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loring the Feasibility of Text Messaging Intervention in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被引量:2
1
作者 Rose Constantino Linden Wu +4 位作者 Dominique de la Cruz Joseph Burroughs JuHae Grace Hwang Amanda Henderson Betty Braxter 《Open Journal of Nursing》 2014年第7期528-537,共10页
Introduction: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IPV) is defined as controlling, abusive, and aggressive behavior in a romantic relationship. Women between the ages 16 and 24 experience the highest rate of IPV. IPV costs US s... Introduction: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IPV) is defined as controlling, abusive, and aggressive behavior in a romantic relationship. Women between the ages 16 and 24 experience the highest rate of IPV. IPV costs US society at least $13.6 billion annually and is expected to rise to $15.6 billion by 2021.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Text Messaging Intervention (TMI) in recognizing, responding and preventing IPV among college students. The research questions are: Will TMI 1) improve participant knowledge of warning signs of IPV? (Knowledge) and 2) improve participant confidence to intervene in IPV? (Confidence). Methods: A mixed methods design in data collection and data analysis was used. One-way ANOVA and Chi-square test were used to analyze quantitative data from the pre and post TMI survey. Results of the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are included verbatim. Results: Results showed that knowledge level pre to post test increased from 2.00 ± 1.00 to 2.7 ± 0.48 (p < 0.001) and confidence level pre to post test increased from 2.89 ± 0.60 to 3.30 ± 0.68 (p < 0.001). Conclusions: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in evaluating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IPV prevention programs that uses mobile devices to create the best optimal health outc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ruptive Innovations (DI)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IPV) Primary PREVENTION Strategy text messaging intervention (tmi) VIOLENCE PREVENTION
下载PDF
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电话和短信干预的1年随访 被引量:29
2
作者 屈金莲 张涛 +1 位作者 宋杰 房海英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56-661,共6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解决为基础的电话和短信干预改善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将178例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电话干预组(63例)、短信干预组(n=61)和对照组(n=54),电话和短信干预组患者接受"立足于解决问题干... 目的:探讨以问题解决为基础的电话和短信干预改善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将178例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电话干预组(63例)、短信干预组(n=61)和对照组(n=54),电话和短信干预组患者接受"立足于解决问题干预"的服药依从性干预,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并于基线和第1、3、6、9和12个月时进行服药依从性、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结果:整体上,电话组的服药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短信组(P<0.001),短信组服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电话组和短信组的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5),但均低于对照组(P<0.001);随访期间,对照组的再住院率高于电话组和短信组(9.3%vs.0%、1.6%,P=0.014)。结论:以问题解决为基础的电话和短信干预均可有效提高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从而有利于减少患者的精神症状和降低再住院率。相对而言,电话干预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问题解决 电话干预 短信干预 治疗依从性 随访研究
下载PDF
短信支持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36
3
作者 黄梅 王吉平 +1 位作者 展玉梅 姚小红 《上海护理》 2011年第4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手机短信信息支持方式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出院后,实验组进行每周1次手机短信信息支... 目的探讨手机短信信息支持方式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出院后,实验组进行每周1次手机短信信息支持,提醒按时服药等内容。于4周1、2周和24周比较两组患者中完全遵医服药例次以及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剩余药片量。结果 4周时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和24周时实验组服药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院患者采用手机短信支持的方式,能及时提醒患者按时服药、注意休息和适当运动等事宜,对提高患者的遵医依从性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服药依从性 短信信息支持
下载PDF
短信教育应用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黄玲芳 张静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29-35,共7页
目的对短信干预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干预内容、形式和效果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Embase、CHINAL、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中短信干预相关文献,根据纳... 目的对短信干预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干预内容、形式和效果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Embase、CHINAL、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中短信干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定性分析。结果共纳入45篇文献,目前短信干预内容以服药提醒和健康教育为主,干预时长以3个月或6个月为主,效果评价指标包括服药依从性、健康指标和知识水平,研究设计欠严谨,短信干预方案缺乏理论指导。结论需要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短信干预相关研究的科学性,在理论指导下,依据证据构建短信干预方案,以提高患者服药知识、信念和行为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信 健康教育 提醒 干预 依从性
下载PDF
手机短信干预对6月龄婴儿生长发育和贫血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段一凡 贾卫军 +4 位作者 庞学红 毕烨 王杰 荫士安 杨振宇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6-229,235,共5页
目的探讨通过手机短信传播婴儿喂养知识对改善婴儿生长发育和贫血的影响。方法在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选择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一个社区为干预组,另外3个相邻社区为对照组。从在社区参加围产期保健的孕妇中招募自愿参加本研究的... 目的探讨通过手机短信传播婴儿喂养知识对改善婴儿生长发育和贫血的影响。方法在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选择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一个社区为干预组,另外3个相邻社区为对照组。从在社区参加围产期保健的孕妇中招募自愿参加本研究的孕妇。在干预组,社区医护人员从孕末期至婴儿9月龄通过手机短信将婴儿喂养知识信息发送给干预组孕妇或乳母。在对照组,受试对象不给予干预。6月龄时评估干预组和对照组婴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及贫血的患病率。按照WHO 2006年公布的0~5岁儿童生长发育标准作为婴儿生长发育的评价标准,采用Anthro v3.2.2软件计算Z评分;婴儿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10 g/L定义为贫血,使用Hemocue 301型血红蛋白仪双样平行测定血红蛋白浓度。结果基线采集了214名孕晚期孕妇数据,婴儿6月龄时随访到192对母婴,失访率10.3%。婴儿6月龄时,干预组婴儿的年龄别身长Z评分(LAZ)、年龄别头围Z评分(HCZ)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生长迟缓率(P〈0.01)、超重肥胖率(P=0.02)和贫血率(P〈0.01)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手机短信作为喂养知识的传播手段可改善婴儿生长发育和贫血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短信 干预研究 婴儿 生长发育 贫血
原文传递
利用手机短信和因特网促进母乳喂养的干预意愿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杨东玲 蒋泓 +1 位作者 李沐 钱序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4704-4706,共3页
目的:了解孕妇和年轻母亲母乳喂养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及对利用手机短信和因特网作为干预工具促进母乳喂养的干预意愿。方法:使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市徐汇区和闵行区657名孕早期孕妇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孕妇母乳喂养知识知晓情况... 目的:了解孕妇和年轻母亲母乳喂养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及对利用手机短信和因特网作为干预工具促进母乳喂养的干预意愿。方法:使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市徐汇区和闵行区657名孕早期孕妇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孕妇母乳喂养知识知晓情况及手机短信和因特网的使用情况;对23名有12个月以内婴幼儿的母亲进行个人深入访谈,了解年轻母亲的母乳喂养知识和对利用手机短信和因特网作为干预工具促进母乳喂养的干预意愿。结果:61.5%的孕妇认为母乳可以满足4个月内婴儿的全部营养需要,而产后1 h开奶的知晓率只有9.1%;96.2%的孕妇可以在家或在单位使用电脑上网,83.9%的孕妇使用网络聊天软件,其中80.9%愿意加入因特网干预项目;94.7%的孕妇妊娠后继续使用手机,86.3%调查对象愿意接受手机短信干预。结论:利用手机短信和因特网进行母乳喂养干预,可能是开展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和提供母乳喂养专业支持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喂养干预 手机短信 因特网 可行性 可接受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