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Chinese Image of American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
1
作者 Wang Ting Wang Jia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67-272,共6页
Due to the influence and control of many factors such as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many of the 20thCentury American literature works portray distorted Chinese image different from reality. In Ame... Due to the influence and control of many factors such as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many of the 20thCentury American literature works portray distorted Chinese image different from reality. In American literature,China doesn't exist as a real country with a geographical location,but it exists in a virtual space in the world composed of cultural imagination. Literature is the reflected thought that can accommodate numerous social fields,and American literature can mostly reflect the overall cognition of different fields for Chinese ima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cognition of Chinese image in the20thCentury American literature works,understanding the history and features of Chinese image in the 20thCentury American literature works,in order to obtain the enlightenment of how to better establish Chinese im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形象特征 中国人 美国 地理位置 虚拟空间 特征和 历史
下载PDF
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建立中国现代文学的界碑 被引量:19
2
作者 范伯群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18,共9页
本文认为 ,中国现代文学萌生的界碑 ,应建立在 1 9世纪 2 0世纪之交。在以文学观念更新为启动发力点的文学革新运动中 ,小说、诗歌、散文、戏曲等各个领域几乎是齐头并进 ,各显神通 ,虽然成败不一 ,但就总体而言 ,已初具文学现代化的新... 本文认为 ,中国现代文学萌生的界碑 ,应建立在 1 9世纪 2 0世纪之交。在以文学观念更新为启动发力点的文学革新运动中 ,小说、诗歌、散文、戏曲等各个领域几乎是齐头并进 ,各显神通 ,虽然成败不一 ,但就总体而言 ,已初具文学现代化的新貌 ,而变革时段的“公约数”是“世纪之交”。作者还从通俗文学的角度 ,分析了文学如何与市场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中国 现代文学 文学史 分期
下载PDF
趋“新”与“创”旧:论现代性语境中的新古典主义 被引量:3
3
作者 杨经建 李兰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2-197,共6页
新古典主义是学界近年来已开始关注但又缺乏实质性学术发掘的话题。本文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语境中对新古典主义理论话语形成的机制及其历史的、动态的发展过程进行爬梳、检视和厘析,并在此基础上追究其之所以长期以... 新古典主义是学界近年来已开始关注但又缺乏实质性学术发掘的话题。本文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语境中对新古典主义理论话语形成的机制及其历史的、动态的发展过程进行爬梳、检视和厘析,并在此基础上追究其之所以长期以来处于"失语"状态的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古典主义 现代性语境 20世纪中国文学
下载PDF
从中西文化关系角度看19世纪德国新教的中国传教 被引量:8
4
作者 孙立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47,共8页
19世纪 30年代起 ,德国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以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为后盾 ,在中国开展了多方面的活动 ,包括布道、建立传教站、举办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等。然而 ,传教士们的所作所为并不是为了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而是要实现片... 19世纪 30年代起 ,德国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以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为后盾 ,在中国开展了多方面的活动 ,包括布道、建立传教站、举办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等。然而 ,传教士们的所作所为并不是为了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而是要实现片面的宗教文化渗透和意识形态征服 ,要按照基督教和西方文化的价值标准改造中国。 19世纪德国新教的中国传教具有明显的“文化帝国主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新教 19世纪 德国 中西文化 “文化帝国主义”
