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28篇文章
< 1 2 2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1/Th2类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
作者 邢同京 章廉 +4 位作者 骆抗先 侯金林 何海棠 姜荣龙 文维群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35-237,共3页
为探讨Th1 /Th2类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应用双抗体夹心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63例慢性乙肝患者中Th1 /Th2类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 :6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 为探讨Th1 /Th2类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应用双抗体夹心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63例慢性乙肝患者中Th1 /Th2类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 :6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IFN γ阳性 46例 ,阳性率为 73.1 % ;IL 4阳性 39例 ,阳性率为61 .9%。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浆 ,呈棕黄色颗粒。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汇管区及小叶内坏死区。IFN γ的表达强度与肝内炎症分级呈正相关 ,提示 :IFN γ的表达增强能够促进肝细胞的损伤 ;而IFN γ和IL 4的表达与ALT的水平无相关性。肝组织内IFN γ的表达水平与外周血PBMC培养上清液中的水平是一致的 ,而IL 4缺乏一致性。提示 :①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内IFN γ表达阳性率高于IL 4;②检测外周血PBMC培养上清液中IFN γ的水平可能更有利于反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Th细胞应答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th2类细胞因子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应用CBA方法检测一例SARS患者血清Th1/Th2类细胞因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永宏 闫惠平 +3 位作者 吴昊 檀玉芬 温韬 陈新月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75-776,共2页
关键词 检测 SARS 血清 th1/th2类细胞因子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下载PDF
卡铂联合紫杉醇对宫颈癌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郑莉花 金延泽 +2 位作者 曾婕 朴鲜玲 崔慧星 《肿瘤药学》 CAS 2018年第6期880-884,共5页
目的探讨卡铂联合紫杉醇对宫颈癌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放疗治疗,观察组应用放疗联合卡铂+紫杉醇化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 目的探讨卡铂联合紫杉醇对宫颈癌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放疗治疗,观察组应用放疗联合卡铂+紫杉醇化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外周血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及Th2类细胞因子IL-4、IL-5、IL-10水平、血清SCC-Ag及CYFRA21-1水平。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肾功能损伤及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h2类细胞因子IL-4、IL-5、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SCC-Ag、CYFRA21-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放疗联合卡铂+紫杉醇化疗治疗宫颈癌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Th1/Th2类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且不会额外增加严重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铂 紫杉醇 宫颈癌 th1/th2类细胞因子 不良反应 SCC-AG CYFRA21-1
下载PDF
健儿强身膏对哮喘儿童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免疫调控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云 喻海忠 +2 位作者 明戈 袁建芬 鄂惠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7-317,共1页
关键词 th1/th2类细胞因子 健儿强身膏 免疫调控作用 哮喘儿童 th1/th2细胞 th2细胞因子 th1细胞因子 ELISA方法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对IL-12诱导PBMC产生Th1/Th2类细胞因子协同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宋洁 邵雪 贾胜男 《肝脏》 2019年第8期890-892,共3页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对IL-12诱导其PBMC产生Th1/Th2类细胞因子协同效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对所有患者的血清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含量进行测量,...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对IL-12诱导其PBMC产生Th1/Th2类细胞因子协同效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对所有患者的血清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含量进行测量,对不同血清HBV DNA含量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Th1/Th2类细胞因子含量进行测量。结果 HBV DNA含量<10^3拷贝/mL的患者21例,在10^3~10^5拷贝/mL之间的患者37例,在10^5~10^7拷贝/mL之间的患者32例,>10^7拷贝/mL的患者30例;随着HBV DNA含量升高,抗原单独诱导或者是与IL-12一同诱导,PBMC产生Th1类细胞因子IL-2(白细胞介素-2)、IFN-γ(γ-干扰素)的含量不断下降,而Th2类细胞因子IL-4(白细胞介素-4)、IL-10(白细胞介素-10)的含量不断增高。抗原单独诱导与联合IL-12一同诱导相比较,随着HBV DNA含量升高,IL-12对PBMC产生的IFN-γ细胞因子协同效应不断下降,尤其对于>10^7拷贝/mL的患者基本无协同效应。对于<10^3拷贝/mL的患者,IL-12对HbeAg(e抗原)诱导PBMC产生的IL-4细胞因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10^3~10^5拷贝/mL之间的患者,对IL-4细胞因子、IL-10细胞因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e抗原阴性患者PBMC产生的IFN-γ、IL-4细胞因子高于e抗原阳性患者( P <0.05);e抗原阴性患者PBMC产生的IL-10细胞因子含量低于e抗原阳性患者( P <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对IL-12诱导其PBMC产生Th1/Th2类细胞因子协同效应的研究期间,血清HBV DNA含量越高对IL-12诱导其PBMC产生IFN-γ细胞因子协同效应存在明显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HBV DNA含量 IL-12 PBMC th1/th2类细胞因子 协同效应
