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Mating Rhythm of Overwintering Adults of Tessaratoma papillosa on Longan Tree
1
作者 Liu Jimin Huang Qichun +6 位作者 Wei Ge Chen Zhenglin Huang Chaofu Wan Chunhui Jia Bao He Ningzu Lu Wen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3年第1期10-12,32,共4页
[ Objeodve ] The 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mating rhythm of overwintering adults of Tessaratoma papiUosa on longan tree were studied in the paper, so 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 [ Objeodve ] The 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mating rhythm of overwintering adults of Tessaratoma papiUosa on longan tree were studied in the paper, so 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gainst the pest. [Method] During the mating period of overwintering adults of T. papillosa, mating duration, 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mating rhythm of overwintefing adults within g8 h as well as their occurrence and mating status during April and June were observed. [Result] Mating duration of T. pap///osa adults for$ -9 h accounted for 18.2%, and duration for 10 -ll h and more than 13 h accounted for 54.5% and 27.3%,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daily observation, the maximum adult quantity of T. papillosa adults appeared at 9:00 am, followed by 13:00 pm. There were two peaks (9:00 am and 15:00 pm) and troughs (6:00 am and 19:00 pro) for adult quantity of T. papiUosa and its mating pairs within 24 h as times changed. Mating pair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observed adult quantity. Adult quantity and mating pairs increased since April 1, and reached the maximum value on April 6. Afterwards, they were gradually dropped down, and almost no adults of T. papiUosa were found after June 11. [Conclusion] The mating peak of T. papillosa adults was from April to May, and there were two mating peaks (9:00 am and 13:00 pm) and troughs (6:00 am and 19:00 pm) every day. Adults repeatedly mated and spawned, while mating usually lasted for 10 -11 h either during the daytime or at ni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ssaratoma papillosa Overwintering-adult Occurrence regularity Mating rhythm
下载PDF
荔枝蝽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被引量:12
2
作者 谢钦铭 梁广文 +1 位作者 曾玲 陆永跃 《昆虫知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4-35,共2页
通过田间笼罩试验 ,排除天敌等生物因子的作用 ,建立了荔枝蝽实验种群生命表 ,分析结果表明 ,荔枝蝽产卵期可持续 1 8周 ,产卵概率呈明显的偏态分布 ,且出现 2个产卵高峰 ;各虫态自然存活率很高 ,均在 95 %以上 ,其实验种群趋势的指数约... 通过田间笼罩试验 ,排除天敌等生物因子的作用 ,建立了荔枝蝽实验种群生命表 ,分析结果表明 ,荔枝蝽产卵期可持续 1 8周 ,产卵概率呈明显的偏态分布 ,且出现 2个产卵高峰 ;各虫态自然存活率很高 ,均在 95 %以上 ,其实验种群趋势的指数约为 84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蝽 实验种群 生命表 天敌 种群趋势