下载PDF
20世纪发现戏曲文献的历史沿革与地域分布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占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50,共5页
20世纪发现戏曲文献的历史沿革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00年到1949年为第一阶段,1950年到1976年为第二阶段,1977年到1999年为第三阶段;它们的地域分布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为我国大陆和港台地区,第二板块为日本和韩国地区,... 20世纪发现戏曲文献的历史沿革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00年到1949年为第一阶段,1950年到1976年为第二阶段,1977年到1999年为第三阶段;它们的地域分布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为我国大陆和港台地区,第二板块为日本和韩国地区,第三板块为欧洲和北美洲地区。绝大多数戏曲文献发现的时间和地点都比较清楚确定,也有为数不少的戏曲文献发现的时间和地点迄今仍很模糊。20世纪通行于世并始为学界所广知的戏曲文献也应纳入发现戏曲文献的范畴和领域。追溯它们的历史沿革,俯瞰它们的地域分布,对深入了解和准确认识20世纪发现戏曲文献的内容、价值、特质以及中国戏曲文化的形成、发展、演变,无疑具有不可或缺的实证意义与导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发现戏曲文献 沿革 分布
下载PDF
角色困惑:20世纪中国文学中女性双重角色冲突 被引量:4
6
作者 翟瑞青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8-133,共6页
伴随着妇女解放的步伐,20世纪广大女性逐渐走出家庭步入社会,进入到社会公共劳动领域,然而,由于男性中心观念的影响和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存在,尤其是女性自身无法推卸的繁重的家务劳动和生儿育女的辛苦,致使她们时常陷入社会角色和家庭... 伴随着妇女解放的步伐,20世纪广大女性逐渐走出家庭步入社会,进入到社会公共劳动领域,然而,由于男性中心观念的影响和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存在,尤其是女性自身无法推卸的繁重的家务劳动和生儿育女的辛苦,致使她们时常陷入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矛盾冲突中无法自拔。这种矛盾和痛苦随着妇女进入公共领域机会的增加逐渐增强,反映在文学中各个时期也体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文学 女性 双重角色冲突
下载PDF
论20世纪末叶的审丑文学思潮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洪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11-117,共7页
本文从 2 0世纪末叶的中国文学多元的发展态势中发现了其共同性本质 ,即从统摄文艺的感性学角度来看 ,这共同性就是审丑 ,其具体表现为 :文学审美论在新时期的张扬发展 ,最后就导致了自身的悖反——文学审丑思潮的出现 ;文学由初期的局... 本文从 2 0世纪末叶的中国文学多元的发展态势中发现了其共同性本质 ,即从统摄文艺的感性学角度来看 ,这共同性就是审丑 ,其具体表现为 :文学审美论在新时期的张扬发展 ,最后就导致了自身的悖反——文学审丑思潮的出现 ;文学由初期的局部审丑到中期的全面审丑 ;新时期文学尤其是先锋文学的审丑意识和特点与近现代文学中对丑的展览和欣赏具有不同质的表现 ,从而导致中国文学在世纪末发生了根本性的美学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末叶文学 审丑文学 感性学
下载PDF
20世纪初中国启蒙文学思潮发生论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光芒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15,共4页
2 0世纪中国启蒙文学思潮正式启动于 190 2年。该年度兴起的启蒙文学理论思潮质变性意义表现为从一种单向度的文学功能观发展为视小说为一切文化变迁的中介和多层面的文化结构观 ,从文学的“工具性”命题上升到一种“关系性”的命题 ,... 2 0世纪中国启蒙文学思潮正式启动于 190 2年。该年度兴起的启蒙文学理论思潮质变性意义表现为从一种单向度的文学功能观发展为视小说为一切文化变迁的中介和多层面的文化结构观 ,从文学的“工具性”命题上升到一种“关系性”的命题 ,同时它也预演了一场接近白话文学运动的文学“俗语化”运动。在此推动下 ,启蒙文学创作迅速崛起 ,呈“潮涌”之势。这些作品从三个方面初步建构了启蒙文学的基本形态 :强烈的主体启蒙意识、“文明批评”的思想意向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启蒙思潮 发生论 20世纪初
下载PDF
通览百年学术 著就一部新史——评《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丛书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兵 古风 《云梦学刊》 2006年第6期24-28,共5页
黄霖主编的七卷本《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的主要价值首先表现在其开拓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这个新领域就是当代学术史研究;同时体现在,这是一套既有理论深度、又有个人学术见解的著作。该书也存在着某些可以讨论并且值得提高之处。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 当代学术史研究 理论深度 学术见解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英雄叙事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忠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7-131,共5页
