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说安大简《诗》中可能是“■”之字
1
作者 张飞 《汉字汉语研究》 2024年第1期40-47,125,共9页
文章认为安大简《诗·芣苢》末章末句“尃(薄)言”之后一字可能是“■”,读为训“收”的“卷”。简本“卷”与传本“襭”是两个近义的异文。
关键词 安大简 芣苢 异文
下载PDF
《诗经》“而”字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秀玲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127-129,共3页
"而"在《诗经》中共出现57处,有代词、动词、语助词、连词、词尾等多种用法,详细分析"而"在《诗经》中的具体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经》以及先秦的文献典籍。
关键词 《诗经》 “而” 代词 动词 语助词 连词
下载PDF
谈《卷耳》——善阁读《诗》记(十一) 被引量:1
3
作者 袁长江 《衡水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50-51,65,共3页
《卷耳》是一首夫妇分别之后相互思念的诗,与所谓的后妃无涉。它是完整的一首诗,而不是两首诗,诗的第一章和其余三章"同是怀人之作",是男女对唱的诗,即诗的第一章为妇女所唱,其余三章为男子所唱。
关键词 《诗经》 《卷耳》 后妃 怀人之作 男女对唱
下载PDF
从“壹发五豝”说《诗经》之“壹”——善阁读《诗》记(二) 被引量:1
4
作者 袁长江 《衡水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32-33,共2页
《诗经》中"壹"字共出现5次,历来解释多分歧,笔者以《驺虞》中的"壹发五豝"为重点进行诠解,认为应作"专一"解。"壹"与"贰"正相对。
关键词 《诗经》 专一
下载PDF
《尔雅》的出现与《诗经》诠释学的产生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毓庆 《铜仁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0-15,共6页
《尔雅》是诠释《诗》《书》语汇的先秦古籍,其中释《诗》犹多,实堪称《诗经》学史上的第一部诠释著作。该书将《诗经》的语汇,根据其意义,构建起了以人为中心的世界结构秩序:《释诂》《释言》《释训》,解释已内化为人的基本能力的一部... 《尔雅》是诠释《诗》《书》语汇的先秦古籍,其中释《诗》犹多,实堪称《诗经》学史上的第一部诠释著作。该书将《诗经》的语汇,根据其意义,构建起了以人为中心的世界结构秩序:《释诂》《释言》《释训》,解释已内化为人的基本能力的一部分的语言词汇;《释亲》《释宫》《释器》《释乐》,解释因人而构成的人际关系与人所创造的日用器具;《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解释人类活动的空间舞台;《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解释人类物质生活需求的资料来源。这四部分有秩序的结构形式,既反映了先秦儒家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同时也构成了最早的《诗经》诠释学的主要内容,奠定了《诗经》诠释学的基础。同时,《尔雅》明显存在着将"诗"之研究"经学化"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尔雅》 《诗经》 诠释 哲学 经学
下载PDF
青铜器断代与《周南·卷耳》篇——《诗经》起源时间新考
6
作者 何丹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44-48,共5页
本文借鉴现代考古学的方法,以特定的青铜器器型作为定点标准,考证《诗经》中位列第三的《周南.卷耳》篇形成于殷末一周初时段。这一结果,与近年考古发现及传世文献的记录一道,形成坚实的证据网链,确证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起... 本文借鉴现代考古学的方法,以特定的青铜器器型作为定点标准,考证《诗经》中位列第三的《周南.卷耳》篇形成于殷末一周初时段。这一结果,与近年考古发现及传世文献的记录一道,形成坚实的证据网链,确证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起源时间为殷末-周初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 兕觥 断代 《周南·卷耳》 诗经
下载PDF
关于《大雅·卷阿》的错简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剑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4-16,共3页
《诗经》在编订传习过程中发生过一些简次错乱的问题,《大雅·卷阿》就是由于错简将原来的两首诗误合成了一首诗。考察诗的描写内容、句法形式、叠咏特征、人物身份的不同,援引《诗经》内证,纠正《卷阿》的错简,恢复《诗经》文本之... 《诗经》在编订传习过程中发生过一些简次错乱的问题,《大雅·卷阿》就是由于错简将原来的两首诗误合成了一首诗。考察诗的描写内容、句法形式、叠咏特征、人物身份的不同,援引《诗经》内证,纠正《卷阿》的错简,恢复《诗经》文本之原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雅·卷阿》 《诗经》 诗歌 艺术风格 艺术手法
下载PDF
《诗经》“二雅”新论
8
