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surgical efficacy in 326 children with tethered cord syndrome: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被引量:7
1
作者 Ai-Jia Shang Chang-Hao Yang +4 位作者 Cheng Cheng Ben-Zhang Tao Yuan-Zheng Zhang Hai-Hao Gao Shao-Cong Ba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期149-155,共7页
Tethered cord syndrome is a progressive disease with a typically insidious onset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and which can lead to persistent progress of neurological deficits and a high rate of disability without timely... Tethered cord syndrome is a progressive disease with a typically insidious onset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and which can lead to persistent progress of neurological deficits and a high rate of disability without timely interven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microsurgery in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tethered cord syndrome.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d 326 patients with tethered cord syndrome, aged from 2 months to 14 years old, who were followed for 3-36 months after microscopic surgery. Based 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imaging findings, these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into five types: tight ilium terminale (53 cases), lipomyelome- ningocele (55 cases), lipomatous malformation (124 cases), postoperative adhesions (56 cases), and split cord malformation (38 case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microsurgery. Curative effects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3 months after surgery by Spina Bifida Neurological Scale based on sensory and motor functions, reflexes, and bladder and bowel fun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pina Bifida Neurological Scale scores improved in all five types after surgery. Overall effective rates in these patients were 75%. Effective rates were 91% in tight ilium terminale, 84% in lipomyelomeningocele, 65% in lipomatous malformation, 75% in postoperative adhesion, and 79% in split cord mal- formation.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ypes of tethered cord syndrome (lipoma-type or not) and symptom duration before surgery were independent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urgical outcome.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rapeutic effect is markedly different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tethered cord syndrome. Suitable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for tethered cord syndrome will be helpful in predicting prognosis and guiding treatment. This trial has been registered in the 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ry (registration number: ChiCTR18000164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tethered cord syndrome SURGERY THERAPY PROGNOSIS children patients surgical outcome surgical methods prophylactic surgery spina bifida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Association between chromosomal aberration of COX8C and tethered spinal cord syndrome: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analysis
2
作者 Qiu-jiong Zhao Shao-cong Bai +6 位作者 Cheng Cheng Ben-zhang Tao Le-kai Wang Shuang Liang Ling Yin Xing-yi Hang Ai-jia Sh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8期1333-1338,共6页
