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色影片字幕中中国特色话语的认知翻译研究
1
作者 魏曼茹 刘存伟 王婷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38-141,共4页
隐喻象似性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是语言学、翻译学等学科中主要的理论工具之一。本文以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为研究起点,详细阐释了隐喻象似性的映射过程,探讨了其语言符号特点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并从语言符号的相似性、创造性和抽象性的维度... 隐喻象似性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是语言学、翻译学等学科中主要的理论工具之一。本文以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为研究起点,详细阐释了隐喻象似性的映射过程,探讨了其语言符号特点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并从语言符号的相似性、创造性和抽象性的维度,对红色影片代表之一《长津湖》的字幕翻译做了话语分析,以期为影视剧字幕翻译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参考,助力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构建及中国对外形象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象似性 字幕翻译 《长津湖》 话语传播
下载PDF
军旅文学的影像改编--以电影《长津湖》为例
2
作者 牛振宇 《陇东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8-33,共6页
电影《长津湖》是对军旅作家兰晓龙的长篇小说《冬与狮》的成功改编,通过长津湖战役中的英雄人物群像展现了长津湖战役的残酷和伟大,阐释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电影对小说的改编回应了时代背景下的现实创作需求,通过突破小说模式的反... 电影《长津湖》是对军旅作家兰晓龙的长篇小说《冬与狮》的成功改编,通过长津湖战役中的英雄人物群像展现了长津湖战役的残酷和伟大,阐释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电影对小说的改编回应了时代背景下的现实创作需求,通过突破小说模式的反好莱坞观念与范式的叙事设置,意象化的人物及人物关系塑造,将小说中虚构的故事融入历史背景与真实场面刻画中,使“战争记忆”在生动的图像中得以唤醒,在军旅题材小说的影响力得到推广之际,中国电影市场潜力亦得以扩散,彰显了中国电影人借助“中国故事”的全球吸引力。电影《长津湖》的改编成功,既契合了时代与市场的双重诉求,又探索出中国军旅题材文学的影视化创作中不同于好莱坞化的创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津湖》 《冬与狮》 军旅文学 影像改编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爱国主义电影字幕英译研究——以《长津湖》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媛 应小寒 《长春大学学报》 2023年第9期65-70,共6页
电影是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而字幕翻译则是沟通的桥梁,连通起不同的国家。由此,字幕翻译对于电影“走出去”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在生态翻译学中,字幕翻译可视作一种特殊的翻译生态环境,其三维转换策略对生态翻... 电影是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而字幕翻译则是沟通的桥梁,连通起不同的国家。由此,字幕翻译对于电影“走出去”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在生态翻译学中,字幕翻译可视作一种特殊的翻译生态环境,其三维转换策略对生态翻译学研究颇具价值。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分析爱国主义电影《长津湖》字幕翻译中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策略,有助于拓展我国字幕翻译研究,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字幕翻译 《长津湖》 爱国主义
下载PDF
《长津湖》结构论——兼谈《左传·殽之战》的结构特点
4
作者 朱明秋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第6期47-51,共5页
自《长津湖》上映以来,好评如潮,但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本文认为,《长津湖》的故事情节环环紧扣,形散神不散;《长津湖》在结构上用三分之二的篇幅做铺垫,和《左传·殽之战》的写法颇为相似;《长津湖》的设计有助于揭示抗美援朝的... 自《长津湖》上映以来,好评如潮,但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本文认为,《长津湖》的故事情节环环紧扣,形散神不散;《长津湖》在结构上用三分之二的篇幅做铺垫,和《左传·殽之战》的写法颇为相似;《长津湖》的设计有助于揭示抗美援朝的正义性和胜利的必然性,体现了叙事者高度的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津湖》 结构 故事情节 铺垫 《左传·殽之战》
