理论和分析、宏观与微观、横向与纵向的结合,在局部做到内部构成成分之间的系统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话语 涉领土争议 批评话语分析 多维分析框架
下载PDF
搁置:鸠山内阁对“北方领土”问题的抉择——1955—1956年日苏恢复邦交正常化谈判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凡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7-75,共9页
"北方领土"系日方所言,即日本北部领土,其归属之争就是北方领土问题。50年代中期,日苏两国复交谈判时,日方先暗示返还两岛为最低条件,当苏方接受返还两岛要求后,日方又改口要求返还四岛,即遭到苏方坚决拒绝,此后日方虽采用各... "北方领土"系日方所言,即日本北部领土,其归属之争就是北方领土问题。50年代中期,日苏两国复交谈判时,日方先暗示返还两岛为最低条件,当苏方接受返还两岛要求后,日方又改口要求返还四岛,即遭到苏方坚决拒绝,此后日方虽采用各种对策力图实现返还四岛,但结果都失败。日方最终被迫选择搁置"北方领土",即在两岛缔结和约后返还、其余两岛保留继续谈判余地下,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领土 日苏关系 领土纠纷 北方四岛
下载PDF
以“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说辞替代“一中原则”可行性之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邵宗海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11年第2期1-9,共9页
大陆方面与台北当局固然在宪政与法理上均主张两岸之间只有一个国家的存在,但是台北在过去十多年始终对北京所提出的"一中原则"感到顾虑重重。未来双方展开政治接触之时,大陆可不可以避免使用台湾方面感到困扰的"一中原... 大陆方面与台北当局固然在宪政与法理上均主张两岸之间只有一个国家的存在,但是台北在过去十多年始终对北京所提出的"一中原则"感到顾虑重重。未来双方展开政治接触之时,大陆可不可以避免使用台湾方面感到困扰的"一中原则",与台北共同使用"中国领土主权完整"这一概念,以体现双方的有重叠与契合的精神与立场?从两岸双方发表过的重要文件与谈话,以及双方学界论辩的结果,证明用"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说辞作为双方都便于接受的"一中原则"表述的替代性方案,在理论上应是可以被接受的,而且双方更容易在政治上达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关系 “一中原则” 主权共享 “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
下载PDF
日本民主党时代的对俄关系及战略性展望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友骏 《日本问题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17-23,共7页
2009年8月,民主党取代了长期垄断日本政坛的自民党,为国内的政治改革送来一缕清新之风。鸠山政权试图摆脱美国对日本的政治束缚,外交政策上强调与东亚国家及地区的合作关系,并暂时缓和了因领土争端而陷入僵局的日俄紧张关系。但是,随着... 2009年8月,民主党取代了长期垄断日本政坛的自民党,为国内的政治改革送来一缕清新之风。鸠山政权试图摆脱美国对日本的政治束缚,外交政策上强调与东亚国家及地区的合作关系,并暂时缓和了因领土争端而陷入僵局的日俄紧张关系。但是,随着鸠山政权的倒台,以及此后的民主党政权逐渐回归"向美一边倒"的保守主义政治态势,致使日俄领土争端急速升级,双边关系的维系也仅停留于经济窗口的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俄关系 民主党 北方四岛 领土争端 经济合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