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8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be Selection for Over-the-Air Test in 5G Base Stations with 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被引量:3
1
作者 Xiang Zhang Shangbin Qiao +1 位作者 Mugen Peng Yong Li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9年第7期1-12,共12页
In 5G systems, 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has been adopted in base stations (BSs) to improve spectral efficiency and coverage. The traditional conductive performance test techniques are challenging ... In 5G systems, 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has been adopted in base stations (BSs) to improve spectral efficiency and coverage. The traditional conductive performance test techniques are challenging due to the unaffordable cost and high complexity when testing a large number of antennas.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over-the-air (OTA) test has been presented, in which probe selection is the key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channel emulators and probes. In this paper, a novel artificial bee colony (ABC) algorithm is introduced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probe selection procedure. A sectoring- based multi-probe anechoic chamber (MPAC) is built to evaluate the throughput performance of massive MIMO equipped in 5G BS. In addition, link level simulation is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proposal’s performance gain under the commercial network assumptions, where the average throughput of three velocity is given with different SNR reg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OTA chamber and multi-probe wall are available not only for 5G BSs, but also for user equipments (UEs) with end-to-end commun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echoic chamber MASSIVE MIMO base stations over-the-air test probe SELEC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New Sliver Probe for Cooling Power Test of Polymer Quenchants
2
作者 Michiharu NARAZAKI Mamoru TAJIMA +4 位作者 Shigeru ASADA Katsumi ICHITANI Hideo YOKOTA Mitsugu TANAKA Youichi WATANABE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37-442,共6页
Working group on cooling power test of quenchants of Japanese Heat Treatment Society has studied on the new method for testing cooling power of aqueous quenchants. This method employed the cooling curve test of a new ... Working group on cooling power test of quenchants of Japanese Heat Treatment Society has studied on the new method for testing cooling power of aqueous quenchants. This method employed the cooling curve test of a new sliver rod probe, which has a metal-sheathed thermocouple at its geometrical center. The experimental study has clarified that the new silver probe has more excellent durability than the JIS silver probe employed for cooling