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文论“失语”和“话语重建”的再思考 被引量:6
1
作者 沈立岩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2-87,96,共7页
所谓“失语”并不是对当前文论状况的一个准确的概括 ,而“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也很难成为“话语重建”的理想途径 ,单纯的民族特色亦非理论建构的第一要旨 ,问题的关键是对当代的社会文化和文学现实的深刻研究 ;文学理论话语的建构并... 所谓“失语”并不是对当前文论状况的一个准确的概括 ,而“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也很难成为“话语重建”的理想途径 ,单纯的民族特色亦非理论建构的第一要旨 ,问题的关键是对当代的社会文化和文学现实的深刻研究 ;文学理论话语的建构并非文学研究的最终目的 ,而只是认识文学实在的概念工具和手段 ,它必须从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实证性研究中自然地生发出来 ,而且具有历史的特定性和暂时性特征 ,是有待于不断的调整和变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重建 文化差异 文化变迁 文学批评 文学史 文学理论 实证研究
下载PDF
牛汉诗歌的美学风格与"七月"、"九叶"诗派 被引量:3
2
作者 孙晓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9-94,共6页
牛汉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长达60余年,至今仍未间断。作为"七月"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他半个多世纪的创作历程与该流派之间出现了由游离到紧密联结直至发展超越的关系。笔者试图以牛汉诗歌美学风格的变化为切入点... 牛汉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长达60余年,至今仍未间断。作为"七月"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他半个多世纪的创作历程与该流派之间出现了由游离到紧密联结直至发展超越的关系。笔者试图以牛汉诗歌美学风格的变化为切入点,对"七月"诗派与"九叶"诗派在审美品格、思想文化渊源、诗艺特点等方面进行历时性的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风格 诗歌艺术 “七月”诗派 “九叶”诗派
下载PDF
论“婉”:词学核心概念的字源学谱系分析样例 被引量:6
3
作者 朱崇才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5-160,共6页
"婉约"为词学的核心概念,"婉"的含义,可从"夗-宛-婉"的谱系中寻绎。"夗"训"卧",在甲骨文及金文中,系由两个或一个弯曲的人体所构成的象形字。"夗"含有"屈、曲、圆、... "婉约"为词学的核心概念,"婉"的含义,可从"夗-宛-婉"的谱系中寻绎。"夗"训"卧",在甲骨文及金文中,系由两个或一个弯曲的人体所构成的象形字。"夗"含有"屈、曲、圆、转"等义;"宛"从宀从夗,由宀(馆室)这一部件,增加并引申有"深、幽、凄、清"等义;"婉"从女从宛,增加了"顺、丽、娈、媚"等义。"宛、婉、惋、怨"等夗族字,可与意义相近或相关的字组成诸多双音节词,并进一步组成四音节词组,用以形容描写对象,或用以评论词人词作,并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选择出"婉约"一词,作为词学的核心概念。夗族字所组成的词语及词组,其分布及使用情况,提示"宛"、"婉"等字的构形,与该字实际使用时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学 字源学 汉字美学 谱系分析
下载PDF
汉赋女性角色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5
4
作者 高一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0-135,共6页
涉及女性角色的汉代赋作,约占汉赋作品总数的1/5,数量远远超过我们以往的印象。在众多的汉赋作品中,作家们将笔墨主要集中在神女、美女和舞女们的身上,此类女性角色所占比例远远高出普通劳动女性。对这些女性角色的研究分析,不但让我们... 涉及女性角色的汉代赋作,约占汉赋作品总数的1/5,数量远远超过我们以往的印象。在众多的汉赋作品中,作家们将笔墨主要集中在神女、美女和舞女们的身上,此类女性角色所占比例远远高出普通劳动女性。对这些女性角色的研究分析,不但让我们了解到女性角色在汉赋作品中展现出来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还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汉赋作家创作视野的焦点与盲区形成具有内在原因,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和了解作家的创作与汉代社会政治、文化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 女性角色 审美价值 汉代文学
下载PDF
词学核心概念“婉约”之“约”的汉字美学谱系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朱崇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5年第4期110-115,共6页
"婉约"是词学核心范畴,"婉约"之"约"所含"幽远隐绰玄"诸义,可自"糸-幺-玄-幽"谱系中寻绎。"幺、玄"初文同,为"蚕吐丝"之象。《说文》说"玄"字为"... "婉约"是词学核心范畴,"婉约"之"约"所含"幽远隐绰玄"诸义,可自"糸-幺-玄-幽"谱系中寻绎。"幺、玄"初文同,为"蚕吐丝"之象。《说文》说"玄"字为"象幽而入覆"。"幽"应为"蚕上山吐丝"之象,所指为"蚕室","入覆"即"宀覆"、"穴覆",为蚕室"交覆深屋"之半地下室形制。"约-糸-幺-玄-幽"谱系所含"幽远赤黑隐绰玄"诸义,即来自蚕室这一特殊场景。"约"所含诸义在词学中有广泛的应用。据《词话丛编》及《续编》统计,由"约"为词素所组成的词作用语或词学术语,主要有"婉约"、"幽约"、"隐约"、"依约"、"绰约"等,这些词语或术语是对于词体美学风貌的表达或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婉约 词学 汉字美学 幽玄 谱系分析
下载PDF