Copy number variations have been found in patients with neural tube abnormalities.In this study,we performed genome-wide screening using high-resolution 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in three children ... Copy number variations have been found in patients with neural tube abnormalities.In this study,we performed genome-wide screening using high-resolution 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in three children with tethered spinal cord syndrome and two healthy parents.Of eight copy number variations,four were non-polymorphic.These non-polymorphic copy number variations were associated with Angelman and Prader-Willi syndromes,and microcephaly.Gene function enrichment analysis revealed that COX8 C,a gene associated with metabolic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was located in the copy number variation region of Patient 1.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can be used to diagnose tethered spinal cord syndrome.Our results may help determine the pathogenesis of tethered spinal cord syndrome and prevent occurrence of this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neural tube defects tethered spinal cord syndrome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COX8C gene function enrichment analysis database of genomic variants database of DECIPHER copy number variations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Thoracolumbar surgery for degenerative spine diseases complicated with tethered cord syndrome:A case report
3
作者 Yue-Tian Wang Guan-Zhang Mu Hao-Lin Su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28期10375-10383,共9页
BACKGROUND 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 secondary to split cord malformation(SCM) is rare in adulthood.There is as yet no consensus about the optimal treatment method for adult patients with SCMs and degenerative spine... BACKGROUND 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 secondary to split cord malformation(SCM) is rare in adulthood.There is as yet no consensus about the optimal treatment method for adult patients with SCMs and degenerative spine diseases such as lumbar stenosis,spondylolisthesis and 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OLF).The tethered cord poses a great challenge to the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procedures for the intraoperative stretching of the spinal cord,which might lead to deteriorated neural deficits.Here,we report on a case to add our treatment experience to the medical literature.CASE SUMMARY We treated a 67-year-old female patient with type II SCM suffering from lumbar disc herniation,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and thoracic OLF.The patient underwent thoracolumbar spinal fusion and decompression surgery for severe lower back pain,extensive left lower limb muscle weakness and 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After the thoracolumbar surgery,without stretching the tethered cord,the patient achieved complete relief of pain and lower extremity weakness at final follow-up.CONCLUSION For adult patients with underlying TCS secondary to SCM coupled with thoracic OLF and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a thoracolumbar fusion surgery could be safe and effective with the tethered cord untreated.It is critical to design individualized surgical protocols to reduce the stretch of the low-lying spinal co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thered cord syndrome Split cord malformations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 SPONDYLOLISTHESIS Thoracolumbar surgery Case report
下载PDF
Tethered spinal cord syndrome with symptomatic onset in adulthood 被引量:1
4
作者 HE Shi-sheng ZHAO Ying-chuan SHI Zhi-cai LIMing HOU Tie-sheng ZHANG Ye WU Yun-g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1期2669-2671,共3页