power test of heat treating oils (JIS K 2242) and an aluminum alloy probe. Good repeat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 of the cooling curves during polymer quenching have been confirmed. This new method is useful especially for cooling power test of aqueous quenchants used for solution heat treatment of aluminum alloys. This new silver rod probe is expected to be adopted for the revised version of JIS K 2242 as the cooling power test method for aqueous quench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淬火剂 动力试验 冷却曲线 银探测器
下载PDF
Standardization of New Sliver Probe for Cooling Power Test of Polymer Quenchant
3
作者 Hideo YOKOTA Katsumi ICHITANI +3 位作者 Kazuyoshi YAMAMOTO Hiroyuki IKUMI Yasufumi SUGIURA Michiharu NARAZAKI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7-452,共6页
Technical committee for 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 of heat treating oils has studied on the new method for testing cooling power of aqueous quenchants. This method employed the cooling curve test of a new sliver rod... Technical committee for 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 of heat treating oils has studied on the new method for testing cooling power of aqueous quenchants. This method employed the cooling curve test of a new sliver rod probe, which has a metal-sheathed thermocouple at its geometrical center. The experimental study has clarified that this probe has the higher sensitivity and excellent durability. In order to standardize this probe for cooling power test of aqueous quenchants, the repeat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 of test results etc. have been studied. D.O.P. (Di-2-ethylthexyl Phthalate) was used as reference quenching fluid for initial calibration and for periodic calibration verification of the probe and system. In addition, 10% brine was used to check the response capability of the probe and system to the sudden change of temperature. These procedures ar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This new test method is going to be built in the revised version of JIS K 2242 "Heat treating oils" as the cooling power test method for aqueous quench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淬火剂 冷却动力试验 冷却曲线 银探测器
下载PDF
自动检测设备高温下测试坐标修正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左宁 袁丽娟 +1 位作者 胡奇威 霍鑫 《电子工艺技术》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硅晶圆半导体芯片在进行晶圆级电性能测量时,往往需要模拟芯片实际工作时的工作环境,如温度、湿度、气压。在自动探针台上进行高温环境模拟测试时,由于高温会导致测针、晶圆片和承片卡盘产生一定程度的形变,从而使得芯片上测试Pad位置... 硅晶圆半导体芯片在进行晶圆级电性能测量时,往往需要模拟芯片实际工作时的工作环境,如温度、湿度、气压。在自动探针台上进行高温环境模拟测试时,由于高温会导致测针、晶圆片和承片卡盘产生一定程度的形变,从而使得芯片上测试Pad位置坐标发生偏移,这种情况下,测试系统需要对形变后的测试点坐标进行修正。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自动图形识别的在线修正测试点坐标偏移方法,用以解决自动探针台在高温环境下进行电性能测试时的测试坐标修正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针测试系统 坐标修正 高温形变
下载PDF
基于分段涂层时域反射探头的天然气水合物测试平台开发及实验研究
5