下载PDF
挥发性信息化合物与学习行为在平腹小蜂寄主选择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建武 周强 +1 位作者 徐涛 骆世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791-1797,共7页
利用Tenax-TA吸附剂法结合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仪,在荔枝叶片中分离鉴定了26种挥发性物质,包括萜类、醇类、醛类、酯类和吲哚等不同种类的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萜烯类物质。利用固相微萃取仪(SPME)结合气相色谱的方法,从荔枝蝽挥发物中分... 利用Tenax-TA吸附剂法结合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仪,在荔枝叶片中分离鉴定了26种挥发性物质,包括萜类、醇类、醛类、酯类和吲哚等不同种类的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萜烯类物质。利用固相微萃取仪(SPME)结合气相色谱的方法,从荔枝蝽挥发物中分离得到了5种以上的化合物,(E)-2-己烯醛为主要成分之一。采用"Y"型嗅觉仪进行的行为分析表明,由柞蚕卵饲养的平腹小蜂对荔枝叶片(第一营养级)和寄主卵(第二营养级)的挥发物无明显趋性,而荔枝蝽成虫挥发物对平腹小蜂有显著的吸引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学习行为在平腹小蜂寄主选择行为中有重要作用,无学习经历的平腹小蜂对荔枝叶片挥发物及其主要成分子丁香烯无明显趋性,但经过学习经历以后,选择荔枝叶片挥发物以及子丁香烯的平腹小蜂的数量显著多于空白对照。然而,不论有无学习经历,选择荔枝蝽成虫主要挥发物(E)-2-己烯醛的平腹小蜂的数量都明显高于选择空白对照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腹小蜂 学习行为 寄主选择行为 信息化合物 荔枝蝽
下载PDF
绿僵菌对荔枝椿象的室内致病力测定 被引量:10
4
作者 梁昌聪 黄志 +3 位作者 彭军 黄生精 陆红霞 黄俊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9年第1期90-93,共4页
在室内用喷雾法测定了4株绿僵菌对荔枝椿象3~4龄若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绿僵菌致病力强弱与菌株种类和接种剂量有密切关系,菌株对荔枝椿象若虫致病力的强弱顺序为J813﹥MA4﹥J86C﹥MA3。在接种菌株J813孢子浓度为1×108个/mL的情... 在室内用喷雾法测定了4株绿僵菌对荔枝椿象3~4龄若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绿僵菌致病力强弱与菌株种类和接种剂量有密切关系,菌株对荔枝椿象若虫致病力的强弱顺序为J813﹥MA4﹥J86C﹥MA3。在接种菌株J813孢子浓度为1×108个/mL的情况下,对荔枝椿象若虫的LT50为7.63 d。J813菌株对荔枝椿象若虫具有很强的二次侵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僵菌 荔枝椿象 致病力测定
下载PDF
平腹小蜂对荔枝蝽象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冼继东 梁广文 +1 位作者 陈驹坚 黄小鹄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50,共4页
应用作用因子生命表方法和种群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评价了在有机荔枝园区中荔枝蝽象卵寄生天敌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对荔枝蝽象Tessaratoma papillosa自然种群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放蜂区和对照区中,平腹小蜂的寄生率分别... 应用作用因子生命表方法和种群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评价了在有机荔枝园区中荔枝蝽象卵寄生天敌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对荔枝蝽象Tessaratoma papillosa自然种群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放蜂区和对照区中,平腹小蜂的寄生率分别为82.57%和9.23%,荔枝蝽象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0.97和11.55,处理区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084,即平腹小蜂对荔枝蝽象的控制效果达91.6%.可见,在有机荔枝园中,单独释放平腹小蜂完全可达到控制荔枝蝽象种群数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腹小蜂 荔枝蝽象 种群 生态控制
下载PDF
荔枝蝽成虫对其臭腺分泌物组分的触角电生理和行为反应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玉洁 赵冬香 +2 位作者 卢芙萍 彭正强 王爱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807-5812,共6页
