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邵族服饰艺术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强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43-46,共4页
台湾邵族服饰的地域特点鲜明,具有独特的民俗风情、审美情趣、文化底蕴。文章通过对服装的材质、款式、色彩、工艺进行阐述,结合相关史料与实物分析环境因素、气候因素、汉服元素对其成因的影响,总结出邵族服饰的阶级平等、族群标识、... 台湾邵族服饰的地域特点鲜明,具有独特的民俗风情、审美情趣、文化底蕴。文章通过对服装的材质、款式、色彩、工艺进行阐述,结合相关史料与实物分析环境因素、气候因素、汉服元素对其成因的影响,总结出邵族服饰的阶级平等、族群标识、思想保守、技艺传承、祖先崇拜等文化内涵;通过对其服饰艺术特色的解读,对保护和传承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邵族 服饰 特征 成因 文化 传承
下载PDF
再现日月潭邵族传统居住建筑的构筑与意义
2
作者 关华山 《新建筑》 2006年第1期15-22,共8页
清领台没多久,邵族即开始赋税并受汉人涵化,而被称为“化番”。其传统建筑之文献较台湾其他原住民族少许多。为了“原住民文化园区”兴建邵族建筑,以供展示之用,本研究透过文献、影像研究及长老访谈企图追索出邵族各类居住建筑之构筑样... 清领台没多久,邵族即开始赋税并受汉人涵化,而被称为“化番”。其传统建筑之文献较台湾其他原住民族少许多。为了“原住民文化园区”兴建邵族建筑,以供展示之用,本研究透过文献、影像研究及长老访谈企图追索出邵族各类居住建筑之构筑样貌与意义。研究发现:邵族传统之居住建筑主要包括家屋、会所、Lalu岛沿岸高架之谷仓及丰年大祭时之临时建筑;凿齿后少年男女休养小屋与“祖灵屋”。除最后二者外,其他均无实物,仅可由文字、少许影像,窥探其形貌一二。本研究亦提出现今之“祖灵屋”即由“少年休养屋”转化之看法。唯有“家屋”藉助长老回忆,尚可追索其平面及大致样貌,以供复建。本研究并追索出家屋、正门、前庭空间之文化意涵,亦即举行仪式时为凡世、过渡、超凡;平日则转为超凡、过渡、凡世的三段空间,其转换关键主要即为“祖灵篮”的取出与收回。若进一步考虑邵人之宇宙观,可看到仪式时三段空间其实有着自然、女性、孩子→交涉孔道、特殊女性→文化、男性、成年的三段喻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族 居住建筑 构筑 再现 意义
下载PDF
观光业下的台湾原住民服饰:以邵族为例
3
作者 李纳 罗戎蕾 《设计艺术研究》 2020年第4期114-119,共6页
从观光业角度切入中国台湾原住民服饰的发展与变迁,运用图像与文献对比分析方式观察中国台湾原住民中邵族的服饰形制演变。现代化进程使观光业逐步成为中国台湾原住民主要的经济来源,经济结构的转变改变着原住民的生活,其服饰也随之不... 从观光业角度切入中国台湾原住民服饰的发展与变迁,运用图像与文献对比分析方式观察中国台湾原住民中邵族的服饰形制演变。现代化进程使观光业逐步成为中国台湾原住民主要的经济来源,经济结构的转变改变着原住民的生活,其服饰也随之不断改变。观光业能为少数民族生活提供多维度展示,研究观光业下的原住民服饰转变,可为少数民族服饰与现代化融合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住民 邵族 服饰 观光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