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nese Tradition in the World Literature:Review of Zhang Longxi's A Historyof ChineseLiterature
1
作者 Chao Ling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2023年第1期72-76,共5页
This essay reviews Zhang Longxi's 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The book covers Chinese literature from its very beginning to modern times.It emphasizes texts'literary and aesthetic qualities when evaluating... This essay reviews Zhang Longxi's 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The book covers Chinese literature from its very beginning to modern times.It emphasizes texts'literary and aesthetic qualities when evaluating and historicizing literature.The book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canons in literary history,using Chinese tradition as an example.Therefore,it also brings the Chinese tradition into the broader framework of world literature.Reading Zhang's concise historical overview of Chinese literature,we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interplay between literary tradition and the individual talent.Zhang Longxi has skillfully combined the writing of a history of literature with literary criticism in this book.Zhang's successful attempt informs literary scholars of possible paradigms of compiling literary history in a post-cultural-studies theoretical contex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literature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world literature literary tradition literarycanons
原文传递
The Challenge of Writing a World Literary History
2
作者 Zhang Longxi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2022年第1期141-153,156,共14页
The writing of history has encountered many challenges in twenty-century theoretical discussions,and postmodernism and deconstruction in particular have made literary history all but impossible in the West.Because wor... The writing of history has encountered many challenges in twenty-century theoretical discussions,and postmodernism and deconstruction in particular have made literary history all but impossible in the West.Because world literature today remains the canonical works of Western literature,while much of the non-Western literatures and even“minor”"European literatures remain unknown and untranslated,a world history of literature is absolutely necessary to introduce the yet-unknown world literature to a global readership beyond the original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milieux of those unknown literary works.Translating those yet-unknown works into English for a wider circulation is the first step to make world literature go beyond Eurocentrism,and writing a world history of literature will help us know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world's literary traditions from a truly global persp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erary history postmodern critique Hayden White David Perkins “minor”European literature non-Westermn literature writing world literary history