Tethered spinal cord syndrome (TCS) is a condition of overstretching or compression of the caudal part of the spinal cord caused by various spinal lesions, such as a tight filum terminale or an intraspinal lipoma.l-... Tethered spinal cord syndrome (TCS) is a condition of overstretching or compression of the caudal part of the spinal cord caused by various spinal lesions, such as a tight filum terminale or an intraspinal lipoma.l-9 Though it is a well-recognized cause of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in childhood, its symptomatic onset in adulthood is uncommon. Eleven cases of TCS are presented here. In addition, their related clinical features, surgical procedures and outcomes are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thered spinal cord syndrome ADULT
原文传递
一种新型骶神经孔穿刺定位方法的初步确立
5
作者 徐磊 杜飞 +3 位作者 王文富 陈立朋 史本康 李岩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21-526,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骶神经孔特征,确立一种新型的骶神经穿刺定位方法,帮助临床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8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58例接受骶神经调控术(SNM)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骶尾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三维重建影像,在第3... 目的通过分析骶神经孔特征,确立一种新型的骶神经穿刺定位方法,帮助临床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8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58例接受骶神经调控术(SNM)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骶尾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三维重建影像,在第3骶孔水平线测量一侧骶髂关节下缘至同侧第3骶孔内上缘距离(D1)、同侧第3骶孔内上缘至骶中线的水平距离(D2),计算二者比值(D1/D2),用于术中精确定位骶神经孔。分析本组患者的测量数据特点和穿刺结果。结果共纳入患者158例,其中男性89例,女性69例,平均年龄(49.0±16.9)岁,平均D1、D2、D1/D2分别为(29.6±4.9)mm、(13.8±3.2)mm、(2.2±0.6)。相较于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的D1[(28.7±4.2)mm vs.(30.7±5.5)mm,P=0.010]及D1/D2均较大[(2.1±0.5)vs.(2.4±0.7),P=0.001]。少年组D1小于成年组[(25.7±5.4)mm vs.(29.8±4.7)mm,P=0.006]。采用本定位方法在术中精确定位后,158例患者均穿刺成功,152例(96.20%)患者术中神经反应应答非常好,2例(1.27%)患者应答良好,4例(2.53%)患者应答一般。结论骶3神经定位点的位置大约位于骶髂关节下缘至骶中线连线中内1/3处。通过X线测量骶髂关节下缘至骶中线的水平距离,并在体表进行骶神经孔定位,有望成为辅助SNM中定位电极置入点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脊髓栓系综合征 骶神经调控术 体表定位 骶髂关节下缘 骶神经孔
下载PDF
婴儿隐匿性脊髓栓系综合征18例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探讨
6
作者 高家原 靳文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2018-2021,I0006,共5页
目的探讨婴儿隐匿性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山西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例婴儿隐匿性脊髓栓系综合征临床资料,包括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尿流动力学检查及影像学资料。18例病儿中... 目的探讨婴儿隐匿性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山西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例婴儿隐匿性脊髓栓系综合征临床资料,包括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尿流动力学检查及影像学资料。18例病儿中,11例仅表现为腰骶部皮肤外观异常,呈色素斑或皮肤凹陷;6例除皮肤外观异常外,合并尿频症状;单侧马蹄足畸形1例。所有病儿术前行腰骶MR检查显示脊髓圆锥位置正常,终丝呈脂肪附着或脂肪瘤化;尿流动力学检查逼尿肌过度活动13例,膀胱顺应性差2例,未见异常改变3例;病儿均在术中电生理监测下行经棘突间隙入路终丝切断术。结果全组18例病儿术后随访6~36个月,术前无症状的11例病儿均无任何新发临床症状,大小便正常,双下肢活动好;6例尿频病儿,5例明显改善,1例变化不明显;1例马蹄足病儿经骨科后续使用ponseti法治疗痊愈。结论婴儿隐匿性脊髓栓系综合征临床症状不典型,多数仅表现为腰骶部皮肤外观异常,易漏诊。需尽早行腰骶MR检查,确诊后及时手术,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缺损 尿频 腰骶部 婴儿 隐匿性脊髓栓系综合征 预后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隐匿性脊髓栓系综合征脑脊液代谢特征
7
作者 谷浩源 杨记超 +5 位作者 姬杉峰 李俞龙 徐驰 辛新 连娟 娄永利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267-273,共7页
目的分析隐匿性脊髓栓系综合征(occult tethered cord syndrome,OTCS)脑脊液代谢特征、代谢途径和作用靶点。方法研究对象分为OTCS组(n=15)与正常对照组(n=15)。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 目的分析隐匿性脊髓栓系综合征(occult tethered cord syndrome,OTCS)脑脊液代谢特征、代谢途径和作用靶点。方法研究对象分为OTCS组(n=15)与正常对照组(n=15)。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技术检测两组患者脑脊液代谢物变化情况,并对差异表达代谢物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验证潜在标志物。结果代谢组学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TCS组差异代谢物有87种,其中46种表达上调,41种表达下调。OTCS组患者差异代谢物主要通过TCA循环、GABA神经突触、谷氨酸能突触、氨酰-tRNA生物合成等通路影响疾病发生;其中上调的琥珀酸、L-谷氨酸、L-异亮氨酸及下调的柠檬酸可作为OTCS疾病诊断潜在标志物,经ROC曲线验证具有较好诊断效能。结论代谢组学结果表明:OTCS脑脊液代谢异常,初步将琥珀酸、L-谷氨酸、L-异亮氨酸、柠檬酸作为OTCS疾病诊断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栓系综合征 隐匿性 脑脊液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环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儿童脊髓拴系手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朱诗利 吴磊 +3 位作者 贺彬 王蕾 刘晶晶 屈双权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549-553,共5页