下载PDF
梅毒患者外周血Th1/Th2类细胞因子mRNA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敏 王郡甫 郝明巨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年第7期530-531,共2页
为探讨Th1和Th2类辅助性T细胞在梅毒发病中的作用,我们以IFN-γ和/L-2代表Th1类细胞因子,IL-4和IL—10代表Th2类细胞因子,通过RT—PCR方法检测了一、二期梅毒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h1和Th2类细胞因子mRNA表... 为探讨Th1和Th2类辅助性T细胞在梅毒发病中的作用,我们以IFN-γ和/L-2代表Th1类细胞因子,IL-4和IL—10代表Th2类细胞因子,通过RT—PCR方法检测了一、二期梅毒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h1和Th2类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th2类细胞因子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mRNA表达 梅毒患者 临床意义 th1细胞因子 辅助性T细胞 IL-4
下载PDF
DEN-2 NGC株感染Balb/c小鼠TH1/TH2类细胞因子产生的差异
7
作者 陈文捷 左丽 +1 位作者 潘宇 商正玲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572-572,共1页
目的:通过观察2型登革病毒(DEN2)NGC株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Balb/c小鼠后,小鼠血浆中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产生及其动态变化,研究DEN2感染的免疫机制。方法:用不同量的DEN2 NGC株经皮下多点注射,建立Balb/c小鼠感染模型,用间接ELISA法测... 目的:通过观察2型登革病毒(DEN2)NGC株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Balb/c小鼠后,小鼠血浆中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产生及其动态变化,研究DEN2感染的免疫机制。方法:用不同量的DEN2 NGC株经皮下多点注射,建立Balb/c小鼠感染模型,用间接ELISA法测定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血浆IL-2、IFN-γ、IL-4、IL-5、IL-6、IL-10的含量。结果:1.在初次或再次感染阶段,DEN2 NGC株各感染组产生IL-4、IFN-γ、IL-2、IL-5、IL-6、IL-1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1)在初次感染阶段,NGC株各感染组血浆IL-2、IL-5、IL-6于第4,6,8天出现;在再次感染阶段,各感染组产生IL-2、IL-5、IL-6均于第1天迅速升高;IL-2水平于第4天达高峰(104448.46±13314.1)ng/L,维持5~7天后迅速下降;IL-5于48h达到高峰(135.125±46.75)ng/L;各组小鼠IL-6产生的动态相似,在再次感染后第1天达高峰(555.823±44.639)ng/L后逐渐下降。(2)初次感染早期,IL-4水平明显升高,而IFN-γ处于较低水平;再次感染后第1天,IL-4水平达最高峰(4294.668±349.038)ng/L,IFN-γ则于第4天和第11天达较高水平,两者的产生彼消此长,其水平与感染病毒量有关。2.在初次或再次感染阶段,用不同量DEN2 NGC株感染Balb/c小鼠产生的细胞因子水平有差异。结论:DEN2 NGC株初次和再次感染Balb/c小鼠后,TH1和TH2应答均可发挥一定作用,二者相互影响,TH细胞及其产生的CK在DEN感染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th2类细胞因子 BALB/C小鼠 初次感染 NGC株 IL-2水平 IFN-Γ 间接ELISA法 DEN2
下载PDF
CIK联合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Th2类细胞功能变化
8
作者 王少扬 刘海周 +3 位作者 马卫闽 王贤 谢丽平 谢志红 《肝脏》 2015年第7期522-525,共4页
目的观察核苷(酸)类药物联合CIK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Th2类细胞功能变化,为维持持久免疫应答,减少核苷(酸)类药物停药后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达到HBV DNA检测水平下限时给予CIK治疗,分... 目的观察核苷(酸)类药物联合CIK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Th2类细胞功能变化,为维持持久免疫应答,减少核苷(酸)类药物停药后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达到HBV DNA检测水平下限时给予CIK治疗,分别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前、HBV DNA达到检测水平下限以及CIK治疗后2周3个时间点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类细胞功能,10例单独接受CIK治疗和10例单独接受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无论是观察组还是对照组,当接受核苷(酸)类药物并HBV DNA水平达到不可检测水平以下时,CD4细胞产生IFN-γ水平明显升高(1.511±1.026 vs 2.139±0826,1.656±0.869 vs 2.511±1.133,P<0.05),IL-4水平无明显变化,单独接受CIK治疗后IFN-γ水平也明显增高(1.434±0.924 vs 2.211±0.921,P<0.05),IL-4水平无明显变化,同前两组比较IFN-γ水平和IL-4水平均无差异。核苷(酸)类药物联合CIK治疗后相比单独CIK治疗和单独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不但IFN-γ明显增高(3.288±0.561 vs 2.211±0.921,3.288±0.561 vs 2.511±1.133,P<0.05),并且IL-4水平也降低(0.277±0.237 vs 0.428±0.208,0.277±0.237 vs 0.477±0.255,P<0.05)。结论核苷(酸)类药物联合CIK治疗明显提高Th1类细胞应答,并抑制Th2类细胞功能,但是否持久维持Th1类细胞免疫应答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th1/th2类细胞 核苷(酸)药物
下载PDF
DEN-2 NGC株感染Balb/c小鼠TH1/TH2类细胞因子产生的差异
9
作者 陈文捷 左丽 +1 位作者 潘宇 商正玲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330-330,共1页