原文传递
大英博物馆陈列文物中的图书馆学与文献学史料
3
作者 王世伟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95,共19页
论文介绍了2019年8月笔者参观大英博物馆各类文物展陈中关于图书馆学和文献学史料的一些心得,分为石碑文献、纸莎文献、木牍文献、古代文献与古代文字、古代文献的特别载体、经典文献展示、古代的阅读与阅读推广、中南亚与东亚文献等8... 论文介绍了2019年8月笔者参观大英博物馆各类文物展陈中关于图书馆学和文献学史料的一些心得,分为石碑文献、纸莎文献、木牍文献、古代文献与古代文字、古代文献的特别载体、经典文献展示、古代的阅读与阅读推广、中南亚与东亚文献等8个方面,并提供了相应的照片和诸多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英博物馆 世界文献发展史 文献载体 文献类型 经典文献 阅读推广 档案史料学
下载PDF
建构文学史的国际政治学:《剑桥俄罗斯文学史》的话语性和学术性
4
作者 林精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94,共23页
苏联解体以及之后的进程表明,苏联体制内学者编纂的汗牛充栋的俄罗斯文学史,和这个国家一样是失败的,相反,“冷战”时代斯拉夫学编纂的同类成果,则仍有学术生命力,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莫泽主编的《剑桥俄罗斯文学史》(1989)影响力... 苏联解体以及之后的进程表明,苏联体制内学者编纂的汗牛充栋的俄罗斯文学史,和这个国家一样是失败的,相反,“冷战”时代斯拉夫学编纂的同类成果,则仍有学术生命力,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莫泽主编的《剑桥俄罗斯文学史》(1989)影响力尤甚。这部文学史,率先确立在帝国进程中认识俄罗斯文学的文学史观,搭建正视俄罗斯文学是在欧洲文化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文学史框架,运用在俄国文化变迁历程中认识俄罗斯文学的方法。这种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冷战”时代西方政治正确话语的文学史,是大多局限于用官方意识形态指导文学史编纂的苏联体制内学者所不能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桥俄罗斯文学史》 帝国进程中的文学史观 欧洲文化影响下的文学史框架
下载PDF
英语世界中国文学史著的明清诗词书写
5
作者 葛文峰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5-81,共7页
自1901年英国汉学家翟理斯在其《中国文学史》中首次介绍明清诗词,至2022年中国香港学者张隆溪《中国文学史》的明清诗词书写,120余年来,英语世界先后有七部中国文学史著对明清诗词保持关注。在发轫期、发展期与深化期等不同阶段,英语... 自1901年英国汉学家翟理斯在其《中国文学史》中首次介绍明清诗词,至2022年中国香港学者张隆溪《中国文学史》的明清诗词书写,120余年来,英语世界先后有七部中国文学史著对明清诗词保持关注。在发轫期、发展期与深化期等不同阶段,英语世界中国文学史对明清诗词的书写,从诗人词人与作品的简单介绍,到具体的批评与丰富的史述,反映了其逐步走向系统化、深入化的学术过程。文学史著的书写侧重点映射出不同编者的研究风格,折射出英语世界学者对明清诗词评判的时代特征与历史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世界 中国文学史 明清诗词 书写 海陶玮 翟理斯 张隆溪
下载PDF
重写世界文学史: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模式
6
作者 王宁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1,204,共8页
关于世界文学的讨论同时也是全球人文学术研究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它与重写世界文明史的计划不无关系。作为世界文学概念的最早倡导者之一,歌德无疑有着一种世界主义的视野,他率先在西方语境下对世界文学进行了概念化,但他本人依然未能摆... 关于世界文学的讨论同时也是全球人文学术研究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它与重写世界文明史的计划不无关系。作为世界文学概念的最早倡导者之一,歌德无疑有着一种世界主义的视野,他率先在西方语境下对世界文学进行了概念化,但他本人依然未能摆脱欧洲中心主义的束缚。长期以来,在国际学界的世界文学史编写领域,一直是欧洲中心主义以及后来的西方中心主义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世界文学版图的绘制往往聚焦于少数几个欧洲大国的文学,很少涉及其他国家。即使在中国的世界文学研究领域,西方中心主义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反西方中心主义的尝试从未停止过,这也体现于世界文学史的书写和世界文学选集的编选。西方的比较文学学者杜威·佛克马由于受过汉学的训练,对中国文学情有独钟,他试图从文化相对主义的角度建构一种新的世界主义。即使在讨论文学经典的形成和重构方面,他依然不忘中国的文学经典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我们提出构建中国的自主文学理论话语体系,首先就要批判长期占据国际学界的西方中心主义。而我们在中国的语境下讨论世界文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世界文学史的书写和世界文学选集编选中的这一既定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文学史 世界文学 西方中心主义 中国文学 中国话语
下载PDF
从“根本恶”到无法言说的“恶”——二战后法国情境下的概念考古
7
作者 庄懿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5-223,226,共10页
