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骚精神”中“以悲为美”的审美倾向探析
1
作者 邹陈舒怡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92-96,共5页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多表现哀情,《离骚》继承了这种情感表达上的倾向,并进一步具体化,使之成为后世文学中一种确定的思想主题,即士大夫思君忧时,虽百般罹怨,仍“九死而不悔”,这就是“风骚精神”,其内涵包括怨刺传统以及生命自觉的忧...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多表现哀情,《离骚》继承了这种情感表达上的倾向,并进一步具体化,使之成为后世文学中一种确定的思想主题,即士大夫思君忧时,虽百般罹怨,仍“九死而不悔”,这就是“风骚精神”,其内涵包括怨刺传统以及生命自觉的忧患意识。这些精神内涵决定了“以悲为美”的美学特色,在艺术表达上回环起伏、绝无直露,起着消减哀感的作用。“风骚精神”与“以悲为美”的审美倾向,二者的关系是相互成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离骚》 “以悲为美” 忧患意识
下载PDF
论《诗经》的生命意识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开元 郑亮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69-72,共4页
《诗经》中有一部分作品体现了生命意识。在表现理想方面,有表现理想爱情的;有表现理想生活的;有表现理想政治的。在抒发激情方面,有抒发爱国激情的;有抒发热恋激情的;有抒发反抗激情的;有抒发惋惜之情的。在想象丰富方面,有的就生活展... 《诗经》中有一部分作品体现了生命意识。在表现理想方面,有表现理想爱情的;有表现理想生活的;有表现理想政治的。在抒发激情方面,有抒发爱国激情的;有抒发热恋激情的;有抒发反抗激情的;有抒发惋惜之情的。在想象丰富方面,有的就生活展开想象;有的就星象展开想象;有的就禽鸟展开想象;有的就祭祀展开想象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生命意识 理想 想象 情感
下载PDF
宋代《诗经》学的两种主要方法及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战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5-80,共6页
宋代《诗经》学是《诗经》学史上的重要构成部分,它在解经方法上形成了鲜明特色和关键突破,即重视文本的"因文见义"与主张古今人情事理相通的"以今论古",对两宋《诗经》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基者是欧阳修。这两... 宋代《诗经》学是《诗经》学史上的重要构成部分,它在解经方法上形成了鲜明特色和关键突破,即重视文本的"因文见义"与主张古今人情事理相通的"以今论古",对两宋《诗经》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基者是欧阳修。这两种方法相辅相成,不能截然分开。它们共同为形成衡量汉唐、裁夺义理、熔铸新解的宋代《诗经》学新风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在《诗经》学及《诗经》学史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于探讨宋代经学的方法革新也不无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诗经》学 宋代 欧阳修
下载PDF
《山海经》的生命意识 被引量:4
4
作者 徐军义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54-57,共4页
《山海经》的生命意识有四种情况:生命本体嗣续中的"生""化"观念,图腾生命演化中所突现出来的民族融合和理想追求,英雄生命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精神,《山海经》中的生命意识,在其演进中,成为后世精神生命的源头,逐... 《山海经》的生命意识有四种情况:生命本体嗣续中的"生""化"观念,图腾生命演化中所突现出来的民族融合和理想追求,英雄生命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精神,《山海经》中的生命意识,在其演进中,成为后世精神生命的源头,逐渐融进人们的世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海经》 生命意识 神话 图腾 英雄 民族融合 理想追求 民族精神
下载PDF
《诗经》释忧——兼论《诗经》时代人的自觉 被引量:1
5
作者 罗军凤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03-107,共5页
“忧”是《诗经》时代人们的普遍心理状态。士大夫为国为民而忧,体现出走出宗教神权阴影之后人类对自身行为处事的“忧患意识”。普通百姓为个体、生命、家园、爱情等忧愁,无不体现出人们在一个动荡的社会中,对脱离兽性的人性的思考,及... “忧”是《诗经》时代人们的普遍心理状态。士大夫为国为民而忧,体现出走出宗教神权阴影之后人类对自身行为处事的“忧患意识”。普通百姓为个体、生命、家园、爱情等忧愁,无不体现出人们在一个动荡的社会中,对脱离兽性的人性的思考,及对人类社会价值观念的思考。所有这些都是魏晋时代个体的人对人类整体的自觉。《诗经》中展现的人的感性自觉最终汇成先秦诸子对人的理性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自觉
