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两性生命表的山西地区榆蚜生活史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赫娟 柴敏 +1 位作者 陈伟 王祎玲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3期86-90,共5页
为探究太行山上榆蚜的生活史,采用特定年龄生命表的方法,采集山西太行山5个地区榆蚜,分别为绛县陈村林场里册峪大自里沟(CC),翼城县大河林场(DH),霍州市七里峪(QLY),灵石县石膏山黄榆沟(SGS),介休市绵山正果寺附近(MS).统计五个地区榆... 为探究太行山上榆蚜的生活史,采用特定年龄生命表的方法,采集山西太行山5个地区榆蚜,分别为绛县陈村林场里册峪大自里沟(CC),翼城县大河林场(DH),霍州市七里峪(QLY),灵石县石膏山黄榆沟(SGS),介休市绵山正果寺附近(MS).统计五个地区榆蚜生命表种群参数、繁殖参数及存活率变化.结果表明,研究采样的山西五个地区,发育历期,年龄阶段存活率(Sxj)和繁殖力(lxmx)均表现出相同的趋势:CC地区发育历期最高,DH和QLY发育历期比较相近,SGS和MS地区发育历期相近且最低;CC地区榆蚜的成虫寿命最高,SGS地区榆蚜次之,DH地区榆蚜的成虫寿命最低;CC地区年龄阶段存活率和繁殖力最高,DH和QLY年龄阶段存活率和繁殖力相近,SGS和MS地区年龄阶段存活率和繁殖力相近且最低.研究创新点在于:区别于传统生命表,首次利用age-stage,two-sex life table将太行山五个地区榆蚜的生活史进行比较,为榆树害虫的防治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树 蚜虫 年龄阶段 两性生命表
下载PDF
榆树叶片形成虫瘿过程中转录组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轩 黄智鸿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37-746,共10页
榆瘿蚜取食侵染榆树叶片形成了榆树虫瘿,本研究采用新一代的高通量Illumina Hi Seq^(TM) 2000技术测序平台对榆瘿蚜取食刺激的榆树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功能注释,利用生物学方法对基因表达和功能进行研究。测序获得23.19 Gb碱基序列信息... 榆瘿蚜取食侵染榆树叶片形成了榆树虫瘿,本研究采用新一代的高通量Illumina Hi Seq^(TM) 2000技术测序平台对榆瘿蚜取食刺激的榆树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功能注释,利用生物学方法对基因表达和功能进行研究。测序获得23.19 Gb碱基序列信息,通过对测序数据进行序列过滤、拼接和去冗余,共获得102 017个Unigenes,通过NR与BLAST等数据库比对,其中有37 899个(37.15%) Unigense被注释。利用KOG、GO、KEGG等数据库对榆树虫瘿叶片的Unigense进行比对,按功其能将匹配的Unigenes基因划分25大类;GO注释将信息归纳为基因的3大主类,57个亚类;以KEGG数据库为参考,将Unigene定位到110个不同的代谢通路,包括氧化应激防御、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碳水化合物以及次生物代谢等代谢相关的Unigenes通路。本研究通过二代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研究榆瘿蚜侵染下榆树虫瘿的相关基因,为今后研究榆瘿蚜侵染榆树叶片形成虫瘿的分子机理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树虫瘿 榆瘿蚜 转录组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Association of aphid life stages using DNA sequences: A case study of tribe Eriosomatini (Hemiptera: Aphididae Pemphiginae) 被引量:1
3
作者 He-Cai Zhang Dong Zhang Ge-Xia Qiao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45-551,共7页
Association of aphid life stages based on a portion of COI sequence was applied in Eriosomatini. Three aphid specimens, nos. 17496, 19265a, and 19265b collected on Gramineae roots all clustered with Tetraneura chinens... Association of aphid life stages based on a portion of COI sequence was applied in Eriosomatini. Three aphid specimens, nos. 17496, 19265a, and 19265b collected on Gramineae roots all clustered with Tetraneura chinensis Mordvilko with strong support. The average pairwise p-distance among the four taxa was 0.001 (range, 0.000-0.002), and that among all the ingroup taxa was 0.065 (range, 0.000-0.141). This indicated that nos. 17496 and 19265 b were the secondary-host morphs of T. chinensis. In this paper the secondary host morph of T. chinensis is described for the first time. With the identification of more species' secondary-host morphs, aphids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this morph will be made easi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I sequence Eriosomatini primary host morph secondary host morph tetraneura chinensis
原文传递
榆树叶片虫瘿形成过程中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轩 卢海博 黄智鸿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112-3122,共11页
为探究榆树虫瘿叶片形成的分子机制,以不同时期榆瘿蚜取食诱导的榆树叶片为试材,利用iTRAQ技术分析榆树虫瘿叶片形成过程中蛋白表达丰度的差异。通过质谱鉴定,共得到2 689个蛋白,与KEEG数据库进行比对,发现2 145个蛋白被注释到126个不... 为探究榆树虫瘿叶片形成的分子机制,以不同时期榆瘿蚜取食诱导的榆树叶片为试材,利用iTRAQ技术分析榆树虫瘿叶片形成过程中蛋白表达丰度的差异。通过质谱鉴定,共得到2 689个蛋白,与KEEG数据库进行比对,发现2 145个蛋白被注释到126个不同的代谢通路中,和本研究相关的蛋白有12条,涉及代谢途径的蛋白数量最多,为813(37.9%)个。未被榆瘿蚜取食的叶片与榆瘿蚜取食诱导叶片形成虫瘿的前期、中期、后期相比,差异蛋白分别有418个、390个、244个,筛选出虫瘿发育的共有差异蛋白29个,这些蛋白在榆瘿蚜取食形成虫瘿的初始形成期和成长分化期持续发挥作用的有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氧化还原酶类;在前期持续发挥作用的有翻译控制肿瘤蛋白TCTP和肌动蛋白;在榆瘿蚜取食形成虫瘿的开裂期起到重要抗性作用的有溶质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70 kD热激蛋白等。在榆树虫瘿叶片发展过程中,数个蛋白基因涉及了应激防御反应、氧化还原、免疫系统过程和光合作用等生理反应过程,建议进一步进行榆树虫瘿叶片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树虫瘿 榆瘿蚜 蛋白质组学 iTRAQ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