恶是现代以来德国哲学传统的关键概念。康德提出的“根本恶”为人性奠定了抽象普遍的基调,涉及先验哲学框架内人性的可能性与限度,恶的神学意涵被淡化。20世纪下半叶到21世纪初,两次世界大战对西方文明的摧毁,集中营等极端事件引发了对... 恶是现代以来德国哲学传统的关键概念。康德提出的“根本恶”为人性奠定了抽象普遍的基调,涉及先验哲学框架内人性的可能性与限度,恶的神学意涵被淡化。20世纪下半叶到21世纪初,两次世界大战对西方文明的摧毁,集中营等极端事件引发了对人性的重新思考。法国哲学以自由与介入的独特思想特质,回应并发展了德国哲学传统中恶的概念,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赋予了恶的概念无法言说、无法理解的特质。恶的概念在法国自身的历史语境与地理空间中,在与德国哲学的互动中,不断流变甚至被彻底打破。恶的历史语义在理论与实践中发生了根本改变,却在美学领域与具体的文艺实践中以悖论方式得以重新言说和表述。因此法国语境下恶的概念的特质,还在于其中蕴含的救赎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史 自我 他者 文学 二战后
下载PDF
“世界”作为方法:对新世纪以来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史建构的反思
8
作者 徐从辉 《华文文学》 2024年第5期7-14,共8页
英文世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建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的重要一翼。论文以新世纪以来王德威、张英进、邓腾克、罗鹏等人主编的四部文学史为例,探讨英文世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排、方法论、文学史观等方面与大陆文学史的互动与互鉴。认为... 英文世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建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的重要一翼。论文以新世纪以来王德威、张英进、邓腾克、罗鹏等人主编的四部文学史为例,探讨英文世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排、方法论、文学史观等方面与大陆文学史的互动与互鉴。认为英语世界的“元历史”叙事的“异质性”与“非连续性”对“正史”的解构所带来的历史虚无主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东方主义历史叙事,但这不妨碍我们对域外视点的包容与借鉴。在全球化的当下,中国主体性的追寻紧密镶嵌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中,在互相竞争的历史叙述中辨伪存真,“复线的历史”将给予我们接近文学史多重面相的契机。同时中国文学史主体性的建构既要建立在世界文学的语境之中,又要回到中国文学本身内在的心灵关照与文学史的诗性特质,唯有如此才有融入与引领世界对话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英语世界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载PDF
德国文学在中国戏剧舞台上的呈现与流变
9
作者 陆佳媛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0-95,106,共7页
以戏剧为梁,以时间为轴,以史料为基,以文化生存、发展、繁荣和传播的逻辑观照德国文学在中国百余年间的接受历程,进而剖析其中蕴含的文化学深意以及背后所含的政治、经济意图,通过追忆具体语境下的交流方式及其后果,从历史中获得经验,... 以戏剧为梁,以时间为轴,以史料为基,以文化生存、发展、繁荣和传播的逻辑观照德国文学在中国百余年间的接受历程,进而剖析其中蕴含的文化学深意以及背后所含的政治、经济意图,通过追忆具体语境下的交流方式及其后果,从历史中获得经验,以史鉴今、以“小”见大,探究中德共同发展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文学 接受史 戏剧改编 世界文化
下载PDF
一个中国学者眼中的《剑桥中国文学史》 被引量:7
10
作者 蒋寅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4-98,共5页
本文对这部具有集欧美汉学之大成意义的《剑桥中国文学史》,从学术理念、写作风格到处理具体文学问题的特点和得失做出来自中国学者的评价,既肯定了其学术理念的启发性、部分章节的创新意义,也从文学通史的角度对其叙述方法的可行性提... 本文对这部具有集欧美汉学之大成意义的《剑桥中国文学史》,从学术理念、写作风格到处理具体文学问题的特点和得失做出来自中国学者的评价,既肯定了其学术理念的启发性、部分章节的创新意义,也从文学通史的角度对其叙述方法的可行性提出了质疑,最后对一些细节提出若干商榷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桥中国文学史 文学文化 文本 叙述方式
下载PDF
中国的世界文学史写作与世界文学观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洪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8-73,共6页
 中国学者从1927年撰述世界文学通史类著作至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展现了深具特色的世界文学观:有"排中"的世界文学史,也有中国文学包含其中的世界文学史,后者更有利于呈现世界文学的整体面貌;在后一类世界文学史著述中,...  中国学者从1927年撰述世界文学通史类著作至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展现了深具特色的世界文学观:有"排中"的世界文学史,也有中国文学包含其中的世界文学史,后者更有利于呈现世界文学的整体面貌;在后一类世界文学史著述中,"中国文学"的位置有多种体现方式。中国的世界文学史类著述强调东西方文学的二元对立,以及东方文学对世界文学的贡献;在世界文学史动力理论的探讨上,中国学者提供了阶级论、人性论、世界主义三种有价值的模式;中国学者撰述的世界文学通史,其构成因素基本上只取那些在国别文学中"享有世界声誉的优秀作品",而国际间对此却有更丰富、深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史 东方文学 西方文学 中国文学 世界文学观
下载PDF
