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tudy of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 marine diatom Thalassiosira pseudonana 3H in light and dark cycles—Ⅱ . The effects of light
1
作者 J.J.Culle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3期457-464,共8页
The effects of light on the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 marine diatom Tha-lassiosira pseudonana in light and dark cycle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semi-continuous culture. The results in... The effects of light on the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 marine diatom Tha-lassiosira pseudonana in light and dark cycle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semi-continuous cultur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growing light intensity, DCMU enhanced fluorescence yield (Fd/Chl), enhanced fluorescence ratio (Fd/F) , cellular carbohydrate content. carbohydrate/chlorophyll a and carbohydrate/protein ratio increased , but the fluorescence yield and cellular chlorophyll a content decreased; The protein content declined with the increase of light intensity in the range of 10- 100 μmol/ (m2·s) and increased at higher than 100 μmol/ (m2·s). Sampling time during the day had great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growing light intensity and cellular chlorophyll a , carbohydrate content , carbohydrate/chlorophyll a and carbohydrate/protein rat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study of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 marine diatom thalassiosira pseudonana 3H in light and dark cycles The effects of light
下载PDF
The study of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 marine diatom Thalassiosira pseudonana 3H in light and dark cyclesI. The effects of nutrients
2
作者 Zhu Mingyuan, Yang Xiaolong and J. J. Cullen 1. 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Qingdao 266003, China2. Bigelow Laboratory for Ocean Sciences, U. S. 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4期593-602,共10页
The effects of nutrients on the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marine diatom Thalassiosira pseudonana 3H in light and dark cycle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continuous culture. The results sho... The effects of nutrients on the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marine diatom Thalassiosira pseudonana 3H in light and dark cycle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continuous cul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nutrient deficiency, the ratio of enhanced fluorescence to fluorescence (Fd/F), cellular chloropyll-a and protein content of the algae decline, but the fluorescence yield (F/Chl) , DCMU enhanced fluorescence yield (Fd/Chl) , cellular carbohydrate content, carbohydrate/Chl, protein/Chl, carbohydrate/protein increase. The changing amplitude of each parameter is different at different nutrition status, sampling time and different light inten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study of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bi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 marine diatom thalassiosira pseudonana 3H in light and dark cyclesI The effects of nutrients
下载PDF
三苯基锡对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的生长抑制及温度的影响
3
作者 易先亮 孙桦奇 +1 位作者 张可可 张明乾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0-155,共6页
