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楚狂接舆歌”的文学演变路径
1
作者 李媛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1-46,共6页
《庄子·人间世》“接舆歌”与《论语·微子》所载版本不一,前者的楚人文法特色更为浓厚。两处文本的思想差异关键在于“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与“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庄子·人间世》与楚系文献中出现的相似... 《庄子·人间世》“接舆歌”与《论语·微子》所载版本不一,前者的楚人文法特色更为浓厚。两处文本的思想差异关键在于“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与“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庄子·人间世》与楚系文献中出现的相似文本同属于未来“不可待”的传统,并将指涉对象具体到“人间世”之“世”,表明现世的明哲保身及未来的不可期待。《论语·微子》加以改造,与汉系文献同属于未来“犹可追”的传统。以“接舆歌”为主体内容的楚狂接舆歌孔子故事,经历“楚系文献—《庄子·人间世》—《论语·微子》”的文学演变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人间世》 《论语·微子》 文学演变
下载PDF
孔颜之乐,所乐何事——以《论语》为中心的考察
2
作者 李树超 《济宁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12,共6页
“孔颜之乐”源于《论语》。宋明时期,诸多理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在佛道思想的影响下,宋明理学家对“孔颜之乐”的探讨都是在各自的理论体系中对“终极乐地”的追寻,并没有从实质上讨论《论语》中的“孔颜之乐,所乐何事”。《论... “孔颜之乐”源于《论语》。宋明时期,诸多理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在佛道思想的影响下,宋明理学家对“孔颜之乐”的探讨都是在各自的理论体系中对“终极乐地”的追寻,并没有从实质上讨论《论语》中的“孔颜之乐,所乐何事”。《论语》的原文和诸多注解,均将“孔颜之乐”理解为“贫而乐道”之乐。“孔颜之乐”是在以道为核心的生活中自然呈现的生活状态。“孔颜之乐”源于个体对道德的追求而产生的内在自足,从而实现了对外在世界的超越。孔颜所乐之事贯穿于有关“道”的生活的始终,主要体现在学道之乐、行道之乐及与道相合之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孔颜之乐
下载PDF
汉代纬学儒家道德神学化的系统阐释
3
作者 祁志祥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28-35,共8页
汉代儒学昌盛的两大思潮是经学与纬学。纬学是诠释经学的产物。因为其中多神学预言,故称“谶纬”。纬学产生于西汉后期哀、平之际,经王莽新朝奖倡,至东汉光武帝定纬书为士子必读书达到极盛。明帝、章帝命根据谶纬重新解释《五经》章句,... 汉代儒学昌盛的两大思潮是经学与纬学。纬学是诠释经学的产物。因为其中多神学预言,故称“谶纬”。纬学产生于西汉后期哀、平之际,经王莽新朝奖倡,至东汉光武帝定纬书为士子必读书达到极盛。明帝、章帝命根据谶纬重新解释《五经》章句,谶纬神学成为东汉的思想正统。在系统梳理汉代纬学的兴衰历程的基础上指出纬书的特点是假谶辅经。通过阐释以《七经纬》及《河图》《洛书》为标志的纬书构成及其对孔子的神化,并结合刘勰《正纬》的反思,可以使人们对汉代纬学的得失有一个合理的考量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纬学 《七经纬》 《河图》 《洛书》 论语谶 孔子神化 刘勰《正纬》
下载PDF
定州《论语》分章考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若晖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23,共4页
河北定县八角廊汉简《论语》之性质约有二说,李学勤先生以其为《齐论》,刘来成、单承彬先生则认为是《鲁论》。实际上,王素先生已经指出,由于郑氏注本以及传本或今本都是融合本,谁也没有见过真正的《齐论》和《鲁论》,根据这种比较是无... 河北定县八角廊汉简《论语》之性质约有二说,李学勤先生以其为《齐论》,刘来成、单承彬先生则认为是《鲁论》。实际上,王素先生已经指出,由于郑氏注本以及传本或今本都是融合本,谁也没有见过真正的《齐论》和《鲁论》,根据这种比较是无法确定简本《论语》的性质的。王素先生认为简本分章一般较今本为少,从而否定简本为《齐论》说。但考今本章数,三十章以上凡六篇,而简本虽已残缺,其残存的十枚章数简高于三十章者即有五简,简本最高章数四十七章也高于《集解》本最高章数四十四章。因此,王素先生根据古书《齐论》章数多于《鲁论》的记载所判定的简本和今本《论语》归属,恰恰是南辕北辙。有学者认为汉代《论语》文本的出现都是在《古论》发现之后,本文不能赞同。武帝时经学出现由齐转鲁的倾向,以《鲁论》为主,融合《齐论》的文本应在张禹之前就已出现。因此,八角廊汉简《论语》很可能是与古、齐、鲁三家《论语》并行而内容互有同异的一种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汉筒 分章 定州