下载PDF
历史电影中的文化记忆书写——以《长津湖》系列影片所体现的抗美援朝记忆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琳 宋依可 《蚌埠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6-21,共6页
立足于扬·阿斯曼的文化记忆理论,针对兼具媒体工具和文化产品属性的历史电影,以《长津湖》系列影片为研究对象,探究历史电影借助影像技术在文化记忆框架下赋予历史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以及它在提升民族认同感和塑造国家正面形象上所... 立足于扬·阿斯曼的文化记忆理论,针对兼具媒体工具和文化产品属性的历史电影,以《长津湖》系列影片为研究对象,探究历史电影借助影像技术在文化记忆框架下赋予历史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以及它在提升民族认同感和塑造国家正面形象上所发挥的不可比拟的作用。该系列影片引领观众步入由叙述者精心编织的回忆空间,在帮助人们了解历史的同时,传达出影像背后潜存的文化记忆与历史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记忆 历史电影 《长津湖》系列影片 抗美援朝
下载PDF
内涵、形象、话语:电影《长津湖》对家国情怀的具象书写 被引量:1
6
作者 戴蔚 杨甜甜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2年第12期59-65,共7页
家国情怀是主流电影重笔书写的主题之一。电影《长津湖》通过多元立体的人物塑造,从家园梦想、家人亲情、保家卫国的赤子之心等方面阐释了家国情怀的内涵;通过立体可感的英雄群像、诗意描画的空间形象、见微知著的细节对家国情怀进行具... 家国情怀是主流电影重笔书写的主题之一。电影《长津湖》通过多元立体的人物塑造,从家园梦想、家人亲情、保家卫国的赤子之心等方面阐释了家国情怀的内涵;通过立体可感的英雄群像、诗意描画的空间形象、见微知著的细节对家国情怀进行具象呈现;并在个体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交融、历史真实与虚构故事的互释、家国情怀的意象表达中对家国情怀进行了具象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津湖》 家国情怀 具象书写
下载PDF
论电影《长津湖》宏大历史叙事下的记忆与责任书写 被引量:1
7
作者 廖小婵 《武夷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42-46,共5页
战争巨制《长津湖》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下,实现了战争个体记忆、集体记忆与国家记忆的建构。影片在宏大的史诗性历史叙事之下选取了几名普通战士的视角,以个体记忆浓缩抗美援朝的抗战征程,并将个体记忆转化为集体记忆的一部分,这在一定程... 战争巨制《长津湖》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下,实现了战争个体记忆、集体记忆与国家记忆的建构。影片在宏大的史诗性历史叙事之下选取了几名普通战士的视角,以个体记忆浓缩抗美援朝的抗战征程,并将个体记忆转化为集体记忆的一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战争记忆、弘扬了民族精神、建构了国家记忆的认同机制。历史叙事下的个人记忆和集体记忆有助于人们对国家同一性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同时,这种共同体意识又被记录到革命历史的记忆长河之中,成为一种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在该片美丽票房成绩的背后隐伏着主旋律影片的启迪与责任:“尊重个人记忆的差异性”“警惕集体失忆的危险”“实现国家记忆认同性和合法性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津湖 抗美援朝 个体记忆 集体记忆 国家记忆 记忆缺憾
下载PDF
红色题材电影的现代化转向探析——以影片《金刚川》《长津湖》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曹斌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第9期18-21,共4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怀旧的情绪也越来越重。在当代,红色题材电影是比较受国民喜爱的电影类型之一。红色题材电影可以通过电影这一载体,来还原出革命战役的历史,并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依据,在某种程度上红色题材电影对我国来说具有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怀旧的情绪也越来越重。在当代,红色题材电影是比较受国民喜爱的电影类型之一。红色题材电影可以通过电影这一载体,来还原出革命战役的历史,并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依据,在某种程度上红色题材电影对我国来说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长津湖》是继《金刚川》之后又一部红色题材的经典电影。该文主要介绍金刚川到长津湖的革命战役,充分利用电影的形式来还原历史真实事件,并让当代人可以感受和学习到中国革命战士的无私奉献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并给当代人传递正确的中华民族价值观,为弘扬和继承红色基因带来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川》 《长津湖》 红色题材 电影叙事 现代转向