目的探讨环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儿童脊髓拴系手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以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接受全身麻醉下行脊髓拴系松解术的终丝型脊髓拴系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共66例,随机分... 目的探讨环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儿童脊髓拴系手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以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接受全身麻醉下行脊髓拴系松解术的终丝型脊髓拴系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共66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ropofol group,P组)和环泊酚组(ciprofol group,C组),每组各33例。两组麻醉诱导均使用咪达唑仑(0.1 mg/kg)、舒芬太尼(0.5μg/kg)和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C组静脉注射环泊酚(0.4 mg/kg)。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值小于或等于45后行气管插管。术中麻醉维持采用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1μg·kg^(-1)·min^(-1))加丙泊酚(4~12 mg·kg^(-1)·h^(-1))(P组)或环泊酚(1~3 mg·kg^(-1)·h^(-1))(C组)。记录两组术后气管插管拔管时间,静脉泵注麻醉药总量,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T2)、切皮时(T3)、切开硬膜时(T4)、手术结束时(T5)以及拔管时(T6)的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BIS,拔管后10 min Ramsay镇静评分(Ramsay sedation score)以及围麻醉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拔管时间[P组(33.42±1.92)min比C组(33.00±1.76)min]、瑞芬太尼输注量[P组(528.84±46.82)μg比C组(504.84±43.16)μg]、输液量[P组(492.7±32.26)mL比C组(450.0±29.27)mL]、失血量[P组(7.73±0.66)mL比C组(7.27±0.69)mL]、尿量[P组(110.61±13.64)mL比C组(106.78±8.44)mL],以及各时间段HR、MAP、BIS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Ramsay镇静评分P组(2.27±0.08)分高于C组(2.03±0.05)分;注射痛的发生率P组(5/28)显著高于C组(0/33);丙泊酚输注量[(287.12±26.15)mg]为环泊酚输注量[(68.86±4.92)mg]的4.17倍,与丙泊酚和环泊酚的临床效价比相符合。结论与丙泊酚相比,环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儿童脊髓拴系手术注射痛发生率低,术后镇静评分低,能安全有效用于该类手术的麻醉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麻醉 脊髓拴系综合征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儿童
下载PDF
三维超声联合VCI、TUI技术观察脊髓圆锥对胎儿骶尾部疾病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周伟娜 吴向玲 +5 位作者 李强 刘益宁 孔亚荣 郑丽雅 马征戈 李春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8-94,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观察胎儿脊髓圆锥对胎儿骶尾部疾病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20年6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常规及孕中期产前超声检查为正常单胎的66例胎儿作为正常组,另选取同期该院行产前超声检查诊断为胎... 目的探讨超声观察胎儿脊髓圆锥对胎儿骶尾部疾病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20年6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常规及孕中期产前超声检查为正常单胎的66例胎儿作为正常组,另选取同期该院行产前超声检查诊断为胎儿脊髓圆锥位置低下,可疑胎儿脊髓发育异常,出生后经磁共振成像或引产后解剖病理证实为脊髓发育异常的14例胎儿作为异常组。使用三维超声容积对比成像(VCI)和断层超声成像(TUI)技术定位两组的脊髓圆锥和脊髓腰膨大对应椎体位置;测量胎儿的脊髓圆锥-第一骶椎距离(CM-S1)、脊髓腰膨大横径和前后径。Pearson法分析孕周与胎儿CM-S1距离、脊髓腰膨大横径和前后径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组孕中期胎儿脊髓圆锥末端对应椎体位于L_(3)水平的比例高于孕晚期胎儿(P<0.05),孕中期胎儿脊髓腰膨大对应椎体位于L_(1)水平的比例高于孕晚期胎儿(P<0.05);正常组不同孕周胎儿的CM-S1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S1距离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加,且正常组不同孕周胎儿的CM-S1距离均高于相应孕周第5百分位数;正常胎儿和脊髓异常胎儿的CM-S1距离与孕周呈线性相关(r=0.552和0.509,均P<0.05);正常组和异常组不同孕周胎儿的脊髓腰膨大前后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各阶段孕周胎儿的脊髓腰膨大前后径小于正常组胎儿;Pearson法分析结果显示,正常组和异常组胎儿的CM-S1距离、脊髓腰膨大横径、脊髓腰膨大前后径与孕周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三维超声结合VCI、TUI技术可用于筛查正常胎儿与骶尾部疾病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胎儿,异常胎儿的脊髓圆锥对应椎体水平较正常胎儿低,CM-S1距离较正常胎儿短,行产前超声检查时可参考以上指标初步筛查脊髓异常胎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尾部疾病 脊髓拴系综合征 脊髓圆锥 脊髓拴系 胎儿 三维超声