下载PDF
汉晋《论语》注的援《易》解经特色 被引量:6
5
作者 闫春新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81,共7页
在《论语》注释史上,援引《易》之经传以注解《论语》,是汉晋时期《论语》注释的突出特色。本文比较全面、系统地考察了这一时期援《易》注经的必要性、可能性、分类及其各自特征,并通过考察援《易》解《论语》中的孔子形象进一步加以... 在《论语》注释史上,援引《易》之经传以注解《论语》,是汉晋时期《论语》注释的突出特色。本文比较全面、系统地考察了这一时期援《易》注经的必要性、可能性、分类及其各自特征,并通过考察援《易》解《论语》中的孔子形象进一步加以补证。深人探讨汉晋《论语》注中的援《易》注经及其所彰显的时代风貌,并从中管窥孔子形象及其流变,既能显微出两汉经学与魏晋玄学的学术传承及其转向,更可对后者的中心问题——圣人观及其玄学家所发挥之玄学新义有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 《论语》 汉晋 援《易》解经 以《易》解《论语》
下载PDF
子路成长的分期考察 被引量:2
6
作者 管正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1-124,共4页
子路在孔门中处在比较重要的位置,在《论语》中有较多记载,然而由于《论语》一书的特殊性质,对子路的记载缺少明显的时间顺序,因此对子路的研究有其必要性。按照时间顺序对现有的涉及子路的史料进行分析,构建出子路的带明显阶段性特征... 子路在孔门中处在比较重要的位置,在《论语》中有较多记载,然而由于《论语》一书的特殊性质,对子路的记载缺少明显的时间顺序,因此对子路的研究有其必要性。按照时间顺序对现有的涉及子路的史料进行分析,构建出子路的带明显阶段性特征的成长轨迹,可得出结论:子路思想性格和学问能力的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由急躁好胜、不够成熟、到深思慎行、稳重知礼,最终成为符合儒家标准的政治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子路 孔子
下载PDF
从文本表达看易、老、孔、医的同源性 被引量:2
7
作者 赵荣波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25,共6页
《老子》、《论语》和《内经》等经典的文本表达呈现出共性:篇与篇、段与段甚至句与句之间看似缺乏逻辑衔接但却是一个有机整体。这种表达方式受到《易经》卦与卦、爻与爻排列方式的直接影响。其文本特征为:指点、叙述(呈现)和互文见义... 《老子》、《论语》和《内经》等经典的文本表达呈现出共性:篇与篇、段与段甚至句与句之间看似缺乏逻辑衔接但却是一个有机整体。这种表达方式受到《易经》卦与卦、爻与爻排列方式的直接影响。其文本特征为:指点、叙述(呈现)和互文见义。共同的文本表达方式是易、老、孔、医同源性的又一重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老子》 《论语》 《内经》
下载PDF
《论语》和《庄子》中的颜回与子贡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二平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5期575-581,共7页
在《论语》里,颜回与子贡都接触到了"性与天道"的问题,但为学之方和人生境界不同,颜回"尊德性"而子贡"道问学"。《庄子》全书抑子贡而扬颜回,对"性与天道"进行了深度阐释。在穷达生死的问题上... 在《论语》里,颜回与子贡都接触到了"性与天道"的问题,但为学之方和人生境界不同,颜回"尊德性"而子贡"道问学"。《庄子》全书抑子贡而扬颜回,对"性与天道"进行了深度阐释。在穷达生死的问题上,庄子肯定了孔颜乐处,但引入气化论而远离了儒家正命论。在人性和历史问题上,庄子反思了人类的异化,他重建人性的理想与儒家相似,但其人性预设及反性复情、无为而治的政治观与儒家的扩充四端说及伦理教化观又有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庄子》 颜回 子贡 性与天道
下载PDF
《论语》中的“子”、“孔子”、“夫子”行文体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珏 《兰州学刊》 CSSCI 2008年第3期195-197,共3页
