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建构文学史的国际政治学:《剑桥俄罗斯文学史》的话语性和学术性 |
林精华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俄国文学研究的中国声音——刘文飞教授访谈录 |
郑晓婷
刘文飞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
2024 |
1
|
|
3
|
关于西方三部论杜著作的评价 |
查屏球
|
《杜甫研究学刊》
|
2023 |
1
|
|
4
|
《俄国文学史》的建构原则与书写方式 |
汪介之
|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
2023 |
0 |
|
5
|
别雷的文学遗产与文学史定位 |
管海莹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23 |
0 |
|
6
|
安德列耶夫创作思想与风格的嬗变 |
宋秀梅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23 |
0 |
|
7
|
变异与变通:《剑桥中国文学史》关于明代台阁体的书写 |
李晗
|
《国际汉学》
CSSCI
|
2023 |
0 |
|
8
|
一个中国学者眼中的《剑桥中国文学史》 |
蒋寅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7
|
|
9
|
《剑桥中国文学史》(下卷)摘误 |
赵红娟
陈海英
齐钢
|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4 |
2
|
|
10
|
《剑桥中国文学史》探究与思考——宇文所安教授访谈(英文) |
王敏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11
|
他者视野下的两部域外中国文学史书写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与《剑桥中国文学史》对比研究 |
周睿
|
《国际汉学》
CSSCI
|
2020 |
4
|
|
12
|
“课程思政”在俄罗斯文学史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以叶赛宁《给母亲的信》为例 |
刘丽丽
李春林
|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
2022 |
2
|
|
13
|
得失参半的创新之作——《剑桥中国文学史》评议 |
朱泽宝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2
|
|
14
|
徐志摩与剑桥大学 |
刘洪涛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7
|
|
15
|
论中国俄苏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 |
陈建华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6
|
俄罗斯诗歌中的“纪念碑”情结 |
季元龙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1 |
1
|
|
17
|
俄罗斯:重写文学史的背后——由俄版《20世纪俄罗斯文学》引发的思考 |
耿海英
|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
18
|
王西里《中国文学史纲要》再版述评 |
李逸津
|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
19
|
“拉普”和中国左翼文学批评的历史反思 |
陈国恩
|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2004 |
2
|
|
20
|
海外文学史观对中国文学史书写的影响——以《剑桥中国文学史》为例 |
刘佳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