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太行山区泥石流启动的水岩相互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滨 董昕 +1 位作者 王维早 齐剑锋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6-120,共5页
泥石流作为一种固-液混合而形成的地质灾害,其启动过程中必然存在着水与岩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对太行山区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貌、降雨、物源和人类活动特征等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太行山区泥石流的崩滑动力和洪水动力两种启动类型... 泥石流作为一种固-液混合而形成的地质灾害,其启动过程中必然存在着水与岩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对太行山区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貌、降雨、物源和人类活动特征等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太行山区泥石流的崩滑动力和洪水动力两种启动类型。在此基础上,从水-岩系统耦合作用的角度,研究了太行山区泥石流形成过程中,洪水与固体颗粒之间彼此促进、相互制约的水岩化学作用、水岩物理作用和水岩力学作用,阐明了水岩相互作用对泥石流初始形成的促进机制,从而为泥石流启动预测预报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水岩作用 形成条件 启动类型 太行山区
下载PDF
《耶鲁藏中国山形水势图》初解 被引量:4
2
作者 刘义杰 《海洋史研究》 2014年第2期18-32,共15页
中华民族有悠久的航海历史,与其他航海民族一样绘制有自己的航海图。但我国古代的航海图与西方的航海图不同,它是一种与针路簿互为表里的“舟子秘本”,即明钞本《顺风相送》及清钞本《指南正法》等针路簿中所记载的“山形水势图”。以... 中华民族有悠久的航海历史,与其他航海民族一样绘制有自己的航海图。但我国古代的航海图与西方的航海图不同,它是一种与针路簿互为表里的“舟子秘本”,即明钞本《顺风相送》及清钞本《指南正法》等针路簿中所记载的“山形水势图”。以往由于未能识得“山形水势图”为何物,故有学者认为,“我国古代时期的水道图、海道图、针路图等,都是为航海服务的,故都是属于航海图”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势 中国 中华民族 航海图 针路 代时
下载PDF
从“主位”到“他者”的理解——对阳烂侗族栖居文化的人类学解读 被引量:3
3
作者 舒丽丽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09年第2期64-69,共6页
从"主位"与"他者"两个不同的视角,对湖南省西南部一个侗族村落栖居文化进行人类学解读,通过访谈与对传说故事的追溯,将村落"风水"建构在民族历史与文化基础之上,认为栖居文化既是一种信仰和审美哲学,更... 从"主位"与"他者"两个不同的视角,对湖南省西南部一个侗族村落栖居文化进行人类学解读,通过访谈与对传说故事的追溯,将村落"风水"建构在民族历史与文化基础之上,认为栖居文化既是一种信仰和审美哲学,更是期冀通过对其进行解释以达到反思文化研究、加深人与人之间理解包容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烂 山形水势 主位 他者 栖居文化
下载PDF
垂直下水管中气液两相流动特性分析
4
作者 姚昱婷 孙阳 +1 位作者 林欣然 程玖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1期126-129,共4页
由于山区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我国边远山区存在结构性缺水的问题。低落差河流环境下液气泵系统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案,而垂直下水管及其涉及的气液两相流动特性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及关键技术。基于提出的均相流模型和多工况试验数... 由于山区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我国边远山区存在结构性缺水的问题。低落差河流环境下液气泵系统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案,而垂直下水管及其涉及的气液两相流动特性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及关键技术。基于提出的均相流模型和多工况试验数据,对垂直下水管中的气液两相流运动特性进行了进一步研究。重点研究了能够反映垂直下水管中的气液混合程度的关键参数与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试验结果与解析解的对比,进一步分析并论证了均相流模型存在的不足和试验设计的欠缺之处,为垂直下水管道直径的选取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下水管 低水头水力能 两相流 均相流模型 液气泵系统 山区低落差河流环境
下载PDF
山区采煤覆岩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琪 李小琴 李文平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1-34,共4页
以青龙煤矿为试验矿井,结合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现场实测资料,运用相似材料模拟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岩溶山区采场覆岩变形破坏规律及导水断裂带高度发育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青龙煤矿煤层开采顶板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为42-46 m... 以青龙煤矿为试验矿井,结合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现场实测资料,运用相似材料模拟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岩溶山区采场覆岩变形破坏规律及导水断裂带高度发育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青龙煤矿煤层开采顶板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为42-46 m;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逐渐增加,最终达到稳定;开采过程中,工作面前后方煤壁处出现应力集中;上覆岩层在工作面推进结束后最终破坏形态为"马鞍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山区 导水断裂带 相似材料模拟 数值模拟 发育高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