《论语》中,指代孔子可用"子"、"孔子"、"夫子"。通过对《论语》的行文体例分析,我们发现特指孔子的"子"没有用作宾语的用例,而"孔子"、"夫子"则有。由此,我们推知古代汉... 《论语》中,指代孔子可用"子"、"孔子"、"夫子"。通过对《论语》的行文体例分析,我们发现特指孔子的"子"没有用作宾语的用例,而"孔子"、"夫子"则有。由此,我们推知古代汉语语法结构中,指代相同的一组词,其所处位置与它们的表意内涵有某种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孔子 夫子
下载PDF
春秋战国诸子关于道德之价值的认知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彦修 《管子学刊》 CSSCI 2012年第3期29-34,共6页
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进程中,儒、道、墨、法和纵横家分别探讨了道德的价值。孔子、孟子、墨子、老庄与荀子所主张的道德内涵不同,但他们都充分肯定甚至夸大了道德的价值。韩非子与他们不同,把道德与政治剥离,纵横家则进一步提出了道德... 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进程中,儒、道、墨、法和纵横家分别探讨了道德的价值。孔子、孟子、墨子、老庄与荀子所主张的道德内涵不同,但他们都充分肯定甚至夸大了道德的价值。韩非子与他们不同,把道德与政治剥离,纵横家则进一步提出了道德价值有限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孔子 孟子 墨子 老子 庄子 荀子 韩非子 纵横家
下载PDF
《庄子》重言对《论语》叙事的模仿和超越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永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82-85,共4页
从《大宗师》和《天地》中两则重言对《论语.微子》的叙事模仿可以看出,《庄子》部分重言在叙述视角、叙述者类型、叙述情节、叙述人物、叙述结构上对《论语》叙事进行了有意的模仿,但《庄子》重言在对《论语》叙事模仿的基础上又进行... 从《大宗师》和《天地》中两则重言对《论语.微子》的叙事模仿可以看出,《庄子》部分重言在叙述视角、叙述者类型、叙述情节、叙述人物、叙述结构上对《论语》叙事进行了有意的模仿,但《庄子》重言在对《论语》叙事模仿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创造和扩充,从而超越了《论语》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论语》 重言 叙事 模仿
下载PDF
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关系辨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长江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81-84,共4页
德治与法治本源于西周时期的礼治,至春秋战国时期,逐渐从礼治中分离出来,成为两种不同的治国手段。儒家虽重“德治”,但也承认“法治”的重要作用;而法家虽特重“法治”,然亦不排斥“德治”。
关键词 礼治 德治 法治 孔子 韩非子
下载PDF
孔子的祭祀观及其对汉代社会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青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7年第5期30-34,共5页
祭祀礼仪在孔子力图重建的礼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孔子对祭祀有完整而系统的认识,他的祭祀观念深刻而全面,他认为祭祀要"慎"与"敬"。孔子的祭祀观继承了殷周时期祭祀理念的合理成分。在孔子的观念里面,原为祈福、禳... 祭祀礼仪在孔子力图重建的礼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孔子对祭祀有完整而系统的认识,他的祭祀观念深刻而全面,他认为祭祀要"慎"与"敬"。孔子的祭祀观继承了殷周时期祭祀理念的合理成分。在孔子的观念里面,原为祈福、禳灾的祭祀已丧失了原始的价值与意义,成为涵养个人品德及教化他人的仪式。这种祭祀观薪火相传,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和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均产生了巨大作用,孔子祭祀观对汉代的祭礼及祭祀理念的巨大影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祭祀 祭祀观 汉代
下载PDF
子夏的反讽与孔子的批评——《论语》“贤贤易色”“君子不重则不威”两章解诂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根希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79-88,共10页