作者 邢兰昌 马子胜 +2 位作者 刘宝 魏伟 韩维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1-149,共9页
该文基于分段涂层时域反射(time-domain reflectometry,TDR)探头,开发了一套用于开展海洋沉积物中水合物模拟实验和TDR响应测试的平台。平台的硬件部分包括样品容器、TDR测试单元、温度测量单元;软件部分包括TDR测试单元和温度测量单元... 该文基于分段涂层时域反射(time-domain reflectometry,TDR)探头,开发了一套用于开展海洋沉积物中水合物模拟实验和TDR响应测试的平台。平台的硬件部分包括样品容器、TDR测试单元、温度测量单元;软件部分包括TDR测试单元和温度测量单元软件。通过标定TDR探头参数、校正分段涂层影响,平台可同步测量高电导率海洋沉积物表观介电常数和电导率。用四氢呋喃水合物模拟天然气水合物,在天然海砂中模拟其生成分解过程并进行了TDR测试,通过分析水合物生成过程中TDR测试的表观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动态变化特征、讨论水合物饱和度的影响规律,验证了该测试平台的可靠性。基于理论分析分别建立了基于表观介电常数、电导率以及两者联合的水合物饱和度计算模型,实验数据检验结果表明联合模型的水合物饱和度计算误差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测试平台 时域反射技术 分段涂层探头 电学模型
下载PDF
基于不同疏水性煤模型制备的气泡与煤表面黏附机制研究
6
作者 朱春云 于锋 +3 位作者 李明 孙丽娟 邢耀文 桂夏辉 《选煤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30-36,共7页
常规气泡探针研究中常采用云母、金片等作为矿物模型,难以准确反映煤样表面微纳结构与化学性质,进而难以充分反映气泡与煤表面间的黏附机制。为此,通过在二氧化硅表面旋涂沥青并进行不同时间的氧化处理,制备得到了化学性质与煤更相似且... 常规气泡探针研究中常采用云母、金片等作为矿物模型,难以准确反映煤样表面微纳结构与化学性质,进而难以充分反映气泡与煤表面间的黏附机制。为此,通过在二氧化硅表面旋涂沥青并进行不同时间的氧化处理,制备得到了化学性质与煤更相似且具有不同疏水性的煤模型;基于对制备得到的煤模型进行接触角测试、粗糙度测试、碰撞黏附行为的高速动态测试以及AFM气泡探针测试,明确了气泡与不同疏水性煤表面间的黏附机制。制备得到的强疏水性、中等疏水性、弱疏水性煤模型表面的静态接触角分别为95.19°,75.24°,55.23°,算术平方根粗糙度分别为0.29,0.46,0.43nm。宏观黏附行为中,流体力和表面力共同支配气泡与煤表面的相互作用过程;高速动态测试中,流体力强于表面力导致气泡与不同疏水性煤表面间碰撞次数无明显差异;准静态环境中,在表面力驱动下气泡与强疏水性煤表面间液膜于345ms破裂,与中等疏水性煤表面间液膜于845ms发生破裂,与弱疏水性煤表面间液膜则并未发生破裂。气泡探针测试中,驱动速度为1μm/s时,气泡与强疏水性煤表面在进针过程中斥力为23.08±3.93nN的位置处发生了跳入黏附,当驱动速度速度增加至10μm/s时,气泡与煤表面间黏附发生了滞后,而驱动速度增加至30μm/s时,黏附行为则被完全抑制;随着煤表面疏水性的降低,不同驱动速度下气泡均未发生黏附,仅在退针过程中测得引力且与驱动速度呈正相关;对于强疏水性煤表面,降低流体力有利于表面力驱动液膜薄化破裂从而促进黏附,而对于中等及弱疏水性煤表面,增加流体力则可增大颗粒与气泡远离过程中的流体倒吸引力从而有利于提高颗粒与气泡的黏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泥浮选 黏附机制 煤模型制备 高速动态测试 AFM气泡探针测试 表面力 流体力 黏附概率
下载PDF
微波显微镜检测金属/非金属裂缝的研究
7
作者 王雪儿 叶鸣 +3 位作者 刘菲 白永江 杨放 谢拥军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7-236,共10页
裂缝检测对钢结构和混凝土建筑、核电、航空等领域具有重要实际意义。本文采用谐振式同轴探头构造微波显微镜开展了金属和非金属裂缝的无损检测方法研究。首先,通过电磁仿真研究了耦合间隙、提离高度和探头材质等关键参数对检测性能的... 裂缝检测对钢结构和混凝土建筑、核电、航空等领域具有重要实际意义。本文采用谐振式同轴探头构造微波显微镜开展了金属和非金属裂缝的无损检测方法研究。首先,通过电磁仿真研究了耦合间隙、提离高度和探头材质等关键参数对检测性能的影响。然后,以机加工黄铜、铝合金样品和3D打印非金属样品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同轴探头在谐振频率处的S11幅度可用于材料表面裂缝的无损检测,耦合间隙、提离高度是影响检测灵敏度的主要设计参数;相比于传统的反射型同轴探头,谐振式探头检测灵敏度(有无裂缝时观测频点处的S11幅度差)提高了约20~30倍;针对金属样品的宽3.9 mm裂缝的仿真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裂缝宽度检测的相对误差<7.7%,且对于裂缝宽度为1.7 mm的3D打印非金属裂缝样品,其裂缝宽度实测相对误差在6%内。本研究对金属和非金属裂缝的无损检测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显微镜 金属裂缝 非金属裂缝 无损检测 谐振式同轴探头 自动化检测
下载PDF
低轨等离子体环境中航天器充电研究及在轨试验
8
作者 王润福 孙迎萍 刘海波 《空间科学与试验学报》 CSCD 2024年第1期102-109,共8页
低轨道等离子体环境与航天器相互作用下将产生高充电电位,引起航天器充放电效应并对航天器能源系统、电子系统及航天员出舱活动等产生危害。本文开展了等离子体环境与航天器相互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和仿真分析,建立了低轨... 低轨道等离子体环境与航天器相互作用下将产生高充电电位,引起航天器充放电效应并对航天器能源系统、电子系统及航天员出舱活动等产生危害。本文开展了等离子体环境与航天器相互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和仿真分析,建立了低轨道航天器充电模型,并进行了在轨试验验证,为低轨航天器等离子试验模型提供了理论支撑,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道航天器 充电 悬浮电位 电位检测探头 在轨试验