论司空图《诗品》“冲淡”境界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景生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2-135,共4页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描述了文学创作的"冲淡美"境界,其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创作主体具有澹泊素洁、虚静专注的精神心态;心物关系具有物我融通、心物妙契、物淡我亦淡的特征;取象造境具有幽柔、淡远、恬静的特色。
关键词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 冲淡美 审美特征
下载PDF
论王维诗歌的山意象与水意象 被引量:4
7
作者 胡秦葆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6期64-70,110,共7页
王维是唐朝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在盛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大放异彩。本文试图从王维的具体作品入手,对他诗歌中山意象水意象的艺术表现形态进行了精当的归纳与分析,对王维诗歌山水意象的生成原由和审美品格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与阐发。进... 王维是唐朝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在盛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大放异彩。本文试图从王维的具体作品入手,对他诗歌中山意象水意象的艺术表现形态进行了精当的归纳与分析,对王维诗歌山水意象的生成原由和审美品格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与阐发。进而指出王维创造山水意象伴随着强烈的生命律动,这与诗人以澄明清澈的心灵观照大自然、感悟大自然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山水田园诗歌 山意象 水意象 审美品格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词学批评中的词“媚”论 被引量:1
8
作者 何世剑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82-85,共4页
中国古典词学批评中的词"媚"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宋代,"媚"作为审美范畴被引入到词学批评中;明代,词"媚"论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发展;清代,"媚"在词学批评视野中得到更为广泛地运用与升格。上... 中国古典词学批评中的词"媚"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宋代,"媚"作为审美范畴被引入到词学批评中;明代,词"媚"论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发展;清代,"媚"在词学批评视野中得到更为广泛地运用与升格。上述历程,标示出"媚"作为我国古典词论的审美范畴经历了一个不断上升、辩证发展的轨迹。"媚"具有"阴柔"、"世俗"、主"形式美"等美学品格,作为一种文体"范式",是对"庄"、"雅"之诗的反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 词学批评 渊源流变 美学品格
下载PDF
当爱情变成了历史——晚清的史词 被引量:1
9
作者 叶嘉莹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6,共10页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词之美感特质的演进与历史之世变有着相互作用的密切关系。而词学家对于词之美感特质的体认也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清代常州词派的理论家周济在积累和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诗有史,词亦有史"的...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词之美感特质的演进与历史之世变有着相互作用的密切关系。而词学家对于词之美感特质的体认也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清代常州词派的理论家周济在积累和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诗有史,词亦有史"的说法。伴随晚清之世变,产生了大量史词,委婉曲折地反映出世变的阴影,正是晚清史词优秀作品的共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感特质 世变 周济 晚清 史词
下载PDF
五言律诗美学特质探论——兼论“中和”审美理想与古典诗歌之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叶汝骏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28-35,共8页
"中和"思想是汉民族文化心理中稳定的、有机的组成部分。尽管它最早是作为一种儒家话语介入文艺创作的,它本身也内蕴着许多普适的美学理想,包括价值判断上真善美的统一,节制、适度原则,矛盾要素的平衡与调和等。"中和之... "中和"思想是汉民族文化心理中稳定的、有机的组成部分。尽管它最早是作为一种儒家话语介入文艺创作的,它本身也内蕴着许多普适的美学理想,包括价值判断上真善美的统一,节制、适度原则,矛盾要素的平衡与调和等。"中和之美"是中国古典诗歌追求的理想美学境界,全方位地渗透于诗歌的内容美学、形式美学和风格美学诸方面。在古典诗歌的众多诗体中,五言律诗最契合于"中和"的审美理想,堪称"中和之美"的极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言律诗 中和之美 古典诗歌 美学特质
下载PDF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文野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73-77,共5页
女性个体经验的不断展开、女性审美自由的不断拓展、女性艺术形式规范的不断丰富,是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主要审美价值取向,其目的是要建立以个人化写作为基础,以张扬女性生命主体意识和自由审美精神为旨归的女性主义性别诗学。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 审美特征 诗性写作 躯体修辞 欲望叙事
下载PDF