培养皿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Drury)臭腺分泌物的乙醚提取物对成虫有显著的驱避作用。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结果表明,荔枝蝽雌雄成虫臭腺乙醚提取物中具有5种挥发性物质,即(E)-2-辛烯醛、十一烷、十二烷、十... 培养皿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Drury)臭腺分泌物的乙醚提取物对成虫有显著的驱避作用。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结果表明,荔枝蝽雌雄成虫臭腺乙醚提取物中具有5种挥发性物质,即(E)-2-辛烯醛、十一烷、十二烷、十三烷及一个未知组分。荔枝蝽对(E)-2-辛烯醛、十一烷、十二烷与十三烷这4种组分的触角电生理(EAG)反应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均能引起荔枝蝽成虫的EAG反应,其中(E)-2-辛烯醛引起雌雄成虫触角的反应最强,分别为0.50mV与0.4mV;"Y"型嗅觉仪生测结果表明,(E)-2-辛烯醛对荔枝蝽成虫能产生极显著的驱避作用(P<0.01)。可见,荔枝蝽成虫臭腺分泌物对荔枝蝽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可望通过进一步研究应用于荔枝蝽的防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蝽 臭腺分泌物 触角电位 “Y”型嗅觉仪
下载PDF
荔枝蝽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黎荣欣 赵冬香 +1 位作者 王玉洁 高景林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5-200,共6页
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Drury)]是为害荔枝、龙眼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以若虫和成虫吸食荔枝嫩梢、花穗和果实,还传播龙眼鬼帚病,严重影响果树生产和果品品质。本文从种植抗性品种、预测预报、人工防治、药剂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 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Drury)]是为害荔枝、龙眼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以若虫和成虫吸食荔枝嫩梢、花穗和果实,还传播龙眼鬼帚病,严重影响果树生产和果品品质。本文从种植抗性品种、预测预报、人工防治、药剂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总结了目前防治荔枝蝽的主要方法,介绍了蝽类和荔枝蝽信息素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并对荔枝蝽的防治方法进行了展望,探讨其综合防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蝽 展望 综合防治
下载PDF
荔枝蝽对光与颜色的选择行为反应 被引量:8
8
作者 王玉洁 赵冬香 +1 位作者 彭正强 高景林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35,39,共4页
采用"Y"型嗅觉仪与自制行为生物测定装置研究荔枝蝽成虫对光、寄主植物以及15种颜色的反应。结果表明,光与寄主植物组合的行为反应试验中,荔枝蝽成虫对光的选择率均达100%,光+寄主植物与光处理的选择率无差异;荔枝蝽成虫对所... 采用"Y"型嗅觉仪与自制行为生物测定装置研究荔枝蝽成虫对光、寄主植物以及15种颜色的反应。结果表明,光与寄主植物组合的行为反应试验中,荔枝蝽成虫对光的选择率均达100%,光+寄主植物与光处理的选择率无差异;荔枝蝽成虫对所测15种颜色有明显选择性,雌雄成虫最嗜好的颜色分别为红色(186C)与蓝色(299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蝽 寄主植物 颜色 选择行为
下载PDF
大量繁殖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蟓的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建峰 刘志诚 +5 位作者 王春夏 李敦松 余胜权 方立新 唐文清 张济轩 《昆虫天敌》 CSCD 1995年第4期177-179,共3页
光明华侨畜牧场位于亚热带中丘陵区,屑海洋气候季风区。农田四季常绿,山顶种林,山腰种果,坡底种橡草、玉米、甘薯、蔬菜等供奶牛饲用的作物。因此,在立体农业环境下发展生物防治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自然天敌控制害虫的为害,另一方面对农... 光明华侨畜牧场位于亚热带中丘陵区,屑海洋气候季风区。农田四季常绿,山顶种林,山腰种果,坡底种橡草、玉米、甘薯、蔬菜等供奶牛饲用的作物。因此,在立体农业环境下发展生物防治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自然天敌控制害虫的为害,另一方面对农场的出口创汇畜牧产品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农药污染有着良好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腹小蜂 寄生性天敌 荔枝蝽蟓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印楝种子提取物对荔枝蝽的毒性及与其等位酶基因型之间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7