关键词 th1/th2类细胞因子 BALB/C小鼠 初次感染 NGC株 间接ELISA法 2型登革病毒 皮下多点注射 小鼠血浆
下载PDF
左旋咪唑治疗白癜风的效果评价及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
10
作者 郄永强 周会杰 张恒坡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0年第4期74-77,共4页
目的:观察左旋咪唑对白癜风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84例白癜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左旋咪唑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T... 目的:观察左旋咪唑对白癜风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84例白癜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左旋咪唑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类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后CD3+、CD4+、CD4+/CD8+、IL-4均高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分别为(63.15±6.22)%、(42.46±3.25)%、(2.00±0.27)和(61.30±6.62)pg/ml,对照组分别为(59.86±6.07)%、(37.20±3.04)%、(1.61±0.20)和(55.84±6.19)pg/ml,观察组中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CD8+、IFN-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分别为(21.28±2.07)%和(47.20±4.51)pg/ml,对照组分别为(23.11±2.05)%和(55.19±5.34)pg/ml,观察组中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结论:左旋咪唑可增强白癜风患者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其可能机制是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以及促进Th1/Th2类细胞因子恢复来达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咪唑 白癜风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th1/th2类细胞因子
下载PDF
胸腺肽α1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何和章 吴国平 王光余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856-858,共3页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例,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Th1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Th2类细胞因...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例,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Th1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HBV-DNA水平并比较治疗前、后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6个月乏力、纳差、肝区不适等症状、体征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5.8%,23/24)明显高于对照组(75.0%,18/24)(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L-4,HBV-DNA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胸腺肽α1能明显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Th1类细胞因子中IFN-γ表达水平,改善患者Th1/Th2细胞功能失衡状态,有利于病毒的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肽Α1 慢性乙型肝炎 th1/th2类细胞因子 Γ-干扰素 白介素-4 酶联免疫吸附法
下载PDF
水蛭素活性因子对荷瘤鼠肝癌及Th1/Th2类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芦峰 任青华 +2 位作者 张博 许强 李焱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2年第19期2068-2070,共3页
目的探讨水蛭素活性因子对肝癌实体瘤及Th1/Th2类细胞因子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小鼠48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5-Fu组、水蛭素活性因子大剂量组、水蛭素活性因子小剂量组。接种H22肝癌瘤细胞,连续用药14 d,剥离肿... 目的探讨水蛭素活性因子对肝癌实体瘤及Th1/Th2类细胞因子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小鼠48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5-Fu组、水蛭素活性因子大剂量组、水蛭素活性因子小剂量组。接种H22肝癌瘤细胞,连续用药14 d,剥离肿块,比较各组肿瘤生长情况,并计算抑瘤率。取肝癌实体瘤组织标本,提取细胞总RNA进行Th1/Th2类细胞因子检测,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出光值。并进行反转录(RT)反应、聚合酶链反应(PCR)、电泳鉴定,定量分析,图像输入分析系统,进行表达强度分析。结果水蛭素活性因子对小鼠肝癌实体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抑制率分别为46%和43%。荷瘤鼠用药后,IL-2、IFN-γ细胞因子呈高表达,IL-4、IL-10细胞因子呈低表达。结论水蛭素活性因子能提高荷瘤鼠IL-2、IFN-γ细胞因子的抗癌水平,使机体由Th2类细胞向Th1类细胞逆转,增强了细胞的免疫应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素活性因子 肝癌实体瘤 th1/th2类细胞因子
下载PDF