下载PDF
反向改编:从《长津湖》到《冬与狮》
9
作者 张玉洁 王希宇 吴云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第26期14-17,共4页
近年来,对于习惯以小说为底本改编电影的影视圈来说,先有电影后有小说看似有悖于读者的接受习惯,实际上打破了影圈改编原著“曲高和寡”的窘境。同样是长津湖的故事,《冬与狮》在《长津湖》的影响下既完成了对电影叙事范式的转变,同时... 近年来,对于习惯以小说为底本改编电影的影视圈来说,先有电影后有小说看似有悖于读者的接受习惯,实际上打破了影圈改编原著“曲高和寡”的窘境。同样是长津湖的故事,《冬与狮》在《长津湖》的影响下既完成了对电影叙事范式的转变,同时二者“联姻”丰富了电影本事的内涵。故该文试从叙事学的角度,探寻《冬与狮》如何利用叙事模式、叙事视角、叙事主题3个方面完成对《长津湖》的叙事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津湖》 《冬与狮》 叙事模式 叙事视角 叙事主题
下载PDF
论习近平总书记文艺讲话精神对电影创作的指导——以主旋律电影《长津湖》为例
10
作者 李文海 靳婷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113-117,共5页
面对文艺创作方面的种种不良现象,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以及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多次针对文艺工作做了高屋建瓴的讲话,使得近几年的文艺创作尤其是电影创作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 面对文艺创作方面的种种不良现象,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以及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多次针对文艺工作做了高屋建瓴的讲话,使得近几年的文艺创作尤其是电影创作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产生了一系列以主旋律电影为代表的优秀作品。总结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创作讲话的核心精神,并以2021年创纪录的电影《长津湖》为例,探究了它取得成功的原因正是由于它符合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文艺创作的指导思想和讲话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讲话精神 创作导向 艺术规律 《长津湖》 成功
下载PDF
战争题材电影如何再现爱国主义精神——以《长津湖》为例
11
作者 陈波 薛胜娇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18-25,共8页
近年来,一系列战争题材电影走进大众视野,深受好评与赞美,爱国主义主题表达空前浓烈,其中以电影《长津湖》为甚。文章通过分析电影《长津湖》中爱国主义精神的表达方式,旨在探寻何以通过战争题材电影这一独特的艺术方式再现爱国主义精... 近年来,一系列战争题材电影走进大众视野,深受好评与赞美,爱国主义主题表达空前浓烈,其中以电影《长津湖》为甚。文章通过分析电影《长津湖》中爱国主义精神的表达方式,旨在探寻何以通过战争题材电影这一独特的艺术方式再现爱国主义精神的宏大叙述。电影《长津湖》以宏大视野和微观叙述相结合的方式刻画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影片在爱国主义精神表达与凝练上采用“全景散点式”独特风格,讲述了志愿军将士“中华脊梁式”英雄群像和“英魂永驻”的个体奉献精神,重构战争题材电影中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态塑造,巧妙地运用电影传播、数字传播以及共情传播相融合的创新方式,生动诠释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此类战争题材电影成为激发大众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文艺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题材电影 爱国主义精神 《长津湖》 抗美援朝 传播
下载PDF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红色电影字幕翻译研究——以《长津湖之水门桥》为例
12
作者 肖菊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67-71,共5页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以红色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为例,分别从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表达层面四个维度探讨影片的字幕翻译,分析字幕翻译与文字、图像、声音等模态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论述了字幕翻...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以红色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为例,分别从文化层面、语境层面、内容层面、表达层面四个维度探讨影片的字幕翻译,分析字幕翻译与文字、图像、声音等模态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论述了字幕翻译在电影语篇整体意义的构建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话语分析 字幕翻译 红色电影 《长津湖之水门桥》