10
作者 卢芙萍 赵冬香 +2 位作者 刘业平 王爱萍 陈青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1-246,共6页
用5.2mg/mL(LC50)的印楝种子提取物对荔枝蝽1龄若虫进行急性毒性处理,24h死亡率为51.8%。通过等位酶分析检测了死亡与存活试虫两种酶(PGI和MDH),两个基因座(Pgi和Mdh)上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印楝种子提取物毒性之间的关系,进行致死性差... 用5.2mg/mL(LC50)的印楝种子提取物对荔枝蝽1龄若虫进行急性毒性处理,24h死亡率为51.8%。通过等位酶分析检测了死亡与存活试虫两种酶(PGI和MDH),两个基因座(Pgi和Mdh)上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印楝种子提取物毒性之间的关系,进行致死性差异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印楝种子提取物对具有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个体的致死性存在差异。在Pgi基因座上,Pgi-bb基因型死亡率最高,为84%,Pgi-aa和Pgi-cc基因型死亡率较低,分别为0和7%,且与死亡率最高的Pgi-bb基因型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基因座Mdh上,Mdh-aa基因型个体死亡率最高(93%),而具有Mdh-cc基因型的个体全部存活了下来,另外3个基因型Mdh-ab、Mdh-bb与Mdh-bc死亡率居中,都与Mdh-aa、Mdh-cc基因型死亡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等位基因上,Pgi-a和Mdh-c个体的死亡率都最低,与各自其他两个等位基因的死亡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说明不同基因型个体对印楝提取物具有不同的反应,印楝种子提取物对荔枝蝽等位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存在选择性致死作用。这种荔枝蝽对印楝种子提取物的敏感性与其等位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之间显明的相关关系提示我们,可将荔枝蝽种群中对印楝种子提取物敏感性低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作为遗传标记去监测荔枝蝽对印楝种子提取物的抗性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蝽 印楝种子提取物 等位酶 基因型 等位基因 选择性致死作用
下载PDF
溴氰菊酯防治荔枝蝽蟓药效试验 被引量:7
11
作者 占志雄 王长方 +2 位作者 卢学松 王青松 林仁魁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34-35,共2页
1994年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00、5000和7000倍对荔枝蝽蟓成虫药后1~7天的防效均达97%以上,1995年对荔枝蝽蟓若虫药后1天、3天的防效达90%以上,其中3000倍液对成虫的击倒力较强,3000和5... 1994年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00、5000和7000倍对荔枝蝽蟓成虫药后1~7天的防效均达97%以上,1995年对荔枝蝽蟓若虫药后1天、3天的防效达90%以上,其中3000倍液对成虫的击倒力较强,3000和5000倍液对若虫的持效性较敌百虫好,对龙眼、荔枝花果安全无药害。1996年在龙眼园进行大面积示范试验,结果溴氰菊酯3000、5000倍药后1、7天对荔枝蝽蟓成、若虫的防效均达95%以上,药后3天的防效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氰菊酯 荔枝 蝽蟓 药效试验 杀虫剂
下载PDF
荔枝蝽取食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雨芳 古德祥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2-158,共7页
在越冬前和产卵期 ,荔枝蝽TessaratomapapillosaDrury在寄主植物———荔枝树的花枝、嫩枝和老枝上都有取食行为。但在这两个不同时期 ,其取食行为有显著差异。在越冬前 ,只有 5 0 %~ 70 %的成虫在各类枝条上取食 ;而处于产卵期的荔枝... 在越冬前和产卵期 ,荔枝蝽TessaratomapapillosaDrury在寄主植物———荔枝树的花枝、嫩枝和老枝上都有取食行为。但在这两个不同时期 ,其取食行为有显著差异。在越冬前 ,只有 5 0 %~ 70 %的成虫在各类枝条上取食 ;而处于产卵期的荔枝蝽成虫 ,在各类枝条上 ,10 0 %积极取食 ,且其取食前时间显著短于越冬前在同类枝条上的取食前时间。同一时期在不同枝叶上 ,荔枝蝽的取食行为也有显著差异。被置于嫩枝叶和花枝上的成虫取食前时间明显短于被置于老枝叶上者 ;在有选择的情况下 ,两个时期的成虫都明显地选择在花枝和嫩枝上取食。经分析测定 :在不同生长时期 ,荔枝树的花枝和嫩枝的含水量与含氮量均较老枝叶中的高 ,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较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蝽 取食行为 寄主植物 产卵期 越冬前