在我国近岸海域环境中,三苯基锡分布十分广泛。本研究以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为目标物种,研究了4个不同温度条件下(10℃、15℃、25℃与30℃)三苯基锡暴露对其细胞生长以及光合作用参数(Fv/Fm与ФII)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我国近岸海域环境中,三苯基锡分布十分广泛。本研究以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为目标物种,研究了4个不同温度条件下(10℃、15℃、25℃与30℃)三苯基锡暴露对其细胞生长以及光合作用参数(Fv/Fm与ФII)的影响。结果表明,假微型海链藻的细胞生长速率在高温与低温条件下均显著下降,而光合作用参数仅在30℃条件下受到显著影响。在暴露温度为10℃、15℃、25℃与30℃时,三苯基锡(triphenyltin,TPT)对假微型海链藻的生长抑制IC50值分别为1.81、1.69、1.09与0.73μg·L-1。TPT对假微型海链藻光合作用抑制的IC50随着温度的升高呈降低趋势。Two-way ANOVA分析结果显示,温度与三苯基锡的相互作用显著影响假微型海链藻的光合作用。上述研究结果可以为了解不同温度下三苯基锡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基锡 假微型海链藻 生长抑制 光合作用
下载PDF
Improving the genome and proteome annotations of the marine model diatom Thalassiosira pseudonana using a proteogenomics strategy
4
作者 Xiao-Huang Chen Ming-Kun Yang +7 位作者 Yuan-Yuan Li Zhang-Xian Xie Shu-Feng Zhang Mats Töpel Shady A.Amin Lin Lin Feng Ge Da-Zhi Wang 《Marine Life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02-115,共14页
Diatoms are unicellular eukaryotic phytoplankton that account for approximately 20%of global carbon fixation and 40%of marine primary productivity;thus,they are essential for global carbon biogeochemical cycling and c... Diatoms are unicellular eukaryotic phytoplankton that account for approximately 20%of global carbon fixation and 40%of marine primary productivity;thus,they are essential for global carbon biogeochemical cycling and climate.The availability of ten diatom genome sequences has facilitated evolutionary,b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research over the past decade;however,a complimentary map of the diatom proteome with direct measurements of proteins and peptides is still lacking.Here,we present a proteome map of the model marine diatom Thalassiosira pseudonana using 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combined with a proteogenomic strategy.In-depth proteomic profiling of three different growth phases and three nutrient-deficient samples identified 9526 proteins,accounting for~81%of the predicted protein-coding genes.Proteogenomic analysis identified 1235 novel genes,975 revised genes,104 splice variants and 234 single amino acid variants.Furthermore,our quantitative proteomic analysis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d that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novel genes were differentially translated under different nutrient conditions.These findings substantially improve the genome annotation of T.pseudonana and provide insights into new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diatoms.This relatively comprehensive diatom proteome catalog will complement available diatom genome and transcriptome data to advance b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research of marine diato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 diatoms thalassiosira pseudonana PROTEOME PROTEOGENOMICS
原文传递
环境浓度下的纳米塑料对假微型海链藻的影响
5
作者 张碧涵 唐学玺 赵妍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29,共8页
为了解环境浓度海洋纳米塑料(Nanoplastics, NPs)对微藻的影响,本研究以两种粒径(0.1和1μm)的聚苯乙烯纳米塑料(Polystyrene nanoplastics, PSNPs)和海洋模式硅藻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为研究对象,从种群、光合生理... 为了解环境浓度海洋纳米塑料(Nanoplastics, NPs)对微藻的影响,本研究以两种粒径(0.1和1μm)的聚苯乙烯纳米塑料(Polystyrene nanoplastics, PSNPs)和海洋模式硅藻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为研究对象,从种群、光合生理、细胞色素、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和转录水平上比较环境浓度(5μg·L-1)下两种粒径NPs对假微型海链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假微型海链藻经环境浓度下的两种粒径(0.1和1μm)的NPs处理后,前48 h内其生长和细胞色素组成均没有显著变化,但光合生理指标中的非光化学淬灭(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NPQ)显著上升。(2)假微型海链藻经环境浓度下的NPs处理后,其产生的EPS总量下降,但蛋白/碳水化合物上升,疏水性变强。(3)环境浓度下的NPs能够引起假微型海链藻的基因(LHCX、GPI、ABCt、APX、NRT等)表达的变化,0.1μm NPs胁迫下的差异表达基因比1μm NPs胁迫下的更多,差异表达量更显著。综合分析得到结论:环境浓度下的NPs能够对假微型海链藻产生影响,0.1μm NPs产生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塑料 假微型海链藻 环境浓度 分子转录水平 胞外聚合物