下载PDF
诺如病毒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波 李家奇 +1 位作者 付立申 吴文明 《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为设计一种快速、高灵敏度检测诺如病毒(Norovirus,NV)的方法.本文通过检索参考NCBI数据库中收录的国内典型流行的NV毒株BJSMQ的基因序列NC_039476.1,合成了NV的标准重组质粒,根据NV的ORF1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一组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探针;通... 为设计一种快速、高灵敏度检测诺如病毒(Norovirus,NV)的方法.本文通过检索参考NCBI数据库中收录的国内典型流行的NV毒株BJSMQ的基因序列NC_039476.1,合成了NV的标准重组质粒,根据NV的ORF1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一组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探针;通过正交试验进行程序及试剂反应体系的优化,设计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高灵敏度,最低检测限可达1.2 copies/μL,且在标准重组质粒浓度1.2×10^(5)~1.2×10^(0) copies/μL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其R^(2)=0.9907;该方法特异性强,在病毒的混合重组质粒样液中仅与NV病毒反应;组内和组间的重复性良好,变异系数(CV)值均小于2%;在数字PCR试验中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设计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用于NV毒株的快速准确检测,有望成为NV诊断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TaqMan荧光定量PCR 荧光探针 扩增试验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全钨ITER朗缪尔探针的高热负荷测试及损伤行为
10
作者 洪佑承 聂林 +7 位作者 王建豹 柯良金 赵伟 封范 金羽中 练友运 刘翔 刘春佳 《福建冶金》 2024年第5期44-49,共6页
本文研究了全钨ITER朗缪尔探针在高热负荷条件下的耐热性能、绝缘性能和损伤行为。利用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60 kW电子束测试平台,对探针在10 MW/m^(2)稳态热负荷、20 MW/m^(2)瞬态热负荷及15 MW/m^(2)高参数稳态热负荷下进行模拟测... 本文研究了全钨ITER朗缪尔探针在高热负荷条件下的耐热性能、绝缘性能和损伤行为。利用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60 kW电子束测试平台,对探针在10 MW/m^(2)稳态热负荷、20 MW/m^(2)瞬态热负荷及15 MW/m^(2)高参数稳态热负荷下进行模拟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全钨朗缪尔探针能够承受10 MW/m^(2)热负荷100分钟、20 MW/m^(2)热负荷300次循环以及15 MW/m^(2)热负荷3000次循环。在15 MW/m^(2)条件下,探针表面在前1000次循环中无明显损伤,但在3000次循环后出现裂纹,且部分探针表面发生再结晶现象。研究表明,现有全钨朗缪尔探针的设计能够满足当前ITER装置的服役条件,但面对未来DEMO堆更加苛刻的条件可能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ER 朗缪尔探针 高热负荷测试 损伤行为
下载PDF
微波探针台屏蔽腔体的设计及仿真
11
作者 李俊 张世强 荆茂盛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2024年第4期49-53,共5页
从微波探针台用途及应用领域出发,介绍了微波探针台屏蔽腔体的作用及设计要求;通过使用CST软件中独有的精简模型仿真方法,对屏蔽腔体进行电磁仿真分析评估,并使用导电材料对其屏蔽效能进行了提升;最后对设备的特殊需求及后续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 微波探针测试系统 屏蔽效能 电磁泄露风险仿真
下载PDF
PM_(2.5)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以华中地区为例
12
作者 谢金林 曹良中 +4 位作者 张智 王妍 张辉 李澜 徐少文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8期163-169,179,共8页
近年来,华中地区极端恶劣天气多发,空气污染程度愈发严重。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交通枢纽,针对其空气污染进行研究十分必要。基于多源遥感数据,采用MK检验方法分析2000-2021年华中地区PM_(2.5)浓度时空分布特征,采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探讨影... 近年来,华中地区极端恶劣天气多发,空气污染程度愈发严重。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交通枢纽,针对其空气污染进行研究十分必要。基于多源遥感数据,采用MK检验方法分析2000-2021年华中地区PM_(2.5)浓度时空分布特征,采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探讨影响该地区PM_(2.5)浓度的因子。结果表明:华中地区PM_(2.5)浓度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分布特征;地区年均PM_(2.5)浓度呈倒“V”形分布特征,2000-2009年PM_(2.5)年均浓度显著上升,2010-2021年显著下降。在所有驱动因子中,相对湿度的驱动力最强(q=0.733),其与碳排放组合为最强交互因子(q=0.84)。交互探测结果显示社会因子和自然因子交互解释效果大于其他因子交互,表明地区PM_(2.5)分布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MK检验 地理探测器 交互探测