下载PDF
荔枝蝽卵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谢钦铭 梁广文 +1 位作者 曾玲 石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40-44,共5页
用7种聚集度指标对荔枝蝽卵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该虫卵的空间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其空间图式是聚集的,分布的基本成份是卵块的个体群;(2)荔枝蝽卵在植株上东南西北不同方位的分布数量有所不同,在植株的东南部其... 用7种聚集度指标对荔枝蝽卵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该虫卵的空间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其空间图式是聚集的,分布的基本成份是卵块的个体群;(2)荔枝蝽卵在植株上东南西北不同方位的分布数量有所不同,在植株的东南部其卵密度较高,而西北部卵密度较低;在植株垂直方位上的分布以下层枝梢上卵密度最大,中层次之,上部的卵密度最低;(3)最适抽样数N与卵密度数m及相对误差D的关系为N=1/D2(1.8868/m-0.49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蝽 空间分布 最适抽样数 蝽卵
下载PDF
荔枝蝽象卵寄生蜂——平腹小蜂体外培育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邢嘉琪 李丽英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66-173,共8页
本文报道用人造寄主卵繁殖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 Ashmead^(***)成功的结果。筛选出最佳卵壳材料为32—36μm的聚丙烯膜,培养基为柞蚕蛹血淋巴44.4%、10%麦乳精33.3%、鸡蛋黄11.1%、尼氏盐11.1%。体外连代培养平腹小蜂的结... 本文报道用人造寄主卵繁殖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 Ashmead^(***)成功的结果。筛选出最佳卵壳材料为32—36μm的聚丙烯膜,培养基为柞蚕蛹血淋巴44.4%、10%麦乳精33.3%、鸡蛋黄11.1%、尼氏盐11.1%。体外连代培养平腹小蜂的结果表明,除蛹化率(72—83%)外,各代间在寄生率(40—44%)、孵化率(94—96%)、羽化率(91—96%)、展翅率(97—99%)方面无明显的差别,且人造卵育出的各代蜂在身体大小、寿命及繁殖力方面均与柞蚕卵育出蜂基本相似或优于柞蚕卵育出蜂。筛选出的人工培养基的氨基酸种类与蓖麻蚕卵和柞蚕卵相同,但量上差异比较明显。本文还报道了平腹小蜂在人造寄主卵上的产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腹小峰 荔枝蝽象 人造寄生卵
下载PDF
荔蝽、稻绿蝽和茶翅蝽生物防治研究概况 被引量:5
15
作者 仇兰芬 车少臣 +3 位作者 王建红 邵金丽 郭蕾 魏建荣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26,共4页
综述国内外研究较多的荔蝽Tessaratoma papillosa、稻绿蝽Nezara viridula、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生物防治研究进展,概括对这3种蝽起主要控制作用的天敌种类及其利用情况,并重点探讨了北方地区有机生态果园危害严重的茶翅蝽的生物防... 综述国内外研究较多的荔蝽Tessaratoma papillosa、稻绿蝽Nezara viridula、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生物防治研究进展,概括对这3种蝽起主要控制作用的天敌种类及其利用情况,并重点探讨了北方地区有机生态果园危害严重的茶翅蝽的生物防治研究及持续控制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蝽 稻绿蝽 茶翅蝽 天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几种杀虫剂对荔枝蝽蟓若虫的毒力及田间药效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徐淑 陈炳旭 董易之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62-466,共5页
采用常规喷雾法,比较了几种药剂对荔枝蝽蟓Tessaratoma papillosa Drury若虫的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有5种药剂毒力较高,依次为:丁硫克百威>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敌百虫>呋虫胺,24 h的LC50分别为4.24... 