子夏"贤贤易色"章承接上章,运用反讽质疑了孔子孝、悌的互文使用和文、质的轻重区分。子夏的观点是:孝、悌有内外之分而文、质应同时并重。随后的"君子不重则不威"章,孔子阐释了文、质的轻重关系,主张一种涵盖了孝... 子夏"贤贤易色"章承接上章,运用反讽质疑了孔子孝、悌的互文使用和文、质的轻重区分。子夏的观点是:孝、悌有内外之分而文、质应同时并重。随后的"君子不重则不威"章,孔子阐释了文、质的轻重关系,主张一种涵盖了孝、悌的忠信论,批评了子夏"吾必谓之"的修辞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子夏 孔子 “贤贤易色”章 “君子不重则不威”章
下载PDF
伦理文化浅议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绍侯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35-39,共5页
伦理文化或称伦理道德,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伦理文化以人为本,以孝为中心,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以家庭为单位,强调家庭内部关系和谐。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本保证,故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伦理... 伦理文化或称伦理道德,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伦理文化以人为本,以孝为中心,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以家庭为单位,强调家庭内部关系和谐。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本保证,故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伦理文化,以期稳定、巩固其统治。对老百姓来说,在伦理道德的规范下,也可以享受到某种天伦之乐。但伦理文化也有糟粕,只有剔除“重人治轻法治”、“愚忠愚孝”、“歧视妇女”、“重义轻利”等糟粕,才能使伦理文化发扬光大,才能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特有的作用,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悌 仁义 五常 六纪 《论语》《孟子》《孝经》
下载PDF
试析子路与孔子的关系及其成因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竞艳 刘志申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7-20,共4页
 孔门弟子三千,子路在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孔子对子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不倦的教诲,称赞子路是个勇而无惧、果断干练、擅长政事、知"仁""礼"、懂孝道的人。子路追随孔子周游列国,同时也给了孔子无尽的支持...  孔门弟子三千,子路在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孔子对子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不倦的教诲,称赞子路是个勇而无惧、果断干练、擅长政事、知"仁""礼"、懂孝道的人。子路追随孔子周游列国,同时也给了孔子无尽的支持和帮助。尽管如此,孔子和子路师生二人在言语上也有许多正面冲突。究其原因在于子路直率无讳的性格和孔子与子路之间不同志向以及孔子和子路之间的师徒兼朋友的双重关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路 孔子 人格修养 《论语》
下载PDF
《孔子诗论》真伪疑议
17
作者 魏耕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0-87,共8页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自2001年出版后,特别是其中的《孔子诗论》引起轰动而持久的考释、研究热潮,论文与专著交相纷然出现,成为一时之显学,延续数年之久。然此竹书有不少疑窦,颇值得重新思考。它与《论语》在论《诗经》上有...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自2001年出版后,特别是其中的《孔子诗论》引起轰动而持久的考释、研究热潮,论文与专著交相纷然出现,成为一时之显学,延续数年之久。然此竹书有不少疑窦,颇值得重新思考。