下载PDF
低盐胁迫下假微型海链藻脂肪酸代谢的转录组学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文杰 李佳岷 +2 位作者 王华龙 米铁柱 甄毓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2-103,共12页
文章以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转录组测序数据为基础,对差异表达的功能基因进行GO(gene ontology)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以研究低盐胁迫条件对其脂肪酸代谢通路相关功能基因表达的... 文章以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转录组测序数据为基础,对差异表达的功能基因进行GO(gene ontology)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以研究低盐胁迫条件对其脂肪酸代谢通路相关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盐度培养下的假微型海链藻在生长期的第2天与第4天时细胞中与脂肪酸生物合成、脂肪酸延伸的相关基因(如:ACC1、arm)的表达量相对于生长第1天均显著升高,与脂肪酸降解相关基因(如:ACADM、ECI1)的表达量无显著变化;与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延长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在试验组和对照组间存在差异(如:起重要作用的KASⅠ、ACAA2等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但也有少数处于下降或者微变动的状态),与脂肪酸降解过程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微型海链藻 脂肪酸代谢 转录组 盐胁迫
下载PDF
氮、磷比对两种赤潮藻生长特性的影响及藻间竞争作用 被引量:31
7
作者 康燕玉 梁君荣 +5 位作者 高亚辉 林荣澄 高华 邢小丽 马捷 骆巧琦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7-122,共6页
研究了两种赤潮藻即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Hasle et Heimdalh)和裸甲藻(Gymnodiniumsp.)在不同氮磷比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和藻间竞争作用,探讨了氮磷含量及其比值对赤潮爆发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N/P=16条件下,假微... 研究了两种赤潮藻即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Hasle et Heimdalh)和裸甲藻(Gymnodiniumsp.)在不同氮磷比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和藻间竞争作用,探讨了氮磷含量及其比值对赤潮爆发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N/P=16条件下,假微型海链藻的最大比增长率最高、相对生长常数最大、平均倍增时间最短,叶绿素a含量最高,说明该N/P值是假微型海链藻最佳生长营养盐条件.对裸甲藻而言,N/P=6是其最佳生长的营养盐条件.叶绿素a含量受N/P值的影响和藻细胞密度所受的影响趋势基本一致.不同N/P值对藻间竞争作用和群落演替的总体影响不明显,都呈现先硅藻后甲藻的群落演替规律.裸甲藻可能具有利用体内磷来维持生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比 假微型海链藻 甲藻 赤潮
下载PDF
4种有机污染物对假微型海链藻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小敏 王蕾 郭丰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8-143,共6页
以藻类生长密度、叶绿素a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作为测定指标,研究了4种典型有机污染物(壬基酚、五氯苯、芘、菲)对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这4种有机污染物对假微型海链藻均具有显著的毒性效应.根... 以藻类生长密度、叶绿素a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作为测定指标,研究了4种典型有机污染物(壬基酚、五氯苯、芘、菲)对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这4种有机污染物对假微型海链藻均具有显著的毒性效应.根据生长的72 h-EC50值,相应的毒性强度依次为壬基酚(0.078 mg/L)>芘(0.152 mg/L)>五氯苯(0.195 mg/L)>菲(1.720 mg/L).同时,通过外推法获得各污染物的环境效应阈值,对我国近岸海域这4种污染物的环境风险进行初步分析.此外,还探讨了不同毒性效应参数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物 假微型海链藻 毒性效应 环境风险分析
下载PDF
光强和营养盐对伪矮海链藻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 Ⅱ.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生化组成比 被引量:4
9
作者 杨小龙 朱明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66-171,共6页