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磊 赵鹏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5期2226-2228,共3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肝功能及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该院治疗的84例乙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拉米夫定单药治...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肝功能及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该院治疗的84例乙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拉米夫定单药治疗的方法,对研究组患者采用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肝功能变化以及IFN-γ、IL-2、IL-6、IL-10类细胞因子和HBV-DNA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细胞因子均发生变化,研究组患者治疗后IFN-γ、IL-2水平升高,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IL-6、IL-10水平和HBV-DNA降低,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在乙肝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方案能够改善患者肝功能水平,提高Th1类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增加抗病毒效应,降低Th2类细胞因子水平,有效减少肝纤维化发生的可能,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恩替卡韦 乙型肝炎 肝功能 th1/th2类细胞因子
下载PDF
地塞米松和甲基泼尼松龙对哮喘儿童外周血Th1/Th2类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28
14
作者 孙立锋 杨锡强 +3 位作者 冯学斌 符州 赵晓东 王莉佳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89-390,共2页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CD4 +T细胞中两个功能性亚群 (Th1/Th2 )的功能状态及地塞米松和甲基泼尼松龙对其的影响。方法  15例哮喘及 14名健康儿童 ,取静脉血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 ,分别用 10 -8mol/L...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CD4 +T细胞中两个功能性亚群 (Th1/Th2 )的功能状态及地塞米松和甲基泼尼松龙对其的影响。方法  15例哮喘及 14名健康儿童 ,取静脉血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 ,分别用 10 -8mol/L地塞米松和甲基泼尼松龙体外干预培养 4 8h后 ,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中的干扰素 γ(IFN γ)、白细胞介素 4 (IL 4 )和IL 10的浓度。结果 地塞米松和甲基泼尼松龙均可明显抑制哮喘儿童PBMC分泌IFN γ(P值分别为 0 .0 0 4和 0 .0 0 2 )和IL 4(P值分别为 0 .0 0 2和 0 .0 0 1) ;若以IFN γ/IL 4表示Th1/Th2间的平衡 ,则甲基泼尼松龙 (P <0 .0 5 )可恢复Th1/Th2平衡 ;地塞米松和甲基泼尼松龙都不影响IL 10的分泌。结论 地塞米松和甲基泼尼松龙均可抑制IFN γ和IL 4的产生 ,但甲基泼尼松龙抑制作用更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哮喘 糖皮质激素 th1/th2 治疗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诱导痰液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0
15
作者 韩晓华 王俊 +2 位作者 苏力 尚云晓 蔡栩栩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65-967,共3页
目的动态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诱导痰液IL-4和INF-γ水平,分析Th1/Th2细胞因子免疫应答在MP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评价诱导痰液方法在MPP疾病研究中的临床价值。方法MPP患儿38例.用3%的高渗盐水超声雾化吸入.诱导痰液。采用酶联免... 目的动态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诱导痰液IL-4和INF-γ水平,分析Th1/Th2细胞因子免疫应答在MP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评价诱导痰液方法在MPP疾病研究中的临床价值。方法MPP患儿38例.用3%的高渗盐水超声雾化吸入.诱导痰液。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IL-4及IFN-γ。结果MPP患儿诱导痰IL-4含量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P<0.01),重症组明显高于轻症组(P<0.01);IFN-γ含量急性期与恢复期、重症组与轻症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IL-4/IFN-γ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重症组明显高于轻症组(P<0.05)。恢复期IFN-γ、IL-4、IL-4/IFN-γ重症组和轻症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L-4及IFN-γ参与MPP发病.MPP存在Th1/Th2失衡,以Th2反应占优势。诱导痰液分析有可能成为实用、方便且较灵敏的判断MPP轻重程度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介素-4 干扰素-Γ th1/th2 肺炎支原体肺炎 儿童
下载PDF
阴虚阳亢小鼠Th1/Th2类细胞因子的漂移现象及中药左归丸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姚成芳 王丽 +3 位作者 蔡生业 周宪宾 马庆恒 田志刚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349-352,共4页
目的:观察阴虚阳亢模型小鼠Th1/Th2两类细胞因子的漂移现象及中药左归丸的逆转作用?方法:采用甲状腺素合并番泻叶建立阴虚阳亢小鼠模型,并用中药左归丸对模型的建立进行干预(生理盐水做对照),RT-PCR法分别检测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Th1类... 目的:观察阴虚阳亢模型小鼠Th1/Th2两类细胞因子的漂移现象及中药左归丸的逆转作用?方法:采用甲状腺素合并番泻叶建立阴虚阳亢小鼠模型,并用中药左归丸对模型的建立进行干预(生理盐水做对照),RT-PCR法分别检测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2)?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及中药左归丸的逆转作用?结果:正常小鼠可以同时表达IFN-γ?IL-2?IL-4?IL-10,处于Th1/Th2平衡状态;模型小鼠在表现明显的阴虚阳亢体征的同时,其Th1/Th2两类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但IFNγ/IL-10的比值明显升高(P<0.01),Th1类细胞因子处于相对优势状态,中药左归丸可显著提高IL-10的转录水平,使IFNγ/IL-10比值回落(P<0.05)?结论:中医阴虚阳亢小鼠处于Th1相对优势状态,中药左归丸可重建Th1/Th2的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学说 th1细胞 th2细胞 细胞因子 漂移 左归丸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大鼠淋巴液Th1/Th2类细胞因子分布特点及其与BALF、血浆水平比较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营营 冯学斌 +2 位作者 吴福玲 邢朝品 杨成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52-953,共2页