采用常规喷雾法,比较了几种药剂对荔枝蝽蟓Tessaratoma papillosa Drury若虫的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有5种药剂毒力较高,依次为:丁硫克百威>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敌百虫>呋虫胺,24 h的LC50分别为4.24、6.43、7.57、11.55、14.14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20%呋虫胺可溶粒剂、25%啶虫脒乳油、200 g/L丁硫克百威乳油、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药后1-14 d对荔枝蝽蟓若虫的防效分别为99.26%-100%、91.77%-100%、80.40%-90.09%、78.37%-85.65%、80.33%-91.14%。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和20%呋虫胺可溶粒剂对荔枝蝽蟓若虫的防治效果最好,25%啶虫脒乳油和90%敌百虫晶体的防效一般,而200 g/L丁硫克百威乳油的防效则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蝽蟓 杀虫剂 毒力测定 田间防效
下载PDF
香港地区释放荔蝽卵平腹小蜂防治荔蝽 被引量:10
17
作者 韩诗畴 刘文惠 +4 位作者 陈巧贤 曾炳坤 陈乃荣 林江兴 余福祥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9年第2期54-56,共3页
1996~1998年在香港连续3年利用荔蝽卵平腹小蜂防治荔蝽,1996年4月调查,放蜂的3个类型区卵块寄生率分别达80.00%、89.57%和90.00%,卵粒寄生率分别为81.81%、68.72%和89.16%;而... 1996~1998年在香港连续3年利用荔蝽卵平腹小蜂防治荔蝽,1996年4月调查,放蜂的3个类型区卵块寄生率分别达80.00%、89.57%和90.00%,卵粒寄生率分别为81.81%、68.72%和89.16%;而对照区的卵块寄生率和卵粒寄生率仅分别为16.67%和17.07%。1998年5月调查,放蜂的各类型区卵块寄生率和卵粒寄生率均分别达到100%和99%以上;对照区的卵块寄生率和卵粒寄生率也分别高达87.50%和87.96%。同时,果园虫口密度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蝽卵平腹小蜂 荔蝽 荔枝
下载PDF
荔枝蝽成虫排泄物组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玉洁 赵冬香 +2 位作者 彭正强 王爱萍 尹炯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289-291,共3页
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Drury)排泄物的正己烷提取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荔枝蝽雌成虫排泄物的正己烷提取物中具有3种挥发性物质,即(E)-2-己烯乙酸酯-1-醇、十二烷及十三烷,雄成虫排泄物中仅有十三烷。
关键词 荔枝蝽 排泄物 气质联用仪
下载PDF
寄生于荔枝蝽的一种索线虫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佘春仁 潘蓉英 傅丽君 《武夷科学》 1999年第0期88-91,共4页
保护和利用线虫防治农业害虫,已引起国内外植物保护工作者的广泛重视.1985年我们在荔枝蝽的系统解剖中,发现有较多的荔枝蝽虫体被一种索线虫寄生的现象,寄生率在疫区高达60—70%.十多年来我们对这种索线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控制... 保护和利用线虫防治农业害虫,已引起国内外植物保护工作者的广泛重视.1985年我们在荔枝蝽的系统解剖中,发现有较多的荔枝蝽虫体被一种索线虫寄生的现象,寄生率在疫区高达60—70%.十多年来我们对这种索线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控制效能、环境因素的影响和保护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结果,可望在农业生产上有较好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蝽 线虫 宿主
下载PDF
荔枝受荔枝蝽危害后对平腹小蜂趋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迟国梁 徐涛 王建武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76-981,共6页
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成虫危害后,糯米糍、桂味和三月红3个荔枝品种对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只有当超过3头荔枝蝽成虫危害时,糯米糍植株才对平腹小蜂具有较强的引诱效果;三月红... 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成虫危害后,糯米糍、桂味和三月红3个荔枝品种对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只有当超过3头荔枝蝽成虫危害时,糯米糍植株才对平腹小蜂具有较强的引诱效果;三月红健康植株本身对平腹小蜂的引诱效果就较强,对其进行机械损伤或者害虫取食后这种作用有一定程度的增强;而桂味健康植株与机械损伤植株、虫害植株对平腹小蜂行为的影响大致相同。随着荔枝蝽危害时间的延长,以上3个品种都在被害后第2天对平腹小蜂的引诱作用达到最强,此后这种效果逐渐降低。3个品种中三月红植株在虫害后做出反应的速度最快。平腹小蜂对桂味植株的趋性一直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腹小蜂 荔枝蝽 荔枝品种 行为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