于1989年1月—1989年8月,用连续培养和半连续培养方法进行了伪矮海链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生化组成比率的日变化同光强、营养盐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同叶绿素α和蛋白质的比值均呈现光照期升高而黑暗期降低的... 于1989年1月—1989年8月,用连续培养和半连续培养方法进行了伪矮海链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生化组成比率的日变化同光强、营养盐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同叶绿素α和蛋白质的比值均呈现光照期升高而黑暗期降低的昼夜节律;蛋白质在光照期和黑暗期均有合成,但是,光照期的增长速率大于黑暗期的;蛋白质同叶绿素α的比值无明显的日变化。各指标的日变化幅度均随光强的增强和营养盐供应速率的增加而升高,因此,光和营养盐是影响各指标日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矮海链藻 昼夜节律 营养盐
下载PDF
不同氮源对海洋微藻氮同位素分馏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俞志明 Waser N A D Harrison P J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24-529,共6页
以海链藻 (Thalassiosirapseudonana)为研究对象 ,分别考察了以硝酸盐、铵盐和尿素为氮源的氮同位素分馏作用。在建立相应理论模型基础上 ,分别计算出各个实验体系的ε值。结果表明 ,在藻类生长初期 ,δ1 5N均较低 ,其δ1 5N的积累主要... 以海链藻 (Thalassiosirapseudonana)为研究对象 ,分别考察了以硝酸盐、铵盐和尿素为氮源的氮同位素分馏作用。在建立相应理论模型基础上 ,分别计算出各个实验体系的ε值。结果表明 ,在藻类生长初期 ,δ1 5N均较低 ,其δ1 5N的积累主要发生在指数增长期 ,在稳定期达到最高 ,与氮源的初始δ1 5N相同 ;不同氮源的氮同位素分馏作用也不相同 ,其中以铵盐最强 ,硝酸盐次之 ,尿素最弱。考虑到实际情况下氮化合物并非单一存在 ,作者还进一步考察了上述3种氮源混合后对其同位素分馏作用的影响 ,发现混合氮源体系的表观ε值介于单一氮源时的最大与最小ε值之间 ,该结果较好地解释了Montoya等 ( 1 991 )在Chesapeak湾的现场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同位素分馏作用 混合氮源 海洋微藻
下载PDF
海链藻定向培养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存活及养殖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国权 黄晨 +3 位作者 蒋霞敏 张朋龙 彭瑞冰 陈琛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21年第1期1-7,共7页
旨在探究定向培藻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中应用效果.选取体长0.545 cm的凡纳滨对虾84万尾,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室内水泥池(30 m^2)14万尾),对照组水体不添加藻,试验组水体中添加海链藻(藻浓度维持2×10^4~5×10^4 cell·... 旨在探究定向培藻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中应用效果.选取体长0.545 cm的凡纳滨对虾84万尾,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室内水泥池(30 m^2)14万尾),对照组水体不添加藻,试验组水体中添加海链藻(藻浓度维持2×10^4~5×10^4 cell·mL^-1),试验周期25 d.结果表明:定向培藻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存活及养殖水质影响显著(P<0.05),其中,对虾体长、体质量成活率和饵料系数均为海链藻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养殖水体的p H日差值和、NO3--N、NH4+-N、PO43--P和养殖水体中弧菌数量均为海链藻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养殖池中添加定向培海链藻有利于维持养殖池水体的水质稳定,减少水体的氮磷含量和抑制弧菌的生长,同时也有利于凡纳滨对虾的健康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培藻 海链藻 凡纳滨对虾 生长率 弧菌
下载PDF
Fe^(3+)胁迫对假微型海链藻中性脂累积及DGAT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瑜 严小军 +2 位作者 朱鹏 周成旭 周迎松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7-94,共8页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是脂类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其表达水平的高低影响着脂类含量的高低。微量元素Fe3+对于微藻的生长不可或缺,且影响着微藻中油脂的累积。本实验以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铁限制...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是脂类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其表达水平的高低影响着脂类含量的高低。微量元素Fe3+对于微藻的生长不可或缺,且影响着微藻中油脂的累积。本实验以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铁限制(0.000 03mmol/L)和高铁胁迫(0.3 mmol/L)2种Fe3+胁迫条件下,不同种群生长期中性脂累积及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的基因表达受到的影响。结果显示:铁限制条件下,微藻种群生长及其中性脂的合成受到抑制,DGAT的表达量下降;高铁胁迫条件下,高浓度Fe3+可促进中性脂合成与DGAT的表达,但抑制微藻种群生长。因此,富铁条件下更利于总脂的收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 FE3+ 中性脂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
下载PDF
假微型海链藻的培养条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宁楠楠 张弋 +2 位作者 周成旭 蒋莹 陈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56,共5页