试论文学史研究的三种类型及其与比较文学的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向远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3-138,共6页
文学史研究按其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可分为国别文学史、区域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三种类型。国别文学史研究一般不属于比较文学研究 ,但最好是具有跨文化的比较文学视野 ;而区域文学史作为某一地区多国文学的整体研究、世界文学史作为全球... 文学史研究按其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可分为国别文学史、区域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三种类型。国别文学史研究一般不属于比较文学研究 ,但最好是具有跨文化的比较文学视野 ;而区域文学史作为某一地区多国文学的整体研究、世界文学史作为全球文学的总体研究 ,本身就属于比较文学研究。在区域文学史与世界文学史研究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别文学史 区域文学史 世界文学史 比较文学
下载PDF
《剑桥中国文学史》(下卷)摘误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红娟 陈海英 齐钢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59-69,共11页
海外汉学家孙康宜、宇文所安主编的《剑桥中国文学史》不仅在印刷和校对方面有明显错误,而且在史料和学术判断方面有诸多失误或不甚严谨处。对此,笔者按页码顺序进行了摘误,且加以适当的考辨和说明,以期有益于读者,并有助于《剑桥中国... 海外汉学家孙康宜、宇文所安主编的《剑桥中国文学史》不仅在印刷和校对方面有明显错误,而且在史料和学术判断方面有诸多失误或不甚严谨处。对此,笔者按页码顺序进行了摘误,且加以适当的考辨和说明,以期有益于读者,并有助于《剑桥中国文学史》的修订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桥中国文学史》 史料 学术判断 摘误
下载PDF
《剑桥中国文学史》探究与思考——宇文所安教授访谈(英文)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敏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9-60,共12页
笔者围绕《剑桥中国文学史》与宇文所安教授进行交流,主要探讨了西方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的起源、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历程和模式、文学史学与学术史的关系以及文学史学的新趋势,并就宇文所安提出的"文化唐"和"话语群体"... 笔者围绕《剑桥中国文学史》与宇文所安教授进行交流,主要探讨了西方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的起源、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历程和模式、文学史学与学术史的关系以及文学史学的新趋势,并就宇文所安提出的"文化唐"和"话语群体"的概念进行了理论探讨和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文所安 文学史编撰法 《剑桥中国文学史》 文化唐 话语群体
下载PDF
他者视野下的两部域外中国文学史书写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与《剑桥中国文学史》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睿 《国际汉学》 CSSCI 2020年第2期79-86,202,共9页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和《剑桥中国文学史》是欧美学界对中国文学史进行域外书写的代表之作,它们尝试以他者视野打破中国学者固有的文学史观.本文从编者学养、读者受众、文化视野、历史细节、解构精神、多元聚焦等方面,考察二史的中...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和《剑桥中国文学史》是欧美学界对中国文学史进行域外书写的代表之作,它们尝试以他者视野打破中国学者固有的文学史观.本文从编者学养、读者受众、文化视野、历史细节、解构精神、多元聚焦等方面,考察二史的中国文学史观,分析其所呈现的欧美学术思维传统,考察后者对前者在文化史方法、风格性统一、学术性规范上的纠正提升,这有助于今后中国文学史写作的再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 《剑桥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 海外中国文学研究 域外书写
下载PDF
世界文学家孔子:德国文学史系统的孔子塑造 被引量:2
16
作者 范劲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0-191,共12页
孔子在德国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史系统中担任中国文学的主要代表,既是中国文学的主要内容.也是中国文学的整体框架。这就证明.外来符号在西方知识系统内的功能、属性决定于系统运作的结构性需要。孔子作为中国精神的代码,在精神哲学... 孔子在德国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史系统中担任中国文学的主要代表,既是中国文学的主要内容.也是中国文学的整体框架。这就证明.外来符号在西方知识系统内的功能、属性决定于系统运作的结构性需要。孔子作为中国精神的代码,在精神哲学的世界文学框架内,自然可以从宗教、道德哲学家转换为世界文学家,代表一种和哲学、历史、宗教伦理浑然不分的“自然文学”。这一格局不仅影响了欧洲知识界的中国文学认知,也长期左右了汉学家的中国文学史书写。但是,随着文学逐渐摆脱精神范畴而成为以作品、文本为导向的自治系统,述而不作的孔子的文学家地位也日益动摇,《春秋》作者问题的困扰就是一个明显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史 孔子 系统 自然文学 精神史
下载PDF