关键词 th1/th2 支气管哮喘 th2细胞因子 血浆水平 BALF 模型大鼠 淋巴液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下载PDF
Th1/Th2类细胞因子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邢同京 章廉 +3 位作者 骆抗先 侯金林 张明霞 冯筱榕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6-18,共3页
为了探讨细胞因子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活化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采用碘化吡啶染色法 ,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活化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活化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增强 ... 为了探讨细胞因子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活化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采用碘化吡啶染色法 ,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活化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活化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增强 ,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 ,其凋亡率逐渐增加 ,呈现时间依赖性。IFN-γ对活化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呈现轻度抑制作用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而 IL - 4能促进活化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 ,且具有浓度依赖性。据此认为 ,Th1 /Th2类细胞因子可能通过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活化诱导的淋巴细胞凋亡 ,调节免疫应答的强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乙型肝炎 细胞凋亡 细胞因子 th1/th2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肝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肝功能及HBV DNA复制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吴刚 盛云建 陈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5320-5321,共2页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肝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肝功能及HBV DNA复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于该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肝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肝功能及HBV DNA复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于该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德福韦酯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的变化以及HBV DNA复制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血清IFN-γ含量为(71.3±5.5)n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血清IL-4含量为(31.7±4.4)ng/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ALT和AST含量分别为(33.1±4.9)、(35.2±5.1)U/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HBV DNA<1×103拷贝/ml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能显著影响慢性乙肝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含量,恢复患者肝功能,抑制HBV DNA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德福韦酯 慢性乙肝 th1 th2细胞因子 肝功能 HBV DNA复制
下载PDF
黄芪多糖诱导的树突状细胞疫苗对S180荷瘤小鼠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荆雪宁 邱波 +1 位作者 战文翔 武继彪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80-1083,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诱导成熟的树突状细胞(DC)肿瘤疫苗对S180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DC,加入黄芪多糖诱导成熟,以S180肿瘤抗原致敏获得DC肿瘤疫苗。建立S180荷瘤小鼠模型,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组、...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诱导成熟的树突状细胞(DC)肿瘤疫苗对S180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DC,加入黄芪多糖诱导成熟,以S180肿瘤抗原致敏获得DC肿瘤疫苗。建立S180荷瘤小鼠模型,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组、黄芪多糖组、细胞因子组,在荷瘤第5天和第10天分别给予相应治疗。荷瘤第12天摘取肿瘤组织、胸腺、脾脏称质量,计算抑瘤率、胸腺指数、脾脏指数;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4、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黄芪多糖组、细胞因子组的抑瘤率高于环磷酰胺组(64.25%、64.10%vs35.11%),胸腺指数高于环磷酰胺组(1.69±0.26、1.74±0.38 vs 1.45±0.22),脾脏指数高于环磷酰胺组(5.44±0.76、5.31±0.81 vs 3.54±0.52),IL-4水平(ng/L)低于环磷酰胺组(15.66±2.57、14.72±4.84 vs 23.95±6.07),IFN-γ水平(ng/L)高于环磷酰胺组(16.54±3.71、17.20±2.03 vs 10.37±2.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多糖诱导的DC疫苗可有效发挥抑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荷瘤小鼠胸腺指数与脾脏指数,调节细胞因子表达,促进Th1/Th2失衡向Th1细胞占优势的细胞免疫偏移,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树突细胞 细胞介素4 干扰素Ⅱ型 抑瘤率 胸腺指数 脾脏指数 th1/th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