作者 韩团结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9年第6期97-102,共6页
“雅”本是秦地对楚乌的本土化称谓,因与“夏”同韵,被假借为一种诗体名称,即“雅”诗。“二雅”在结集过程中的称谓主要有“雅诗”“周诗”“夏”“疋”,几经变迁,因时而异。“二雅”的编订也经历了漫长岁月,大致遵循四个原则,即产生... “雅”本是秦地对楚乌的本土化称谓,因与“夏”同韵,被假借为一种诗体名称,即“雅”诗。“二雅”在结集过程中的称谓主要有“雅诗”“周诗”“夏”“疋”,几经变迁,因时而异。“二雅”的编订也经历了漫长岁月,大致遵循四个原则,即产生于周王畿内;采用周代雅言进行创作、修订和配乐演唱,带有浓厚的关中地域色彩;服务于周代礼乐制度;功能上的非祭祀性。“二雅”带有较强的音乐性和韵律感,其在产生之初主要通过口头传唱的方式进行传播。“二雅”的唱腔浑厚有力,发出“呼呜呜”之声,与现代秦腔戏剧有相似之处,而带有表演性质的“二雅”可视为现代秦腔戏剧的早期形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 “二雅” 《诗经》 腔调 秦腔
下载PDF
叙事层次理论视域下《诗经·卷耳》中复合声音的翻译
9
作者 韩笑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68-74,共7页
《卷耳》是《诗经》中在叙事方面很有特色的一首诗,因其人称指代的模糊性而产生了众多不同的阐释和英译本。理雅各、高本汉、韦利和庞德等4位译者参考中国的传统阐释,都舍弃了《卷耳》中国经学传统的阐释及其政治意义,从而简化了这种阐... 《卷耳》是《诗经》中在叙事方面很有特色的一首诗,因其人称指代的模糊性而产生了众多不同的阐释和英译本。理雅各、高本汉、韦利和庞德等4位译者参考中国的传统阐释,都舍弃了《卷耳》中国经学传统的阐释及其政治意义,从而简化了这种阐释所产生的复杂的“叙事层次”和“复合声音”。他们针对人称指代的模糊性,采取了3种处理方法明确“声音”与“叙事层次”,产生了3种叙事效果,表现了2种主题,塑造了2种人物形象,并结合不同的修辞手法,形成了不同强度的情感表达效果,从而丰富了诗歌的文本内涵,提供了新的鉴赏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卷耳》 英译本 复合声音 叙事层次
下载PDF
训诂与《诗经》文本阐释——以《周南·卷耳》为例
10
作者 杨玲 《孔子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65,158,共11页
《诗经·周南·卷耳》主旨纷纭,其阐释分歧主要集中在“嗟我怀人,置彼周行”之“周行”的训释。经学主训“官列”,由此产生“官人说”。文学主训“道路”,于是有了“怀人说”。通过引证本书、他书、小学典籍分析考辨可知:“周... 《诗经·周南·卷耳》主旨纷纭,其阐释分歧主要集中在“嗟我怀人,置彼周行”之“周行”的训释。经学主训“官列”,由此产生“官人说”。文学主训“道路”,于是有了“怀人说”。通过引证本书、他书、小学典籍分析考辨可知:“周行”非“周道”,无道路义。《卷耳》之“周行”如训为“道路”,诗意难通;训为“官列”,则诗意豁然,且上博简《孔子诗论》“《卷耳》,不知人”也可得妥当解释,《卷耳》的经典特质、丰富内涵和本事均可揭橥、呈现。于此可见训诂之于《诗经》文本阐释之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周南·卷耳》 诗旨 周行 训诂 阐释
原文传递
“二陆”《诗经》接受与西晋诗风
11
作者 吕文明 陈嫣虹 《汉籍与汉学》 2023年第1期157-168,共12页
魏晋时期,《诗经》学的发展较为显著,受到“文的自觉”的影响,《诗经》学的文学阐释逐渐增多。受东吴《诗经》学发展的影响,陆机、陆云在入洛之前就受到系统的《诗经》学影响,这成为他们文学创作的底色。入洛之后,“二陆”在文学创作中... 魏晋时期,《诗经》学的发展较为显著,受到“文的自觉”的影响,《诗经》学的文学阐释逐渐增多。受东吴《诗经》学发展的影响,陆机、陆云在入洛之前就受到系统的《诗经》学影响,这成为他们文学创作的底色。入洛之后,“二陆”在文学创作中对《诗经》进行了多样的阐释。在接受与阐释中,“二陆”对诗的文艺审美意义及抒发情感的特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直接影响着西晋诗歌“缘情而绮靡”风尚的形成,催生了“诗缘情”的文艺理论,也使得西晋诗歌不失慷慨壮怀的气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接受 二陆 缘情
原文传递
王安石《诗经·卷耳》义中的“后妃求贤审官”探析
12
作者 万剑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5-63,155,共10页
宋代是儒学的争鸣时代。在宋代的《诗经》学中,王安石的《卷耳》义继承汉唐传统注疏,尊信小序,肯定后妃可以承担一定的政治职责,"辅佐君子,求贤审官"。欧阳修、苏辙、朱熹则从"妇人无外事"理念出发,质疑小序,否定... 宋代是儒学的争鸣时代。在宋代的《诗经》学中,王安石的《卷耳》义继承汉唐传统注疏,尊信小序,肯定后妃可以承担一定的政治职责,"辅佐君子,求贤审官"。欧阳修、苏辙、朱熹则从"妇人无外事"理念出发,质疑小序,否定后妃参政的正当性,与宋代宫廷政治实际不符。王安石与欧阳修、苏辙、朱熹在《卷耳》注解上的分歧,反映了他们对女性政治作用的不同认识。宋代《诗经》学主流由尊信小序到质疑小序变化的背后,是《诗经》学政治劝诫和批判作用的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宋代《诗经》学 诗序 卷耳 求贤审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