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pseudonana)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水产养殖以及生物质能开发。本文对浙江沿岸海区分离的一株富含中性脂的假微型海链藻人工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分别就光温盐、氮磷以及摇瓶强度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进行了... 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pseudonana)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水产养殖以及生物质能开发。本文对浙江沿岸海区分离的一株富含中性脂的假微型海链藻人工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分别就光温盐、氮磷以及摇瓶强度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该藻的大量培养提供参考。结果显示:(1)该藻盐度适应范围广,培养在盐度为10~45海水中,细胞增殖率没有显著差异,易于培养。温度是改变该藻细胞增殖速率的主要因子,22~25℃之间的温差即显著改变增殖速率,光照与温度的协同作用也发生改变:25℃下,增殖速率随光照增加而增加,22℃下,光强差异的作用则消失。两个温度下,较低光照(2000lx)利于该微藻的稳定增殖。(2)一次培养过程中,该藻对氮的吸收比对磷的吸收迅速,指数生长期对氮吸收显著增加;缺氮强烈抑制细胞分裂和光合潜能(Fv/Fm)。当氮源充足磷限制胁迫时,该藻仍有细胞分裂,并在增殖期能维持与对照组一样的光合潜能。(3)适度摇瓶强度比完全静置能促进对该藻的培养效率,但过度摇瓶不利于该藻细胞分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pseudonana) 培养条件 细胞增殖
下载PDF
营养盐对假微型海链藻中鞘脂合成的影响
14
作者 黄莉莉 陈文笔 +5 位作者 李艳荣 徐继林 陈海敏 朱竹君 周成旭 严小军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16年第3期23-28,共6页
丝氨酸棕榈酰转移酶(Serine Palmitoyltransferase,SPT)是鞘脂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其表达水平的高低影响生物体内鞘脂的含量.该实验利用荧光定量PCR和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了营养盐对假微型海链藻中SPT表达及鞘脂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丝氨酸棕榈酰转移酶(Serine Palmitoyltransferase,SPT)是鞘脂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其表达水平的高低影响生物体内鞘脂的含量.该实验利用荧光定量PCR和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了营养盐对假微型海链藻中SPT表达及鞘脂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SPT在微藻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直接影响其鞘脂的合成,且P饥饿促进SPT的表达和细胞内神经酰胺的合成,进而影响假微型海链藻的生长;而N饥饿抑制SPT的表达和细胞内神经酰胺的合成及假微型海链藻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微型海链藻 营养盐 鞘脂 丝氨酸棕榈酰转移酶
下载PDF
伪矮海链藻抗氧化酶活性对磷化氢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付梅 宋秀贤 +3 位作者 俞志明 曹西华 韩笑天 袁涌铨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09-813,共5页
以伪矮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磷化氢(PH3)对其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分析了PH3对海洋微藻可能存在的作用途径。研究发现,在实验前期,随着PH3浓度的升高,单位藻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 以伪矮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磷化氢(PH3)对其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分析了PH3对海洋微藻可能存在的作用途径。研究发现,在实验前期,随着PH3浓度的升高,单位藻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之升高,丙二醛(MDA)含量降低;而实验后期,高浓度PH3处理组SOD及CAT活性下降,MDA含量随PH3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PH3可激活藻细胞抗氧化防御系统,增强藻细胞耐逆性;而高浓度的PH3致使细胞所受氧化压力超过抗氧化酶系统的防御能力,导致细胞损伤程度增大,该结果揭示了PH3对伪矮海链藻抗氧化酶系统的双重效应。本研究结果将为深入探讨PH3对海洋微藻的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对进一步揭示海水体系中磷(P)的生物学及生态学意义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氢(PH3) 抗氧化酶 伪矮海链藻 响应
原文传递
假微型海链藻对不同氮培养条件的响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鑫 唐学玺 +2 位作者 赵一蓉 肖文钦 赵妍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7-723,731,共8页
本文选取假微型海链藻为目标微藻,研究其在不同氮源(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和尿素)和氮饥饿条件下的生长速率和光合作用,以期为阐述海洋微藻对近岸复杂多变的氮环境适应机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氮饥饿条件下,假微型海链藻的种群生长... 本文选取假微型海链藻为目标微藻,研究其在不同氮源(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和尿素)和氮饥饿条件下的生长速率和光合作用,以期为阐述海洋微藻对近岸复杂多变的氮环境适应机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氮饥饿条件下,假微型海链藻的种群生长受阻,细胞内色素分解,光合作用被显著抑制;在不同氮源条件下,假微型海链藻均能生长但表现出不同的生长模式,但高浓度的铵盐能够对其产生抑制,各条件下藻细胞叶绿素a、叶绿素c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在指数生长期无显著差异,而在平台末期,尿素处理组各色素水平显著提高;假微型海链藻光系统Ⅱ的不同光合作用参数在实验末期均表现为铵盐处理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综上所述,假微型海链藻能够利用不同氮源进行生长,但在不同氮源条件下,种群增长的变化模式与光合作用的响应并不一致,由此推测假微型海链藻在不同氮源条件下光合作用并不是导致其生长模式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微型海链藻 氮源 种群增长 光合色素 光合生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