它与《论语》在论《诗经》上有许多不合,如思想、语言、词汇、文字、句式等都有极大差异;荀子最看重子曰《诗》云,他又是鲁、韩、毛《诗》的传授者,也是早期儒家最后的大师,而且晚年定居楚国,然而作于晚期的《荀子》看不到的《孔子诗论》的痕迹;秦火之后,西汉广收先秦典籍,然《汉书·艺文志》与两汉经学著作,以及史学、哲学著述等,均未见提及过,更谈不上引用;再从历代出土的简帛书看,从来没有发现过著名的儒家失传著作,如《乐经》,或孔子的任何其他著作;以往伪书最看重对儒家经典的冒名制作,如东晋出现的伪《古文尚书》,明代冒出的《申培诗说》,都和社会风气、时代时潮相关,目的不外乎名或者利;《孔子诗论》没有出土地点,又出现在社会作伪风气日涨之时,就更值得深思慎别。本此以上五点,以别伪求真的眼光对此予以重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诗论》 《论语》 《荀子》 两汉人著述
下载PDF
曾子与《论语》
18
作者 王星光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54-56,68,共4页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高徒之一。在《论语》中被少见的称为"子",为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论语》是儒学最重要的经典,在《论语》中,提到曾子的名字达17次之多,其中,记载他的言论多达15条。曾参父子同为孔子的学生...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高徒之一。在《论语》中被少见的称为"子",为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论语》是儒学最重要的经典,在《论语》中,提到曾子的名字达17次之多,其中,记载他的言论多达15条。曾参父子同为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感情更为深厚;他为人朴实敦厚,有传承儒家学脉的高度责任感;他提出和阐发的孝道、诚信、修身、担当等见解,发扬了孔子的学说;他将孔子"一以贯之"的学说慨括为"忠恕",表明对孔子学说理解透彻,深得要领;孔子的嫡孙孔伋拜其为师,足见他已具备儒家学术传道者的崇高地位;后世尊其为"宗圣",也是对其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统传道宗师地位的褒奖。这都有力证明曾子对《论语》成书做出有无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子 《论语》 儒家
下载PDF
《论语》“子见南子”章正诂
19
作者 张冲 《枣庄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96-98,共3页
在《论语·雍也》篇中"子见南子"一章里,夫子"矢辞"中的"否"、"厌"二字的读音直接影响着本章训诂的准确性。历代学者对这一章的翻译,或主观上强改字意,或辗转意译附会旧说,究其根源,就在... 在《论语·雍也》篇中"子见南子"一章里,夫子"矢辞"中的"否"、"厌"二字的读音直接影响着本章训诂的准确性。历代学者对这一章的翻译,或主观上强改字意,或辗转意译附会旧说,究其根源,就在于忽略了"否"、"厌"二字的读音。通过研究,在"子见南子"章里,"否"字正音念"pǐ","厌"字正音念"yā"。而本章的正确释义是:夫子见过南子,子路不高兴。夫子对子路发誓说:"我如果心思不正,上天惩罚我!上天惩罚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子见南子 训诂
下载PDF
先秦节俭观研究
20
作者 张娟 《高教学刊》 2016年第3期255-258,共4页
节俭观是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秦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思想家们都强调并倡导节俭的观念。从节俭目的而言,既具有维护统治阶级统治的功利性,也有弘扬仁爱与兼爱思想的德性主义色彩。节俭标准方面,儒家主张节俭以礼... 节俭观是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秦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思想家们都强调并倡导节俭的观念。从节俭目的而言,既具有维护统治阶级统治的功利性,也有弘扬仁爱与兼爱思想的德性主义色彩。节俭标准方面,儒家主张节俭以礼,墨子认为以生活必需为节俭标准,管子认为要俭奢有度。思想家们还倡导利用制度法规以及心理调节的方式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实现节俭的美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俭 孔子 老子 墨子 管子 韩非子 荀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