20世纪中国文学的英雄叙事走过了一条由强化到弱化、由英雄到凡人的道路。这既是思想启蒙的结果,也是多元价值并存社会的一种必然要求。从狂人到战士再到嬉皮士、土匪,英雄的背影逐渐远去,其身上承载的求真、向善品格淡出人们的视野,人... 20世纪中国文学的英雄叙事走过了一条由强化到弱化、由英雄到凡人的道路。这既是思想启蒙的结果,也是多元价值并存社会的一种必然要求。从狂人到战士再到嬉皮士、土匪,英雄的背影逐渐远去,其身上承载的求真、向善品格淡出人们的视野,人类的精神高度也面临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文学 英雄叙事
下载PDF
论20世纪中国小说的文化底蕴 被引量:1
11
作者 骆冬青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8-134,共7页
20世纪中国小说在与西方的交流中凸显了文化底蕴。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和深刻精神在各种形态的小说创作中都有体现。中国文化的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是中国小说叙事中人物心态的生长条件;小说在中国文化的边缘与异端的地位,即使当小说进... 20世纪中国小说在与西方的交流中凸显了文化底蕴。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和深刻精神在各种形态的小说创作中都有体现。中国文化的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是中国小说叙事中人物心态的生长条件;小说在中国文化的边缘与异端的地位,即使当小说进入文学的中心,也有深刻的作用。不同文化的间性与中国文化的本性,表现了中国小说与异文化的交往中复杂的形态。20世纪中国小说对传统文化的承传与创新,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永恒价值和生生不息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小说 文化底蕴
下载PDF
阿垅的文学成就及其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燕芬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7-22,共6页
阿垅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诗人和文艺理论家,取得了多方面的文学成就。他以自己的特立独行和天才创造,代表着40年代乃至中国现代新诗的艺术高度。他的报告文学是抗战初期的忠实记录,《南京血祭》具有填补文学空白的重... 阿垅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诗人和文艺理论家,取得了多方面的文学成就。他以自己的特立独行和天才创造,代表着40年代乃至中国现代新诗的艺术高度。他的报告文学是抗战初期的忠实记录,《南京血祭》具有填补文学空白的重要意义。他的诗论文论深透独到,形成了自成一格的理论体系,对中国现代文论有着积极的反思和建造作用。阿垅是认识20世纪中国文学的标本式人物,他的个性化创造及其与时代政治的复杂关系,他的精神痛苦和悲剧命运,引发我们深入地认识和反思一个时代的文学特质和文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 阿垅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20世纪文学全史论纲(中)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义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7期1-19,共19页
治20世纪文学史需要"全史意识"。"全史意识"是大文学观的一种展开和落实。从纵的维度打通近代、现代、当代,从横的维度通向文学的各种体式、各个层面、各个地域,呈现新文学与通俗文学、新旧体诗与戏对峙互渗的立体... 治20世纪文学史需要"全史意识"。"全史意识"是大文学观的一种展开和落实。从纵的维度打通近代、现代、当代,从横的维度通向文学的各种体式、各个层面、各个地域,呈现新文学与通俗文学、新旧体诗与戏对峙互渗的立体空间,沟通两岸四地的文学板块,给少数民族文学立卷。考究"现代性"充分顾及"中国面孔"和中国血脉,规避启蒙与革命的两极化思维。以精神谱系学研究百年文学与中国人精神气质的互动关系,彰显百年文学文化的民族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文学 全史 全史意识 中国面孔 中国血脉 中国人精神气质
下载PDF
历史意识与文化视野中的追问与探索——评陈国恩新著《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外文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权绘锦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36-38,共3页
陈国恩先生的新著《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外文化》,在探讨异域文化和民族传统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双重影响,以及中国现代社会转型与文学流变、文学思潮与作家创作、宗教意识与艺术精神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一系列前人没有涉及或挖掘不够深入的... 陈国恩先生的新著《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外文化》,在探讨异域文化和民族传统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双重影响,以及中国现代社会转型与文学流变、文学思潮与作家创作、宗教意识与艺术精神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一系列前人没有涉及或挖掘不够深入的论题上,见解新颖独到,结论令人信服,研究扎实,论证充分。既具有强烈鲜明的历史意识和问题意识,又保持了他一贯的平实通达的学术风格,应能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外文化》 历史意识 问题意识
下载PDF
宗教精神、文学想像与学术品格——评王本朝著《20世纪中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小林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52-54,共3页