下载PDF
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行脊髓栓系松解术后下尿路症状与心理行为变化特征分析
10
作者 王文娟 杨帅 +7 位作者 周钊凯 吕磊 张艳平 文一博 陆伟 王庆伟 文建国 杨静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49-253,共5页
目的对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患儿行脊髓栓系松解术(deterring surgery,DS)前后的下尿路症状与心理行为变化特征进行量化评估。方法收集2020年1月到2022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MRI诊断为TCS并接受DS的43例患... 目的对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患儿行脊髓栓系松解术(deterring surgery,DS)前后的下尿路症状与心理行为变化特征进行量化评估。方法收集2020年1月到2022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MRI诊断为TCS并接受DS的43例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下尿路功能障碍症状研究网络症状指数(lower urinary tract dysfunction research network symptom index-29,LURN SI-29)和长处与困难调查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结果,对TCS患儿手术前后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和心理行为变化特征进行量化评估。结果43例患儿手术时年龄(9.19±2.61)岁,均顺利完成随访,随访时长(9.12±6.54)个月。TCS患儿行DS前后LURN SI-29得分结果显示,术后尿失禁[25.02(4.17,66.72)分比12.51(0.00,37.53)分]、排尿困难[0.00(0.00,35.00)分比0.00(0.00,30.00)分]、尿急[0.00(0.00,24.99)分比0.00(0.00,24.99)分]单项得分以及LURN SI-29总分[24.75(15.23,41.88)分比17.14(12.38,31.41)分]的分值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残余尿显著减少[20(7.5,50.3)mL比11(3.0,30.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心理行为异常检出率比较,情绪问题[20例(20/43,46.5%)比21例(21/43,48.8%)]、品行问题[10例(10/43,23.3%)比11例(11/43,25.6%)]、多动[14例(14/43,32.6%)比10例(10/43,23.3%)]、同伴交往问题[19例(19/43,44.2%)比15例(15/43,34.9%)]、亲社会行为[5例(5/43,11.6%)比2例(2/43,4.7%)]以及SDQ困难总分[13例(13/43,30.2%)比10例(10/43,2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能改善LUTS,但是不能改善TCS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提示TCS患儿进行DS的同时应加强心理辅导和健康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栓系综合征 心理学 下尿路症状 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脊髓圆锥马尾区畸胎瘤合并终丝牵张型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11
作者 谢京城 陈晓东 杨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156-159,共4页
目的 探讨脊髓圆锥马尾区畸胎瘤合并终丝牵张型脊髓拴系综合征(TCS)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22年3月手术治疗的50例脊髓圆锥马尾区畸胎瘤合并终丝牵张型TCS的临床资料。结果 畸胎瘤内容物及囊性部分... 目的 探讨脊髓圆锥马尾区畸胎瘤合并终丝牵张型脊髓拴系综合征(TCS)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22年3月手术治疗的50例脊髓圆锥马尾区畸胎瘤合并终丝牵张型TCS的临床资料。结果 畸胎瘤内容物及囊性部分内壁剥离切除45例,囊壁次全切除加电灼5例;50例终丝均分离、切断。术后病理均为成熟囊性畸胎瘤及内终丝结构。术后随访6个月~14.5年,中位数75个月,按Hoffman脊髓功能评分,脊髓功能状态好转27例,不变22例,恶化1例;1例畸胎瘤内膜次全切除术后复发再次手术,其余49例未见肿瘤复发,无再拴系。结论 椎管内畸胎瘤多分布于脊髓圆锥马尾区,以慢性神经压迫为表现;对合并终丝牵张型TCS,一期行畸胎瘤切除术及终丝切断脊髓栓系松解术,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畸胎瘤 脊髓拴系综合征 显微手术
下载PDF
脊髓栓系综合征合并脊髓空洞症患儿脑脊液流体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姬杉峰 杨记超 +1 位作者 徐光华 娄永利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 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TCS)合并脊髓空洞症患儿脑脊液流体动力学变化。方法 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5例TCS合并脊髓空洞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镜通道脊髓终丝松解术... 目的 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TCS)合并脊髓空洞症患儿脑脊液流体动力学变化。方法 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5例TCS合并脊髓空洞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镜通道脊髓终丝松解术。术后6个月对患儿进行随访,记录患儿术后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脊髓空洞横截面积和脑脊液流体动力学指标。结果 术后6个月,所有患儿的腰背部疼痛、下肢痉挛、下肢无力、膀胱功能障碍、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患儿的脊髓空洞横截面积显著小于术前(P<0.05),脊髓圆锥腹侧峰值流量及脊髓圆锥背侧峰值流量均显著多于术前(P<0.05)。结论 TCS合并脊髓空洞症患儿存在脑脊液流体动力学异常,终丝松解手术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和脑脊液流体动力学情况得到改善,脊髓空洞横截面积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栓系综合征 脊髓空洞症 显微镜通道 脑脊液流体动力学
下载PDF
成人原发性脊髓拴系综合征的分型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国中 谢京城 +1 位作者 陈晓东 杨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1-645,共5页