下载PDF
论刘三姐山歌文化中的重(zhòng)生意识 被引量:2
6
作者 蓝利萍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4年第4期119-124,共6页
刘三姐山歌文化是刘三姐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刘三姐文化中的精华。刘三姐山歌文化内容丰富,蕴含深刻,充满了壮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珍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力的歌颂等重生意识。在生态美学视野下,研究刘三姐山歌文化... 刘三姐山歌文化是刘三姐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刘三姐文化中的精华。刘三姐山歌文化内容丰富,蕴含深刻,充满了壮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珍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力的歌颂等重生意识。在生态美学视野下,研究刘三姐山歌文化中的重生意识,对继承和发展刘三姐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三姐 山歌文化 重生意识 敬畏自然 珍视生命 热爱生活
下载PDF
《诗经》中情诗的类型兼论其间的女性意识 被引量:2
7
作者 邢燕萍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7期30-35,共6页
《诗经》奠定了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诗经》中的情诗广泛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的爱情生活,从其"写情"的内容看,大致可以分为思慕诗、婚恋诗、抗争诗、弃置诗和闺怨诗。《诗经》中的情诗以情爱问题作为表达媒介,透露着《诗经》... 《诗经》奠定了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诗经》中的情诗广泛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的爱情生活,从其"写情"的内容看,大致可以分为思慕诗、婚恋诗、抗争诗、弃置诗和闺怨诗。《诗经》中的情诗以情爱问题作为表达媒介,透露着《诗经》时代初民们的女性意识,具体表现为:一是话语主体有男有女,但占据中心地位的是女性;二是互相体贴、互相尊重、融洽和谐的两性关系的描述;三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流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情诗 类型 女性意识
下载PDF
乐教而非诗教的人生之境艺术观——孔子美学思想再思考 被引量:3
8
作者 齐爱军 孙占奎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423-428,共6页
本文论述三方面的问题 :(一 )孔子诗教艺术观不成立 ,乐教观才真正构成其艺术观。1.孔子对《诗经》具体诗句采取断章取义式阐释策略 ,是把《诗经》作为一种传播媒介符号来看待 ,“兴观群怨”说是对以《诗经》为媒介符号的组织传播功能... 本文论述三方面的问题 :(一 )孔子诗教艺术观不成立 ,乐教观才真正构成其艺术观。1.孔子对《诗经》具体诗句采取断章取义式阐释策略 ,是把《诗经》作为一种传播媒介符号来看待 ,“兴观群怨”说是对以《诗经》为媒介符号的组织传播功能的表述。 2 .诗乐不分 ,孔子对《诗经》“思无邪”的总体评价和对具体篇章《关雎》的评论 ,是在音乐意义上进行的。 3.《论语》中记载有大量的孔子音乐实践活动和音乐鉴赏活动。 (二 )孔子乐教观的审美指向是人生之境 ,即对个体生命人格的形成与超越作用 ,这得益于他对中国古代乐教的继承和对乐的精神的新发现 1.“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 :把乐放在礼的上位 ,认定乐是审美人格完成的圆融境界 ;2 .“五十知天命” :把“知”作为实现审美超越的关键 ,“知”中蕴涵对人生终极意义和现实生命意义的认知。 (三 )孔子美学思想两层面 :1.命成思想及其人生实践构成孔子的审美超越理论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教 诗教 美善 命成
下载PDF
试论宋代院画中的生命意识 被引量:1
9
作者 殷晓蕾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81-86,共6页
有宋一代,社会功利性生命意识和精神功利性生命意识的并存必然使得院画呈现出一种双向糅合的复杂模态,人物画坚守为政治礼教服务的传统,社会功利性生命意识依然强劲。而随着北宋中期日渐强盛的主情写意审美思潮以及随之兴起的文人画风影... 有宋一代,社会功利性生命意识和精神功利性生命意识的并存必然使得院画呈现出一种双向糅合的复杂模态,人物画坚守为政治礼教服务的传统,社会功利性生命意识依然强劲。而随着北宋中期日渐强盛的主情写意审美思潮以及随之兴起的文人画风影响,山水画和花鸟画则日益注重发挥其审美怡情作用,呈现出精神功利性生命意识逐步从社会功利性生命意识母体内部剥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院画 生命意识 社会功利性 精神功利性
下载PDF