以《2 0世纪中国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为考察对象 ,厘定其文学思路 ,探讨其问题框架及其学术突破和研究方法。认为该著作对 2 0世纪中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之关系 ,从历史流变、精神遇合和话语方式等角度 ,把该论题推进到整体关照和综合研... 以《2 0世纪中国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为考察对象 ,厘定其文学思路 ,探讨其问题框架及其学术突破和研究方法。认为该著作对 2 0世纪中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之关系 ,从历史流变、精神遇合和话语方式等角度 ,把该论题推进到整体关照和综合研究、价值整合与规律探索的学术前沿。进而反思了“从文化考察文学”研究方法的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 跨文化研究 学术品格
下载PDF
德性内涵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
16
作者 杨庆东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48,共4页
 自"五四"以降,德性内涵就一直变动不居,传统理性、现代理性、后现代理性交互影响、彼此渗透,直接带来了德性内涵的多种指向与流变。德性内涵渗透到作家主体意识,与其生命体验、审美感悟交相影响、碰撞与呼应,使20世纪中国...  自"五四"以降,德性内涵就一直变动不居,传统理性、现代理性、后现代理性交互影响、彼此渗透,直接带来了德性内涵的多种指向与流变。德性内涵渗透到作家主体意识,与其生命体验、审美感悟交相影响、碰撞与呼应,使20世纪中国文学呈现出多种样态,进而制约甚至决定着其发展流变的走向,在婚恋文学中表现尤其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内涵 20世纪 中国 婚恋文学 主体意识 生命体验 现代性 审美观念
下载PDF
湖南文学百年兴衰溯源——兼评田中阳《湖湘文化精神与二十世纪湖南文学》
17
作者 梁振华 《云梦学刊》 2001年第4期79-81,共3页
政治本位的近世湖湘文化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曾独领一代风骚 ,然而在当代却遭遇了从极盛走向衰朽的命运 ;湖南文学的百年盛衰 ,也恰恰能够从湖湘文化精神本身的优长与历史局限中找到潜因。 2 0世纪湖南作家创作心理定势及其创作文本思想... 政治本位的近世湖湘文化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曾独领一代风骚 ,然而在当代却遭遇了从极盛走向衰朽的命运 ;湖南文学的百年盛衰 ,也恰恰能够从湖湘文化精神本身的优长与历史局限中找到潜因。 2 0世纪湖南作家创作心理定势及其创作文本思想倾向、艺术特质都受到了湖湘文化深刻的影响和规约。田中阳之新著《湖湘文化精神与二十世纪湖南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湘文化精神 20世纪 区域文化 田中阳 湖南文学 文学史 创作倾向 创作心理 文学研究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四问题
18
作者 刘锋杰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8,共8页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在走出传统、成为话语主持、体现审美启蒙、遭遇威胁四个方面凸显了自身的基本性质、特点,极具重要性。人的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性标志,并将在新的世纪里继续发展。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 人的文学 现代性标志
下载PDF
跨界的拯救——评《中国当代基督教文学与新世纪文化建设》
19
作者 刘智跃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21-124,共4页
在"人的发现"的意义上和"人的观念"的丰富性方面,以基督信仰为底色的中国当代基督教文学自有其独特的价值,应当受到学界的尊重。季玢的《中国当代基督教文学与新世纪文化建设》一书以神学视野关注文学的惯常主题,... 在"人的发现"的意义上和"人的观念"的丰富性方面,以基督信仰为底色的中国当代基督教文学自有其独特的价值,应当受到学界的尊重。季玢的《中国当代基督教文学与新世纪文化建设》一书以神学视野关注文学的惯常主题,开启一系列关于人类精神价值追求的文学命题;该著以人学为视角,横跨文学与文化的疆界,又游走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宗教文化之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基督教文学与新世纪文化建设》 基督教文学 文化建设 人学
下载PDF
百年中国文学中的当代文学研究
20
作者 古远清 《江汉大学学报》 2001年第2期36-42,共7页
“百年中国文学”并不仅是时间概念 ,而且是有特定意义的文学史概念。它以其整体的视界、“一览众山小”的气度 ,突现了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演变过程 ,这无异是一项革命性举措。把当代文学置于百年中国文学视野中去研究 ,是一种艰难的... “百年中国文学”并不仅是时间概念 ,而且是有特定意义的文学史概念。它以其整体的视界、“一览众山小”的气度 ,突现了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演变过程 ,这无异是一项革命性举措。把当代文学置于百年中国文学视野中去研究 ,是一种艰难的整合。除《百年中国文学总系》等少数几种论著较令人满意外 ,有份量的、经得起时间沉淀的著作还是太少。今后如要编写新的文学史 ,寻求突破性的进展 ,仍必须把更新文学史观念和方法放在首位。此外 ,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在研究方法上要注意文化层面上的融合。还应倡导扎实、严谨的学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中国文学史 当代文学 重写文学史 二十世纪 文学演变 研究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