目的:总结成人原发性脊髓拴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 TCS)的临床特点、分型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9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手术治疗的171例成人原发性TCS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1例,女性110例,年龄18~65... 目的:总结成人原发性脊髓拴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 TCS)的临床特点、分型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9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手术治疗的171例成人原发性TCS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1例,女性110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9.02±11.81)岁,主要症状为腰腿痛、双下肢麻木无力和大小便功能障碍。按照临床特点及医学影像学分为5型:终丝牵张型(69例)、脊髓纵裂型(21例)、脊髓脊膜膨出型(20例)、脂肪脊髓脊膜膨出型(36例)、皮窦道型(25例)。对不同类型的TCS采取相应的显微手术治疗,以Kirollos分级评定手术拴系松解程度,以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疼痛情况,采用关键肌肉力量0~5级评分评价下肢运动功能,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括约肌功能评分评价膀胱功能。结果:171例患者均经显微手术松解粘连,切断终丝,其中61例将伴随病灶也分离切除。脊髓拴系均达到KirollosⅠ级松解,均重建硬膜囊。除5例脑脊液漏切口愈合不良外,其余无手术并发症,经过再次缝合加俯卧位,伤口均愈合。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或消失,双下肢无力和大小便功能障碍症状也逐渐恢复。随访时间6个月至12.5年,平均(5.62±2.31)年,153例患者的脊髓功能状态好转,18例稳定,无恶化病例,随访期间未见再拴系。结论:成人原发性TCS按临床特点及医学影像学分为5种类型,按照分型制定手术策略,手术解除脊髓牵张及压迫,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预防再粘连,相应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拴系综合征 终丝 脊柱裂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健康宣教效果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印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期93-96,共4页
目的 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健康宣教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120例,依据健康宣教效果分为满意组和不满意组。分析影响健康宣教效果的因素。结果 90例... 目的 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健康宣教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120例,依据健康宣教效果分为满意组和不满意组。分析影响健康宣教效果的因素。结果 90例对健康宣教的效果满意。两组病程、监护人文化程度、监护人状况、心理弹性、家庭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监护人文化程度、监护人状况、心理弹性、家庭功能是健康宣教效果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健康宣教效果影响因素较多,针对不同群体给予相应的健康宣教,对于提高宣教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栓系综合征 健康宣教 心理弹性 家庭功能 健康宣教途径
下载PDF
成人和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贺增良 兰宾尚 +3 位作者 郑春霞 韩贵和 蒋逊 吕惠茹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3期892-894,共3页
目的 :分析和比较成人和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 (tetheredcordsyndromeTCS)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的异同。方法 :对 3 8例儿童和 2 0例成人TC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成人TCS病因以硬膜内脂肪瘤为最多见 ,多以疼痛为主诉 ,手术对于疼... 目的 :分析和比较成人和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 (tetheredcordsyndromeTCS)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的异同。方法 :对 3 8例儿童和 2 0例成人TC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成人TCS病因以硬膜内脂肪瘤为最多见 ,多以疼痛为主诉 ,手术对于疼痛、下肢无力和痉挛疗效明显 ,对大小便功能障碍效果较差 ;而儿童TCS病因以脊髓脊膜膨出为多见 ,多因下肢无力就诊 ,手术对于下肢无力、疼痛和感觉障碍效果较好 ,对于大小便功能障碍同样效果不理想。结论 :儿童和成人TCS在临床表现、预后等方面均有差别 ,应根据不同患者决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栓系综合征 成人 儿童 手术
下载PDF
脊髓拴系综合征MRI图像与手术所见的关系 被引量:60
16
作者 周国昌 徐建民 +2 位作者 周天健 纪树荣 石晶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4年第4期145-148,共4页
就25例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的核磁共振(MRI)图像与手术中所见进行对比分析,所有病人皆有脊柱裂,其MRI图像和手术所见完全相符。根据MRI和手术所见,可将脊髓拴系综合征分为:(1)终丝粗大型,(2)脂肪瘤型,(3)术... 就25例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的核磁共振(MRI)图像与手术中所见进行对比分析,所有病人皆有脊柱裂,其MRI图像和手术所见完全相符。根据MRI和手术所见,可将脊髓拴系综合征分为:(1)终丝粗大型,(2)脂肪瘤型,(3)术后瘢痕粘连型,(4)脊髓或马尾肿瘤型,(5)混合型等5种类型。文中就各类型病人的MRI表现和手术中所见加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拴系统合征 脊柱裂 NMR 成像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脊髓栓系综合症的CT、MRI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中秋 周述岭 +3 位作者 秦志宏 陈君坤 陈自谦 卢光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18-220,共3页