《诗经》修辞正变论——兼及“文学自觉”问题的一种考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宏韬 郭琪 《杜甫研究学刊》 2022年第3期99-113,126,共16页
修辞技巧是《诗经》艺术成就的重要方面,有33种辞格,大致可分为13种正格与20种变格。正格的发生缘于周礼的委婉、情感的抒发、配乐的需要以及认识事物的深入,变格的发生则是基于主体认知的选择以及先民的接受度。正格与变格体现着共同... 修辞技巧是《诗经》艺术成就的重要方面,有33种辞格,大致可分为13种正格与20种变格。正格的发生缘于周礼的委婉、情感的抒发、配乐的需要以及认识事物的深入,变格的发生则是基于主体认知的选择以及先民的接受度。正格与变格体现着共同的修辞特征,即主从性和互融性、原生性与素朴性、丰富性与统一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四个方面。《诗经》如此丰富多变的修辞不仅有利于情感表达、艺术叙事、诵读传播以及温柔敦厚美学观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强化了《诗经》的文学属性,为学界在认识“文学自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修辞 正格 变格 文学自觉
下载PDF
论宋人的“自得”说与生命的自由意识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进 《唐都学刊》 2011年第6期94-99,共6页
宋人的"自得"说,是融合儒道、兼取佛禅而用于人生、用于文艺批评的一个突出范例。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在论证儒学、理学及禅宗思想对"自得"说的影响方面,扎实而有力。但论及道家思想的影响时,或材料不足,或语焉不详。... 宋人的"自得"说,是融合儒道、兼取佛禅而用于人生、用于文艺批评的一个突出范例。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在论证儒学、理学及禅宗思想对"自得"说的影响方面,扎实而有力。但论及道家思想的影响时,或材料不足,或语焉不详。探讨以《文子》《庄子》《淮南子》《抱朴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与宋人"自得"说的内在联系,以弥补研究中的薄弱,并从生命的自由意识入手,对"自得"说做独到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人 自得 生命形态 自由意识
下载PDF
从《曹风·蜉蝣》说开来——浅论《诗经》中的生死观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黎丽 《贵州文史丛刊》 2006年第4期5-7,11,共4页
《曹风·蜉蝣》是一首通篇感叹人生短暂的诗歌,《诗经》中其它作品如《唐风·蟋蟀》和《小雅·頍弁》也表达过类似情感。从《诗经》反映的社会生活来看,当时的人们承受着战争,饥馑,徭役,被剥削,遭遗弃,生离死别,亡国失家等... 《曹风·蜉蝣》是一首通篇感叹人生短暂的诗歌,《诗经》中其它作品如《唐风·蟋蟀》和《小雅·頍弁》也表达过类似情感。从《诗经》反映的社会生活来看,当时的人们承受着战争,饥馑,徭役,被剥削,遭遗弃,生离死别,亡国失家等苦难,但是《诗经》中触及生与死的主题,抒发人生短暂的悲叹的作品相对较少。这一现象缘于诗经时代人们重视"生",着眼于现实生活的快乐和满足的生死观,这种生死观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生死观 生命意识
下载PDF
五礼制度与《诗经》时代社会生活 被引量:1
13
作者 战学成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13,共3页
礼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周代五礼的形成,标志着礼的日益体系化、完备化。五礼是指嘉礼、宾礼、凶礼、军礼和祭礼五个基本方面,它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运用。诗与礼乐相结合,共同为培养贵族社会所需要的君子人格服务,《诗》成... 礼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周代五礼的形成,标志着礼的日益体系化、完备化。五礼是指嘉礼、宾礼、凶礼、军礼和祭礼五个基本方面,它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广泛运用。诗与礼乐相结合,共同为培养贵族社会所需要的君子人格服务,《诗》成为宣传礼乐制度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时代 五礼制度 诗礼相依 社会生活
下载PDF
废名讲《诗经》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建军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6,共6页
废名将《诗经》定性为"古代的人民文艺",他以文学为立足点,特别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一方面把诗看成是对生活的写实,另一方面又证之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经验。讲解诗歌,既参考前代注家成果,又抱着批判继承的态度,通过辨析,... 废名将《诗经》定性为"古代的人民文艺",他以文学为立足点,特别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一方面把诗看成是对生活的写实,另一方面又证之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经验。讲解诗歌,既参考前代注家成果,又抱着批判继承的态度,通过辨析,取精用弘,多有自己的独得之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 《涛经》 生活 写实 民间 民族性