下载PDF
电影《长津湖》声音叙事类型与功能分析
13
作者 洪水英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96-101,共6页
影片《长津湖》通过语言主体、音乐、音响三大声音元素的有目的选择和有效组织,于声画同步、声画对位、声画对立的叙事中,艺术地展现了多种声音塑造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心理、时空转换、渲染气氛、深化主题的叙事功能。电影以人物声音为... 影片《长津湖》通过语言主体、音乐、音响三大声音元素的有目的选择和有效组织,于声画同步、声画对位、声画对立的叙事中,艺术地展现了多种声音塑造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心理、时空转换、渲染气氛、深化主题的叙事功能。电影以人物声音为媒介,塑造了敌我对峙的两军军人形象,刻画了伍百里、梅生、雷公、伍万里等形象的心理活动,推动了抗美援朝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了“正义战争”的主题性。同时,以电影音乐、音响为手段,转换影片时空的画面,渲染了战争的悲剧感,渗透着“荣耀庄严”的情感叙事,抒发了保家卫国的自豪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津湖》 电影声音 叙事类型 叙事功能
下载PDF
《长津湖》:历史与战争共同书写下的民族影像
14
作者 陈可欣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电影《长津湖》通过历史真实与艺术加工的结合,在虚与实之间,既能够激发强烈的情感共鸣又带来不同的审美体验,在书写历史上充分展现了马克思文艺真实观的基本原则。而在对战争的书写中合理利用了先进影像技术,在客观再现战争的基础之上... 电影《长津湖》通过历史真实与艺术加工的结合,在虚与实之间,既能够激发强烈的情感共鸣又带来不同的审美体验,在书写历史上充分展现了马克思文艺真实观的基本原则。而在对战争的书写中合理利用了先进影像技术,在客观再现战争的基础之上,为战争叙事提供了美学感受的技术基础,呈现出鲜明的民族影像美学风格。作为文艺创作现象,《长津湖》隐含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意识,“不想打”与“必须打”之间的冲突是社会发展的悲壮隐喻。不论是对历史的艺术还原,还是对战争的影像表达,《长津湖》都在对历史与战争的共同书写之中表现了民族性的史诗美学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津湖》 战争题材 艺术真实 美学风格
下载PDF
从《金刚川》到《长津湖》:电影时空叙事中的中国精神再现
15
作者 古珍晶 孟达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1年第5期56-63,共8页
电影《长津湖》紧紧围绕七连的战斗任务主线展开多线并行的线性故事叙述,从地缘政治和大国战略的层面帮助当代青年观众去理解当年这场战争的时代意义,回答了抗美援朝战争究竟因何发生等历史问题。而电影《金刚川》与传统战争片单一视角... 电影《长津湖》紧紧围绕七连的战斗任务主线展开多线并行的线性故事叙述,从地缘政治和大国战略的层面帮助当代青年观众去理解当年这场战争的时代意义,回答了抗美援朝战争究竟因何发生等历史问题。而电影《金刚川》与传统战争片单一视角的线性叙事结构不同,通过战士修桥、对手炸桥、我炮兵班护桥、我军过桥的交叉式蒙太奇叙事手法强化了故事的戏剧冲突,多视角塑造了志愿军不怕困难、舍生忘死的英雄形象。无论是高度完整流畅的线性叙述还是多维度立体展现战争场面和人物情怀的空间叙述,都通过以小见大的平民英雄视角再塑了中国精神,揭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和胜利的必然性,提醒着我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弥足珍贵、历久弥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美援朝 战争片 金刚川 长津湖
下载PDF
从赤壁之战等看“天”对战争双方影响之不同
16
作者 吴名岗 《孙子研究》 2021年第2期96-104,共9页
孙子把"天"作为预测战争胜败的第二要素,"道、天、地、将、法"对战争的影响虽有主次,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天气对战争之影响有时是决定性的。在平时看似无关紧要的天气,有时却会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赤壁之战,曹军... 孙子把"天"作为预测战争胜败的第二要素,"道、天、地、将、法"对战争的影响虽有主次,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天气对战争之影响有时是决定性的。在平时看似无关紧要的天气,有时却会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赤壁之战,曹军因"时疫"而败,周瑜却因此而胜;斯大林格勒之战,德军因严寒而败,苏军却因此而守住了城池;长征中,国民党军因天下暴雨而误期,红军却因而飞夺泸定桥。同样的天气对敌我两军的影响是不同的,不可不察。现代社会,尽管人们"知天"的能力已经很强,但仍不能忽视像2008年初那样的极端天气给战争乃至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的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暑 赤壁之战 疾疫 斯大林格勒 长津湖