目的 探讨脊髓栓系综合症 (TCS)CT和MRI特点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TCS 3 2例 ,对其CT及MRI表现、临床特点和相关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 2例中 ,脊髓低位 2 6例 ,脊髓位置正常 6例。低位脊髓合并脊髓纵裂 5例 ,双干脊... 目的 探讨脊髓栓系综合症 (TCS)CT和MRI特点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TCS 3 2例 ,对其CT及MRI表现、临床特点和相关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 2例中 ,脊髓低位 2 6例 ,脊髓位置正常 6例。低位脊髓合并脊髓纵裂 5例 ,双干脊髓 6例 ,椎管内脂肪瘤 10例 ,椎管内皮样囊肿 3例 ,脊髓空洞症 5例 ,脂肪脊髓膨出 7例 ,半锥体 3例 ,椎板缺如 3例 ,棘突分叉畸形 8例。脊髓位置正常合并双干脊髓 3例。脊髓空洞症 1例 ,脊髓纵裂 1例。结论 MRI对明确诊断TCS具有重要价值 ,能明确显示脊髓圆锥的位置、形态及伴发畸形 ;而CT对诊断TCS有局限性 ,对MRI诊断起补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栓系综合症 CT MRI
下载PDF
脊髓栓系综合征63例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徐建民 石晶 +1 位作者 唐和虎 周国昌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81-182,共2页
目的 对脊髓栓系综合征 (TCS)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方法 所有病人皆行详细神经系统检查 ,腰骶部摄片和MRI检查 ,按我院 1994年提出的分类方法、MRI影像和术中所见对病变类型进行分类。部分进行肾脏、输尿管及膀胱超... 目的 对脊髓栓系综合征 (TCS)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方法 所有病人皆行详细神经系统检查 ,腰骶部摄片和MRI检查 ,按我院 1994年提出的分类方法、MRI影像和术中所见对病变类型进行分类。部分进行肾脏、输尿管及膀胱超声检查。进行统计评价。均经手术治疗 ,予栓系松解 ,术后近期疗效按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级评定。结果  6 3例下肢感觉障碍 36例 ( 5 7% ) ,下肢运动障碍者 19例 ( 30 % ) ,足部畸形者 34例 ( 5 4% ) ,扩约肌功能障碍41例 ( 6 5 % ) ,下肢肌萎缩 19例 ( 30 % )。 9例 ( 14% )肾盂积水。圆锥位置均低于L2 水平。 2 6例 ( 41% )并连续性脊髓纵裂、脊髓空洞、脊髓中央管扩张、Chiari畸形等。本组近期疗效记载者 41例 ,其中显效 16例 ( 39% ) ,有效 19例 ( 46 % )和无效 6例 ( 1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栓系综合征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小儿脊髓纵裂及其合并畸形的治疗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福云 夏冰 +1 位作者 司丕成 郭永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08-811,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脊髓纵裂及其合并畸形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 a获随访经手术治疗的脊髓纵裂患儿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7 d^14岁。均因腰背部异常、双下肢和(或)二便功能障碍做全脊柱X线、MR I、CT等检查。手术先切断终丝松... [目的]探讨小儿脊髓纵裂及其合并畸形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 a获随访经手术治疗的脊髓纵裂患儿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7 d^14岁。均因腰背部异常、双下肢和(或)二便功能障碍做全脊柱X线、MR I、CT等检查。手术先切断终丝松解栓系,再打开硬膜直视下切除纤维束或骨软骨嵴,合并先天性脊柱侧弯者一期或二期半脊椎后路切除矫形。[结果]48例患儿均有脊髓低位,伴发脊髓栓系综合征34例,脊柱侧弯及后凸26例,脊髓脊膜膨出14例,脊髓空洞15例,椎管内脂肪瘤12例。依照脊髓纵裂Pang分型:Ⅰ型27例,Ⅱ型18例,混合型3例。位于颈段1例,胸段6例,胸腰段1例,腰段38例,骶段2例。术后改善28例,恢复正常3例,无效3例。后路半脊椎切除术矫治先天性脊柱侧弯效果满意。[结论]脊髓纵裂极易合并脊髓栓系及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应常规行脊柱X线、MR I、CT等检查,以提高脊髓纵裂、脊髓栓系及其他脊柱畸形的诊断率。早期切断终丝松解栓系,直视下切除纤维性、骨或软骨性间隔是治疗脊髓纵裂的必要手段。同时一期或二期后路半脊椎切除是早期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纵裂 脊髓栓系 脊柱侧弯 手术
下载PDF
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徐林 洪毅 +3 位作者 易斌 王波 王昌海 周钧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04-307,共4页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脊髓拴系综合征(TCS) 的术后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对112 例经MRI明确诊断的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方法进行手术治疗。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硬膜外松解、切除脂肪瘤及纤维瘢痕,硬膜内松解粘...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脊髓拴系综合征(TCS) 的术后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对112 例经MRI明确诊断的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方法进行手术治疗。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硬膜外松解、切除脂肪瘤及纤维瘢痕,硬膜内松解粘连的神经根与脊髓,切断增粗的终丝。其中72 例得到2 年以上随访。结果:手术年龄在10 岁以下者,术后感觉、运动、括约肌功能和并发症改善率达60 % 以上,而年龄大于10 岁者却不足40 % 。经Kendall 等级相关检验,手术年龄与术后功能改善呈正相关( P< 0-01) 。结论:MRI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诊断一经成立宜及早手术,手术年龄越小,术后效果越好;手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并辅以神经电生理监测,可避免加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松解术 脊髓拴系综合征 手术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