下载PDF
忧生意识与及时行乐——汉代诗歌价值取向溯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凤霞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27-32,共6页
忧生意识与及时行乐是贯穿汉代诗歌的一条重要的思想主线。在这种忧生意识的驱动下 ,汉代诗歌出现多种多样的价值取向 ,如果把先秦时期的作品和汉代作品加以比较 ,既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共性 ,又能够看到二者的差异。《诗经》表现人生易... 忧生意识与及时行乐是贯穿汉代诗歌的一条重要的思想主线。在这种忧生意识的驱动下 ,汉代诗歌出现多种多样的价值取向 ,如果把先秦时期的作品和汉代作品加以比较 ,既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共性 ,又能够看到二者的差异。《诗经》表现人生易逝、及时行乐的作品 ,所发出的声音还很微弱。而汉代这类作品的量和质都出现了飞跃。《诗经》到汉诗的这一转变 ,不是诗歌独立发展的结果 ,而是社会风气起了决定的作用。因此 ,对这个时期诗歌所表现的忧生意识进行追本溯源的研究 ,有助于进一步揭示中国古代诗歌的民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忧生意识 《诗经》 汉代诗歌 生命一体化
下载PDF
浙东渔歌文化内涵阐释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辉 《美育学刊》 2017年第4期96-101,共6页
浙东渔歌作为原生性的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一代代渔民获得了精神上的慰藉,丰富了原本单调乏味的捕捞生活,保留了海洋文化的历史记忆,融汇了大众的共同情感,体现了地域特色的渔俗文化。研究浙东渔歌,可以回溯地域人文历史,传承本土非... 浙东渔歌作为原生性的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一代代渔民获得了精神上的慰藉,丰富了原本单调乏味的捕捞生活,保留了海洋文化的历史记忆,融汇了大众的共同情感,体现了地域特色的渔俗文化。研究浙东渔歌,可以回溯地域人文历史,传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唤醒人们的传统文化保护意识,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东渔歌 文化内涵 思想感情 生命意识
下载PDF
绘本阅读与儿童生命意识的建立 被引量:4
17
作者 潘多灵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07-110,共4页
生命意识的建立不能诉诸于认知,只能诉诸于体验。绘本以图画为主要表意媒介的直观性特点,与儿童审美接受心理的形象性和生命教育的情感性,三者高度契合。绘本对爱和死两大主题的表现,在儿童生命意识建立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生命意识 绘本 体验
下载PDF
《诗经》燕饮诗与周人的生命意识(上)——《诗经》燕饮诗研究之五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艳萍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5-8,共4页
《诗经》燕饮诗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生命意识觉醒后的周人对生命质量的追求。本文先探讨其中的两个方面。首先,周人对饮食水平、居住条件有了较高的要求。再者,周人执著地追求福寿禄、富贵乐。
关键词 《诗经》 燕饮诗 生命意识
下载PDF
一曲苍凉的生命悲歌——论《诗经·小雅·采薇》的生命意识 被引量:1
19
作者 邓梦兰 《职教与经济研究》 2012年第2期49-51,共3页
生命意识是人类对于自身生命所产生的一种自觉的理性思索和感性体验。《诗经·小雅·采薇》以现实生命的凄恻、悲叹为主基调,通过思归之悲苦、报国之悲壮、反思之悲伤,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吟唱出苍凉的生命悲歌。
关键词 《诗经·小雅·采薇》 生命意识 生命悲歌
下载PDF
试论汉、宋《诗经》学的三重差异
20
作者 郑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8-123,共6页
汉、宋《诗经》学的差异表现在学术观点、《诗经》功能观与士人主体意识三个相互联系的内涵层次上。其中,学术观点是显性的,《诗经》功能观是直接的促动因素,而士人主体精神则是导致汉宋《诗经》学差异的根本原因。主体意识通过《诗经... 汉、宋《诗经》学的差异表现在学术观点、《诗经》功能观与士人主体意识三个相互联系的内涵层次上。其中,学术观点是显性的,《诗经》功能观是直接的促动因素,而士人主体精神则是导致汉宋《诗经》学差异的根本原因。主体意识通过《诗经》功能观的递转最终呈现为汉、宋《诗经》学两种独特的学术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学 汉学 宋学 话语建构 主体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