得失参半的创新之作——《剑桥中国文学史》评议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泽宝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96-100,共5页
《剑桥中国文学史》旨在打破以往文学史写作中的习惯性范畴,开创新的文学史范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特殊的"文学文化史"的书写姿态,立足于在文化史的背景下考察中国文学的发展进程。这种书写策略为我们认识文学史提供了新... 《剑桥中国文学史》旨在打破以往文学史写作中的习惯性范畴,开创新的文学史范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特殊的"文学文化史"的书写姿态,立足于在文化史的背景下考察中国文学的发展进程。这种书写策略为我们认识文学史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但并没有在全书中得到全面的贯彻。《剑桥中国文学史》的文学史分期方式也引人注目,某些基于文学文化史立场的分期方式显得新颖别致。全书的文学史分期方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也存在着按世纪、朝代为文学史分期的现象。由于全书的编者热衷于探求"过去的文学"原貌,在实践中往往对某些重要作家作品叙述较少,而对次要的文学现象评价过高。这种迥异于时流的评价可新人耳目,但有些评价是出于臆测,并没有坚实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桥中国文学史》 文学文化史 文学史分期 文学评价
下载PDF
徐志摩与剑桥大学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洪涛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7期3-10,共8页
徐志摩因爱情失意来到剑桥,又因追求爱情中断学业,离开剑桥。徐志摩在剑桥期间住过的地址包括莎士顿王子居、国王学院校友居、维多利亚路55号,此外,还经常出入王家学院广场10号奥格顿邪学社的办公室。徐志摩在剑桥的游玩路线囊括了剑河... 徐志摩因爱情失意来到剑桥,又因追求爱情中断学业,离开剑桥。徐志摩在剑桥期间住过的地址包括莎士顿王子居、国王学院校友居、维多利亚路55号,此外,还经常出入王家学院广场10号奥格顿邪学社的办公室。徐志摩在剑桥的游玩路线囊括了剑河的精华。徐志摩在剑桥时与众多剑桥著名学者有广泛交往,成为中英文化交流的一个使者。徐志摩载入了剑桥文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志摩 剑桥 交游 剑桥文学史
下载PDF
文学的守常与流变——访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方 施雪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3,共13页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推出“著名作家高端访谈”栏目,本期访谈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南京大学名誉教授让马里·居斯塔夫·勒克莱齐奥,围绕作家个人创作经历、文学与世界的关系、世界文学与跨文化实践等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推出“著名作家高端访谈”栏目,本期访谈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南京大学名誉教授让马里·居斯塔夫·勒克莱齐奥,围绕作家个人创作经历、文学与世界的关系、世界文学与跨文化实践等问题展开。回顾自身创作经历,勒克莱齐奥教授强调文学创作的“当代性”,认为任何时期的作品都承载着作者与读者所创造的共同价值,成为其所处时代的见证。文学艺术发展过程中,打破规则的越界行为至关重要,但这种越界如果仅以美学为导向,则可能落入僵化的窠臼。勒克莱齐奥欣赏开放的作品,认为这些作品提供了与他者交流的可能。文学是跨文化的例证,跨文化是推动世界和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勒克莱齐奥作品的重要主题。勒克莱齐奥反对世界文学的等级划分,倡导践行“非线性”艺术史观,指出面对当今时代,跨文化与跨学科必将在塑造一种全新人文主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勒克莱齐奥 文学 跨文化 “非线性”艺术史观 世界文学
下载PDF
论世界视域下文学史重构的可能性——以法国文学史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袁筱一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77-84,共8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文学的概念被不断重新提起并得到重构。如何破除此前世界文学概念中的西方中心主义,也成了学者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在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对往昔世界文学及比较文学中的西方中心主义立场进行了强有力的揭露、...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文学的概念被不断重新提起并得到重构。如何破除此前世界文学概念中的西方中心主义,也成了学者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在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对往昔世界文学及比较文学中的西方中心主义立场进行了强有力的揭露、批评与抨击之后,以什么为依据重新构建世界文学的问题日渐凸显。文学从来不是孤立的领域,在不同语言的文学之间,在文学与其他领域之间,关系始终错综复杂又充满意趣。因而,我们似乎可以将单一语境下的文学历史拉到世界历史及地理的版图之中,通过共时性的构建发现以往被我们忽略的事实。本文试图借助对世界视域之下法国文学的描述来探讨这一重构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 法国文学 文学史 重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