下载PDF
低速大迎角进气道流场测试风洞试验研究
13
作者 郭佳男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3期65-68,共4页
为满足某型飞机低速大迎角飞行试验进气道测试需求,研制集稳态总压、动态总压、稳态静压于一体的复合式进气道流场测量耙,为了分析评估不同形式测量耙探针的参数测量准确性,进行全尺寸的测量耙风洞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测量耙... 为满足某型飞机低速大迎角飞行试验进气道测试需求,研制集稳态总压、动态总压、稳态静压于一体的复合式进气道流场测量耙,为了分析评估不同形式测量耙探针的参数测量准确性,进行全尺寸的测量耙风洞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测量耙不同探针总压损失的角度特性和速度特性,为后续测量耙探针选型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试验 进气道测量耙 探针 风洞试验 总压损失
下载PDF
水浸超声线聚焦探头发射声场测量方法
14
作者 曹永朋 张先锋 +1 位作者 陆杨星 于磊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5-782,共8页
航空构件常用小直径棒材进行加工制造,棒材的缺陷检测成为保证构件加工和使用质量的重要手段。但水浸超声点聚焦检测柱形或球形工件时易发生声束发散,检测灵敏度低下,而水浸超声线聚焦探头作为小直径棒材曲面检测的特殊应用,其声场分布... 航空构件常用小直径棒材进行加工制造,棒材的缺陷检测成为保证构件加工和使用质量的重要手段。但水浸超声点聚焦检测柱形或球形工件时易发生声束发散,检测灵敏度低下,而水浸超声线聚焦探头作为小直径棒材曲面检测的特殊应用,其声场分布决定了探头的检测能力与检测效率,因此线聚焦探头声场测量对小直径棒材检测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三只标称频率均为10 MHz,水中焦距分别为25 mm、38 mm、60 mm以及一只探头标称频率为15 MHz,水中焦距为20 mm水浸线聚焦超声探头。分别采取大平底、Φ3.18 mm的球靶和Φ1.5 mm的钢棒作为反射体,通过三轴自动化装置带动探头运动,得到不同反射体所测量的探头声场特性参数,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线聚焦探头声场测量方法。结果表明采用钢丝调整后球靶法可得到线聚焦探头较为准确的声场分布,采用钢丝法结合球靶法能够能到线聚焦探头较为准确的声场特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浸线聚焦探头 声场测量 水浸检测
下载PDF
基于磁导率无损检测的双U型探头仿真优化研究
15
作者 邓文洁 任尚坤 《焊管》 2024年第3期41-46,57,共7页
基于磁导率无损检测原理,设计了一种双U型检测探头。以20钢试件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仿真分析了双U型探头在检测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参数与检测灵敏度的关系,对关键影响参数进行了优化选取,又通过试验研究了拉应力对检测灵敏度的影响。结果... 基于磁导率无损检测原理,设计了一种双U型检测探头。以20钢试件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仿真分析了双U型探头在检测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参数与检测灵敏度的关系,对关键影响参数进行了优化选取,又通过试验研究了拉应力对检测灵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检测灵敏度随着激励电压幅值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激励频率的提高先增大后趋于稳定,随着激励线圈匝数的增加而下降,随着拉应力的增大而减小,双U型探头相比于传统U型探头具有更广泛的分析检测能力。该仿真研究为后续探头的选取制作提供了设计理念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导率无损检测 双U型探头 检测灵敏度 应力集中
下载PDF
复合材料修理区域的超声检测
16
作者 刘雨 夏张松 +1 位作者 宫兆斌 赵志鹏 《无损检测》 CAS 2024年第10期81-87,共7页
为了检验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CFRP)修理质量并对修理区分层等缺陷进行检测,制作了3种不同工艺[高温固化预浸料(PL2+PA2)修理、中温固化预浸料(PL1+PA1)修理、湿铺层(WF1+WR1)修理]的模拟修理试件,然后采用超声检测法对修理区进... 为了检验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CFRP)修理质量并对修理区分层等缺陷进行检测,制作了3种不同工艺[高温固化预浸料(PL2+PA2)修理、中温固化预浸料(PL1+PA1)修理、湿铺层(WF1+WR1)修理]的模拟修理试件,然后采用超声检测法对修理区进行检测评估,分别采用直探头、水浸点聚焦探头和滚轮探头对CFRP层压板修理区进行A扫描、B扫描和C扫描成像检测,最后对复合材料板进行拉伸破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检测可以用来检测复合材料修理区域的分层缺陷;使用湿铺层修理(WF1+WR1)工艺修理的区域在超声检测时的声能吸收最小,其声学性能和原材料性能更接近,有利于超声检测;使用中温固化预浸料修理(PL1+PA1)工艺并采用小的挖补斜率时,材料强度恢复得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修理区域 超声检测 声能吸收 滚轮探头