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人物布局及其美学意蕴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萍 刘凡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5-11,24,共8页
王维是盛唐诗画双绝的文人典范,其诗歌融通画法,以画之布局结构诗篇。其山水田园诗中或隐或显出现点景人物,人物在诗歌布局上嵌入山水之中,景大人小、景深人远、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表现出层次错落的构图美、不写之写的空灵美和浑然天... 王维是盛唐诗画双绝的文人典范,其诗歌融通画法,以画之布局结构诗篇。其山水田园诗中或隐或显出现点景人物,人物在诗歌布局上嵌入山水之中,景大人小、景深人远、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表现出层次错落的构图美、不写之写的空灵美和浑然天成的和谐美。这些人物虽占据空间很小,但皆为点睛之笔,成为诗中重要的支点,深化诗歌意蕴,提升诗作美感,同时也传达了诗人的理想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山水田园诗 点景人物 人物布局 美学意蕴
下载PDF
袁可嘉与九叶诗派的诗歌表现策略
13
作者 王芳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35-38,共4页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出现的九叶诗派,以开拓“中国式现代主义”诗学道路为己任,袁可嘉则是这一诗派的理论代言人。袁可嘉在诗美原则、诗性人生、表现策略三方面对九叶诗派的艺术探索所作的理论总结对于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袁可嘉 诗美原则 诗性人生 表现策略
下载PDF
审美之“味”的民族性和问题性——从司空图的“辨味论诗”谈起
14
作者 刘淮南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37-41,共5页
司空图的"辨味论诗"既是对前人相关经验的总结和深化,更是对后人在此方面的开启和引领,客观上使得"味"成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审美范畴。农耕文化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原因使得然中国人的审美器官主要表现在嘴巴上... 司空图的"辨味论诗"既是对前人相关经验的总结和深化,更是对后人在此方面的开启和引领,客观上使得"味"成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审美范畴。农耕文化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原因使得然中国人的审美器官主要表现在嘴巴上,而不同于古希腊海洋文化的原因使得审美器官主要是在眼睛上。但是,又应该看到,审美之"味"既有着鲜明的民族性,也存在需要今人注意并求得进一步解释的问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之“味” 辨味论诗 民族性 问题性
下载PDF
酒与南宋遗民词
15
作者 丁楹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55-57,共3页
南宋遗民词人群体的悲剧性生命体验,使借酒消愁、诗酒玩世,成了他们隐居生活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他们的词作,也因此而在唐宋词史上显示出了一种朝气和春意,一种常驻的醉意,从而给唐宋词的审美特征注入了新质。
关键词 南宋遗民词 审美特征
下载PDF
浅论朱祥麟山水旅游诗词的审美特性
16
作者 李彩霞 《鄂州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49-51,共3页
山水游记是朱祥麟先生《通虚子诗词稿》的重要创作题材。从审美内容上看,主要表现为对自然山水的赞美和对文化山水的慨叹;从审美形式上看,则十分追求动词的炼字效果,同时注重以色彩经营画面。其充满生命激情的美丽诗行是诗人山水艺术人... 山水游记是朱祥麟先生《通虚子诗词稿》的重要创作题材。从审美内容上看,主要表现为对自然山水的赞美和对文化山水的慨叹;从审美形式上看,则十分追求动词的炼字效果,同时注重以色彩经营画面。其充满生命激情的美丽诗行是诗人山水艺术人生的精彩放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祥麟 山水旅游诗词 审美特性
下载PDF
“观看”的诗意:汉语图像诗的审美建构
17
作者 吴彦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02-106,共5页
图像诗古已有之,但现代图像诗是建立在现代印刷传媒技术之上的,是美术与文学相结合的跨媒介艺术。汉语图像诗的创作或基于象形的汉字本身的审美特质,或源于方形汉字在传达媒介中的空间堆垒,利用字词句篇在书页上呈现出来的具体位置及相... 图像诗古已有之,但现代图像诗是建立在现代印刷传媒技术之上的,是美术与文学相结合的跨媒介艺术。汉语图像诗的创作或基于象形的汉字本身的审美特质,或源于方形汉字在传达媒介中的空间堆垒,利用字词句篇在书页上呈现出来的具体位置及相互的空间关系形成图像,使诗具有"观看"的诗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诗 象形文字 视觉审美
下载PDF
汉字美学:物性能指、诗性表征及生态意旨——以《说文解字》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守湖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6-73,共8页
作为一种表意文字,依类象形、形声相益、因义构形的汉字,体现了中国人源远流长的"象思维"。正因对"象"与"形"的依赖,汉字符号的物性能指无处不在。作为初民时代诗性思维的重要载体,汉字先在地体现出直觉... 作为一种表意文字,依类象形、形声相益、因义构形的汉字,体现了中国人源远流长的"象思维"。正因对"象"与"形"的依赖,汉字符号的物性能指无处不在。作为初民时代诗性思维的重要载体,汉字先在地体现出直觉感悟、象征指事、隐喻表达的诗性特质。汉字的创制和演化,始终伴随着中国人对于世界的感性认知和哲学思考,汉字思维的原初就是对天、地、人三者关系的感性叩问。汉字亦由此被赋予了中国先民朴素的生态存在论。汉字本身潜藏的生态意旨以及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汉字的哲学观照,构成了一个"字思维"基础上生成的生态场域。建构了中国人文化人格和心灵图谱的汉字,是中华美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汉字美学 物性能指 诗性表征 生态意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