下载PDF
《长津湖》:中式大片民族美学范式的定型之作 被引量:29
17
作者 王一川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0-93,共4页
《长津湖》的整体意义体现在,它称得上是中式大片民族美学范式的定型之作,这主要体现为营造全景散点式巨制,建构悲歌慷慨、气韵沉雄的影像美学风格,塑造中华脊梁式英雄群像,铸就家国同构意识,重写历史正义并予以审美化宣示。该片的最新... 《长津湖》的整体意义体现在,它称得上是中式大片民族美学范式的定型之作,这主要体现为营造全景散点式巨制,建构悲歌慷慨、气韵沉雄的影像美学风格,塑造中华脊梁式英雄群像,铸就家国同构意识,重写历史正义并予以审美化宣示。该片的最新和最高观影票房背后隐伏着中式大片在民族美学范式探索上的定型及启迪:中式大片需要更加坚决而扎实地沿着这条新定型的影像民族美学范式道路前行,拓展出更加多样且更为成熟的民族影像美学风格的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津湖》 中式大片民族美学范式 定型 家国同构 历史正义
原文传递
主题性电影创作的创新方法论——建党百年献礼片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尹鸿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76,共6页
献礼片作为主题性创作,已经成为年度最重要的电影现象。头部新主流电影、英雄模范题材电影、历史事件电影形成了三种主要形态;献礼片探索主题性创作与大众化表达的最大公约数,通过戏剧化、类型化、人物化、细节化等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资... 献礼片作为主题性创作,已经成为年度最重要的电影现象。头部新主流电影、英雄模范题材电影、历史事件电影形成了三种主要形态;献礼片探索主题性创作与大众化表达的最大公约数,通过戏剧化、类型化、人物化、细节化等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资源整合方式、创作生产模式、营销推广体系;更好地让思想倾向从情节、场面和人物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避免历史质感被类型假定化、场景奇观化,是未来主题性创作面对的探索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礼片 主题性创作 《1921》 《长津湖》 《我和我的父辈》
原文传递
《长津湖》:战争巨制的全景叙事与共同体想象 被引量:43
19
作者 詹庆生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1-64,共4页
战争电影巨制《长津湖》将宏大视野与微观视角相结合,建构了由高层、连队、美军三条叙事线并行的全景式叙事结构,并从"个体—群体—国家"三个维度建构了家国同构的共同体想象,展现了作为胜利者叙事的文化与政治自信。本片是... 战争电影巨制《长津湖》将宏大视野与微观视角相结合,建构了由高层、连队、美军三条叙事线并行的全景式叙事结构,并从"个体—群体—国家"三个维度建构了家国同构的共同体想象,展现了作为胜利者叙事的文化与政治自信。本片是关于这段历史的"正史叙事"的一次"补课",也是"新主流"电影风格向抗美援朝题材领域的一次新拓展。作为中国战争片新兴的一个内容富矿,抗美援朝战争电影创作还有不少可供开拓的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津湖》 抗美援朝 全景叙事 共同体想象
原文传递
《长津湖》:新时代战争巨制的创新与挑战——徐克、黄建新访谈 被引量:14
20
作者 徐克 黄建新 贾磊磊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1-107,共7页
《长津湖》在工业制作、艺术表达以及市场成绩层面可谓中国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通过访谈可见,《长津湖》主创以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力求完成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战争片制作;影片以坚韧不屈、保家卫国的价值信念,调动民族集体... 《长津湖》在工业制作、艺术表达以及市场成绩层面可谓中国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通过访谈可见,《长津湖》主创以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力求完成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战争片制作;影片以坚韧不屈、保家卫国的价值信念,调动民族集体潜意识,反思战争之残酷与和平之可贵;在沉浸式、近身感的视觉张力中铺开英雄与战争大气磅礴的故事;在陈凯歌、徐克和林超贤三位导演博采众长的合作模式下,一部中国战争电影的创新之作得以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津湖》 战争电影 集体潜意识 沉浸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