下载PDF
涡流X-probe探头的试验及应用
17
作者 郭韵 曹刚 《无损检测》 2014年第6期14-18,共5页
探头是阵列涡流检测的关键部件,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内穿过式涡流阵列探头——X-probe。分析了X-probe探头的工作原理,并通过试验研究,归纳了X-probe探头检测的不同类型缺陷信号特征、支撑下缺陷响应以及伤深与相位的关系。并介绍了X-prob... 探头是阵列涡流检测的关键部件,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内穿过式涡流阵列探头——X-probe。分析了X-probe探头的工作原理,并通过试验研究,归纳了X-probe探头检测的不同类型缺陷信号特征、支撑下缺陷响应以及伤深与相位的关系。并介绍了X-probe探头在核电厂凝汽器传热管涡流检查的应用情况。试验结果表明,X-probe探头能够获取缺陷轮廓并依据AF和CF通道的幅值分辨出缺陷方向。现场应用证实X-probe探头具有良好的管板区缺陷检出能力,能很好地检测分辨并测量周向复合缺陷的伤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阵列探头 X-probe 涡流检测
下载PDF
振杆密实法加固粗粒混合土模型试验
18
作者 王宇虓 杜广印 +3 位作者 刘松玉 杨泳 周同和 徐金涛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8,共10页
中国中西部地区粗粒混合土分布广泛,但其松散性和不均匀性导致这些散体材料难以作为构筑物的地基。以提高粗粒混合土地基的承载力和消除不均匀性为主要目标,提出使用振杆法处理粗粒混合土地基,以室内模型试验为主要研究手段,分别进行了... 中国中西部地区粗粒混合土分布广泛,但其松散性和不均匀性导致这些散体材料难以作为构筑物的地基。以提高粗粒混合土地基的承载力和消除不均匀性为主要目标,提出使用振杆法处理粗粒混合土地基,以室内模型试验为主要研究手段,分别进行了振动加固试验、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和密度测量试验,并在试验过程中实时监测振动和沉降指标,探究了振杆密实法对粗粒土的加固效果,分析了k值(d90/振杆直径)和振动频率对加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振动处理后,式样的轻型动力触探击数平均可达13击,较处理前提高了11击,试样底部的平均压实度可达81%,相应的承载力提高200 kPa以上,经振杆密实法处理后变为低压缩性地基土;当k值在1/2.0时,加固效果优于k值为1/10.0的情况,前者的地基承载力和沉降率比后者分别高出50 kPa和7%左右;粗粒混合土在14 Hz振动频率下的地表振动速度较大,可达36 mm/s,对采集到的振动数据进行了希尔伯特-黄变换(HHT),其HHT能谱图显示振动频率在14 Hz附近时,地震响应较大;以正三角型布置加固点位,群点作用可以有效地消除地基土的不均匀性,地基土的不均匀系数K从试验前的26.40减小到1.39。振杆密实法可为粗粒混合土地基处理提供新思路,也可为现场施工提供关键参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杆密实法 粗粒混合土 室内试验 振动频率 压实度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小扰动叶型受感部设计及试验研究
19
作者 高倩 余柯锋 杨灿 《中国科技纵横》 2024年第7期73-76,共4页
对航空发动机级间性能参数测试的小扰动叶型受感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和校准试验研究。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带B型整流罩的叶型受感部对流场的影响更小;校准试验研究表明,B型叶型受感部的总压特性较好,不敏感角范围为-30°~10°... 对航空发动机级间性能参数测试的小扰动叶型受感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和校准试验研究。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带B型整流罩的叶型受感部对流场的影响更小;校准试验研究表明,B型叶型受感部的总压特性较好,不敏感角范围为-30°~10°,总压测量误差绝对值不大于0.1%。根据数值模拟和校准试验研究结果,寻求某型航空发动机小扰动叶型受感部的最优设计方案,并在该型发动机整机全流程参数测量试验中进行试验应用,试验结果为该型发动机的性能验证、改进、改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级间参数测试 叶型受感部 校准试验
下载PDF
近场微波显微镜的应用
20
作者 王美迪 张海洋 +1 位作者 周子晗 吴喆 《物理实验》 2024年第10期1-12,共12页
近场扫描微波显微镜因具有强大的穿透能力和无损检测优势,已成为微纳尺度下表征材料电磁特性的重要工具.本文首先介绍了近场扫描微波显微镜的结构原理、探头仿真优化以及图像倾斜修正方法.然后,阐述了近场扫描微波显微镜测量样品局域高... 近场扫描微波显微镜因具有强大的穿透能力和无损检测优势,已成为微纳尺度下表征材料电磁特性的重要工具.本文首先介绍了近场扫描微波显微镜的结构原理、探头仿真优化以及图像倾斜修正方法.然后,阐述了近场扫描微波显微镜测量样品局域高频电导率和介电常量的方法.最后,重点探讨了近场扫描微波显微镜在材料和生物等领域的应用,详细分析了所获取的点扫描图、线扫描图和面扫描图.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近场扫描微波显微镜的现状及其未来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微波成像 微波显微镜 微波探针 无损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